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239-A 注溈山警策序

自六祖而下有五派溈仰居其一惜乎其后不得其传然其法则传万世而无弊不以人为存亡溈山之警䇿是以夫警䇿之行于世尚矣学者每患其辞虽显而其义则难穷字有舛错而久未能辨不有宗师大匠安能發扬其义而校正其舛错乎大洪净岩禅师禅学冠世每因暇日游戏笔砚己未安居因学者请益遂为之注解其义坦然明白字之舛错者又从而校正之晚学后进有所矜式俾溈山二百年湮没之迹一旦光辉著见因以传无穷而施罔极固不韪欤门人史德贤欲镂板以广其传余嘉其志輙为之序而冠于篇首绍兴九年十二月旦日谨序

No. 1239

溈山警策注

溈山警策

大洪嗣祖沙门 守遂 注

溈山大圆禅师

师讳灵祐初參百丈大智禅师侍立夜深丈云拨炉中火看师拨云炉中无火丈自起深拨乃得一星火夹起云你道无者个是什么师因此悟入丈令司马头陀选得溈山堪建道场因谓众曰若有人道得一转语便去住溈山乃指净瓶问云若唤作净瓶则触若不唤作净瓶则背时华林为首座云不可唤作木𣔻丈不肯时师为典座丈乃问师师踢倒净瓶丈云首座输却山子了也师居溈山建溈仰一宗道传天下乃作警䇿警其未悟䇿其未进者也

夫业系受身未免形累

身为苦本故先标之令悟妄本方可进道此业系两字从最初一念不觉心动谓之业相次为转相后为现相乃三细相也由现相而生境界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造业相业系苦相为六麤相前五犹可对治此末后苦相系缚众生不可对治此身既由三细六麤无明种习而成岂免形质负累

禀父母之遗体假众缘而共成

由禀识妄想故于父母赤白中受身假乳哺洗濯饮食衣服众缘得存佛云观身不净观受是苦也

虽乃四大扶持常相违背

内四大地水火风其性各异

无常老病不与人期

四大五蕴念念生灭

朝存夕亡刹那异世

刹那是极促之时分

譬如春霜晓露倐忽即无

无常之相须臾变灭

岸树井藤岂能长久

危脆不久亦复如是

念念迅速一刹那间

如四大力士同时各發一箭射于四方又有一人同时收得此四箭时名一刹那

转息即是来生何乃晏然空过

自章初至此过叙在家出家妄身妄世无常迅速过患如此警策令悟不可空度光阴自此以下唯叙出家者因由各令思察

父母不供甘旨六亲固以弃离

亲缘皆弃乃反常合道

不能安国治

辞父母割亲缘又不能竭节奉公致君泽民当为何事

家业顿捐继嗣

绝嗣为不孝出家弘道真大孝也

缅离乡党剃发禀师

顿舍世缘断其情爱禀师剃发行古佛之大道同古佛之相仪

内勤尅念之功外弘不诤之德

履践出家之功德要须内外相符

逈脱尘世冀期出离

志存出离尘世方合出家深旨

何乃才登戒品便言我是比丘

自谓是比丘则我相现前可验

檀越所须吃用常住

不蚕而衣不耕而食

不解忖思来处

比丘受食当作五观想彼来处计功多少古德观一粒米经七十三遍功夫己德行全缺应供证罗汉已方合全应供余皆名缺应供也

谓言法尔合供

妄计情执宁忖己非

吃了聚头喧喧但说人间杂话

出家志求无为大道不研佛语佛意反徇世谛喧哗自何乃已下忘本乖志也

然则一期趂乐不知乐是苦因

世谛之乐尽为苦本虗受信施负债何疑𭊷铁负鞍犹是轻轻之报

曩劫徇尘未甞返省

旷劫徇尘背觉何尝暂自回光

时光淹没岁月蹉跎受用殷繁施利浓厚

世利所未省回光

动经年载不拟弃离

恋著处所不知过患

积聚滋多保持幻质

唯保幻妄之质违背清净法身

导师有𠡠戒勗比丘进道严身三常不足

佛遗教经一云当自摩头以舍饰好著坏色衣执持应器以乞自活二云受人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花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趣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三云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谓衣食睡眠知是三事不可恣情取足也

人多于此躭味不休

味谓味著

日往月来䬃然白首

古云只知事逐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

后学未闻旨趣

出家旨趣

应须博问先知

不可守愚自是

将谓出家贵求衣食

出家者为无为法私情愚见反谓求衣食尔

佛先制律启创發蒙

启發蒙昧

轨则威仪

有威可敬有仪可则

净如冰雪

不同外道杂戒皆不清净

止持作犯敛初心

摄律仪戒止恶为持作恶为犯摄善法戒止善为犯作善为持

微细条章革诸猥弊

五篇七聚性戒遮戒佛成道十二年后方乃制律阿难问佛因何十二年前不制戒佛言如世补衣衣若未破补则招谤吾亦如是因事立戒云

毗尼法席曾未叨陪了义上乘岂能甄別

毗尼律学也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律学尚昧了义深旨安可通达耶

可惜一生空过后悔难追

少不努力老无所成悔之于后复何益哉

教理未甞措怀玄道无因契悟

圣教理趣尚未留心玄妙之道若为契悟

及至年高臈长空腹高心不肯亲附良朋唯知倨傲

有年无德护短饰非无明习成傲然自大

未谙法律敛全无

不亲良朋焉知法律三业四仪动乖律制

或大语高声出言无度

敛全无身业也大语高声语业也

不敬上中下座婆罗门聚会无殊

不敬意业也准律有上中下次佛制先受戒者为先后受戒者为后外道则不然自此已下展转警其过失

椀钵作声食毕先起

椀是唐言钵是梵语具云钵多罗此方云应量器若作声则饿鬼咽中火起

去就乖角僧体全无

具足梵语云僧伽耶此云众和合理事和合为僧体去就既不法何僧体之有耶

起坐忪(音中)诸动他心念

忪诸心神不宁之谓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

不存[此/且][此/且]轨则小小威仪将何束敛后昆新学无因倣俲

若自不能修行正行令他修者无有是处

才相觉察便言我是山僧

人我贡高欺压后学

未闻佛教行持一向情存麤糙

行解无取世谛纯熟

如斯之见盖为初心慵惰饕餮因循

贪财曰饕贪食曰餮

荏苒人间遂成疎野

荏苒尘俗岂识清闲

不觉𨀁蹱老朽触事面墙

𨀁蹱行不进貌面墙一无所知

后学咨询无言接引

自己智慧不明将何开發晚进

纵有谈说不涉典章

孟浪臆说取笑傍观

或被轻言便责后生无礼

不省己非更责他过

嗔心忿起言语该人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三毒既纵于凡情四实宁思于佛语

一朝卧疾在床众苦萦缠逼迫晓夕思忖心里恛惶

众苦逼迫恛惶怖忧

前路茫茫未知何往

妄宰幻身曷悟真归

从兹始知悔过临渴掘井奚为

纵然悔过知非功行何由得办

自恨早不预修年晚多诸过咎

过咎已彰悔之何补

临行挥霍

苦无定力甘伏死门

怕怖慞惶

无善可恃无德可怙

縠穿识心随业

七贤女经云来入瓶中以縠覆其口縠穿飞去识心随业走

如人负债强者先牵

善恶业力皆因妄识为主力强者牵之无自由分

心绪多端重处偏坠

六道四生随情想而受报

无常杀鬼念念不停

生时即有灭不为愚者说

命不可延

古云无常若也黄昏至更不留君到一更

时不可待

勿谓今日不学有明日今年不学有明年呜呼老矣是谁之愆

人天三有应未免之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如是受身非论劫数

如汲井轮互为高下

感伤叹讶哀哉切心

溈山悲伤未悟如此情切

岂可缄言相警䇿

众生轮回苦趣怀宝迷既为善知识安可缄默而不启發耶

所恨同生像季去圣时遥

像法之季乃佛灭后二千年间是造警䇿时今又二百余年圣时愈远矣

佛法生疎人多懈怠

根机皆劣岂可比况佛正法之时

略伸管见以晓后来

溈山谦辞谓如管窥天之见以晓喻后学尔

若不蠲矜诚难轮逭

若不蠲除矜伐前来过患则实难逃逭于业报苦轮也永嘉云蠲矜怠慢不顾形骸专秘至道者可谓契神方寸欤自此下別叙决志出家之本意參访知识亲近师友發明大事因缘暨履践一代时教佛语心宗要须行解相应续佛慧命之始末也

夫出家者發足超方心形异俗

独步大方心超物

绍隆圣种摄魔军

志齐古佛力降众魔

用报四恩

佛恩国王恩父母恩施主恩

拔济三有

欲有色有无色有乃三界众生也

若不如此滥厕僧伦

反此则皆为混滥非释子也

言行荒疎虗沾信施

信施本为福田荒疎则彼此无益

昔年行处寸步不移

古云但改旧时行履处莫改旧时人

恍惚一生将何凭恃

恍惚如梦未觉何功行而可凭

况乃堂堂僧相容皃可观

相皃可观非容易所致也

皆是宿植善根感斯异报

今生因是前生种未来果是今世修

便拟端然拱手不贵寸阴

古人重寸阴轻尺璧

事业不勤功果无因克就

古佛经三无数劫發四洪誓愿历修万行福慧两严纤瑕障尽片善无遗方证佛果岂可具足凡夫不勤戒定慧学而欲希求无上大果耶

岂可一生空过抑亦来业无裨

非惟自悮一生亦乃来生靡托

辞亲决志披缁意欲等超何所

出家本志当为何事

晓夕思忖岂可迁延过时

退步反思闻健进学

心期佛法栋梁用作后来龟镜

勇志慕佛法之栋梁乘范作后学之龟镜龟知未来祸福镜验现在妍𡟎

常以如此未能少分相应

虽有志愿而行解未充故云未也

出言须涉于典章

言不干典非君子所谈

谈说乃傍于稽古

语是心苗岂恣𦚾臆孟浪之说无稽之言乎

形仪挺特

形端表正

意气高闲

川有珠则川媚人蕴道则高闲

远行要假良朋数数清于耳目

佛问阿难善知识为几梵行阿难云半梵行佛言不然善知识者为全梵行又古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住止必须择伴时时闻于未闻

开發未闻警悟迷倒皆道伴之力也

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

同门曰朋同志曰友父母能生色身不能令出离恶道惟善知识成立法身开真正知见入圣超凡生成恩德岂可忽哉

亲附善者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

善友道伴滋润善根其利叵量

狎习恶者长恶知见晓夕造恶即目交报

狎近非友随邪逐恶冒犯王法人所恶贱

殁后沉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恶友薰习造作非理生遭王法死入阿鼻

忠言逆耳岂不铭心者哉

苦口忠言必须逆耳闻当改过铭刻于心

便能澡心育德晦迹韬名

澡其心而心净育其德而德充隐晦其迹而和光同尘韬藏虗名而去华务实

蕴素精神喧嚣止绝

养性憺怕清闲绝虑此下先叙參学次叙穷教

若欲參禅学道顿超方便之门

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

心契玄津

心无缘异

研几精妙

研究诸法穷彻精妙

决择深奥

探赜索隐决择幽微

启悟真源

开悟真谛之渊源

愽问先知

不可居暗室而守愚迷当愽学问而资定慧

亲近善友

善财南询诸友一生參学事毕古云明正为南方尽南矣益我为友人皆友焉遇三毒而三德圆入一尘而一心静契文殊之妙智宛是初心入普贤之玄门曾无別体此可谓亲近善友也书云于吾善者吾亦善之于吾恶者吾亦恶之况释子乎

此宗难得其妙切须子细用心

此心地法门若得之于心则伊兰作栴檀之树若失之于旨则甘露乃蒺䔧之园岂容易麤心乎

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

若顿悟正因两字则百川会海不辨源流一念相应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如超出尘劳理则顿悟乘悟并消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此则破三界二十五有

论云四洲四恶趣梵王六欲天无想及净居四空并四禅为二十五有也

内外诸法尽知不实从心变起悉是假名

内心外境虗妄不实皆妄识所变若悟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寂照光中了不可得

不用将心凑泊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但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情偽不真物本非物

任他法性周流莫断莫续

不必断妄而续真法性周流而自适

闻声见色盖是寻常

只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个中若了全无事体用不妨分不分

者边那边应用不阙

空劫今时理事无隔不动道场遍游尘刹

如斯行止实不枉披法服

行解既正表里相应

亦乃酬报四恩拔济三有

兼济之道自他获益

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履践玄途非止一生两生步步蹈佛阶梯更无退转

往来三界之宾出没为他作则

佛为三界导师经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既行古佛之道为众生作轨则引令出离

此之一学最妙最玄但办肯心必不相赚

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超凡入圣决定不悮唯恐学者不肯留心如存如亡或进或退则不可造入自此已下別就根机当穷教意

若有中流之士未能顿超且于教法留心温寻贝叶

根机不等別开方便之门温故知新要须因指见月

精搜义理传唱敷扬接引后来报佛恩德时光亦不虗弃必须以此扶持

传教导迷须具教眼故云必须以此扶持

住止威仪便是僧中法器

威仪肃静行止可观内德既充方为法器

岂不见倚松之葛上耸千寻附托胜因方能广益

前喻从法古云青萝因缘直上寒松之顶以内因外缘互相成之方趣无上之果广利群生

恳修斋戒莫谩亏踰

亏者缺也踰者越也

世世生生殊妙因果

因果历然

不可等闲过日兀兀度时可惜光阴不求升进

若善用其心则得佛法分

徒消十方信施

为资道业施将来道业不成争消得

亦乃辜负四恩

自己沉沦反成辜负

积累转深心尘易壅

过累积之日深日重心尘污坌杜塞灵源

髑途成滞人所轻欺

根尘滞塞解行颠邪背本逐末被人轻贱

古云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

教云十方世界诸菩萨念念趣求善逝果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

若不如此徒在缁门荏苒一生殊无所益

不如上所说修行则可知理也

伏望兴决烈之志开特达之怀举措看他上流莫擅随于庸鄙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今生便须决断想料不由別人

好恶自看无人替代

息意忘缘

内息意外忘缘

不与诸尘作对

内若不动外无所为

心空境寂

心本空境本寂

只为久滞不通

无始迷昧背觉合尘

熟览斯文时时警䇿

觉斯文警斯意

强作主宰莫徇人情

人情浓道情微

业果所牵诚难逃避

天作孽犹可逃自作孽不可逭

声和响顺形直影端

因果酬答譬之影响

因根历然岂无忧惧

识法者惧

故经云

说一切有部经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因惑造业如影随形未证圣果业熟须受

故知三界刑罚萦绊杀人

三界覊縻犹如牢狱

弩力勤修莫空过日

念念不迷方真修莫空过

深知过患方乃相劝行持

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發心自觉已圆复度他者如来应世溈山自知三界众生过患如此更能劝他行持非地位之人安能如是次证誓愿

愿百劫千生处处同为法侣

信兹言行兹行皆佛法之伴侣也

乃为铭曰

重颂前来警䇿之大略

幻身梦宅

四大幻身三界梦宅

空中物色

不实如空花

前际无穷后际宁克

妄法非三际可得

出此没彼升沉疲极

生死出没无有定所升谓人天沉则苦趣

未免三轮何时休息

三界如蚁循环轮转无

贪恋世间(五阴也)(十二因缘)成质

世间有三种智正觉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此论迷情贪恋有情器世间非谓智正觉世间也

从生至老一无所得

妄法本空

根本无明因兹被惑

根本智受无明熏真随妄转妄认四大为身六尘缘影为心我执法执计著亲疎爱憎名字造业受报皆无明所惑

光阴可惜刹那不测

刹那生灭不可虗弃光阴不进古佛之道

今生空过来世窒塞

非但空过一生未来凭何通达

从迷至迷皆因六贼

六识之贼自劫家宝若悟八识可为四智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第六识为妙观察智第七识为平等性智第八识为大圆镜智则六门皆智为前导何迷可得

六道往还三界匍匐

三界六道何由出离

早访明师亲近高德

访求明眼师友示真出离之要

决择身心去其荆𣗥

明心达本去其偽妄

世自浮虗众缘岂逼

既知四大根尘三际无实众苦皆空

研穷法理以悟为则

穷究渊源顿悟佛之知见

心境俱捐莫记莫忆

内心外境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六根怡然行住寂默

法喜禅悦卷舒任运四威仪中止观齐运

一心不生万法俱息

一念不生诸缘顿息末后一句始到牢关把断要津不通凡圣谁是知音者不须更忆庞居士天上人间只自知

注溈山警䇿(终)

No. 1239-B

道无今古人有悟迷是故释迦老人承愿力示现鹿野苑至䟦提河三百余会言无言言开示人天令各悟入佛之知见惟四十二章经遗教经者是始终教诫法宝也后汉永平间迦叶摩腾竺法兰持前一经东来焚验有灵立教与宗梁大通间又得西天二十八世祖达磨大师传佛心印前来直指与经符契是我此土人有大乘根器而有大幸也可大师者立雪断臂求问妙道言下有悟执侍数载三拜得髓授受衣盂七传而至百丈百丈得黄蘗运公溈山祐公大振玄风增辉佛日溈山因见学者少有放逸遂述法语警其未悟䇿其未到文简语直义愽意深丛林中以四十二章经遗教经溈山警䇿谓之佛祖三经能一覧而直前者不历多生便可成佛作祖宣和间又得遂禅师直注深义初学易通妙矣哉自此有志于道者省力甚多不怀香而见佛祖不动步而登觉场今静山慧大师抽衣资锓梓于吴中休休庵以广其传奇哉以财锓梓名财施以教传法名法施财法二施名大施佛云能行大施者决证菩提静山将来种智圆明十号俱彰因此胜缘也览斯经者却宜净心如虗空向未开卷以前著眼掀飜窠臼洞彻玄微挽回真风大兴末运若也见义勇为将来亦可成器其或循行数墨辜负佛祖多矣

至元丙戌灯节绝 牧叟 德异 叙

No. 1239-C

释志峰与志道觉温施主金氏曰大难者重刊佛祖三经来请予䟦其尾予观其书四十二章也遗教经也溈山警䇿也立法创制纤毫未遗成佛作祖正路斯在道上人法施何可量哉学者目此书如严师在上捡身若不及则可矣如或不然三经亦虗文矣岂不惜哉

青龙甲子十月 日  推忠保节同德赞化功臣三重大匡韩山府院君李 穑䟦

No. 1239-D

前二经佛所说也后警䇿溈山所说也三经实学者入道參学成佛作祖之蹊迳根本也遂禅师注出节下生枝也静山不然扫险枝叶复绣梓以广其传盖欲人人与佛祖骈肩接足同一受用其心亦可尚矣学者傥能遵而行之则佛祖即汝汝即佛祖忽若一个半个才出母胎便具超佛越祖作略则此经皆为剩语

时丙戌春中前觉根比丘 益大 拜书


校注

(便宜上表题ヲ附ス[○@编] 哀疑表 摄疑慑
[A1] 己【CB】巳【卍续】
[A2] 己【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己【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惑【CB】感【卍续】
[A7] 敛【CB】歛【卍续】
[A8] 敛【CB】歛【卍续】
[A9] 敛【CB】歛【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敛【CB】歛【卍续】
[A12] 已【CB】巳【卍续】
[A13] 但【CB】伹【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溈山警策注
关闭
溈山警策注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