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173-A 周安士居士传

周梦颜一名思仁字安士昆山诸生也博通经藏深信净土法门自号怀西居士尝以众生造无量罪唯淫杀二业实居大半因著戒杀戒淫二书其戒杀书名万善先资言多恳切深痛自言每过一切神祠必祝愿云唯愿尊神發出世心勿受血食一心常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思仁自今二十四岁直至寿尽中间若杀一小鱼虾乃至家中眷属若有一人伤一蚊蚁唯愿尊神是纠是殛迅雷击碎所著书板思仁自今二十四岁直至寿尽临河见鱼仰面见鸟不思救度反萌杀机亦同此誓思仁自今二十四岁直至寿尽若梦寐中见人杀生不能至心称佛名号發救度心而反欢喜赞成其事亦同此誓其戒淫书名欲海回狂劝诸淫者先观胎狱了种种苦是谓息淫原始方便次观此身诸虫猬集宛转游行食人脑髓是为初开不净方便次观男女脓血洟唾恶露中满犹如溷厕粪秽所都是为息淫对治方便次想死人正直仰卧寒冰彻骨黄水流出臭不可闻徧体生虫处处钻啮皮肉渐尽骨节纵横乃至冢破骨出人兽践踏而我此身终亦如是次念法华所说因缘生相灭相与不生灭是为断淫穷原方便次观自身在极乐世界七宝池内莲华之中莲华开敷见阿弥陀佛坐宝莲华及诸种种庄严瑞相亦见自身礼拜供养于佛作是观时發愿往生极乐世界永脱淫穽是为究竟解脱方便又尝辑西归直指四卷乾隆四年正月与家人诀云将西归家人请以香汤沐浴却之曰我香汤沐浴久矣谈笑而逝异香郁然满一室年八十四

No. 1173-B 像赞

昆山安士先生所著数种书尔旦读而受其益者诚非浅鲜矣昔世尊为半偈故犹舍身供养若先生之恩尔旦则茫然不知何以报也汪子石心以绘像索题惊喜瞻礼之余敬为四言二十韵不足道先生之万一惟欲推广著书之意重为结往生净域之缘想先生在紫金台中当遥为一笑尔道光庚子季冬朔后一日

维大居士生康熙时才辩无碍能以法施笔舌并用霆掣电驰三教典籍悉诵悉知云涌其气澜翻其词为如来使作大导师嗟嗟末法众生愚痴苟非菩萨孰吼同狮没归安养我生讵迟著述万言启發是资昔闻论说今瞻逸姿笻笠西行飘然雪髭我于弟子淑则称私稽首涕泣名同佛持凡我同志敬而仰之此虽图像因缘在兹彼有愿力难可议思绘形所现涌莲华枝孰能顶礼摄受以慈亿众咸趋西方宝池

脱屣归安养高风说至今著书同佛偈爱物寓婆心已超尘远情还度世深摩挱遗像在咳唾有余音

性月妙明人人具足矢诚积修憬然先觉一尘不染在俗超俗仰止居士鹿城尊宿运大悲心造无量福前蹑龙舒后引尺木巍巍金台独标高躅普愿大千脱离垢浊善果圆时同生极乐

爱河流日深苦海浪日溅哀哉阎浮提五浊习难变维公起鹿城独矢菩萨愿手撰四种书字字寓惩劝譬如暗室中光明烛流电又如坠悬崖援手垂白练自度并度人悲悯婆心现一朝善果成莲台金百炼后生失准绳私淑空怀念贤哉石心翁公裔访求徧惊喜得真容临摹妙手倩余生亦苦晚道貌无从见则效具素心披书如觌面况今睹此图顶礼生依恋再拜默致词愿假津梁便接引娑婆众共登不退转

三复先生书再拜先生像仁言利以溥道貌睟而盎多生菩萨行一现居士相出入儒佛间究竟归安养可怜阎浮提生死苦流浪遗书满人间振若天鼓响我生恨已晚未及侍几杖𠦜年鹿城道徒切高山仰敬𦶟一瓣香翘勤礼华藏娑婆愿回入度众生无量

居士是吾乡先生高山在望敬仰止吾乡文笔秀玉峰近代名人接踵起庄渠理学得真传柏庐继之各具体文章独数归震川攷据亭林贯经史居士更通儒佛关覰破性命了生死著书二种戒杀淫当头一喝声震耳度此众生出迷津后举西方路直指一心念佛向乐十万亿土近如咫七宝池内莲华开笑语家人佛来矣我生已后六十年恨不亲见如来使究竟私淑別无他出世因缘在乎是居士自号曰怀西我之怀兮在居士

现居士身为法施者龙舒而后唯我先生彼劝净土开化初机以欲钩牵令入佛智先生直指三根均被因缘譬喻乃住其中汪子深心绣像供养为告世人各宜敬信

善知识大菩萨冠儒巾说佛法扶木叉戒淫杀三乘教意深括将身心奉尘刹宏持名扬莲宗鲁阳戈日再中读公书如见公拜公像道气充前龙舒后尺木公中立三鼎足象教衰公等作息邪说振颓俗我后公已百年瞻遗像抚遗编心悲喜涕泗涟公怀西我亦然愿加被公瓣莲

一榻茶烟飏𩯭丝几年故步笑蝇痴而今了却周何累长向寒林礼导师

曩读先生集时怀尚友情仁言沾庶物确论醒群盲像喜今朝睹心应夙世倾他年清泰国翘首望相迎

一纸传图像欣然见我师后尘怀景仰素志愿西驰阐教遗书在苏民奏议垂焚香瞻道范矍铄现庞眉

丝绣久成想真容仔细看迷津传宝筏末劫挽狂澜趋步摹犹易顽廉感独难十年酬宿愿弁首付雕刊(余于十年前识公之元孙少蓉茂才得此遗稿又于汪石心丈处临摹遗像未几少蓉物故余拟将此稿付梓久而不果今始得汪心持沈济之助赀排印)

校印遗文工竣敬题二律

果遂怀西愿华开万劫春垂慈拯民物普利到天人幻梦怜谁觉迷涂许问津如公山海度拟议总涓尘

尚有遗文在刊行敢自怡辩才雄不碍潜德耀非迟笔墨从心写烟云向腕随一编三复读莲种定含滋

悲猛极矣如从吾佛世尊金口宣扬而得六种为之震动

西归直指全集目次

  • 卷首 图
    • 西方有十种胜
    • 云栖大师普劝念佛
    • 念佛九种胜
    • 三界四生六道
    • 七种不净观
    • 三种人必定往生
    • 發五种心决定往生
    • 九想观
    • 白骨观
    • 七可惜
  • 卷一 净土纲要
    • 阿难启请
    • 佛土双标
    • 法藏因地
    • 愿满成佛
    • 四十八愿
    • 如来得名
    • 堂宇宝池
    • 天乐雨华
    • 池岸华树
    • 树网宣音
    • 德水香华
    • 鸟宣偈颂
    • 景象殊胜
    • 自然饮食
    • 随宜修习
    • 音容相貌
    • 作观见佛
    • 称名见佛
    • 持名往生
    • 生非易事
    • 末后付嘱
    • 修持法门
    • 十念法门
    • 报恩法门
    • 助缘法门
    • 又二则
  • 卷二 疑问指南
    • 度生宜急等 凡二问二答
    • 自性唯心等 凡二问二答
    • 佛土非一等 凡三问三答
    • 无生为宗等 凡二问二答
    • 舍苦趋乐等 凡二问二答
    • 轩轾禅净等 凡二问二答
    • 先见弥勒等 凡一问一答
    • 感应难必等 凡三问三答
    • 福轻业重等 凡二问二答
    • 净缘难致等 凡二问二答
    • 發愿度生等 凡四问四答
    • 修持异同等 凡七问七答
  • 卷三 启信杂说
    • 如如居士劝修行文
    • 理障更甚于欲
    • 先知三世之说
    • 须明因果之理
    • 孔子必定说过三世
    • 勿以短命自待
    • 不可隘其见闻
    • 藏经不可不读
    • 奘法师对唐太宗语
    • 当于肉躯生厌离心
    • 大孝人不愿入胎
    • 大贵人须知自惭
    • 蚕茧喻
    • 簖篮喻
    • 马喻
    • 野狐喻
    • 归咎冥王
    • 扑灯蛾
    • 窗内蝇
    • 调马四法
    • 眼药
    • 有愿必遂
    • 为僧者必宜修净土
    • 高僧亦当修净土
    • 不可甘心作鬼
    • 九类皆当往生
    • 念佛无枉用之力
    • 人间胜事无如念佛
  • 卷四 往生事略
    • 菩萨往生类 凡十则
    • 高僧往生类 凡二十六则
    • 尼僧往生类 凡五则
    • 王臣往生类 凡十二则
    • 居士往生类 凡二十则
    • 童子往生类 凡五则
    • 妇女往生类 凡十七则
    • 恶人往生类 凡三则
    • 恶趣往生类 凡四则

No. 1173-C

西方有十种胜

云栖大师普劝念佛

念佛九种胜

三界四生六道

七种不净观

三种人必定往生

發五种心决定往生

九想观

白骨观

七可惜

No. 1173

西归直指卷之一

净土纲要

世尊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怜悯众生轮回六道头出头没受苦无量故于十方佛土中指出西方极乐世界使人知所趋向而又授以至简便法使但念彼佛即便往生真生死海中大慈航也吾辈宿福深厚幸遇此法不敢仰负如来厚恩故将大小本弥陀要旨节录其槩使阅者一览便知名为净土纲要

阿难启请

大本弥陀经云释迦如来一日容颜异常阿难问之佛言汝所问者胜于供养一四天下声闻缘觉及布施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蝡动之类虽至累劫犹百千万倍不可以及所以者何以诸天帝王人民乃至蜎飞蝡动之类皆因汝所问而得度脱之道

观此则知净土法门不独人类之梯航亦诸天诸仙之宝筏慎莫泛视

佛土双标

小本弥陀经云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自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法藏因地

大本经云无量无数劫前有世自在王佛出世化度众生是时有大国王往听说法顿然觉悟乃舍王位而往修行号曰法藏比丘即今阿弥陀佛是对世自在王佛發四十八大愿皆为济度众生乃精进修行入菩萨地内则修慧外则修福于一切世间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且复托生于一切众生中同其形体通其语言以施教化故上自天帝下至昆虫无不欲令其超生极乐

愿满成佛

大本经云阿弥陀佛历大阿僧祇劫行菩萨行不计众苦手中常出一切衣服饮食音乐乃最上所须之物惠施众生令其欢喜發无上菩提之心历无数百千万亿劫方得成就从前所發四十八愿而入佛位是以十方无量众生一念归依遂生其国

四十八愿

  • 第一愿 我作佛时刹中无地狱饿鬼禽畜以至蜎飞蝡动之类
  • 第二愿 刹中无妇女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蝡动来生我刹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生
  • 第三愿 我刹中人欲食之时七宝钵中百味饮食化现在前器用自然化去
  • 第四愿 我刹中人所欲衣服随念即至不假裁缝𢭏染浣濯
  • 第五愿 我刹中自地以上皆有宅宇宫殿楼阁池流华树悉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其香普薰十方世界众生闻是香者皆修佛行
  • 第六愿 我刹中人皆心相爱敬无相憎嫉
  • 第七愿 我刹中人无淫佚嗔怒愚痴之心
  • 第八愿 我刹中人皆同一善心无惑他念其所欲言皆预相知意
  • 第九愿 我刹中人不闻不善之名况有其实
  • 第十愿 刹中人知身如幻无贪著心
  • 第十一愿 刹中虽有天人之异而其形容皆一类金色面目端正净好
  • 第十二愿 我作佛时假令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尽为缘觉声闻不能知我之年寿当若干万亿劫
  • 第十三愿 假令十方各千亿世界诸天人民皆为缘觉声闻一心共计亦莫知我刹中天人之数
  • 第十四愿 我刹中人民寿命皆无央劫莫知其数
  • 第十五愿 我刹中人所受快乐一如漏尽比丘
  • 第十六愿 我刹中人住正信位离颠倒想远离分別诸根寂静所止尽般泥洹
  • 第十七愿 我作佛时说经行道十倍于诸佛
  • 第十八愿 刹中人尽通宿命知百千亿那由他劫事
  • 第十九愿 刹中人尽得天眼见百千亿那由他世界
  • 第二十愿 刹中人尽得天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说法悉能受持
  • 第二十一愿 刹中人得他心智知百千亿那由他世界众生心念
  • 第二十二愿 刹中人尽得神足于一念顷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世界
  • 第二十三愿 我作佛时名闻十方无数世界诸佛称我功德及国土之胜诸天人民乃至蜎飞蝡动闻我名号慈心喜悦者皆令来生我刹
  • 第二十四愿 顶中光明绝妙胜于日月百千万倍
  • 第二十五愿 我作佛时光明照无数天下诸天人民乃至异类见我光明皆慈心作善来生我国
  • 第二十六愿 众生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过诸天人
  • 第二十七愿 十方诸天人民有發菩提心奉持斋戒行六波罗欲生我刹我现其前引为不退菩萨
  • 第二十八愿 十方世界天人闻我名号烧香散华饭食沙门起立塔寺斋戒清净一心系念于我虽止一昼夜不绝亦必生我刹
  • 第二十九愿 十方世界诸天人民至心信乐欲生我刹十声念我名号必遂来生惟除五逆诽谤正法
  • 第三十愿 十方世界众生前世作恶闻我名号即忏悔为善奉持经戒寿终不经三恶道得生我刹
  • 第三十一愿 十方天人闻我名号五体投地喜悦信乐修菩萨行常为诸天世人之所敬
  • 第三十二愿 十方无央数世界女人闻我名号喜悦信乐發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不复为女
  • 第三十三愿 生我刹菩萨一生将补佛处若其本愿欲往他方摄化众生我以神力助其修种种行愿
  • 第三十四愿 刹中人欲生他方者如其愿不堕恶道
  • 第三十五愿 刹中菩萨以香华幡葢真珠璎珞种种供具往无量世界供养诸佛一食之顷即可徧至
  • 第三十六愿 刹中菩萨欲以万种供具供养十方无央数佛供养众具自然在前
  • 第三十七愿 刹中菩萨受持经法必得辩才智慧
  • 第三十八愿 刹中菩萨辩才智慧不可限量
  • 第三十九愿 刹中菩萨得金刚那罗延力身皆紫磨金色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 第四十愿 我刹清净照见十佛无量世界菩萨欲于宝树中见十方一切佛刹即时应现
  • 第四十一愿 刹中菩萨虽少功德者皆知见道场树
  • 第四十二愿 刹中一切万物皆严净光丽形色殊特虽得天眼不能辨其名数
  • 第四十三愿 刹中欲得闻法随其志愿自然得闻
  • 第四十四愿 刹中菩萨声闻顶中皆有光明说经行道无异于佛
  • 第四十五愿 他方菩萨闻我名号皈依精进皆得清净解脱三昧供养不可思议诸佛
  • 第四十六愿 他方菩萨皈依精进皆得普等三昧
  • 第四十七愿 他方菩萨皈依精进即得不退转地
  • 第四十八愿 他方菩萨闻我名号皈依精进即得至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于诸佛法永不退转

佛言尔时法藏比丘于彼佛所發斯弘誓应时大地震动天雨宝华以散其上空中赞言决定成佛

如来得名

小本经云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又云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堂宇宝池

大本经云阿弥陀佛讲堂精舍皆自然七宝相间而成复有七宝以为楼观栏楯胜于此世界中第六天上天帝所居百千万倍其余菩萨声闻所居宫殿亦复如是彼诸天及人衣服饮食微妙音乐随意而现所居宫宇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以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悉化现而成然其宫宇有随意高大浮于空中者有不能随意高大止在宝地者由其前世求道时德有厚薄故止有衣服饮食则皆平等宫宇内外复有自然流泉及诸池沼若一宝二宝成者其底沙亦以一宝二宝如黄金池者底白银沙水晶池者底瑠璃沙若三宝四宝以及七宝成者其底沙亦如是池中皆八功德水清净香洁味如甘露其间复有百种异华枝皆千叶光色既异香气亦异芬芳馥郁不可胜言

天乐雨华

小本经云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池岸华树

大本经言诸宝池岸有无数栴檀香树吉祥华果香气流布又有各色莲华弥覆水上又有七种宝树行列其纯一宝树者皆以一宝二宝为一树者亦以二宝如是行行相植枝枝相准华华相顺果果相当乃至周徧世界不可胜视

树网宣音

小本经云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德水香华

大本经言生西方者若入七宝池中澡雪形体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至腰至颈亦复如是调和冷煖无不顺适既出浴各坐莲华之中自然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或作音乐吹诸宝华皆成异香散诸菩萨声闻大众之上极目明丽芳香无比及至小萎自然乱风吹去大众有欲闻法者有欲闻音乐者有欲闻华香者有皆不欲闻者各如其意不相违忤

鸟宣偈颂

小本经云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又云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景象殊胜

大本经言刹中诸上善人寿皆无央数劫皆洞视彻听遥相瞻见遥闻语言其面目皆端正净好无复丑陋其体性皆智慧勇健无复庸愚凡所存念无非道德形诸谈说无非正事各相爱敬无或憎嫉各通宿命虽历万劫己所从来靡不知之复知十方世界去来现在之事复知无央数世界天上天下一切众生心意所念复知彼于何劫何岁尽得度脱为人得生极乐世界

自然饮食

大本经云阿弥陀佛刹中诸往生者其饭食时有欲银钵者有欲金钵者有欲水晶瑠璃钵者乃至有欲明月珠摩尼珠者皆随其意化现在前百味饮食充饱其中多亦不余少亦不缺自然消散无有渣滓或但见色闻香自然饱满已食讫器皿自去再欲食时复现如前微妙快乐次于泥洹

随宜修习

大本经云彼国人民有在地讲经者有在地诵经者有在地听经思道坐禅者亦有在虗空中讲经者有在虗空中诵经者在虗空中听经思道坐禅者于是未得须陀洹者因此得须陀洹未得斯陀含者因此得斯陀含乃至未得阿罗汉及不退转菩萨者因此得阿罗汉及不退转菩萨各随其质欣然适意

音容相貌

佛问阿难譬如丐者在帝王侧形相容仪可相类否阿难答言丐者羸陋丑恶安可比拟帝王佛言帝王虽贵然较之转轮圣王犹如丐者转轮圣王仅王四天下然比忉利天王又百千亿倍不可以及忉利天王比第六天王又百千万倍不可以及第六天王比阿弥陀佛刹中诸菩萨声闻诸上善人又百千万倍不可以及

作观见佛

十六观经载频婆娑罗王之后韦提希因其子阿阇世王弑逆不愿住此娑婆浊恶世界求生西方清净佛土佛告以修十六种观想之法至第七观遂见西方瑠璃宝地遥睹阿弥陀佛光明相好伫虗空中观音侍左势至侍右世尊遂授记韦提希及五百侍女皆生净土此用观想之法以往生也然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如来有异方便教汝故得往生所以莲大师云观法深玄祇应守约守约者持名之谓也

称名见佛

世尊说大阿弥陀经备言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告阿难曰汝起整衣合掌恭敬面西为阿弥陀佛作礼阿难如教作礼白佛言愿见阿弥陀佛及极乐世界与菩萨声闻大众说是语阿弥陀佛即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世界尔时阿难见阿弥陀佛容貌巍巍如黄金山会中四众悉皆睹见并见国土一切庄严是时盲者皆见聋者皆闻哑者皆语跛者皆行地狱饿鬼皆获安乐诸天乐器不鼓皆鸣

持名往生

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又云若有信者应当發愿生彼国土

此段乃一经之要旨重在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上

生非易事

佛告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前云若有信者应当發愿故信为入门之要务人若不信便不能念佛不能念佛便是无善根无福德无因缘矣如此甘露法门乃竟于我无分岂不痛惜余每诵经至此不觉毛骨悚然有时泪下如雨既复幡然自慰曰只愁不欲往生耳果能信得阿弥陀佛真便是我之善根果能發得菩提心切便是吾之福德果能念得如来圣号便是吾之因缘安有不往生之理法华经云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

末后付嘱

佛告阿难若有人已發愿今發愿当發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人在三界中如在围城内急求出路方能逃脱乃幸而开得一门可以直达家乡机缘岂可错过净土法门者透出围城直达家乡之路也释迦如来大慈大悲悯念被围之人必受荼毒所以开此捷径之门招人速出此段经文是最后叮咛语不独教人谛信如来自己之言并示以信受十方诸佛之语悲心亦甚切矣吾辈身荷大恩无由上报唯有如说修行立弘誓愿求生净土而谨将修持法门等开列于后

修持法门

每日清晨盥嗽焚香合掌向西(如有佛像即便向之)至心奉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顶礼

  • 娑婆世界本师释迦牟尼佛(或三拜或一拜)
  • 十方尽虗空界一切诸佛(一拜)
  • 十方尽虗空界一切尊法(一拜)
  • 十方尽虗空界一切贤圣僧(一拜)
  • 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或十拜或七拜)
  • 南无观世音菩萨(或三拜或一拜)
  • 南无大势至菩萨(或三拜或一拜)
  •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或三拜或一拜)

菩萨四弘誓愿

  • 众生无边誓愿度(一拜)
  • 烦恼无尽誓愿断(一拜)
  • 法门无量誓愿学(一拜)
  • 佛道无上誓愿成(一拜)

礼拜讫即诵阿弥陀经或平日所诵经或平日所持呪皆不拘多寡但须至心持诵诵毕即回向西方 略停即一心念佛

念佛缘起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随念六字名号或四字名号或几百声或几千声各随其力念完即念观音势至二菩萨名号即念回向文一徧回向西方 若每日所课佛号多至几千几万声当分作几时念每念一时即回向一次 其回向文有详有略详者云栖大师所定略者慈云忏主所定最略者即经偈十六句(见后)各随其力

十念法门(此为最忙者设)

每日清晨盥𠻳焚香(若无香华须心上观想作无数香华供养三宝)合掌面西至心顶礼

  • 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 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三拜)
  • 南无观世音菩萨(一拜)
  • 南无大势至菩萨(一拜)
  •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一拜)

随合掌面西至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要一心不乱者尽十口气谓之十念然不可因记数之故反分其心宜手执数珠心自不乱手但记数约念三串四串或五串十串亦可念毕随念十六句回向偈 偈曰

我今称念阿弥陀  真实功德佛名号
唯愿慈悲哀摄受  证知忏悔及所愿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我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  现前成就此大愿
普愿沈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报恩法门

修净土者静想吾一生以来受恩最深者莫如父母自十月怀胎三年乳哺以及教训养育此恩此德何能上报又念吾从无量劫来托生之数不可穷尽则父母之恩未报者亦不可穷尽此无量宿世父母现今必有在地狱中烧煑屠割者必有在饿鬼中饥火焦燃者必有在畜生中负重牵犂者吾若不信有此是犹母鸡被杀而小鸡不信也吾若不思救度犹小鸡虽见母杀而不知所以救度也兴言及此便当涕泪悲泣举身接地代为宿世今生父母及受恩师长眷属發菩提心至心称念圣号若干声念念中先免其八十亿劫死生重罪俟我往生之后回入娑婆然后尽行度脱 若有至亲骨肉新遭丧亡者亦回向在内

助缘法门

修净土者每日清晨观想一阎浮提推至大千世界中所杀牛羊犬豕禽鸟鱼鳖之类每日无算积其尸可以过高山之顶收其血可以赤江海之流此等异类止因宿生造业不知有西方故受轮回之苦吾当代其發菩提心至心称念佛号若干声念念中先免其八十亿劫死生重罪俟我往生之后回入娑婆然后尽行度脱

又观想一阎浮提推至大千世界中一切饿鬼为饥渴所逼咽喉出火骨节出声受苦无量又念八寒八热大小地狱中斩砍烧磨一日一夜万死万生受苦无量止因宿世广造恶业不信有西方故受轮回之苦我当代其發菩提心至心称念佛号念念中先免其八十亿劫死生重罪俟我往生之后回入娑婆然后尽行度脱

修净土者每日之间随力随分所行善事如布施贫穷斋僧塑像买物放生之类一毫之福即代为十方受苦众生回向极乐世界

西归直指卷之一


校注

[A1] 已【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己【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已【CB】巳【卍续】
[A12] 已【CB】巳【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己【CB】巳【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西归直指(卷1)
关闭
西归直指(卷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