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526-A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序

人生五浊恶世根尘濡染昏迷沈著其能出离火宅者盖寡至于翦发披缁而为僧已高于众人矣然僧之为僧岂若是而止哉识心见性超出死生精持戒律真积力久诠演教法垂范将来百千万僧中间见一二表表伟伟卓乎不可企及举世佛徒莫不宗仰之此高僧所以有传也作者有人读者有人修之者又有人然未有思其人追其踪想像其高致即其曩昔经行宴坐之地崇饰杰阁而严奉之纪述行业而偈赞之图绘顶相而瞻敬之者玛瑙讲师元敬节庵乃克为之也阁始剏于前主僧了性工未就而迁住他刹节庵实踵成之始会萃名宿尝驻锡于钱塘者得二十有四人命东嘉僧元复抚其事实而系之赞续访求又得六人焉节庵并述而赞之图其形置之阁又虑不能流布四方乃合而成书名以西湖高僧事略锓梓以惠学者佛法盛于东南异人辈出前人既为后人所高矣灯灯相传续佛慧命将使后人而复高后人深有望焉

宝祐丙辰长至日吴郡莫子文序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目录

  • 晋三藏理法师
  • 齐玉泉超法师
  • 隋下竺观法师
  • 中竺千岁和尚
  • 唐径山钦禅师
  • 唐虎跑中禅师
  • 唐下竺标禅师
  • 唐圆泽和尚
  • 唐韬光禅师
  • 唐鸟窠林禅师
  • 唐招贤通禅师
  • 唐无著喜禅师
  • 五代白云翊禅师
  • 五代长耳相和尚
  • 五代永明潜禅师
  • 五代智觉寿禅师
  • 五代五云逢禅师
  • 宋孤山圆法师
  • 宋慈云式法师
  • 宋明教嵩禅师
  • 宋真悟堪律师
  • 宋功臣山政禅师
  • 宋海月辨法师
  • 宋辨才净法师
  • 宋南屏臻法师
  • 宋大智照律师
  • 宋三藏道法师
  • 宋妙行净律师
  • 宋僧统宁法师
  • 宋晋水源法师
No. 1526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晋三藏理法师

师名慧理西竺人也东晋咸和初来游此土至杭见山岩秀丽吾国中天竺灵鹫山之一小朵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时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复尔耶洞旧有黑白二猿遂呼之应声而出人始之信飞来峰由是得名师即地建两刹先灵鹫后灵隐常宴坐岩中因号理公岩瘗塔在焉

赞曰

一峰飞来  自西而东  师亦戾止  爰指其踪
呼猿洞冷  宴坐岩空  花开花落  几度春风

齐玉泉超法师

师名昙超姓张氏清河人也身长八尺蔬食布衣独宿山林虎兕不伤建元末栖钱塘灵苑山夏常讲经有一老人来听诘其姓氏我非人乃龙也居富春鹿山之下乡民凿山侵龙居龙忿不雨今累月矣屈师一往诲化群龙师允其请且曰吾此地亦无水汝能致之乎老人即抚掌泉自涌出今玉泉是也师乃往彼结坛为龙受戒浮舟讲经雨大沾洽嘉定三年赐号灵悟大师

赞曰

身世两忘  以道自胜  灵苑谈经  有龙来听
求泉泉生  求雨雨应  龙何为哉  惟师是令

隋下竺观法师

师名真观字圣达钱塘范氏世本显仕师生有奇相舌紫罗纹手左右掌为仙人字出家通经律论时彦曰钱塘有真观佛法当天下一半寻谒天台智者请受禅观智者以师齐年止为法兄弟开皇十五年于灵隐山头陀石室宴坐众于南去建南天竺寺请师居焉是为开山始祖常讲法华以为心要感皋亭神请讲舍祠宇为佛殿每盥洗余滴地不为濡人尤异之师有雅操文帝三征秦王两延皆以疾辞大业中因山行自标葬地未几示寂梦与智者同辈翼佛还山觉而叹曰吾六十二应终以讲法华力延一纪今七十四生期毕矣中夜入寂塔在东冈久废不治天禧中慈云重修

赞曰

一乘妙法  阐自台祖  年齐道同  宜袭其武
征命频繁  弗移砥柱  清风凛然  可激千古

中竺千岁和尚

师名宝掌中印土人魏晋间东游自云六百七十三岁周威烈王十二年丁卯生左手握拳有珠在掌中因以为名始抵峨嵋五台南返衡庐入建邺与达磨遇于梁朝遂扣法焉洎来二浙爱天竺之胜结茅而居者四十五年复往四明天台及诸名山游历将徧唐贞观十五年还竺峰久之移居浦江宝岩显庆二年正旦手揑一像九日而成与其貌无异即告徒曰吾誓住世千岁自来支那忽四百岁已过七十有二年矣说偈而化世称千岁和尚遗记灭后有僧来取吾骨勿拒越五十四年刺浮长老至彼作礼塔户倏开得其骨皆连锁金色因持来別建塔藏之为中竺开山始祖

赞曰

人寿几何  朝露逝川  生周涉唐  本誓则然
东迟达磨  心印始传  孰云佛法  独在西天

唐径山国一钦禅师

师名道钦吴郡昆山人姓朱氏世服儒业年二十八即贡于礼部道由丹徒林玄素禅师得指入道之要遂出家大悟宗旨久之辞去素曰汝乘流而行遇径即止师至临安东北山下问途于樵者此径山也师自东北而登涉重冈西至高峰北岩中据石床而坐俄有老人素衣拜于前曰我龙也自师至此吾属五百皆不安居当挈归天目愿以此地为立锡之所言讫不见北峰之阳有草庵可居盖龙所造也大历三年代宗诏至阙下礼遇有加一日在内廷帝至起立帝曰师何以起师曰檀越何得向四威仪中见贫道帝悦赐号国一逾年辞归杭州即其庵所建寺是为开山始祖示寂后谥号大觉

赞曰

代有觉士  出于文儒  宴坐双径  龙骧厥居
珠渊鳞屋  化为精庐  国之一号  帝赐不诬

唐大慈山中禅师

师名寰中姓卢氏蒲坂人也生有异相其声如钟出家于并州童子寺受心印于百丈海禅师结茅于南岳一日南泉至问如何是庵中主师云苍天苍天泉云苍天且置如何是庵中主师云会即便会莫忉忉泉拂袖而出赵州问般若以何为体师云般若以何为体赵州大笑而出师明日见赵州扫地师问般若以何为体赵州置附掌大笑师便归方丈师后住浙江大慈山上堂示众云山僧不解答语只能识病又云说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时学者甚众山素缺水师拟飞锡夜梦神人告曰勿他之我移南岳小童子泉就师取用诘旦见二虎以爪跑于地泉自涌出味甘如饴有僧自南岳至乃曰小童子泉涸矣故东坡题诗云亭亭石塔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虎移泉眼趁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阶环珮响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咸通三年三月十五日无疾而逝寿八十三腊五十四僖宗谥性空大师定慧之塔

赞曰

履践真实  心悟无际  南泉赵州  激扬酬对
居乏寒泉  虎跑以济  惟德斯彰  风清日丽

唐下竺标法师

师名道标富阳秦氏七岁神气清茂有沙门过而识之劝令出家至德二年诏通佛经七百纸者命为比丘师首中其选得度居南天竺寺护戒甚严永泰中住持奏赐寺额居十二年其徒多归之常于灵鹫峰之南西岭下葺茅为堂号西岭草堂怡然养浩不干人事尤工诗章搜炼精巧与吴兴皎然会稽灵彻鼎立齐声时人有洞冰雪摩云霄之誉称西岭和尚一时名公如李益白居易陆羽之流皆敬之长庆三年示寂葬于山中

赞曰

出尘异相  挺见垂髫  业真空法  怡然养高
适意吟咏  配雅与骚  名标当世  可摩云霄

唐圆泽和尚

师名圆泽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峨嵋礼普贤大士师欲行斜谷道源欲泝峡师不可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愿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塘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乳儿源往视之果笑寻即回舟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源知是师乃趋前曰泽公健否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徧却回烟棹上瞿唐遂去莫知所之

赞曰

京洛有约  峨嵋是行  机先一语  洞达三生
事异  扣角诗清  永怀陈迹  山空月明

唐韬光禅师

师号韬光莫详族里穆宗时结茅于灵隐西峰巢构坞与鸟窠林公为友刺史白居易重其道尝具馔饭之以诗邀云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青芥除黄叶红姜带紫芽命师来伴吃斋罢一瓯茶师答云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枕石眠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种金莲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城市不堪飞锡到恐惊莺啭画楼前其高致如此庵以师号得名宋丞相陈公尧佐留题庵中赓唱者甚众绍兴中宗正少卿冯檝作修庵记

赞曰

道藏于身  所存异辙  或入市  或居深樾
翳翳巢构  牧守折节  岂曰韬光  若揭日月

唐鸟窠林禅师

师名道林富阳潘氏母梦日光入口有娠诞时异香满室遂名香光幼出家诣长安西明学华严代宗诏国一禅师至阙师谒之得法南归抵西湖秦望山有大松树盘屈如葢乃止其上时人因以鸟窠名之复有鹊巢其侧自然驯狎元和中刺史白居易入山访之问曰师之住处何其危险耶师曰太守危险尤甚余忝郡守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公悦以偈问曰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叩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师答曰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祇此浮生是梦中衣衲穿弊寒暑不更经历年岁未常下山长庆四年入灭塔于北山喜鹊寺

赞曰

去险就平  世俗同律  璇室雕宫  倾危相袭
至人无心  险平如一  谓余不信  巢鹊可质

唐招贤通禅师

师名会通本郡人姓吴名元卿德宗朝为六宫使方春韶阳花卉盛發玩赏移时忽闻空中有言曰虗幻之相开谢不停能坏善根仁者安可视之因大感悟自是忽忽不乐帝怪而问其故以愿从释为对帝召相者视之曰此人当绍出世法遂放归见韬光光指其谒鸟窠求度三请不从乃先创庵事既成韬光力言之鸟窠乃为祝发服勤数年未蒙印授一日告辞鸟窠曰汝何往诸方学佛法去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如何是和尚佛法鸟窠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师即豁然大悟于是不复他行常居左右世号布毛侍者今招贤寺乃师道场

赞曰

金貂职近  紫禁春浓  割弃富贵  瞥如轻鸿
求师慕道  劳苦在躬  不具智勇  岂悟真空

唐无著喜禅师

师名文喜嘉禾语儿溪人姓朱氏开成年间进具初习四分律兼讲法华常往五台山礼文殊大士夜投古寺遇老僧问南方佛法住持众数师皆答却问此间佛法如何住持僧曰龙蛇混杂凡圣同居又问多少众僧曰前三三后三三师罔然吃茶毕令童子送出门俄失所在但见高林深谷而后參仰山契悟命为典座一日见文殊跨狮子缘鼐侧师诃曰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遂掌之文殊涌空曰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蔕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老僧嫌咸通中筑室千顷山居之光启三年钱武肃王请住余杭慈光院奏赐紫衣及无著号光化三年移住无著院是冬夜半告众曰三界心尽即是涅槃趺坐而化时方丈發白光垂树同色建塔灵隐之西坞

赞曰

未见仰山  五台遭卖  既见仰山  何劳缘鼐
物罕为奇  客频招怪  咄咄文殊  草贼自败

五代白云翊禅师

师名道翊不知何许人石晋天福四年卓庵天竺山西北草衣木食高行绝尘一夕见前峰有光烛天迹其所起视之得异木焉人莫能名之者师乃取之命匠者孔仁谦刻为观音大士像夜梦白衣人曰雕像已就明日有僧自洛阳来随身有古佛舍利当求之已而僧果至如其梦求之得舍利三颗纳于大士顶门自是灵异大著吴越时忠懿王始一新道场而奉之宋天圣中诜寂二僧又迁殿东南直乳窦峰治平二年郡守蔡公襄表其事上之曾鲁公奏赐灵感观音院额

赞曰

大士心光  奇木斯寓  众胡不见  心不应故
师心佛心  同体显露  现白衣身  永福皇祚

五代长耳相和尚

师名行修号法真泉南陈氏家本豪右尚儒学师独存心清净不乐处俗十三出家徧參诸方得法于雪峰禅师存公师生有异相耳垂至肩上过于顶下可结颐时号长耳和尚后唐天成二年自天台国清寒岩游钱塘吴越国王待以宾礼居南山法相院平昔常募人作福或问和尚募人作福未审有何形段师曰能遮百丑乾祐四年仲冬二日钱氏以诞辰饭僧问永明此会有圣僧否永明曰长耳和尚乃定光如来化身也既而永明预戒侍者曰长耳或来但云我寝矣师诣永明侍者依戒告之师取永明革履覆之而返翌日坐逝门人漆其全身至今存焉崇宁二年赐谥崇慧大师

赞曰

佛为群生  悲愿叵量  应身衍福  为世津梁
现大人相  双耳悬珰  永明有语  是佛定光

五代永明潜禅师

师名道潜河中府人姓武氏初谒清凉法眼一见异之许入室一日问曰子參请外看甚么经师曰华严法眼曰总別同异成坏六相是何门摄师曰世出世间一切法皆具六相法眼曰空具六相否师不能答法眼曰子却问我师如语而问法眼曰师言下开悟法眼曰子作么生会师云法眼然之后因四众士女入寺法眼曰律中道隔壁闻钗钏声即名破戒今睹金银朱紫杂遝是破戒否师曰好个入路法眼曰子向后有五百毳徒而为王侯所重在师寻辞往三衢古寺阅藏经钱忠懿王命入府受菩萨戒署慈化定慧之号周显德元年建慧日永明寺请师居之为开山始祖众常五百果符法眼之记永明至宋改名净慈

赞曰

嶷嶷法器  孕灵河嵩  空华严相  绍法眼宗
名闻覇府  冕玉致恭  永明祖令  杲日当空

五代智觉寿禅师

师名延寿字冲元余杭王氏少为华亭镇将以官钱放生坐死及市颜色不变文穆王异之放令出家居龙册寺执劳供众日唯一食长坐不卧得法于天台韶国师初住雪窦寻归西湖建隆二年忠懿王请为永明第二代居十五年众常二千署智觉号移天台所居夜施食朝放生六时散花行道日课一百八事未常暂废余力诵法华经计一万三千部別号抱一子先是师于禅观中蒙观音大士以甘露灌口获大辩才著宗镜录百二十卷以会天台贤首慈恩异同之弊诗偈几千万言传播海外高丽国王致书叙弟子礼奉金线织成袈裟紫水晶数珠金澡缾为献开宝八年示寂塔于净慈山

赞曰

佛无异法  取舍不同  我以一镜  照彼三宗
甘露所灌  渊流莫穷  宜尔异国  翕然向风

五代五云逢禅师

师名志逢余杭人氏生而恶荤肤体香洁出家于临安之东山通贯三学晋天福中參天台韶国师契悟一日入普贤殿宴坐倏有神人跪膝于前师问为谁护戒神也师曰吾虑宿愆未殄汝知之乎师有何罪唯小过耳师曰何也凡折钵水亦施主物师常辄弃之非所宜也言讫而隐师自此悉饮之吴越王闻其名赐召紫衣署普觉号命住功臣山开宝初忠懿王建普门精舍请扬宗要为开山始祖四年以老固辞时大将凌超以五云山新创华严道场奉施为终老之所出入𢹂大扇乞钱买肉饲虎虎每迎之载以还山雍熙二年示寂

赞曰

荤血之味  生所弗知  虎不得肉  犹己饥之
妥尾出林  迎载而归  孰云异类  感化一机

宋孤山圆禅师

师名智圆字无外钱塘徐氏八岁出家传天台三观于奉先源清师尝叹荆溪没后微言坠地于是留意撰述作十疏通经师蚤勤儒学兼涉老庄自号中庸子居孤山玛瑙院有高世之节时王文穆罢相来牧郡僧悉迎于关外慈云遣使邀师偕往师以疾辞笑谓使者曰为我致意慈云钱塘且驻却一僧闻者叹服师少抱羸疾多杜门独居惟与处士林逋为邻友相好以诗文自娱杂著五十一卷题曰闲居编乾兴元年二月十七日自作祭文挽辞越二日示寂门人奉遗训斵院之后山敛以陶器合而瘗之后十五年积雨山颓启陶睹师真身不坏爪发俱长其唇微开齿若珂雪谥号法慧治平二年改名宝胜院绍兴二十一年创延祥观有司新师所居以广之移额山北并塔迁焉

赞曰

鸿毛贵势  蝉蜕尘嚣  羸然一榻  叠简飞毫
屹屹孤山  云林寂寥  迹则刬矣  弗夷其高

宋慈云式法师

师名遵式字知白台州宁海叶氏母梦咽明珠而生出家于东掖山传天台教于宝云通师未几继其席祥符八年刺史薛公请居灵山天竺寺寺久废师按其旧而新之王文穆出守重师之道奏复天竺名寻请赐慈云号章献太后遣使赍白金命修忏师著金光明护国仪文上之因奏请天台教文入藏又依经撰集诸忏法盛行于世常行三昧以九十日为期师力行之感应非一凡为法祈祷必然指唯存三焉及建光明忏堂每架一椽一甃必诵大悲呪七徧屡经兵火岿然独存愿力致也师诗文典雅有金园灵苑天竺別集天圣九年归东岭草堂明年十月十八日夜有大星陨于山师示寂累谥法宝禅慧湻祐八年其徒明禋祷晴获应上御宸翰加谥圣应湻祐十一年明禋祷晴复应上御宸翰加谥正觉

赞曰

台岭一宗  兴于法智  师出宝云  金昆玉季
示无生忍  住不退地  徽号累旌  终古不坠

宋明教嵩禅师

师名契嵩字仲灵藤州镡津人姓李氏七岁出家既受具常戴观音圣像诵其名号日十万声经传杂书靡不博记得法于洞山聪公庆历中至钱塘乐湖山之胜遂税驾焉自号潜子一室翛然闭户著书作辅教论十余万言明儒释一贯又著定祖图正宗记抱其书入京师因府尹龙图王公素以书献仁庙嘉叹诏付传法院编次旌以明教之号赐其书入藏韩忠献公欧阳文忠公皆称道之由是名振海内已而东还属蔡公襄为守延置佛日山居数年退老于灵隐永安精舍熙宁五年示寂阇维六根不坏者三曰眼曰舌曰童真并顶骨数珠五物存焉所出舍利红白精洁状如大菽葬于永安院之左门人编其书曰镡津集

赞曰

闭户著书  引古连今  披诚帝阙  真气森森
名驰海宇  道振禅林  百炼不耗  斯表精金

宋真悟堪律师

师名允堪钱塘人年九岁有客指小桂试之答曰始生岩谷畔早有月中香辨博精通撰律宗十二部经解经传并法门赞序等文庆历七年赐号真悟大师崇宁间加谥智圆嘉禾陈舜俞撰行业记瘗西湖涌泉山后迁塔西湖

赞曰

三无漏学  以戒为先  至人不生  宗其谁传
援笔作记  弘范人天  寥寥千古  宝月高悬

宋功臣山政禅师

师名惟政字涣然华亭黄氏幼有卓识十八具戒即游方问道凡三十年罢參居功臣山净土院出入常跨一黄牛庆历中侍郎蒋公堂与师契密尝赠诗云禅客寻常入旧都黄牛角上挂瓶盂有时带笠穿云去便好和云作画图盖实录也或问师何不谈禅徒费言语吾懒宁暇曲折但日夜烦万象敷演耳性简率冬不附炉惟以荻花作毬纳足其中客至共之特好玩月每盘膝坐大盆浮池中自施转之吟啸达旦率以为常诗峭思致甚高一日蒋公曰明日府中䜩客別设素馔延师愿同清话师诺之明日留一偈而去偈曰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惟为僧只合居岩谷国士筵中甚不宜又山中偈曰桥上山万重桥下水千里惟有白鹭鸶见我常来此又送僧偈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常自赞其像曰貌古形疏倚杖藜分明画出须菩提解空不许离声色似听孤猿月下啼人皆传诵焉笔法有晋人风秦少游尤所爱玩凡见其笔迹必取蓄之世称为政黄牛

赞曰

高韵超俗  清吟绝尘  一笠牛背  林间水濵
貌癯趣淡  莫得而亲  何以自怡  岭有白云

宋海月辨法师

师名慧辨字讷翁华亭富氏子受业普照从天竺韶及浮石矩传天台教观韶将老命师代讲梦章安以金篦击其口曰汝勤于诲人当得辨智久之率继其席嘉祐中翰林沈公遘帅郡以严为理察师道行独异之俾涖僧职迁都僧正东坡时为通守尝与师为方外之游讲授二十五年往来常千人无何归隐草堂但六事随身而熈宁六年冬旦起盥濯別众而化遗戒须待东坡至方可合棺四日坡始抵山中见其趺坐如生顶尚温煖作三绝哭之师没二十一年东坡追序其事云余去杭梦至西湖上有大殿榜曰弥勒下生故人海月辨师之流皆行道其间乃作赞辞颍濵铭其塔

赞曰

沧海孤月  生于云间  飞轮竺岭  万象光寒
知之者谁  眉山老仙  有如不信  铭赞皎然

宋辨才净法师

师名元净字无象于潜徐氏生而左肩肉起如袈裟条八十一日乃灭父叹曰是宿世沙门也自幼出家受业于慈云日夜精勤慈云没后复事明智年二十五赐紫衣及辨才号太守沈公遘谓上天竺观音道场以音声忏悔为佛事非禅那居请师以教易之师至吴越竞来凿山增室几至万础学者数倍十七年有利而夺之者逾年夺者败复以𢌿师赵清献公赞之云师去天竺山空鬼哭天竺师归道场光辉越二年谢去老于南山龙井之上平生精修净业行成力具著应非一甞与僧熈仲同食仲视师眉间有光如萤揽之得舍利后常有于卧起处得舍利者元祐八年示寂寿八十一果符初生肩痕之征塔成东坡志其行事颍濵为铭

赞曰

法苑将兴  栋梁攸属  挥麈白云  雨花飘馥
维赵及苏  式是高躅  龙井风清  过者必肃

宋南屏臻法师

师名道臻传四明法智之道初住金山龙游侍读吴公倅都闻师名革兴教禅居请主之学者朋来师每讲次会文集义贯穿始终浙西台学大振自南屏始尝述二偈赞妙宗钞曰佛许六即辨蛣蜣何不通知一不知二失西又失东三十若果成一切皆常乐蛣蜣不究竟诸佛断性恶后与净觉岳公辨教门陈词有司乞筑高台竖赤幡倣西竺圣师与外道角胜以幡标显处义堕者断首截舌悬之府尹杜而不从闻者凛然初吴公多于休沐请讲盛服止阃外师未登座不辄入东坡云与师语群集有所遗忘师则应口诵之衮衮不休东坡祭辨才文云讲有辨臻即谓师也崇宁中谥实相

赞曰

维南有山  天设翠屏  师讲其下  鬼神来听
法战之勇  气肃千兵  坡言不泯  尚为典刑

宋大智照律师

师名元照字湛然余杭唐氏少依祥符东藏慧鉴师学毗尼及见神悟谦公讲天台教观遂抠衣出门博究群宗以律为本又从广慈受菩萨戒戒光發见顿渐律仪罔不兼备南山一宗蔚然大振常披布伽黎杖锡持钵乞食于市杨无为赞之曰持钵出持钵归佛心常在四威仪初入时人不识虗空常有鬼神知四主郡席晚居灵芝凡三十年众常数百尝言化当世莫若讲说垂将来莫若著书撰资持济缘行宗应法住法报恩诸记十六观小弥陀义疏及删定律尼本共百余卷芝园集二十卷自号安忍子政和六年秋命讽普贤行愿品趺坐而化渔人皆闻天乐声建塔灵芝西北谥大智

赞曰

毗尼秘藏  终南著称  中微孰振  大智崛兴
仪合万行  论集诸乘  芝园西迈  天乐来迎

宋三藏道法师

师名法道旧名永道顺昌毛氏出家宗唯识百法二论又受要天总持三藏密呪轨及传圆顿戒法于圆照师咸得其要政和中赐椹衣主左街香积院赐号宝觉林灵素以左道罔上宣和初诏改僧为德士服冠巾天下从之无敢后师独毅然抗诏黥流道州后七年还僧建炎三年赐圆通法济号绍兴间赐对上面命欲为之去其涅迹师曰虽感圣恩然先皇之墨不忍除也上曰这僧到老倔强计自便故事道场僧左道右崇观以来遂易旧制师不能平诣朝廷与道士刘若谦论辨卒获改正十七年秋说偈端坐而化茶毗舍利无数建塔九里松

赞曰

维古至人  为法亡身  身既亡矣  涅奚足云
蛮乡瘴重  黼座恩新  等视无碍  太虗浮云

宋北关妙行净律师

师名思净钱塘喻氏子好画阿弥陀佛臻其妙杨无为呼为喻弥陀世因以称焉弃家学佛就北关僦舍饭僧不二十年及三百万移妙行额广所居为寺至今接待不绝属离乱寺独不焚师造贼垒愿以一身代一城之命贼竦然为之少戢或者问师能画弥陀何不參禅师答曰平生只解念弥陀不解參禅可奈何但得五湖风月在太平何用动干戈师儿时游西湖多宝山辄作念曰异时当镌此石为佛后果为弥勒像侍郎薛公问弥勒见在天宫说法凿石奚为师答曰咄哉顽石头全凭巧匠修只今弥勒佛莫待下生求其随机应答类如此师平生务实不事虗饰绍兴七年冬趺坐而逝侍郎无垢张公九成铭其塔

赞曰

永脱世尘  不为物转  本有弥陀  毫端發见
钵饭流香  石像符愿  无垢为铭  师其可见

宋僧统宁法师

师名赞宁姓高氏其先世渤海人天祐中师生于吴兴郡之德清金鹅別墅出家杭之祥符习南山律宗著述毗尼时人谓之律虎文学日茂声望日隆武肃诸王公族咸慕重之署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兴国三年太宗闻其名诏对滋福殿延问弥日改赐通慧诏修大宋高僧传三十卷又诏撰三教圣贤事一百卷初补左街讲经首座知西京教门事咸平初加右街僧录师又著内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学集四十九卷内翰王禹偁作文集序极其赞美及有书称其文辞末云所谓时雨降矣日月出矣灌溉爝火复何为哉至道二年示寂葬龙井坞崇宁四年加谥圆明

赞曰

学富道充  名闻国  纶巾屡膺  爰宠其职
史馆译场  削浮纂实  曰古曰今  光明罔极

宋晋水源法师

师名净源字伯常姓杨氏生而敏慧依东京报慈寺海达大师得度奋志參寻初见华严承迁次见横海明覃后见长水子尽得华严奥旨声誉籍甚住泉之清凉苏之观音杭之祥符湖之宝阁秀之善住左丞蒲公守杭尊其道以慧因院易禅为教命师居之所至缁素景慕师笔力遒劲合华严证圣正元二疏为一以便观览制华严楞严圆觉三忏法及作法华集义通要十四卷又疏解仁王般若等经高丽国王子为僧曰统义天航海而来问法于师朝廷遣侍讲杨杰馆伴化及外国其道可知矣元祐三年冬示寂茶毗得舍利无数瘗于慧因院之西北寿七十八先世泉之晋水人故学者以晋水称之

赞曰

法界无尽  一心洞明  奋厥余力  诠释群经
作式垂范  聿有骏声  慕法者众  海国扬舲

校注

[A1] 已【CB】巳【卍续】
[A2] 袾【CB】祩【卍续】
[A3] 瘗【CB】[疗-(日/小)+土]【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己【CB】巳【卍续】
[A12] 敛【CB】歛【卍续】
[A13] 瘗【CB】[疗-(日/小)+土]【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瘗【CB】[疗-(日/小)+土]【卍续】
[A16] 已【CB】己【卍续】
[A17] 谥【CB】谥【卍续】
[A18] 瘗【CB】[疗-(日/小)+土]【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关闭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