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180-A 重订西方公据叙

吴门诸信士集西方公据一书行世阅今四十余年板渐模糊或欲重刊新本属予校其得失予阅其书所绘诸图诱掖之意颇勤而于古德遗文信手攈拾都无伦次其词句亦间有谬误不可不正也于是芟烦补阙厘为七门由浅既深背小向大庶乎净土之指南矣公据之名本东坡居士东坡南行以阿弥陀佛画像自随此轼往生公据也至疾亟时一方外友䇿以西方之事东坡曰西方不无然个里著力不得又云著力即差夫生死之际著力不得者由其平日未尝著力也未尝著力而曰著力即差是犹枵腹而谈龙肉也吾甚惜东坡知有西方而不能發至诚心深心回向發愿心徒取口头解脱遂至束手临岐而莫能自岂不痛哉菩萨从十信初心發大勇猛起大精进历十住十行十回向复从初地乃至八地方入无功用道然犹不舍悲愿饶益众生不如是无以满足菩提分故安有凡夫地中未曾發足便拟悬车亦终老死于蓬荜之间而将次探泰华之嵯峨穷江湖之浩渺其可得乎是书出普愿见闻随喜如说修行不离当处而脚下莲华大如车轮三心具足一念往生犹壮士之伸臂不烦著力正好著力傥复较量于得与不得之间真似痴人说梦也遂录付刻工而识其缘起如此

乾隆五十七年夏六月知归学人彭际清题于文星阁僧舍

重订西方公据發凡

  • 是书多为在家二众指点津梁故须克数持名分图标行俾不至为他岐所惑若能脱去万缘净念相继毕命为期人我相忘自他普度鱼兔在手安用筌蹏矣然诸师开示言近指远三根普被久修行人亦未可忽识者宝诸
  • 旧本九品往生俱图佛像在莲华内往生系行者事图佛未安今但画莲华为行者标心之境即自即他不须取相其分题四句本大智法师十六观颂今仍其旧校正四字
  • 莲宗要典自无量寿诸经外如天亲无量寿论天台十疑论天如或问莲池疏钞袁氏合论等书专门述作流通既久承学之士自可随力𢯱覧不能广载其诸师开示简易切要者略登数条举一反三无嫌挂漏其旧本所录词旨浅近者汰之
  • 往生事验具载前刻净土圣贤录中兹独收拙著集验书证两篇俱系当今事迹闻见确然其旧本各条已见前录不赘
  • 净业门头唯论了生脱死不论世间福报旧本杂采龙舒所集现前福报用以引诱初机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者与然欲博览周知原书具在此则唯劝往生他不暇及

重订西方公据目次

  • 卷上
    • 發凡
    • 一起教大纲
    • 二净业正因
    • 三净课仪式
    • 四西方境观
    • 五往生功行
  • 卷下
    • 六莲宗开示
      • 专杂二修说(唐善导和尚)
      • 临终正念诀(同上)
      • 禅净四料简(宋永明禅师)
      • 往生问答(同上)
      • 劝人發愿偈(并)(慈照宗主)
      • 修进工夫(虎谿尊者)
      • 专意一念(同上)
      • 开示(明莲池大师)
      • (同上)
      • 开示(憨山大师)
      • 示念佛法门(蕅益法师)
    • 七往生现果
      • 集验(知皈学人)
      • 书证(同上)

重订西方公据目次(终)

No. 1180

重订西方公据卷上

一起教大纲

经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七宝庄严无三恶道亦无女人衣食自然寿命无量其佛号阿弥陀放大光明接引一切念佛众生往生彼国莲华化生不由胎藏若人能一心归命阿弥陀佛每日合掌向西专称佛号或数万声或一万声或千百声乃至临终十念俱得往生见佛闻法永不退转其知书识字者每日诵小阿弥陀经一卷或三卷或随力随分兼诵无量寿经观经华严法华圆觉金刚楞严维摩等经及起信唯识等论俱系上品资粮平居又须受持三归五戒集诸功德回向西方得效更稳

或以释迦文佛降生之处谓为西方净土者谬也释迦降生天竺与此震旦同在南赡部洲举足可到合四大部洲为一四天下如此百亿四天下名为一佛土从是而西过十万亿佛土乃至极乐世界以此例彼其相去岂直天渊而已耶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无非教人识自本心明见佛性是心是佛离心无佛于斯荐得不历程途直趋宝所是名念自性佛亦名念实相佛然此众生根器不齐猝难证入即或依教生信自肯承当而无明未破业种宛然入胎出胎迷失正念无可奈何所以复开往生净土一门教令念阿弥陀佛回向西方极乐由阿弥陀佛往昔因中發四十八愿徧摄群品无论若智若愚或善或恶十念功成横截生死故谓诸方便中最胜方便欲入此门先须知苦既知苦须求出苦一切众生以苦为乐不思此身自无量劫来暂在人天惊同闪电俄而铜柱铁床魂游地狱俄而毛群羽族血染刀砧皆由业识所牵如牛拽磨轮转无穷即今暂得此生老病死衰疾于呼吸恶露不净无异臭尸是非發决定心起精进行何由出离更念人在世间实赖天地父母生成之力然天地父母能赋我官骇𢌿我衣食而不能脱我苦轮开我正觉唯有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能救能摄受我承斯恩力如虎负山如龙得水心心不舍步步不离三昧成时现前见佛自利利他同登彼岸岂不快哉

二净业正因

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今先明归戒经云昔有梵志饶财多宝若布施时金钵盛银银钵盛金乃至玉女象马衣裳房舍各足八万四千之数如上施福不如受三自归受三归者施一切众生无畏如上布施及受三归福复不如受五戒福受五戒者功德具满故凡受归戒须从师受设未遇师时先向佛前日诵三归章句其五戒行之既熟然后求师证明如能發大菩提心进受菩萨戒则更善矣其三归云

  • 归依佛不堕地狱我今归依佛
  • 归依法不堕饿鬼我今归依法
  • 归依僧不堕旁生我今归依僧

每时课毕复称云

  •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發无上意
  •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三节三拜)

其五戒者

  • 一不杀生(凡有生命乃至鱼虾蚤虱之类俱不得杀能放生者更善)
  • 二不偷盗(凡非我所有乃至一针一芥不得故取能布施者更善)
  • 三不邪婬(凡非其匹偶俱不得犯能永断欲事者更善)
  • 四不妄语(凡无实之言乃至呪诅恶骂俱不切發能劝人为善者更善)
  • 五不饮酒(自不饮酒亦不得教人饮酒能长斋不晚食者更善)

经言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如月小则用二十八二十九)凡六日四天王巡行南洲观察人间善恶又正五九凡三月帝释以大宝镜正照南洲考核罪福并宜斋戒念佛忏悔修省谓之年三斋月六斋又每月加初一十八二十四二十八为十斋(见地藏经)初發心人并宜留意

三净课仪式

每日晨昏佛前焚香作礼诵阿弥陀经一卷唱云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 南无阿弥陀佛(或千声或三千声)
  • 南无观世音菩萨
  • 南无大势至菩萨
  •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各十声)

诵毕称佛名膜拜或四十八或二十四少则九拜菩萨海众各三拜拜时观想圣容如在瑠璃宝地亲闻说法依正庄严了然明白随诵回向文云

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净因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诵毕称三自归一称一拜(文见前)如是行持每日或二时或四时或六时若有事缘但行晨朝十念谓尽一口气为一念制心不乱一以当百其余随力随时常提六字或四字不可忘失

普贤行愿品若欲成就如来功德门当修十种广大行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  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  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  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  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  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徧十方  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虗空世界尽  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  我愿究竟恒无尽
我此普贤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沈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右节录普贤行愿品末卷文此卷摄全部华严指归极乐能读诵全卷者最是往生捷径或但用此节文作夜课回向俾菩提苗日夕增长其生品亦定当殊胜也

四西方境观

修净业者持名之外必兼观想观想之法具详观无量寿佛经今不具录但依慈云大师所明观法出其大略云欲修往生观者当于一处绳床西向跏趺端坐顶脊相对不昂不伛调和气息定住其心所修观门略示二种仍逐所宜不必并用一者普观自想即时所修计功合生极乐世界当便起心生于彼想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华合想作华开想当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作眼目开想见佛菩萨及国土想即于佛前坐听妙法及闻一切音声皆说所乐闻法所闻要与十二部经合作此想时大须坚固令心不散心想明了如眼所见经久乃起二者直想阿弥陀佛丈六金躯坐于华上专系眉间白毫一相其毫长一丈五尺周围五寸外有八楞其毫中空右旋宛转在眉中间莹净明彻不可具说显映金颜分剂分明作此想时停心注想坚固勿移然复应观想念所见若成未成皆想念因缘无实性相所有皆空一如镜中面像如水现月影如梦如幻即假即空即中不一不异非从非横不可思议心想寂静则能成就念佛三昧今绘接引见佛二图以资观力下用九莲分标九品莲各四十八叶以表所持佛名一一流入如来愿海此土發愿往生彼宝池中即生莲华一本精进者华日荣懈怠者华日悴九品高下于此可验末总为一大圆图以表九品总归一乘故曰无不从兹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或有不乐修观者专一持名亦无不可持到一心不乱三昧现前即观在其中矣

接引往生

见佛闻法

上品上生

上品中生

上品下生

中品上生

中品中生

中品下生

下品上生

下品中生

下品下生

九品同归

右九品莲台及大圆镜图共四千八百圈每诵佛名十串以朱点一圈合各串零头约得五百万之数积久点满又以黑白青黄四色点之分点五次计得二千五百万填满后再易新本若能勤行精进每点各加十倍以万当千更好其旧本或向佛前焚化或俟临命终时焚化仗此胜因决生净土每本填满即注云

弟子  持诵万德洪名满  万  之数愿与一切有情回向菩提求生净土

五往生功行

往生正因念佛为主功行为助何名功行一诵读大乘二勤行方便大乘者即前所列诸经日诵一卷或数卷周而复始但须精熟不必贪多精熟后尤贵博问先知深解义趣销归自性方不枉费工夫方便者本莲池大师作福图说条列如左其四料简曰

作福不念佛福尽还沈沦念佛不作福入道多苦辛无福不念佛地狱鬼畜群念佛兼作福后证两足尊其作福条目云

孝顺父母  忠报君王  装塑佛像  印造经典
斋供僧伽  敬事师长  营修寺宇  流通善法
禁绝宰杀  买放生命  饭食饥民  衣济寒冻
开掘义井  修理桥梁  平砌阶道  普施茶汤
看疗病人  给散药饵  伸雪冤枉  出减刑罪
安养衰老  抚育孤孩  埋藏尸骨  给与棺木
饶免债负  义让财产  还他遗失  救济患苦
祈禳灾难  荐拔亡魂  劝和争讼  生全人命

如上所说诵经作福俱可资助往生尚有无始以来深重罪业不加忏悔莫能湔洗所以普贤十大愿王忏悔居一行者但勤行忏悔临命终时直往西方更无障碍今绘四图于左首诵经次忏悔次作福次普度凡诵经礼忏每一卷加一点如小阿弥陀经三徧为一卷心经二十一徧当一卷忏用净土及大悲等不能礼忏者但称南无阿弥陀佛向西膜拜每百拜抵忏一卷须至诚恳恻如对目前不得散乱作福一件如前加一点其施钱功德须分三等力饶者以千钱为一件次以三百钱为一件下者以百钱为一件至求生净土尤贵發菩提心菩提者觉也觉则心佛众生三无差別从前所有行愿自利居多利他偏少今別列一图运心分注代彼四恩三有回向菩提求生净土庶得冤亲等度宏济无穷

读诵大乘

忏除业障

勤修方便

等度冤亲

右四图每图四百八十圈如前五次填满不能五次即量行节减亦可注云

弟子  持诵  经共 千 百卷愿与一切有情回向菩提求生净土

弟子  礼诵  忏仪共 千 百卷愿与一切有情回向菩提求生净土

弟子  谨遵遗教广修众善今合计所行共 千 百件愿与一切有情回向菩提求生净土

弟子  普为四恩三有代申回向今将所诵万德洪名一图分为十分一奉祖先父母一奉帝主大臣一奉三党眷属一奉师友一奉诸天一奉诸鬼神众一奉地狱众生一奉冠带人伦一奉编氓下贱一奉羽毛鳞介蜎飞蝡动之属尽此报身同生净土

重订西方公据卷上


校注

目录新作
[A1] 已【CB】巳【卍续】
[A2] [-]【CB】一【卍续】
[A3] [-]【CB】一【卍续】
[A4] [-]【CB】一【卍续】
[A5] [-]【CB】一【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CB】一【卍续】
[A8] 采【CB】釆【卍续】
[A9] 众【CB】象【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已【CB】巳【卍续】
[A12] 轮【CB】转【卍续】(cf. T10n0293_p0844b27)
[A13] 已【CB】巳【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但【CB】伹【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重订西方公据(卷1)
关闭
重订西方公据(卷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