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念处经

〔题解〕

《大念处经》是巴利三藏中经藏《长部尼伽耶》的第二十二经又名《四念处经》此经论述真修实证的修行法门即以修习四念住内观身了知「身不净受是苦心无常法无我」以对治净我等四颠倒想修得慧观知见苦无常无我之三法印达至「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诸漏断尽达于涅槃之境在初期佛教经典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此经代表了佛教早期亲修实证的特色有別于部派佛教时期偏重推理论证的特点对于各部派的修行实践有很大影响可以说修习四念处就是禅就是止观对于要用自身的体验了悟佛法转凡成圣转痴成智的修习者来说修习四念处说是依止处

这部经在各个部派的经典中都有保存祇是编排不一致在汉文大藏经《长阿含》中无此经而在《中阿含》卷二十四中收此经名为《念处经》

此译本《大念处经》是直接译自斯里兰卡国家佛教部监制出版之僧伽罗文巴利三藏如与汉译《中阿含》中《念处经》相比较可知无论在篇幅的长短内容的详略上都有较大区別可供对照參阅

〔译文〕

我这样听说

一时世尊在拘楼人之市场小镇剑摩毖昙于拘楼人中该时佛陀对诸比丘作如是言「诸比丘」彼等回答「世尊」佛陀言曰

诸比丘啊惟有一途可净化众生脱离忧愁哀伤消除苦楚悲痛获得正法体证涅槃此途名四念处云何四念住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于身时刻注意观察精进警觉念念分明可灭淫欲悲痛于受时刻注意观察精进警觉念念分明可灭淫欲悲痛于心时刻注意观察精进警觉念念分明可灭淫欲悲痛于法时刻注意观察精进警觉念念分明可灭淫欲悲痛

—弁言竟—

观身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时刻注意观察其身

诸比丘啊若有比丘步如林间或树下或于幽静无人处跏趺而坐身躯端直专心系念出息入息彼作长出息时于彼长出息心中了了分明彼作长入息时于彼长入息心中了了分明彼作短出息时于彼短出息心中了了分明彼作短入息时于彼短入息心中了了分明彼须训练自己分明觉知彼所有的出息训练自己分明觉知彼所有的入息彼如是训练自己所有出息宁静有序训练自己所有入息宁静有序

诸比丘啊犹如技高一筹之木旋工或其学徒于镞盘做长转时于其所作长转心中了了分明于镞盘做短转时于其所作短转心中了了分明诸比丘啊如是一样彼于长出息时于彼所作长出息心中了了分明彼于长入息时于彼所作长入息心中了了分明彼于短出息时于彼所作短出息心中了了分明彼于短入息时于彼所作短入息心中了了分明彼如是训练自己所有出息宁静有序训练自己所有入息宁静有序

彼如是生活彼于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于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于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于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著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念入出息竟—

复次诸比丘啊彼于行路时于彼行走动作心中了了分明彼于站立时于彼站立动作心中了了分明彼于坐下时于彼坐之动作心中了了分明彼于偃卧时于彼偃卧动作心中了了分明无论彼身体处于何种情况须随时于其保持心中了了分明

彼如是生活彼于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于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于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于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著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念身姿节竟—

复次诸比丘啊彼于进退之际应以正智观之了了分明所作何事彼于瞻视凝睇之际应以正智观之了了分明所作何事彼于屈伸臂腿之际应以正智观之了了分明所作何事彼于穿衣持钵之际应以正智观之了了分明所作何事彼于饮食嚼尝之际应以正智观之了了分明所作何事彼于大小便利之际应以正智观之了了分明所作何事彼于行说话沉默之际应以正智观之了了分明所作何事

彼如是生活彼于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于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于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于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著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明觉节竟—

复次诸比丘啊彼应观想此身自足底而上自头顶而下由皮包裹种种不净充满言曰我此身中有发齿肋膜脾藏大肠肠膜尿胆汁脂肪淋巴滑液诸比丘啊犹如一只双口袋子各种种子充满诸如粳米糙米菜豆豌豆芝麻精米聪明之士于内观见分明此是粳米此是糙米此是菜豆此是芝麻此是精米于此一样诸比丘啊彼观此身自足底而上自头顶而下由皮包裹种种不净充满我此身中有发齿肋膜脾藏大肠肠膜尿胆汁脂肪淋巴滑液

彼如是生活彼于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于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于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于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著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厌想节竟—

复次诸比丘啊彼无论所做何事无论置身何处应于此身依其组成分类而观此身之中有地风等四大种诸比丘啊犹如熟练屠夫或其学徒立于十字道路口杀牛剥皮支解成块彼于此一样立于十字道路口诸比丘啊彼无论做何事无论置身何处应于此身从界分而观之言曰我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等四大种

彼如是生活彼于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于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于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于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著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观四大节竟—

复次诸比丘啊彼于塚间观见腐尸或死一日或死二日或死三日膨胀瘀黑脓烂充满于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于彼一样逃脱不了

彼如是生活彼于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于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于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于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著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墓地观一—

10复次诸比丘啊彼于塚间观见腐尸为乌鸦所啄或为秃鹫所啄或为野犬叼食或为狐狸咬食或为各类昆虫所食于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于彼一样逃脱不了

彼如是生活彼于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于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于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于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著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墓地观二—

11复次诸比丘啊彼于塚间观见腐尸祇有骸骨血肉筋腱于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于彼一样逃脱不了

彼如是生活彼于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于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于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于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著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墓地观三—

12复次诸比丘啊彼于塚间观见腐尸祇余骸骨皮肉尽脱血迹斑斑筋腱尚存于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于彼一样逃脱不了

彼如是生活彼于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于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于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于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著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墓地观四—

13复次诸比丘啊彼于塚间观见腐尸祇余骸骨筋腱无血无肉于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于彼一样逃脱不了

彼如是生活彼于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于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于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于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著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墓地观五—

14复次诸比丘啊彼于塚间观见腐尸骸骨支解四散分离手骨一处足骨一处胫骨一处股骨一处臂骨一处脊骨一处头骨一处于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于彼一样逃脱不了

彼如是生活彼于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于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于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于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著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墓地观六—

15复次诸比丘啊彼于塚间观见腐尸骸骨惨白如海螺壳于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于彼一样逃脱不了

彼如是生活彼于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于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于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于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著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墓地观七—

16复次诸比丘啊彼于塚间观见腐尸白骨各异四散堆积经年日久于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于彼一样逃脱不了

彼如是生活彼于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于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于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于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著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墓地观八—

17复次诸比丘啊彼于塚间观见腐尸骨殖枯腐化为齑粉于彼自比言曰肯定我此身性质相同于彼一样逃脱不了

彼如是生活彼于自身注意观察其身彼于他人注意观察其身彼于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身或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观察身内之坏灭或兼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于专心系念而认清其身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著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身

—墓地观九—

—十四观身竟—

观受

18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注意观察其受

诸比丘啊彼等感觉乐受时自知正感觉乐受心中了了分明感觉苦受时自知正感觉苦受心中了了分明感觉非苦非乐受时自知正感觉非苦非乐受心中了了分明感觉有关利害乐受时自知正感觉有关利害乐受心中了了分明感觉无关利害乐受时自知正感觉无关利害乐受心中了了分明感觉有关利害非乐受时自知正感觉有关利害非乐受心中了了分明感觉无关利害非乐受时自知正感觉无关利害非乐受心中了了分明感觉有关利害非苦非乐受时自知正感觉有关利害非苦非乐受心中了了分明感觉无关利害非苦非乐受时自知正感觉无关利害非苦非乐受心中了了分明

彼如是生活彼于自身注意观察其受彼于他人注意观察其受彼于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受或观察感受之生起或观察感受之坏灭或兼察感受之生起与坏灭由于专心系念而认清感受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著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感受

—观受竟—

观心

19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注意观察其心意

诸比丘啊彼贪欲炽盛应了了分明彼贪欲炽盛彼心离贪欲应了了分明彼心离贪欲彼嗔恚炽盛应了了分明彼嗔恚炽盛彼心离嗔恚应了了分明彼心离嗔恚彼愚痴炽盛应了了分明彼愚痴炽盛彼心离愚痴应了了分明彼心离愚痴彼心念专一应了了分明彼心念专一彼心念奔驰应了了分明彼心念奔驰彼心志高洁应了了分明彼心志高洁彼心志卑下应了了分明彼心志卑下彼心智优越应了了分明彼心智优越彼心智下劣应了了分明彼心智下劣彼心力集中应了了分明彼心力集中彼心力散漫应了了分明彼心力散漫彼心得解脱应了了分明彼心得解脱彼心被束缚应了了分明彼心被束缚

彼如是生活彼于自身注意观察其心彼于他人注意观察其心彼于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其心或观察心意之生起或观察心意之坏灭或兼察心意之生起与坏灭由于专心系念而认清心意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著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其心意

—观心竟—

观法

20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注意观察诸法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从妨碍梵行生活之五盖中注意观察诸法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从妨碍梵行的五盖中注意观察诸法呢

诸比丘啊彼有贪欲应了了分明彼有贪欲彼无贪欲应了了分明彼无贪欲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贪欲云何会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贪欲如何弃除应了了分明已弃除之贪欲如何未来不生

彼有嗔恚应了了分明彼有嗔恚彼无嗔恚应了了分明彼无嗔恚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嗔恚云何会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之嗔恚如何弃除应了了分明已弃除之嗔恚如何未来不生

彼有昏沉应了了分明彼有昏沉彼无昏沉应了了分明彼无昏沉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昏沉云何会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昏沉如何弃除应了了分明已弃除之昏沉如何未来不生

彼有掉悔应了了分明彼有掉悔彼无掉悔应了了分明彼无掉悔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掉悔云何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掉悔如何弃除应了了分明已弃除之掉悔如何未来不生

彼有多疑应了了分明彼有多疑彼无多疑应了了分明彼无多疑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多疑云何会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多疑如何弃除应了了分明已弃除之多疑如何未来不生

彼如是生活彼于自身注意观察诸法彼于他人注意观察诸法彼于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诸法或观察诸法之生起或观察诸法之坏灭或兼察诸法之生起与坏灭由于专心系念而认清诸法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著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诸法

—五盖竟—

21复次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于五取蕴之中注意观察诸法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于五取蕴之中注意观察诸法呢

诸比丘啊彼应了知色的性质云何生起如何消灭受的性质云何生起如何消灭想的性质云何生起如何消灭行的性质云何生起如何消灭识的性质云何生起如何消灭

彼如是生活彼于自身注意观察诸法彼于他人注意观察诸法彼于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诸法或观察诸法之生起或观察诸法之坏灭或兼察诸法之生起与坏灭由于专心系念而认清诸法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著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诸法

—五取蕴竟—

22复次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从六内处与六外处中注意观察诸法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从六内处与六外处中注意观察诸法呢

诸比丘啊彼应了了分明眼根了了分明色尘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缚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缚云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缚如何弃舍了了分明已弃舍之束缚如何未来不生

应了了分明耳根了了分明声尘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缚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缚云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缚如何弃舍了了分明已弃舍之束缚如何未来不生

应了了分明鼻根了了分明香尘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缚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缚云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缚如何弃舍了了分明已弃舍之束缚如何未来不生

应了了分明舌根了了分明味尘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缚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缚云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缚如何弃舍了了分明已弃舍之束缚如何未来不生

应了了分明身根了了分明触尘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缚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缚云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缚如何弃舍了了分明已弃舍之束缚如何未来不生

应了了分明意根了了分明法尘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缚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缚云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缚如何弃舍了了分明已弃舍之束缚如何未来不生

彼如是生活彼于自身注意观察诸法彼于他人注意观察诸法彼于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诸法或观察诸法之生起或观察诸法之坏灭或兼察诸法之生起与坏灭由于专心系念而认清诸法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著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诸法

—处节竟—

23复次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七觉支诸法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注意观察七觉支诸法呢

诸比丘啊彼有念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有念觉支彼无念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无念觉支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念觉支如何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念觉支如何發展圆满

彼有择法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有择法觉支彼无择法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无择法觉支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择法觉支如何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择法觉支如何發展圆满

彼有精进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有精进觉支彼无精进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无精进觉支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精进觉支如何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精进觉支如何發展圆满

彼有喜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有喜觉支彼无喜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无喜觉支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喜觉支如何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喜觉支如何發展圆满

彼有轻安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有轻安觉支彼无轻安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无轻安觉支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轻安觉支如何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轻安觉支如何發展圆满

彼有定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有定觉支彼无定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无定觉支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定觉支如何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定觉支如何發展圆满

彼有舍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有舍觉支彼无舍觉支应了了分明彼无舍觉支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舍觉支如何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舍觉支如何發展圆满

彼如是生活彼于自身注意观察诸法彼于他人注意观察诸法彼于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诸法或观察诸法之生起或观察诸法之坏灭或兼察诸法之生起与坏灭由于专心系念而认清诸法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著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诸法

—觉支竟—

24复次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从四圣谛中注意观察诸法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从四圣谛中观察诸法呢

诸比丘啊彼应了知苦圣谛了知集圣谛了知灭圣谛了知道圣谛

25诸比丘啊何谓苦圣谛呢生是苦老是苦死是苦绝望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別离是苦求不得是苦凡执著于五取蕴皆是苦

那么诸比丘啊何谓生呢于比比众生中有如此一名众生出生受生入胎重又获出生五蕴重受六处重获诸比丘啊这就是生

那么诸比丘啊何谓老呢于比比众生中有如此一名众生衰老降身朽弱龙钟齿牙脱落声音嘶哑皮肤松皱青春消止机能衰退诸比丘啊这就是老

那么诸比丘啊何谓死呢于比比众生中有如此一名众生谢世逝去分崩消失弥留死亡生命终止五蕴离析尸首掩埋诸比丘啊这就是死

那么诸比丘啊何谓忧呢无论何人遇到损失惨重遭受不幸之击生起忧伤忧愁忧心如捣伤心心伤肠断诸比丘啊这就是忧

那么诸比丘啊何谓悲呢无论何人损失惨重遭受不幸之击难忍悲哀悲伤悲思悲号悲啼悲哭诸比丘啊这就是悲

那么诸比丘啊何谓苦呢身上痛苦身上不适苦楚以及由身体接触感受不适诸比丘啊这就是苦

那么诸比丘啊何谓恼呢心理痛苦心理不适苦楚以及由心灵印象感受不适诸比丘啊这就是恼

那么诸比丘啊何谓绝望呢任何人遭逢重大损失或遭不幸之击决心死志绝望决死情态绝望情态诸比丘啊这就是绝望

那么诸比丘啊何谓怨憎会苦呢如某人遇到他所不喜欢的令他怨憎的形象声音气味味道感触时或遇到令他厌恶的人时或者这一切同时降临时他所感受到的便是怨憎会苦

那么诸比丘啊何谓爱別离苦呢如果某个人喜爱某种形象某种声音气味味道感触或某个人比如他的父亲母亲或兄弟姐妹亲友但却不能得到必须与他们別离诸比丘啊这便是爱別离苦

那么诸比丘啊何谓求不得苦呢诸比丘啊受生支配之众生愿望如是生起但愿不受生的支配但求生不临身此亦非以愿望而得这就是求不得苦一语之意

诸比丘啊受老绝望支配之众生愿望如是生起但愿不受绝望的支配但求绝望永不临身此亦非以愿望而得这就是求不得苦一语之意

诸比丘啊简言之执著于五取蕴皆为苦一语又为何意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如是诸比丘啊此为简言之执著于五取蕴皆为苦一语之意

诸比丘啊这就是苦圣谛

26那么诸比丘啊何谓集圣谛呢那是导致再生的欲望它是贪欲与享乐相结合于每一生中皆能寻到欣喜它是寻求感官享乐的欲望寻求永生的欲望寻求短暂生存的欲望

但是诸比丘啊此欲望由何处产生与成长它在何处立足生根祇要有任何令人喜悦适意产生之地欲望就会于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那么诸比丘啊何谓令人喜悦适意的东西使其欲望于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呢

眼根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眼触之受耳触之受鼻触之受舌触之受身触之受意触之受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色想声想香想味想触想法想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思色思声思香思味思触思法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贪色贪声贪香贪味贪触贪法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论究色论究声论究香论究味论究触论究法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省察色省察声省察香省察味省察触省察法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此生起成长立足生根

诸比丘啊这就是集圣谛

27那么诸比丘啊何谓灭圣谛呢它就是欲望完全的消失与止息它就是放弃松手不染著但是诸比丘啊这欲望衰退消失于何处它于何处离去断灭呢何处有令人喜悦适意之处欲望应于此处衰退消失于此离去断灭何物(处)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何处衰退消失于何处离去断灭呢

眼根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此衰退消失于此离去断灭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此衰退消失于此离去断灭

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此衰退消失于此离去断灭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此衰退消失于此离去断灭

眼触之受耳触之受鼻触之受舌触之受身触之受意触之受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此衰退消失于此离去断灭

色想声想香想味想触想法想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此衰退消失于此离去断灭

思色思声思香思味思触思法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此衰退消失于此离去断灭

贪色贪声贪香贪味贪触贪法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此衰退消失于此离去断灭

论究色论究声论究香论究味论究触论究法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此衰退消失于此离去断灭

省察色省察声省察香省察味省察触省察法令人喜悦适意欲望于此衰退消失于此离去断灭

诸比丘啊这就是苦灭之圣谛

28那么诸比丘啊何谓灭苦之道圣谛呢这就是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那么诸比丘啊何谓正见诸比丘啊知道苦知苦的生起知苦的断灭知灭苦之道诸比丘啊这就是正见

那么诸比丘啊何谓正思决心离绝欲乐决心不于任何人心怀怨恨立志不伤任何生灵诸比丘啊这就是正思惟

那么诸比丘啊何谓正语不打妄语不背地诽谤不恶声相向不轻率戏语诸比丘啊这就是正语

那么诸比丘啊何谓正业戒杀生戒不与取戒邪淫这就是正业

那么诸比丘啊何谓正命圣弟子弃舍不正当职业以正当的职业而谋生这就是正命

那么诸比丘啊何谓正勤诸比丘啊彼立志努力奋發精进任持此心令一切邪恶不善之法不得生起立志努力奋發精进任持此心令已生邪恶不善之法皆得丢弃立志努力奋發精进任持此心令尚未生起的优良品德得以生起立志努力奋發精进任持此心令已生起优良品德常保常存维持成长增进發展以达于圆满成就诸比丘啊这就是正勤

那么诸比丘啊何谓正念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于身应常注意观察精进不懈了了分明忆念不忘除淫欲灭苦恼于受应常注意观察精进不懈了了分明忆念不忘除淫欲灭苦恼于心应常注意观察精进不懈了了分明忆念不忘除淫欲灭苦恼于法应常注意观察精进不懈了了分明忆念不忘除淫欲灭苦恼诸比丘啊这就是正念

那么诸比丘啊何谓正定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已离欲求已离恶习犹有寻思观察入住初禅初禅中从舍离生而有喜乐止理性观察犹有喜乐入住二禅二禅之中内心清净思想集中喜乐渐淡趋于冷静忆念不忘了了分明身内祇余快乐感受于此境界高人述之为冷静忆念不忘快乐生活彼入住三禅去快乐弃苦受先前一切苦欣皆已消失入住无苦无乐之四禅四禅中祇余行舍净化的念支诸比丘啊这就是正定

诸比丘啊这就是灭苦之道圣谛

29彼如是生活彼于自身注意观察诸法彼于他人注意观察诸法彼于自身他身兼顾注意观察诸法或观察诸法之生起或观察诸法之坏灭或兼察诸法之生起与坏灭由于专心系念而认清诸法无非是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如是彼生活会无所染著于世间一切事物也无所执取

诸比丘啊彼于日常生活中应如是注意观察诸法

30诸比丘啊无论何人能依法修习四念处七年可得二果报之一或于现世获净智或故时五蕴尚存得不还果

诸比丘啊且不谈七年问题诸比丘啊有人依法修习四念处六年五年四年三年二年一年可得二果报之一或于现世获净智或故时五蕴尚存得不还果

31诸比丘啊且不谈一年问题诸比丘啊有人依法修习四念处七个月六个月五个月四个月三个月二个月一个月半个月七天可得二果报之一或现世获净智或故时五蕴尚存得不还果

32因此这就是我开宗明义第一句话之意诸比丘啊众生得清净克服忧伤除苦恼得正果证涅槃惟有一途此途名四念处

释尊如是说法已诸比丘欢喜信受

大念处经终


校注

[A1] 达【CB】述【藏外】
[A2] 入【CB】出【藏外】(cf. T01n0026_p0555b10-12)
[A3] 入【CB】出【藏外】(cf. T01n0026_p0555b10-12)
[A4] 松【CB】松【藏外】
[A5] 松【CB】松【藏外】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念处经
关闭
大念处经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