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普贤行愿修证仪
- 通叙缘起第一
- 严净道场第二
- 净身方法第三
- 启请圣贤第四
- 观行供养第五
- 称赞如来第六
- 礼敬三宝第七
- 修行五悔第八
- 旋绕称念第九
- 诵经规式第十
通叙缘起第一
昔清凉之疏行愿也。恢廓妙源。穷深际远。唯定慧祖师。章灼权实。拔幽极微。撰义钞以广之。故天下驾说者。皆由其辞而通其旨焉。至若研磨九会之奥。讐校十行之蕴。则存乎圆觉忏仪。而规式备矣。净源。常患近世。传吾祖教观者。反习他宗诸忏之文。又何异乎其先祖有善。而不知者。亦君子之所耻也。熙宁二秊冬。因再治圆觉忏法。遂得熏毫涤砚。删集斯文。求诸同志。以习以修。既而推寄有本。故用经名品目。而题其首。贵使来者。究定慧之宏功振清凉之茂德。立言更济。而垂诸无穷者也。
(九会十行。皆载广忏仪文。自下九门。依圆觉忏。但开合小异耳)。
严净道场第二
夫欲启请圣贤。又须严净坛场。不洁则道心不發。无所感降。是故应当严檀。供养三宝。求哀忏悔。过去世中所有恶业。其檀场方法。先须拣地。离于喧襍秽恶。及诸障难。若得深䆳岩谷。幽僻林泉。最为殊妙。若在人间。须去一二尺旧土。以香泥涂地。悬诸幡花。当中置卢舍那像。两伴置文殊普贤二像。佛前安普贤行愿经。以函盛之。如其有力。依经考疏。彩画七处九会圆㡧。周围挂之。点莲花灯。焚百和香。诸庄严具。唯要洁净。不必弥贵。各随力分。奉献供养圣贤。祇为表自䖍诚。岂贤圣有好恶也。其安置方法。任自随便。亦无局定之仪。初修方便。并其正修。皆用六斋日。此日四天王使者。诸天善神。来下人间。检察善恶。见修行者。安慰守护。为献瑞相。令人见者。心生欢喜。益诸根矣。
净身方法第三
夫衣服身形。皆是行人心所依处也。若欲修此圆顿大行。先须礼忏。礼忏之法。必须净心。心不孤起。必借依缘。依缘清净。心即清净。故须严净衣服身形也。然出家者。本合护净。若料常时。护之不谨。即临入道场。著新净衣。如无新者。洗浣故衣。次须澡浴身体。身若秽触。岂堪近于圣贤。虽诸佛无嫌。而神祇不卫。神祇不卫。则邪魔恼乱障难生也。非唯净身。犹须净心。绝诸缘念。专禀一心。念所修法。昼夜六时。礼请三宝。不得托事放逸睡眠。亦不刹那念世襍事。宜在密防。勿令萌动。三业如此。纵遇障缘。无退失矣。
启请圣贤第四
(行者初入道场。称念普贤菩萨。旋绕一匝。至法座前。敷尼师坛。正身合掌伫立。应先慈念一切众生。誓兴救拔。次超慇重心。恭请三宝。虽诸佛贤圣。无所不在。若不䖍请。对而不现。故经譬如日出。普现世间。于一切净水器中。影无不现。佛日亦尔。普现法界。无前无后。一切众生。心净器中。佛无不现。今应一心正念。慎勿散乱。五体投地。礼一切三宝。声德者首喝云)。
一切恭敬(自下众同唱)
-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三宝。
(总礼三宝一拜。胡跪已。执手炉。烧众名香。恭请圣贤。但每且一请。余时不用。然诸家礼忏。皆先香花供养。今依圆觉仪式。皆先请耳)。
- 一心奉请。南无十身初满。正觉始成。不离阎浮。而升天上。无尽身云。本尊毗卢遮那佛(每请一拜)。
- 一心奉请。南无普摄秽国。修大愿王。皆蒙授记。阿弥陀佛。尽华严经中。华藏世界。反来会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 一心奉请。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剖裂玄微。一乘別教。汪洋悉修。十二分经。
- 一心奉请。南无华严经主。不舍因门。發明行愿。徧收玄妙。普贤菩萨摩诃萨(道场忏主。三请三拜)。
- 一心奉请。南无七处九会。互彰主伴。文殊师利菩萨。贤首菩萨。及诸品中。微尘菩萨摩诃萨。
- 一心奉请。南无华严经中。末会之主。五十五员。真善智识。百城求法。一生克备。善财等菩萨摩诃萨。
- 一心奉请。南无观自在菩萨。大势至菩萨。弥勒菩萨。马鸣龙树。诸祖菩萨。及十方三世一切菩萨摩诃萨。
- 一心奉请。南无末会之中。舍利弗等六千比丘。尽虗空界。微尘刹中。有学无学。一切声闻缘觉圣僧。
- 一心奉请。南无华严会中。常發大愿。安人护法。梵释四王。天龙八部。执金刚神。主虗空神。廼至诸世界中。主执神等。及此国内。主善罸恶。护伽蓝神。守正法者。一切贤圣(此段但请不应礼拜。白衣无妨)。
观行供养第五
(供养。称赞。礼敬。忏悔。劝请。随喜。回向。發愿等八重。是修行人之本事。非別行法。世尊于离垢慧菩萨。所问经中具引也。亦是趣入华严之要门。故经文广说诸佛功德妙用已。后云。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西域本宗道流。皆于经中录出。別行𮘗念修习。前后三译。一晋朝佛陀跋陀罗。二唐朝不空三藏。三贞观中。华严疏主等译。其十行愿。即是此供养等八也。但于劝请中开出转法轮久住世二门。又于回向中。分出随佛学。顺众生二门。故成其十句。请三宝竟。愿慈悲应感。赴我机缘。仰想诸佛。及诸圣贤。云集道场。徧满虚空。知见我等。志心恳请。我等应当香华供养。声德者执炉唱云)。
是诸众等。各各互跪。严持香花。如法供养。
(至此停唱。巨手擎花。应起观行。依经想云。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愿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花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燃种种灯。酥灯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想已散花唱云)。
愿此香花云。徧满十方界。微尘刹土中。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菩萨。声闻缘觉众。悉成妙花香。种种供具云。而常为供养。普愿诸三宝。受此香花云。以为光明台。广于无边界。无边作佛事(唱举起立。声德者云)供养已一切恭敬(同礼一拜)。
(按观佛三海经。道场中。当献草木之花。今行人多献缯䌽花者。盖霜雪时耳。余时依彼经。求之。恭献三宝)。
称赞如来第六
(既供养已。即应正身威仪。一心伫立。同赞诸佛。普贤微妙功德。是故经中。引微尘数佛已。次云。我当悉以甚深信解。现前知见各巨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皆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云。深信者。观智力也。此是自因。亦是普贤法力为缘。故经云。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赞叹无有穷尽。十种行愿。总结皆然。当知必须观。行明白。方得能赞所赞。皆广深无尽也)。
礼敬三宝第七
(既赞叹已。亦起观行。依经想云。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常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徧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虗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乃至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 一心顶礼。十身初满。正觉如成。不离阎浮。而升天上。无尽身云。本尊毗卢遮那佛。
- 一心顶礼。普摄秽国。修大行愿。莲花化生。皆蒙授记。阿弥陀佛。
- 一心顶礼。發辞赞定。普现其前。同名法慧。功德林等一切诸佛。
- 一心顶礼。眉间放光。劝说十地。与金刚藏法门辩才十方诸佛。
- 一心顶礼。出现品中。称赞大行。皆说此法。同名普贤。微尘数佛。
- 一心顶礼。尽华严经中。华藏世界。微尘刹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 一心顶礼。大方广佛华严经。剖裂玄微。一乘別教。汪洋悉备。十二分经。
- 一心顶礼。菩提场中。佛果会主。發明十愿。徧收玄妙。普贤菩萨摩诃萨(说行愿主。此当三拜)。
- 一心顶礼。普光明殿。十信会主。十首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忉利天宫。十住会主。十慧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夜摩天宫。十行会主。十林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兜率天宫。十向会主。十幢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他化天宫。十地会主。金刚藏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重会普光明殿。显彰因圆果满。如来性起。妙德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三会普光明殿。开發进修成行。善慧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逝多林中。证入法界。如来之前。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末会之主。五十五员。真善知识。权实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圆根上器。修证轨范。百城求法。一生克备。善财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应迹净邦。观自在菩萨。大势至菩萨。弥勒菩萨。马鸣龙树诸祖菩萨。及十方三世。一切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会末之中。舍利弗等六千比丘。尽虗空界。微尘刹中。有学无学。一切声闻缘觉贤圣僧。
修行五悔第八
(然此五中。先明忏悔者。以罪有性遮。忏有事理。事忏如方等佛名等经。通于万行。必须恳祷礼敬。十方诸佛。披陈罪相。责心媿切。理忏如净名经。观罪性空。不在内外。但發菩提心。自然推灭。恒沙烦恼。理事双明然后利他。修余四悔。耳)。
一明忏悔法
(既礼佛竟。正身威仪。䖍敬胡跪。右膝着地。烧诸名香。存想普贤菩萨。无量庄严。眷属围绕。为忏悔主。如对目前。一心一意。生重惭愧。發露无量劫来。所造一切恶业。既除业障。成净戒善。是故经文。徧名忏业。实则三障四障。无不皆忏。应一心想云。我与众生。无始所作。一切罪障。惟愿三宝。哀悯㧞济。顿袪愚业。翻作净因。身心齐空。罪福无主。了见真性。等佛法身。三业罪愆。成三解脱。六根重障反作六通。想已万朗声唱云)。
普为四恩三有。及法界众生。悉愿断除诸障。归命忏悔。
(唱已起拜。当运逆顺十心。默想清凉偈云。自从无始起无明。亦直恶友增我情。无随喜心善永灭。纵身语意恶渐生。心心徧布触处染。念念相续日夜营。不欲人知藏过失。不畏恶道任纵横。无惭无愧魔罗网。拨因拨果阐提坑。如是顺流背本已。生死苦海浩然盈幸识由来长者子。今欲逆流舍贫里。正信因果破阐提惭愧人天破无耻。恐怖恶道破不畏。發露罪业破覆𭎔断想续心破常念。發菩提心破徧起。修功补过破纵恣。守护正法破无喜。念十方佛破恶友。观罪性空破结使上之六偈。初三顺生死十心。以为所治。后三逆生死十心。从后翻破。应当熟诵默想。次作是言)。
我比丘(某甲)至心忏悔。我与法界。一切众生。应当自念。已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發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虗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徧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我今又念愚痴所盲。造罪无穷。障佛法因。开阐提路。违背圣意。随逐恶缘。弃舍菩提。躭玩生死。于出离法。无一念心。诸苦毒因。长夜积习。染汙无学。及亲非亲。于出家人。摇骂责诃。恶法交游。污秽塔寺。毁犯斋戒。纵荡身心。嫉诸善人。逆害师长。有爱有痴。无惭无愧。我等自惟微善。报在人伦。幸值释迦像季。遗法出家学道。未能發明教观渊旨。自利利他。虽为义学。讲习章门。取相乖宗。违文背理。誉自毁他。虗消信施。解脱律仪。常多缺犯。或为四重。或为偷兰遮。乃至重轻一切罪障。当沦苦趣。惟愿三宝。本尊毗卢遮那。行愿忏主。普贤菩萨。哀悯护念。爱我忏悔。翻三毒心。成三秘藏。普与众生。咸登真界。
(起立声德者云)。
二明劝请法
(此下行愿。并依行愿偈文。昔慈云式师。集往生净土仪。亦采此经诸偈。以为方法耳。然慈劝请。除谤法障。起慈善根。声闻自度。但忏而已。菩萨愍众。必须劝请诸佛普雨。自他沾洽)。
我比丘(某甲)至心劝请。
三明随喜法
(经文随喜四类功德。由昔不喜他善故。今随喜。为庆悦彼。除嫉妒障。起平等善)。
我比丘(某甲)至心随喜。
四明回向法
(经文正明。回向众生。令成菩提。除挟劣障。生广大善。尽于法界。义同实际)。
我比丘(某甲)至心回向。
旋绕称念第九
- 南无十方佛
- 南无十方法
- 南无十方僧
- 南无十身初满卢舍那佛
- 南无皆蒙授记阿弥陀佛
- 南无华藏世界微尘诸佛
-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 南无發明行愿普贤菩萨
- 南无洞彰信解文殊师利菩萨
- 南无七处九会诸大菩萨
- 南无诸善知识善财菩萨
- 南无十方一切菩萨摩诃萨
(称诸佛菩萨名字。旋绕三匝。或七匝毕。然后诵经。诵经规式在后。诵经毕唱云)。
-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發无上意。
-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 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 和南圣众
诵经规式第十
若修一席忏法。祇于道场中讽(或诵十重梵网戒相。或诵行愿)。应当觉了诵经之声。性空身寂。如云如影。举足下足。心无所得。不住行步之相。幻影全空。即真法性。故我此身。影现十方。充满法界。无不普徧。诵经既毕。当至佛前。唱三归依。右旋而出。若于新岁之初。圣制之前。以七日为期。乃至七七日。随意堪任。须于道场外。別置禅观堂。讽诵经文。当使文句分明。言辞辩了。运此法音。徧至十方。供养三宝。普施众生。令其悉证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三昧。法界海旋。
华严普贤行愿修证仪(终)
校注
弥疑珍【经文资讯】《卍新续藏》第 74 册 华严普贤行愿修证仪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卍新续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CBETA 扫瞄辨识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