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舍利塔仪式
梵语舍利。亦云室利罗。又云设利罗。乃梵音轻重之详略。华言灵骨。是释迦如来遗身。大如麻豆粟粒。莹粹绝伦。色具三种。于一色中。能现种种光明。其骨者色白。发者色黑。肉者色赤。菩萨罗汉。皆有三种。若佛舍利。槌击不破。弟子舍利。槌试即碎。良由如来于无量劫中。戒定慧熏修所成。甚为难得。百劫千生。难可值遇。昔者如来示般涅槃。以大悲力。自涌三昧之火。碎金刚体。为末舍利。施诸众生而作最上福田。一瞻一礼。灭无量罪。生无量福。一香一华。永作三乘道因。但今时礼敬。罔谙教法。多乖仪则。唯知称名。不晓赞德。然称名。但听其名。宁识其智之高下。赞叹。即具陈其德。名乃体德之弘深。德本显名之所实。本行经云。正使化无数亿人。皆成辟支佛。若人百岁。四事供养。功德甚多。不如有人。以欢喜心。一四句偈赞叹。功德无量。又善戒经云。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于佛。复有以欣重心。赞叹如来。是二福德。等无差別。文殊菩萨说偈叹佛云。我礼一切佛。调御无等双。丈六真法身。亦礼于佛塔。生处得道处。法轮涅槃处。行住坐卧处。一切皆悉礼。诸佛不思议。妙法亦如是。能信及果报。亦不可思议。能以此伽陀。赞叹如来者。于千万亿劫。不堕诸恶趣。是故西天凡所礼敬。盛兴赞颂。然经论中。教用诸佛菩萨。所说之偈。以为赞叹。恐自智识未充。见闻不广。词义失旨。至于事理有违。今此特及经论中偈颂赞礼。其所未备者。谨述诸经之义。结而为颂。以伸赞咏也。条列六法。初香赞。二持呪。三修供养。四赞礼。五赞叹旋绕。六發愿回向。
○香赞
(如常可知)。
○持呪
(大悲呪心经。或兼十呪。若祝延。随时当作)。
○修供养
(若众同礼。首者唱言)。
一切恭谨(一者普及之词。切者尽际为语。在身为恭。在心为谨。即束身翘仰。尊贤重德曰恭。肃心䖍敬信念专注日谨。唱已。礼三宝。称云)。
是诸众等。各各胡跪。严持香华。如法供养。
(唱已。能观想五尘供养大善。若自礼。不诵上香赞呪。亦得。即从此香偈起。或众同礼时。诵如常香偈随意。但改天仙为诸独觉仙。或诸持明。皆可也)供养已。一切恭谨。
○赞礼
(先申赞叹。次称德号)。
- 一心顶礼十方尽虗空界一切诸佛
- 一心顶礼十方尽空虗界一切尊法
- 一心顶礼十方尽虗空界一切贤圣僧
- 一心顶礼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 一心顶礼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 一心顶礼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世尊
- 一心顶礼蓝毗尼园中示现降生释迦牟尼世尊
- 一心顶礼菩提树下初成正觉释迦牟尼世尊
- 一心顶礼鹿野苑中初转法轮释迦牟尼世尊
- 一心顶礼娑罗双树间示大涅槃释迦牟尼世尊
- 一心顶礼天冠塔边阇维金身释迦牟尼世尊
- 一心顶礼分身粟粒舍利释迦牟尼世尊
- 一心顶礼阎浮提中八国浮图释迦牟尼世尊
- 一心顶礼阿育王所建八万四千制底释迦牟尼世尊
- 一心顶礼忉利天上众车苑中如来发舍利释迦牟尼世尊
- 一心顶礼忉利天上欢喜园中如来牙舍利释迦牟尼世尊
- 一心顶礼娑竭罗龙王宫中窣堵波释迦牟尼世尊
- 一心顶礼金陵报恩窣堵波释迦牟尼世尊
- 一心顶礼匡山金轮蜂上窣堵波释迦牟尼世尊
- 一心顶礼天湖山中青䥫浮图释迦牟尼世尊
- 一心顶礼宝象林中瑞石浮图释迦牟尼世尊
(若后有建立如来舍利塔者。当入此间礼拜。惟论建立之前后。勿论塔之优劣胜负。皆同一如来舍利故也)
- 一心顶礼过去多宝如来分身诸佛世尊
-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世尊
- 一心顶礼东方满月世界药师琉璃光世尊
- 一心顶礼当来下生弥勒世尊
- 一心顶礼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普贤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地藏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虗空藏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遍法界虗空界一切海会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大德摩诃迦叶波尊者
- 一心顶礼大德优波离尊者
- 一心顶礼大德阿难陀尊者广及十方三世一切声闻缘觉圣众
○赞叹旋绕
(偈出大金光明经)。
- 南无娑娑世界。三界大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 南无释迦牟尼佛(念千声百声。或绕三帀七帀百帀。随意多少。念已。胡跪称云)
-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 南无普贤菩萨
- 南无观世音菩萨
- 南无大势至菩萨
-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各三称)
○發愿回向
(凡修诸善事。皆须發愿回向。若不回向。所作之善。得少许功德。云何回向。谓回自所修善根。向于三处。即实相。菩提。及与众生。由此回向。能除著有。及悭悋心。以回向少善。徧入三际。如滴水投海。犹声入角。则能远遍。云何發愿。谓对治无决定心。喜退屈障。若不發愿。志无所措。行无所归。然其回向發愿之文。诸经俱出。或详或略。皆不离于五法。所谓礼拜忏悔。随喜。劝请。發愿。回向。愿虽不一。而不出四弘。十大愿王。今据行愿品中。颂十大愿王。其文详广。恐诵者惮繁。兹时流通诸经日诵本。略去第八第九愿。于劝请开出二愿。其五法缺彼称赞。今当依文诵言)。
(或诵怡山文亦得。诵讫。礼拜随意。次当结赞云)。
如来舍利。众德斯圆。光流刹土遍三千。与世作福田。瞻礼翘勤。慈济广无边。
礼舍利塔仪式(终)
附
造塔功德经云。尔时世尊告观世音菩萨言。善男子。若此现在诸天众等。及未来世一切众生。随所在方。未有塔处。能于其中建立之者。其状高妙。出过三界。乃至至小。如庵罗果。所有表刹。上至梵天。乃至至小犹如针等。所有轮葢。覆彼大千。乃至至小犹如枣叶。于彼塔内。藏掩如来所有舍利。发。牙。髭。爪。下至一分。或置如来所有法藏。十二部经。下下至于一四句偈。其人功德。如彼梵天。命终之后。生于梵世。于彼寿尽。生五净居。与彼诸天等无有异。尔时观世音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向所说安置舍利。及以法藏。我已受持。不审如来四句之义。惟愿为我分別演说。尔时世尊说是偈言。
善男子。如是偈义。名佛法身。汝当书写。置彼塔内。何以故。一切因缘。及所生法。性空寂故。是故我说名为法身。若有众生解了如是因缘之义。当知是人。即为见佛。甚希有经云。尔时世尊告阿难曰。此南瞻部州。纵广七千由旬。东胜身州。纵广八千由旬。西牛货州。纵广九千由旬。北俱卢州。纵广十千由旬。如是四州。所有或甘蔗林。芦苇林。竹林等。乃至稻田。胡麻田等。畟塞充满。无有闻隙。如是假使徧四大部州。或须陀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缘觉。畟塞充满。亦无间隙。如甘蔗林等。若有一家。于彼圣众。尽形恭敬。承事供养。奉施上妙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及诸资缘。于彼一一般涅槃后。如法焚身。收其遗骨。起窣堵波。高广严饰。涂香末香熏香华鬘。上妙幡葢。宝幢音乐。灯炬光明。赞叹供养。汝意云何。由是因缘。彼所生福。宁为多不。阿难白佛。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复告阿难。且置四大部州。天主帝释。有大层台。其台有八万四千众妙宝柱。一一宝柱。笼以种种天青瑠璃妙宝珠网。布以金沙。洒以香水。此台复有周帀八万四千众妙宝牕牖。一一牕牖。垂以种种天青瑠璃妙宝珠帘。布以金沙。洒以香水。此台复有八万四千众妙宝厂。一一宝厂。覆以种种天青琉璃妙宝珠网。布以金沙。洒以香水。假使若有诸善男子。或善女人。造妙层阁。高广严丽。以天帝释妙宝层台。奉施四方大德僧众。汝意云何。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此因缘。彼所生福。宁为多不。阿难白佛。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尔时世尊告阿难曰。且置四洲。及天帝释大宝层台。假使若有诸善男子。或善女人。能造百千俱胝层阁。高广严丽。皆如帝释妙宝层台。奉施四方大德僧众。复有诸善男子。或善女人。于诸如来。般涅槃后。起窣堵波。其量下如阿摩洛果。以佛舍利。如芥子许。安置其中。树以表刹。量如大针。上安相轮。如小枣叶。或造佛像。下如𪍿麦。以前福聚。比此福聚。于百分中。不及其一。于千分中。亦不及一。于百千分。数分算分。计分喻分。亦不及一。何以故。阿难。如前福聚。其量虽多。然不及者。为诸佛如来。于三大阿僧祇劫。修习无量胜戒定慧。及以解脱。解脱知见。皆圆满故。如来无量慈悲喜舍。十方六趣。教化神通。皆圆满故。如来无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及余功德。皆圆满故。以是当知。造佛形像。及窣堵波。所获福聚。不可思议。不可比喻。我今欲令诸众生。于如来所。无倒恭敬。种诸善根。长夜获得利益安乐。速成无上佛菩提故。
昔康国。僧会法师。初至建业。吴主孙权。未信三宝。令求舍利。有感。当立塔寺。僧会望空礼拜。三七日。遂感舍利入铜瓶。五色祥光冲天。吴主手执铜瓶。倾铜盘内。舍利便冲盘即破裂。火烧椎试。俱不能损。遂兴佛法。又多闻长子名那咤。甞以佛牙赠宣律师。
太祖皇帝。疑非真牙。以火煅之。了然不动。遂成愿文。太宗皇帝圣制颂曰。
真宗皇帝圣制偈曰。
仁宗皇帝御制赞曰。
徽宗皇帝。崇宁三年重午日。尝迎请释迦佛牙。入内祈求。舍利感应。隔水晶匣。出如雨点。神力如斯。嘉叹何已。因以偈赞曰。
释义
梵语阿僧祇。此云无数。如来于三大无数劫。修行六度万行。功满方成正觉。
蓝毗尼园在迦毗罗国宫城外不远。摩耶夫人。平旦与诸彩女入园游观。夫人见无忧华。举右手摘之。佛即从右脇出。堕七宝莲华上。四天王。以天妙缯。接太子身。天帝释捧金盘敬浴。九龙吐妙香水。亦浴太子。
那伽金刚定经云。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非小乘人所入之定。菩萨最后于菩提树下。入金刚定。破见思习气尘沙之惑。而成正觉。
菩提树此云道树。佛坐具下成道。故以名焉。树在中天竺。摩竭陀国。尼连禅河侧。
梵释诸天如来既成正觉。思惟众生根钝。不堪受法。闻法生谤。致堕三涂。故宁不说。即欲入涅槃。梵王帝释。及四天王。知佛心念。遂至树下。慇懃三劝请如来。转妙法轮。佛既受请。即往鹿苑。为阿若憍陈如等五人。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憍陈如首证道果。十千天子。亦悟菩提。此诸天子。乃如来昔为流水长者子之时。所放十千鱼。尽皆生天。今复首得闻如来正法。而得道果也。
鹿野苑古王施以养鹿。因以为名。在波罗奈国。都城东北十余里。诸佛皆于此转法轮故也。
频伽声梵语。伽陵频伽。此云妙声鸟。此鸟声。若天若人。一切无能及者。唯除如来音声。故称佛音。如此鸟声也。
涅槃此云圆寂。谓万德俱备名圆。诸障永灭名寂。如来教化众生缘毕。故入涅槃。复于余处众生有缘者。即现身而为教化利益之。
裟罗双树此云高远。其树似槲。林中四双八只特高。如来于其间示般涅槃。此林在拘尸城西北去三四里。渡河西岸。
白氎音牒。细布也。其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取织为布。甚轻软白。故名白氎。如来入涅槃已。王臣以无价白氎千张。缠如来身。入金棺内。天人持众妙香。积为高楼。焚如来身七日。天帝持七宝瓶。盛乳注火令灭。开棺见氎。唯留内外一双。余皆灰烬。得舍利八石四斗。或云八石六斗。天帝先取佛右畔上一牙。还天起塔。恭敬供养。
天冠塔乃过去世如来为转轮圣王。解宝天冠。安置辟支佛塔处。今如来于塔边焚身。塔在拘尸城北渡河三百余步。是最胜妙地。今若有人至诚虔心于此地礼拜。常求得舍利。故玄奘义净法师等。往天竺。皆有舍利带回。昔隋文帝时一梵僧进舍利十三颗。每州县无塔者即与舍利一颗。敕大臣同一僧往建塔。每舍利入塔晨。必现祥瑞。天下州县建塔已毕。其十三颗尚在帝掌中。故曰八斛四斗非数量也。
阇维或云荼毗。又云涅叠般那。此云焚烧。
梵志梵者。净也。梵语婆罗门。此云净行。亦云梵志。乃四姓之一。其种自谓从梵天口生。故以为姓。时天龙共诤舍利。即作三分。一诸天。二龙众。三与人间。七国亦严兵至拘尸城诤取舍利。有梵志名突路拏。持瓶分人间一分为八分与之。各持归本处起塔供养。其诤遂息。梵志亦将瓶还本聚落。建塔供养。
八国一拘尸。二波波。三遮罗博。四阿罗摩。五吠率奴。六劫比罗。七毗舍离。八摩揭陀。阿罗摩国。所得舍利。龙王已取还自宫中。各兴塔供养矣。
浮图或作浮屠。又云窣堵波。又云数斗波。又云支提。又云制底。又云塔婆。略云塔。此翻为可供养处。又翻为灭罪生福处。又翻高显。又翻为聚相。谓如来福智聚集所成。实表河沙之德。遮酬尘劫之劳。人天瞻仰敬礼。获无量福。若无如来遗身舍利。当安如来缘生偈颂。置中供养。名法身舍利。凡造佛形像。及塔。安此偈颂。得福弘多。由是诸经中。广为赞叹。利益不可思议。或置百千印经。及无垢净光陀罗尼。或安余经呪等。亦得。
阎浮提此云胜金洲。新云赡部洲。此洲之北。有大树王。名赡部。因树以名洲。树下有金沙。色带紫焰。故译为胜金。又其树果。汁赤如紫金色也。
阿育王此云无忧王。昔者如来在世。彼为童子。于路戏沙。遇佛。即以沙为饭。用献如来。佛摩其顶记曰。我灭度后百年。此子作铁轮王。统赡部洲万国之地。大兴佛事。彼后出世。闻如来记。乃开七塔。取舍利。使鬼神遍阎浮提。起八万四千塔。兴隆三宝。大作佛事。此东震旦。有一十九所。宁波者现存焉。
跋伽林是诸仙人修苦行处。去城一百余里。时净饭王。知太子七日内必出家。遂率兵马围于城外。太子夜半乘马。四天王捧马足。越城至此林。见林寂静。心生欢喜。以剑自断其发。天帝接归天上起塔。
青螺如来发绀青色。右旋如螺。
众车苑此苑在忉利天善见城外东。诸天入此。随天福力。有种种车现故也。
欢喜园此园在忉利天善见城外北。微妙五欲。杂类俱臻。观者无厌。帝释于园中立佛牙塔。今震旦有二佛牙。一是那咤太子。送与唐宣律师供养。一是永乐兴丘往南天竺外师子州。请还宫中供养。
调御此如来十号之一。名曰调御丈夫。谓如来具大丈夫力。能调伏善恶诸众生。以第一义之法。开示令离垢染。而证得最上涅槃之乐也。
衰相天人临终有五哀相现。即自知命当终。一衣服垢秽。二头上花萎。三腋下汗流。西身体臭秽。五不乐本座。若能至心归命三宝。还增天福。衰相即灭也。
娑竭罗龙大海中深万由旬。城郭宫殿。皆七宝成。娑竭罗龙王宫。纵广三千由旬。有种种华池流水园林璎珞庄严之具。有八十亿许诸大龙王宫殿。各別不同。有过去诸佛舍利宝塔。满彼宫中供养。
释师予如来说法。万类归心。故称佛为人中师子。
耶舍梵语佛駄耶舍。此云觉名。天竺人。在定中见此方匡庐金轮峰。放五色光。故特赍如来舍利至。躬自负铁。于峰上建塔。以舍利藏中。耶舍本罗什法师之师。姚秦符坚。请译经律论毕。复还天竺。至明天启年间。禅僧半偈。见塔将朽。欲铸新者易之。使工發故塔。人力既疲。不觉破其盛舍利之玻璃瓶。乃以金瓶拾还著中。其余土。僧众诚心向礼拜求之。见有光明拾之。或得三颗五颗。各持以供养。然其所修此塔之岁。一山松子尽结为塔。今鼎湖山及宝象林者。皆彼分出。
鼎湖山亦名天湖。別出一峰。众山环绕。犹如莲华。故旧名日莲华洞。开剏于崇祯癸酉岁。在粤东端州之东北。院内建铁浮图。高一丈四尺。以如来舍利藏中。
瑞石浮图石出端水星岩。其质莹洁如白玉。通身镂华。六面玲珑。高一丈八尺。以如来舍利瘗中。其石始覔镌工。是夜石从山顶飞下。众咸惊叹。故以瑞石为名。其地河回数十曲环帀。于未建塔前。有紫气祥光冲天如昼。卿人咸讶之。及建寺工竣。辰旦有红莲华现于簷前。大七八尺。光焰四發。缁素同嘉焉。舍利入塔日。乃惊蛰之前。时值亢阳。感黄虾蟇大如碗。蹲内阶上。头朝舍利。竟日不动。缁素数百往来。任之附捋。庄子所谓虾蟇龙也。是日井水变清如泉。嗣后凡营斋供塔之日。其水即清。识者以为非龙神之力莫能。遂名之曰圣井。塔坐岭南。广州。南海。麻奢聚落。宝象林。瑞塔寺。后殿供养。
兜率具云兜率陀。新云睹史多。此云憙足。亦云知足。谓于五欲知止足故。又后身菩萨于中教化。多修憙足定故。是欲界第四天也。
嚬呻上音贫。下音身文殊师利 此云妙德。又云妙吉祥。乃三世诸佛之师。已过去无量劫成佛。号龙种上尊王如来。今现居北方常喜世界。号欢喜藏摩尼宝积如来。又未来成佛。号普现如来。
善逝是妙往之义。谓如来正智。能断诸惑。妙出世间。能往佛果。故号善逝。乃如来十号之一也。
普贤梵语三曼跋陀。此云普贤。亦云遍吉。德无不周曰普。调柔善顺曰贤。又以行弥法界曰普。位邻极圣曰贤。诸佛若不修普贤三密行。得成正觉者。无有是处。
忏摩此云悔过。谓容恕我罪也。又忏名修来。悔名改往。又忏者名惭。悔者名愧。惭者惭于天。愧者愧于人也。
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
八正此是八正道。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适至涅槃故也。
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鸡足山毗尼藏即律藏。乃三藏之一也。
珂音柯。乃玛瑙洁白如雪者。
辋音网。是车轮外围也。
毂辐上音谷。下音福。乃车毂辐所奏也。三十辐共为一毂也。
妙高梵语须弥也。四宝所成曰妙。出众山上曰高。
忉利此云三十三。是欲界第二天。帝释玉皇所居也。
瘗音意。埋也。藏也。
虾蟇上音遐。下音麻俗作䗫。一名蛙蛤。小者名蛙。大者名蛤。元两种不同。故岭南俗呼为蛤。色有青黄黑。乃水族虫。
纑音卢。布缕也。
庵罗果此果多华少实。叶似柳。而长一尺。广三指。果似桃而非桃。似奈而非奈。底鈎曲。生熟难辩。元有两种。小者生青熟黄。大者始终青色。西国王园多植。故彼呼为王树。
由旬一由旬。四十里。
厂音敞。屋无壁也。
阿摩洛亦云阿摩落迦。此云余甘子。岭南有之。大如小奈。□□黄。味类橄榄。食能除风。天竺以为药果。
蓝毗尼蓝或作岚或作流弥尼华言解脱或云断亦云灭。
○附供斋赞
(若有斋献供。当在午前。佛不过午食也。供时。或在未绕佛之先供。或在礼毕方供。皆得。其供斋仪。如常可知。供毕。结赞曰)。
僧祇功就。三德圆彰。慈芳末代作津梁。人天共归仰。簋馔斯张。借此出梦场。
禅悦藏菩萨(云云)
校注
【经文资讯】《卍新续藏》第 74 册 礼舍利塔仪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卍新续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CBETA 扫瞄辨识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