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在金棺嘱累清净庄严敬福经
〔题解〕
《如来在金棺嘱累清净庄严敬福经》,又名《敬福经》、《佛说敬福经》、《金棺敬福经》、《佛在金棺敬福经》、《如来在金棺嘱类清净敬福经》。中国僧人所撰,著者不详,一卷。
该经以释迦牟尼涅槃前坐在金棺上回答须菩提提问的形式阐述现世僧俗写经造像所应遵循的原则,如匠手写典刊容须遵从的仪轨戒律、写经造像能否收取钱财、写经造像中的布施问题、抄经讹误、造像相好不具的后果等等。该经折射出当时世间福业中存在的种种弊病,亦反映了僧伽纠弊的努力。
该经编成的具体年代尚难确定。依现有资料,它大约形成于南北朝末至唐初的百余年间。初成于南北朝末叶,当时经题作《佛在金棺上嘱累经》(以下简称《嘱累经》),篇幅约为《敬福经》之半,至晚在唐初(七世纪上半叶)形成现在的形态。该经不见于《出三藏记集》,自隋《法经录》以后诸经录多予收录,置于疑偽经类中。我国历代大藏经未曾收入该经,日本《大正藏》第85卷据敦煌遗书S208号残卷收录。
据现有资料推断,《嘱累经》乃是《敬福经》的前身或雏形,故将两经分別整理。
《嘱累经》无写本传世,仅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山东汶上县辛家海村之《章仇禹生造经像碑》上刻有此经。碑上所刻盖是该经全文。该碑拓本现存北京图书馆善本部,编号「顾179」。影印拓本收入《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六册,第180页,又见《敦煌学辑刊》1997年第1期的封三。录文分见《鲁迅辑校石刻手稿》第二函第五册第1083-1087页,及李静杰《佛教造像碑》第100页。该拓本中间有残损。
《敬福经》现存三种本子:一、陕西省麟游县慈善寺石窟第二窟主佛南侧下距地面近1米处刻有该经。刻经年代,据研究与第二窟开凿年代基本一致,为唐高宗中晚期至武周时期。该刻录文發表在《考古》1997年第1期,第58-59页。此本内容基本完整,但字迹漫漶不清处颇多。二、敦煌遗书S208号。文书影印本见《敦煌宝藏》第二册第263页,即为《大正藏》第85卷所收底本。此本仅存经首百余字。三、北京房山云居寺第九洞刻经本。拓本编号:9-145。此经为唐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四月八日幽州石[石*童]下石经邑人及诸多施主所造。此本接近经尾处文字有脱落。
这次整理底、校本情况如下:
《嘱累经》:
底本:隋开皇九年碑刻本。无校本。
《嘱累经》无校本,相关处必要时以《敬福经》互校。为便于阅读,残损处酌情据《敬福经》补入,具体情况,随文说明。
《敬福经》:
底本:房山石经本。
校本:
甲本,陕西麟游慈善寺石刻本。
乙本,敦煌遗书S208号。
为避文繁,甲本漫漶处不另出注。另,《诸经要集》、《法苑珠林》等书中曾引用过该经,亦有可资补充、校勘处。具体情况,随文说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常青先生提供陕西麟游慈善寺刻经的拓本,整理过程中方广锠先生多方帮助,谨此致谢。
〔录文一〕
佛在金棺上嘱累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城裟罗双树间说涅槃讫竟,垂入金棺,欲焚其身,偏坐金棺楯上,双目出泪。无量大菩萨、众天龙八部等悉皆生疑。解□…□众仰请决疑,不审听不?」佛言:「任说。」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恒说涅槃常乐,永无生死,何由今坐金棺楯上,涕泪交流,令众疑也?」佛言:「须菩提,吾今欲说,汝已请问。吾亦不为涅槃生苦而怀泣耶。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吾今为说。我去世后当来末劫之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善男子等所造经像悉不如法,是故愍之。」
须菩提言:「世尊,何者是法,何者非法?」佛言:「若未来世四众、善男子等所造经像,望颜逐意,滥取匠手,虽造经像极多,获福甚少;若有精诚,所造虽少,获福甚多。」
佛言:「善男子,造经像法:严持净室,香汤洒地,悬缯幡盖。经像之师別作净衣,大小便利,澡浴入室,烧香礼拜,然后捉笔捉凿之具,写典刊容。是法,酒肉五辛永乖勿□,妻室之宫,亦莫近之。岁三、月六,不得有阙。如是,经像之师真是大士,合消供养。经像主莫论道雇,经像之匠莫云客作,造讫布施,二人获福,不可度量。欲说其福,穷劫不尽。受吾约制,是佛真子。」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比丘之中作经像师合取直不?」
佛言:「不得取价直!卖父母取财,逆过三千,真是天魔,急离吾佛法,非我眷属。善男子,安经案处、安像处,方圆百由旬,诸天擎华香,四厢供养,肉眼不见。若造经像精诚敬心,经至一偈,像如拇指,其福最大。佛不妄语。善男子等若欲造经像,先诵此典,然后营造,得福无量。善男子,当来末劫五浊恶世,四众、善男子、善女人等所造经像直欲解愿,所有匠手觅财。不取上胜贤善之人,直取不识法相者以为师匠。饮酒、食肉、五辛之徒,不依圣教,虽造经如微尘数,造像如微尘数,其福甚少,盖不足言。劫烧之时,不入海龙王藏。劳如功少,不敬之坐,死入地狱。主匠二人无益,诸天不皊,不如不造。直心礼拜,得福无量。善男子,经主、像主、□…□悉是过去人士,但由耽著恶识,不记宿命,吾今欲说,永劫不尽。入涅槃时至,不得久居,略说遗言,大众流通,莫生懈怠。」说此经。说已,金棺忽开,火起焚影。菩萨大众悲号咽绝。于即如来声止灭去,大地倾动,众生失荫。大众奉行。
〔录文完〕
校注
常青:《陕西麟游县慈善寺南崖佛龛与〈敬福经〉的调查》《考古》1997年第1期,第60页亦持此说。 常青:《陕西麟游慈善寺石窟的初步调查》,《考古》1992年第10期,第911-913页。 由《房山石经题记汇编》第249-251页著录看,石经中应收有三份《敬福经》的石刻本。除第九洞外,还有第一洞之1024号,第八洞之724号刻石。该处著录实误。笔者亲自勘验后两号拓本,所刻均非《敬福经》。另据中国佛教图书馆法映法师见告,房山石经中确实仅有一份《敬福经》刻石,即第九洞之145号。 「一」,底本作「壹」,据房山石经本《敬福经》改。 「拘……竟」十四字,依底本残状,据录文二补。 据底本残状,此处约残十余字,疑为「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今欲普为大」,參见录文二。 「金……言」十四字,依底本残状,据录文二补。 「耶」,底本作「邪」,据房山石经本改。 「谛」,据底本残存字形及房山石经本补。 「我……时」十字,依底本残状,据录文二补。 「像」底本作「象」,据房山石经本改。以下凡遇「象」作「像」者,均改为「像」,不一一出注。 「法……子」十六字,依底本残状,佛据录文二补。 「言……多」七字,依底本残状,据录文二补。 「澡……然」九字,依底本残状,据录文二补。 「莫近」,据底本残存字形及房山石经本补。 「经……士」八字,依底本残状,据录文二补。 「约……真」五字,依底本残状,据录文二补。 「吾……法」三字,依底本残状,据录文二补。 「厢」,底本作「葙」,据文意改。 「经」,底本作「乃」,据房山石经本改。 「偈」,底本作「竭」,据房山石经本改。 「如」,底本缺,据房山石经本补。 「取」,底本残,据房山石经本补。 「识」,据底本残字形及房山石经本补。 「法」,底本缺,据房山石经本补。 「入……藏」五字,依底本残状,据录文二补。 「如」,据底本残字形及房山石经本补。 「敬」,据底本残字形及房山石经本补。 「坐」,底本缺,据房山石经本补。 「说」,底本作「况」,据房山石经本改。 「流……说」十字,依底本残状,据录文二补。 「众」,底本缺,据房山石经本补。【经文资讯】《藏外佛教文献》第 W04 册 No. ZW04n0043a 佛在金棺上嘱累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12-2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藏外佛教文献》所编辑
【原始资料】方广锠大德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