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482-A 重梓佛母准提焚修悉地忏悔玄文序
准提菩萨。以威神之德。济渡群迷。洪宣心呪。于是慧根钝质。得无畏定力。降伏魔怨。直见本来。岂止方便一门现大神通。俾其获福已哉。然而获福正自无量。余先襄毅公。自幼奉持。心不退转。以是从布衣擢高第。土木之变扈驾北狩。出百死间。关万里。自后深沐恩眷。服绣衣。秉威钺。削平宼乱。镇抚华夷。虽荩诚失自性生。然每于艰险处。显蒙佑庇。簪缨累叶。历有祥征。先君兰斋公虔持一生。梓有准提仪轨。铸施准提宝镜一百八座。仕至极品。堕水不濡。遇宼辟易。予亦遵奉受持罔懈。早试思赋青云。父命应袭。谬叨天锡文荫金吾。甲申人日。梦山石崩飞。潜身无地。闻空中语曰。但持我呪。尔难可免。三月十九日。闯贼陷京。余率家丁巷战。铦予刺胸。依不受损。徒步奔南。屡遇暴不能害。已而拜屯田戎。副监宁南矦军。渡洞庭湖。飓风起。舟几覆。不入死。自念身微福薄。菩萨慈悲种种相协。遂發愿。普同有情。登彼极乐。后张公完真。陈公天章。相继总制淅闽。赖菩萨能仁。启廸从幕下。克全万万生命。两公交章功。予题授漳之別驾。托以抚循。迨壬辰。瓜代甫离。三日而漳受围。不及难。由是观之。持呪功德。岂浅鲜哉。先余入闽。谒隐空和尚于广济寺也。见准提焚修悉地宝忏并绘护法诸真。得未曾有。询其事最奇。国初时。有夏道人者。业织。每夜心怖遇老僧授呪忏云。持之可无怖。能解说。一日织次。抒落地。还在手。如是者再。忽现诸坛将。拜而问之。告曰。汝心诚。大圣命我护。乃悬镜恳祷。迓绘工。次第从镜中图像。此忏法所自始也。后道人坐脱。肉身供养福州。余往瞻礼。得请其忏文并图像归。亦异数云。夫情缘未断。举动生愆。欲证菩提。先除旧业。故知求福即是愆端。能悔方膺福报。葢本觉显照。具有神通。炎火变于青莲。苦海易于甘露。是准提菩萨与护法诸真。皆其自心现相获福。宁有量乎。爰授剞劂。流传天下。愿持呪忏者。直下承当而已。
壬辰季夏三教弟子项谦。法名弘慈。盥手焚香敬序。
(五月初十日准提菩萨圣诞)
No. 1482-B 佛母准提焚修悉地仪文宝忏序
埽道人默甞阅大藏中。准提经有三译。一名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唐武周沙门地婆诃罗译。约一千六百余字。一名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妙明陀罗尼经。并念诵观行等法。唐天竺三藏金刚智译。视地婆诃罗所译。其字。约多六倍。一名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唐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视金刚智所译。字约相等。其经文。呪语。篇章长短。既大悬绝。句字差別。复难会通。藏本。又有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呪。与三译所载。音字俱异。又世本。有番准提呪。字句更异。并可庄严转阅。存而不论者也。至于布像。结契。梵书笔画。三译及世本。无一印合。约略现相执持。以不空译为正。若根本身契。以地婆金刚二译为正。而梵字梵音。传譌舛错。诸本授梓流传。异同不可究诘。其最先入藏颁行者。无如宋道[(厂@((既-旡)-日+口))*支]法师。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上下二卷。先言显修。后言密修。谓显修者。參禅。以至见性成佛。密修者。但能致心专诵陀罗尼真言。依秘密之法。加持身心。便得速成佛道。所求皆遂。又说七持。三密。法甚详。三密者。身密结印。口密诵呪。意密作观也。又谓准提。为大总持呪法。独部別行。能含摄佛部诸呪。莲华部诸菩萨呪。金刚部诸神呪。宝部诸天呪。羯磨部诸鬼神呪。五部中。部各为五。二十五部。一切诸呪。无不摄者。诸呪。不摄准提。如大海能摄百川。百川不摄大海。即其中。六字妙明真言。是观世音微妙本心。与准提。次第相须。有七十七俱胝佛。一时现前。同声宣说。依经梵本。有十万偈。龙树菩萨。勘成持明仪轨。为震旦所宗。自余诸呪。先须持戒。方得诵习。此呪。不论染净。惟当专持。俾中下根器。易于获益是名呪王。诚不思议导迷方便也。明万历间。有净居洁大师。辑显密要言。一卷。天启间。古虔青莲居士谢于教。编辑准提净业。三卷。序谓所编。即显密圆通之旨。而首及布字法。先持诵。而后观行。又以多字难观。且以一字摄之。一字者。梵书净法界真言㘕字。曲为初几。一多无碍。此编之功在准提者不小也。准提刻本行世者。不可胜记。士大夫受持征验者。亦不可胜记。如净业所载给谏贺少龙久持此呪。一夕梦童子送九华衣。遂得生天。部郎袁了凡先生黄。艰于科第。自记云。先求乡举。立愿满三千善。次求进贤。立愿满一万善。究竟取效准提。以见灵验。则知非立志行善。省身改过。习行方便之人。不得谓佛菩萨有虗语也。即如吾里中。项氏一门。从准提持明得力。自襄毅公忠始。公当土木北狩。出百死。而成大勋。平宼乱。而膺世荫。以至大金吾兰斋公俊卿。凌风波。而饬銮卫。捍边彊。而登极品。喆嗣牧公谦。值沧桑陵谷之变迁。撄闯贼巷战之险难。既渡湖飓。而职屯戎。因去金吾。而晋別驾。辑宁抚循。全活无算。瓜期解绶。危城不婴。良以忠孝世笃。文行性成。故自襄毅。金吾。以至闽漳別驾。代能受持准提。戬谷自天。澹灾集福。此明效大验。在目前无疑义者。兰斋公。毕生虔持。梓有准提仪轨。铸施准提宝镜。而牧公。克世其业。会有天授。从入闽时。得此准提焚修悉地宝忏仪文。及诸法像神图。于广济寺隐空和尚。隐公。传自明初夏道人。感老僧授忏文。天神授镜像。后真人坐脱。肉身供养福州。此尤不思议大因缘。而牧公为之虔摹绣梓。偕入藏册流通。具见济世利生。箕裘世赞之大愿力矣。而埽道人之得瞻礼叙赞此刻。自信于准提。曾非小小因缘。自庚戌年二十一岁。为雪峤禅师。结千指庵。于经山。遇贝林法师。在殿后山庵中。能以竹笔。匾样如篦刷者。惯作梵书。因乞书准提呪。觌面纵横成字。传本特真。并授二合弹舌梵音。时从云捿大师。授记散持。已阅三载。始解二合弹舌之义。归而勒梵书于石。存三塔大乘堂中。受持六载。岁至丙辰六月。遂有梁生之奇验。时居北门菩萨桥椿树头。大楼中。暑卧簟上。忽楼三间齐圮。巨梁。巨栋。巨砖。巨瓦。堆垛倾頺。反借三大梁。架立遮护。其梁皆去身不寸。瓦砾著身。轻如纸朴。余时惟高声持呪。久之得出。如梦中事。无纤毫剥肤之灾。则余二十七岁时事也。适是冬憨山国师。东游至径山。茶毗紫柏尊者。入塔于寂照庵后。余亟走皈依。得示梁生偈语。因更字焉。闻子将。严印持。颜生生。诸道友。闻余持明得力。万死一生。偕设大供。于武林净慈宗镜堂。延请憨师。说受持准提法。憨师上堂。痛切授记。复入室。示以根本身契。与刻传手印。坚固逈別。更示以九圣梵字观门。令摄入㘕之一字。又示以唵字梵音。作吼声。如饥虎吞物。动摇山岳。气尽乃已。㘕之一字。闭口弹舌。作鼻音。如壮士怒咄。葢去声。非平声也。又云但办一片肯切心。不净处。即得净。不得间断一日。即千日难补。十斋日。即准提斋日。亦不得间断一日。非千日可补。在家居士。五欲浓厚。惟此一门。最易得力。此憨师亲口授记。今肉身。现在曹溪。进香者。咸称七祖也。当日受持士庶。合四十余人。到底历今四十余年。不间一日。如法受持者。独埽道人一人。曾于里中宣公桥。俗名油坛最深者。昏夜宴归。船傍堕水。许久。濡衣而出。于大江燕子矶。俗名野鸡头最险者。失风触石。船破几沉。竟得沮袽而免。又于德州北御河驶流中。盗拥入舟。拔刀相向。连退数武。复拥出舟。推堕河心。忽到彼岸。水仅濡足。盗去还舟。急湍百尺。有童永隽。汩没无影。尔时惟知持呪。不知其他。陷险如夷。不遑殚述。即如乙酉兵燹。东塔西。有药山园。奉供准提栴檀像。于龙树檀。一时山房。焚劫靡遗。独像之一出一还。若有神焉司之。今尚供研山知津阁也。又如丁元公净伊禅师。为居士时。曾为余依不空译。写准提像于药山园中。开光之日。忽有骨董家。以准提真言梵书旧红牙轴。梵书古甆罏。铜香盒。来助装潢供养者。并感召中不思议事。是日中秋。雪峤大师。开堂东塔。过观。叹云。好一片梵呪法界。遂成二律。和者累百。元公。精禅理。兼工图篆。工楷法。因久寓此园。为余备集准提法门。种种颠末。手书成帙。积且寸许。题云。正入不思议法门品。又䟦云。若能证此秘密法门时。便于日用一切境界中。悉以不思议应。不戒自戒。不施自施。如是乃至不智慧自智慧。不万行自万行。不三心自三心。故为成就不思议法门。不历劫位。现身成佛也。净伊禅师述义如此。余且什袭藏之。而余畴昔所序刻准提。亦既数数矣。一为吴门圣恩寺沙门弘壁。作准提忏愿仪梵本䟦。一为同借瑞安林太史任先增志。作准提集说序。一为蜀绵刘信净宇烈。准提缘。亦名净因集。苕上闵学宪弘复度。所梓序。一为同借会稽张太史受庵星。所分辑准提掌果。宣城梅中翰生生士生。所梓序。一为素华旭大师。作准提持法序。一为四明周邦台。所辑简易持诵法。箬庵问禅师所定。冯总镇子渊源淮。所梓序。一为中原周中丞元亮亮工。弟亮节。作准提经三译兼行序。大抵诸刻。皆原本于显密圆通。而加意损益之。其谓以净而灵。以信而入。佛法皆然。不独准提。若夫令人横出三界。疾趋菩提。自利利他。确有赫验。则无如准提者。真所谓异方便也。或以持准提者。曲遂希望之心为嫌。则念佛希望往生。參禅希望悟道。圆宗密教。机用皆同。观音钞云。虽念念求。而无能求所求之相。则如观法。布轮月于一心。安明珠于众体。即是吾夫子。洗心退藏于密。斋戒以神明其德之义。又非可以诸別呪成就相。同论也。埽道人于戊辰岁。受职都门。兰斋项翁。往还綦密。相与扬确所梓准提仪轨。兹复得与嗣君牧公。矜式玄文。实出希有。更涓兹仲春六日。就项氏本支薙染。为同尘开士者。启建忏坛于贤谿之太平庵。更为创举殊胜道场。一时多缁白词家。各作准提三目十八臂颂。如是准提妙果。一经一纬。一始一终。而五大部陀罗尼之总持斯在。襄毅公之堂构式灵。贻谋燕翼者斯在。埽道人特为吐露生平夙因胜事。以表准提神通。劝请观诵。聊当受持诸同志。一部法门鼓吹云尔。
顺治丁酉仲春朔日国子司业前戊辰二甲进士紫霄飞仙裔孙曹溪憨祖受持弟子福征道一居士埽庵谭贞默槃谈撰。时年六十八岁。
No. 1482-C 佛母准提修忏仪序
观夫天下人物。莫不有此灵心。在法界中。以各因所引所感故。有种种差別以交错。成此凡圣之文。而佛圣之设教利生。亦各因其所近。以导引之。感激之。使彼各自原其始返其终。而不失其性情之正。然此更有世法出世法之方便。至如诸佛菩萨。充满刹尘。独有观音。与准提之救世。最为灵应。而法界中。亦无一人不知有观音与准提者。正以准提。即观音之普门示现也。不见其呪。先以观音妙明王真言冠其首。以准提真言成其终。葢此呪乃法界秘密藏中之三昧王。能出生诸佛菩萨之智德庄严。以故称之为佛母。以准此凡圣之情。提此遮那之性。为主中主之镜印也。惟此菩萨有必救之心。以故群灵有必求之信。使此无感应。则尽法界无有肯信受也。持呪与念佛全同。惟參禅则稍异。呪以信为主。禅以疑为端。信极则无疑而直入。疑极则必信而顿通。在持呪与念佛。决不许疑。稍疑则如轮刀上阵。而志不勇猛。必自取败也。而參禅虽曰疑情。而先必深信有教外別传之旨。但不知古人言句之异。而猛欲發明之为疑也。非谓疑此或有或无。不可必也。若如此疑。则又是信之极。求之切也。又何始终之不同哉。此中有二义。一利于童蒙。以其心无杂虑。但恐彼无求心。能有求心。则推开秘藏。光灿天然矣。二忌于聪明。以其心多散乱。不能专锐一心。如能一心。则全收法界。体露真常矣。以故圣学以颜曾之愚鲁。独得心传。而游夏之文华。难于入室。况持此呪。独以收摄身意口之放心于三相应处。退藏于密而默识贯通。于參赞位育也。谁谓佛教不与圣学相表里哉。然则儒宗自有克己慎独足矣。何必更持佛呪乎。曰。从来诸儒专以世教为事。而未肯于身心性命中求透露。至遇生死危难。水火刀兵中。得大神通解脱之机用者。几人哉。正以彼志不在生死性命。是故借此呪力。以引导之。如有別传。大药能疗万病。亦必有药引。始能道达于五脏六腑。十二经络而通乎。风寒暑湿。表里虗实。使无此引。则闭塞而不能自达也。以故准提。称为佛母。如母能救子。子能求母。则两得之矣。如子不专心求母。则母徒有倚门而悲耳。天下群情各有志愿之所到。即是药引之所到至。于却病延年。脱胎换骨。与起死回生。超凡越圣。又在引之浅深与志之勇怯也。又若蒙者陷于无愤无求。或为五欲所引。聪者陷于偷心傍瞥。或为异端所迷。即有求而非关性命。即有持而不专久常。不求正法。而能证真。决无是也。惟久持此呪。最能启蒙摄聪。速应危险之求。神化魔冤之业。此非所谓秘密金刚王哉。嘉禾项牧公居士。素承家学渊源。忠孝名世。独于准提得其法脉。常较梓其修礼法仪。而谭埽翁详为序其颠末。深得显密圆通之旨也。今吾灯侍者。是其嫡侄。因得读吾充智证传。大有感激于宗门纲要。而參礼于予。叙从前亲石头。余集翁之机缘。且请序此法仪。以表扬其感引道交之旨。予以设坛修忏。须恊众人之力。而有时若要直捷易精。只须持此一呪而无间。则亦不负上承下仰之法。可速得成就此王三昧也。因是曲为之阐發云。
寓龙渊浪杖人道盛题
No. 1482大准提菩萨焚修悉地忏悔玄文
净口真言
唵修唎修唎摩诃修唎修修唎娑婆诃
净身真言
唵哆唎哆唎咄侈唎咄咄哆唎娑婆诃
净手真言
唵住佉罗耶娑婆诃(以上俱念三遍)
入坛三礼(先敷具。胡跪拈香。起立执炉。想云)
志心信礼。准提大菩萨住玅月轮三摩地。面圆如满月。身分十八臂。现慈悲。坐莲台。持宝器。体挂珠璎珞。胸藏题卍字。八大菩萨恒绕护。开大总持门。诸缘皆济度。愿同归玅真。如正觉路(想已。长跪作梵唱云)。
(一心奉请)。
- 南无常住十方佛
- 南无常住十方法
- 南无常住十方僧
(每位长跪执炉。三请一叩首。下倣此)。
- 南无七俱胝佛母尊那九界菩萨
- 南无无相法界菩萨
- 南无佛顶大轮菩萨
- 南无不动尊王菩萨
- 南无圣观自在菩萨
- 南无不空[综-示+(ㄙ/月)]䌇菩萨
- 南无圣金刚手菩萨
- 南无伊迦惹咤菩萨
- 南无嚩啰曩契菩萨
- 南无戏缦歌舞菩萨
- 南无香花灯涂菩萨
- 南无鈎䌇鎻铃菩萨
- 南无甘露军咤利菩萨
- 南无乌枢瑟摩菩萨
- 南无圣降三世菩萨
- 南无准提会上诸尊菩萨摩诃萨
- 南无祖师龙树菩萨
- 南无北辰玅见菩萨
- 南无内部大威杜将主菩萨
- 南无圣孙那哩将主菩萨
- 南无顶行将主菩萨
- 南无圣军咤唎将主菩萨
- 南无圣矜羯啰将主菩萨
- 南无圣𠶜咤𠷉将主菩萨
- 南无阿梨智母将主菩萨
- 南无乾闼婆王将主菩萨
- 南无灌顶部主菩萨
- 南无秽迹金刚菩萨
- 南无明蛇使者菩萨
- 南无护法诸天一切圣聚
(请已白云)
弟子(某甲)。持诵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萨大准提陀罗尼。祈求悉地。惟愿十方三宝诸大菩萨无量圣众。加持护念。愿得随意。所求悉地圆满(白已赞云)。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十七俱胝正等觉(一拜后同)。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此下照前拜念大慈大悲本尊教主等云)。
志心归命礼(照前拜念)。
志心归命礼(照前拜念)。
志心归命礼(照前拜念)。
志心归命礼(照前拜念)。
志心归命礼(照前拜念)。
志心归命礼(照前拜念)。
(已上诸位随偈解相礼时作观。惟首尊总具相好。百七十七俱胝数佛同时显现。受我敬礼。末尊应观一身十八臂。有八菩萨。围绕八方。余随偈作观。重在手持何物)。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无相法界菩萨摩诃萨(先唱偈。然后顶礼。余倣此)。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佛顶大轮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不动尊王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不空[综-示+(ㄙ/月)]䌇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圣金刚手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伊迦惹咤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嚩啰曩契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戏缦歌舞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香花灯涂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鈎䌇鎻铃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甘露军咤唎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乌枢瑟摩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圣降三世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我等祖师龙树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护法北辰玅见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内部大威杜将主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内部将主圣孙那哩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顶行将主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本尊教主圣军咤唎将主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圣矜羯啰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圣𠶜叱迦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乾闼婆王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灌顶部主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秽迹金刚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明蛇使者菩萨摩诃萨。
志心归命。礼大慈大悲护法诸天一切圣众。
曩谟萨哆喃三藐三菩䭾俱胝喃怛致陀唵折唎主唎准提娑嚩贺(或一或三或七遍。伺出坛。在观堂。持百八遍)
愿佛慈悲求忏悔。
志心忏悔
弟子(某甲)。自从无始旷大劫来。至于今日。迷无我觉。计有我人。我计既兴。常缘我所。根尘浩绕。识荫奔波。系动身心。犹如电转。清净眼耳鼻舌身意一念不觉。翻作六师。偷法王财。共边见贼。贼既炽盛。破涅槃城。残害法身。焚烧慧命。如是等罪。数越尘沙。从迷至迷。莫测终始。今始觉悟。深愧自惭。晓夜惊惶。身心战栗。永断迷觉。贪爱我人。投涅槃城。归安乐国。以无我觉。降伏六师。收法王财。纳三坚藏。资给慧命。增益法身。燃法性灯。常照无尽。行愿事理。尘界不违。三宝三乘誓当弘护。迷觉之罪随忏消除。愿从今日。乃至菩提。念念坚固。念念精进。身心自在。辩说无碍。于一念中。具一切智。须知诸法毕竟空寂。而常度脱一切众生。同证涅槃。不以涅槃为证。
志心發愿
上来顶礼大准提菩萨焚修悉地忏悔玄文。功德圆满。无限良因。散沾沙界。和南圣众。
(行者入观诵持时。先当了知诸佛众生与我此心同一圆明。竖穷横徧。现前一念。具足无减。无二无別。而恒安住。甚深境界。慈念有情。以三密相应。而作悉地然持中所示观虽多。无越梵字呪声。总相別相。又复远离能观所观。能持所持。一事一理。皆是不思议秘密理境。如是行持。何愁佛果不圆。罪障不灭。悉地不成耶)。
顺治壬辰季夏佛弟子项谦法名弘慈从闽中三山虔摹薰沐重镌
校注
阿疑呵次同 系疑击【经文资讯】《卍新续藏》第 74 册 No. 1482 准提焚修悉地忏悔玄文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卍新续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CBETA 扫瞄辨识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