修西定课

许序曰昔佛法入中国既数百年慧远法师方以净土收束群灵虽一百二十三人未能一生都办然一生取办者不少矣此一百二十三人皆以宏誓互相钩摄深谐佛愿毕發莲香转度冤亲引生眷属后之闻水声而开念佛入寂定而往西方梦兆神征辉映震旦固皆此一脉之明暗相生也宗门识高力透高步人天直趋无上寂光权抑三种净土(实报方便同居)甘芳不著妙胜醍醐然不遇夫上根必化而为毒药故曹溪八世孙永明禅师回宗镜之全光入西方之一脉焉诸法门中花严大备云栖大师具正知见游花严法海悲深识卓思精用宏撰成弥陀疏钞委曲引归极乐老实念佛天龙喜欢无量众生如得慈母故禅讲两家之未能不受后有者无不以此为神明休息之地禅讲两家之已能不受后有者无不以此为水月道场之缘自度度人无等等法舍念佛往生一门而更何有也神游法界璀璨玲珑步三教之园林得一心之归宿吾友郑子今庶几焉著宗镜堂丛书四十八种以修西定课为第一予一见生欢喜心与眷属谋首取而刻之愿兴十方信心人同此光明受用耳

仁和许樾身

自序曰非定不戒非定不慧不定者轮回之象也一切众生累劫以来孰不曾为善孰不曾修行孰不曾念佛孰不曾發愿但以心光不定净土未生故长久漂沈不蒙解脱耳苦哉痛哉依我此书每日修持必有光明来相接引三生眷属其共勉焉

咸丰十一年正月净业学人菩萨戒郑澄德(学川)郑澄源(学烺)排定注明谨序其缘起以此功德愿我君父安平净业光昌慧音成就

先举香赞

心香乍 𦶟 法界同 熏  莲池海会悉遥闻   我佛起祥云   嘉瑞缤 纷  接引愿方殷  嘉瑞缤 纷  接引愿方殷

每一圈击鱼一声

信心为香法界者统心法事法之所到而为界言其广大无所不包也莲池海会指西方净土中人也我佛指阿弥陀也必言我者从我心光明中出现光明不聚不能见佛也起者从西方极乐世界来赴东土娑婆世界也嘉瑞楼阁幢幡异香天乐之类也缤纷文彩交互也愿方殷者阿弥陀佛修行之时作法藏比丘对世自在王如来前發四十八愿愿愿成就方成佛道其四十八愿皆是多设方便广度十方六道众生劝其念佛生于极乐世界中修行不退便悟真宗成就威神转相化度也今阿弥陀佛愿力圆成作佛已久愿光慈照接引心深譬如一镜涵空影来则现所以叩之而无不通也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三拜)

佛说阿弥陀经

东方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也释迦在此娑婆成佛随众生寿不过百年愍念娑婆众生见佛不易释迦以后弥勒以前千万年中受大苦恼故说此阿弥陀经流布世间使诸苦恼众生修七日之功免永劫之苦转凡成圣不退佛因也法也经名阿弥陀者纯说阿弥陀佛度生因缘功德也阿者无也弥陀者量也其佛万德圆成不可穷尽故名无量于万德中愿为最胜愿力大故光明无量愿心长故寿命无量也诸经所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即此佛矣释迦说此经在东土娑婆世界南赡部洲舍卫国传至震旦震旦即南洲东边我辈所居也梵文古茂不可持诵有姚秦时之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者翻译此经经义圆妙不可浅测有大清朝之菩萨戒郑学川者作为今解今解者取经中今现在说法今發愿今生之义望人一生取办便不入于父母之胎妙取莲花高超界外也

○夫佛说我听皆从心现但是心说心听耳心体如镜山河大地人物虗空我及如来种种形类但是妙圆心镜中所现影子耳

如是我闻

如者心之真体譬如镜也是者心中所现法譬如在全镜上指出一个影子也我者二义自经言之即是结集之阿难也自读经言之即是持诵之人也闻者心慧之动机也心耳同用方谓之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祇音其)

一时者诸天及人时分各异佛音周徧不能专指一方也释迦牟尼也生于周昭王时殁于周穆王时大悲影现来度众生非殁非生现作生殁譬如水月灯云玲珑妙映耳佛之本体但是光明吞吐虗空无处不到岂有生死往来耶

○佛者觉也无有不觉之处无有不觉之时破尽昏沈自他咸度故称佛也梵云舍卫此云闻物也祇陀太子也给孤独长者之号也长者买太子之园以供佛太子但卖园不卖树自以树供佛故园树二名称地也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比丘此言乞士也上乞法于佛下乞食于众生众也

皆是大阿罗汉

菩萨为大乘缘觉为中乘声闻为小乘阿罗汉者声闻乘之第四果也阿罗汉有三义一者能杀烦恼贼二者怖散一切魔三者应受人天供也大阿罗汉者發菩萨心转入大乘者也

众所知识

皆知其名皆识其面言德望全也此一千二百五十罗汉多有大菩萨影生其中

长老

德胜为长腊高为老出家一岁为一腊此二字通指以下十六罗汉也

舍利弗

舍利此言鹙鹭也此言子也尊者之母目明如鹙鹭故尊者名鹙子也此尊者智慧第一言此發愿往生一法非大智慧者不能圆信故首列之也

摩诃目犍连(犍音尖)

摩诃此云大也目犍连此云采菽氏也

摩诃迦叶(叶音摄)

此云大饮光也

摩诃迦旃延

此云大文饰也

摩诃俱𫄨罗(𫄨音郗)

此云大膝也

离婆多

此云星宿也

周利槃陀伽(伽音茄)

此云继道也

难陀

此云善欢喜也

阿难陀

此云庆喜也佛之堂弟佛成道日乃生为佛侍者数十年佛之经典多由彼结集

罗睺罗

此云覆障也佛生净饭王家名悉达太子太子欲出家父王不许且为纳妃欲其传后太子以手指妃之腹曰六年之后当生一子说此语后太子即出家未住母胎时障父出家既住母胎时自障六年故云覆障也此尊者前世塞鼠穴六日故现此报

憍梵波提(憍音交)

此云牛呞也牛咽后吐出复嚼曰呞此尊者前世骂人为牛故现此报

宾头卢颇罗堕

宾头卢此云不动也颇罗堕此云利根也上名下姓

迦留陀夷

此云黑光也

摩诃劫宾那(那奴何切)

此云大房宿也

薄拘罗

此云善容也

阿㝹楼䭾(㝹奴侯切)

此云无贫也此尊者无目心眼洞见以此居十六人之末言西方境界当心领神会而造之也

如是等诸大弟子

以此十六例一千二百五十人也

并诸菩萨摩诃萨

菩者菩提也此云觉萨者萨埵也此云有情上兼觉下兼情以佛觉度有情斯为菩萨矣摩诃萨犹云大道心众生也

文殊师利法王子

文殊师利此云妙首也此菩萨大智无遮于佛所言更无疑惑故首列之也于法自在名曰法王即如来也大菩萨能传佛法为法王子矣

阿逸多菩萨

阿逸多此云无能胜也即弥勒菩萨之名弥勒此云慈氏菩萨之姓也弥勒在释迦后一千万年方成佛道释迦化度未熟之众生皆以付之但众生之中种性不一有性急不耐生死不能待一千万年后之龙华三会宿缘既露胜境先成故释迦于弥勒前说此经欲弥勒于未成佛前速满众生之愿扶持加被达之西方也又以中下众生修行易退弥勒既未下降成佛则众生见佛当在何时若不早取生西一落三涂出头无望往往有龙华会散而众生未复人身者故释迦已去弥勒未来此经乃能拔出一切苦宅众生而成就之恩甚重路甚捷矣夫三教圣人迭兴而救世应时及节各立规模若言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称性而谈一真如贯若于天上人间了生死不了生死之中求一万全无弊者则方便百千而净土法门为第一焉何必佛门神通即此往生得一切神通之脑也何必道家金丹即此莲花洗一切金丹之习也何必儒宗理学即此一心不乱破一切理学之障也得其本而三教皆枝末矣本者一念之心也然必见佛见心方悟非心非佛自然纵横三教出入龙华矣呜呼文殊悟西方之理而首压尊班弥勒会往生之机而名居第二无边凡圣孰敢轻议此经乎

乾陀诃提菩萨

乾陀诃提此云不休息也既信净土尚未往生能以不休息为心自然步步踏著也

常精进菩萨

精则不麤进则不退恒常如此故能以净土之法自度而度人也

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以此四尊例一切菩萨也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释提桓因此云能天主即世所称天宫玉帝也无量诸天者玉帝居忉利天宫宫在须弥山顶旁有四面面各八王统名三十三天忉利之下须弥山埵有东西南北四大天王分掌四十种小天忉利之上虗空而住者夜摩兜率化乐自在合之忉利四王名欲界天也过此以上无复女人名禅界天也过此以上无复色身名空界天也三界之中欲界最杂空界无身感佛威神现身听法此非思议之所能及也大众通指欲界天上天下龙鬼神仙人物之能听法者共也谓与圣人同入佛会也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

佛告者悲心转切故不待问也

从是西方

由也概指此娑婆世界也西方者向西方去也单指一方者定于一方神志专寂方能發起修行功用而成就也必云西者以娑婆适在极乐之东耳无他义也

过十万亿佛土

千万为亿或曰十万为亿佛土一大千土也一大千中一佛主化

有世界

世者时分谓过去现在未来也界者地分谓八方上下也于一片心光中而现虗空于虗空中而现风轮于风轮中而现地界地分既立时分随起故称世界矣心光无量虗空无量一切世界亦复无量故有西方极乐世界及极乐之西方种种世界有东方娑婆世界及娑婆之东方种种世界上方之上下方之下南方之南北方之北无不各有种种世界焉我辈所居名曰娑婆娑婆堪忍也言众生忍苦也佛大慈悲故对此苦众生而说十万亿刹外之世界欲众生以一念飞心而横出此娑婆也

○二乘不出大千梵世或拘中小天福所限在一界中神仙丹力在欲界内平心思之卑小不足言也佛乃于众生大梦中呼而告之曰过十万亿土有世界呜呼方知別有乾坤矣

○心性轮即人之一念也心性轮中现虗空轮虗空轮中现无量风轮一风轮中现一金轮即地轮之下面也金轮上现火轮火轮上现水轮水轮上露出种种山种种洲即地轮之上面也居中最妙而高者须弥山山腰中一日一月回环而来往地轮低处名曰地狱地轮高处须弥顶须弥埵皆曰天宫过须弥顶依空而住之四种天连须弥顶忉利天须弥埵四王天名六欲天再上有三层天名曰初禅如是初禅至于地狱名为小世界也积一千个小世界名曰小千有二禅天王主之积一千个小千世界名曰中千有三禅天王主之积一千个中千世界名曰大千有四禅天王主之四禅天中有无想天五不还天寄居焉天王不见不知也四禅以上名曰空天魂识虽存身相消灭亦在大千中也如是大千名一佛土

○弥陀之极乐一大千也释迦之娑婆亦一大千也一大千中现百亿日月现百亿化佛净秽短长隐显出没彼此辉映而成文如云中灯如水中月

○世界相叠名世界海世界海重重无尽出于世界种世界种重重无尽出于莲花香水海中此花藏中种种庄严名花严也莲花则一譬如真心世界则多譬如妄想然即此莲花非真非妄也

名曰极乐

统指西方则世界甚多好丑不一标明极乐则专诚决定更无歧误之忧矣

○世人以西天作西方净土非也西天乃天竺国是娑婆内之西方非娑婆外之西方不可错会

○人间天上之乐不及弥陀国土二乘禅定之乐不及弥陀国土一切诸佛刹中有因缘未符有功修带退虽有种种之乐亦不及弥陀国土生弥陀国土者自然花开自然见佛自然闻妙法自然發神通自然度生自然成道灵气萧然更无余累圆融一镜方是乐矣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佛为一世界中教化之主故首标之又阿弥陀佛专以名号教人持念而得往生故急标之阿者无也弥陀者量也佛者觉也觉者心之光明也阿弥陀佛以无量心光而成佛我辈亦以无量心光而念佛以阿弥陀念阿弥陀念念皆归无量也

○心之光明如一大圆镜周满虗空无彼无此我取之则全是我镜也佛契之则全是佛镜也以佛镜中之我念我镜中之佛以我镜中之佛度佛镜中之我

今现在说法

现在者非如释迦住世八十余年俄成过去也非如弥勒历千万年下降方在未来也众生今日不得解脱众生今日急求解脱说法于今日非今日之救急神方乎虽曰十万亿但是一心光心念动处即能于心镜中而成感应

○诸佛心光融通三世众生不悟且滞于今即所滞而成通无上医王之妙用也后文云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又曰今發愿若今生呜呼错过而今必一误而生百误人命在呼吸宜各自勉之

舍利弗

前之我闻是即阿难之我而显一切诵经者之我此之舍利弗是即舍利弗之心而唤醒一切众生之心故频呼频唤也呜呼一月千江理通凡圣我辈若明佛用安得不感激涕零而思所以报佛恩乎

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众生者合众阴而有生者也众阴五阴也色之一阴名曰外法受想行识名曰内心为五阴所拘牵即佛体而成众生不为五阴所拘牵即众生而证佛体众苦者三苦五苦八苦也苦时名苦苦乐时不坚名坏苦中等境界不可住名行苦此三苦也生时苦昏浊甚也老时苦疲癃极也病时苦痛痒深也死时苦神脉乱也苦时苦境界违也此五苦也将一苦苦开之为四便成八苦所谓求不得苦爱別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盛苦诸乐者兼世间乐出世间乐言之也七宝光明飞行来往世间乐也念佛法僧与上善聚出世间乐也不退菩提证入补处出世间上上乐也至于此受无所受名曰正受

○受无所受是悟境受有所受是未悟境极乐世界兼而有之常寂光土即在同居即圣即凡三根并往佛无不引手而援之也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帀围绕

他世界以铁围为障极乐世界以宝栏宝网宝树标其疆界备刹土之仪式而四宝金银琉璃玻瓈也

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才入西方先见重重宝聚光明顿悟尔界此疆皆如影现此生平未见之第一乐也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

净业所感平直光明故无山海之险也但以宝池楼阁光华映带而七宝池者七处宝池也

八功德水充满其中

八功德者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輭五润泽六安和七除饥渴八长养诸根也

池底纯以金沙布地

泥沙者恶业所感也神明清發善业坚纯故感现金沙矣

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瓈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瓈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琉璃非石汁也玻瓈非矿脂也砗磲非纹石也赤珠非蚌精也以此土之物名显彼土之物相彼土之物实非此土之可比也

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生彼土者以莲花为父母故详赞之极乐世界并无女人女人往生皆成男子故人皆生于莲花中也浊世血肉之胎重麤臭秽故人之福慧光明在母腹中全然亡失及其生而转转不灵也净土莲花之胎微妙香洁故人之福慧光明在佛性中一时炳现及其生而运运全超也

○诸天宫中亦有莲华然但因福报并无了缘是有量非无量也若以一念念佛影子落于阿弥陀佛心镜之中神明發而因果皆灵自能永永玲珑优入圣位

○莲花从心化出凡人發一念愿往之时西方七宝池中便生莲萼一朵若能念念熏修则宝脉深涵香风茂著矣

○大如车轮言与身相称也若诸天龙身长数百里往生花轮必不能反缩小也净土菩萨身量广长不可思议岂拘拘于数尺以为轮乎当知一切诸法从心量而不同神明自召非如来之有以限人也

○念心灵發光明相交即心即花凝然一际故身未往而神明已住花中矣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此是国土疆界宝池莲萼之庄严也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

西方音乐不扣自鸣此以宝音声庄严于上也

黄金为地

此以宝光明庄严于下也

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戌子寅为夜三时辰午申为昼三时修行者候之以为节夫极乐国土纯是光明境界岂借日月以分昼夜但是莲花开合而降也曼陀罗白色也前以声光庄严界分此以香光庄严时分纵横自在全现宝心

其土众生

名为众生实菩萨也

常以清旦

初日分也

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裓音革)

往生之时飞心妙出十万亿佛土往生之后飞身妙入十万亿佛土衣裓衣襟也分身灵变普到佛前故能一晨朝而徧供十万亿也

即以食时还到本国

辰去已还玲珑影现多寡远近固不足以累其心也

饭食经行

有以禅悦为食者有以见色闻香为食者有食变化饮食者食后经行动静皆入佛机也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此是佛我身心自在供养之庄严也

复次

再言也

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

以下鸟名多是比例彼国众鸟本无定形不可以大小浓淡思也

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

舍利鹙鹭之类也迦陵频伽妙音神鸟也共命鸟一足一翼相并则生相分则死尔雅谓之比翼世俗号曰双头恩爱苦缠报成此鸟彼土化现若同此形也

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

有三十七助道品四意止四正勤四神足及根力觉道也五根者信进念定慧也五力者根所發也七觉者一择法二精进三喜四除五舍六定七念也八道者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

其土众生闻是音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故善用其所闻者一切音皆是佛音也法者佛之所以成佛者也僧者菩萨声闻也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

三恶道谓地狱饿鬼畜生也或问极乐无女人无修罗无神仙无魔外身界坦然故刀兵水火妻子室家之累无从而生何但言无恶道答曰上文无有众苦一句包之矣

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非实有也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前之化作灵禽启人念佛有情说法已妙造玲珑矣今再写出无情说法之音忽如宝网微风一时吹动读至此何能已于發愿往生也

○或问有实相念佛深观佛理是也有观想念佛入西方定是也有观像念佛对像生敬是也有持名念佛字句分明是也西方众生念佛是如何念答曰不滞于名即生实相声中入定即音即光四种念佛都是一种念佛也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此是应时及节感發修行之庄严也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已释佛刹之名再释佛身之号说唯心净土者未必能神游佛刹说自性弥陀者未必能量同佛身口说而不心行安得有往生之乐乎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

一切众生本元心地光明无量一切诸佛证一切众生本元心地故光明同一无量但一切诸佛之无量光明众生难见而阿弥陀佛之无量光明众生易见则因缘之生熟不同也阿弥陀佛之因缘既与众生熟故无量光明之接引决定决定无疑惑矣

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十方国土有种种铁围诸山须弥大海纷纷坚碍障于人心心地化作光明方得玲珑而自在矣佛以光明为全体故徧照于十方众生坚执而不通故难见夫一佛然就佛言之但有光明毫无障碍于一片光明中障碍总是光明也知此理者于往生时品地必超心得决定

是故号为阿弥陀

此就光明上说无量也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此就寿命上说无量也阿僧祇无数也长时也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此今字对此娑婆贤劫言之于无量而才现十劫则累劫昏沈众生无不仗光明之接引也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数上声)

二乘根种不生净土净土罗汉大率已發大菩萨心略证声闻便阶大士光明至此身如影响而已矣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此是主伴玲珑光明寿命之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䟦致(鞞音皮)

无也䟦致退也在此修行多苦多魔如风中一毛不能自主一生极乐便登不退矣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补处者到他方世界候时成佛之等觉菩萨也从人至佛生生世世进退不可知数唯净土众生有能不入多生一生直入他方补处者言缘胜劫长广大成就者多也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發愿愿生彼国

阿弥陀佛号曰愿王在一切佛中度生之愿最为第一众生顺佛愿而發往生之愿如石吸铁如灯發光如桴击鼓互感互应妙愿成机念念玲珑往生无不玲珑也

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夫过去难追未来不可测受现在之苦而引未来之殃此人情所大不安者也唯精持佛号早生西方瞻仰者既有如来聚处者无非上善光明所照熏發而成就之者神矣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一切修行而不以念佛为因泛泛念佛而不以精持四字为缘于净土时机全无收束故善福无多也

○彼佛光明无量众生以有量之善福求之彼此相悬是故不可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

六道众生各有男女心能信佛便名善矣闻说阿弥陀佛者于他人边闻说有阿弥陀佛之境界也

执持名号

便将此阿弥陀佛四字名号执而持之执者心缘四字而不退也持者口诵四字而不断也

○名号之外更无弥陀弥陀之为弥陀四个字尽之矣万德洪名洪名万德以名召德一句全收一句中更有何欠少乎夫无欠少之心便是无量也便是阿弥陀也此其善福因缘固不可以多少测也譬如一滴之水投于大海滴滴之水投于大海无有一滴而非海也

○夫佛外无禅念外无參即念佛便是參禅不必另作參禅之想若于念佛时看念佛的是谁又念又看却成二念不如一直念去也

○执字是一切修行者之病一切众生之所以不得成佛者执情累之也然热病已深石膏可用中宫既满硝朴可施一味平淡不足起死回生故以执破执而病可霍然也执持极而心光露心光露而佛光临行人不知而佛则洞鉴之也且行人亦何尝不知也但办一心不乱自然换得一副骨头修行人于此苦得一番便好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

统言执持名号是恒常精进也切指一日七日是勇猛精进也如炼丹药或用文火或用武火

一心不乱

心无真妄而现真妄真妄迭兴还源不可得真妄皆妄心之所以乱也以无量之心念无量之佛不复作有量无量之想是之谓不乱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临终者将死一念之前也佛现而在其前一心不乱之所感也夫我心佛心如镜照镜一心念佛是东镜入西镜也命终见佛是西镜入东镜也虽互相入而无往来之迹但光明相接而

○一切修行之所以不能了局者临命终时无把握故也虽复气脉澄清炉香上达往往局于天上神仙境界降此以下更属无聊有见火车狱卒者矣有误入于堂宇园林而化成恶道者矣唯此阿弥陀经单提出临命终时四字如春雷一震百蛰皆惊具慧命法身者莫不有出头之路也此理难闻此机难發既闻此理矣既發此机矣三生眷属可不勉欤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终时者正舍报之一念也不颠倒者正念现前也旁观者见此人心不颠倒便可信此人决已往生也

○闻经而發愿發愿而持名持名而见佛见佛而往生五者相因自然之次第今之人神脉颠倒不得往生但有持名之功又不到一心不乱所以昏散者满于域中而慈航乃虗而无济也

○不發愿由于不闻经不往生由于不發愿更有贪于见佛嬾于持名将此念佛一门化作平板无灵之局面呜呼无上灵丹变成臭腐真珠宝网空葬泥沙皆心神不能圆聚故也

○念佛者念念威神全同我佛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心光明中决无魔事也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發愿生彼国土

频劝發愿是心愿佛愿愿愿交光持作往生之券也若谓念佛一门但以诱引凡下者实乃罪同谤佛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有形之德谓之功无形之功谓之德功德有益于众生名曰利矣不可以心思不可以口议言阿弥陀佛之功德乃无量之功德也赞叹者有释迦佛赞叹者不止释迦佛以我例彼故曰如也

东方亦有阿閦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閦音促)

娑婆在极乐之东而娑婆之东世界正复无量也极乐在娑婆之西而极乐之西世界正复无量也世人小见但知有六合耳岂知世界外之世界各各有大智慧光明如来永劫悲怀劝人念佛耶

○阿閦此云不动也须弥山名此云妙高也即世界正中最大之山以山名为佛名状其德相之妙高也

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

舌相无量由于身相无量也身相无量由于心相无量也处处说法法满大千名为徧覆矣然佛身现刹佛刹现身身中现身刹中现刹舌覆大千未尝不实有其事也

说诚实言

一切众生闻经不信丛林僧众有终身诵此为课而不發一念往生之心者滥取古人之愿文循例诵之如数他人宝己无一钱心外见法流而不返呜呼滔滔皆是矣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称赞宣扬其美也不可思议功德指弥陀以名号度众生也一切诸佛六方佛及释迦佛也所护念信弥陀功德發愿往生内外诸魔或加残害一切如来常加护念以威神加被而成就之也此十五字是经之名今称阿弥陀经者省文也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𦦨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名闻光者名闻他界如光明之盛也𦦨肩者福慧当躬如两肩發𦦨也

舍利弗西方世界

此经六方是指娑婆极乐十万亿佛土之外东方指娑婆之东西方指极乐之西有无尽之西东故有恒河沙数诸佛广标西方別称世界其不指极乐可知也

有无量寿佛

此佛之名偶同阿弥陀佛之別名所谓同名佛也每一佛出同名者无量或在前或在后或同时一佛既可以多名多佛亦可以一名佛佛名名灯云水月也

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无量幢者佛之福慧光相高明如幢而复无尽也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𦦨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难沮者佛性雄猛不可抑遏也日生者如日初出光𦦨熊熊也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师子一切兽中王也如来一切法中王也故以为名也达摩此云法也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𦦨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月为星宿中王如佛为一切法中王也香上者佛香为一切香中之上也香光者心信成香香净發光也饰也娑罗此云坚固也树王大树也宝华德者宝华之性明润开显而有馨香之感發也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佛心同不分彼此故众生念一佛名无量如来欢喜也无也耨多罗上也三藐正等也三菩提正觉也凡夫不求正觉也外道求正觉而不正也罗汉似正觉而不等也上等诸佛下等众生方曰等矣然菩萨虽等不为无上也无上正等正觉便是佛矣不退转于佛道由闻经闻佛之故此经之威力大矣

○同护也同念也同见其为圆融一觉无退理也同见其为因缘入妙无退机也若自退其念佛之心则颠倒乖违佛所不能护也

○主伴重重一时圆现不出我一念中也如一镜中现无量镜光光中镜镜互映呜呼何必花严耶何必非花严耶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不信不受诸法无灵一句入神诸佛欢喜何以故一切众生皆于如来心中动也一切如来皆于众生心中住也非动也非住也唯一圆融清净宝觉而当信当受通圣通凡我辈宜如何加勉也

○净土一门为无边圣贤游集之道场谓顿悟自心不须念佛往生者岂真胜于智慧第一之舍利弗乎夫观经之标九品也上品菩萨境界中品罗汉境界孰谓圣贤不求往生耶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愿

映下若已生

今發愿

映下若今生

当發愿

映下若当生

欲生阿弥陀佛国者

佛国净土即一涵三唯佛所居常寂光也光中所现菩萨住处则实报无障碍土也所现声闻住处则方便有余土也所现众生住处则凡圣同居土也镜光圆摄四土本融才落言思便成一土若上上聪明人悟得高即是下下即是高心空则境灵發愿往生不须筹度也将来也

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已生

已發愿句

若今生

带今發愿句此句最重

若当生

带当發愿句今發愿则今生矣鼓棰在手而忧鼓之不响耶早对弥陀䖍伸忏悔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發愿生彼国土

释迦将灭度留此一经弗待咨询叮咛勉勖而经中之法又简中之简易中之易捷中之捷稳中之稳超中之超圆中之圆呜呼至于此而恩已极矣然而业海多沤生灭自局习气成于累世妙法闻于一朝信力如萤难当风雨所以發愿者百不获一焉念佛者满于世间吾不知其归于何用也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

是言指以下六十字

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释迦此云能仁也牟尼此云寂默也甚难希有指成佛说法二事也成佛不难难于在五浊成佛说法不难难于说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也

○合四浊以成劫浊见者惑也烦恼者身心不自在也众生者揽阴不净恶名秽称也命者色心相持不能坚久也

○夫我释迦于此浊恶世界中现如来身说此微妙玲珑之一法凿凡心而开圣窍换毒药而锡醍醐恩上之恩利中之利也而我辈者俗见坚牢恶根难拔闻言不信空过一生再出头来不知何日可谓深弃佛恩矣

舍利弗

以下是释迦自己所言故又呼舍利弗名也

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络绎回环主宾交映至于此而复自述其难则字字血痕全带玲珑之色也呜呼我与如来同此一心奈何自疑其心而不如心以念佛也知此事之归于一易可以解如来两难之忧佛欢喜我欢喜全现心中极乐之影矣

○因此力便太易而人不能信故翻成难法呜呼众生之拙一至此乎汝心中之佛已现矣已演心法若干矣对镜迷头狂而四出皆丧心不顾者也

○说经至此方便已穷过此已往心佛不现矣

○明理念佛愿彻无边则超过一切世间难易皆成戏论心现净土心自往生如镜中镜光明不二

佛说此经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

阿修罗此云非天也有天之福无天之德常与天争若回心入佛者则三毒一消便归净土非复前日之用心也

闻佛所说欢喜信受

欢喜即是飞心此超出娑婆之机也信受即是净愿此妙生极乐之窍也机窍玲珑圆心四映

作礼而去

去字上有决断往生意

佛说阿弥陀经

此六字亦当诵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凡念佛而不得往生者恶业障之耳根本坚牢枝条茂密无边冤对幻影重重若非佛力加持那得超生净土耶陀罗尼总持也谓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也此土亦称为呪

○此即往生呪也课时诵三徧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哆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躭婆毗阿弥利哆毗迦兰帝阿弥利哆毗迦兰哆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隷娑婆诃(哆音多他音拖伽音茄毗音皮躭音丹腻女利切那奴何切枳音纸隷音利)

呪为密言不当求解死心诵之乃有奇应

经呪已毕次举佛赞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阿弥陀佛总举法报化三身也身金色单指报身也相大而好小无等伦者无可为比也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此于无可比中强作比譬也两眉中间白毫八棱中空宛转右旋其大如五座须弥山也青也四大海言其大也皆指报身也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化佛有大小大者千尺小者丈六每一化佛有二化菩萨为侍者左观音右势至也病中人往生时所见接引之佛即此化身也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九品指莲花品数也于上中下之内各各开出上中下故成九品彼岸成道之地也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 大慈大悲 阿弥陀佛

无著为大拔苦为悲与乐为慈

○唱一声

阿弥陀佛

此四字佛名每一课以千声为率要念得无首无尾句句皆如一句自然光明玲珑矣

○当字字声声光明相接续不用唱

南无观世音菩萨

凡称南无者归命之义也此菩萨心眼照世能观其音世人诵此菩萨名者心中發光自观其音当观音之时便与此菩萨非一非二故能获灵感得愿求毕竟生于西方也

○三种菩萨名各唱三声

南无大势至菩萨

大心大力身所至处世界动摇头有宝瓶光明不断亦化小身入此娑婆世界专取念佛人而使之归于净土此菩萨以念佛心得无生忍其言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其数多如大海之水心业成就久在极乐故清净也一佛二菩萨因缘光明不为少矣又兼此海众菩萨各以愿力因缘而来救其眷属一声呼唱风动莲心一人之身一切光明来照也

次跪诵莲池大师所作西方發愿文一徧

○始焉欢欣继而疲懈不得谓之發口谈净土心恋娑婆不得谓之愿诵文者思之

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發愿愿往生  惟愿慈悲哀摄受

[○@叩]

以下愿文每数字一停顿停处引声者以圈为记停处不须引声者以乙为记久之音熟自然感發心灵矣

弟子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

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

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

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

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叩]我及众生○旷劫以来○迷本净心○纵贪嗔痴○染秽三业

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

从于今日○立深誓愿

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

誓成正觉○誓度众生

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

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

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

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

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

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

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

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

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

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

放光接引○垂手提𢹂

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

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發菩提心

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

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

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

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

得授记

三身四智○五眼六通

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徧十方刹

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

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

如此大愿

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

我愿无尽

愿今○礼佛發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

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叩]

四恩者在家则天地也君也亲也师也出家则父母师僧国王檀越也三有者三界也法界众生者十方无量世界一切众生也心能运载一切法故名乘以佛为极不落二三故曰一乘也

○染心易炽者识火炎炎时常發起也净德难成者心水不清佛月难现也

○翘勤五体表外仪恭也披沥一心明内心敬也五体者两肘两膝及额也披沥者开發洗荡也投诚者以我之心归投于佛也忏悔者断相续心也言我及众生者求生净土须广大心一体同观方偕佛愿故一人忏即是一切众生忏也

○一切诸业不名决定忏之则无任之则有信以为能消灭一忏便灭何以故心力最强也

○冤有三有杀冤有盗冤有淫冤杀盗名怒冤淫名喜冤一切众生以冤为亲若念佛功深看得一切冤亲如光如影则往生无累矣

○禅观与持名本是两法若体会经文想我之念佛音声直入西方灵禽风树之中与水流光明宝罗天乐融成一片便是观想持名无二也此名西方禅定亦名音声禅定

○病苦四大不调也厄难水火刀兵毒药之类也贪恋许愿求医食肉怀恩也迷惑疑罪多功少佛不来迎也报身也舍报谓正断气时舍此报身精神独往也

○无生忍者一切诸法本自不生不灭既为众生故颠倒妄见今以智慧而了达之故曰获也得此忍大用方成

○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也四智八识之妄还源证真转识成智其数有四也八识者眼耳鼻舌身为前五识意为第六识细意不外缘者名第七识心之本量含藏种子者名第八识修道之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也六通天耳通天眼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也

○不退地者三义一位不退终不退为凡夫二乘也二行不退终不退失所修行业也三念不退不暂退转菩提心念也又曰虽品居下下地局疑城然永断三涂之因亦名不退也

○界生业恼四者不尽我之大愿终亦不尽运此不尽之愿力度此不尽之众生方显无量心光能与弥陀同调矣

○种智佛智也谓能通达一相无量相也

○或问曰此经单言持名愿文忽说禅观何也答曰若神明不入观中所持之名非昏即散以持名为观境非于观外持名也或问曰观境无声观心不动今乃经行持诵何谓观乎答曰死法活用名曰善巧活法死执是谓痴人华严经云风中入定声中入定古德云行亦禅坐亦禅即此经行持名便是神明在定也或问曰观西方者见佛持名者于持名时能见佛乎答曰观佛用心眼是心中色持名用心听是心中声然心观佛色佛现而说法则有妙声矣心听佛声神凝而现瑞则有妙色矣六尘万法回转唯心子但神听自己念佛之声久之又久之到一时鼓寂钟沈便与如来相见也

修西定课


校注

[A1] 已【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采【CB】釆【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已【CB】巳【卍续】
[A12] 已【CB】巳【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A17] 已【CB】巳【卍续】
[A18] 已【CB】巳【卍续】
[A19] 券【CB】劵【卍续】(cf. X22n0401_p0165b07)
[A20] 己【CB】已【卍续】
[A21] 已【CB】巳【卍续】
[A22] 已【CB】巳【卍续】
[A23] 已【CB】巳【卍续】
[A24] 已【CB】巳【卍续】
[A25] 已【CB】巳【卍续】
[A26] 已【CB】巳【卍续】
[A27] 己【CB】已【卍续】
[A28] 已【CB】巳【卍续】
[A29] 已【CB】巳【卍续】
[A30] 已【CB】巳【卍续】
[A31] 已【CB】巳【卍续】
[A32] 已【CB】巳【卍续】
[A33] 已【CB】巳【卍续】
[A34] 已【CB】巳【卍续】
[A35] 已【CB】巳【卍续】
[A36] 己【CB】已【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阿弥陀经注
关闭
阿弥陀经注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