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变像经文偈颂

〔题解〕

《观经变像经文偈颂》中国人所撰佛教文献作者不详刊刻于南宋赵智凤镌刻的宝顶山石窟大佛湾北岩观经变像龛

全国石窟中观经变并不鲜见但变像与变文并列的不多规模如此宏大内容如此丰富则甚为罕见特別是「十六观」的造像取材他处多以刻韦提希夫人像为正本龛却刻了十六个不同阶层的男女人物像并把各观想中经文浓缩成二十字的偈颂刊刻在图旁为各处石窟所罕见

〔录文一〕

大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藏经云

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末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凡生西方极乐国土有九品人

上品上生

「上品上生者若有人愿生彼国發三种心所谓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读诵大乘修行六念回向發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无数化佛无量大众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佛放光明照行者身行者见已欢喜踴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子□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菩萨色相具足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佛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陀罗尼法门是名上品上生者

西方净土上品中生

大藏佛言「上品中生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生西方极乐国土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无量大众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赞佛如一念即生彼国七宝池中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应时即得阿耨菩提即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得无生忍摩顶受记是故名为上品中生者

极乐世界上品下生

大藏佛言「上品下生□□□□□□□□□發无□□□□□□□回□□□□□□□□□命□□□□□□□□□观音□□□□□□□□□□□□□□□□□□此人□□□□□□□□□□□□□□□□□□□□□我□□□□□事时即日见□□□□□世尊后即得往生□□□□三七日后乃了□□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

中品上生

「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菩萨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花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闻赞四谛得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者

中品中生

大藏佛言「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一日一夜持八戒斋持沙弥戒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生极乐戒香薰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菩萨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法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花内莲花即合生于西方七宝池中经于七日莲花乃敷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

中品下生

「中品下生者若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事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及四十八愿闻此事已寻即命终屈伸臂顷即生极乐世界在莲花内经于七日遇观音势至为说妙法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一小劫成阿罗汉是则名为中品下生者

下品上生

「下品上生者或有人作众恶业虽不诽谤□□□□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善知识为赞大乘十二部经首□□□□□□□□如来诸经名故除却千劫□□□□□□□□□□阿弥陀佛称佛名故□□□□□□□□□□尔时彼佛即遗化佛化□□□□□□□□□□□□□□观音势至□□□□□□□男子以汝称佛□□□□□□□□□迎汝行者即见□□□□□□□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花□□□□□宝池中经七七日莲花乃敷□□□菩萨为说十二部经闻以信解發无上道心得入初地闻赞三宝名字即得往生是名下品上生者

下品中生

大藏佛言「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戒律偷僧祇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为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亦赞戒定慧解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凉风吹诸天花花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花之内经于六劫莲花乃敷观音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经典闻此法已即發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下品下生

「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不作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告言若不能念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后见金莲花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徃生极乐世界于莲花中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时观音势至为广说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即發菩提心是名下品下生者

日观

辗破无明窟冲开极乐乡
红轮重示处即此是西方

水观

禅心澄定水坚住即寒冰
一片常清净光明直下生

地观

莹彻琉璃地□□古佛心
正观无□相邪见入□林

树观

五根为道本七觉是心华
八正菩提果庄严法界家

池观

彩现金刚底光翻七宝莲
虽分八功德祇是一根源

总观

遍地林泉景高楼四望宽
若无向上眼谁得凭栏杆

宝像观

众生心是佛想念即菩提
宝像如开眼分明更是谁

华座观

法身观

且举河沙量令观法界身
白毫如不昧诸相自然分

观世音观

观音何所辩立佛在天冠
五道光中现慈悲接有缘

大势至观

势至如何別冠中望宝瓶
无边光照处智慧摄群生

普观

依正庄严事花开次第成
坦然心不动时至佛来迎

丈六金身观

佛智开方便令观丈六身
观音并势至化佛亦如云

上品观

上品皆菩萨初中了正因
第三新發意一道出凡伦

中品观

中品阿罗汉同超三浊时
开花分早晚见佛智參差

下品观

下品全凶恶曾无二利因
遇人称十念勇猛谢沉沦

〔录文完〕

〔录文二〕

普劝持念阿弥陀佛

浮世生身事若何犹如春燕垒巢窠
波波役役营家计不如随分念弥陀
文章俊辩应名科朱紫荣身志意多
官崇谁免无常至不如方便念弥陀
飞枪走射势难过骏马骑来似掷梭
力敌万夫输老病不如习善念弥陀
富贵资财不厌多朝昏计算恐差讹
忧烦不觉头如雪不如知足念弥陀
音声清响善讴歌一曲新词格调和
直饶唱得行云坠不如净口念弥陀
柳眉星眼赛嫦娥玉体时新著绮罗
华容祇可常年少不如及早念弥陀
棋夸敌手智谋多打劫争先在切磋
光阴一半因兹废不如端坐念弥陀
商人经纪最奔波远地他方到处过
江湖风浪危中险不如归去念弥陀
惯习公方损陷他巧妆词颂逞喽啰
家财使尽招人怨不如省事念弥陀
杀业冤家债渐多将何词理见阎罗
教君一路超生法不如知悔念弥陀
念佛持经福最多不持不念罪恒河
如来金口亲宣说普为众生解网罗
幸知仁者信受奉行

〔录文完〕

〔录文三〕

再三相劝念弥陀

三界炎炎如火聚道人未□□□□
莲池宝土乐无穷收拾身心如□□
西方极乐七宝池八功德水不思议
底有金沙岸香树莲花涌出化生儿
人人佛性本天真念佛常为作佛因
不念不称心似漆何时得见本来身
眷属亲情不是亲满堂金玉未为珍
不如一句弥陀佛便是生生引路人
念念常存念佛心念而无念最功深
功成无念须成佛成佛人天自仰钦
口闲念佛譬如闲不碍家缘不费钱
大有便宜何不念莫教临死却茫
贪生日日祇忙忙不觉年衰鬓似霜
或若鬼魔来耍取且推不办向阎王
有田不种放教荒秋后羡人收满仓
有佛有经不礼念死来地狱遣谁当
地狱三途却爱游天堂佛国不寻求
欲求佛国天堂乐勤念弥陀早转头
再三相劝念弥陀不念之人莫奈何
虽则无人奈何得奈何却自有阎罗
念念无常步步随勤心念佛是便宜
再三共劝成多口子细思量为阿谁

〔录文完〕


校注

「观」碑刻漫漶依稀可辨 「切」碑刻漫漶依稀可辨 「此」碑刻漫漶依稀可辨 「彼国」碑刻漫漶依稀可辨 「观音」碑刻漫漶依稀可辨 「世执」五字碑刻漫漶依稀可辨 「一念」原文作「念一」据文意改 「极乐世」今泐灭据五十年代记录补 「大藏佛言上品下生」漫漶难辨据文意及本文体例补 「议」原文残据上下文意补 「茫」原文作「忙」据文意改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观经变像经文偈颂
关闭
观经变像经文偈颂
关闭
观经变像经文偈颂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