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560-A 重刊禅林僧宝传序

禅林僧宝传者宋宣和初新昌觉范禅师之所譔次也觉范甞读唐宋高僧传以道宣精于律而文非所长赞宁博于学而识几于暗其于为书往往如户昏按捡不可以属读乃慨然有志于论述凡经行诸方见夫博大秀杰之衲能袒肩以荷大法者必手录而藏之后居湘西之谷山遂尽發所藏依倣司马迁史传各为赞辞合八十有一人分为三十卷而题以今名亦既锓梓以传积有岁月二十年来南北兵兴在在焚是书之存十不一二南宗禅师定公时住大慈名刹慨念末学晚辈不见至道之大全古人之大体因取其书重刊而广布之且以序文属予俾书始末传之永久古者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而言为尚书事为春秋迁盖因之以作史记而言与事具焉觉范是书既编五宗之训言复著诸老之行事而于世系入道之由临终明验之际无不谨书而备录盖听言以事观既书其所言固当兼录其行事觉范可谓得迁之矩度矣而或者则曰迁盖世间之言而觉范则出世间者也出世间之道以心而传心彼言语文字非道之至也于此而不能以无滞则自心光明且因之而壅蔽其于道乎何有是大不然为佛氏之学者固非即言语文字以为道而亦非离言语文字以入道观夫从上西竺东震诸师固有兼通三藏力弘心宗者矣若马鸣龙树永嘉圭峰是也学者苟不致力于斯而徒以拨去言语文字为禅冥心默照为妙则先佛之微言宗师之规范或几乎熄矣觉范为是惧而譔此书南宗亦为是惧而刊布之欲使天下禅林咸法前辈之宗纲而所言所履与传八十一人者同归于一道则是书之流传岂曰小补之哉传曰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又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后之覧者勉之哉洪武六年腊月八日九灵山人戴良序

No. 1560-B 重刻禅林僧宝传序

摩竭掩室毗耶杜口以真寔际离文字故自曹溪滴水派別五家建立纲宗开示方便法源一濬波流益洪同归萨婆若海然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从古明大法人莫非瑰玮杰特之材不受世间绳束是以披缁祝发周游參请必至于發明己事而后盖有或因言而悟入或目击而道存一刹那间转凡成圣时节因缘各自不同苟非具载本末则后学无所考证此僧宝传之所由作也是书之传有年矣白璧缫借之爱慕旧藏在庐阜后失于回禄钱塘风篁山之僧广遇虑其湮没即旧本校仇锓梓以与诸方共之十余年而书始成其用心亦勤矣魏亭赵元藻一见遇于湖山之上慧炬相烛袖其书以归嘱予为一转语予与遇未觌面今披是书知其志趣千里同风且见遇与觉范与八十一人者把臂并行若有因书省發得意忘言即同入此道场则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不为分外宝庆丁亥中春上澣临川张 (宏)敬书

No. 1560-C 禅林僧宝传引

觉范谓余曰自达磨之来六传至大鉴鉴之后析为二宗其一为石头云门曹洞法眼宗之其一为马祖临济溈仰宗之是为五家宗派嘉祐中达观昙颕禅师甞为之传载其机缘语句而略其始终行事之迹德洪以谓影由形生响逐声起既载其言则入道之缘临终之効有不可唐捐者遂尽掇遗编別记苴以诸方宿衲之传又自嘉祐至政和取云门临济两家之裔崭然绝出者合八十有一人各为传而系之以赞分为三十卷书成于湘西之南台目之曰禅林僧宝传幸为我作文以弁其首余索其书而观之其识达其学诣其言恢而正其事简而完其辞精微而华畅其旨广大空寂窅然而深矣其才则宗门之迁固也使八十一人者布在方册芒寒色正烨如五纬之丽天人皆仰之或由此书也夫觉范初阅汾阳昭语脱然有省而印可于云庵真净甞涉患难濒九死口绝怨言面无不足之色其發为文章者盖其绪余土苴云宣和六年三月甲子长沙侯延庆引

禅林僧宝传目录

    卷一

  •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

    卷二

  • 韶州云门匡真大师

    卷三

  • 汝州风穴昭禅师(或作沼)
  • 首山念禅师
  • 汾州太子昭禅师

    卷四

  • 福州玄沙备禅师
  • 漳州罗汉琛禅师(地藏)
  • 金陵清凉益禅师(法眼)

    卷五

  • 潭州石霜诸禅师
  • 邵武龙湖闻禅师
  • 筠州九峰䖍禅师
  • 吉州禾山殷禅师

    卷六

  • 云居宏觉膺禅师
  • 洛浦安禅师

    卷七

  • 天台韶国师
  • 九峰玄禅师
  • 云居齐禅师
  • 瑞鹿先禅师

    卷八

  • 圆通道济德禅师
  • 南塔光涌禅师
  • 洞山守初禅师
  • 南安岩严禅师

    卷九

  • 龙牙居遯禅师
  • 永明智觉禅师
  • 云居简禅师

    卷十

  • 重云晖禅师
  • 瑞龙志德璋禅师
  • 林阳端禅师
  • 双峰钦禅师
  • 九峰诠禅师
  • 龟洋忠禅师

    卷十一

  • 洞山聪禅师
  • 雪窦显禅师
  • 天衣怀禅师

    卷十二

  • 荐福古禅师

    卷十三

  • 福唱善禅师
  • 大阳延禅师

    卷十四

  • 神鼎𬤇禅师
  • 谷山崇禅师
  • 圆照本禅师

    卷十五

  • 衡岳泉禅师
  • 法华举禅师

    卷十六

  • 广慧琏禅师
  • 翠岩芝禅师

    卷十七

  • 浮山远禅师
  • 投子青禅师
  • 天宁楷禅师

    卷十八

  • 大觉琏禅师
  • 兴化铣禅师

    卷十九

  • 余杭政禅师
  • 西余端禅师

    卷二十

  • 言法华
  • 华严隆禅师

    卷二十一

  • 慈明禅师

    卷二十二

  • 黄龙南禅师
  • 云峰悦禅师

    卷二十三

  • 黄龙实觉心禅师
  • 泐潭真净文禅师

    卷二十四

  • 仰山伟禅师
  • 东林照觉总禅师

    卷二十五

  • 大溈真如喆禅师
  • 云居祐禅师
  • 隆庆闲禅师
  • 云盖智禅师

    卷二十六

  • 圆通讷禅师
  • 净因臻禅师
  • 法云圆通秀禅师
  • 延恩安禅师

    卷二十七

  • 明教嵩禅师
  • 蒋山元禅师
  • 金山达观禅师

    卷二十八

  • 法昌遇禅师
  • 杨岐会禅师
  • 白云端禅师

    卷二十九

  • 大通本禅师
  • 报本元禅师
  • 禾山普禅师
  • 云居佛印元禅师

    卷三十

  • 宝峰英禅师
  • 保宁玑禅师
  • 黄龙佛寿清禅师

    续补

  • 五祖演禅师
  • 云岩新禅师
  • 南岳石头志庵主
No. 1560

禅林僧宝传卷第一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原六世)

禅师讳躭章泉州莆田黄氏子幼而奇逸为书生不甘处俗年十九弃家入福州灵石山六年乃剃发受具咸通初至高安谒悟本禅师价公依止十余年价以为类堪任大法于是名冠丛林将辞去价曰三更当来授汝曲折时矮师叔者知之蒲伏绳床下价不知也中夜授章先云岩所付宝镜三昧五位显诀三种渗漏毕再拜趋出矮师叔引颈呼曰洞山禅入我手矣价大惊曰盗法倒屙无及矣后皆如所言宝镜三昧其词曰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其善保护银盌盛雪明月藏鹭类之弗齐混则知处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背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汙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为物作则诸苦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临宝镜形影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婴儿五相完具不去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必得物语未正故重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刚杵正中妙挟敲唱双举通宗通涂挟带挟路错然则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因缘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大绝方所毫忽之差不应律吕今有顿渐缘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规矩宗通趣极真常流注外寂中摇系驹伏鼠先圣悲之为法檀度随其颠倒以缁为素颠倒想灭肯心自许要合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如虎之缺如马之馵以有下劣宝几珍御以有惊异黧奴白牯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锋相直巧力何预木人方歌儿起舞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五位君臣偈其词曰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恠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昔日嫌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更无休更迷头犹认影正中来无中有路出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偏中至两刃交锋要回避好手还同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气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终归炭里坐三种渗漏其词曰一见渗漏谓机不离位堕在毒海二情渗漏谓智常向背见处偏枯三语渗漏谓体妙失宗机昧终始学者浊智流转不出此三种纲要偈三首其一名敲倡俱行偈曰金针双鏁备挟路隐全该宝印当空妙重重锦缝开其二名金鎻玄路偈曰交互明中暗功齐转觉难力穷寻进退金鏁网鞔鞔其三名理事不涉偈曰理事俱不涉回照绝幽微背风无巧拙电火烁难追黎明章出山造曹溪礼祖塔自螺川还止临川有佳山水因定居焉以志慕六祖乃名山为曹示众曰僧家在此等衣线下理须会通向上事莫作等闲若也承当处分明即转他诸圣向自己背后方得自由若也转不得直饶学得十成却须向他背后叉手说什么大话若转得自则一切粗重境来皆作得主宰假如泥里倒地亦作得主宰如有僧问药山曰三乘教中还有祖意也无答曰有曰既有达磨又来作么答曰只为有所以来岂非作得主宰转得归自己乎如经曰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言劫者滞也谓之十成亦曰断渗漏也只是十道头绝矣不忘大果故云守住躭著名为取次承当不分贵贱我常见丛林好论一般两般还能成立得事么此等但是说向去事路布汝不见南泉曰饶汝十成犹较王老师一线道也大难事到此直须子细始得明白自在不论天堂地狱饿鬼畜生但是一切处不移易元是旧时人只是不行旧时路若有忻心还成滞著若脱得拣什么古德云只恐不得轮回汝道作么生只如今人说个净洁处爱说向去事此病最难治若是世间粗重事却是轻净洁病为重只如佛味祖味尽为滞著先师曰拟心是犯戒若也得味是破斋且唤什么作味只是佛味祖味才有忻心便是犯戒若也如今说破斋破戒即今三羯磨时早破了也若是粗重贪嗔痴虽难断却是轻若也无为无事净洁此乃重无以加也祖师出世亦只为这个亦不独为汝今时莫作等闲黧奴白牯修行却快不是有禅有道如汝种种驰求覔佛覔祖乃至菩提涅槃几时休歇成办乎皆是生灭心所以不如黧奴白牯兀兀无知不知佛不知祖乃至菩提涅槃及以善恶因果但饥来吃草渴来饮水若能恁么不愁不成办不见道计较不成是以知有乃能披毛戴角牵犂拽耒得此便宜始较些子不见弥勒阿閦及诸妙喜等世界被他向上人唤作无惭愧懈怠菩萨亦曰变易生死尚恐是小懈怠在本分事合作么生大须子细始得人人有一坐具地佛出世慢他不得恁么体会修行莫趂快利欲知此事饶今成佛成祖去也只这是便堕三涂地狱六道去也只这是虽然没用处要且离他不得须与他作主宰始得若作得主宰即是不变易若作主宰不得便是变易也不见永嘉云莾莾荡荡招殃祸问如何是莾莾荡荡招殃祸曰只这个总是问曰如何免得曰知有即得用免作么但是菩提涅槃烦恼无明等总是不要免乃至世间粗重之事但知有便得不要免免即同变易去也乃至成佛成祖菩提涅槃此等殃祸为不小因什么如此只为变易若不变易直须触处自由始得香严闲禅师会中有僧问如何是道闲曰枯木里龙吟又问如何是道中人闲曰髑髅里眼睛其僧不领辞至石霜问诸禅师曰如何是枯木里龙吟诸曰犹带喜在又问如何是髑髅里眼睛诸曰犹带识在又不领乃问章曰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章曰血脉不断又问如何是髑髅里眼睛章曰乾不尽又问有得闻者否章曰尽大地未有一人不闻又问未审是何章句章曰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乃作偈曰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无识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那辨浊中清有僧以纸为衣号为纸衣道者自洞山来章问如何是纸衣下事僧曰一裘才挂体万事悉皆如又问如何是纸衣下用其僧前而拱立曰诺即脱去章笑曰汝但解恁么去不解恁么来僧忽开眼曰一灵真性不假胞胎时如何章曰未是妙僧曰如何是妙章曰不借借其僧退坐于堂中而化章作偈曰觉性圆明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疎亲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与道为邻情分万法沉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若向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僧问五位君臣旨诀章曰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形像偏中至者舍事入理正中来者背理就事兼带者冥应众缘不随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虗玄大道无著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要当审详辨明君为正位臣是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问如何是君曰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虗问如何是臣曰灵机宏圣道真智利群生问如何是臣向君曰不堕诸异趣凝情望圣容问如何是君视臣曰妙容虽不动光烛不无偏问如何是君臣道合曰混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又曰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称君不敢斥言是也此吾法之宗要作偈曰学者先须识自宗莫将真际杂顽空妙明体尽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出语直教烧不著潜行须与古人同无身有事超岐路无事无身落始终又曰凡情圣见是金鎻玄路直须回互夫取正命食者须具三种堕一者披毛戴角二者不断声色三者不受食有稠布衲者问曰披毛戴角是什么堕章曰是类堕问不断声色是什么堕曰是随堕问不受食是什么堕曰是尊贵堕夫冥合初心而知有是类堕知有而不碍六尘是随堕维摩曰外道六师是汝之师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食者正命食也食者亦是就六根门头见觉闻知只不被他染汙将为堕且不是同也章读杜顺傅大士所作法身偈曰我意不欲与么道门弟子请別作之既作偈又注释之其词曰渠本不是我(非我)我本不是渠(非渠)渠无我即死(仰汝取活)我无渠即余(不別有)渠如我是佛(要且不是佛)我如渠即驴(二俱不立)不食空王俸(若遇御饭直须吐却)何假鴈传书(不通信)我说横身唱(为信唱)君看背上毛(不与你相似)乍如谣白雪(将谓是白雪)犹恐是巴歌南州帅南平钟王雅闻章有道尽礼致之不赴但书偈付使者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见之犹不采郢人何事苦搜寻天复辛酉夏夜问知事今日是几何日月对曰六月十五章曰曹山平生行脚到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明日辰时吾行脚去及时焚香宴坐而化阅世六十有二坐三十有七夏门弟子葬全身于山之西阿塔曰福圆

赞曰宝镜三昧其词要妙云岩以受洞山疑药山所作也先德惧属流布多珍秘之但五位偈三种渗漏之语见于禅书大观二年冬显谟阁待制朱彦世英赴官钱塘过信州白华岩得于老僧明年持其先公服予往慰之出以授予曰子当为發扬之因疏其沟封以付同学使法中龙象神而明之尽微细法执兴洞上之宗亦世英护法之志也

禅林僧宝传卷第一


校注

之一作出 其一作宜 必一作不 儿一作女 真一作他 慢一作侵
[A1] 己【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己【CB】巳【卍续】
[A4] 己【CB】巳【卍续】
[A5] 己【CB】巳【卍续】
[A6] 己【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禅林僧宝传(卷1)
关闭
禅林僧宝传(卷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