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570-A

间甞流覧释氏之书立教虽主于空寂而其戒欺去妄蠲忿窒欲亦与劝善惩恶之道葢无殊指焉自宗门教兴曹溪而下五派迭衍各有撰述宋景德以后裒集为传灯诸录嗣是又举挈要领彚成一编是为五灯会元洎乎本朝沙门海宽念其支派繁衍自宋金元明数百年来传述阙然乃著缵续一书今圣感寺僧超永复虑谱牒渐棼闻见不一用是旁搜博考折衷于二编而參订之删其烦芜增所未备以成全书其用心也可谓勤矣至于简牍所载互相印证之语罕譬曲喻为说甚伙而其大指要归亦惟欲祛迷惑以复性真不越乎闲邪存诚牗人为善之意匪仅有裨于禅宗教旨而已也故为之序

康熈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No. 1570-B 五灯全书目序

恭惟盛朝开国以来国家之治超于三代凡事关教化咸与阐扬僧史传灯之录虽方外要典亦当以时修明也(永)因念从上慧命所系于是顿忘固陋自康熈癸亥入京广征博采谨以古今遗集探其事实其理不当而言冗偽者则删之其旨不二而机冥合者则增之继而考订宗派申明大端不使金𨱎溷杂务期支绪详明引说辨解各有根据靡不穷搜极讨编成垂二百余万言名曰五灯全书遭遇圣天子以至道慈德治天子天地万物清宁安裕而佛教得以毗赞大化虽古之帝王未有如皇上之启牖生民欲其回心向道如此之切也(永)所以勤勤恳恳不避冐犯輙敢以其书上进幸于万几之暇得经御覧辨正差谬恩赐序文天章云灿睿藻波腾外核六经内该三藏使千灯互映托宸撰而弥彰万类同归荷纶音而愈彻岂直抑扬善恶昭晰儒禅镕范四天垂规百代而又蒙颁内府黎板命付剞劂(永)承旨勉力鸠工兹呈新刊御序并全书首卷圣览甚悦手勅谕(永)御制序后当有自序凡例方好(永)惭惶无地敢不稽首飏言吾佛以正法眼为一大教之宗以不传旨为一大教之祖其宗乃心性之道原生灵之妙谛也其祖乃定慧之大范朗悟之真验也

今上大圣垂覧兹编發扬儒佛合一之义以广流通所谓圣人立教之道必圣人乃能行之是岂惟万世佛氏之徒大幸也亦天下生民之大幸也夫敬为序

康熈癸酉孟秋上澣八日圣感寺嗣祖沙门(臣超永)拜撰

No. 1570-C 五灯全书序

世出世间法其源多岐贵夫挈领提纲而善损益之提挈之要则宜取信于本法无取证于末流取信于佛说无取证于俗议而天下大中至正之理始跃然知發蒙振落周行无悖愽照不偏亘古亘今阐呈真体所谓一大事因缘也如来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以正法要为一大教之宗密传授为一大教之祖代相禅五灯薪接有由来矣读其书征其事或现圆机如波纹织沼或轰狮吼如绝壑奔雷醉心者甘胜醍醐误触者猛逾毒药自书传互异暧昧漶漫遂令疑而不信誵讹襍出鱼目珠贝之不分是岂授受者有阙失欤抑亦纪载者之过也去圣时遥师承各袒匪具超方眼目运大公无我之心以贯串诸家广嗣续而建纲宗亟搜剔而严去取几何不日星晦而沧溟涸耶迦文于经教之外以无尽三昧授大龟氏二十八传而至菩提达磨尊者按唐书后魏之末有僧达磨本天竺国王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自释迦文佛相传衣钵世为授受入梁隐于嵩山少林寺以其法传慧可可传僧粲粲传道信信传弘忍忍传慧能能在中国于达磨为六世故世称六祖其文葢班班可攷复念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可以语言發不可以语言到故末上特慎重拈花付嘱之举用以表明正法非同謟曲明教嵩之言曰正法者大教之所自出众经之所自明也得乎此者虽以万端言之其所言未始襍也不得乎此者虽绝言而守之其所守未始不惑也善说法要葢无踰于明教矣今世法道下趋邪师辈出沉湎于势利攘臂于鬬诤喔唯突谲之徒相与以佛为戏而语言文字一途昔用之扬扢宗要今用之嘬蚀狮身肩慧命之责者仰屋扼腕之不暇尚何所事于發挥揣摩以表彰从上之法式哉我深雪霁兄为之痛心發愤乃殚虑竭思经营铅椠操三十年之苦心而全书脱藁蒙圣天子嘉浆再三寿剞劂有日矣于是祖道重光五灯复灿(揆)以椎鲁暗识亦得搦不律以佐厥功更窃窃然踴跃叹美以附于孔门之游夏焉夫道为天下之本书为天下之迹事为天下之异理为天下之同因迹以显本折同以融异而上下古今无剩义矣非挈提纲领损益取证之明验乎紫阳之论达磨为能尽翻窠臼倡为禅宗视义学尤为高妙固知別传之旨常存世间以起缁素之笃信讨论全借楮墨以为证据宋季五灯并传大川济公会而梓之迄今又五百余载嗣法者亡虑数千断断续续霁兄表而出之兴灭继绝心涵太虗岂如白岩之党同伐异任生灭为笔削者哉述而不作窃比老彭知我罪我虽宣尼有所不免耳霁兄初结茆于永嘉之云外峰八易寒暑刀耕火种谢绝人事全书经始于峰下道老人贻札殊深弗克告成之虑而今书竟成矣可以告老人于寂光矣(揆)昔叨老人之推爱极殷故附及序末以见著述卒业之难而霁兄仰承师训辅教翊经其所存者广其所见者大虽其习趋之端与儒或异而五灯建竖即易礼诗书春秋相表里并行有如此也

康熈壬申冬日北京玉泉山静明园古华严寺沙门(超揆)

No. 1570-D 五灯全书进呈奏疏

奏为进呈五灯全书事窃惟三教无二道圣人无两心迹虽有世间方外之殊理原无修己利人之別第品类杂则群言贵有折衷须流派清而根源斯为可据喜际同文之盛世敬集一家之成言非敢云尘露有益于山海之高深实仰借圣明得照夫昏衢之日月兹葢伏遇皇帝陛下心传千圣道冠百王明目达聪而迩言犹察悬鞀设铎而闻善则登万方共仰有道之圣人四海久颂太平之天子(臣)(超永)忝预缁流幸依紫禁有怀莫报矢愿靡他爰念佛起西乾祖传东震以明心见性为宗以化恶从善为教修持则以六度为大乘原不离世间相而求实相取证则以參悟为要旨无非借方便言以表至言纪其系者往代尚有厥人接其枝者于今亟宜详核(臣僧)不揣固陋用志十年历稽从上之遗编搜索近今之宗派言无岐辙语合心灯西域则首七佛授迦叶阿难中土则先达磨而沿流青原南岳末附未详法嗣间收应化圣贤阅时近三千年计人余七千数一十有六卷标其目一百二十卷记其言虽识为五灯全书诚有待天心炳鉴为此彚写冐昧进呈伏愿不弃𫇴荛俯垂釆择如言堪继后求循例允附龙藏之末函则派衍流长冀校订一勒梨编以示远(臣僧)又沐情谛观 前圣懿德有内典曾叨卷首 纶音倘蒙恩赐序文更属万年盛典则法轮赖金轮以常转舜日映佛日以增辉矣(臣)(超永)曷胜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具奏恭进以闻

康熈參拾贰年參月     日(臣)(超永)

No. 1570-E 五灯全书进呈奏疏(二)

奏为进呈五灯全书事窃惟化洽太和道含弘而广大愿垂上乘德普覆而平均敷善教以利民布慈心以育物恭逢盛典喜际昌时兹葢伏遇皇帝陛下尧钦舜哲文献武功圣学恒新抚万而建极皇威远播统六服以绥猷悬天鉴于域中运大权于寓内廓清沙漠全凭睿算之指挥尅定乾坤总属神机之纵夺眷言匡护清祖系于禅林汲引培扶登苍生于福地佛法赖隆盛世梵刹宏创兴朝(臣)僧庸愚无似老迈难堪才异大川谬忝续灯之妄识乖明教愧叨宠赉之深前呈百二十卷全书早开七千余僧正眼钦承纶命敬付梓工剞劂已得告成装饰因而再贡兹缘此理重有干祈向蒙御制鸿文曾许颁入龙藏敢希允俞冐犯威严伏愿圣德崔嵬永树万年基业天潢灏瀚总归一派渊源礼备当今玉轴配锦函之贵事高旷古金轮巩绣柱之尊景祚与七政相齐厚恩与二曜弥固矣(臣)(超永)曷胜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具奏恭进以闻

康熈三十六年六月     日(臣)(超永)

五灯全书凡例

  • 灯史自传联普续广五籍为禅门记载之书其行于世也久矣嗣后宋大川济禅师病其卷帙浩繁事实未核于是删偽定譌析疑传信束为会元一书葢有经有法有条有理于禅统法系不假考而明昭而著其有造于大道有功于学者甚大实天壤间一大典故尤非群书可得而拟也从是五百年来显晦不一五宗之统且止其三虽济洞尚存亦非前此家风况近日谱牒纷更闻见益异若决江河安所底止直下儿孙凡有血气者能无蒿目深忧乎(永)行愧先贤解慙往哲但念从上恩德碎身罔报乃于垂老之年曳踵行数千里谒告同人而商确此书共图返古悬救方来矢公矢慎至正至详敢曰树天下万世之防

    按列圣徽猷彚诸家法要考古征今网罗上下穷神极虑竭智尽能法尚春秋之严式准会元之切亦颇显幽阐微發前人未發之旨庶乎理长义就必有明哲知音共扶南董其伦序之次南岳青原俱止三十七世

  • 天王于马祖天皇于石头皆前人所定之案见诸典借不啻数十种悉从龙藏佛祖通载中原本根据庶令统系无差
  • 海舟慈祖是永非普是二非一奈彼迷惑谬见削我二世岂知慈加普者嗣万峰沈贯铭中所及者是也慈加永者嗣东明翼善碑中符合者是也其理炳然更复何辨
  • 洞宗世系所纪不一今从永觉贤公之补灯远门柱公之续略涵宇宽公之缵续为霖霈公之辟谬參酌以定匪涉私裁
  • 自宗分五派良由绍震旦之真灯然不面证一堂未许称传衣之嫡血即如荐福古偶触纸上陈言遥继云门偃祖不止百有余认为嗣法己甚重为法甚轻紊乱道源开罪千古故敢列于未详以明法统之不可或淆而承虗之不可觊幸
  • 雪峤信老人久曰无传存稿忽嗣司理黄端伯若端伯洞宗或收于无明慧经下或列于无异元来下殊无定准细考端伯历叙来由毕竟嗣寿昌为当
  • 密祖行状为山翁忞和尚所作嗣法十二位外从无枝节近存稿之增黄毓祺宝积之入古雪喆未审何意况行状宝积父子相承所著之书何不同如是两公之不忍遗拟同元白可惟一润山幢海诸公列于未详
  • 僧摩居士马一腾徧參诸方入处谛当唱道吴越燕楚之间士大夫中林太史增志张司农有誉熊给谏开元俱出其炉鞴所著儒禅合一之书等身亦士林所希有者补入未详
  • 应化圣贤西天者列于二十八祖之末东土者集于南岳青原之前庶见次序分明不致条理舛错
  • 古今尊宿有录存者语俱另选不循旧文若无录可辑仍从灯元诸书取要删繁所贵旨趣之切当
  • 五宗世系之名俱依诸谱所载但有传记法言者取冠于前共不列章次者目录于后
  • 南岳下三十五六七世青原下三十七世支分蕃衍一时难获全璧兹则随得随录但从世次而弗拘嗣法之前后

康熈甲子上元日檇李嗣祖沙门超永书于深雪艸堂

No. 1570

五灯全书目录卷第一

卷首 序文 凡例 目录卷一   七佛  毗婆尸佛 尸弃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孙佛  拘那含牟尼佛 迦叶佛  释迦牟尼佛   西天祖师  摩诃迦叶尊者 阿难尊者  商那和修尊者 优波毱多尊者  提多迦尊者 弥遮迦尊者  婆须密尊者 佛陀难提尊者  伏䭾密多尊者 胁尊者  富那夜奢尊者 马鸣尊者  迦毗摩罗尊者 龙树尊者  迦那提婆尊者卷二  罗睺罗多尊者 僧伽难提尊者  伽耶舍多尊者 鸠摩罗多尊者  阇夜多尊者 婆修盘头尊者  摩拏罗尊者 勒那尊者  师子尊者 婆舍斯多尊者  不如密多尊者 般若多罗尊者西天二祖阿难尊者旁出法嗣第一世  末田底迦尊者(不列章次)西天二十四祖师子尊者旁出法嗣第一世  达磨达尊者(不列章次)二十四祖下第二世 达磨达尊者法嗣  因陀罗尊者(以下不列章次) 瞿罗忌利婆尊者二十四祖下第三世 因陀罗尊者法嗣  达磨尸利帝尊者(以下不列章次)  破楼求多罗尊者 那伽难提尊者  波罗婆提尊者 瞿罗忌利婆尊者法嗣  波罗䟦摩尊者(以下不列章次) 僧伽罗叉尊者二十四世祖下第四世 达磨尸利帝尊者法嗣  摩帝𨽻罗尊者(以下不列章次)  诃利跋茂尊者 破楼求多罗尊者法嗣  和修盘头尊者(以下不列章次) 达摩诃帝尊者  栴陀罗多尊者 波罗跋摩尊者法嗣  勒那多罗尊者(以下不列章次) 盘头多罗尊者  婆罗波多尊者 僧伽罗叉尊者法嗣  毗舍耶多罗尊者(以下不列章次)  毗栗刍多罗尊者 毗楼罗多摩尊者  优波膻陀尊者 婆难提多尊者   西天应化圣贤  文殊菩萨 天亲菩萨  维摩大士 善财童子  须菩提尊者 舍利弗尊者  殃崛摩罗尊者 宾头卢尊者  障蔽魔王 那咤太子  广额屠儿   东土祖师  菩提达磨大师 慧可大祖大师  僧璨鉴智禅师 道信大医禅师  弘忍大满禅师 慧能大鉴禅师卷三   东土应化圣贤  秦跋陀禅师 金陵宝志禅师  天台智觊禅师 泗州僧伽大圣  天台丰干禅师 天台寒山大士  天台拾得大士 明州布袋和尚  法华志言大士 扣冰澡先古佛  千岁宝掌和尚 嬾残禅师  杜法顺和尚 万回法云公  清凉观国师 天台戒阇黎初祖达磨大师旁出法嗣第一世  道育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道副禅师  尼总持禅师二祖慧可禅师旁出法嗣第一世  僧那禅师 向居士二祖下第二世 僧那禅师法嗣  隆化慧满禅师 岘山神定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宝月禅师 化公禅师  和公禅师 华闲居士  廖居士二祖下第三世 华闲居士法嗣  昙𨗉禅师(不列章次)二祖下第四世 昙𨗉禅师法嗣  定林慧纲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延陵慧简禅师  彭城慧瑳禅师二祖下第五世 定林纲禅师法嗣  六合大觉禅师(不列章次)二祖下第六世 六合觉禅师法嗣  高邮昙影禅师(不列章次)二祖下第七世 高邮影禅师法嗣  泰山明练禅师(不列章次)二祖下第八世 泰山练禅师法嗣  扬州静泰禅师(不列章次)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第一世  牛头法融禅师四祖下第二世 牛头融禅师法嗣  金陵智岩禅师 钟山昙璀禅师  荆州大素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幽栖月空禅师  白马道演禅师 新安定庄禅师  彭城智瑳禅师 广州道树禅师  湖州智爽禅师 新州杜默禅师  上元智诚禅师四祖下第三世 金陵岩禅师法嗣  牛头慧方禅师 东都镜潭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襄州志长禅师 湖州义真禅师  益州端伏禅师 龙光归仁禅师  襄州辨才禅师 汉南法俊禅师  西川敏古禅师 上元诚禅师法嗣  上元定真禅师(不列章次)四祖下第四世 牛头方禅师法嗣  牛头法持禅师 上元真禅师法嗣  上元如度禅师(不列章次)四祖下第五世 牛头持禅师法嗣  牛头山智威禅师 金陵玄素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天柱弘仁禅师四祖下第六世 牛头威禅师法嗣  牛头慧忠禅师 安国玄挺禅师  天柱崇慧禅师 林玄素禅师四祖下第七世 牛头忠禅师法嗣  佛窟惟则禅师 林素禅师法嗣  径山道钦禅师 金陵昙益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吴门圆镜禅师四祖下第八世 佛窟则禅师法嗣  天台云居智禅师 径山钦禅师法嗣  鸟窠道林禅师 木渚山悟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青阳广敷禅师 巾子崇惠禅师四祖下第九世 云居智禅师法嗣  牛头道性禅师 江宁智灯禅师  解县怀信禅师 林全禅师  北山怀古禅师 明州观宗禅师  牛头大智禅师 白马善道禅师  牛头智真禅师 牛头谭颙禅师  牛头云韬禅师 牛头山凝禅师  牛头法梁禅师 江宁行应禅师  牛头惠良禅师 兴善道融禅师  蒋山照明禅师 牛头法灯禅师  牛头定空禅师 牛头慧涉禅师  牛头凝空禅师 蒋山道初禅师  幽栖道遇禅师 幽栖藏禅师  牛头灵晖禅师 幽栖道颕禅师  牛头巨英禅师 释山法常禅师  龙门凝寂禅师 庄严远禅师  襄州道坚禅师 尼明悟  居士殷净 鸟窠林禅师法嗣  招贤会通禅师 灵岩宝观禅师(不列章次)四祖下第十世 牛头涉禅师法嗣  栖霞清源禅师(不列章次)卷四五祖大满禅师旁出法嗣第一世  玉泉神秀禅师 嵩山慧安国师  蒙山道明禅师 奉法昙光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随州禅慥禅师 金州法持禅师  资州智侁禅师 舒州法照禅师  枝江道俊禅师 常州玄赜禅师  越州僧达禅师 主簿刘白松五祖下第二世 玉泉秀禅师法嗣  五台巨方禅师 中条智封禅师  充州藏禅师 寿州道树禅师  都梁全植禅师 荆州辞朗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嵩山普寂禅师 大佛秀育禅师  西京义福禅师 忽雷澄禅师  东京日禅师 大原徧净禅师  南岳元观禅师 汝南杜禅师  嵩山敬禅师 京兆小福禅师  霍山观禅师 茅山崇珪禅师  安陆怀空禅师 嵩岳安禅师法嗣  福先仁俭禅师 破灶堕禅师  嵩岳元珪禅师 常山坦然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郑都圆寂禅师 西京道亮禅师 资州侁禅师法嗣  资州处寂禅师(不列章次) 随州慥禅师法嗣  随州正寿禅师(不列章次) 常州赜禅师法嗣  义兴神斐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湖州畅禅师 蒙山明禅师法嗣  洪州崇寂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江西坏禅师  抚州神真禅师五祖下第三世 嵩山寂禅师法嗣  终南惟政禅师 广福慧空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嵩山常越禅师 夹石思禅师  爱敬志真禅师 明瓒禅师  兖州守贤禅师 定州石藏禅师  南岳澄心禅师 南岳日照禅师  同德榦禅师 苏州真亮禅师  泽州亘月禅师 亳州昙真禅师  都梁崇演禅师 章敬澄禅师  嵩阳一行禅师 山北融禅师  丁定陶居士 降魔藏禅师法嗣  西京寂满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西京定庄禅师  南岳慧隐禅师 荆州朗禅师法嗣  塼界慎徽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紫金玄宗禅师  大梅举禅师 西京义禅师法嗣  西京大隐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大悲光禅师  神智斐禅师 大勇猛禅师  西京定境禅师 道播禅师  大震动禅师 玄证禅师 京兆福禅师法嗣  蓝田深寂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日没云禅师  东白法超禅师 南岳观禅师法嗣  南岳神照禅师(不列章次) 破灶堕禅师法嗣  嵩山峻极禅师 霍山观禅师法嗣  襄州岘山幽禅师(不列章次) 西京亮禅师法嗣  尚书张锡(以下不列章次) 总管李孝逸  祭酒崔融 秘监贺知章  刺史康诜 资州寂禅师法嗣  益州无相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长松马禅师  德超禅师 梓州晓了禅师 义兴斐禅师法嗣  西京智游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东都智深禅师五祖下第四世 终南政禅师法嗣  衡州定心禅师(不列章次) 爱敬真禅师法嗣  嵩山照禅师(不列章次) 塼界徽禅师法嗣  武诫禅师(不列章次) 益州相禅师法嗣  保唐无住禅师 云顶玉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明月山融禅师 净众神会禅师六祖大鉴禅师旁出法嗣第一世  西域崛多三藏 韶州法海禅师  吉州志诚禅师 匾担晓了禅师  洪州法达禅师 寿州智通禅师  西江志彻禅师 信州智常禅师  广州志道禅师 永嘉真觉禅师  司空本净禅师 玄䇿禅师  河北智隍禅师 南阳慧忠国师  荷泽神会禅师 昙璀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法性印宗禅师 曹溪令韬禅师  抚州净安禅师 嵩山寻禅师  南岳坚固禅师 宗一禅师  秦望善现禅师 南岳梵行禅师  并州自在禅师 西京咸空禅师  韶州祇陀禅师 罗浮定真禅师  峡山泰祥禅师 制空道进禅师  光州法净禅师 清凉辨才禅师  下回善快禅师 广州吴头陀  道英禅师 智本禅师  清苑法真禅师 玄楷禅师  义兴孙菩萨 韶山玄素禅师  刺史韦璩 侍郎薛简内卷五六祖下第二世 南阳忠国师法嗣  耽源应真禅师 香严惟戒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唐肃宗皇帝 唐代宗皇帝  开封孙知古 司空净禅师法嗣  中使梅庭光(不列章次) 荷泽会禅师法嗣  蒙山宝光禅师 大石福林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磁州法如禅师 西隐进平禅师  益州南印禅师 澧阳慧演禅师  河南怀空禅师 宜春广敷禅师  江宁行觉禅师 五台无名禅师  南岳皓玉禅师 宣州志满禅师  涪州朗禅师 南阳圆震禅师  广陵灵坦禅师 宁州通隐禅师  五台神英禅师 河南尹李常 祇陀禅师法嗣  衡州道倩禅师(不列章次) 罗浮真禅师法嗣  罗浮灵远禅师(不列章次) 制空进禅师法嗣  荆门玄觉禅师(不列章次) 下回快禅师法嗣  下回善悟禅师(不列章次) 韶山素禅师法嗣  韶山小道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韶山游寂禅师六祖下第三世 耽源真禅师法嗣  吉州正邃禅师(不列章次) 磁州如禅师法嗣  荆南惟忠禅师(不列章次) 益州印禅师法嗣  益州义俛禅师(不列章次) 河南怀空禅师法嗣  蔡州道明禅师(不列章次) 五台无名禅师法嗣  华严澄观禅师(不列章次) 南阳震禅师法嗣  南阳吴头陀(以下不列章次) 四面法智禅师 衡州倩禅师法嗣  湖南如宝禅师(不列章次) 下回快禅师法嗣  潭州无学禅师(不列章次)六祖下第四世 南阳忠禅师法嗣  荆南道圆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益州如一禅师  奉国神照禅师 庐山雅禅师 南阳吴头陀法嗣  南阳玄固禅师(不列章次)六祖下第五世 荆南圆禅师法嗣  圭峰宗密禅师 奉国照禅师法嗣  滑州智远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镇州常一禅师  鹿台玄邃禅师六祖下第六世 圭峰密禅师法嗣  圭峰温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慈恩泰恭禅师  兴善泰锡禅师 万乘宗禅师  瑞圣觉禅师 化度仁踰禅师 滑州远禅师法嗣  彭门审用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滑州圆照禅师  上方真禅师 东京法志禅师 鹿台邃禅师法嗣  龙兴念禅师(不列章次)六祖大鉴禅师法嗣  南岳怀让禅师南岳让禅师法嗣第一世  马祖道一禅师 南岳智达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南岳坦然禅师 潮州神照禅师  大名严峻禅师 新罗本如禅师  南岳玄晟禅师 东雾法本禅师  南岳常浩禅师南岳下第二世 马祖一禅师法嗣之一  百丈怀海禅师 南泉普愿禅师  盐官齐安国师 归宗智常禅师  大梅法常禅师 佛光如满禅师  五洩灵默禅师 栢岩明哲禅师卷六 马祖一禅师法嗣之二  盘山宝积禅师 麻谷宝彻禅师  东寺如会禅师 虔州智藏禅师  章敬怀恽禅师 大珠慧海禅师  百丈惟政禅师 泐潭法会禅师  杉山智坚禅师 泐潭惟建禅师  茗溪道行禅师 石巩慧藏禅师  北兰让禅师 南源道明禅师  郦村自满禅师 中邑洪恩禅师  泐潭常兴禅师 汾州无业禅师  大同广澄禅师 鹅湖大义禅师  伏牛自在禅师 兴善惟宽禅师  鄂州无等禅师 三角总印禅师  鲁祖宝云禅师 芙蓉太毓禅师  紫玉道通禅师 五台隐峰禅师  石霜大善禅师 龟洋无了禅师  西园昙藏禅师 杨岐甄叔禅师  马峰神藏禅师 汀州水塘和尚  蒙谿和尚 温州佛㠗和尚  乌臼和尚 古寺和尚  石臼和尚 本谿和尚  石林和尚 亮座主  黑眼和尚 齐峰和尚  米岭和尚 大阳和尚  红螺和尚 百灵和尚  金牛和尚 黑㵎和尚  利山和尚 乳源和尚  松山和尚 则川和尚  打地和尚 秀谿和尚  树和尚 草堂和尚  洞安和尚 兴平和尚  逍遥和尚 福谿和尚  水潦和尚 浮杯和尚  龙山和尚 庞蕴居士  天王道悟禅师(语具別卷) 华林善觉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镐英禅师 王姥翛然禅师  崇泰禅师 伏栖䇿禅师  松滋智聪禅师 云秀神鉴禅师  栖灵智通禅师 京兆怀韬禅师  常州明干禅师 河中怀则禅师  鄂州洪潭禅师 青莲元礼禅师  象原怀坦禅师 河中宝庆禅师  甘泉志贤禅师 潞府法柔禅师  咸通觉平禅师 义兴胜辨禅师  开元玄虗禅师 韶州清贺禅师  紫阴惟建禅师 海陵庆云禅师  封山洪濬禅师 练山神玩禅师  崛山道圆禅师 玉台惟然禅师  池州昙觊禅师 荆州宝积禅师  河中法藏禅师 汉南良津禅师  京兆崇禅师 南岳智周禅师  白虎法宣禅师 柏岩常彻禅师  乾元晖禅师 金崛惟直禅师  齐州道岩禅师 襄州常坚禅师  荆州道本禅师 双岭道方禅师  永泰灵湍禅师 罗浮修广禅师  岘山定庆禅师 越州惟献禅师  光明普满禅师 华严智藏禅师  大阳希顶禅师 昆山定觉禅师  云水靖宗禅师 随州洪山禅师  龙牙圆畅禅师 连州元瑅禅师  泉州慧忠禅师 杭州智藏禅师  安丰怀空禅师 罗浮道行禅师  庐山法藏禅师 吕后宁贲禅师

五灯全书目录卷第一


校注

原本佚失初叶 世字疑衍
[A1] 祛【CB】袪【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己【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旷【CB】嚝【卍续】
[A7] [-]【CB】一【卍续】
[A8] [-]【CB】一【卍续】
[A9] [-]【CB】一【卍续】
[A10] [-]【CB】一【卍续】
[A11] [-]【CB】一【卍续】
[A12] 己【CB】巳【卍续】
[A13] [-]【CB】一【卍续】
[A14] [-]【CB】一【卍续】
[A15] [-]【CB】一【卍续】
[A16] [-]【CB】一【卍续】
[A17] [-]【CB】一【卍续】
[A18] [-]【CB】一【卍续】
[A19] [-]【CB】一【卍续】
[A20] (以下不列章次)【CB】[-]【卍续】
[A21] (以下不列章次)【CB】[-]【卍续】
[A22] (以下不列章次)【CB】[-]【卍续】
[A23] 刺【CB】剌【卍续】
[A24] 刺【CB】剌【卍续】
[A25] 茗【CB】苕【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五灯全书目录(卷1)
关闭
五灯全书目录(卷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