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慧大士录卷第三
四相诗
生相
识托浮泡起。生从爱欲来。昔时曾长大。今日复婴孩。星眼随人转。朱唇向乳开。为迷真法性。还却受轮回。
病相
忽染沈疴疾。因成卧病人。妻儿愁不语。朋友猒相亲。楚痛抽千脉。呻吟彻四邻。不知前路险。犹尚恣贪嗔。
死相
精魄辞生路。游魂入死关。只闻千万去。不见一人还。宝马空嘶立。庭花永绝攀。早求无上道。应免四方山。
心王铭
又颂曰
遍瞻四大海。观寻五阴山。如来行道处。灵智甚清闲。宝殿明珠燿。华座美玉鲜。心王明教法。敷扬般若莲。净地菩提子。盇得天中天。观此色身中。心王般若空。圣智安居处。凡夫路不同。出入无门户。观寻不见踪。大体宽无际。小心尘不容。欲得登彼岸。高张智慧帆。清净明珠戒。庄严佛道场。身作如来相。心为般若王。愿早登莲座。口放大圆光。广照无边界。为物作桥梁。开大毗尼藏。名传戒定香。观达无生智。空中谁往来。永超三界狱。不染四魔胎。游戏莲华上。安居法性台。天人悉瞻仰。冥空赞善哉。有缘逢广化。般若玅门开。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行住镇相随。坐卧同居止。分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知佛何在。只这语声是。寂是法王根。动是法王苗。涅槃既不远。常住亦非遥。回心名净土。烦恼应时消。欲过三途海。勤修六度桥。定当成正觉。喻若待来潮。伏藏不离体。珠在内身中。但向心边会。莫远外于空。万类同真性。千般体一如。若人解此法。何用苦寻渠。四生同一体。六趣会归余。无明即是佛。烦恼不须除。
贪嗔痴
不须贪。看取游鱼戏碧潭。只是爱他鈎下饵。一条线向口中含。
不须嗔。嗔则能招地狱因。但将定力降风火。便是端严紫磨身。
不须痴。痴被无明六贼欺。恶业自身心所造。愚迷披却畜生皮。
十劝
劝君一。专心常念波罗蜜。勤修六度向菩提。五浊三涂自然出。
劝君二。夫人出世莫求利。纵然求得暂时间。须臾不久归蒿里。
劝君三。人身难得大须慙。昼夜六时常念佛。勤修三宝向伽蓝。
劝君四。努力经营修善事。莫言少壮好光容。未委前程是何处。
劝君五。寻思地狱真成苦。眼前富贵逞容仪。须臾不久还归土。
劝君六。第一莫吃众生肉。若非菩萨化身来。便是前生亲眷属。
劝君七。万事无过须的实。朝三暮四不为人。此理安身终不吉。
劝君八。吃肉之人真罗刹。今身若也杀佗身。来生还被佗身杀。
劝君九。天堂地狱分明有。莫将酒肉劝僧人。五百生中无脚手。
劝君十。相劝修行须在急。一朝命尽入黄泉。父娘妻子徒劳泣。
还源诗十二章
还源去。生死涅槃齐。由心不平等。法性有高低。
还源去。说易运心难。般若无形相。教作若为观。
还源去。欲求般若易。但息是非心。自然成大智。
还源去。触处可幽栖。涅槃生死是。烦恼即菩提。
还源去。依见莫随情。法性无增减。妄说有亏盈。
还源去。何须更远寻。欲求真解脱。端正自观心。
还源去。心性不思议。志小无为大。芥子纳须弥。
还源去。解脱无边际。和光与物同。如空不染世。
还源去。何须次第求。法性无前后。一念一时修。
还源去。心性不沈浮。安住王三昧。万行悉圆收。
还源去。生死本纷纶。横计虗为实。六情常自昏。
还源去。般若酒澄清。能治烦恼病。自饮劝众生。
浮沤歌
君不见骤雨近看庭际流。水上随生无数沤。一滴初成一滴破。几回销尽几回浮。浮沤聚散无穷已。大小殊形色相似。有时忽起名浮沤。销竟还同本来水。浮沤自有还自无。象空象色总名虗。究竟还同幻化影。愚人唤作半边珠。此时感叹闲居士。一见浮沤悟生死。皇皇人世总名虗。暂借浮沤以相比。念念人间多盛衰。逝水东注永无期。寄言世上荣豪者。岁月相看能几时。
独自诗二十章
独自山。茅茨草屋安。熊罴撩人戏。飞鸟共来飡。
独自居。何意此勤劬。翘心寻本性。志节服真如。
独自眠。寂寞好思玄。休息攀缘境。不著有无边。
独自坐。静思观无我。调直个身心。慈悲成萨埵。
独自处。本誓如应与。示道在经中。扣破无明主。
独自行。见色恰如盲。轻躯同类化。蠕动未曾惊。
独自戏。问我心中有何为。若见无记在心中。急断令还般若义。
独自往。触处随缘皆妄想。妄想心内逼驰求。即此驰求亦非往。
独自归。登山度岭何所依。比至所依无定实。熟观此境竟何为。
独自作。问我心中何所著。推捡四运并无生。千端万绪何能缚。
独自语。问我心中何所取。照了巧说竝皆空。咽喉唇舌谁为主。
独自情。其实离声名。三观一心离万品。荆棘丛林皆自平。
独自美。迢迢弃朝市。追昔本愿证无生。不得无生终不止。
独自佳。禅味朝飡不用虾。弊此揣食如应与。假借五阴以为家。
独自乐。且欲求无学。急断三界绳。得免泥犂恶。
独自好。决求菩萨道。万行为众生。未取泥洹宝。
独自观。试取世缘看。捉此无常境。一理向心观。
独自奇。正是学无为。回思多许念。运向涅槃池。
独自足。愿心无限跼。怨亲法界语圆真。始得应身化群育。
独自宿。意裡心储蓄。为作良友系衣珠。历劫弥生根会熟。
尔时大士与诸弟子。昼夜思惟观察行人。生而不生。灭而不灭。止息攀缘入法相。即是为解脱也。乃作五章词曰。
二更至。加趺静禅思。通达无彼我。真如一不二。
三更中。观法空不空。无起无生灭。体一真如同。
四更前。观法缘无缘。真如四句绝。百非宁复煎。
五更初。稽首礼如如。归依无新故。不实亦不虗。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夫心性虗凝。量同法界。随如绝相。无作无缘。湛尔常存而无住。法流满世界而实理不迁。玅道归空而普同万有。法王御此而说金坚。故昔言。欲显其相。而复不为言之所诠。然触事该罗。而事之不摄。性非解脱。本无十缠。缘所不起。呼之为玅。言方不及。故号自然。常与世和。而世法不染。俗是其体。而亦不为俗之所牵。尔乃虗玄绝玅。空号坦荡。心无状而现形。虽有形而无象。散合无方。而非还非往。由聚敛而不促。设开舒而不广。斯非物而有音。具大音而稀响。性寂虗冲。非一非两。广照分明。徒自明而自朗。未曾暂有。而全体现前。虽复现前。而难习难倣。细于毫末而不微。生遍三千而不长。理无决定。无听无闻。无而怳晃。生死坦然。非因育养。识类含生。同斯法纲。就悟名为涅槃。而不知者说为忆想。斯则真实无疑。能柔能强。广望则世界不容。息念则举体皆同。乃是无色之色。恬静渊洪。止之。即为无量无穷之体。合之。则非只非双。一起普周万国。无迟无疾。而容不容。非凡非圣。非智非愚。唯有无心质士。合此虗宗。会之者。豁冥昧。照之者。朗迷蒙。遮那湛然。无增无减。四生三有。闻尔还空。若乃幽微寂寞。难见难知。若立一名相。而不合不离。非断非常。而二边俱会。无明无暗。非慧非痴。此非世间智辨照之所能及。是无生慧者之所深思。斯乃自悟虗心。即长生而不灭。见而非见。无著无依。世有九十六种外道。亦所不及。唯是无上佛法。要切良基。余既瞥闻。不能默已。抱愚竭智。聊述拙辞。虽不会玅理。然其语意大指。终归自然。烦愦性迷。制斯遣虑。愿高明正士见者不嗤。
第一章明非断非常
君不见自心非断亦非常。普在诸方不入方。亦复不依前后际。又复非圆非短长。湛然无生亦无灭。非白非黑。非青非黄。虽复念虑知诸法。而实不住念中央。众生入而无所入。虽取六境实无伤。智者分明了知此。是故号曰法中王。自悟知此无知法。因尔智慧等金刚。不借外缘资内府。戒定慧品自闲防。安住普超三昧顶。忆想颠倒永消亡。觉诸烦恼随如相。称此空名为道场。为众班宣演常教。如此玅义未曾彰。行路难。路难微玅甚难行。若以无知照知法。现前证得本无生。
第二章明真照无照
君不见真照分明性无照。通鉴坦荡复无平。安住无明知明照。了达明照之无明。一心永断于诸行。始复勤行于不行。一心非心亦非一。无一无心行不生。识心即是无生法。非离生法有无生。若知诸缘性无起。随心颠倒任纵横。解了空心无隔碍。世间言论不劳争。若复苦欲争言论。方为贪痴之所盲。是故经言乐知见。五阴尘劳随复生。若能慧心持本际。自得正道坦然平。性正心平无有正。假设平正引群生。行路难。路难常居五阴山。涅槃虗玄不为寂。虽有生死独清闲。
第三章明心相实相
君不见心相微细最奇精。非作非缘非色名。虽复恬然非有相。若凡若圣己之灵。此灵无形而常应。虽复常应实无形。心性无来亦无去。缘虑流转实无停。正觉此是真常觉。方便鹿苑制尊经。为度妄想诸邪见。令知寂灭得安宁。广说菩提与诸行。而此二法即音声。了达音声处非处。三毒烦恼不亏盈。又达五阴皆空寂。正慧无生制六情。于兹六情还念灭。即是真了涅槃城。行路难。路难无往复无还。贪嗔不在于内外。亦复的不在中间。
第四章明无相虗融
君不见决定法中无决定。虗妄颠倒是菩提。若心分別菩提法。分別菩提还复迷。若了此迷无分別。迷与分別即菩提。分別菩提非一异。恒同一体不相𢹂。安住性空真实性。空性无空亦不賷。同体大悲含一切。故知真法不乖迷。只此昏迷即无性。亦复不论齐不齐。若舍尘劳更无法。喻若净华生淤泥。如来法身无別处。普通三界苦泥犂。三界泥犂本非有。微玅谁复得知蹊。行路难。路难本自是泥洹。内外身心并空寂。颠倒贪嗔何处安。
第五章明凡圣非一非二
君不见烦恼茫然非是一。虽复非一亦非多。若能照知其本际。即是真身卢遮那。入于微尘亦无碍。无碍体寂遍娑婆。凡圣两途非二处。生死涅槃常共和。虽复强立和名字。只个爱痴真佛陀。般若深空智非智。以无心意制众魔。余既诚心学此述。聊抽拙抱作斯歌。行路难。路难心性实奇宽。贪欲本来常寂灭。智者于此可盘桓。
第六章明惩心性无染
君不见智人求心不求佛。诸法寂灭即贪婬。爱欲贪婬从心起。我亦惩心于不心。若也求心复不得。自然无处起贪婬。贪婬无起亦无灭。颠倒非浅亦非深。又亦不得非贪欲。无得不得玅难寻。三毒性中恒如此。具足常同坚固林。余事贪婬为佛事。更无三毒横相侵。若求出离还沈没。分別出没还复沈。诸佛善得于三毒。众生虗妄不能任。我亦勤修三毒性。更不愿求诸佛心。行路难。路难心中本无物。无物即是净菩提。无见心中常见佛。
第七章明般若无诤
君不见般若真源本常净。生死根际自虗微。即此生死真般若。离斯外覔反相违。心若分別于生死。诸苦毒难竟相追。今若事之为功匠。虗妄颠倒不能归。而此但假空言语。净秽两边俱不依。无心舍离于生死。涅槃无心亦不追。涅槃无心即生死。生死无心般若晖。般若明心无照用。无照无用断言辞。亦复不欲有诸见。即是法王无上医。善解于此无心药。三有诸病尽能治。行路难。路难遣之而复遣。识此遣性本来空。无心终是摩诃衍。
第八章明本际不可得
君不见本际之中无复本。无本真际无人知。若人无知了斯际。清净微玅不为奇。知与无知常自尔。苦乐等同于大悲。三界众生乃迷务。于其实录是无为。亦复无此无为法。强自生心是苦疲。苦疲皆空如炎响。生灭不住不分离。能知此心无隔碍。生死虗妄不能羁。而此一心皆悉具。八万四千诸律仪。亦复不堕过人法。崄巇绝危而不危。一切法中无有法。世人遑遽欲何为。行路难。路难心中无可看。昔日谓言诸佛远。今知贪嗔是涅槃。
第九章明无断烦恼
君不见文殊玅德非为远。三障三毒即三空。五分法身缠五阴。六入无知为六通。四倒四果何曾异。八邪八正体还同。七觉菩提性无別。七识流浪会真宗。一切烦恼皆空寂。诸佛法藏在心胸。恒将法忍相随逐。只自差升不相逢。诸佛如来住何所。并在贪婬爱欲中。今劝断贪婬爱欲。但是方便化童蒙。贪欲本相真清净。假说空名名亦空。行路难。路难心中非是心。寄语真修无念士。慎勿分別毁贪婬。
第十章明寂灭无心常行精进
君不见寂灭性中无有灭。真实觉中无觉知。亦复无有无知觉。清虗寂寞离方规。法性自尔无因致。忆想颠倒性无为。正使飘流遍三界。于其心中实不移。无去无来亦无住。善达无住亦无亏。诸佛世雄非尊大。三毒四倒亦非卑。却寻缘心无所得。无缘心中缘复弥。若欲速求无上道。无知三毒性能资。三毒生于三解脱。七识还生七觉支。倒心去来无有实。去来无急亦无迟。觉诸烦恼观前境。但自惩心而却推。心本无根何有本。六尘五欲不能羁。行路难。路难微玅甚希奇。昔日殷勤勇精进。不知精进背无为。
第十一章明法身得用自在
君不见大士自观身中法。身是如来净法身。虗空往还能迅速。独脱自在不由人。出入毛孔而无碍。爱取尘时不染尘。见处凡情等诸圣。离斯求道更无真。建立诸法而无法。即是真如无上真。亿劫本有而非故。于今见觉亦非新。成就大我而无我。具足大人无有人。圣体无明不可说。为复方便名心神。即此心是真常法。亦是涅槃之上珍。愿诸学人同此悟。各自守门而禁津。行路难。路难名异理无分。若能了于无生死。便得消除生死云。
第十二章明金刚解脱
君不见金刚语句非真实。万象森罗同一无。而此空无为佛母。复是真如无上珠。世人不知求此宝。贫穷忽忽六趣奴。不事身中法身佛。穴穴向外礼浮图。乍看而欲似精进。捡责身中皆并麤。用个麤心逞言语。不了真源由是愚。随情忆想而分別。五阴六贼竞来诛。不肯寻求无上道。但知虗妄取名誉。口虽唱善还生恶。空言真实反成虗。余今反虗持作实。亦不证实入无余。行路难。路难举世皆虗妄。十缠五阴性无知。愚人于中自生鄣。
第十三章明寂静无照无得
君不见诸法但假空施设。寂静无门为法门。一切法中心为主。余今不复得心源。究检心源既不得。岂知诸法并无根。用此无根心照境。照之分明弥复惛。即此惛心还自照。正照之理未曾存。照之与境俱差异。是故智士不能论。世人狂狂强分別。无中照见乱精魂。若能智照亡非照。分別智照复还奔。诸法本尔谁人作。寂静无静亦无喧。故知众生颠倒想。还是众生无上尊。行路难。路难舍痴而复痴。飞禽走兽我能伏。只个心贼独难治。
第十四章明三空无性
君不见诸佛圣人心无碍。为通道化说三无。虽说三无实非说。心于万境不由居。正使颠倒造五逆。随情所作并归如。抱朴澄神念无念。亦不分別灭无余。所以安心不择处。了知真俗体非殊。息虑心空不舍事。名理言行不相扶。不依六尘心动摇。随如无作顺空虗。无去无来常不住。心神竭尽亦非无。不坏于身随一相。不断贪婬而不拘。若谓无差还自缚。言其体异转伤体。犹如梦幻无真实。本来非有若为除。行路难。路难顿尔难料理。凡夫妄见有差殊。真实凝心无彼此。
第十五章明空有不违
君不见邪见非边不离边。颠倒分別亦非缘。自心非心念非念。常来常去实无迁。犹若金刚难沮坏。诸佛用此作金坚。世人称誉涅槃玅。余道生死最深玄。即是无生之上忍。又是摩诃无碍禅。正士由心于是观。不为八风之所牵。天乐自在无心恋。小小财色岂能缠。随逢苦乐心无变。永別忆想忘忧煎。虗心无人无我所。任性浮沈如似颠。实照常法知无定。知法无性号为贤。行路难。路难非空亦非有。有无双遣两俱存。俱存无遣亦无受。
第十六章明魔怨
君不见大道寂寞叵思寻。通融万像尽皆深。一切恬然无起灭。颠倒分別并从心。智者求心无处所。茫然色相离贪婬。了了分明何所见。犹如病眼睹空针。若人体知颠倒想。不为妄苦所漂沈。世间诸法如阳焰。行者慎莫致怨嫌。恒以空心而反照。无上佛道亦能任。行路难。路难微玅实无双。若识六情空非有。众魔结贼自然降。
第十七章明法性用平等
君不见法性无知不可说。有漏无漏并虗通。虽复乖差作诸地。寻其本际尽皆同。亦复无同可同法。亦不以空持作空。若欲知斯殊玅道。但自穷搜五阴丛。如实无来亦无去。亦不的在六情中。即是无原真法界。湛然常存无始终。行路难。路难苦乐何未央。时往西方无量寿。或复托化现东方。
第十八章明不思议佛母
君不见爱欲贪婬诸佛母。诸佛世尊贪欲儿。从来菩提为我匠。今使我为众匠师。昔日千端外求佛。佛在衣中今始知。无量痴心本是道。三毒四倒不思议。虗妄行慈慜众苦。不知诸苦是慈悲。嗔恚无明最微玅。□□智者不能思。昔日辛勤学知见。不知知见自无知。四趣三途悉非有。三鄣三脱不分离。行路难。路难无有俱并忘。了知烦恼无生想。即是如来坐道场。
第十九章明无觉精进
君不见正心诸佛子。以见非心故不忧。知心非心意非意。八风伤逼岂怀愁。随风东西无我所。独脱逍遥不系舟。设使住时终非住。走遍十方而不流。不见我时于无我。善哉适性任沈浮。世间妄想无真实。吾于此中何所求。只用非心觉非觉。亦复正修于不修。若人不知如此处。不应称名作比丘。为个痴心作奴仆。爱结缠之不自由。而此更增诸苦恼。永劫长涂三界囚。生死相连弥复甚。判不能得永长休。行路难。路难无令过诸念。无念之念乃为真。真念无真还自炎。
第二十章明善微玅
君不见无上菩提最为近。四大五阴皆深奥。其实清净玅难知。不悟此心真卒暴。和合性中无有实。是故称为诸法要。于中无妄亦无真。只用无为作微玅。寻其体寂不应言。假为众生立名号。若知名号即非名。解了众生知佛教。觉知无因之正因。当得无因无果报。善达贪爱得无生。无明去来无动摇。不见圣果异凡情。分別圣凡还复倒。若人无愿亦无修。必定当为世间导。行路难。路难非秽亦非净。是非双泯复还存。
行路易十五首
佛空俱一体。空佛本来同。触目皆如此。无心自性中。行路易。路易不修行。有无心永息。只个是无生。
众生是佛祖。佛是众生翁。三宝不相离。菩提皆共同。行路易。路易真无作。持经不动口。坐禅终日卧。
无生无处所。无处是无生。若覔无生处。无生无处生。行路易。路易坦然平。无心真解脱。自性任纵横。
菩提无处所。无处是菩提。若覔菩提处。终身累劫迷。行路易。路易真不虗。善恶无分別。此则是真如。
有无皆解脱。累息在无生。菩提是颠倒。生死最为精。行路易。路易人莫疑。解吾如此语。修道不须师。
东山水上浮。西山行不住。北斗下阎浮。是真解脱处。行路易。路易人不识。半夜日头明。不悟真疲剧。
猛风不动树。打鼓不闻声。日出树无影。牛从水上行。行路易。路易真可怜。修道解此意。长伸两脚眠。
佛心与众生。是三终不移。虗空合真理。人我在无为。行路易。路易真难测。寄语行路人。大应须努力。
人道行路难。我道行路易。入山十二年。长伸两脚睡。行路易。路易莫思量。刹那心不二。终日是天堂。
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山海坦平地。烧氷将煑茶。行路易。路易真冥寞。菩提心在中。世人元不觉。
有无去来心永息。内外中间心总无。欲覔如来真佛处。但看石牛生象儿。行路易。路易须及早。不用学多闻。无言真是道。
无用是无作。无作是无心。无见无心处。杨花水底沈。行路易。路易真无得。讲说千般论。不如少时默。
无情正是道。木石尽真如。达时遍境是。不悟永乖踈。行路易。路易真可乐。刹那登正觉。不用披三教。
无事真无事。无事少人知。无为无处所。无处是无为。行路易。路易人莫惊。无有无为事。空有无为名。
无我无人真出家。何须鬀发染袈裟。欲识逍遥真解脱。但看水牛生象牙。行路易。路易君谛听。无觉无菩提。无垢亦无净。
率题六章
第一章叹伫归珠至今未获
擕明是今日。感应在明阳。想思深洞尽。企子实难当。朝忆生眷恋。夕望动心伤。若期灵树下。度脱不相忘。恶见孤憔悴。俱愿普趋锵。双飞白日顶。出气紫云光。神龙左右梵。散华来芬芳。菲菲常乐境。蔼蔼升金堂。
第二章叹断高遂昔先志
近背天宫否。念苦𫏐羁斯。舒散金来抱。流缁布交知。唯仰相随善。依领使忘疲。同登八位境。共乐宝莲池。□□□金体。玅果遂众奇。
第三章劝修无上道
改缁素容转。体净得金兰。从修无上道。常乐自然完。拂拭明珠莹。光發遍能看。
第五章劝请仁贤背苦就乐
愿子从为善。名价身为呈。诸天𢿨华下。飞梵来相迎。同升珍宝殿。处处皆光明。共居常乐境。齐悦证无生。
第六章劝同趣至真解因缘缚
唯愿趣真道。研虑荡众缘。累尽超玅国。逍遥无畏天。
有沙门问。大士那不出家。答曰。不敢住家。不敢出家。尔时又为东卿侯率题二章。略说理要云
脱中如不如。缚中穆如相。乃会三菩提。如如等无上。法相竝非双。恒乖未曾各。沈浮随不随。摇漾泊无泊。
劝喻诗三首
持戒如天日。能明炬夜躯。照见家中宝。兼开额上珠。直超三有海。径到萨云衢。竝会等无等。齐证拘不拘。破戒如船浛。没溺大江海。临穷方唤佛。志操不能改。命如风中灯。迅灭宁相待。身死罪由存。牵向阿鼻门。千苦俱时至。万痛切神魂。独婴烧煑炙。困剧事难论。修空截三有。精进作医王。共弘调御法。甘雨注无方。泽润群生等。慧解悉芬芳。普会三菩室。齐证真如房。
率题两章
罢世还本源。离有绝名相。栖神不二境。体一上无上。性狎无彼此。心由不去归。逍遥空寂苑。悦意境忘依。
碑文
夫至人无己。屈体申教。圣人无名。显用藏迹。故维摩诘降同长者之仪。文殊师利或现儒生之像。提河献供之旅。王城迾众之端。抑号居士。时为善宿。大经所说。当转法轮大品之言。皆绍尊位。斯则神通应化。不可思议者乎。东阳郡乌伤县双林寺傅大士者。即其县人也。昔岩谿蕴德。渭浦程祥。天赐殷宗。诞兴元相。景侯佐命。樊胜是埒。介子扬名。甘陈为伍。东京世载。西晋重光。惟是良家。降神所托。若如本生.本行。或示缘起。子长.子云自叙元系。则云。补处菩萨。仰嗣释迦法王真子。是号弥勒。虽三会济济。华林之道未孚。千尺岩岩。穰佉之化犹远。但分身世界。济度群生。机有殊源。应无恒质。自叙因缘。大宗如此。按停水经云。观世音菩萨有五百身在此阎浮提地。示同凡品。教化众生。弥勒菩萨亦有五百身在阎浮提。种种示现。利益众生。故其本迹。难得而详言者也。尔其蒸蒸大孝。肃肃惟恭。厥行以礼教为宗。其言以忠信为本。加以风神爽朗。气调清高。流化亲朋。善和纷诤。岂惟更盈毁璧。宜僚下丸而已哉。至于王戎吏部.邓禹司徒。同此时年。有怀栖遁。仍隐居松山双林寺。弃舍恩爱。非梁鸿之竝游。拜辞亲老。如苏躭之永別。自修禅远壑。绝粒长斋。非服流霞。若飡朝沅。太守王烋言其诡诈。乃使邦佐。幽诸后曹。迄至兼旬。曾无段食。于是州乡媿伏。远迩归依。逃迹山林。肆行兰若。又自叙云。七佛如来。十方竝现。释尊摩顶。愿受深法。每至犍槌应节。法鼓裁鸣。空界神仙共来行道。其外人所见者。拳握之内。或吐异香。胸臆之间。乍表金色。时有信安县比丘僧朔。与其同类远来观化。未及祗肃。忽见大士身长丈余。朔等惊慙。相趍礼拜。虔恭既毕。更睹常形。又有比丘智勰.优婆夷钱满愿等。伏膺累载。频睹异仪。或见脚长二尺。指长五寸余。两眼光明。双瞳照燿。皆为金色。竝若金钱。譬李老而相侔。同周文而等状。姜嫄所履天步可以为俦河流。大戾神足宜其相比。支郎之彦既耻黄精。瞿昙之师有慙青目。既而四空玅定薰修。已成八解明心。庄严斯满。时还乡党。化度乡亲。俱识还源。竝知回向。或立舍须发。如闻善来。大倾财宝。同修净福。大士薰禅所憩。独在高岩。爰挺嘉木。是名𢭏树。擢本相对。似双槐于侠门。合榦成阴。类双桐于空井。厥体贞劲。无爽大年。置霜停雪。寒暑[葸-十+夕]翠。信可以方诸坚固。譬彼娑罗。既见守于神龙。将为疑于变鹤。乃于山根岭下。创造伽蓝。因此高柯。故名双林寺矣。大士亦还其里舍。货贸妻儿。营缔支提。缮写尊法。甞以聚沙画地。皆成圆果。芥子庵罗。无疑褊陋。乃起九层塼塔。形相岿然。六时虔拜。巡绕斯托。又以大乘方等.灵药宝珠。眷言山谷。希得传写龙乡。思其晓照象驾。乏其流通。复造五时经典。千有余卷。与夫鬻子而塟。同其至诚。嫁妻而隐。无殊高节。若寄搏𪎊。如因卖花。共指菩提。方成亲眷。至如一相无相之怀虗已。虗心之德。化鷄在臂。方推理于自然。毒蛇伤体。终无扰于深定。门徒肃肃。学侣诜诜。通被慈悲。义无偏党。大通元年。县中长宿傅普通等一百人。诣县令范胥。连名荐述。又以中大通四年。县中豪杰傅德宣等道俗三百人。诣县令萧诩。具陈德业。夫以连城之宝。照庑之珍。野老恠而相捐。工人迷而不识。胥等体有流俗。才无鉴真。亟欲腾闻。终成亏怠。梁高祖武皇帝。绍隆三宝。弘济四生。迹冠优填。神高仙豫。夫以陈蕃静室。犹怀天下之心。伊尹躬耕。思弘圣王之道。况我有慧日明炬。如风宝车。济是沈舟。能升彼岸。固宜光宜正法影响人王者乎。于是以中大通六年正月二十八日。遣弟子傅暀出都。致书高祖。其辞曰。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白国主救世菩萨。今条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善。以虗怀为本。不著为宗。妄想为因。涅槃为果。其中善。以治身为本。治国为宗。天上人间。果报安乐。其下善。以护养众生。胜残去杀。普令百姓俱禀六斋。夫以四海之君。万邦之主。预居王士。莫不祇肃。尔时国师智者法师与名德诸众僧等。言辞谨敬。多乖释远之书。文牒卑恭。翻豫山公之启。大士年非长老。位匪沙门。通疏乘舆。过无虔恪。京都道俗莫不嗟疑。暀至都。投太乐令何昌。并有弘誓。誓在御路。烧其左手。以此因缘。希当闻达。昌以此书呈同泰寺僧皓法师。师众所知识。名称普闻。见书随喜。劝以呈奏。
皇心懽悦。遽遣招迎。来谒宸围。亟论经典。同泰寺前临北阙。密迩南宫。仍请安居。备诸资给。后徙居钟山之下定林寺。游岩倚树。宴坐经行。京洛名僧。学徒云聚。莫不提函负袟。问慧[言*恣]禅。居荫高松。卧依盘石。于是四彻之中。恒泫甘露。六旬之内。常雨天酒。岂非神仙影响。示现祯祥者乎。
帝于华林园重云殿自开讲三慧.般若经。穷须真之所问。御法胜之高堂。百千龙象围绕飡听。黑貂朱纹王侯满筵。国华民秀公卿连席。乃令大士独榻。对扬天扆。并遣传诏及宣传左右四人接受言论。尔时纳揆之于台内。司隷之在殿中。杜预还朝。马防亲贵。旧仪悬席。皆等庶僚。以大士绝世通人。故加其殊礼矣。及王辇升殿。云跸在堦。宴然箕坐。曾不山立。宪司讥问。愈见凝跱。但答云。法地若动。则一切法不安。应对言语。皆为爽异。昔汉皇受道。栾大不臣。魏祖优贤。扬敻如客。河上之老。轻举临于孝文。严子之高。闲卧加于光武。方其古烈。信可为俦。帝又于寿光殿独延大士。讲论玄赜。言无重颂。句备伽陀。音会宫商。义兼华藻。岂惟宝积献盇。文成七言。释子弹琴。歌为千偈而已。固非论经于白虎之殿。应诏于金马之门。说义云台。受𨤲宣室。可同年而语哉。自火运将终。民无先觉。虽复五湖内赑。苍鵞之兆未萌。四海横流。夷羊之祓匪现。大士天眼所照。预睹未来摩掌之明。夙鉴时祸。哀群生之版荡。泣世道之崩沦。救苦为怀。大悲为病。誓欲虗中闭气。识食为斋。非服名香。但资禅悦。方乃烧其苦器。制造华灯。愿以此一光明。遍照十方佛土。劝请调御。常住世间。救现在之兵灾。除当来之苦集。于是学众悲号。山门踊叫。弟子居士徐普拔.潘普成等九人。求输己命。愿代宗师。其中或馘耳而刊鼻。或焚臂而烧手。善财童子重睹知识。忍辱仙人是冯相辈。大士乃延其教化。更住阎浮。弘训门人。备行众善。于是弟子居士范难陀.弟子比丘法旷.弟子优婆夷严比丘。各在山林烧身现灭。次有比丘宝月等二人。穷身系索。挂锭为灯。次有比丘慧海.菩提等八人。烧指供养。次有比丘尼昙展.慧光.法纤等四十九人。行不食斋法。次有比丘僧拔.慧品等六十二人。割耳出血。用和名香。奉依师教。竝载在碑阴。书其名品。夫二仪大德所贵曰生。六趣含灵所重唯命。虽复梦幻影响。同归磨灭。爱使迷情。唯贪长久。自非善巧方便。沤和舍罗。照以慈灯。沽其玅药。岂或舍不赀之体。而能行希有之事。若令割身奉鬼。闻半偈于涅槃。卖髓祠天。能供养于般若。理当匏心。靡吝擢骨无疑者乎。大士小学之年。不游黉舍。大成之德。自通坟典。安禅合掌。说偈论经。滴海未尽其书。悬河不穷其义。前后讲维摩.思益经等。比丘智瓒传习受持。所应度者。化缘既毕。以太建元年。朱明始献。奄然右卧。将归大空。二旬初满。三心是灭。尔时隆暑便已赫曦。屈伸如常。温暖无异。洗浴究竟。扶坐著衣。色貌敷渝。光彩鲜洁。爰经信次。宛若平生。乌伤县令陈钟耆即往临赴。犹复反手传香。皆如畴昔。若此神变无闻前古。虽复青牛道士.白马先生。便遁形骸。本慙希企。若其灭定无想。弹指而石壁已开。法王在殡。申足而金棺犹启。非斯类矣。莫与为俦。遗诫于双林山顶。如法烧身。一分舍利起塔于冢。一分舍利起塔在山。又造弥勒像二躯置此双塔。莫移我眠床。当取法猛上人织成弥勒像永安床上。寄此尊仪。以标形相也。于是门徒巨痛。遂爽遗言。用震旦之常仪。乖阇维之旧法。四部皆集。悲同白车。七众攀号。哀踰青树。弟子比丘法璇.菩提.智瓒等。以为伯阳之德贞。桓纪于赖卿。仲尼之道高。碑书于鲁县。亦有杨雄弟子.郑玄门人。俱述清猷。载刊玄石。于是祈闻两观。冐涉三江。爰降丝纶。克成丰晱。陵虽不敏。夙仰高风。轻课庸音。乃为铭曰。
维陈太建五年太岁癸巳七月五日都下白山造
还珠留书记
梁陈以上。号婺州义乌县为东阳乌伤县。县民傅翕。字玄风。娶留玅光为妻。生二子。年二十四。犹为渔。因异僧嵩谓曰。尔弥勒化身。何为渔。遂令自鉴于水。廼见圆光异状。夫西人所谓为佛者。始自异。一旦。入松山。坐两大树下。自号为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久之。卖妻子以充僧施。远近多归之。梁大通中。移书 武帝。召至都下。闻其多诡异。因勅诸城吏。翕至。辄扃𨳲其门户。翕先是持大椎以往。人不之测。至是挝一门。而诸门尽启。
帝异之。他日。坐法榻上。
帝至不起。翕不知书。而言语辩论皆可奇。
帝甞赐大珠。能出水火于日月。陈太建初。卒于双林寺。寺在翕所坐两大树之山下。故名焉。凡翕有神异变现。若佛书之所云不可思议者。前进士楼颕为之实录。凡七卷。而侍中徐陵亦为文于碑。翕卒后。弟子菩提等。多请王公大臣为护法檀越。陈后主为王时。亦甞益其请。而司空侯安都。以至有唐卢熈。凡一百七十五人。皆手字名姓。殷勤愿言。宝历中。余莅越婺。余所刺郡。因出教义乌索其事实。双林僧挈梁陈以来书诏洎碑录十三轴。与水火珠.扣门椎.织成佛。大水突偕至焉。余因返其珠.椎.佛突。取其萧陈二主书。洎侯安都等名氏。治背装剪。异日将广之于好古者。亦所以大翕遗事于天下也。与夫委弃残烂于空山。盇不侔矣。固无让于义。取焉而又偿以束帛。且为书其事于寺石。以相当之。取其复还之最重者为名。故曰还珠留书记。二年十月二十日。
开成三年十二月内供奉大德慧元清涔令弘深禅师及永庆送归
善慧大士录卷第三
校注
遂疑逐【经文资讯】《卍新续藏》第 69 册 No. 1335 善慧大士语录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卍新续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维习安大德提供之 ZENCD 经文,台湾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