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诵

〔题解〕

《小诵》是巴利三藏中经藏《小部尼伽耶》的第一经其中包括四文五经四文即四种短小诵文《三皈文》《十戒文》《三十二身份》和《问沙弥文》五经即五部短小经典《吉祥经》《宝经》《户外经》《伏藏经》和《慈悲经》所有这些诵文短经原来散在长部大品经集等其它三藏经典中把它们摘选出来合编为一部是为方便初出家或初习佛法者习诵之用《小诵》中包含了佛法最基本教义意在指明沙弥修习佛法的主要内容由于此经既包含了基本教义又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因而在广大信众中也广为传习在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中于普请庆典丧葬等仪式中都要诵读此经五世纪的著名僧人佛音曾认为小部之名的由来得之于第一经《小诵》之名但后来的学者多反对此说因为从《小诵》的性质可断定它是较晚近的纂集而小部的其它经典的形成远远早于此经本译本依据斯里兰卡国家佛教部监制出版之僧伽罗文巴利三藏翻译

〔译文〕

那牟薄伽梵阿罗汉三藐三菩提

三皈文

  • 我皈依佛
  • 我皈依法
  • 我皈依僧
  • 再皈依佛
  • 再皈依法
  • 再皈依僧
  • 三皈依佛
  • 三皈依法
  • 三皈依僧

十戒文

  • 我受持不杀生戒条
  • 我受持戒不与取戒条
  • 我受持不非梵行戒条
  • 我受持不妄语戒条
  • 我受持不饮酒戒条
  • 我受持不非时食戒条
  • 我受持不歌舞观听戒条
  • 我受持不涂饰香粉花鬘戒条
  • 我受持不坐卧高广大床戒条
  • 我受持不受取金银钱币戒条

三十二身份

此身有发齿大肠心肌小肠肠膜腹中食粪便唾液鼻涕关节液尿

问沙弥文

何云一一切众生依食而住命也

何云二色之谓也

何云三三受之谓也

何云四四圣谛之谓也

何云五五取蕴(色识)之谓也

何云六六处(眼意)之谓也

何云七七觉支(念择法精进轻安舍)之谓也

何云八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之谓也

何云九九众生居(人天梵天极光净天遍净天无想天四无色天)之谓也

何云十十支具足阿罗汉之谓也(正见具足正思维具足正语具足正命具足正业具足正精进具足正念具足正定具足正智具足正解脱具足)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住时初夜已过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以偈问佛

众人众天神渴望得吉祥
愿求得幸福恭请佛宣讲

佛即以偈答曰

不与愚人交唯与智者交
供养应供者是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功德
置身于正法是为最吉祥
多闻精技艺严持诸戒律
言语皆善美是为最吉祥
侍奉父母亲护养妻与子
职业甚正常是为最吉祥
布施行正法善待诸亲眷
行为无过失是为最吉祥
远离诸恶业不饮诸酒类
于法不放逸是为最吉祥
恭敬而谦逊知足亦知恩
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忍耐而恭顺得见众沙门
适时谈佛法是为最吉祥
10自制持梵行知见于圣谛
实证涅槃法是为最吉祥
11世法不动心无忧无烦恼
清净趋涅槃是为最吉祥
12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
处处可得福是为最吉祥

宝经

天下非人诸鬼神地上非人诸鬼神
聚集此处心喜悦专心听我宣法音
人们常以饮食祭不分昼夜甚诚意
对人应施慈与爱精心护佑莫放逸
世间天堂有珍宝不比如来更高妙
依其真谛可得福佛宝才是最上宝
释迦牟尼持正念无欲无垢布法妙
依此真谛可得福法宝才是最上宝
佛陀宣说无间定赞美清净之圣道
依此真谛可得福此宝才是最上宝
四双八辈贤者颂善逝弟子当应供
行此布施功果大僧宝就在僧团中
依此真谛可得福最上之宝为是僧
瞿昙教中持戒净心定垢除智慧生
趋向涅槃断生死罗汉果位已修成
依此真谛可得福最上之宝为是僧
因陀罗柱入地中四面来风吹不动
贤者以智悟圣谛如柱一样甚坚定
依此真谛可得福最上之宝为是僧
大智佛陀宣圣谛僧能领悟并發挥
该僧即使稍放逸不会再有第八生
依此真谛可得福最上之宝为是僧
10有僧摒弃「有身见」以及疑惑邪戒行
脱离四种地狱苦避免重大罪六种
依此真谛可得福最上之宝为是僧
11僧得预流趋涅槃或许仍可罪业犯
身口意中有过失过错确是不可瞒
依此真谛可得福最上之宝为是僧
12为了指示涅槃道佛陀讲说高妙法
如同丛林逢初夏树顶开放新鲜花
依此真谛可得福最上之宝是佛陀
13无上佛陀知涅槃指示无上涅槃道
佛陀讲说无上法无上士者佛名号
依此真谛可得福最上之宝是佛宝
14有僧夙业已消除不恋来生断新业
种子断绝无再生如同明灯将熄灭
依此真谛可得福最上之宝是僧伽
15地上天下诸鬼神现皆集聚在此地
如来佛陀天人供我们向佛恭敬礼
愿为一切众生灵祈求吉祥与如意
16地上天下诸鬼神现皆集聚在此地
如来佛陀天人供我们向法恭敬礼
愿为一切众生灵祈求吉祥与如意
17地上天下诸鬼神现皆集聚在此地
如来佛陀天人供我们向僧恭敬礼
愿为一切众生灵祈求吉祥与如意

户外经

今有饿鬼众回到旧时宅
停于道路口立于门户外
饿鬼因罪业已被亲人忘
饮食虽备足饿鬼难得享
饿鬼亲友中亦有慈悲人
净好之饭食适时施鬼亲
亲友愿鬼亲安好少祸灾
饿鬼自各方聚拢此处来
饿鬼皆随喜祝亲福寿高
亲人所施食亦有善果报
鬼界无农畜无商无金钱
饿鬼之所需全靠世人献
诸亲所施物饿鬼能得益
犹如高处水流向低洼地
诸亲所施物饿鬼可满足
犹如江河水自向海洋注
辄念去世人曾助曾有赐
或曾为亲友现当行布施
10哭泣和悲伤于鬼并无益
饿鬼依然是故地受苦凄
11若在僧团中如此行布施
利益众饿鬼长远得护持
12亲情既表现饿鬼得施益
比丘亦得力世人功德积

伏藏经

有人将财宝埋于深穴中
以待需要时于己有大用
为避王之祸并防贼寇抢
免借备饥荒世人埋宝藏
坑深近地水宝藏慎埋入
虽非总如意需时可取出
藏处可移动标记可忘记
龙可地下窃鬼可取而去
不肖继承人偷偷可挖取
福报完结时一切皆失去
设若男或女布施持戒律
勤修定与慧四者为伏藏
施僧敬他人善待父与母
以及兄与妹此德为藏伏
此藏最牢固他人难占有
命终全抛开此藏可带走
福德为伏藏贼寇不能抢
智者积福德永远随身旁
10如此福藏者满足天人需
所求之一切皆可能给予
11色美声音妙身段相貌好
权大随从众福藏可得到
12为侯为帝王乃至转轮王
天堂诸般乐可得自伏藏
13人间之幸福天堂之悦乐
涅槃之乐境可自伏藏得
14修习禅观者可以得三明
乃至得解脱福藏可使成
15无碍解解脱声闻波罗密
辟支佛佛地福藏可给予
16福藏之功德如此大无限
造福积德人智者常赞叹

慈悲经

求涅槃寂静须彻底觉悟
应忠诚直率且谦和驯服
应知足常乐且清闲简朴
根基有智慧不依仗家族
小过亦不犯不受贤者责
愿众生无惧幸福而安乐
惧者或安者高胖体异样
大小诸众生皆当得吉祥
可见不可见居处近或远
已生和未生均当得轻安
不当互欺诈互蔑互毁辱
不应互嗔恨以免他人苦
于一切众生应生无限慈
犹如亲父母舍身护独子
于上下左右决不结仇恨
于世诸众生唯施慈悲心
行住坐卧时皆怀慈悲念
堪称为梵住精进无怠倦
10无有迷妄念于物无贪爱
持戒有正见自不再投胎

小诵经终


校注

「三受」指苦受乐受舍受(不苦不乐)之三种感受此三受与五识相应者称为身受与意识相应者称为心受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小诵
关闭
小诵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