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教文献综述
三阶教是由活跃于南北朝时代末期至隋代的僧人信行(540-594)开创的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从隋代至唐代,發展迅速,风靡一时,信徒遍布各个阶层,与此同时,又受到了净土教等其他宗派的批判,并作为异端而数次遭受国家的压制,大约从唐代末期到宋代便衰灭了,现存三阶教的文献也不太多。下面我将介绍有关矢吹庆辉發现整理出的三阶教文献,以及矢吹庆辉以后,別人和笔者發现整理出的三阶教文献资料。
一、矢吹發现介绍的三阶教文献
(一)、大英图书馆藏斯坦因本
矢吹从大英图书馆藏斯坦因本中搜拣出的与三阶教关联的抄本,有下述14件。
1、第一残卷,《人集录于十二部经修多罗内验出对根起行法》一卷,S.2446。
2、第二残卷,《人集录于十二部经修多罗内验出对根起行法》一卷,S.832。
3、第三残卷,《三阶佛法》卷二(拟题),S.2684。
4、第四残卷,《七阶佛名经》(S.59尾题),S.59、S.236、S.1306、S.236等。
5、第五残卷,《信行口集真如实观》,S.212。
6、第六残卷,《第三阶佛法广释》(拟题),S.5668。
8、第八残卷,《无尽藏法略说》(尾题),S.190。
9、第九残卷,《大乘法界无尽藏法释》(拟题),S.721V。
10、第十残卷,《如来身藏论》一卷(尾题),S.4658。
11、第十一残卷,《制法》一卷,S.1315。
12、第十二残卷,《人集录于十二部经修多罗内验出对根起行法》一卷,S.5841。
13、第十三残卷,《明恶法》(拟题),S.3962。
14、第十四残卷,《示所犯者瑜伽法镜经》(尾题),S.2423。
其中,首先关于第六残卷,矢吹将之看作是由两面书写的三页纸片组成的,但是,实际上现在判明这件残卷是由加上了新的八页,共计十一页的纸片所组成的,并收在了斯坦因本中,而且完全不同的编号(S.6344)下收入了一页同一抄本的其余部分。矢吹根据上述三页的内容,将第六残卷暂名为《普法四佛》,可是,由于十一页的所有内容是关于整个第三阶佛法的内容,所以改题为《第三阶佛法广释》。这篇文献也抄入在北8725号中。
矢吹之后,关于第十一残卷和第十二残卷的文献性质一直不清楚,而现在已经判明第十一残卷是《制法》一卷(P.2849.1)的残简,第十二残卷既是《对根起行法》的一部分,又是S.2446的靠前部分(若将两抄本的断裂处对接,内容一致)。
(二)、巴黎国立图书馆藏伯希和本
矢吹从巴黎国立图书馆藏伯希和本中搜拣出的与三阶教相关的抄本有下述五件。
15、第十五残卷,《三阶佛法》卷三(尾题),P.2059。
16、第十六残卷,《三阶佛法密记》卷上(首题,尾题),P.2412.1。
17、第十七残卷,残片(失题),P.3413V。
18、第十八残卷,《人集录都目》(首题),P.2412.2。
19、第十九残卷,《龙录内无名经论律》(首题),P.3202.
(三)、京都富冈家藏敦煌本
矢吹介绍了下述京都富冈家藏敦煌本的一件。
20、第二十残卷,《华严章》(拟题)。
该抄本正像矢吹所暂题的那样,是站在三阶教的立场,将《华严经》(六十卷)科分为十二段,来阐明经意的,但矢吹持有的抄本副本因关东大地震而丢失,现在祇能依据矢吹《研究》第676~682页的「关于第二十残卷」一节,可以勉强窥知其概要。
二、矢吹之后所判定的三阶教文献
矢吹之后所判定的与三阶教相关的抄本,按照年代顺序排列如下。
25、《人集录明诸经中对根浅深發菩提心法》一卷(收藏单位不清)。
26、《三阶某禅师行状始末》(拟题),P.2550。
27、《穷诈辨惑论》卷下(首题),P.2115R。
28、《發菩提心法》(拟题),P.2283。
29、《三阶观法略释》(拟题),P.2268。
30、《受八戒法》信行禅师撰(首题),P.2849R3。
31、《制法》一卷(首题),P.2849R1。
32、《乞食法》(拟题),P.2849R2。
33、《佛性观》(拟题),S.1004。
34、《第三阶佛法广释》(拟题),S.6344。
35、《第三阶佛法广释》(拟题),北8725R。
36、《佛性观修善法》(尾题),北8386。
37、《佛性观》(拟题),台湾99。
38、《恶观》一卷,Дх92。
39、《佛性问答》(拟题)(含《佛性观修善法》),北新1002。
40、《制法》一卷,S.7450B.2。
41、《大乘无尽藏法》,S.9139。
42、《三阶佛法》卷一、卷二、卷三(首一部分缺)、卷四、卷五(首缺)(七寺本)。
首先,25号文献的书名可见于《李氏鉴敦煌写本目录》No.537,但目前下落不明。26《三阶某禅师行状始末》则由大谷胜真作了介绍、解说和录文。27~29三抄本在杰尔耐目录(1970)中判明为三阶教文献。该目录推定28和29都是《三阶佛法密记》的一部分,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与残存的《三阶佛法密记》卷上(P.2412.1)的论述风格有明显的不同。据此,依照各部分内容而取名为上述的拟题。30的《受八戒法》是里道德雄所收集的敦煌文献的八关斋文书,并在他研究论文中做过介绍。
31至38八个文献,是90年代以后笔者在重新调查斯坦因本、伯希和本、北京本、台湾本、俄罗斯本时新發现的抄本,这些研究成果收在《三阶教的研究》中。39~40是方广锠所判定的抄本,关于39,业露华对全文作了录文,發表在《藏外佛教文献》第四辑。
其中,如果祇介绍最近的研究成果的话,对36的考察便是其中的一个。36北8386号所抄写的文献尾题为《□□观修善法》,最初两字脱落。而39拟题为《佛性问答》(北新1002)的抄本,中途抄有《佛性观修善法》这一文献。此北新1002缺失《佛性观修善法》的后半部,与《□□观修善法》(北8386)相对照,北新1002的现存部分的后半部分与北8386的开头部分显然是对同一文献的同一处的抄写。因此,卷底题所缺二字的《□□观修善法》(北8386)可以确定其就即是题名为《佛性观修善法》的文献,而且合并两抄本,便可复原《佛性观修善法》文本的全文(约一万余字)。
41则是方广锠在英国图书馆里發现的敦煌抄本。在《藏外佛教文献》第四辑内發表题解和录文。
42则是近年以牧田谛亮、落合俊典为中心的七寺古逸经典研究会在调查七寺一切经的过程中發现的。该七寺抄本被推定为属于兴圣寺本系统,以往抄本所缺失的卷三开头部分几乎完整保存著(七寺本约72行).由于七寺本的發现,它与传入日本的《三阶佛法》可以互相补足各本缺落的部分,因此,我们可以几乎复原了原书的全文。
三、最近發现的抄本
2002年、笔者在中国进行研究时,發现的关于三阶教的抄本是以下43到52,共十种。
(一)、俄国藏敦煌抄本
43、《人集录于十二部经修多罗内验出对根起行法》一卷,Дх1813。
在此将该号与S.5841号列表比较如下:
44、残片(失题),Дх1883。也许是《人集录于十二部经修多罗内验出对根起行法》一卷。今录文如下:
(录文)
即舍有?
倒成性 第二段明 乘众生学 得知
(录文完)
45、残片(失题),Дх5301。录文如下:
(录文)
□□□□□□□□□□□□无有惠眼云/
□□□□□□□□即须□一切有缘诸佛/
□□□□□□□□鬼魔尽有此损益云何/
□□□□□□□□善恶两种知识俱在□/
□□□□□□□佛下至众生并是善知识/
□□□□□□已来一切恶业成一切善行/
□□□□□□□□无恶不起尽既就体说/
?1 □□□但使前□□□
□□□□□恶知识故道善恶两种知识唯/
?2 □□□同行□□□
□□□□□□即舍恶知识亲近善友并皆/
?3 □□□学佛□□□
□□□□□非前际非后际故归佛归法归/
□□□□□□□虚空遍法界非前际非后/
□□□□□□□法如要譬如一切散物若/
□□□□□□□得出□亦复如是六法者/
□□□□□□□□□经文说相续不退者/
□□□□□□□□□乃得今说六法不论/
□□□□□□□□念心作佛性观后念中/
□□□□□□□□莫问共住不共住但学/
□□□□□□□□□□□观者并应身从/
(录文完)
文中的「六法」指:一同行、二宽、三长、四深、五不退、六相续。參见拙著490页。
46、《明诸大乘修多罗内世间出世间两阶人發菩提心同异法释》(拟),Дх10425。
(录文)
□□□□□□□□□□□□□□□法明世间出世间两□□/
□□□明世间出世间两阶人發菩提心同异法。未审明者□/
□□□是开發显了指示等义。诸者为是非一众多之义。/
□者简小得名、物不能过、故名为大。乘者运载曰乘。修多罗/
此云契経、即是正说法义。内则简异于外、谓简异违论/
□□世间出世间两阶人發菩提心同异法、于大小乘三藏教内、未/
审明何藏内。世间出世间两阶人發菩提心同异法明诸大乘修/
多罗内世间出世间两阶人發菩提心同异法。大乘修多罗/
□□□世间出世间两阶人發菩提心同异法即是所诠。若为□/
□□□發心菩提者是覚道、即□所求佛果發心、为要期大愿□/
(录文完)
该残片是《明诸大乘修多罗内世间出世间两阶人發菩提心同异法》的注释。《明诸大乘修多罗内世间出世间两阶人發菩提心同异法》的名称在经录上首次出现是在《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十五。在那里我们看到《世间出世间两阶人發菩提心法》的名称(大正55/474下)。在《开元释教录》卷第十八里也有《世间出世间两阶人發菩提心法》一卷的名称,而在夹注上介绍详细的名称《明诸大乘众多罗内世间出世间两阶人發菩提心同异法》(大正55/678中)。另外,在陕西省淳化县的金川湾三阶教刻经里又發现了《明诸大乘众多罗内世间出世间两阶人發菩提心同异法》的石刻文献。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总教授对这篇文献正在进行详细的研究。
从唐代三阶教的信徒对这篇文献所作的注释来看,我们可以得知这篇文献在当时三阶教信徒里相当流行。所以我们可以说、虽然Дх10425的抄本是残片,但是發现它的意义却不少。
(二)、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敦煌抄本
47、《恶观》一卷的引文,北新773v,22行。
俄国所藏敦煌抄本Дх92号是只有24字的残片。全文如下(參见拙著225页):
(录文)
恶观一卷
依大善知识故,信行禅□□□/
大岁在庚戌正月内在□□□/
□□□启请□□□/
(录文完)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北京新773v里写的《恶观》一卷的引用文是原来在《恶观》一卷里的文章。同时、《恶观》一卷的引用文跟《对根起行法》「认恶」的「六部经说最多颠倒」的部分有密切的关系。可见下文的对照:
请再比较《对根起行法》明第三阶净土因果的部分(拙著500~501页):
似道恶者于内有五段。一者从得入佛法已来、恒顺本贪嗔学一切佛法、闻十二部经内说菩萨摩诃萨行不可思议诸佛所叹世人敬重、多得名利、复顺本贪心、即舍头目手足、于无量无边诸佛菩萨所、行六波罗蜜、不免谤佛、堕十方一切阿鼻地狱。二者读诵十二部经、不免谤佛、现身堕阿鼻地狱。三者诵大乘小乘各八万法聚、由一念嫌他、兰若比丘堕大地狱、从地狱出受恶罗刹身、现身值佛忏悔罪由不灭、未得出罗刹身、复不得受记。四者明、讲说大乘小乘法师律师徒众弟子、度得六百四万亿、由为求名利故、嫌他谤真学佛法比丘、由学不当根谤他真修道人故、师及弟子及与檀越六百万亿人同堕十方一切阿鼻地狱、出即随出入即随入。五者明解行多少、大精进大忏悔大不自是非他不自高轻他、度得九十五种异学外道回心向于涅槃、四天下无伴非一转轮圣王所有功德之所能及、非佛弟子是无惭愧僧摄。此五段虽学善法、由所学解行不当根故、善虽学道相似、念念之中作阿鼻地狱等业。
48、《依诸经论略抄头陀乞食法》一卷(拟),北新351。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资料室的书籍目录卡片里说:北朝写本,「依解一切——是诸喜奉」,10纸,289行。还列举了卷内包括的《增一阿含経.入道品》等经典名。但是我认为北新351号文献抄写的年代可能比较晚一点,有可能是从隋代到唐代初期。
在北新351号里抄写的经论名如下:
依解脱道论说明一切乞食比丘(1~7行)
依增一阿含经说明一切乞食比丘、文当义当(8~17行)
增一阿含经一入道品卷第五强过半说(18~43行)
正法念处经生死品第三卷过半说偈言(44~52行)
唯除当已过去一切根机现在一切药病时/当敬一切恶僧宝等时在于聚落虽在/(聚)落亦须常与七种一相当不在其限如观经观/佛三昧经法华经佛藏经大方广十轮经等说/(53~56行)
正法念处经生死品第四卷减半说偈言(57~61行)
正法念处经天品第四十六卷将末?说(62~90行)
唯除当已过去一切根机现在一切药病时当/敬一切恶僧宝等时在于聚落虽在聚落亦须/常与七种一相当不在其限如观经观佛三昧/经法华经佛藏经大方广十轮经等说/(91~94行)
正法念处经天品第五十九卷末说(95~135行)
唯除当已过去一切根机现在一切药病时当/敬一切恶僧宝等时在于聚落虽在聚落亦/须常与七种一相当不在其限如观经观佛/三昧经法华经佛藏经大方广十轮经等说/(136~139行)
別译雑阿含经第六卷过半说(140~161行)
唯除当已过去一切根机现在一切药病时当/敬一切恶僧宝等时在于聚落虽在聚落亦须常/与七种一相当不在其限如观经观佛三昧经/法华经佛藏经大方广十轮经/等说/(162~166行)
別译雑阿含经第十二卷减半说(167~238行)
增一阿含经一入道品第五卷强过半说(239~272行)
增一阿含经利养品第六养(卷?)初说(273~290行)
以上11篇经论抄写的内容都是关于头陀乞食的。我们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是在53~56行、91~94行、136~139行、162~166行里写的内容。在这四个地方里写的内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从这个内容来判定这篇文献是关于三阶教的。这个内容里引用的《法华经》《佛藏经》《大方广十轮经》等经典都是三阶教文献里被频繁引用的经典。而且这个内容里的「与七种一相当」这六个字是判断三阶教文献的关键部分。
我们在《三阶观法略释》里可以看到「七一」的思想。解释八种佛法的第八「五种不干尽佛法」的部分说:
八亦名五种不干尽佛法者、(废缘谈体、如来藏性非凡圣凡圣不相干、非贵贱贵贱不相干、非道俗不相干、非亲疎亲疎不相干、非自他自他不相干、是名亦名五种不干尽佛法。所观法体既五种不干、能学契理亦须五种不干。此八种佛法是观行正宗、必须常闻常见常敬常观内外心彻须与七一相当。七一者一身业不得多游行唯得礼拜他、一口业不得多语言唯赞叹他、一意业不得多覚观唯得普敬他、一境界十方虚空法界唯作一如来藏八种佛法境界、一相续观心如水流灯焰念念不断是一相续、一人十方虚空法界唯独我是一恶人是一人、一行者常须作一恭敬行是一行。)
从这个文章里可以看出,修行者在托缽或跟別的人接触交流时候,一定要恪守「七一」思想。所以北新351号文献里在摘录关于头陀的11篇経论的时候、反复突出强调「七一」的思想。
那么这本文献的题目是什么呢?
关于头陀乞食的文献名称在经录上找的话,可以在《开元释教录》卷第十八列举三阶教文献里看到《头陀乞食法》一卷的文献名称,还可以在夹注的部分找出《依诸经论略抄头陀乞食法》的名称(大正55/678下)。我们还在《人集录都目》一卷上看到《依经律论略抄出头陀乞食法》一卷(十二纸)的名称(矢吹庆辉《三阶教之研究》別篇223页)。这个文献跟《开元释教录》里的文献大概是同一的文献。我们可以说,虽然北京新351文献里都没有题目,但是这本文献的题目很可能就是《开元释教录》里的《依诸经论略抄头陀乞食法》一卷。
49、《人集录依诸大乘经中略發愿法》,北8706(官87)
该文献为残片,44行,首尾残缺,没有题目。虽然《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547页)认为这是《宝积部残佛经》,但是通过与北8422号进行比较,北8706号的题目应该是《人集录依诸大乘经中略發愿法》。
(三)、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所藏敦煌抄本
50、《依诸大乘经略發愿法》一卷(尾题),津艺312
该文献首残尾全,存92行。与北8422、北8706是同一文献。
(四)、巴黎国立图书馆藏伯希和本
51、残片(失题),P.3374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279页)里说:残佛典四十四行。但是我认为这篇文献是三阶教文献,而且跟矢吹第十三断片(S.3962)和第十七断片(P.3413v)是同一文献的遗缺部分,而且很有可能与P.3413v是同一抄本。另外,在《敦煌宝藏》卷128(243页下)里说:「P.3413号背面——诸宗论释(与P.3987号为同卷、似为天台宗分门教行义)」。虽然我们已经不把P.3413当作天台宗的文献,但是指出P.3413与P.3987为同卷却是十分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说P.3987也是三阶教的文献。这些抄本的内容都是关于各种各样的恶业,有可能跟《恶观》一卷有关系。
52、《麻禅师行状》(首题),P.3035
4纸,正反面文字相连,关系如下:1R→1V→2R→2V→3R→3V→4R→4V。其中:
1R→1V→2R→2V为《麻禅师行状》,其中有「遂离寺观、別立禅亭、即舍绵帛、唯衣麻布、六时礼拜、一食长斋、行道坐禅。」「归依修善忍恶、先人后己、持盂乞食、永绝贪心」等文字。
3R→3V→4R→4V为《诸経雑抄》(拟),论述维摩经八法、法华经不轻菩萨、三十五佛、五十三佛、二十五佛等内容。
校注
矢吹将有关七阶佛名的数件抄本收集一处,称之为第四残卷。包括北京本在内的七阶佛名研究,详见广川尧敏《敦煌出土七阶佛名经》(《宗教研究》251,1982年)。有关七阶佛名的敦煌抄本达127件。 參见方广锠:《〈大乘无尽蔵法〉题解.录文》,载《蔵外仏教文献》第4辑,363~372页。 龙谷大学图书馆的藏书编号为021/1/16/1。内容相当于第一残卷S.2446的后半部。 大屋德城(校定)《三阶佛法》上下二册,京都,便利堂印刷所,1925年。矢吹《研究》別篇255~415页。 大谷胜真:《三阶某禅师行状始末》,载《京城帝国大学文学会论纂》7,247~302页,1938年,岩波书店,对原文作了翻刻和研究。"The Suppression of the Three Stages Sect: Apocrypha as a Political Issue" by M. E. Lewis, Chinese Buddhist Apocryph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pp.207-238, 1990。 里道德雄:《敦煌文献中有关八关斋的文书》,载《东洋大学大学院纪要》(文学研究科)19,83页,1983年。 西本照真:《三阶教的研究》,1998年,春秋社。 西本照真:《〈佛性观修善法〉题解.录文》,载《蔵外佛教文献》第九辑。《〈佛性观修善法〉的基础的研究》,载木村清孝博士还历记念论集《东亚佛教的形成与展开》,2002年、春秋社。 西本照真:《〈三阶佛法〉诸本的成立和流传》,载牧田谛亮监,落合俊典编:《七寺古逸经典研究丛书.第五卷.中国日本撰述经典(五).撰述书》,2000年。【经文资讯】《藏外佛教文献》第 W09 册 No. ZW09n0076 三阶教文献综述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12-2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藏外佛教文献》所编辑
【原始资料】方广锠大德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