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文二〕
(前残)
第三欲得色身住处 从「可以身相」至「即见如来」。
第四欲得法身住处 从「彼有众生」至「以此为实」。
从「当知是人」至「净信」。
从「若唯法相」至「我人众生寿者」。
从「不应取」至「不应取非法」。
从「以是义故」至「何况非法」。
从「如来所说法」至「非法非非法」。
从「一切贤」至「而有差別」。
从「若人以七宝」至「不如一四句偈为他人说」。
第五于修道中得胜无慢住处 从「须陀洹于意」至「是名须陀洹」。
从「阿罗汉能作是念」至「阿兰那行」。
第六不离佛出时住处 从「如来在燃灯佛所」至「实无所得」。
第七愿净佛土住处 从「菩萨庄严佛土」至「而生其心」。
第八成熟众生住处 从「譬如有人身如须弥」至「是名大身」。
第九远离随顺外散乱住处 从「如恒河中」至「如来无所说」。
第十色及众生身搏取观破相应行住处 从「三千大千世界」至「是名世界」。
第十一供养如来给侍住处 从「若人以恒河沙身命施」至「其福甚多」。
从「涕泪悲位」至「得闻如是之经」。
第十二远离利养疲恼不精进及退等住处 从「得闻是」至「说名实相」。
从「我今得闻」至「甚为希有」。
从「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第十三忍苦住处 从「如我昔为歌利王」至「应生嗔恨乃至无寿者」。
从「离一切相」至「發阿耨多罗」。
从「真语」至「不异语」。
从「如来所得法」至「无实无虚」。
第十四离寂静味住处 从「初日分以恒河身命布施」至「其福胜彼」。
从「如来为發大乘」至「最上乘」。
第十五于证道时远离喜动住处 从「受持读诵此经」至「当得三菩提」。
从「云何应住」至「无有众生乐灭度者」。
第十六求教受住处 从「须菩提于意云何」至「号释迦牟尼」。
第十七得圣道住处 从「肉眼」至「佛眼」。
从「过去心」至「未来心」。
(后残)
〔录文完〕
校注
「忍心如幻梦,嗔境若龟毛。常能作此观,逢」,底本残,据伯2039号背补。 「非亦无是,无下亦无高。若灭贪嗔贼,须行智惠刀」,底本残,据伯2039号背补。 「二智心中遣,三空境上祛。无明念念灭,随眠渐渐除。观心」,底本残,据伯2039号背补。 「河」,底本作「何」,据伯2039号背改。 「随浪净,定水逐波清。澄神生觉性,志虑灭迷」,底本残,据伯2039号背补。 「名」,底本无,据伯2039号背补。 「他起,无別有圆成」,底本残,据伯2039号背补。 「惠灯如朗日,蕴界若乾」,底本残,据石本补。 「便」,底本作「更」,据伯2039号背改。 「犹未灭,仍见我人形。妙」,底本残,据伯2039号背补。 「一虚名」,底本残,据伯2039号背补。 「声色勿相干。二边纯」,底本残,据伯2039号背补。 「安。欲觅」,底本残,据伯2039号背补。 「不相忘」,底本作「勿承坚」,据伯2039号背改。 「非」,底本作「悲」,据伯2039号背改。 「密」,底本作「蜜」,据石本改。 「闻」,底本作「文」,据石本改。 「大」,底本作「僧」,据石本改。 「碍」,底本作「寻」,据伯2039号背改。 「渡」,底本作「济」,据伯2039号背改。 「执」,底本作「报」,据伯2039号背改。 「因」,底本作「犹」,据伯2039号背改。 「相」,底本作「果」,据伯2039号背改。 「感」,底本作「阿」,据伯2039号背改。 「如」,底本作「智」,据伯2039号背改。 「猕」,底本作「弥」,据文意改。 「爱」,底本作「受」,据伯2039号背改。 「境亡」,底本作「谤心」,据伯2039号背改。 「妙理」,底本作「理妙」,据伯2039号背改。 「第」,底本作「希」,据文意改。 「如能發心者……唯当识本源」赞与「第十二住处」的相比,只相差两句,其余基本相同,似抄写之衍。 「色」,底本作「至」,据文意改。 「布」,底本作「希」,据文意改。 「何」,底本作「阿」,据伯2039号背改。 「愈」,底本作「逾」,据文意改。 「我执」,底本作「无我」,据伯2039号背改。 「悲」,底本无,据伯2039号背补。 「大」,底本无,据伯2039号背补。 「用智智」,底本无,据伯2039号背补。 「坦」,底本作「怛」,据石本改。【经文资讯】《藏外佛教文献》第 W09 册 No. ZW09n0073b 金刚经赞集(拟)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藏外佛教文献》所编辑
【原始资料】方广锠大德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