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披寻记叙

净自闻法以还初读《俱舍》继研《唯识》《俱舍》以《光记》《宝疏》为归《唯识》以慈恩《述记》为准一名一句务得其诠一义一量务尽其旨习规矩于步趋衡是非于智解乃知佛法文字不同世籍得鱼固要忘筌废筌亦不能得鱼也然如世籍无义无利不外绮语戏论则非吾人所当习矣吾国佛法号称十宗入主出奴各执己是究其实际随时随地各有变迁而吾国人之所信受者终不越乎吾国固有儒道沿袭之见纵或援引佛典名字不无非义为义标榜附会之嫌纵或传译佛教经论不无非法为法矜奇好异之弊求如《俱舍》《唯识》文显义圆明了易解者渺不可得矣

然《俱舍》教义不通大乘《唯识》精旨遮无外境犹不足以窥大乘全体大用民国十三年净因离家居避静平西房山云居寺与芾煌居士同时發愿研究《瑜伽师地论》欲以弘扬真实佛教精义而苦不得要领古疏中《略纂》《伦记》等皆不足以为研究之资匪唯义不能详甚且文莫能解门犹不入室何能窥乃知此论传译虽久研讨无人间或涉猎能有得科判不分则统系不明解释无据则义理无当遂乃致力精研發愿以三万小时为期文义务求润洽前后务求贯通不惑虚言但征实际稔知平昔所闻于各宗者因多以讹传讹而有扞格不通之弊即《成唯识论》十大论师所引《大论》亦自各引异文附成己意讵免顾此失彼之嫌自非熟读《大论》者盖难详知其故矣何暇与人诤论得失耶嗣因时局战乱突起兵匪扰害地方芾煌居士强余回平辟地造屋以居之继乃创建三时学会以为学子研讲之所约集同侣朝夕相从佛法真义得以日昌

不幸国都日迁倭氛告警同侣日以星散矣乃与芾煌居士整理《大论》厘句读立《科判》以为读本三易其稿纲领次第始得井然释文义以为《披寻记》前后披阅始得贯通自二十六年九月始迄三十二年一月终五年之间寒暑无辍幸得竣事《大论》端倪略具梗概乃复發见文句舛误者固多章节错简者亦有非唯传写之讹亦乃原译之失推厥所由其源远矣兹略择举一二以明其失

如「抉择分」中「思所成慧地」所举差別各法内有所知所识法应置所缘法而竟漏略不及内无三苦性而反增入无因至所漏略所知所缘诸法發见妄列「抉择分声闻地」中此则章节错简毫无疑义者也披文勘校尽人能知初则以为传刻之讹继乃知为梵文之误《大论》卷一百二十页「复有十智能觉一切所知境界谓法智类智世俗智他心智苦等智无生智此广分別如『声闻地』」然此十智分別应属「抉择分思所成慧地」皆是所知法差別不应列入「声闻地」中当知译本错简根据梵文不然何故前后同一讹误古昔诸德皆未校正翻译诸师亦未深察可知从事研究《大论》而能披文寻义者古今中外不易多觏矣

《大论》「本地分菩萨地」中分列「初持瑜伽处」「第二持随法瑜伽处」「第三持究竟瑜伽处」「第四持次第瑜伽处」诸品不知何所依据「菩萨地」初嗢托南曰

「初持次相分增上意乐住
生摄受地行建立最为后

长行释云「持有三种一为堪任性持次为行加行持后为圆满大菩提持皆为初持所摄次后皆不名「持」何可分为第二第三第四诸所持相译本当亦根据梵文定非弥勒菩萨所说此则论文中间义不容有者也翻译诸师沿袭增入岂非随自意解与《论》相矛盾耶

净自揣愚陋不敢谓为无失然依论文前后互相印证披寻有据不托空言犹如老马识途岂竟茫无觉爰即發愿拟设清净瑜伽馆并成立董事会筹集资金培植学子以副造百论师弘扬《瑜伽》之旨而芾煌居士先已物故能无慨然乃事变告终瞬将三载而人心日非生计日迫虽欲闻法谁复有暇虽识奥旨谁肯精研前所發愿造百论师弘扬《瑜伽》诚恐将成泡影矣

然以弘法之愿不在一时佛亦说法真理常住今日世界潮流推崇主义非唯厌故喜新实欲兴利除弊然其终也适得其反强不同以为同挟非是以为是有乖事理之真不顺自然之则人心演变各自为利驯至武力相抗酿为战争揆厥初因能无矛盾可慨也夫益信佛法真理不重言说纵有言说唯在解义平等自由之旨会之于心当无是非得失之辩未见其利先蒙其害苟有智者幸深察焉

〔录文完〕


校注

指《阿毗达磨俱舍论》 指《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论》及《成唯识论》 指唐普光著《俱舍论记》 指唐法宝撰《俱舍论疏》 指唐窥基著《成唯识论述记》 指唐窥基撰《瑜伽师地论略纂》 指唐道伦撰《瑜伽论记》 「乌」疑为「焉」之误 「大论」指《瑜伽师地论》下同 「所知」即「所知法」指「所知诸法差別」參见《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九《大正藏》第30卷第680页 「所识法」指「所识诸法差別」參见《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九《大正藏》第30卷第683页 「所缘法」指「所缘诸法差別」參见《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五《大正藏》第30卷第662页 參见《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六《大正藏》第30卷第663页 「缘」疑为「识」之误 指金陵刻经处本《瑜伽师地论》第一百卷第二十页參见《大正藏》第30卷第881页 「十智」指苦智集智灭智道智法智种类智他心智世俗智尽智无生智參见《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一《大正藏》30卷第751页 參见《大正藏》第30卷第478页 參见《大正藏》第30卷第549页 參见《大正藏》第30卷第562页 參见《大正藏》第30卷第575页 參见《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五《大正藏》第30卷第478页 《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五參见《大正藏》第30卷第478页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瑜伽师地论》披寻记叙
关闭
《瑜伽师地论》披寻记叙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