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禅教考

佛法以汉明帝永平八年乙丑之岁始中国

佛祖通载云明帝永平四年(辛酉岁)帝梦金人遣中郎将蔡愔博士王遵等十八人西访其道至大月氏国遇摩腾竺法兰二沙门得经像归于洛阳盖乙丑岁也

后三百七年始因苻秦流传于高勾丽(壬申年)

金富轼三国史云高勾丽小兽林王二年(晋简文帝咸安二年)秦王苻坚遣浮屠顺道賷送佛像经文(夏六月)王遣使回谢(时高勾丽都在平壤东黄城)○后二年(小兽林四年)僧阿道来(建元十年)越明年春始剏肖门寺以置顺道又创伊弗兰寺以置阿道(春二月)○后十八年至故国壤王末年(东晋孝武时)又下教崇信佛法○后二年癸巳广开土王(晋孝武大元十八年)创九寺于平壤(秋八月)○案小兽林王时燕主慕容𬀩降于苻坚辽东之路于是得通此秦僧所以至勾丽也

勾丽祟佛二十余年其后绝无声迹者百余年至文咨明王七年更有创寺之文

三国史云勾丽文咨明王七年丁丑(南齐废帝时)创金刚寺(秋七月)○案平壤九寺之后一百五年始创金刚寺其间建寺宜不止此史不尽记也

三国史云勾丽长寿王六十三年(宋废帝三年)浮屠道琳自百济还(初长寿王阴谋百济求可以间谍者浮屠道琳应募而徃与盖卤王围棊因劝筑城起宫室使人民究困于是道琳还告之王發兵围汉城克之百济移都熊津)○案是年乙卯上距广开土王二年癸巳为八十三年勾丽佛法未绝故得有道琳也

后五十四年至阳原王七年勾丽之僧归于新罗

三国史云新罗真兴王十二年辛未(梁简文帝二年)勾丽惠亮法师归于新罗王以为僧统始置百座讲会及八关之法 (初居漆夫祝发为僧西觇勾丽闻惠亮法师开堂说经遂诣听讲与之密约至是年居漆夫伐勾丽取法师同载而归)

后七十四年至荣留王八年遣使入唐学佛老教法

三国史云荣留王八年乙酉(唐高祖武德八年)遣使入唐求学佛老教法帝许之○案此云求佛法有求其详也非中绝而复求也

后十七年至宝臧王元年勾丽之僧东觇新罗

三国史云新罗善德王十一年壬寅(唐贞观十六年)勾丽浮屠德昌觇新罗

后八年勾丽崇信道教勾丽之僧南走百济

三国史云宝藏王九年庚戌(唐高宗永徽元年)盘龙寺普德和尚以国家奉道(老子道)不信佛法南移完山孤大山○案孤大山者今之泰仁县也(新罗大山县)金刚山有普德窟空庵尚存欵亦普德和尚之所甞捿隐也○又案普德之后十年而百济亡又八年而勾丽亡(源流作普依字智法)

后十八年勾丽以军事委之奸僧卒亡其国

三国史云宝臧王二十七年戊辰(唐高宗总章元年)李𪟝围平壤月余泉男建(盖苏文之子)犹闭门拒守以军事委浮屠信诚信诚与小将乌沙饶苗等密遣人诣𪟝请为内应后五日信诚开门𪟝纵兵登城皷噪遂灭勾丽○案高勾丽者今之平安道也凡西土佛寺创修之文僧人现化之迹皆当以此而征信其有违舛者不可信也 右高勾丽禅教始末

流传勾丽之后十二年又因东晋流传于百济

三国史云百济枕流王元年甲申(晋孝武大元九年)胡僧摩罗难陀自晋至王迎之至宫内礼敬之(秋七月)越明年春创佛寺于汉山(今广州)度僧十人(春二月)○三国史职官志云百济圣王初置僧官(梁武帝之时)○案枕流之时虽创佛寺汉山之外未甞广建圣王之时虽置僧官(自枕流王元年下至圣王元年为百四十年)泗沘之前未甞大行至法王之后百济始行佛法矣

崔致远撰曦阳山凤岩寺知证大师铭云西晋昙始始之貊(谓春川)如摄腾东入(谓摩腾)勾丽阿度度于我(详见下)如康会南行(康居国人行化于吴主孙权之国)○案晋之时貊人来据春川自署为乐浪太守或自称乐浪王汉魏之时每自中国越海遣吏盖以冽北𬇙南本是汉地也昙始此时亦越海至乐浪而佛法则未甞行也

枕流之后二百余年绝无声迹至法王元年百济复行佛法

三国史云百济法王元年己未(隋文帝开皇十九年)下令禁杀生牧民家所养鹰放之渔猎之具焚之(十二月)○越明年春创王兴寺(春正月)度僧三十人大旱王幸漆岳寺祈雨(是年法王薨)○后三十五年(唐贞观八年)王兴寺成(春二月)其寺临鷄滩之水彩饰壮丽(即武王)每乘舟入寺行香○案法王之时百济已都扶余即所谓王兴寺漆岳寺亦当求之于扶余矣○又按自枕流王元年至法王元年为二百十六年

法王之后六十二年佛宇妖孽屡兴百济以亡

三国史云义慈王十五年乙卯(唐永徽六年)骍马入北岳乌含寺鸣帀佛宇数日死○后五年(即显庆五年)风雨暴至震天王道让二寺塔又震白石寺讲堂(夏五月)六月王兴寺众僧见怪(寺僧皆见若有舟楫随大水入寺门)○案是年百济亡

百济既亡浮屠道琛倡义起兵以图兴复

三国史云武王从子福信甞将兵乃与浮屠道琛据周留城叛迎古王子扶余丰甞质于倭国者立之为王西北部皆应引兵围刘仁愿于都城(熊津城)其后福信杀道琛扶余丰杀福信百济遂亡○案当时三国鼎峙今汉水以北𬇙水以南本是汉地或中国遣吏或土酋自立今铁岭以北为南沃沮其摩天岭以北为北沃沮此所谓三分而五裂也百济者今汉水以南京畿忠清(其左道属于新罗)全罗之地也当时佛法先至勾丽而平壤之外不建佛寺次至百济而汉山之外不建佛寺其布散蟠据名山盖在新罗之末前此未甞然也○又按三国史云新罗圣德王十八年己未(唐开元七年)雷震金马郡(今益山)弥勒寺(秋七月)又新罗之末甄萱之子神剑幽其父于金山佛宇(今金沟)今湖南佛寺之见于三国史者只此二寺余无所著(弥勒寺乃知命法师所创见佛祖源流) 右百济禅教始末

流传勾丽之后五十余年又因勾丽流传于新罗未及施行

三国史云新罗讷祗王时(刘宋时)沙门墨胡子自高丽至一善郡(今美山)郡人毛礼于家中作窟室安置(时梁遣使赐香群臣不知所用墨胡子见之曰此所以达诚于三宝王女病革使胡子焚香表誓病寻愈王餽赠厚胡子出见毛礼以所得物赠之俄而不知所归)○案讷祇王以宋孝武(骏)大明二年卒此时中国非萧梁也此云自梁赐香者明有错误其后毗处王时(即焰知麻立干)有阿道和尚(一作我道)与侍者三人亦来毛礼家仪表似墨胡子住数年无病死其侍者三人留住讲读经律往往有信奉者(金富轼云此据金大问鸡林杂传所记书之也奭韩奈麻金用行所撰我道和尚所录殊异)○案勾丽小兽林王四年中国僧阿度始至勾丽其距毗处王元年(齐高帝建元元年)为一百五年矣初到勾丽时其秊必高其至新罗未必在于毗处之元年阿道之寿安能如是即所谓阿道和尚別是一僧非前之阿道也

至法兴王十五年既诛异次顿始行其法上距勾丽流传之初已一百五十有七年

法兴王十五年(梁武帝大通二年)王欲兴佛法群臣不信喋喋腾口舌近臣异次顿(或云处道)奏曰请斩小臣以定众议佥曰今见僧徒童头异服议论奇诡今若纵之恐有后悔臣等虽即重罪不敢奉诏遂诛异次顿有血乳之异众怪之不复非毁佛事○越明年下令禁杀生

后十五年创建佛寺名曰兴轮(甲子年)

真兴王五秊(梁武帝大同十年)创兴轮寺(春二月)许人出家为僧尼(高丽真静国师天頙作兴轮寺大钟铭云青丘佛法始兴于兹寺)○后五年(梁武帝末年)梁遣使与入学僧觉德(新罗僧入学于中国者)送佛舍利王使百官奉迎于兴轮寺前路(真兴王十年)○后二年(辛未)勾丽惠亮法师至(已见上)

真兴之世广建佛宇其最大者曰皇龙寺

真兴王十四年春二月王命所司筑新宫于月城东(王城东)黄龙见于地王疑之改为佛寺赐号曰皇龙○案真兴王二十七年皇龙寺始克毕功(见本纪)其宏丽瑰奇可知

职官志云四天王寺其官有衿荷臣一人上堂一人赤位一人青位二人奉圣寺其官有衿荷臣一人上堂一人赤位一人青位一人感恩寺其官如奉圣寺奉德寺其官如天王寺奉恩寺衿荷臣一人大舍二人灵庙寺上堂一人青位一人(祭祀志云灵庙寺南行五里祭)永兴寺大柰麻一人国统一人(一云寺主真兴王以惠亮法师为之)都唯那娘一人阿尼大都唯那一人(真兴王以宝良法师为之真德王加一人)少年书省二人(元圣王以惠英梵如二法师为之)州统九人郡统十八人○案新罗寺刹之见于三国史者又有三郎寺芬皇寺望德寺泉林寺哀公寺黄福寺元延寺鹫仙寺加悉寺祇园寺实际寺(已上疑在庆州地)星州法定寺晋州断俗寺居昌万兴寺陕川海印寺(又陕川清凉寺智异山双溪寺见崔孤云传)南汉山庄义寺北汉山安养寺雉岳山石南寺(今原州)皆真兴以降世世增建者也其创修年月王公事迹多可考征今姑略之(又弓裔于兴教寺祝发王昌瑾于勃飒寺见镇星塑传皆新罗古寺也)

真兴以降交聘中国勤求佛法使者织路

真兴王二十六年(陈文帝天嘉六年)遣使刘思与僧明观来聘送释氏经论千七百余卷○三十七年春安弘法师入陈求法与胡僧毗摩罗等二僧回上稜伽胜鬘经及佛舍利(是年秋王薨)○后九年(真平王七年)高僧智明入陈求法(陈后主至德三年)○后四年春圆光法师入陈求法(是年陈氏灭)○后七年(真平十八年)高僧昙育入隋求法(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后四年(真平十二年)高僧圆光隋朝聘使柰麻诸文大舍横川(两人也)(还去加悉寺)○后二年高僧智明随入朝使上军还(上军亦人名)尊敬明公(亦僧也)为大德○后三年(隋炀帝大业元年)高僧昙育随入朝使惠文还○后八年秋隋使王世仪至皇龙寺设百高座邀圆光等法师说经○案真兴王末年祝发被僧衣自号法云以终其身王妃亦效之为尼住永兴寺崇信佛法斯可知矣

李唐初兴慈藏法师首入中国以求佛法

善德女王五年慈藏法师入唐求法○后七年(善德十二年)高僧慈藏自唐还(春三月)○文武王九年(唐总章二年)以信惠法师为政官大书省(官名也)唐僧法安来传天子命求磁石(时勾丽新亡法安为勾丽人所杀)○后二年秋唐总管薛仁贵使琳润法师賷书致王○后三年以义安法师为大书省

是时有元晓义相比肩齐名以兴佛法

文武王十六年(唐仪凤元年)高僧义相奉旨创浮石寺(在顺兴)○后五年王欲新京城义相谏止之(是年秋王卒)○案义相入唐事不见正史

薛聪传云聪父元晓初为桑门淹该佛书既而反本自号小性居士(又圣德王十四年召河西州龙鸣岳居士理晓祈雨于泉林寺)

丽济既亡辰马混一佛法遂广徧于国中

孝昭王元年(唐武后长寿元年)高僧道证自唐𢌞上天文图○圣德王三年(唐武后长安三年)金思让自唐回献㝡胜王经○景德王二十二年(唐代宗广德元年)大柰麻(官名也)李纯剃发为僧为王创立断俗寺居之(在晋州)

下逮哀庄之世佛宇太广乃禁新创

哀庄王三年(唐德宗贞元廿八年)创伽倻山海印寺(秋八月)○后四年下教禁创佛寺惟许修葺又禁以锦绣为佛事金银为器用○按此令未必久行诸寺创修年月有可以考核者

宪德王二年(唐宪宗元和五年)遣王子金宪章入唐献金银佛像及佛经等为顺宗祈福○兴德王二年(唐文宗太和元年)高勾丽僧丘德入唐賷经至(此时勾丽已亡丘德盖西土之人)○文圣王十三年(唐宣宗大中五年)入唐使阿飡元弘賷佛经并佛牙来王出郊迎之○真圣女王二年(唐僖宗文德元年)命大矩和尚修集乡歌

新罗之末佛宇有妖国随以亡

景哀王四年(后唐时)皇龙寺塔摇动北倾○敬顺王三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天竺国三藏摩睺罗抵高丽(夏六月)○案新罗名僧又有浮屠顺憬(与金庾信同时)浮屠贤俊(姓崔氏即孤云之兄)定玄禅师(即贤俊之友)孝子圣觉(居星州一利县为母刲股)释聪禅师(为弓裔所杀)智炤夫人(金庾信之妻)其事迹并见三国史今始略之○又按新罗者今之庆尚道也丽济既亡遂混东然𬇙水以北(平安道)铁岭以北不能得也 右新罗禅教始末(已上专据金富轼三国史为信文他书所出別录于下方)

又有新罗僧无漏禅师见录于中国佛乘

佛祖通载云唐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新罗景德王十五年)新罗僧无漏示寂于右阁门合掌凌空而立足去地尺许左右以闻帝惊异降跸临视得遗表乞归葬旧谷有诏护送旧居建塔至怀远县下院辄举不动遂以香泥塑全身留下院○案戊戌当丙申

至若传灯录所载诸师皆于中国禅宗受其灯光

新罗本如禅师(南岳让禅师法嗣) 无话句(见第六卷)

新罗洪陟禅师(西堂藏禅师法嗣) 无话句

新罗慧彻禅师(西堂藏禅师法嗣) 无话句

新罗无染禅师(麻谷彻禅师法嗣) 无话句(崔孤云见下)

新罗玄昱禅师(章敬〔惮〕禅师法嗣) 无话句(源流称凤林玄昱)

新罗觉体禅师(章敬[*]〔惮〕禅师法嗣) 无话句(已上见第九卷)

新罗道均禅师(南泉愿禅师法嗣) 无话句

新罗品日禅师(盐官齐安禅师法嗣) 无话句(源流云剏三陟三和寺)

新罗迦智禅师(大梅常禅师法嗣) 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云待汝裹头来即与汝道○僧问如何是大梅的旨师云酪本一时抛(案此是长〔与〕宝林寺所祖迦智山道仪大师也)

新罗忠彦禅师(大梅常禅师法嗣) 无语句(即新兴寺冲彦禅师)

新罗大茅和尚(归宗智常禅师法嗣) 上堂云欲识诸佛师向无明心内识取欲识常住不彫性向万物迁变处识取○僧问如何是大茅境师云不露锋僧云为什么不露锋师云无当者(已上见第十卷)

新罗顺支禅师(仰山寂禅师法嗣) 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竖拂子僧曰莫遮个便是师放下拂子以字不成八字不是什么字师作圆相示之有僧于师前作五花圆相师画破別作一圆相(案此即万法归一之意)○案源流称五台山顺支禅师

新罗智异山和尚(仰山寂禅师法嗣) 一日示众曰冬不寒腊后看便下座(已上见第十二卷)

新罗钦忠禅师(石霜诸禅师法嗣) 无话句(源流〔云〕敬怀晖法嗣)

新罗行寂禅师(石霜诸禅师法嗣) 无话句

新罗朗禅师(石霜诸禅师法嗣) 无话句

新罗清虗禅师(石霜诸禅师法嗣) 无话句(已上见第十六卷)

新罗金藏和尚(洞山价禅师法嗣) 无话句

新罗清院和尚(九峰䖍禅师法嗣) 僧问奔马争毬谁是得者师曰谁是不得者曰恁么则不在争也师曰直得不争亦有过在曰如何免得此过师曰要且不曾失曰不失处如何锻炼师曰两手捧不起

新罗卧龙禅师(云盖元禅师法嗣) 问如何是大人相师曰紫罗帐里不垂手曰为什么不垂手师曰不尊贵曰十二时中如何用心师曰猢狲吃毛虫

新罗泊岩和尚(谷山藏禅师法嗣) 话句删(已上见第十七卷)

新罗云住和尚(云居膺禅师法嗣) 无话句(即照通和尚)

新罗庆猷禅师(云居膺禅师法嗣) 无话句

新罗慧禅师(云居膺禅师法嗣) 无话句

新罗龟山和尚(长庆稜禅师法嗣) 有举相国裴公休启建法会问看经僧是什么经僧曰无言童子经公曰有几卷僧曰两卷公曰既是无言为什么却有两卷僧无对师代曰若论无言非唯两卷(已上见第十八卷)

新罗慧云禅师(白兆圆禅师法嗣) 无话句(见第二十三卷)

又若拈颂所载诸师问答亦赖丹霞淳公播之于歌颂(见拈颂第二十六卷)

新罗泊岩和尚 僧问如何是禅师云古塚不为家 丹霞淳颂故国清平久有年白头犹自恋生缘牧童却解忘功业懒放儿孙不把鞭(泊岩又因僧问如何是道师云徒劳车马迹○又因僧问如何是教师云贝叶收不尽○丹霞颂文今删之)

新罗大岭禅师 僧问如何是一切处清净师云折璚枝寸寸是宝㭊栴檀片片皆香○丹霞淳颂乾坤尽是黄金国万有全彰净妙身王女背风无巧拙灵苗花秀不知春

新罗云住禅师 僧问如何是诸佛师师云文殊耸耳○丹霞淳颂无相光中未兆身清虗渺漠岂为隣一轮明月当轩照玉殿萧萧不见人

孤云四山其于新罗名德[宋-木+最]为实迹

无染国师 葆光塔铭云无染于圆觉祖师为十世孙(达摩谥圆觉)俗姓金氏(武烈王八代孙)长庆初舟入唐游历佛光寺问道如满(即香山白乐天之空门友)去谒麻谷宝彻和尚(见上传灯录)会昌五年来归咸通十二年(景文王十一年)召居尚州深妙寺乾符三年(僖宗丙申)复至王居文德元年(真圣王二年)示灭(塔在公州圣住寺)

法性禅师 葆光塔铭云无染大师零染于雪山五色石寺有法性禅师甞叩骏伽门(少乘法)于中夏者大师师事数年探索无孑遗

释澄大德 葆光塔铭云无染大师问骠诃健拏(华严经)子浮石山(石顺兴)释澄大德日敌三十夫蓝茜沮本色(寂照塔铬云智澄大师就学于浮石山即石澄大德也)

昭玄大德 葆光塔铭云无染示灭门人照玄大德释通贤四天王寺上座释慎符请赠谥洎塔铭教曰可(塔铭又有询又圆藏灵源玄影等四人得其清净之法僧亮普慎心光等三人皆无染之门人)

崇唱禅师 崇福寺(在庆州)景文王安身代邸(太子时)注意兹门仍请芬皇寺僧崇唱修奉梵居(此唐懿宗咸通年间人)

决言大德 崇福寺景文王遽命有司虔修法会华严大德释决言承旨于当寺讲经五日(咸通六年事○文又云释门二杰曰贤谅神解督其事○源流云决言与顺应剏海印寺于伽耶山)

道义禅师 寂照塔铭云洎长庆初(唐〔移〕宗年号)有僧道义西泛赌西堂之奥(注云长庆五年己巳道义行化枫岳雪岳至文德二年己酉○慈弘案道义大师宝林之先德也)

洪陟大师 寂照塔铭云兴德王之时洪陟大师亦西堂澄心南岳休足(注云陟师法嗣德兴大王宣康太子)源流云道义弥陟皆西堂智藏大师法嗣

静众无相大师 寂照塔铭云洪陟以降为巨擘者可屈指焉西化(去中国)静众(寺)无相(注云静众在唐玄宗礼敬殊甚柳宗元起影堂李商隐为其门人无住亦名僧也)常山慧觉(注见下)益州金镇州金者是(禅谱云黄梅子金生石也)

常山慧觉大师 见上(注云马和尚字慧觉金云卿之弟)

太安慧彻国师 寂照塔铭云东归则前所叙北山义(即道义)南岳陟(即洪陟)而降太安彻国师惠目育(无可考)智力闻(智力寺名也)双溪炤(即慧炤)神兴彦(忠彦见传灯)涌泉体(觉体见传灯)珍丘休(注云玄昱觉休即盐官安法嗣)双峰云(即觉云)孤山日(品日见传灯)两朝国师圣住染(即无染)菩提宗(注云惠云即无染嗣)○源流云太安惠彻字法宝姓朴氏庆州人谥寂忍西堂法嗣(在谷城相里寺)

贤溪智证大师 寂照塔铭云大师金姓子(寂照本智证之塔)号道宪字智诜长庆甲辰现于世中和壬寅归乎寂發蒙乎梵体大德亶贝于琼仪律师探玄于惠隐严君(即法师)受默于杨孚令子(即禅师○塔在曦阳山凤岩寺而贤溪山安乐寺师所甞居也)

法朗禅师 寂照塔铭云智证以唐四祖为五世父(道信之旁出)东渐于海双峰(四祖号)法明孙慎行曾孙导范玄孙惠隐末孙也(谓智证)杜中书正伦纂铭云(四祖铭)远方奇士异域高人无惮险途来至珍所(谓法朗)肃宗皇帝躳贻天什曰龙叟渡海不凭筏

玄亮禅师 寂照塔铭云正法大统释玄亮声九臯献康大王允之教南泉郡统僧训弼(亦金姓)标別墅㓰生场

俊恭禅师 寂照塔铭云沈忠闻大师名白言弟子有剩地在曦阳山凤岩龙谷至中和幸丑年教遣前安轮寺僧统俊恭标定彊域(塔铭又云门人性蠲敏休杨子孚继彻等咸得凤尾○又云门人英爽来促受辛)

真鉴禅师 真鉴(在智异山双溪寺)师讳慧昭俗姓崔氏全州金马人父曰唱元贞元二十年舟入唐行至沧州谒禅鉴大师(马祖之旁传)削染徒中目为黑头陀元和五年与乡僧道义邂逅太和四年来归(文宗庚戌年)憩锡于尚州露岳长柏寺又至康州知异山因于花开谷三法和尚兰若遗基纂修堂宇师乃曹溪之玄孙是用建六祖影堂(鱼山梵呗即师之遗音)文圣王时示灭(慧昭一作慧炤)

近所刻佛祖源流所载新罗名德𩨁驳缪不可征信今姑附见以备參考

阿度和尚 寂照塔注云阿度作桃李寺于冷山中

神行禅师 源流云新罗兵部侍郎全献贞撰神行在晋州断俗寺(寂照塔注云宪德王十三年北宗神行先导南宗道义继主)

谷成禅师 源流云兹庄律师弟子三人即僧实祖日谷成

无上禅师 源流云普依大师字智法(已见上)元晓义湘尝在塔下亲禀涅槃经有弟子十一人曰无上寂灭义融智薮一乘水泽四大开元明德开心普明

真表律师 源流云剏边山文殊寺有弟子九人曰永心融宗信芳体真珍海真善释忠佛陀耶

观机禅师 道成禅师○源流云江包山二圣也又有弟子七人曰白牛师檄师楪师道义子阳成梵令勿女

圆安禅师 源流云圆光法师弟子

顺应大德 源流云与决言剏海印寺

其声迹可寻者亦不详著其源委

胜佺禅师(华严宗主以石髑髅十余板为其徒讲论)

和净国师(高丽平章事干文俊铭)

廉居禅师(长兴宝林寺先德)

迦智山普照禅师(廉居法嗣名体真姓金氏熊津人)

玄光法师(熊川人行真大师法嗣)

缘光法师(智音大师法嗣)

永才法师(甞遇贼六十余人作歌化之贼皆落发为徒同入智异山不复迹世)

智宗国师(名胜妙在原州玄溪山居须寺高丽崔冲撰)

朗空禅师(在昌原凤林寺新罗兵部侍郎崔仁衷撰)

道诜国师(在光阳玉龙寺高丽崔惟清撰)

洞真大师(名度甫姓金氏灵岩人在光阳玉龙寺)

表训禅师(剏建表训寺)

惠丘法师(剏建边山来苏寺)

安信法师(剏建宝光寺)

耽密禅师(剏建宝贤寺)

义照和尚(剏建美黄寺)

惠清禅师(甞居芭蕉寺)

南云禅师(甞居双峰寺)

顺支禅师(甞居五台山)

寂禅师(甞居金山寺)

僧统龙正禅师(疑亦金山寺)

通灵和尚(甞居天冠山)

觉真国师(甞居佛岬寺)

杜云禅师(甞居乔僧寺)

能如禅师(甞居乔僧寺)

义信禅师(甞居法住寺)

其绝无声迹者开列名字以偹后考

宝让和尚 去会长老 备虗法师 玄泰法师 良志法师 惠业大弥 阿离拔么 惠轮法师 求等法师 玄恪法师 圆胜律师 大安法师 玄游法师 惠宿法师 霛熈禅师 能仁禅师 零照禅师 蛇福圣者 崇济法师 浮雪居士 神休禅师 惠空禅师 梵修法师 心地大师 大贤瑜珈 法海华日 理贞大师 惠通和尚 希浪祖师 绎结大师 密本法师 缘会大师 明朗大师 朗智法师 安惠大师 朗融大师 惠现法师 秀台大师 义安大德 广学大德 国教大德 波君大德 孔宏长者 迎如大师 大缘大德 念佛大师 广德法师 严庄法师 景兴国师 彦冲禅师 法州禅师 宏廓禅师 瑞岩和尚 遵梵禅师 哲鉴国师 贤俊禅师 烟起祖师 佛顶和尚 定贤禅师 大无为禅师

补遗 无为寺回微国师(唐懿宗咸通五年生照宗大顺二年入中国天祐二年重修基北石晋开运三年立○无为寺在康津)

至若高丽禅教本出杭州慧日之宗年代未远今姑略之

佛祖通载云宋太祖末年杭州慧日永明智觉禅师示寂(讳延寿)著宗镜录一百卷高丽国王览师言教遣使賷书叙弟子礼奉金缕袈裟紫晶数珠金澡灌等彼国僧三十六人亲承印记归国各化一方○慈弘案宋太祖末年即高丽光宗末年也(即开宝八年乙亥)光宗戊辰以僧惠居为国师坦文为王师(史云崇奉缁流以为师傅自是以后子孙相承世为家法多创寺刹)此二人亦必在三十六人中然则高丽禅宗皆出于杭州慧禅师矣


校注

惮疑晖次同 与疑兴 云下疑脱章字 王疑玉 移疑穆
[A1] 已【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陕【CB】陜【卍续】
[A6] 陕【CB】陜【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已【CB】巳【卍续】
[A12] 已【CB】巳【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谥【CB】谥【卍续】
[A15] 谥【CB】谥【卍续】
[A16] 己【CB】已【卍续】
[A17] 谥【CB】谥【卍续】
[A18]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朝鲜禅教考
关闭
朝鲜禅教考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