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规矩

前五识

性境现量通三性

此言前五识于三境中惟缘性境三量中惟是现量三性俱通

性境者谓所缘诸色境不带名言得境自相也相者青黄赤白之谓名者长短方圆之称现量者谓对境亲明不起分別也性境属境现量属心三性者善性恶性无记性也三性俱通以五识性非恒一故

性境若说根尘能所八法而成是落小乘如惟识则无有此境此境现前如明镜照象湛然明了不起分別如云真境也善恶两性在五识虽无分別而照从是起故通

眼耳身三二地居

三界分为九地自地狱至六欲天皆欲界也为一地四禅色界也有四地四空无色界也有四地共为九地欲界名五趣杂居地五识俱全初禅天名离生喜乐地是为二地止有眼耳身三识无鼻舌二识以无段食故自三地以上则五识俱无

徧行別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贪嗔痴

此二句言五识心所徧行有五別境有五善心所十一中随烦恼二大随烦恼八根本烦恼六今止有贪嗔痴三共心所三十四皆任运无分別者

五识同依净色根

白净色根者指胜义而言惟天眼能见盖落形质者是浮尘根岂能照物以有胜义根在故能缘境言五个识同依胜义根而起也

九缘七八好相隣

九缘者空明根境作意分別依染净依根本依种子也眼识具九缘而生耳识惟从八除明缘故鼻舌身惟七除空明二缘故

合三离二观尘世

鼻舌身三识合中取境眼耳二识离中取境观即能缘见分尘世即所缘相分

愚者难分识与根

此言小乘愚法声闻不知根之与识各有种子现行以为根识互生也不知根之种现但能导识之种现谓根为生识之缘则可谓生识则不可以识自有能生之种子故也小乘未破所知障于法不了故难分耳

变相观空唯后得  果中犹自不诠真

佛有根本智有后得智根本智乃实智能亲缘真如后得智乃权智但能了俗不能亲缘真如果头佛已破见思惑能六根互用变起相分复观相空以不知前五及七八等识遂自认为后得智不知后得智乃从根本智而得者小乘虽有如理如量二智特其名耳岂真后得智耶即后得智在佛果中犹不诠真况因中乎诠契也根本智无分別所以亲缘真如后得智从色根起是有分別的所以不能亲缘无分別理

小乘以无我为真如断了六识分別执便能六根互用以为能亲缘真如

偈曰小家果头佛理量徒有名迷名不知义疑大而起诤五识同一觉是以眼可闻耳不能见色实非本根咎咎在分別者以故见思破六根即互用彼小不知此未究七八五三者晓然了横计渠自破既破弃旧法悲哀归大乘罗什首初师疑什亦有辨一朝悟大理仍复师罗什

圆明初發成无漏  三类分身息苦轮

前五识随八识转佛位中第八识转为无漏白净识而相应心所即成大圆镜智歘尔现前故云初發则前五识即成无漏三类身者法报化三身中之化身也千丈大化身被大乘四加行菩萨丈六小化身被大乘三资粮位菩萨及二乘凡夫随类化身则三乘普被六趣均沾以止息众生苦轮也○前八句明有漏后四句明无漏

第六识

俱颂其造善作恶不定之功能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轮时易可知

善恶无记三性现比非三量性独影带质三境俱通也比者比类而知非者情有理无比度不著也带质境有二以心缘心中间相分从两头生带本质生起名真带质以心缘色中间相分惟从见分一头生起变带生起名似带质独影亦有二一有质独影五根种现皆托质起一无质独影缘空华兔角及过未等所变相分是五尘落谢影子止缘过去五尘与未来变起五尘影子不缘见在五尘也

前生六识揽法尘影子以成今生形种今生又因形起影是来生受形种子今生若能六识作观破了我执不揽法尘则不受分段身矣○六识轮转三界显易可知

相应心所五十一

此句是标数性界二句是立名欲令众生因名以阐义因义以会理会理以致用致用在作观上说致用以体道体道以立德

善恶临时別配之

六识遇善境时与善心所相应遇不善无记境时与不善无记心所相应故曰別配之此特平平缘耳若增上缘则善心勇猛恶心所俱转而为善矣

性界受三恒转易

六识于三性三界并忧喜苦乐舍五受恒常转变改易也

根随信等总相连

根本烦恼六随烦恼二十善十一等余徧行五別境五不定四共五十一亦相连性界受等转易也

动身發语独为最

动身發语时于八个识中行相最胜以有情故也

引满能招业力牵

引引起也满圆满也言六识能造业招果

發起初心欢喜地

欢喜地因断分別我法故

此识于初地初心转成无漏以断有分別我法二执故

俱生犹自现缠眠

无分別我法二执与生俱生此时尚未断犹缠缚眠伏以所知障未断故

远行地后纯无漏  观察圆明照大千

远行乃第七地也此地以前漏无漏间杂而生至此地后则俱生二障永不现行而纯无漏相应心所亦转为妙观察智而圆明照大千矣

第七识

带质有覆通情本

七识于三境中缘带质境三性中惟有覆无记性有覆者障蔽真性通六识情故本八识也通情本故曰相分两头生

七识缘八识见分为内自我七识是心本识亦是心所以说以心缘心真带质八识是其本质故七识既以八识见分为内自我则八识见分即七识本位八识见分缘色即七识缘色也色非真故曰似带质

问带质是带八识本质而生了然如何是七识的境八识能藏一切所藏一切根身器界我爱执藏八识便有境了这境从何来是从六识来也便知七识原无体位其相分从六八两头而生

随缘执我量为非

此识于无分別我法二执是任运绵绵故云随缘执我

八大徧行別境慧  贪痴我见慢相随

大随惟八徧行五別境止通慧根本烦恼止具四贪痴见慢是也

恒审思量我相随

前五识非恒非审六识审而非恒惟此识恒常审推思察量度执八识见分为我故曰我相随

有情日夜镇昏迷  四惑八大相应起

既执八识为内自我则有情恒处生死长夜而不自觉以与四惑八大相应而起四惑即根本烦恼四

六转呼为染净依

八个识俱为转识惟六识作观则诸识俱转故转独加于六识呼七识为染净之依盖六识有分別七识无分別有分別依无分別起以无分別近无情故

极喜初心平等性  无功用行我恒摧

凡一地中具初中后三心即入住出也此识于初地初心断一分无明便转成无满为似平等性智以因中转也无功用行是八地无分別我法二执至此尽断故曰我恒摧乃为真平等性智矣

六识到第八地转妙观察智如何七识初地初心就转平等智耶盖六识到观成后转妙观察智初作观时转为似妙观察智

如来现起他受用  十地菩萨所被机

佛果位中现十种他受用身十地菩萨乃所被之机也

第八识

性惟无覆五遍行

此识因中于三性中惟无覆无记性缘境之时相应心所惟五遍行

界地随他业力生

此识于三界九地之中随六识善恶业力而生以八识无记性故

二乘不了因迷执  由此能兴论主诤

此识最微细所以二乘愚法声闻不信有此惟以前六识受熏持种断了见思执为如理智六根互用执为如量智以无明全未破故所以大乘论主反覆辨论证有此识也

浩浩三藏不可穷

能持种子不失曰能藏受染净等熏曰所藏七识执为我曰执藏三藏体用深广故凡小不达

渊深七浪境为风

八识如澄湛之渊由前七个识揽前境为风兴起波浪耳

受薰持种根身器

此识能受前染净熏能持根身器界种子根是六根身为内世界器为外世界

去后来先作主公

惟此识为总报主

不动地前才舍藏  金刚道后异熟空

第八地为不动地此识初至此地才舍能藏所藏执藏至金刚道后乃等觉位异熟者变异而熟异时而熟异类而熟金刚道后断生相无明异熟种子方空也

金刚观智是智之名言其坚利能坏一切无明有生住异灭异熟空则瞥起一念无明空矣

大圆无垢同时發  普照十方尘刹中

此识至佛果位中转成上品无漏净体号无垢识与相应大圆镜智同發起时普照十方圆明世界

唯识略解

夫搜剔阴阳之奥囊括造化之精洞洪蒙之源破浑沌之窍超儒老而独高冠百氏而弘深舍唯识之宗而他求未之有也夫唯遮境有识简心空遮境则识外无法简空则非同枯灭是以夷断常之坑塞生灭之路圆彰中道刊定因明魔外望绝凡圣共遵耳然识有八种有心王心所之殊苟非智慧空灵思量妙绝岂易窥其庭哉阿赖耶识等大略穷其所由生直以真如照极反昧生灭与不生灭和合谓之证自证分即如醒人忽尔昏作人语虽闻而不能了了谓之醒耶又不能了了谓之昏耶人语又闻此之谓昏醒相半迷悟之关也此等时节有人唤之则昏随醒矣不唤则醒随昏矣醒既随昏而外不能了境又不作梦惟昏然而谓之自证分此等时节位无能所冥然独存也少顷顿梦种种悲欢苦乐据能观而言谓之见分即所观之所即相分或问曰见相二分前后生耶抗然生耶余应之曰见相二分谓之前后生者现量之中不许有无分別才生分別现量灭矣谓之抗生则能所弗同也此四分乃八识之本故有志于此宗者不可不留神焉四分通澈则八识之纲思过半矣

夫八识四分乃相宗之纲骨也阿赖耶识末那识分別识眼耳鼻舌身五识谓之八识证自证分自证分见分相分谓之四分究本言之八识四分初无別体特以真如随缘乃成种种耳夫真如随缘之旨最难明了良以真如清净初无薰染如何瞥起随缘耶于此參之不忽然悟入所谓八识四分不烦少检唯识之书便能了了矣故曰性宗通而相宗不通则性宗所见犹未圆满通相宗而不通性宗则相宗所见亦未精彻性相俱通而未悟达磨之禅则如叶公畵龙头角望之非不宛然也欲其济亢旱兴雷雨断不能焉是以有志于出世而荷担法道若性若相若禅宗敢不竭诚而留神哉惟相宗名义数多若非心智妙密委曲精搜实未易明也今则取大略稍论而疏之但粗晓蒙孺耳大抵阿赖耶识通前眼耳鼻舌身五识当并而發挥之似觉易明盖阿赖耶识及前五识皆属现量又皆上品果中转也若第七识第六识则三品皆具三品者见道为下品修道为中品究竟为上品故七六因中转也或曰前五识成无漏相应心品现身益物何以先言第八成无漏耶以圆明初發乃第八识相应心品成大圆镜智故其前五根即第八识所变相分能变本识既成无漏所变五根自当即成无漏矣能發五根既成无漏则所發五识遂成无漏何疑哉或曰既言八识转成四智何故却言相应心品耶对曰唯识第十云此四品总摄佛地一切有为功德皆尽此转有漏八识七识六识五识相应心品如次而得智虽非识而依识转识为主故说识转得又有漏位智劣识强无漏位中智强识劣为劝有情依智舍识故说转识成智也大乘所缘缘义曰言是带己相者带与己相各有二义言带有二义者一则挟带即能缘心亲挟境体而缘二则变带即能缘心变起相分而缘也亲挟者谓之实境变起者谓之假境假境者何即实境影子也影子者何谓前五识亲挟实境乃任运而缘不带名言现量中也譬诸明镜物临即照原无心也才觉妍丑现量已灭即落比量矣余是知假境影子意识所缘耳又能缘心变起相分而缘亦假境也今安慧宗中妄谓因中无漏五识能缘真如殊不知五识成智必待第八识转而为根本智然后五识转成所作智也此中目此智为后得者何也谓根本而后得也以五识及第八识皆属现量果上同转故也彼谓因中五识未转智而能缘真如非妄而何纵于果上识虽转智第能照俗而不能缘真如故护法师曰果中犹自不诠真况因中乎

八识规矩解(终)


校注

插入解字 插入明等一行 插入尾题
[A1] 已【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己【CB】巳【卍续】
[A5] 己【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八识规矩颂解
关闭
八识规矩颂解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