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日用卷上
夫为沙门者。勤行众善。息诸妄虑。于二六时中。身被四仪。口持显密。心存定慧。三密于是相应。万行由斯渐备。故华严净行品。令诸菩萨。凡有所作。皆悉發愿回向。一切众生。同成正觉。是则自利利佗。乃大士之本誓。虽曰现处凡地。而已具圣行矣。稽斯日用。原本非一。皆是此方编集。名号既多不同。条相不无差舛。其间偈颂。多出净行品中。真言呪语。悉录密部诸经。但其所集。广略欠宜。今以揆中。删补成帙。便学习者持诵焉。若夫菩萨轻重戒相。广备经论。比丘五篇七聚。详具律藏。自当讨明。方知止作持犯。不可依斯便为事毕。比见近代阿师。不稽律典。不依所犯忏除。但令持呪尔许。全违说露。宁知显密两异。忏各有旨。不如律悔。罪不可逃。自悮悮他。过非小也。智者慎诸(虽云沙门日用。而在家菩萨同持)。
上篇持诵门
○睡醒
(行者睡醒时。即宜正身端坐。默诵偈呪云)。
唵。地利日哩莎诃(七遍)
○闻钟
(行者闻钟声。当诵偈呪云)。
唵。伽罗帝耶莎诃
(七遍。凡闻钟声。即当起坐。若生懈怠。自招过咎。杂喻经云。闻钟卧不起。护榻善神嗔。现世无福慧。死后堕蛇身。若病重。不起无过)。
○击钟
○悟起
(悟起下床。当正立。诵云)。
唵。逸地律尼莎诃(七遍)
○著衣裳
(下床著衣裳时。应诵云)。
○行步
(若举足行时。诵云)。
(复诵行步不伤虫蚁呪云)。
唵。地利日利莎诃(七遍)
○洗潄
(早起洗面。当诵云)。
唵。囕(二十一遍)莎诃(早起洗面。须嚼杨枝。其偈呪如下)
○饮水
(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若不诵此呪。如食众生肉。呪曰)。
唵。嚩悉婆罗摩尼莎诃(七遍)
○著五衣
(应诵偈呪云)。
唵。悉陀耶莎诃(七遍)
○著七衣
(应诵偈呪云)。
唵。度波度波。莎诃(七遍)
○著大衣
(应诵偈呪云)。
唵。摩诃迦。波波咤悉帝。莎诃(七遍。或可三衣用下一偈。亦得)
○沙弥著缦衣
(应诵偈云)。
(缦衣者。缦为一幅。并无坛隔割截之相。凡受十戒者。皆著此衣。今因法末人讹。不解沙门所应著服。谬传既久。递相踵习。至令沙弥披著比丘五条七条之衣。故根本羯磨云。求寂之徒。缦条是服。而有輙披五条。深为罪滥。神州之地。久扇斯风。此成非法。勿令披著也。根本羯磨。乃唐三藏义净法师。亲游西域。传译此方。既云讹风久扇。敝非一日。至今未醒。其谁正之。特赖弘法大士。發千古之迷方。开将来之慧目。使正法而得久住。戒珠而获长莹者矣)。
○礼佛
(欲徃礼佛。应诵偈呪云)。
唵。阿蜜栗帝。吽。癹咤(七遍。咤字半音)
○入佛殿
(若入殿宇及道场。应诵偈呪云)。
唵。阿蜜栗帝。吽。癹咤(七遍。咤字半音)
○观佛
(若见佛像。当至心谛观。应诵偈云)。
○礼敬三宝
(凡为礼拜。先须赞德。然其赞辞。须取经论中偈颂。赞已。称名。然后五体投地。两手承空。示接足之相。乃作文殊礼佛观。运想云)。
(若礼別佛菩萨。但改诸佛二字。若礼僧。应云。十方贤圣影现中。若礼法。应云)。
礼三宝已。次当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弥勒尊佛。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诸大菩萨。并迦叶。优波离。阿难尊者。一一礼已。当至心忏悔。劝请。随喜。回向。發愿。文备诸经。及行愿品中。此不繁录(其赞辞。礼佛仪式略备)。
○礼敬佛塔
(塔者。梵音具云塔婆。亦云窣堵波。又云浮图。又云制底。此译为聚相。谓如来众德。俱聚于此也。或有舍利。或无舍利。无舍利者。当安法身偈。或安如来圣像。礼之灭无量罪。生无量福。若见塔时。应云)。
(若作礼时。应诵偈云)。
(礼已。当旋绕三帀。或七帀。十帀。百帀。千帀。须记帀数。各有所表。如三帀表灭三毒。圆三德。七帀净七支戒。得七觉意。十帀断十使。证十力。余皆例知。若旋绕塔时。应诵云)。
(绕三帀时。应云)。
(次诵绕塔灭罪陀罗尼曰)。
南谟勃陁夜 南谟达啰(上音)摩夜 南谟僧伽夜南谟阿唎耶 皤卢枳羝铄(上音)皤啰夜。菩提娑(入音)跢婆夜 么诃娑(入音)跢婆夜。摩诃迦噜嬭迦夜 怛姪他。佉(上音)啰皤羝。殊诃(上音)皤羝。伽皤羝。娑(去音)婆诃
(七遍然后右绕。若人能至心一念七日中绕塔行道。诵满一万二千一遍。面见观世音菩萨威力。灭一切罪障。得一切所愿。律制不得覆头。通肩披衣。及著禅衣。革屣等。礼佛绕塔)。
○诵经
(若诵经时。先当诵偈云)。
○持锡
(若持锡时。先当诵偈呪云)。
唵。那栗𠾱。那栗𠾱。那栗咤钵底。那栗帝娜夜钵宁。吽。癹咤(七遍。咤字半音)
○乞食
(欲入聚落乞食。先须诵偈云)。
(在路行时。应云)。
(入村应云)。
(旧用准提呪。本无所出。故不录。若到门时。应云)。
(既入其家。应云)。
(若其不舍。不应生嗔恼心。当云)。
(若见布施。不应贪著)。
○见空钵
(若临食时。见空钵。当诵偈云)。
○食时展钵
(若未受食前。初展钵令净。当诵偈云)。
○得美食
(若得美饮食时。当诵偈云)。
○得不美食
(若得不美饮食。应诵偈云)。
○持钵
(执持钵时。应诵偈呪云)。
唵。枳哩枳哩。嚩日啰。吽。癹咤(七遍。咤字半音)
(受食时。左手捧钵。右手扶缘。念供仪已。心存五观。上座应唱云)三钵罗佉多(三说自食亦应唱之。此即是僧跋。今时令唱佛制比丘等语。是古德所立。原非本制。唱已出生。念变食真言七遍。诵愒云)。
唵穆力陵莎诃(七遍)
(律制食时。于大众行末。设食一盘。以供鬼子母等。呼其名字。令皆饱满。即用上偈呼之亦妙。今时行事。自是此方讹传。非关佛制。以少许食。置不净处。呼大鬼神名。不但无益。恐招祸咎矣。律中复制。受檀越请食毕时。以水略净手口。右手持食一掬。向上座前。胡跪。上座乃以片水洒而呪曰)。
(然后持将出外。于幽僻处。林丛之下。或河池之所。以施先亡矣)。
○正受食
(若正受食时。应诵偈云)。
○受嚫
(梵语达嚫拏。此云施。在法则曰法施。在财则曰财施。今食毕。檀越以衣物施。是也)。
(若是金银钱。比丘不得自捉。唯令净人知之。若无净人。当作被人物想。与之贸净衣钵等)。
○嚼杨枝
(凡食讫。当嚼杨枝。应诵偈呪云)。
(嚼时应云)。
唵蓝(或七遍。或二十一遍)莎诃(杨枝制度附后)
○洗钵
唵。摩休啰悉。莎诃(七遍)
(旧本先洗钵。后嚼杨枝。延时过午。口有余津。咽之便犯非时之禁。又今时洗钵在于食处案上。稽留防事。甚不如法。宜食毕于屏处。以水荡涤。持将出外。弃于净处。或河池林下。以施群生。复用净水内外洗之。方以巾拭之令燥。然后弃之)。
○剃发
(若剃须发时。应诵偈呪云)。
唵。悉殿都漫哆啰。跋陁耶。娑婆诃(七遍)
(应先剃须。后剃发。当用文殊菩萨。剃头日。每月初四日。至十一日。十四日至十六日。十九日。二十二日。至二十六日。二十九日)。
○便利仪轨
根本杂事律云。佛告诸苾刍。汝等当知。此是常行。恒须在意。如是洗净。有大利益。令身清洁。诸天敬奉。是故汝等。从今以去。若苾刍。苾刍尼。学法女。求寂男。求寂女。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归依于我。以我为师者。咸应洗净。若不如是洗者。不应绕塔行道。不合礼佛读经。自不礼他。亦不受他礼。不应啖食。不坐僧床。亦不入众。由身不净。不如法故。令诸天神。见不生喜。所持呪法。皆无効验。若有犯者。得恶作罪。若作斋供。书经造像。不洗净者。由轻慢故。得福寡薄。汝等皆应依我言教。无得自欺。作不净法。懈怠放逸。为下品行。当堕恶道。时诸苾刍。闻佛教诲。皆大欢喜。如法奉行。根本羯磨云。佛言。欲入厕时。或弹指。或謦欬。或蹈地作声。若默然入者。得越法罪(凡至厕所。当弹指作声。令内人觉知。既上厕已。复应弹指。令非人知)。杂宝藏经云。有一比丘。不弹指来大小便。溅污中鬼面上。魔鬼大嗔。欲杀比丘。比丘持戒。随逐伺覔其短。不能得便(既知此祸。岂可默然。横受其殃。复违圣教哉)。今按义净法师。依杂事律。撰出其法云。便利之事。略出其仪。下著洗浴之裙。上披僧脚崎服。次取触瓶添水令满。持将上厕。闭户遮身。土须二七块。在其厕外。于甎石上。或小版上。而安置之。其甎版量长一肘。濶半肘。其土碎之为末。列作两行。一一別聚。更安一块。复将三丸入于厕内。安在一边。一将拭体。一用洗身。洗身之法。须将左手。先以水洗。后兼土净(母经云。应用二指头洗之。谓无名指及小指。须用冷水。若用热水。恐生肠风等疾。严冬氷手。煖水无妨)。余有一丸。麤且一遍洗其左手。若有筹片。持入亦佳(杂律云。持筹片并三块土入厕。筹用拭身。一土洗净。一土洗小便处。一土洗左手)。如其用罢。须掷厕外。必用故纸。可弃厕中。既洗净了。以右手牵下其衣。瓶安置一边。右手拨开傍扂。还将右手提瓶而出。或以左臂抱瓶。拳其左手。可用右手关户。而去。就彼土处。蹲坐一边。若须坐物。随时量处。置瓶右䏶之上。可以右臂向下压之(若有三叉木者。置瓶于上。极佳)。先取近身七土。別別洗其左手。后用余七。一一两手俱净。其甎木上。必须净洗。余有一丸。将洗瓶器。次洗臂腨及足。并令清洁。然后随情而去。此瓶之水。不入口唇。回至房中。以净瓶水。潄口再三。若其事至。触此瓶者。还须洗手潄口。方可执余器具。斯乃大便之仪。麤说如此。小便。则一二之土。可用洗手洗身。此即清净之先。为敬基本。或人将为小事。律教乃有大呵。若不洗净。不合坐僧床。亦不应礼三宝。此是身子伏外道法。佛因总制苾刍。修之则奉律福生。不作乃违教招罪。斯则东夏不传。其来久矣。设令启示。遂起嫌心。即道大乘虗通。何净何秽。腹内恒满。外洗宁益。讵知轻欺教检。诬罔圣心。受礼礼他。俱招罪过。著衣啖食。天神共嫌。若不洗净。五天同笑。所至之处。人皆见讥。弘绍之宾。特宜传教。既而厌俗离尘。舍家趣于非家。即须慇懃用释父之言。何得睚𥈐于毗尼之说。如其不信。幸可依此洗之五六日间。便知不洗之过。然而寒冬之月。须作煖汤。自外三时。事便随意。凡是僧坊。先须净治厕处。若自无力。教化为之。供十方僧。理通凡圣。无多所费。斯其要焉。是净方业。固非虗矣。溪堂杂录云。元祐中。有蜀僧智超法师。常诵华严经。已三十年。偶见一童子。丰貌清爽。举手高揖。超曰。何来。曰。五台来。超曰。何远至此。曰。有小事欲相导故。超曰。愿闻。曰。吾师诵经固可嘉矣。但失在登厕洗净时。触水淋于手背。而未尝用灰土洗之。律制七度。今洗一二。缘此触尚存。礼佛诵经。悉皆得罪。言讫不见。超惭而改过。此乃文殊菩萨化现。以警于超也。故知洗手洗净。必须依法。净水触水。决要分別。言七度者。谓先用净灰七遍。后用净土七遍洗之。若不依法。反成秽触。执捉净器。悉招黑殃。故因果经云。触手请经。当获厕中虫报。然入厕洗净洗手等。一一须念偈呪。经云。若不持诵神呪者。纵用七恒河水。洗至金刚际。亦不得身器清净(如无灰。用土亦得。但不得用伤生之物。如皂荚。茶麸之类也)。
○登厕
(至厕当默念偈呪云)。
唵。狠噜陁耶。娑诃(七遍)
(三千威仪云。至舍后上厕。有二十五事。一欲大小便当行时。不得道上为上座作礼。二亦莫受人礼。三徃时当直低头视地。四已住。当三弹指。五已有人弹指。不得逼。六已上正住。弹指乃踞。七正踞中。八不得一足前一足却。九不得令身倚。十敛衣。不得使垂圊中。十一不得大咽。使面赤。十二当直视前。不得顾听。十三不得污壁。十四不得低头视圊中。十五不得视阴。十六不得以手持阴。十七不得草画地。十八不得持草画壁作字。十九用水不得大费。二十不得污湔。二十一用水不得使前手著后手。二十二用土当二七过。二十三当用澡豆。二十四三过用水。二十五设见水土草尽。当语直日主者。若自手取为善)。
○便利讫
(便讫。就水洗净时。应默念偈呪云)。
唵。贺曩蜜栗帝。莎诃(七遍)
(复默念去秽偈呪云)。
唵。室利曳婆醯。莎诃(七遍)
(复念洗手偈呪云)。
唵。主迦啰耶。莎诃(七遍)
(大智律师入厕垂训云。折叠衣裳。整齐鞋履。省约用筹。点滴使水。屏息语言。安详进止。当念此身。满中盛屎。臭不可闻。秽不可视。行厕革囊。诚为可鄙。云何于身。躭欲无耻。云何于食。乐著肥美。结习成因。果报必是。一入泥犁。穷劫不已。苦乐在心。升沉由己。道岂远哉。未知思尔)。
○入浴
杂事律云。苾刍应畜洗浴裙。不得两重而作。恐有虫入。若贫者必无此物。以绳系叶前后遮障。于隐屏处。不令他见。浴时无犯。内法传云。浴裙法。以㲲布长五肘。濶肘半。绕身使帀。抽出旧裙。回两头令向前。取左边上角。以右手牵向腰下。令使近身。并蹙右边。擪入腰内。此谓著浴裙法。卧时著裙。其法亦尔(西国不著裤。卧时著短裙)。欲出池时。抖擞徐出。勿使虫著。若不向池。寺中浴者。著裙同此。水遣人浇。随处随时。可为障蔽。世尊教为浴室。或作露地甎池。或作去病汤药。或令油遍涂体。深为利益。皆有圣教。不遑具述。广如律明。并须饥时。浴已方食。有其二益。一则身体清虗。无诸垢秽。二则痰癊消散。能餐饮食。饱食方浴。医明所讳。故知饥沐饱浴之言。未是通方之论。若著三尺浴裙。徧小形露。或元不著。赤体而浴者。深乖教理也。应用四幅洗裙。遮身可爱。非直奉遵圣教。亦乃不愧人神。余之可否。智者当悉。夜浴尚不改容。对人宁无掩蔽耳。僧祗律云。入浴。各以腰带系衣作识。安衣架上。入时不得掉两臂。筹量用水。不得多。若池水。自恣无罪。不听露地裸形而浴。若水齐腰腋。得用无罪。若坐水中至脐亦得。当念偈呪云。
唵。䟦折啰恼迦咤。莎诃(七遍。不得共人语笑。及小遗。违者得罪弥重)
○洗足
(洗足时。应念偈云)。
(先洗左足。次洗右足)。
○敷床座
(若敷床座时。应念偈云)。
○坐禅
(若坐禅时。应念偈呪云)。
那(上音)谟菩(上音)陀夜。那(上音)谟䭾啰(上音)磨夜。那(上音)谟僧伽夜。哆(何可切)姪他。磨(上音)诃婆(上音)趺[口*(黍-禾+利)]。阿(上音)底(都你切)婆(上音)趺[口*(黍-禾+利)]。鼻(上音)。伽(上音)多曷啰阇西。磨诃鼻(上音)伽(上音)多曷啰阇西。娑婆诃
○出定
(若出定时。应念偈呪云)。
唵。嚩𡀔枳谛。娑嚩贺(七遍)
音释
此云百亿。
三轮空不见自能施不见他受施不见所施之物。
噬音誓啮也。
邬波索迦旧云优婆塞此云近事男。
邬波斯迦旧云优婆夷此云近事女。
学法女梵语式叉摩那尼谓于二年中学六法也。
睚𥈐上音厓下音寨睚𥈐忤目相视也。
沙门日用卷上
校注
【经文资讯】《卍新续藏》第 60 册 No. 1117 沙门日用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1-11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卍新续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CBETA 扫瞄辨识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