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445-A 引

佛教西来经论东译当知大有因缘非无由而起者般若借奘师而弘华严假贤首而阐尊胜呪经非文殊大圣不能兴起非波利尊者不能请翻定觉静师已详矣皇清御极时云栖彰上人祥符尊胜幢中录斯呪经募刻未就今里内张开士佐平忽睹异光七月朔决疑于予予劝速印施以广流传古德颂云波利尊者礼五台却被文殊化道言东土若无尊胜呪众生难以脱尘埃是知呪经大有益于天下后世者也予讲经律论余兼翻密部呪章细检尊胜前后十译唐仪凤元年波利尊者初来朝礼五台仪凤四年取经还至西京调露元年波利与朝散郎杜行𫖮译永淳元年诏命日照三藏与杜行𫖮共译光宅元年波利与顺贞奏共译垂拱三年志静与日照三藏宣译义净三藏复译虽五番重沓祇是一经因善住天子七日命终启请帝释礼佛放光为说是呪唐三藏不空译尊胜念诵仪即前五中之呪耳宋三藏法天译名最胜佛顶陀罗尼经但呪无文法天三藏重译名曰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文呪俱有然两处呪句较唐多一倍释迦世尊在极乐善法堂无量寿如来为观音菩萨说不动上师以此修润集入施食仪轨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功德经前之六译提擕六道出三途也后之四译接引四生登九品也总之是呪为生天乐土本矣今之所行唐四译也依经所说法益良多昼夜诵念感八胜果香花礼供具四名称病苦者灭除疾厄短寿者增益天年薄福享用者现得消受极恶命终者出离三途鸟兽闻声更不复堕风尘映影证大菩提一书一持成二利于善道一忆一闻获十益于佛天明验若此特为流通正如一宝藏中取出无尽如意珠宝散施天下后世众生信知开士成就世间以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洵有大因缘哉凡见闻随喜者宜依教奉行之

康熙庚辰年十月十一日六辛诞辰浙杭东林慈云灌顶沙门续法槃谭

No. 445-B 缘起记

尊胜陀罗尼经者廼帝释天主为善住天子七返堕畜求佛慈救而说也唐高宗时西僧波利诣五台參文殊亲受圣嘱回国请至迨垂拱三年始得译布宋元以后存储内藏 国朝初云栖僧广彰过祥符睹宝幢上供斯经呪不胜庆赞焚香录出曾募刻于予因尘务覊迟刊印未果今六月望之下弦课诵耳室忽闻震声起坐趋视见户内电光一𤇄之状惊疑数日睡梦间忆昔一老僧隐居深山日讽法华数十年寒暑不辍缘经本损坏送昭庆修整内监孙隆公偶宿湖庄步月至经房有火光射出及叩问閴无其人疑异不解次早咨决于僧仅唯修旧法华经一部耳更无他物也公往访其僧预一日告徒众曰明辰有人来觅我去来踪迹者待后开河之日我再来也语毕盥沐坐化而去康凞甲子年开河都宪赵公讳士麟者即此僧再来也今此现光将同是乎随检阅经笥中得遘尊胜录本不觉惶悚讵非我佛急欲救拔众生之苦而现此异相者耶遂请慈云伯亭法师对藏研核加以音释忽友人送一文殊圣像至家予倍生敬仰矢愿装金朝夕礼供应知予今得睹圣容者莫非昔之波利尊宿遇化身而受嘱也即倩书付劂速为印施俾天下后世之人出七趣于三乘之上超四生于十地之中见闻者夙业悉灭当得净身读诵者除三途苦入诸佛土是因是果岂可以凡心卜度也哉故志此前后缘由以广弘传

时康熈三十九年岁次庚辰桂月望旦

武林张世焜佐平氏薰沐拜述

No. 445-C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者婆罗门僧佛陀波利仪凤元年从西国来至此土到五台山次遂五体投地向山顶礼曰如来灭后众圣潜灵唯有大士文殊师利于此山中汲引苍生教诸菩萨波利所恨生逢八难不睹圣容远涉流沙故来敬谒伏乞大慈大悲普覆令见尊仪已悲泣雨泪向山顶礼已举头忽见一老人从山中出来遂作婆罗门语谓僧曰法师情存慕道追访圣踪不惮劬劳远寻遗迹然汉地众生多造罪业出家之辈亦多犯戒律唯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能灭除恶业未知法师颇将此经来不僧曰贫道直来礼谒不将经来老人曰既不将经空来何益纵见文殊亦何必识师可却向西国取此经来流传汉土即是遍奉众圣广利群生拯济幽明报诸佛恩也师取经来至此弟子当示师文殊师利菩萨所在僧闻此语不胜喜跃遂裁抑悲泪至心敬礼举头之顷忽不见老人其僧惊愕倍更虔心系念倾诚回还西国取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至永淳二年回至西京具以上事闻奏大帝大帝遂将其本入内请日照三藏法师及𠡠司宾寺典客令杜行𫖮等共译此经𠡠施僧绢三十疋其经本禁在内不出其僧悲泣奏曰贫道捐躯委命远取经来情望普济群生救拔苦难不以财宝为念不以名利关怀请还经本流行庶望含灵同益帝遂留翻得之经还僧梵本其僧得梵本将向西明寺访得解善梵语汉僧顺贞奏共翻译帝随其请僧遂对诸大德共顺贞翻译译讫僧将梵本向五台山入山于今不出今前后翻两本并流行于世小小语有不同者幸勿怪焉至垂拱三年定觉寺主僧志静因停在神都魏国东寺亲见日照三藏法师问其逗留一如上说志静遂就三藏法师咨受神呪法师于是口宣梵旨经二七日句句委授具足梵音一无差失仍更取旧翻梵本勘校所有脱错悉皆改定其呪初注云最后別翻者是也其呪句稍异于杜令所翻者其新呪改定不错并注其音讫后有学者幸详此焉至永昌元年八月于大敬爱寺见西明寺上座澄法师问其逗留亦如前说其翻经僧顺贞见在西明寺此经救幽显最不可思议恐学者不知故具录委曲以传未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No. 445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释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出南北藏

唐周罽宾沙门佛陀波利奉 诏译

[科01]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又与诸大菩萨僧万二千人俱

[科02]尔时三十三天于善法堂会有一天子名曰善住与诸大天游于园观又与大天受胜尊贵与诸天女前后围绕欢喜游戏种种音乐共相娱乐受诸快乐尔时善住天子即于夜分闻有声言善住天子却后七日命将欲尽命终之后生赡部洲受七返畜生身即受地狱苦从地狱出希得人身生于贫贱处于母胎即无两目尔时善住天子闻此声即大惊怖身毛皆竖愁忧不乐速疾往诣天帝释所悲啼号哭惶怖无计顶礼帝释二足尊白帝释言听我所说我与诸天女共相围绕受诸快乐闻有声言善住天子却后七日命将欲尽命终之后生赡部洲七返受畜生身受七身即堕诸地狱从地狱出希得人身生贫贱家而无两目天帝云何令我得免斯苦

[科03]尔时帝释闻善住天子语甚大惊愕即自思惟此善住天子受何七返恶道之身尔时帝释须臾静住入定谛观即见善住当受七返恶道之身所谓猪狗野干猕猴蟒蛇等身食诸秽恶不净之物尔时帝释观见善住天子当堕七返恶道之身极助苦恼痛割于心谛思无计何所归依唯有如来应正等觉令其善住得免斯苦

[科04]尔时帝释即于此日初夜分时以种种华鬘涂香末香以妙天衣庄严执持往诣誓多林园于世尊所顶礼佛足右绕七匝即于佛前广大供养佛前䠒跪而白佛言世尊善住天子云何当受七返畜生恶道之身具如上说

[科05]尔时如来顶上放种种光遍满十方一切世界其光还来绕佛三匝从佛口入佛便微笑告帝释言天帝有陀罗尼名为如来佛顶尊胜能净一切恶道能净除一切生死苦恼又能净除诸地狱阎罗王界畜生之苦又破一切地狱能回向善道天帝此佛顶尊胜陀罗尼若有人闻一经于耳先世所造一切地狱恶业皆悉消灭当得清净之身随所生处忆持不忘从一佛刹至一佛刹从一天界至一天界遍历三十三天所生之处忆持不忘天帝若人命欲将终须臾忆念此陀罗尼还得增寿得身口意净身无苦痛随其福利随处安隐一切如来之所观视一切天神恒常侍卫为人所敬恶障消除一切菩萨同心覆护天帝若人能须臾读诵此陀罗尼者此人所有一切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饿鬼之苦破坏消灭无有遗余诸佛刹土及诸天宫一切菩萨所住之门无有障碍随意游入

[科06]尔时帝释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众生说增益寿命之法尔时世尊知帝释意心之所念乐闻佛说是陀罗尼法即说呪曰(此呪最后別翻)

那谟(引)薄伽䟦(无可反)(下同)(引)(一)啼隷(二合)(引)(转舌)路迦(二合)(稽㖿反)钵啰(二合)(丁以反)毗失瑟咤(二合)(引)(余何反)(下同)(长声)勃陀(引)(一云皈命圣尊三世胜觉)(二)薄伽跋底(引)(三)怛姪他(引)(四)(长)(五)毗输(引)(音太)耶娑摩三漫(音曼)多皤婆娑(六)婆破啰拏揭底伽诃那(七)婆婆皤输(输律反)(下音同)地阿鼻诜(去声)者苏揭多伐折那(引)(八)[晥-元+(癸-天+虫)](二合)(转舌)多毗囇鷄(反罽)(平声)(九)(上声)诃啰(去声)(引)诃啰(下同)(十)(去)(引)瑜散陀(长声)罗尼(十一)(舜入)(音太)(下同)耶输䭾耶(十二)伽伽那(去声)(十三)乌瑟尼沙(二合)(引)毗逝耶(十四)娑诃娑啰(二合)喝啰湿弭(二合)珊珠地帝(十五)萨婆怛他揭多地瑟咤(二合)(引)(长声)那頞地瑟耻(二合)(丁你反)(音母)𭉐(音梨)(十六)䟦折罗(二合)(长声)耶僧诃多那(十七)萨婆(引)伐罗拏毗(十八)钵罗(二合)(丁你反)你伐(晚發反)(转舌)怛耶阿(引)(去)(十九)萨末那(引)阿地瑟(二合)耻帝(音低)(二十)末祢末祢(二十一)怛闼多(去)(引)部多俱胝钵唎(二十二)(音弭)(音悉)(二合)咤勃地(二十三)社耶社耶(余何反)(下同)(二十四)毗社耶毗社耶(二十五)萨末(二合)啰萨末啰(二合)勃陀頞地瑟耻多(二十六)䟦折啰揭(二十七)䟦折滥婆伐都(二十八)么么(受持者于此自称名)萨婆萨埵[口*写](长声)耶毗(二十九)萨婆揭底(丁你反)钵唎(三十)萨婆怛他(去)(引)揭多(去)(引)三摩湿婆娑遏地瑟耻帝(低字呼)(三十一)勃陀(地耶反)勃陀(同上)蒱䭾(音太)耶蒱駄耶三漫多钵唎(三十二)萨婆怛他揭多地瑟咤(二合)(引)(长声)(引)頞地瑟耻(二合)(三十三)娑婆诃(引)

[科01]佛告帝释言此呪名净除一切恶道佛顶尊胜陀罗尼能除一切罪业等障能破一切秽恶道苦天帝此陀罗尼八十八殑伽沙俱胝百千诸佛同共宣说随喜受持大如来智印印之为破一切众生秽恶道苦为一切地狱畜生阎罗王界众生得解脱故临急苦难堕生死海中众生得解脱故短命薄福无救护众生乐造杂染恶业众生故说又此陀罗尼于赡部洲住持力故能令地狱恶道众生种种流转生死薄福众生不信善恶业失正道众生等得解脱义故

[科02]佛告天帝我说此陀罗尼付嘱于汝汝当授与善住天子复当受持读诵思惟爱乐忆念供养于赡部洲一切众生广为宣说此陀罗尼亦为一切诸天子故说此陀罗尼印付嘱于汝天帝汝当善持守护勿令忘失

[科03]天帝若人须臾得闻此陀罗尼千劫已来积造恶业重障应受种种流转生死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界阿修罗身夜叉罗刹鬼神布单那羯咤布单那阿波娑摩罗蚊蝱龟狗蟒蛇一切诸鸟及诸猛兽一切蠢动含灵乃至蚁子之身更不重受即得转生诸佛如来一生补处菩萨同会处生或得大姓婆罗门家生或得大刹利种家生或得豪贵最胜家生天帝此人身得如上贵处生者皆由闻此陀罗尼故转所生处皆得清净天帝乃至得到菩提道场最胜之处皆由赞美此陀罗尼功德如是

[科04]天帝此陀罗尼名吉祥能净一切恶道此佛顶尊胜陀罗尼犹如日藏摩尼之宝净无瑕秽净等虗空光焰照彻无不周徧若诸众生持此陀罗尼亦复如是亦如阎浮檀金明净柔輭令人喜见不为秽恶之所染著天帝若有众生持此陀罗尼亦复如是乘斯善净得生善道天帝此陀罗尼所在之处若能书写流通受持读诵听闻供养能如是者一切恶道皆得清净一切地狱苦悉皆消灭

[科05]佛告天帝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中天帝若有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族姓男族姓女于幢等上或见或与相近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山幢等上尘落在身上天帝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堕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饿鬼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汙天帝此等众生为一切诸佛之所授记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天帝何况更以多诸供具华鬘涂香末香幢幡葢等衣服璎珞作诸庄严于四衢道造窣堵波安置陀罗尼合掌恭敬旋绕行道归依礼拜天帝彼人能如是供养者名摩诃萨埵真是佛子持法栋梁又是如来全身舍利窣堵波塔

[科06]尔时阎摩罗法王于时夜分来诣佛所以种种天衣妙华涂香庄严供养佛绕佛七匝顶礼佛足而作是言我闻如来演说赞持大力陀罗尼者我常随逐守护不令持者堕于地狱以彼随顺如来言教而护念之

[科07]尔时护世四天大王绕佛三匝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我广说持陀罗尼法尔时佛告四天王汝今谛听我当为汝宣说受持此陀罗尼法亦为短命诸众生说当先洗浴著新净衣白月圆满十五日时持斋诵此陀罗尼满其千遍令短命众生还得增寿永离病苦一切业障悉皆消灭一切地狱诸苦亦皆解脱诸飞鸟畜生含灵之类闻此陀罗尼一经于耳尽此一身更不复受

[科01]佛言若人遇大恶病闻此陀罗尼即得永离一切诸病亦得消灭应堕恶道亦得除断即得往生寂静世界从此身后更不受胞胎之身所生之处莲花化生一切生处忆持不忘常识宿命

佛言若人先造一切极重罪业遂即命终乘斯恶业应堕地狱或堕畜生阎罗王界或堕饿鬼乃至堕大阿鼻地狱或生水中或生禽兽异类之身取其亡者随身分骨以土一把诵此陀罗尼二十一遍散亡者骨上即得生天

[科03]佛言若人能日日诵此陀罗尼二十一遍应消一切世间广大供养舍身往生极世界

[科04]若常诵念得大涅槃复增寿命受胜快乐舍此身即得往生种种微妙诸佛刹土常与诸佛俱会一处一切如来恒为演说微妙之义一切世尊即授其记身光照曜一切佛刹土

[科05]佛言若诵此陀罗尼法于其佛前先取净土作坛随其大小方四角作以种种草花散于坛上烧众名香右膝著地䠒跪心常念佛作慕陀罗尼印屈其头指以大拇指压合掌当其心上诵此陀罗尼一百八遍讫于其坛中如云王雨华能遍供养八十八俱胝殑伽沙那庚多百千诸佛彼佛世尊咸共赞言善哉希有真是佛子即得无障碍智三昧得大菩提心庄严三昧持此陀罗尼法应如是

[科06]佛言天帝我以此方便一切众生应堕地狱道令得解脱一切恶道亦得清净复令持者增益寿命天帝汝去将我陀罗尼授与善住天子满其七日汝与善住俱来见我

尔时天帝于世尊所受此陀罗尼法奉持还于本天授与善住天子尔时善住天子受此陀罗尼满六日六夜依法受持一切愿满应受一切恶道等苦即得解脱住菩提道增寿无量甚大懽喜高声叹言希有如来希有妙法希有明验甚为难得令我解脱

[科07]尔时帝释至第七日与善住天子将诸天众严持华鬘涂香末香宝幢幡葢天衣璎珞微妙庄严往诣佛所设大供养以妙天衣及诸璎珞供养世尊绕百千匝于佛前立踊跃欢喜坐而听法

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善住天子顶而为说法受菩提记佛言此经名净一切恶道佛顶尊胜陀罗尼汝当受持尔时大众闻法欢喜信受奉行(读呪法注平上去入者从四声法借音读注半音者半声读注二合者半上字连声读注重字者带㗋声重读注长者长声读注反者从反借音读罗利卢栗黎蓝等字傍加口者转声读)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次念 补阙真言)

曩谟喝啰怛那多啰夜耶佉啰佉啰俱住俱住摩啰摩啰虎啰吽贺贺苏怛拏泼沫拏娑婆诃

(后举赞云)

天帝启请佛顶放光宣说尊胜总持王救苦妙难量灭罪生方诸佛尽称扬

南无尊胜会上佛菩萨

(三称)

(末结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發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诵毕三礼而退)

No. 445-D

○音释

婆罗门

(翻云净行)

佛陀婆利

(唐云觉护)

仪凤

(唐高宗年号)

文殊师利

(唐云妙吉祥菩萨名)

(音一礼也)

(音但惧也)

(音渠勤也)

陀罗尼

(此云总持亦云遮持呪也)

(音丞也)

(音壑惶恐也)

曰照

(梵名地婆诃罗)

(音绢舍也)

(音易翻也)

(音恣审决也)

(音看考对也)

(音鸡)

薄伽梵

(唐翻圣尊释迦佛也)

室罗筏

(唐言丰德城名)

誓多

(此云战胜太子名)

给孤独

(梵语须达多长者名)

苾刍

(罗汉僧也喻香草五德义)

菩萨

(此翻觉有情)

赡部

(翻胜金南洲名)

(音异至也)

阎罗

(翻遮或静息地狱王也)

(音加)

(音辢)

(音咤)

(音耶)

(音但)

(波婆二音)

(音术)

(音弥)

𭉐

(音迭)

[口*写]

(音泻)

(音葡)

殑伽

(恒河名)

俱胝

(翻百亿)

阿修罗

(此云无端正又云非天)

夜叉

(翻云暴恶)

罗刹

(此云可畏)

布单那

(此云臭饿鬼)

羯咤

(此云奇)

阿波娑摩罗

(此云青色鬼)

刹利

(王种也秦言田主)

菩提

(翻觉)

摩尼

(翻离垢珠宝名)

(音床旂幡属)

窣堵波

(塔也)

苾刍

(出家男僧也)

苾刍尼

(出家女僧也)

优婆塞

(出家近住男亦名善宿男女)

族姓男

(在家近事男女亦名净信士女)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华言无上正等正觉)

摩诃萨埵

(秦言大道菩萨)

舍利

(此云坚固子)

(音勺旋绕也)

宿命

(六通之一)

阿鼻

(此云无间)

涅槃

(此言灭度)

那庚多

(此云万亿)

三昧

(此云正定)

踊跃

(音涌瀹足蹈意)

○法数

先序分(分二)

一证信序

二發起序

善住殁后三报

(一七返畜生 二受地狱苦 三贫胎目瞎)

七返畜报

(一猪 二狗 三野干 四猴 五蟒 六鸟 七鹫)

次正宗分(开四)

△一帝释会(又分二)

△初呪前略显

帝释四供

(花 鬘 香 衣)

说呪二瑞

(一放光 二微笑)

呪含五益

(一净恶道 二除生死 三离鬼畜 四破地狱 五𢌞善道)

闻呪三益

(一先恶业消 二当得净身 三生处不忘)

读诵呪二益

(一三恶道苦破灭 二佛土天宫随人)

命𣧩忆呪十益

(一还增寿 二三业净 三无苦痛 四随福利 五处安稳 六佛观视 七天神护 八人所敬 九恶障除 十菩萨覆)

二呪后详明

呪开四名

(一名净除恶道 二名佛顶尊胜 三名吉祥 四名大力)

净除呪名二益相

(一除一切罪业等障二破一切秽恶道苦)

佛顶呪名三益相

(一如摩尼宝 二净等虚空三光燄彻照)

吉祥呪名一益相

(清净一切恶道)

大力呪名二益相

(一阎王守护二地狱不堕)

八十八佛传呪四相

(一同共宣说 二互相随喜 三皆各受持 四一切智印)

为八众生

(一为破一切秽恶道苦众生 二为脱一切畜类阎罗王界众生 三为解临急厄难堕苦海中众生 四为短命薄福无救护众生 五为乐造杂染恶业众生 六为地狱恶道众生 七为种种流转生死众生 八为不信善恶业失正道众生)

为三人天

(一为善住天子 二为一切诸天 三为赡部洲一切众生)

授付六法

(一受持 二读诵 三思惟 四爱乐 五忆念 六供养)

闻离二障益

(一离千劫恶业障 二离种种苦报障)

闻呪果报十益

(一不落三途 二不受鬼神 三不堕畜生 四诸如来处 五菩萨补处 六婆罗门生 七刹利种生 八豪贵家生 九生处清净 十菩提场处)

受持二益

(一令人喜见 二得生善道)

书读二益

(一净诸恶道 二灭地狱苦)

供养幢塔山楼四益

(一离恶道苦 二罪垢不染 三诸佛受记 四得三菩提)

香花幡络供礼四胜名称

(一名摩诃萨 二真是佛子 三持法栋梁 四即佛全身)

二阎王会

阎王设三供养

(一天衣 二妙花 三涂香)

持呪二法

(一顺佛言教 二护自心念)

持者二益

(一现在冥王拥护 二当来不令堕狱)

三四天会

所为五根众生各益

望斋千徧为短命众生令得四益

(一增寿命 二离病苦 三消业障 四脱狱报)

持令人闻为恶病众生令得六益

(一大疾离 二诸病消 三恶道断 四生净界 五莲花生 六得宿命)

土散亡身为极重罪恶命终众生令得二益

(一离三途苦 二生天受乐)

日诵廿一为受人广大供养众生令得二益

(一现得消受 二当生乐土)

常时诵念为一切循常众生令得八益

(一得大涅槃 二增延寿命 三受胜妙乐 四徃诸佛刹 五常与佛会 六佛为说法 七受佛记莂 八身光徧照)

禽兽虫蚁蜎蝡含灵闻声二益

(一尽此一身 二更不堕畜)

母陀罗印

(此翻手印应云合二手掌屈二头指二大拇指压上当其心前诵呪百八一名最胜王印二名尊胜幢印)

结印想诵六益

(一空雨花云 二徧共诸佛 三佛赞奇善 四真是佛子 五得无碍智 六大心庄严)

四善住会

七日夜持三益

(一解脱地狱 二净诸恶道 三增延寿命)

善住六日夜受持四益

(一一切愿满 二脱恶道苦 三住菩提道 四增寿无量)

叹四希有

(一如来 二呪法 三明验 四解脱)

善住天设八供

(花 鬘 香 幢 幡 葢 衣 珞)

佛与善住天三益

(一摩顶 二说法 三受记)

后流通分(亦二)

一结名勅持

二众喜奉行

○问答

居士问呪可释耶余答曰前后法益名相咸佛释呪义也前后何重说耶一者法义无尽故二者互不相滥故

若以清凉十门判释此经所为五根二十二益第一教起因缘门也

三藏中经四藏中呪三乘中大四乘中佛十二分中授记因缘未曾有修多罗佛顶放光微笑说此尊胜呪经授记善住天子者也此即第二藏乘分摄门也经文显教也闻呪十报中一二三六七八小教义五四九十始终顿圆教义又常念八益中一二三小教义四五六始终顿义七八圆教义

呪语密教也呪开四名

净恶小教义大力始教义吉祥终教义佛顶顿教义合四圆教义佛言此名净一切恶道佛顶尊胜陀罗尼是也又母陀罗印手结印也成佛报身诵百八徧口持呪也成佛化身缘念句益观想也成佛法身三业相应即瑜伽尊胜三昧不空如来藏心观也归无所得即无障碍智三昧空如来藏心观也有无不离一心中现即佛大菩提心庄严三昧空不空如来藏心观也此是第三教义分齐门也

为三人天为八众生第四所被机宜门也

诸佛传持四相善住叹四希有宣说呪法随相义受持明验唯识义随喜解脱归性义如来智印无碍义第五教体浅深门也

善住六日受持四益即是净一切恶道满一切智愿住菩提道增无量寿以为宗趣第六宗趣通局门也

唐之六译同部也宋后四译同类也

第七部类差別门也

余诸前后因果法益第八传持感通门也

佛言天帝有陀罗尼名为如来佛顶尊胜第九总出名题门也

经分三分如是我闻去序分也

中有二六种证信序尔时三十三天下二缘發起序分二善住闻声求救尔时帝释闻下天帝观见恳佛尔时帝释即于去正宗分也内开四帝释会佛委开悟尔时阎摩下阎王会设供赞持尔时四天下四天会愿说法要佛言天帝下善住会受持功果佛言此经去流通分也亦分二结名传持尔时大众下众喜奉行此即第十別释文义门也

孟不云乎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斯乃法海观澜也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吾故表而出之习斯文者毋疑议焉此亦约多字陀罗尼以说若无字陀罗尼请向佛顶未放光前去參

东林老行者续法录记

No. 445-E 日本国黄檗山僧友书

慈云七辛朽老续法合十白言(时八月初一日也余情缕缕不及烦琐但望海东云日瞻想不尽而已)

七月十八寄来尊胜经钞细详精粹末法流通诚人天之眼目苦海中之光明幢也所钗八译与余序中十译呪中翻梵成唐与余𦦨口摘释尊胜呪内华梵并皆小异大同如是注经真佛门之法将如是出家真僧林之龙象非彼颟顸之说儱侗之谈可比如摩尼帝网难尽赞扬

又寄深密二部藏秘玉函逮今显现即金字二图如优昙花难逢遇者第密部理趣最奥梵字义旨幽深余在呪藏经书繙阅百十余部留心已历多载见此□图尚不晓了况余不寻密部不研呪语岂知梵字音画真言微妙也哉今将□□高共经厨二图精裱玉轴客常瞻礼细考当为毗卢佛眷三十七圣法子也谢谢

余新刻华严別行六卷计十四品缘起详述序中近今發心作䟽钞演义记到菩萨住处品内海中有金刚山菩萨名曰法起清凉疏曰海东人相传此山往往有圣人出现菩萨即昙无竭常啼菩萨之友也当麻寺记略而未详但云化役行者是法起再来寺与金刚峰相去五十里今烦访 法起菩萨山上道场神圣灵迹祈详载寄来已便钞记万万

尊胜佛顶真言持念法

按南北藏尊胜经有五译预译名氏并附

沙门佛陀波利唐言觉护北印度罽宾国人亡身徇道遍观灵迹闻文殊师利在清凉山远涉流沙躬来礼谒以 天皇仪凤元年景子杖锡五台䖍诚礼拜悲泣雨泪望睹圣容倐焉见一老翁从山中出来作婆罗门语谓波利曰师精诚恳恻何所求耶波利答曰闻文殊大士隐迹此山从印度来欲求赡礼翁曰师从彼国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来不此土众生多造诸罪出家之辈亦多所犯佛顶神呪除罪秘方若不将经徒来何益纵见文殊何必能识师可还西国取彼经来流传此土即是遍奉众圣广利群生拯济幽冥报诸佛恩也师取经来至此弟子当示师文殊师利菩萨所在波利闻此语已不胜喜跃遂裁抑悲泪向山更礼举头之顷忽不见老人波利惊愕倍增䖍敬遂返归本国取得经来既达 帝城便求进见有司具状闻奏 天皇赏其精诚崇斯秘典遂 诏鸿胪寺典客令杜行𫖮及日照三藏于内共译译讫衬绢三十疋经留在内波利因乃垂泣奏曰委弃身命志在利人请布流行是所诚望 帝愍其专至遂留所译之经还其梵本任将流布波利得经不胜喜跃将向西明寺访得善梵语僧顺贞共翻译 帝允其请遂对诸大德共贞翻出名佛顶尊胜陀罗尼与前杜令所翻之者呪韵经文大同小异波利所愿已异持经梵本入于五台于今不出莫知所之比诸众译此最弘布(此文出唐开元释教录卷第九)

谨按 国初时云栖耆宿广彰过祥符寺睹宝幢上供斯经呪不胜庆赞焚香录出摹刻于张居士佐平张因俗务未能刊印至庚辰六月课诵耳室忽闻震声移座趣视见户内电光一𤇄之状惊疑数日睡梦间忆昔老僧所劝早起检经笥中得遘尊胜经呪不觉惶悚急为刊施间遇友人送一 文殊圣像至家居士倍生敬仰矢愿装金礼供忆昔波利尊者遇见化身与斯亲觐圣容同一感应也至信于持诵感通依经所说法益实多当信 佛语

尊胜佛顶真言持念法

此善住天子受快乐后夜分有声告言知七日后命将欲尽生赡部洲受七返畜生身即受地狱苦从地狱出希得人身生于贫贱处母胎时即无两目诣天帝释所悲号啼哭冀免斯苦天帝释即与俱往佛所具以白佛佛为说此真言使其先世恶业消灭无余寿命增延受菩提记(印相二手合掌屈二头指甲相背以大二指押二顶指头如弹指势)真言曰夫建尊胜菩萨曼荼罗者当以绳絣九位中央安毗卢遮那佛位右边安观自在菩萨位观自后安慈氏菩萨位毗卢遮那佛位后安虗空藏菩萨位此菩萨左边安普贤菩萨位毗卢遮那佛位左边安金刚手菩萨位金刚手位下安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右边安除葢障菩萨位除葢障右边安地藏菩萨位是名九位行者作曼荼罗如法供养次想自身于心中有圆明月轮了了分明于月轮上欠字白色放大光明徧照十方一切世界思惟欠字实相义所谓一切法等同虗空离诸色相离诸障碍则于真实理中观自身作金刚波罗密佛母菩萨像左手执莲华华上有五股金刚杵右手仰掌垂手为施愿势其头冠璎珞面貌慈愍拔济一切众生势念诵时常作此观想一切所愿无不成就若有四部弟子等为供养故书此真言安七宝塔中若金刚台中若高幢头若有造十恶五无间业一切重罪应生阎魔罗界乃至六趣是罪人等若于此真言塔边往来塔上微尘落其身上如上诸罪悉皆除灭或有风过吹其塔寺而复吹人少沾身分即得生天受胜妙药亦随意乐往生净土若有持是真言者适欲洗手以水灌掌其水堕地沾洒虫蚁是诸虫等即得生天若有苦难众生知罪极重常于白月十五日洗浴清净著净衣裳受八戒斋于菩萨像前正心在跪诵此真言一千八徧是人所有诸罪业障悉皆消灭当得总持陀罗尼门辩才无碍清净解脱或虽未诵持但得闻此真言音声一经耳者即能熏其赖耶为佛种子譬如小许金刚堕于地上即能穿入其地虽厚不能留碍决至本际方乃当住此真言亦尔一经耳者即能熏其习性要成正觉烦恼虽重亦不障蔽设复堕于饿鬼地狱畜生终不为诸业报令其沈没要当乘真言力任运增修至于佛地若人初亡及亡已久有人以此真言加持黄土一把满二十一徧散其骸上而是亡者即得往生十方净土若亡者魂识已入地狱畜生饿鬼阎罗趣者其土沾骨便能解脱即舍恶趣而得生天若有短命众生欲求长寿者于白月十五日洗浴斋戒诵是真言满千八徧令短命者还得长寿一切业障悉皆消灭若复有人就于一切畜生耳中诵是真言唯一徧者而是畜生耳根以闻是真言故尽此一形不复更授禽畜之身如是佛顶真言于末法时若有依法作曼拏罗清净涂地若以土以水以香水及瞿摩夷而严饰之散花烧香幢葢幡灯种种珍宝饮食供养之者是即名为施波罗密奉手动足不失律仪是即名为戒波罗密营坛之时有恼不嗔是即名为忍波罗密修坛勤勇不懈不怠是即名为进波罗密专明法则一心不乱是即名为禅波罗密布置端正不㖞不邪善至分斋可与不可是即名为般若波罗密

附记过去毗婆尸佛时善住天子为婆罗门子早丧其父其母孤养年渐长大向田营种贫母为之处处求食未得之间食时稍晚其子饥渴明心恚母便出恶言今日何缘不来送食我母今日不如畜生我见猪狥野干猕猴乌鹫之类养育儿子为怜念故犹尚不令饥渴如是未久之间母持食来适坐饮食忽于空中见一辟支佛飞从南来其子欢喜心生敬仰头面作礼邀屈临降敷白茅座献净妙花减其食分持以奉上比丘食为设法要其子于后出家而作维那时有施主送多酥油时诸客僧在于寺食向维那索酥油食维那不与复骂之曰汝等何不啖屎啖尿索酥油耶汝眼盲耶见有酥油我匿之乎佛言三界慈爱唯有父母三世福田不过众僧由其恚言将畜比母今招七返作畜生身又由作维那时出食秽言令其常食不净骂盲瞎故得无目报由供养辟支佛故令受天福其空中神预报之者即是善住守殿神也

真寂大师柬闻启祥居士及诸护法建尊胜幢书

初九抵暮接手书谕令刘原明即日进城因冯懋远公嘱刻 护国仁王经急欲散诸丛林劝持以报 国家将完只欠四五日工夫所以担阁非彼故违前尊胜幢因缘诸公任劳任怨不识曾结此案否昨承臯亭金台兄到真寂说吾兄以此事切嘱之且出兄手书观之已知兄认真宏护直欲东南太平全仗率睹波尊胜陀罗尼加被也弟即与觉海法师再三劝担当此缘伊固辞固请乃至稽首作礼伊即發愿担当弟辈助之顾今四十年各处干戈横起涂毒伤残可怜可怜独我两浙安如磐石岂我生民带来福报若是深厚耶恐是我 佛无缘慈悲冥被亦是生民善根發现戒杀放生所致也况此经此呪专为援救业重众生千有余年藏匿墙壁间忽然出现岂非 佛力法力舍利威神使两浙生灵终不受被蟊贼搀枪耶如五代有永明定光佛诸大宗师善知识得道乃至放生修净业兴隆三宝加被众生遂感钱氏外护保守十四州五十余年中安静如乐国不曾伤一生竟不知有五代之烦煎虽云外护实三宝威神所加也故此胜缘极当著力金台兄虽是承当还乞诸公合力出一公书请之万全之计也何如深酌之弟诚退槽之马彼诚倔起英雄可不尽心尽礼哉弟见兄劝伊书云举笔一字如千斤弟正闪腰极楚间篝灯草此亦一字不啻千金也统祈菩提心中鉴照

按大师明季人闻子将乃杭州名士

法藏禅院诺庵师与予言及岁夏秋间弥通师在四明鄮山董葺舍利殿事暇则礼舍利塔一日于故纸堆中检出尊胜经及尊胜呪见注释载明明季兵戈所在皆遭荼毒而两浙独全岂非浙省为七佛地善信居多戒杀放生诵经持呪故我 佛慈恩加佑欤师以礼塔精诚悲愿所格忽现此无上法宝因亟谋印送而板已无存师归杭出示达成师师遂力任剞劂其徒定法普明亦忻然乐从呜呼 佛法不可思议持诵功德亦不可思议惟有敬祝善信诸君广印流通俾得家持户诵兼之戒杀放生自然民安物阜浪静波恬葢此经此有二善焉一则可以超度阵亡军民人等借生净域一则可以保护现生贵官长者居士良民增福延年消灾度厄功固无涯矣镌既竣属予以述其巅末云

咸丰癸丑 嘉平 叶龙光谨识

白香山居士记苏州重元寺石壁经云摄四生九类入无余涅槃实无得度者莫先于金刚经怀罪集福净一切恶道莫急于尊胜陀罗尼经夫经之来自西域其迹甚奇其事甚难文殊菩萨一言佛陀波利遂䟦涉数万里舍命担经而来五台波利殆尊者再生欤抑 诸佛密呪至此时而始得行于中国也尝攷观妙斋金石金文字记言唐时尊胜经幢凡数十处此独以张少悌之书而存之是是经固盛行于唐时矣而明季真寂大师柬闻居士书言此经藏匿墙壁间千有余年忽然出现

国初时云栖老僧广彰观祥符寺宝幢经呪不胜喜幸叹为生平所未见噫尊胜经呪何唐时之盛行而数百年来之閴寂无闻也叶君龙光云禅人弥通曾见注释本于鄮山阿育皇寺仆所见者祇四明钱塘二刊本课诵之余忽感于香山居士之言遂将两经合刻俾诵金刚经者并诵尊胜经呪消障入道之胜因一时并进庶几金刚经广播尊胜经亦广播岂非缘之绝胜者欤敬祝后之君子翻刻印行无将此本拆而为二此则仆之苦心愿作礼于诸善信者也至于捐募刻资则吾邑宋君之力为多宋君名鈊佐字宝卿

同治壬申岁季秋净业学人蛟川沈开祥敬识


校注

(便宜上表题ヲ插入[○@编] 六种证信分第一 闻报求救分第二 观堕思依分第三 代供陈白分第四 先答呪德分第五 正说胜呪分第六 显呪功能分第七 付嘱转授分第八 闻赞皆妙分第九 持授获益分第十 建幢普度分第十一 阎王供赞分第十二 增寿离苦分第十三 除病断障分第十四 拔济亡者分第十五 堪消胜供分第十六 常诵得记分第十七 坛仪感应分第十八 奉救持验分第十九 供谢获记分第二十
[A1] 已【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已【CB】巳【卍续】
[A12] 已【CB】巳【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A17] 已【CB】巳【卍续】
[A18] 已【CB】巳【卍续】
[A19] 已【CB】巳【卍续】
[A20] 已【CB】巳【卍续】
[A21] 【CB】【卍续】
[A22] 已【CB】巳【卍续】
[A23] 已【CB】巳【卍续】
[A24] 已【CB】巳【卍续】
[A25] 已【CB】巳【卍续】
[A26]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释
关闭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释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