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峻经金刚顶一切如来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耶修行四十九种坛法经作用威仪法则 大毘卢遮那佛金刚心地法门密法戒坛法仪则

〔题解〕

《金刚峻经金刚顶一切如来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耶修行四十九种坛法经作用威仪法则 大毘卢遮那佛金刚心地法门密法戒坛法仪则》密教经典一卷中国僧人编集作者不详署「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本文献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也未见历代经录著录目前仅见于敦煌文献北敦BD2074号(冬74号)正反两面书写背面文字与正面文字不能相接共计993行以「部」为内容分节每部前有序分部的序号在每部之末

正面507行有首题内容从「部第一」抄至「部第八」因尾部数纸脱落故「部第八」仅抄前部文字残缺后部文字及尾题正面「部第四」分成两个部分抄写故有两个尾题

背面486行内容从「部第十五」抄至「部第二十六」因背面首部纸张脱落「部第十五」首缺「部第二十六」后虽有余纸但抄写者没有把「部第二十六」抄写完整相反采取略写大意的方式以结束全文故文献实际尾缺

本文献抄写后缺少认真校对故背面文字脱漏「部第二十」整部此外部第一部第五部第六部第十五部第十六部第二十二部第二十三部第二十四部第二十五部第二十六均有明显抄脱或错简的地方

李翊灼《敦煌石室经卷中未入藏经论著述目录》最早著录本文献但错将本文献当作名为「金刚峻经金刚顶一切如来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耶修行四十九种坛法经作用威仪法则」与「大毘卢遮那佛金刚心地法门密法戒坛法仪则」的两个文献《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将李翊灼《敦煌石室经卷中未入藏经论著述目录》编入《敦煌遗书散录》之十五并顺序将两个文献编作第1278号第1279号故后来不少学者如吕建福赖富本宏都使用散1279来指称该写本

本文献的名称与《金刚峻经金刚顶一切如来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耶修行四十二种坛法经作用威仪法则大毘卢遮那佛金刚心地法门密法戒坛法仪则》(以下简称「四十二种」)相比衹有「四十二种」「四十九种」之別内容也有相近的地方衹是「四十二种」偏重叙述坛法的组成行持和传承而本文献更偏重记述安坛之法佛菩萨名字身色座位之处因此它们属于同一种法会道场仪的不同部分两者需要与《最上大乘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耶总持大教王成佛经》等其他材料一同组合起来才能构成行持一场金刚瑜伽教法会的完整文本

本文献与「四十二种」一样均署「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但「四十二种」之卷四包含有中国禅宗传法谱系等相当多不空圆寂之后才出现的中国佛教的内容说明该文献并非不空所译从其中包括的内容比较混杂来看「四十二种」很可能是唐末五代中国僧人出于行持法会的需要根据密教金刚部经典禅宗灯史和自己对密教的理解编纂而成并把文献作者假托到不空名下有关情况參见《藏外佛教文献》本辑所载「四十二种」的题解本文献的性质与「四十二种」相同均属于受不空所传金刚部密教影响而成的瑜伽教道场仪

不空之后出现的瑜伽教道场仪是中国僧人结合当时佛教显密诸派典籍的撰述并非传译本就本文献内容来看是研究密教中国化和早期中国佛教科仪的重要资料对了解中唐至宋代的瑜伽教尤其是水陆法会仪的發展进程有重要价值

本文献为归义军时期写本除残缺并有抄写脱漏外传抄过程中错別字亦较多整理难度较大往往需要依据本人对法会仪式的知识进行文字的厘定由于学识有限本次整理对文字的辨识与理解肯定存在不足和错误盼方家批评指正

底校本说明如下

  • 底本北敦02074号
  • 校本

〔录文〕

金刚峻经金刚顶一切如来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耶修行四十九种坛法经作用威仪法则 大毘卢遮那佛金刚心地法门密法戒坛法仪则

尔时佛于初现莲花藏世界共会诸天菩萨八万人

佛告诸天菩萨吾今开说《最上大乘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耶总持大教王成佛经》

佛告诸天菩萨吾今开启此最上大乘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耶毘卢遮那佛受奉行现身是佛

诸天闻说然而起不能信受辞退而去

金刚藏菩萨起立合掌白佛言世尊闻佛所说最上大乘不能信受诸天菩萨为是小乘不能信受所以愕然而起愿佛慈悲为我宣说安坛之法菩萨名字

佛告金刚藏菩萨赞言善哉善哉汝等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別解说安坛之法菩萨名字座位之处兼及身色

先安五佛后安菩萨并四摄

中心安卢舍那佛身黄色手执总持之印顶戴五佛之冠

第二阿閦佛在东门身白色顶戴五佛冠手结身忍印右手垂触地左手安脐是名身忍印

第三宝生佛在南门身青色顶戴五佛冠右手垂膝偃左手如意宝是名施愿印愿一切众愿满足

第四阿弥陀佛在西门身赤色顶戴五佛冠二羽仰相叉进力竖相背禅智横其端等心青莲花是名长寿印

第五不空成就佛在北门身是绿顶戴五佛冠左手安总持右手施无畏愿一切众生速证无畏法

第一金刚萨埵王菩萨在东门身白色左脇安呼召右耳羯磨杵是名悉地印愿一切众生速成胜地

第二金刚王菩萨在南门青色羽安定惠名为心定之印愿一切众生速得无畏定

第四金刚善哉菩萨在南门身青色二羽安素怛蓝名为惠之印愿一切众生速证惠之身

第五金刚宝菩萨在西门身赤色二羽安怀中宝剑执当心名为宝身印愿一切众生惠宝满其身

第六金刚光菩萨在西门身赤色二羽舒进力当心而下垂名为身光印愿一切众生光明变遍身

第七金刚幢菩萨在北门身绿色二羽在右边手执大法幢名为法幢印愿一切众生速证法宝身

第八金刚笑菩萨在北门身绿色二羽口偃名为法喜印愿一切众生速成法喜身

第九金刚法菩萨在东门身白色左莲右开敷名为开法印愿一切众生莲开证法身

第十金刚利菩萨在东门身白色左莲右利剑是名法利印愿一切众生断诸烦恼得证法王身

第十一金刚因菩萨在南门身青色覆拳进力柱于脐而平转名为因法印愿一切众生因缘会遇时果满证菩提

第十二金刚语菩萨在南门身青色先从禅智舒旋舞心两颊右手执利剑左手安左脇名为法语印愿一切众生菩提法语利众生

第十三金刚业菩萨在西门身赤色二羽金刚执于剑掌于顶印形法羯磨愿一切众生速成羯磨身

第十四金刚护菩萨在西门身赤色二拳被甲胄名为护法印愿一切众生速证法王身

第十五金刚药叉菩萨在北门身绿色二羽安两颊四牙炽盛身是名药叉印愿一切众生速成护法身

第十六金刚拳菩萨在北门身绿色身端二羽安总持是名总持印愿一切众生速证总持身

十六大士印内外八供养并及于四护印相今当说

第一金刚心印菩萨在东门身白色二羽安腰侧端心供养佛是名心法印愿一切众生心心是佛

第二金刚鬘菩萨在东门身白色二羽当心如捧鬘奉献诸圣尊是名严身印愿一切众生速证菩提身

第三金刚持法菩萨在南门身青色二羽侧相合十度相交竖是名持法印愿一切众生护持法正身

第四金刚极喜菩萨在南门身青色二拳如舞仪降魔诸烦恼欢喜供养佛是名极喜印愿一切众生断除诸烦恼得证法喜身烧香等此印以降三世印

第五金刚结净印菩萨在西门身赤色二羽并拳向下散辟除一切恶是名结净印愿一切众生断除烦恼垢证取净法身

第六金刚定菩萨在西门身赤色二羽仰散如捧花是名戒定印愿一切众生速证戒定身

第七金刚戒惠菩萨在北门身绿色二拳禅智竖如针是名戒惠印愿一切众生惠灯照十方

第八金刚解脱菩萨在北门身绿色左一羽安呼召右羽安降魔是名解脱印愿一切众生总摄解脱身

东门大慈金刚身白色右羽药叉剑左拳安腰是名降三世

南门大悲金刚身青色二羽执于索是名金刚缚

西门大喜金刚身赤色二羽执鏁是名收摄印

北门大舍金刚身绿色左羽安呼召右羽执降魔是名总摄印

观行五如来咒毘卢遮那佛阿閦佛宝生佛呾洛阿弥陀佛缬哩不空成就佛

修行之人入大乘观此身印即是佛身更莫异缘速得成佛

顶上毘卢遮那佛白色

额上阿閦佛青色

右边宝生佛黄色

后面阿弥陀佛赤色

左边不空成就佛绿色

右额角上卢左曩地藏菩萨

左额角上摩计水藏菩萨

后右边婆拏啰缚悉泥火藏菩萨

后左边哆啰你尾风藏菩萨气息

眼是噜波缚唧哩色菩萨

耳是设没那缚唧哩声菩萨

鼻是喭陀缚唧哩香菩萨

舌是啰思缚唧哩味菩萨

身是萨钵啰思缚唧哩触菩萨

意是达里摩他都缚悉唧哩心菩萨

东门也满哆歌大慈金刚

南门大悲钵啰喏哆歌大悲金刚

西门钵特摩哆歌大喜金刚

北门尾隔𭉻哆歌大舍金刚

身上一一持配不得异缘密之

大乘观想先端身正坐心莫异缘舌伫上腭弹指三下念净三业真言三遍然后想念尽虚空遍法界尽是诸佛菩萨心念礼拜至仰虔心不得异缘

至心受持《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耶总持大教王成佛经》禀受奉行现身是佛

佛说五佛坛菩萨名录座位之处部第一

尔时佛说释迦牟尼佛化身作密迹金刚降伏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恶贼天魔外道将及守护国界大降魔将严峻极恶泔露降伏一切毒恶夜叉罗刹鬼神猛烈根本大降魔将密迹金刚之坛法

佛告金藏菩萨此金刚之法若是自身欲作金刚降伏一切恶贼天魔外道夜叉罗刹一切鬼神秘密受持当结此金刚坛

其坛四方阔二十四肘高三肘用净土七宝香泥四宝合成

用四重金刚界内安四十八大药叉大金刚中心安八角火轮火轮外地黄色安八佛顶火轮内白色安八总持中心安须弥山山上安大密迹金刚身青色本身一百八臂身金色

坛内供养安八臂身青色八臂四面正面青色右面白色左面绿色顶上面黄头上安九条黄龙二羽坛惠相鈎结进力二皆竖身相忿怒王八臂而四面笑怒恐怖形四牙炽盛身是名总持印轮𫓴并定惠是名无碍印

坛四角安四天王

东角安提头赖咤天王身白色

南角安毘楼勒叉天王身青色

西角安毘楼博叉天王身赤色执利剑

北角安毘沙门天王身绿色右羽执长叉左羽本师塔

坛每门安剑六口轮三所并道箭十二只饭十二分

第一院金刚界安十六大金刚三头四臂身轴门色二羽执利剑二羽执于轮或在心轮或在顶轮足踏顶轮是名大降魔印

第二院金刚界亦安十六大金刚三眼二臂身轴门色踏足生死或执叉及杵或执轮及剑大金刚变化种种身形各轴门色或于四臂或于□或执轮剑或执轮杵足踏毘那夜迦是名总持之印四十八大金刚总摄身印

降魔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毒恶一切狂贼徒一切不祥之事请三藏法主开建此金刚之坛请圣众但烧安息大将即来仍须洗浴令净著新净衣身被七宝袈裟七宝坐具方乃入坛迎请圣众莫生嗔怒至心启告秘密受持一切恶魔当下消灭

坛外安大铁围山小铁围山金山黑山七宝金山

佛说密迹金刚画像安坛名录部第二

尔时佛住灵鹫山中共会诸天菩萨万二千人俱说天王护国坛法

若是南阎浮提诸大国王诸小国王共相侵害天魔外道狂口贼徒侵挠国度仁王不安人民不乐仁王帝主当请三藏开启天王之坛法护国护人

结此坛时其坛十二角阔十二肘高二肘用三层每层上十二角总安八角之火轮内一层方亦安八角之火轮上安八总持八角轮外安八佛顶每门安轮三所两所剑两口并道具箭十二只饭二十四分其坛七宝之坛地是七宝之地

东门黄色南门青色西门赤色北门绿色

东门提头赖咤天王白色

南门毘楼勒叉天王青色

西门毘楼博叉天王赤色

北门毘沙门天王绿色

中心本身黄色

从里第一院金刚界八大药叉王

东门安二大药叉王一身八臂四面身面青右面绿左面白顶上面黄二羽执降魔在当心二羽执定惠在两边二羽执叉杵亦在两边二羽执利剑交在顶脚踏于轮是名总摄印第二药叉身三头四臂身青色黄金钾二羽执轮杵在耳边二羽执定惠在□足踏于轮是名总持印

南门二大药叉王一身八臂四面身青色正面青色右面绿色左面白色二羽执轮在当心二羽执定惠两边二羽执杵索亦在两边二羽执利剑交在二足踏于轮是名总持印第二身青色四臂三面身戴黄金之甲二羽执于轮在于心二羽执于杵在耳边足踏于二轮是名降魔印

西门二大药叉王身青色一身八臂四面身面青口面白左面绿色顶上面黄色二羽鏁在当心定惠在两边二轮垂于膝二剑交于顶两足踏于轮是名总摄印第二药叉王四臂三面身青色戴黄金之甲正面青色右面白色左面绿色二羽执于轮在耳边二羽执降魔在心门足踏于二轮是名□持印

北门二大药叉王身青色一身八臂四面身戴黄金甲正面青色右面赤色左面绿色顶上黄色二羽执降魔在心门二羽执轮叉在两边二羽执轮杵在于膝二羽执利剑交在顶之上足踏于二轮是名总摄印第二药叉王三头四臂身戴黄金之甲正面青色右面赤色左面绿色二羽执杵在腰边二羽执轮鈎在耳边足踏于二轮是名摄持印

次第二院金刚界八大药叉王

东门二大药叉王身青色三头四臂身戴黄金甲二羽执于轮在心门二羽执利剑交在顶之上二足踏于轮是名摄持印第二身亦三头四臂身戴黄金之甲二羽执利剑双交在心二羽执于轮在耳边二足踏于轮是名总摄印

南门二大药叉王身青色三头四臂身戴黄金甲二羽张定惠在左脇边二羽执轮杵在耳边足踏于二轮是名定印第二身亦是三面四臂身戴黄金之甲二羽执于轮在心门二羽执利剑交在顶之上二足踏于轮是名降魔印

西门二大药叉王身青色三面四臂身戴黄金之甲二羽执于利剑在心两脇二羽执轮鈎在耳边足踏于轮是名总摄印第二身亦是三面四臂戴黄金之甲二羽执利剑交在于心门二羽执于轮在耳边足踏于二轮是名总持印

北门二大药叉王身青色三面四臂身戴黄金之甲二羽执利剑竖在于两脇二羽执轮在耳边足踏于二轮是名摄持印第二亦是三面四臂身戴黄金甲二羽执于轮相交在心门二羽执利剑交叉在于顶足踏于二轮是名总摄印

次第三院金刚界八大药叉王身青色四面八臂戴黄金之甲各执于器

东门二大药叉王四面八臂身戴黄金之甲二羽执降魔在当心二羽执定惠在两膝二羽执轮鈎应在身两边二羽执利剑相交在顶之上二足踏于轮是名降魔印第二药叉身四面六臂戴黄金甲二羽执利剑相交在心门二羽执轮杵在身两边二羽执于轮应在两边二足踏于轮是名摄持印

南门二大药叉王身青色八臂四面身戴黄金之甲二羽执于轮应在于心门二羽执定惠垂在于两膝二羽执杵应在于两边二羽执利剑相交于顶上二足踏于轮是名降魔印第二大药叉王身六臂四面身青色戴黄金之甲二羽执于轮相交在心门二羽执定惠在于身两边二羽执利剑相交在顶上二足踏于轮是名总摄印

西门二大药叉王身青色一身八臂而四面戴黄金之甲二羽执于鏁应在于心门二羽执于轮垂在两膝边二羽执定惠应在身两边二羽执利剑相交顶之上足踏于二轮是名降魔印第二大药叉王六臂而四面身戴黄金甲二羽执轮杵垂在两膝边二羽执定惠应在身两边二羽执利剑相交顶轮上二足踏于轮是名总摄印

北门二大药叉王亦是身青色第一身八臂而四面身戴黄金甲二羽执降魔应在于心门二羽执定惠垂在两膝边二羽执轮杵应在身边二羽利剑相交于顶上足踏于二轮是名降魔印第二身四面六臂身戴黄金之甲二羽执于轮相交在心门二羽执定惠应在身两边二羽执利剑相交在顶上二足踏于轮是名总摄印

次第四院金刚界八大结护药叉王亦是身青色六臂而四面身戴黄金之甲二羽执于轮相交在心门二羽执定惠应在身两边二羽执利剑叉于顶上二足踏于轮是名护界降魔印第二大药叉身六臂而四面身戴黄金之甲二羽执轮杵垂在两膝边二羽执定惠应在身两边二羽执轮剑应在两耳边二足踏于轮是名总持印

南门二大药叉王亦是身青色六臂而四面身戴黄金甲二羽执利剑交叉在当心二羽执定惠应在身两边二羽执于轮应在两边二足踏于轮是名降魔印第二大药叉王六臂而四面身戴黄金甲二羽执轮杵垂在腰两边二羽执定惠应在身两边左轮右执剑各在耳两边二足踏于轮是名总摄印

西门二大药叉王亦是身青色六臂而四身戴黄金甲二羽执利剑交叉在心门二羽执定惠应在身两边二羽执于轮各在耳两边足踏于二轮是名结护印第二药叉王六臂而四面身戴黄金二羽执利剑交把在当心二羽执定惠应在身两边二羽执轮杵各在耳两边二足踏于轮是名护界印

北门二大药叉王身青色六臂而四面身戴黄金甲二羽交叉剑应在于当心二羽执定惠应在身两边左杵右执轮应在于两耳二足踏于轮是名护界印第二药叉王六臂而四面身戴黄金甲二羽执利剑直竖在两脇二羽执定惠应在身两边左轮右执杵足踏于二轮是名总摄印

此三十二大药叉王总是身青色八臂六臂大药叉王顶上面黄色四天王身相似金刚身各轴方色

佛告诸天菩萨此天王之法甚深不可思议天王修行發大心愿至重不论凡圣有请来赴为护众生总令度脱悉得安隐吾今告汝诸大菩萨此天王之法至心受持于南阎浮提广兴供养广兴此法广令流布莫令断绝吾今付汝至心受持莫生轻易

说天王护国之法部第三

尔时佛住鹫峰山中共会诸天菩萨万二千人俱

佛告诸天菩萨吾观娑婆世界一切众生多造罪业堕落三涂受其恶报如何得免四生六趣

佛告诸天菩萨吾今开说水陆之坛度脱众生吾灭度后谁能受持度化众生

普贤菩萨起立合掌白佛言世尊于佛灭后佛威力我能受持救度众生愿佛慈悲为我宣说水陆之坛法并菩萨名字兼及身色座位之处

佛告普贤菩萨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今为汝分別解说安坛之法菩萨名字座位之处

后代流传之时先安坛后安密部菩萨名字身相随门方色

安此坛时其坛四方阔十二肘高三肘四层金刚界中心一层黄莲花东色安八角之轮黄地上安八佛顶白色每门安瓶六所并道具剑两口箭十二只饭十二分

轮中心安普贤菩萨五色云中坐白象身白色顶戴五佛冠垂右足左羽执梵经右羽施无畏是名总摄印

第二院金刚界莲两门青色安八大菩萨四供养

地藏菩萨在东门身白色䠒跪坐青莲花左羽执香炉右羽施无畏是名香身印

水藏菩萨在北门身绿色䠒跪坐白莲花右羽执于水左羽结于净是名净印

火藏菩萨在西门身赤色䠒跪坐绿莲花二羽执于灯是名身光印

风藏菩萨在南门身青色䠒跪坐红莲花羽执花奉献于诸佛羽施无畏是名总摄印

四结界菩萨

东门金刚忏悔菩萨白色二足并立合掌执金刚杵清心忏悔是名灭罪印

净地菩萨在南门身青色䠒跪小指头右手执降魔已案地右手安呼在摄心清净于地是名净地印

金刚结界菩萨在西门身赤色檀惠相鈎结进力二相柱遍观曼拏椤是名结界印

金刚结净菩萨在北门身绿色䠒跪而小坐右羽执香水左羽洒于净是名结净印

十六大士名字座位之处并身色相

第一金刚萨埵菩萨在东门身白色端身坐青莲花二羽执降魔是名总持印

第二金刚王菩萨在南门身青色端身正坐二羽金刚掌当心横进力是名除罪印

第三金刚爱菩萨在南门身青色坐红莲花二羽执定惠是名定惠印

第四金刚善哉菩萨在西门身赤色坐绿色莲花二羽执于经是名善护印

第五金刚宝菩萨在西门身赤色坐绿莲花二羽金刚拳进力竖相柱是名法宝印

第六金刚光菩萨在北门身绿色坐白莲花二羽执利剑安在于怀中是名法宝印

第七金刚幢菩萨亦在北门身绿色坐白莲花二羽执宝幢是名法宝印

第八金刚笑菩萨在东门身白色坐青莲花二羽如垂带口放五色光是名法宝印

外院金刚界八大士菩萨

第九金刚法菩萨在东门身白色坐青莲花羽莲花光羽已开敷是名法开印

第十金刚利菩萨在南门身青色坐红莲花左莲右利剑利断诸烦恼是名法利印

第十一金刚因菩萨在南门身青色坐红莲花二拳而敷合进力二相柱向左小指头是名因印

第十二金刚语菩萨在西门身赤色坐绿莲花二拳安左脇向左小指头是名法语印

第十三金刚业菩萨在西门身赤色坐绿莲花二羽执于剑应在顶之上是名羯磨印愿一切众生羯磨成悉地

第十四金刚护菩萨在北门身绿色坐白莲花二羽背安于两乳光从指甲出是名护法印愿一切众生护持法正身速证于悉地

第十五金刚药叉菩萨在北门身绿色坐□莲花左轮右执叉开口降三世是名药叉印愿一切众生受持于此法得证王身

第十六金刚拳菩萨在东门身白色坐青莲花二拳以相柱当心舒进力是名拳摄印愿一切众生拳摄于此法速证菩提身

东门大慈金刚身白色三眼四臂二羽执降魔应在于两乳左轮右执叉应在两边二足踏于轮是名总持印

南门大悲金刚身青色三眼四臂二羽执于索等印在两边左定右执惠等在二并膝二足踏于轮是名护法印

西门大喜金刚身赤色二羽执于鏁应在于心二羽执花索等持在耳边二足踏于轮是名摄护印

北门大舍金刚身绿色二羽执降魔安在于两乳二羽执利剑交在顶之上二足踏于轮是名总摄印

佛说普贤菩萨安坛之法菩萨名字并及身色座位之处部第四

次安水陆灯坛八大金刚四大菩萨名字并及身色座位之处

东门二大金刚第一尊名青除灾金刚身白色三面四臂左羽安腰侧右羽执于轮左羽执于杵应在耳边右执叉番二足踏于轮是名除灾印第二尊名辟毒金刚身黄色三面四臂左羽安腰侧右羽执于杵左手五色光直放于上右羽执叉番应在耳之边二足踏于轮是名辟毒印

南门二大金刚身色名字第一尊名随求金刚身青色二羽执定惠应在左脇边左羽安腰侧右羽执叉番二足踏于轮是名随求印第二尊金刚名白净水金刚身白色三头四臂左羽安腰侧右羽执于轮左羽放五色光在于上右羽执叉番应在于耳边二足踏于轮是名净除印

西门二大金刚身色名字第一尊身赤色三头四臂右羽安腰侧左羽执于杵羽执于轮应在于耳边手执叉番亦在于耳边二足踏于轮是名法声印第二尊名定除灾金刚三头四臂白色右羽安腰侧左羽执利剑亦安于腰侧羽放五色光在直上羽执叉番应在于耳边二足踏于轮是名除灾印

北门二大金刚身色名字第一尊名紫贤金刚三头四臂身绿色右羽安腰侧羽执于杵亦安于腰侧羽放五色光羽执叉番二足踏于轮是名贤劫印第二大金刚名大神金刚亦是三头四臂身是绿色右拳左执杵各安于腰侧右手放五色光左手执叉番二足踏于轮是名总摄大神印

次安四大菩萨名字及身色

东门金刚拳菩萨身白色左羽执香炉右羽施无畏愿一切众生总证无畏身

南门是金刚索菩萨身青色二羽执花果愿一切众生菩提果证身

西门安北门身绿色名金刚爱菩萨右羽执净水左羽结于净是名结净印

北门安西门身相名金刚语菩萨身赤色二羽执于灯是名惠光印

大灯轮四门四大金刚

东门安大慈金刚身白色右羽安腰侧左羽执叉鈎是名总持印

南门大悲金刚身青色二羽执于索是名降魔印

西门大喜金刚身赤色二羽执于鏁是名摄印

北门大舍金刚身绿色二羽执降魔是名总持印

次小灯各有八方善神总摄在大轮四角各随色次第安排不令交错

佛说灯轮安排八金刚四菩萨身相名字座位之处

次是五方之坛普贤之坛文殊五佛之坛八方水陆之坛

次结文殊菩萨之坛其坛外两层方安八金刚每门安瓶两口剑两口轮一所并道具内两重圆是当敷十六角轮角上安莲花内一层方安八角之轮轮心安八叶莲花轮外安八佛顶四供养四总持坛外安箭十二只饭十二分坛心安文殊菩萨身白色五色云中坐金毛师子二羽执如意说法之相

安此坛时阔十二肘高二肘用七宝香泥七宝金刚界七宝末涂用五色䌽结成

次安菩萨身相名字及座位之处先安四结界后安四供养次安十六尊

四结界者从东门而起

先安忏悔菩萨在东门身白色二羽金刚掌执降魔杵是名除罪印

第二南门净地菩萨身青色䠒跪坐已手执降魔以安地手执于铃安在于脇边是名净戒印

西门结界菩萨身赤色二羽金刚拳坛惠相鈎结进力二相柱是名结界印

北门净戒菩萨身绿色右羽执于水左羽结于净是名净戒印

次安四供养身色及名字并座位之处

先安地藏菩萨在东门身黄色䠒跪坐手执炉是戒香印

北门水藏菩萨身绿色左羽执于水右羽施无畏是名定香印

西门火藏菩萨身赤色二羽执于灯是名惠香印

南门风藏菩萨身青色二羽执于果是名解脱香之印

次安十六尊大士菩萨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先从东门二大菩萨身□

第一金刚萨埵菩萨坐红莲花作三昧耶印契忍愿竖如针是名菩提印愿一切众生速证菩提果法身

第二金刚王菩萨坐红莲花二羽金刚缚小大合而竖是名法王印愿一切众生悉证法王身

次南门二大菩萨身赤色

第三金刚爱菩萨坐黄莲花二羽金刚缚进力屈如鈎向左小指头是名定惠印

第四金刚善哉菩萨坐于黄莲花二羽金刚缚不解缚弹指是名善哉印愿一切众生速证菩提善惠身

西门二大菩萨身黄色

第五金刚宝菩萨坐青莲花端身跏趺座二羽大竖次反屈是名护身法宝印愿一切众生法宝满其身

第六金刚光菩萨亦坐青莲花二羽金刚掌舒六而旋转是名法光印愿一切众生光明满其身

北门二大菩萨身青色坐于绿莲花

第七金刚幢菩萨二羽金刚掌中缚下四幢是名法幢印愿一切众生速证法幢身

第八金刚笑菩萨亦坐绿莲花二羽金刚掌反开散于口是名极喜印愿一切众生速证法喜身

却从南门起到北门北门到东门东门到西门结坛

南门二大菩萨身赤色坐黄莲花

第九金刚法菩萨二羽金刚缚进力屈如莲安在于当心是名法语印愿一切众生速证法王身

第十金刚利菩萨亦坐黄莲花已二羽金刚缚竖忍愿安在右耳边是名法利印愿一切众生惠开法利身

次北门二大菩萨身青色

第十一金刚因菩萨坐绿莲花忍愿复入缚四竖五竖交是名因法印愿一切因圆果满证法身

次第十二金刚语菩萨亦坐绿莲花已二羽金刚缚进力屈如莲安在右乳边是名法语印

次东门二大菩萨身绿色坐红莲花

次第十三金刚业菩萨已二羽禅智开偃付是名业护印

次第十四金刚护菩萨已二羽金刚缚六度叉而覆是名护法印愿一切众生修证菩提护法身

次安西门二大菩萨身黄色坐青莲花

次第十五金刚药叉菩萨已二羽金刚缚进力针当心是名金刚印愿一切众生证金刚身

次安第十六尊金刚拳菩萨已端身结跏趺座二羽金刚缚是名总摄印愿一切众生速证总持身

次安四无量

第一东门大慈金刚身白色左羽安腰侧右羽执于鈎应在于耳边是名降魔印

次安南门大悲金刚身青色二羽执于索是名收摄印

次安西门大喜金刚身赤色二羽执于鏁是名定心印

次安北门大舍金刚身绿色羽执降魔是名总摄印

次安外四大金刚身色名字印相柱处

先从东门安总持金刚身黄色三头四臂二羽执降魔应在于心门手执轮手执叉番是名总持印

次安南门定除灾金刚身青三头四臂已二执定惠在左边右手执于杵在腰边右手执叉番应在于耳边是名定除印

次安西门辟毒金刚身赤色是三头四臂二羽执利剑横在于心上右杵左执叉是名辟毒印

次安北门总摄金刚身青色是三头四臂二羽执花索应在于两边右手执于轮左手执叉番是名总摄印

八吉祥者是八佛顶是八灌顶

佛说水陆文殊菩萨之坛安大悲金刚菩萨名字身色及座位之处部第四

尔时佛住王舍城金刚座会诸天菩萨万二千人俱

佛世尊灌顶授记愿佛慈悲与我授记

佛告诸天菩萨汝能受持吾为汝等开启受记

金刚藏菩萨起立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于往昔诸佛尽授灌顶之记令证无上菩提愿佛慈悲为我宣说安坛之法菩萨名字及于身色座位之处

佛告金刚藏菩萨赞言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吾今为汝分別解说受法八吉祥坛法及菩萨名字身色座位之处

佛告金刚藏菩萨凡欲度化众生莫问凡圣但行平等莫生分別普行平等凡欲安八吉祥之坛时须捡清净之处如法建立

其坛阔十二肘高二肘用净土香泥七宝金刚界七宝末涂

坛心内安九圆内五圆五色安八灌顶中心五色云内安金刚藏菩萨坐红莲花右羽执降魔应在于乳边右羽执于铃安在于腰边次安外四圆黄色安五佛莲金刚界内绿色莲北门色是第二层金刚界莲青色四角安四总持

次安东门忏悔菩萨身白色并立二羽金刚掌于降魔杵是名业障除罪印

次安南门净地菩萨身青色䠒跪坐小指头右铃左执杵次已安于地是名净戒印

次安西门结界菩萨

次安北门结净菩萨身绿色右羽执于水左羽施无畏是名净戒印

次安四大供养菩萨

先安东门地藏菩萨身黄色二羽执香炉是名戒香印

次安北门水藏菩萨身绿色左执于水右羽施无畏是名定香印

次安西门火藏菩萨身赤色二羽执灯是名惠香印

次安南门风藏菩萨身青色左羽执于花右羽散如花是名解脱印

先安八大金刚后安八大菩萨

八大金刚者在第五院金刚界地莲北门绿色

第一先安东门二大金刚身白色第一名结界金刚二羽金刚拳各安于腰侧是名结界印第二名总持金刚二羽金刚掌十度初分交名为总持印

次安南门二大金刚身青色第一名缚金刚二羽十度结为拳名金刚缚之印第二名为解金刚二羽金刚拳反安于两乳是名解缚印

次安西门二大金刚身赤色第一名无漏金刚二羽金刚缚禅智屈入掌檀惠戒方开相召无漏智是名无漏印第二无漏智金刚二羽金刚掌进力柱禅智以附于心门是名坚固印

次安北二大金刚身绿色第一是大悲金刚二羽金刚缚檀惠禅智竖忍愿交手掌指面令相合以二羽刺心名为大悲箭是名定惠警觉大誓印第二大炽盛金刚八臂而四面二羽忿怒拳檀惠相鈎竖进力安在于当心左铃右执杵安在于腰侧二羽执轮杵应在身两边二羽执利剑交在顶之上旋转于十方右转为辟除左转成结界是名总持降魔印

次安八大菩萨身色名字及座位之处

先从东门起金刚莲花部转菩萨身白色二羽金刚缚檀惠禅智竖应在右耳边是名转轮印

次安南门法轮菩萨身青色二羽金刚缚檀惠而交竖是名决定印

次安南门第二尊金刚菩提满分菩萨亦是青色二羽金刚缚禅智入虎口随诵而出入是名大欲印

次安东门第二大菩萨身亦白色是名不空菩萨二羽金刚缚禅智入虎口是名不空印

次安西门二大菩萨身赤色第一尊名召罪印菩萨二羽金刚缚忍愿申如针进力屈如鈎是名召罪印

次安北门二大菩萨身绿色

第一尊名摧罪菩萨二羽金刚缚顶上八度内相叉忍愿二皆竖念诵而三拍是名摧罪印

第二尊金刚净业障菩萨二羽金刚掌禅智押二度是名除罪印

西门第二尊名菩提相心菩萨二羽金刚缚檀惠禅安于顶之左是名菩提心圆满印

佛与金刚藏菩萨说八吉祥灌顶坛十六尊大士八金刚名字身色座位之处部第五

尔时佛于灵鹫山中共会诸天菩萨万二千人俱

佛告诸天菩萨吾今开说三种月大乘灌顶授法之坛仪则及菩萨名字身色座位之处

先安坛后安菩萨

安此坛捡清净之处如法建立

其坛四角用净土香泥七宝金刚界四角莲花内安火剑部内莲花有五色光每门安瓶三所剑两口并刀轮一所坛中心安五色火轮地是黄色八灌顶地是绿色八灌顶白色

北门莲第一层金刚界地是绿色安红莲花东门莲第二层金刚界地是黄色安青莲花南门莲第四层金刚界地是青色四角白莲花内四火剑西门莲第三层金刚界地是赤色安青莲花

坛中心安本尊身黄色顶戴五佛之冠手持总持之印

东门安阿閦佛白色左羽安总持右羽垂触地是名摄持印

南门宝生佛身青色左手执于宝右羽仰安膝是名施愿印

西门阿弥陀佛身赤色二羽执于莲花应在于当心是名长寿印

次安北门不空成就佛身绿色左羽安总持右施无畏是名羯磨印

次安四结界安在西门金刚界上

第一东门安忏悔菩萨身白色并立金刚执大降魔安于地左羽执于铃安在左脇边是名净地印

南门安□

西门安结界菩萨身赤色二羽金刚拳檀惠应相鈎进力二相柱轮坛如本教观此曼拏椤是名结界印

北门安净戒菩萨身绿色左手执于水右羽施无畏是名净戒印

次安八大金刚在北门金刚界地是绿色

第一东门大慈金刚身白色二羽忿怒拳檀惠皆鈎结进力二皆竖是名忿怒印

南门大悲金刚身青色二羽金刚拳惠进力皆相鈎是名结缚印

西门大喜金刚身赤色二羽金刚拳进力檀惠鈎是名鏁心印

北门大舍金刚身绿色二羽金刚掌进力禅二相柱是名大舍印

次安东门萨埵金刚身白色二羽金刚拍平掌而三拍由此印威力便成坚固印

南门灌顶金刚身青色羽番安掌在于心羽如洒净是名灌顶印

西门播抳金刚身赤色羽执于铃反安于脇边羽直降魔应在于乳边是名降魔印

北门健咤金刚身绿色羽执降魔反安于乳边羽执于铃安在曼已振是名总摄降魔印

次安八大供养菩萨安在东门金刚界上地是黄色

东门安香菩萨身黄色左手执香炉右羽施无畏是名香身印

南门息藏菩萨身青色䠒跪左羽执于花右羽如散花是名眼色印

西门惠藏菩萨身赤色已左手执于灯右羽说法相是名惠灯印

北门水藏菩萨身□色二羽执于食是名舌相印

第一西门□

第二北门身藏菩萨身绿色䠒跪坐红莲花二羽执于果是名身相印

第三南门意藏菩萨身青色䠒跪坐□莲花二羽执念珠是表心意印

第四东门性藏菩萨身白色坐青莲花二羽执于茶已表性相印

佛于灵鹫山中说三种月八吉祥授法之坛安排菩萨身色名字及座位之处部第六

尔时佛于王舍城阇崛山中共会诸天菩萨万二千人俱

佛告诸天菩萨吾告后五百劫修行菩萨多是业障之所障并不能修进设有發心便即退之不能进修

佛告诸天菩萨吾今开说忏悔之坛汝等后代新学菩萨修证无上菩提先应忏悔业障消灭若是国王王子大臣官长婆罗门居士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设求无上菩提应结忏悔之坛法仪则并及菩萨名字身色座位之处

先安坛后安菩萨

安此坛时捡清净之处如法安置其坛四方地阔十二肘高二肘用净土香泥七宝金刚界七宝末涂

内两重金刚界中心八叶莲上安本尊身黄色五色云内坐白莲花二羽金刚缚以屈力之端是名羯磨印第二金刚界安八角火轮地是赤色上安八总持轮外地是黄色

外四层金刚界方第一重地是绿色四角安轮金刚界赤色第二院金刚界地是青色上安红莲花上安五佛四供养

第一院安东门阿閦佛青白色左手仰安于脐右羽垂触地是名忍之印

第二南门宝生佛身青色左手安于宝在心上右羽仰垂膝是名施愿印愿一切众生速证法宝身

第三西门阿弥陀佛身赤色二羽当心执于莲是名长寿印愿一切众生莲开证法身

第四北门羯磨佛身绿色左手安总持右羽施无畏是名无畏印愿一切众生速证无畏身

四供养

第一东门地藏菩萨身黄色手执香炉䠒跪坐青莲花是名香身印愿一切众生戒定证法身

第二北门水藏菩萨身绿色右羽执于水左手如洒净䠒跪坐白莲花是名定香印愿一切众生净心证法身

第三西门火藏菩萨身赤色䠒跪坐青莲花二羽执于灯是名惠光印愿一切众生惠开证法身

第四风藏菩萨身青色䠒跪坐红莲花二羽执于花观色如虚空是名解脱印愿一切众生解脱证法身

第三院金刚界地是赤色莲西门色上安青莲花

第一先安东门正觉菩萨身白色坐青莲花二羽安于心当结正觉印愿一切众生觉体证法身

第二南门忏悔菩萨身青色坐红莲花二羽金刚掌禅智令相柱是名忏悔印愿一切众生无罪证法身

第三西门金刚业菩萨身赤色坐青莲花二羽金刚掌禅智令相柱是名三业印愿一切众生净三业证法身

第四北门觉眼菩萨身绿色坐白莲花二羽反相叉在顶上是名法眼印愿一切众生法眼证法身

第五东门金刚法主菩萨身黄色坐青莲花二羽金刚掌降魔在当心是名法轮印愿一切众生悟法证菩提

第六南门金刚菩提心菩萨身青色坐红莲花二羽金刚掌禅智令相捻是名菩提印

第七西门金刚悉地菩萨身赤色坐青莲花二羽金刚掌是名悉地印愿一切众生真心证悉地

第八北门金刚大教菩萨身绿色坐白莲花二羽在耳边如垂带是名正法印

次安八大金刚

第一先安东门么咤金刚身白色二羽金刚拳各安于腰侧是名护界印

第二南门护身金刚身青色二羽相叉竖是名护身印

第三西门结缚金刚身赤色二羽结为拳是名缚之印

第四北门辟除金刚身绿色二羽反安于两乳是名辟除印

第五东门大慈金刚身白色右羽执于鈎左羽安腰侧是名总持印

第六南门大悲金刚身青色二羽执于索是名摄持印

第七西门大喜金刚身赤色二羽执于鏁是名摄定印

第八北门大舍金刚身绿色左手右手执降魔是名总持印

次安八吉祥者心骨是八吉祥

佛于王舍城耆阇崛山说忏悔之坛法并菩萨身相名字座位之处部第七

尔时佛住王舍城金刚共会诸天菩萨万二千俱说五佛八菩萨之坛

佛告诸天菩萨后五百劫十魔境起众生薄福功德较烦恼甚多不能修其善法

佛告诸天菩萨吾灭度后能为众生作其福报增长之处

安此坛时当捡清净之处如法建立

其坛四方阔十二肘高二肘用净土香泥七宝末涂七宝金刚界莲花内有五色先每门安□三所剑两口并道具

(后残)

(前残)

二只饭十二分

第一先安坛内八叶莲花上安本尊五色云中坐白莲花身相黄色二羽金刚拳以屈力之端是名羯磨印内两重金刚界圆安八角五色轮地是绿色上安八灌顶界外地是青色四角安火剑

外四层金刚界方第一层东门黄色上安五佛四供养

第一先安东门阿閦佛身白色左拳安于脐右羽垂触地是名心忍印

第二南门□

第三西门阿弥陀佛身赤色坐青莲花二羽仰相叉进力竖背安于花是名长寿印

第四北门不空成就佛身绿色坐白莲花左羽安总持右羽施无畏是名成就印

次安四供养亦从东门起左转

第一东门香藏菩萨身白色䠒跪坐青莲花二羽执香炉是名戒香印

第二北门水藏菩萨身绿色左羽执于水右羽如洒净䠒跪坐白莲花是名戒定印

菩萨身□䠒跪坐二羽执食名是法味印

第七西门意藏菩萨身赤色䠒跪坐二羽执念珠是名表心意印

第八身藏菩萨身绿色䠒跪坐二羽执于果是名满分印摄在内第二院金刚界

次安四无量身相名字座位之处

第一院东门大慈金刚身白色

第二南门大悲金刚身青色二羽执于索是名总摄印

第三西门大喜金刚身赤色二羽执于鏁是名摄持印

第四北门大舍金刚身绿色左羽安呼召右羽执降魔印

次安五佛四结界四无量八供养身相名字座位之处部第十五

尔时佛于忉利天宫为母说法时诸天菩萨起立合掌白佛言世尊我闻世尊开启五佛之坛度化天人尽证无上菩提愿佛慈悲为我宣说安坛之法并及菩萨名字身色座位之处

佛告诸天菩萨吾今为汝分別解说安坛之法菩萨名字身相座位之处

凡欲安建须捡清净之处如法建立

其坛方阔十二肘高二肘用七宝香泥七宝金刚界七宝金末涂用五色结成其坛用五重金刚界内一重圆外四重方金刚界内有五色光每门安瓶五所并道具轮一所剑两口箭十二只饭十二分

第一坛中心安八叶莲花上安五佛印五色云中安卢舍那佛身黄色坐白莲花二羽金刚拳以屈力之端是名羯磨印

次安五佛四忏悔四结界八供养四无量

第一坛中心安毘卢尊身黄色

第二东门阿閦佛身白色坐青莲花左羽仰安脐二羽垂触地是名身忍印

第三宝生佛身青色坐红莲花左羽执于宝右羽仰安膝是名施愿印

第四西门阿弥陀佛身赤色坐绿莲花结跏趺座二羽执青莲花是名长寿印

第五北门羯磨身绿色坐白莲花二羽安总持是名羯磨印

次安四结界

第一北门结净菩萨身绿色并足立右羽执于水左羽如洒净是名结净印

第二东门忏悔菩萨身黄色并足立二羽合降魔在当心是名忏悔印

第三南门金刚净地菩萨身青色䠒跪坐左羽安呼召右羽执降魔是名净地印

第四西门结界菩萨身赤色二羽金刚拳檀惠相鈎结进力二相柱轮坛如本教是名结界印

次安四忏悔

第一东门金刚大印菩萨身白色结跏趺坐青莲花二羽执总持是名金刚持大印

第二南门金刚忏悔菩萨身青色结跏趺座二羽金刚缚进力竖如针是名除罪印

第三西门金刚忏悔菩萨身赤色结跏趺二羽金刚缚进力二相柱有宝剑是名辟罪印

第四北门忏悔菩萨身绿色结跏趺坐白莲花二羽金刚掌是名忏悔印

次安八供养

第一东门香藏菩萨身白色䠒跪坐二羽执于香是名心法印

第二北门水藏菩萨身绿色䠒跪坐左羽执于水右羽如洒净是名净戒印

第三西门火藏菩萨身赤色䠒跪坐二羽执于灯是名解脱印

第四□

第五东门味藏菩萨身白色䠒跪坐二羽执于食是名色相印

第六南门性藏菩萨身青色䠒跪坐二羽执于茶是名法性印

第七西门意藏菩萨身赤色䠒跪坐二羽执念珠是名心意印

第八北门身藏菩萨身绿色䠒跪坐二羽执于果是名身藏印

次安四无量

第一东门大慈金刚身白色右羽执叉鈎左羽安腰侧是名总摄印

第二南门大悲金刚身青色二羽执于索是名摄护印

第三西门大喜金刚身赤色二羽执于鏁是名摄身印

第四北门大舍金刚身绿色二羽执降魔是名总持印

佛于仞利天说五佛坛部第十六

尔时佛于薄伽梵在室罗筏城往誓多林给孤独园会诸天菩萨

起立合掌白佛言世尊我闻世尊五佛八菩萨忏悔之坛愿佛慈悲为我宣说五佛八菩萨安坛之法并及菩萨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佛告诸天菩萨赞言善哉善哉今为汝分別解说五佛八供养四结界四无量四忏悔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凡欲后代修证无上菩提捡清净之处如法建立

其坛方阔十二肘用净土香泥六重七宝金刚界七宝末涂莲花内有五色光内两层金刚界圆应五方之色

坛中心安八叶莲花有五色云内安本尊身黄色结跏趺坐青莲花二羽金刚拳以屈力之端是名羯磨印五佛摄在圆金刚界外地黄色四角总上安四如来

第二东门阿閦佛身白色坐青莲花左羽仰安脐右羽垂触地是名身忍印

第三南门宝生佛身青色坐红莲花左羽安于宝右羽施无畏愿是名施愿印

第四西门阿弥陀佛身赤色坐绿莲花二羽仰安叉上安青莲花是名寿印

第五北门不空成就佛身绿色坐白莲花二羽安总持是名总持印

次安四结界在从内第三重金刚界上安

第一东门忏悔菩萨身白色二足并立二羽金刚掌降魔在当心是名净心印

第二南门金刚净地菩萨身青色䠒跪坐左羽安呼召右羽执降魔是名净地印

第三西门金刚结界菩萨身赤色坐绿莲花二羽金刚拳檀惠相鈎结进力二柱轮坛如本教是名结界印

第四北门金刚结净菩萨

次安四大忏悔菩萨亦摄在第三重金刚界莲西门色

第一东门金刚大印菩萨身白色坐青莲花檀惠禅智反相叉莲花二羽金刚掌降魔在当心是名悉地印

第二□

第三南门幡抳菩萨身青色左羽安呼召右羽把杵掷是名降魔印

第四北门健咤菩萨身绿色坐白莲花右羽执降魔安于乳边左羽执呼召应在于耳边是名呼召印

次安八供养摄在第四重金刚界地莲南门青色

第一东门香藏菩萨身白色䠒跪坐二羽执香是名戒定印

第二北门水藏菩萨身绿色䠒跪坐左羽执于水右羽如洒净是名结净印

第三西门火藏菩萨身赤色䠒跪坐二羽执于灯是名心惠印

第四南门风藏菩萨身青色䠒跪坐二羽执于花是名解脱印

第五东门味菩萨身白色䠒跪坐二羽执于食是名舌相印

第六南门性相菩萨身青色䠒跪坐二羽执于茶是名性相印

第七西门意相菩萨身赤色䠒跪坐二羽执念珠是名心意印

第八北门身藏菩萨身绿色䠒跪坐二羽执于果是名满足印

次安四无量摄在第五重金刚界

第一东门大慈金刚身白色右羽执叉鈎左羽安腰侧是名总摄印

第二南门大悲金刚身青色二羽执于索是名摄护印

第三西门大喜金刚身赤色二羽执于鏁是名摄印

第四北门大舍金刚身绿色左羽安呼召右羽执降魔是名总持印

此坛安时东门黄色南门青色西门赤色北门绿色每门安瓶三所轮一所并道具剑两口箭十二只饭十二分安门两伴用五色结成

净心供养如法受持

佛说五佛八菩萨四结界四忏悔四无量具足之坛法部第十七

尔时佛住王舍城金刚座共会诸天菩萨万二千人俱佛说观三昧护身之坛法

诸天菩萨起立合掌白佛言世尊我闻世尊护身之坛法愿佛慈悲为我宣说护身安坛之法并及尊像身相名字座位之处

佛告诸天菩萨赞言善哉善哉汝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今为汝分別解说五佛八菩萨四结界四无量

凡欲后代修行三昧护身之坛当捡清净之处如法建立

其坛阔十二肘高二肘用净土香泥七宝末涂七宝金刚界

内一重金刚圆里面安八叶莲花外地青色中心安毘卢尊佛身黄色五色云中坐白莲花二羽金刚拳以屈力之端是名羯磨印内三层金刚界方两层绿色中心一层赤色上安青莲花绿地上安红莲花四门青色每门安瓶三所并道具轮一所剑两口地赤色第五层金刚界圆外两层金刚界方第六层金刚界内安红莲花内有五色光四角花内安火剑第七层金刚界内安红莲花内有五色光四角安半月每门安瓶一所并道具轮一所剑两口箭十二只饭十二分安门两面

次安五佛在第三层金刚界上安

第一坛中心卢舍那佛身黄色

第二东门阿閦佛身白色坐青莲花左羽仰安脐右羽垂触地是名心忍印

第三南门宝生佛身青色坐红莲花左羽安于宝右羽仰安膝是名施愿印

第四西门阿弥陀佛身赤色坐绿莲花二羽仰相叉安于青莲花是名长寿印

第五北门不空成就佛身绿色坐白莲花二羽安总持是名羯磨印

次安四结界

第一东门忏悔菩萨身白色并足立二羽金刚掌降魔在当心是名灭罪印

第二南门结界菩萨身青色䠒跪坐左羽安呼召右羽执魔以案于地是名净地印

第三西门结界菩萨身赤色二羽金刚拳檀惠相鈎结进力二相柱轮坛如本教是名结界印

第四北门金刚结净菩萨身绿色并足立右羽执于水左手如洒净是名结净印

次安八供养

第一东门香藏菩萨身白色䠒跪坐二羽执于香是名戒香印

第二北门水藏菩萨身绿色䠒跪坐右羽执于水左手如洒净是名戒定印

第三西门火藏菩萨身赤色䠒跪坐二羽执于灯是名惠香印

第四南门风藏菩萨身青色䠒跪坐二羽执于花是名解脱印

第五东门味藏菩萨身白色䠒跪坐二羽执于食是名法味印

第六南门性藏菩萨身青色䠒跪坐二羽执于茶是名法性印

第七西门意藏菩萨身赤色䠒跪坐二羽执念珠是名心意印

第八身藏菩萨身绿色䠒跪坐二羽执于果是名身相印

次安八大金刚

第一东门辟除金刚身黄色二羽金刚拳各安于腰侧是名结界印

第二南门大印金刚身青色二羽金刚掌十度初分交是名护身印

第三西门缚金刚身赤色二羽金刚缚是名结缚印

第四北门八识金刚身绿色二羽金刚拳各安于腰侧是名结净印

第五东门大慈金刚身白色左羽执叉鈎右羽安腰侧是名总摄印

第六南门大悲金刚身青色二羽执于索是名摄护印

第七西门大喜金刚身赤色二羽执于鏁是名收摄印

第八北门大舍金刚身绿色左羽安呼召右羽执降魔是名总持印

佛说观佛三昧护身八金刚四结界八供养五佛身七宝之处部第十八

尔时佛住伽维那国共会诸天菩萨万二千人俱

普贤菩萨起立合掌白佛言世尊我闻世尊三昧之坛愿佛慈悲为我宣说三昧安坛之法并及尊像身色座位之处

佛告普贤菩萨吾今为汝分別解说三昧安坛之法凡欲安此坛时捡清净之处如法建立

先安坛后安尊像

其坛方阔十二肘高二肘用净土香泥七宝末涂七宝金刚界

坛中心安八叶白莲花上安卢舍那身黄色五色云中坐青莲花二羽金刚拳以屈力之端是名羯磨印第一层金刚界内有八叶莲花地是绿色第二层金刚界方地是七宝地上安青莲花内安五佛身

第一坛中心安卢舍那佛身黄色

第二东门阿閦佛身白色

第三南门宝生佛身青色

第四西门阿弥陀佛身赤色

第五北门不空成就佛身绿色

次安四结界在第三层金刚界上安

第一东门忏悔菩萨身黄色并足立二羽金刚掌降魔在于心是名除业障印

第二南门净地菩萨身青色䠒跪坐左羽安呼召右羽执降魔以案于地是名净地印

第三西门金刚界菩萨身赤色二羽金刚拳檀惠相鈎结进力二相柱轮坛如本教是名结界印

第四北门金刚结净菩萨身绿色并足立右羽执于水左羽如洒净是名结净印

次安八供养

第一东门香藏菩萨身白色䠒跪坐二羽执于香是名戒香印

第二北门水藏菩萨身绿色䠒跪坐右羽执于水左羽如洒净是名定香印

第三西门惠藏菩萨身赤色䠒跪坐二羽执于灯是名惠香印

第四南门解脱菩萨身青色䠒跪坐二羽执于花是名解脱印

第五西门味藏菩萨身赤色䠒跪坐二羽执于食是名味戒印

第六东门性藏菩萨身白色䠒跪坐二羽执于茶是名性戒印

第七北门意藏菩萨身绿色䠒跪坐二羽执念珠是名意戒印

第八南门身戒菩萨身青色䠒跪坐二羽执于果是名身戒印

次安八大金刚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第一东门无漏金刚身黄色二羽金刚缚禅智屈于掌是名无漏印

第二南门坚固金刚身青色二羽金刚掌进力柱禅智是名坚固印

第三西门大轮金刚身赤色八臂而四面笑怒恐怖形四牙炽盛二羽金刚拳檀惠皆鈎结进力二皆竖是名结界印二羽执轮杵是名降魔印二羽执利剑交在顶之处是名辟除印二羽执降魔是名总持印右足笪左直踏大天及后是名大轮印

第四北门莲花部大轮金刚身绿色二羽金刚缚檀惠禅智竖是名转轮印

第五东门大慈金刚身白色右羽执叉鈎左羽安腰侧是名总摄印

第六南门大悲金刚身青色二羽执于索是名摄护印

第七西门大喜金刚身赤色二羽执于鏁是名收摄印

第八北门大舍金刚身绿色左羽安呼召右羽执降魔是名总持印

尔时佛住伽维那国付普贤菩萨三昧七宝坛之处部第十九

尔时佛住王舍城金刚座共会诸天菩萨万二千人俱端然入定

普贤菩萨起立合掌白佛言世尊我闻世尊坐禅入定总持坛法得无上菩提愿佛慈悲为我宣说禅定总持安坛之法并及尊像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佛告普贤菩萨凡欲修证禅定之法取正月一日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七月七日八月八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十一月八日十二月八日此是坐禅之日凡欲坐禅先捡清净之处如法建立

坐禅之坛方阔十二肘高二肘用净土香泥七宝金刚界七宝末涂用五重金刚界内两重圆安八角火轮坛心中亦安八角之轮外地青色

轮中心安普贤菩萨身黄色五色云中坐象身被百衲端坐入定是名成就印

次安八大菩萨在八角火轮上安轮内地赤色轮外地绿色金刚界地黄色

第一东门法轮菩萨身白色坐青莲花二羽金刚缚檀惠相鈎竖是名法轮印

第二南门法欲菩萨身青色坐红莲花二羽金刚缚禅智入虎口随诵而出入是名大欲印

第三西门不空菩萨身赤色结跏趺座二羽金刚缚禅入智虎口随诵而出入是名大悲印

第四北门召罪菩萨身绿色坐白莲花二羽金刚缚忍愿申如针进力屈如鈎是名召罪印

第五东门摧罪菩萨身白色坐青莲花二羽金刚缚八度内相叉忍愿应三拍是名摧罪印

第六南门金刚净业障菩萨身青色坐红莲花二羽金刚缚进力屈如禅智二相是名除罪印

第七西门金刚除业障菩萨身赤色跏趺座二羽金刚掌禅智押二度是名除罪印

第八北门金刚菩提心菩萨身绿色坐白莲花二羽金刚缚檀惠禅智竖应在顶之左是名莲花印

次安四结界身色名字座位之处安在第四重金刚界内安青莲花地是赤色

第一东门忏悔菩萨身黄色并足立二羽金刚掌降魔在当心是名忏悔印

第二南门金刚净地菩萨身青色䠒跪坐左羽安呼召右羽执降魔以案于地是名净地印

第三西门金刚结界菩萨身赤色二羽金刚拳檀惠相鈎结进力二相柱轮坛如本教是名结界印

第四北门金刚结净菩萨身绿色并足立右羽执于水左羽如洒净是名结界印

次安八供养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第一东门香藏菩萨身白色䠒跪坐右羽执于香是戒印

第二北门定香菩萨身□䠒跪坐右羽执于水左羽如洒净是名净地印

第三西门□

第四南门解脱菩萨身青色䠒跪坐二羽执于花是名结果印

第五东门味藏菩萨身白色䠒跪坐二羽执于食是名味戒印

第六西门性藏菩萨身赤色䠒跪坐二羽执于茶是名性戒印

第七南门身藏菩萨身青色䠒跪坐二羽执于果是名满足印

第八北门意藏菩萨身绿色䠒跪坐二羽执念珠是名心意印

次安四无量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第一东门大慈金刚身白色右执叉鈎左羽安腰侧是名摄印

第二南门大悲金刚身青二羽执于索是名收摄印

第三西门大喜金刚身赤色二羽执于鏁是名摄护印

第四北门大舍金刚身绿色左羽安呼召右羽执降魔是名总持印

佛于金刚座付与普贤菩萨坐禅坛

其坛四方用五重金刚界内两层圆外三层方东门黄色南门青莲心西门莲第四重金刚界地赤色北门莲第五重金刚界地绿色

每门安瓶三所轮一所并道具剑两口箭十二只饭十二分用五色䌽结成

持百宝七珍如法供养莫生退心

佛说成就坐禅坛之处部第廿一

尔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众万二千人俱说坐禅入定开禅修行之坛

佛告诸天菩萨汝等谁能受持度化众生

普贤菩萨起立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能受持不敢忘愿佛慈悲为我宣说开禅修行安坛之法并及尊像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佛告普贤菩萨汝等后代修行坐禅入定开禅修行先安此坛

其坛方阔十二肘高二肘用净土泥七宝香泥七宝金刚界七宝末涂用七重金刚界界内地轴门色外一层四门总绿色

第一坛中心安八角火轮地是黄色上安普贤菩萨身白色五色字中坐白象左羽安呼召右羽执降魔是名总持印

次安四结界身色名字座位之处从内第三层金刚界上安

第一东门忏悔菩萨身黄色并足立二羽金刚掌降魔在当心是名净心印

第二南门净地菩萨身青色䠒跪坐左羽安呼召右羽执降魔以案于地是名净地印

第三西门结界菩萨身赤金刚拳檀惠相鈎竖进力二相柱轮坛如本教是名结界印

第四北门结界菩萨身绿色并足立右羽执于水左羽如洒净是名净戒印

次安八菩萨观内心菩相菩萨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第一东门菩提心菩萨身绿色䠒跪坐左羽安呼召右羽执降魔是名开法印

第二南门□

第三西门菩提坚固金刚莲花部菩萨身赤色结跏趺座二羽执于花是名表法印

第四北门金刚萨埵菩萨身绿色结跏趺座二羽执利剑是名金刚印

第五东门三教菩萨身白色䠒跪坐二羽执定惠是名三教印

第六南门成本尊化身菩萨身绿色结跏趺座二羽金刚掌是名总持印

第七西门底瑟咤菩萨身绿色结跏趺座二羽金刚掌降魔在当心是名加持印

第八北门金刚娑颇啰菩萨身绿色结跏趺座二羽金刚缚进力屈如鈎忍愿申如针是名持法印

次安八供养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第一东门香藏菩萨身白色䠒跪坐二羽执于香是戒香印

第二北门水藏菩萨身绿色䠒跪坐右羽执于水左羽如洒净是戒定印

第三西门惠香菩萨身赤色䠒跪坐二羽执于灯是名惠香印

第四南门解脱菩萨身青色䠒跪坐二羽执于花是解脱香印

第五东门金刚味菩萨身白色䠒跪坐二羽执于食是舌相印

第六西门金刚性菩萨身赤色䠒跪坐二羽执于茶是性相印

第七南门意藏菩萨身青色䠒跪坐二羽执念珠是意相印

第八北门身藏菩萨身绿色䠒跪坐二羽执于果是身相印

次安四无量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第一东门大慈金刚身白色右羽执叉鈎左羽安腰侧是总摄印

第二南门大悲金刚身青色二羽执于索是名摄护印

第三西门大喜金刚身赤色二羽执于鏁是收摄印

第四北门大舍金刚身绿色左羽安呼召右羽执降魔总摄印

佛说开禅修行菩提果坐七宝之坛处部第二十二

尔时佛住王舍城金刚座说五佛加持身成佛十身之坛

诸天菩萨起立合掌白佛言世尊闻佛所说十身之坛愿佛慈悲为我宣说十身成佛之坛来处并及安坛之法尊像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佛告金刚藏菩萨赞言善哉善哉甚深不可思议吾今为汝分別解说此十佛之安坛之法本像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凡欲后代修行先安坛复安尊像

安此坛时须捡清净之处如法安建

其坛方阔十二肘高二肘用净土香泥七宝金刚界七宝末涂用六重金刚界内四层方第五层圆第六层方地是七宝地四角安半月坛中心安八角

轮上安卢舍尊佛身黄色结跏趺座二羽金刚拳以屈力之端是名羯磨印轮外地莲四门绿色

次安十身佛名字座位之处

从内第一层金刚界上安五如来

第一坛中心安本尊身黄色结跏趺座二羽金刚拳以屈力之端是名羯磨印

第二东门不动佛身黄色结跏趺座二羽执总持是名心定印

第三南门宝生佛身黄色结跏趺座二羽金刚缚忍愿申如针应在于顶上是名施宝印

第四西门无量寿佛身黄色结跏趺座二羽金刚掌降魔在于喉是名长寿印

第五北门不空成就佛身黄色结跏趺座二羽金刚掌于顶是名羯磨印

第六中心遍照尊身黄色结跏趺座二羽金刚拳进力二相交是名灌顶印

第七东门不动尊佛身黄色结跏趺座二羽金刚缚忍愿申如针应在额之上是名不空印

第八南门宝生佛身黄色结跏趺座二羽金刚缚忍愿申如针是名施宝印

第九西门无量寿佛身黄色结跏趺座二羽金刚拳进力二相交是名法相印

第十北门不空成就佛身黄色结跏趺座二羽金刚缚忍愿申如针应在顶之左是名不空印

次安四结界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第一东门忏悔菩萨身黄色并足立二羽金刚掌降在当心是净业印

第二南门净地菩萨身青色跏趺座左羽安呼召右羽执降魔以案于地是名净地印

第三西门金刚结界菩萨身赤色二羽金刚拳进力二相柱是名结界印

第四北门结净菩萨身绿色并足立右羽执于水左羽如洒净是名结净印

次安四供养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第一东门香藏菩萨身白色䠒跪坐二羽执于香是名戒香印

第二北门定香菩萨身绿色䠒跪坐右羽执于水左羽如洒净是名定香印

第三西门惠香菩萨身赤色䠒跪坐二羽执于灯是名惠香印

第四南门解脱菩萨身青色䠒跪坐二羽执于花是名解脱印

次安四无量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第一东门大慈金刚身白色右羽执叉鈎左羽安腰侧是名总摄印

第二南门大悲金刚身青色二羽执于索是名摄护印

第三西门大喜金刚身赤色二羽执于鏁是名收摄印

第四北门大舍金刚身绿色左羽安呼召右羽执降魔是名总持印

佛说十佛加持身大教坛其坛用六重金刚界中心四层金刚界方第一层地绿色第二层赤色第三层青色第四层莲四门地绿色每门安瓶两所轮一所并道具第五金刚界圆内地是赤色每门安剑两口四角安总持外三层方地是七宝地第六金刚界□每门安轮一所剑两口箭十二只饭十二分如法供养用五色䌽结成

昼夜六时烧香礼佛行道加持于身直证无上菩提不令断绝

佛说加持身七宝坛之处部第廿三

尔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众万二千俱佛说护国之坛金刚萨埵体之坛

八金刚八供养加持灌顶授记成金刚萨埵之体能降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夜叉罗刹天魔外道一切恶贼闻此总持念之□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所护功德不可称计吾今开说后代流传莫令断绝

凡欲建立须捡清净之处如法安置

其坛方阔十二肘高二肘用净土香泥金刚界七宝末涂

坛中心安八角火轮上有五色云中坐白莲花内毘卢尊佛身黄色二羽金刚拳以屈力之端是名羯磨印八角轮外地香水饭文上安五佛宫四大轮上安四结界八方莲花上安八金刚

次安五佛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第一坛中心卢舍那佛身黄色

第二东门阿閦佛身白色结跏趺座左羽仰安脐右羽垂触地是名心忍印

第三南门宝生佛身青色结跏趺座右羽安于宝左羽仰安膝是名施愿印

第四西门阿弥陀佛身赤色结跏趺座二羽执青莲花是名化生印

第五北门不空成就佛身绿色结跏趺座左羽安总持右羽施无畏是名无畏印

次安八大金刚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第一东门总持金刚身黄色结跏趺座身被忍辱甲顶戴五佛冠二羽金刚缚是名总摄印

第二南门结护金刚身黄色并足立身被忍辱顶戴五佛冠二羽金刚拳二度相萦绕是名结护印

第三西门甲胄金刚身黄色并足立二羽金刚拳右肩舒进力是名甲胄印

第四北门护金刚身黄色并足立被甲胄二羽金刚拳当心舒住力是名护法印

第五南门昧轮金刚身黄色举右膝立二羽金刚拳进力相萦绕是名持法印

第六西门加持金刚身黄色并足立身被忍辱甲二羽金刚拳进力二皆舒是名加持印

第七北门灌顶金刚身黄色并足立身被忍辱甲二羽金刚拳进力相竖在顶上是名灌顶印

第八东门萨埵金刚身黄色并足立身被忍辱甲二羽金刚拍平掌而三拍由此印威力获得金刚体是名降魔印

次安四结界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第一东门忏悔菩萨身黄色并足立二羽金刚掌降魔在当心是名净三业印

第二南门净地菩萨身青色䠒跪坐左羽安呼召右羽执降魔以案于地是名净地印

第三西门结界菩萨身赤色结跏趺座二羽金刚拳檀惠相鈎结进力二相柱是名结界印

第四北门金刚结净菩萨身绿色并足立右羽执于水左羽如洒净是名结净印

次安四无量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第一东门大慈金刚身白色右羽执叉鈎左羽安腰侧是名总持印

第二南门大悲金刚身青色二羽执于索是名摄护印

第三西门大喜金刚身赤色二羽执于鏁是名收摄印

第四北门大舍金刚身绿色左羽安呼召右羽执降魔是名总持印

次安八供养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第一东门香藏菩萨身白色䠒跪坐二羽执于香是名戒香印

第二北门水藏菩萨身绿色䠒跪坐左羽执于水右羽如洒净是名定香印

第三西门火藏菩萨身赤色䠒跪坐二羽执于花是名惠香印

第四南门解脱菩萨身青色䠒跪坐二羽执于花是名解脱印

第五东门味藏菩萨身白色䠒跪坐二羽执于食是名味戒印

第六南门□

第七西门意藏菩萨身绿色䠒跪坐二羽执于茶是名性戒印

第八北门身藏菩萨身绿色䠒跪坐二羽执于果是名身戒印

佛说护国金刚萨埵体十宝之坛部第廿四

尔时佛住须弥卢山顶说降三世功德成就四宝合成须弥山上结此坛时先安本尊八金刚四菩萨八供养四摄具足须弥山之坛

金刚藏菩萨起立合掌白佛言世尊我闻世尊说须弥之坛法愿佛慈悲为我说安坛之法并及尊像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佛告金刚藏菩萨赞言善哉善哉汝等谛听谛听吾今为汝分別解说须弥卢安坛之法并及尊像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佛告金刚菩萨凡欲后代度化有情先须捡清净之处如法建立

此须弥卢坛其坛方阔十二肘高二肘用净土香泥七宝末涂

坛中心安须弥山有日月四宝合成地是大海水波纹上有七宝金山安五重金刚界内三层圆外两层方四角安四世界内三层安四部洲外一层安八山四角安半月地是黄色每门安瓶两口轮一所并道具剑两口箭十二只饭十二分用五色䌽结成东门黄色南门青色西门赤色北门绿色

次安尊像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第一坛中心安本尊身黄色五色云中结跏趺坐白莲花二羽金刚掌降魔在当心是名持印

次安八供养在七金山内

第一东门香菩萨身白色䠒跪坐二羽执于香是名香戒印

第二北门定香菩萨身绿色䠒跪坐左羽执于水右如洒净是名定香印

第三西门惠香菩萨身赤色䠒跪坐二羽执于灯是名惠香印

第四南门解脱香菩萨身青色䠒跪坐二羽执于花是名解脱香印

第五东门味藏菩萨身白色二羽执于食是名味戒印

第六南门性藏菩萨身青色二羽执于茶是名性戒印

第七西门意菩萨身赤色二羽执念珠是名意戒印

第八北门身藏菩萨身绿色二羽执于果是名身戒印

次安四结界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第一东门忏悔身白色并足立二羽金刚掌降魔在当心是名忏悔印

第二南门金刚净地菩萨身青色䠒跪坐左羽安呼召右羽执降魔是名净地印

第三西门结界菩萨身赤二羽金刚拳檀惠相鈎结进力二相柱是名结戒印

第四北门金刚结净菩萨身绿色并足立二羽执于水是名结净印

次安八大金刚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第一东门辟支除金刚身黄色二羽金刚拳檀惠进力相鈎结是名□□印

第二南门□收摄印

第三西门结鏁金刚身赤色二羽金刚掌檀惠进力相鈎结是名摄持印

第四北门结金刚身绿色二羽金刚缚是名总持印

第五东门三昧金刚身黄色金刚缚忍愿竖如针是名三昧印

第六南门大海金刚身青色二羽金刚缚以在于顶上是名金龟印

第七西门须弥卢金刚身赤色二羽掌于山是名大力印

第八北门大轮合金刚身绿色二羽掌宝阁应在顶之上是名大轮印

次安四无量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第一东门大慈金刚身白色右羽执叉鈎左羽安腰侧是名总摄印

第二南门大悲金刚身青色二羽执于索是名摄护印

第三西门大喜金刚身赤色二羽执于鏁是名收摄印

第四北门大舍金刚身绿色羽安呼召羽执降魔是名总持印

佛说正法明王须弥卢山大教坛部第二十五

尔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共会诸天菩萨众万二千人俱说八菩萨八供养四摄启请安坛之法并及尊像身色座位之处

先安坛后安尊像

此安坛时捡清净之处如法安立

其坛方阔十二肘高二肘用七宝香泥及净土

用三重金刚界外一层方内两层圆安十六角火轮上安八菩萨八供养

坛中心安本尊八叶莲花地黄色五色云中坐白莲花身黄色二羽金刚拳以屈力之端是名羯磨印八角火轮地是绿色

次安八菩萨八供养第一先从东门起随日转

次安五佛身色座位之处

第一坛中心安毘卢尊佛身黄色

第二东门阿閦佛身白色结跏趺座左羽仰安脐右羽垂触地是名心忍印

第二南门宝生佛身青色结跏趺座左羽执于宝右羽仰安膝是名施愿印

第三西门阿弥陀佛身赤色结跏趺座二羽执于花是名长寿印

第四北门不空成就佛身绿色结跏趺座左羽安总持右羽施无畏是名羯磨印

次安八菩萨身色名字座位之处

第一东门启请菩萨身白色二羽金刚缚进力竖侧合是名召请印

第二南门开坛菩萨身青色二羽金刚缚进力竖侧合应在于肩是名开门印

第三北门开坛菩萨身绿色二羽金刚缚进力竖侧合是名开坛印

第四西门开坛菩萨身赤色二羽金刚缚进力竖侧合应在于当心是名开□

第五东门开坛菩萨身白色二羽金刚缚进力竖侧合应在顶之上是名开□印

第六南门启白菩萨身青色结跏趺座二羽金刚缚忍愿竖如针进力复于背是名启白印

第七□门佛海会菩萨身赤色结跏趺座

第七金刚忍愿交手掌

第八金刚进力复于背菩萨名字

第九金刚是名摄身印十六大士

第十金刚是名解脱印龙天八部

第十一金刚是名宝身印四供养摄

(后缺)

〔录文完〕


校注

商务印书馆编《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华书局1983年第341页 吕建福《中国密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255页赖富本宏《敦煌文献在中国密教史上的地位》(孙学雷译)《北京图书馆馆刊》1997年第4期 「密」底本作「蜜」据文意改下同 「密」底本作「必」据文意改下同 「戒」底本作「界」据文意改下同 「人」底本作「仁」据文意改下同 「天」底本无据文意补 「耶大」原文如此两字中间疑有阙文 「佛禀」原文如此两字中间疑有阙文 「愕」底本作「腭」据文意改 「脐」底本作「齐」据文意改下同 「证」底本作「正」据文意改下同 「磨杵」底本作「摩杵」据文意改下同 「身」底本作「第一身」据文意删 「色二」原文如此从上下文判断两字之间涉句型相似而脱漏「二羽安名为之印愿一切众生第三金刚爱菩萨在南门身青色」等语 「四」底本作「三」据文意改 「五」底本作「四」据文意改 「六」底本作「五」据文意改 「七」底本作「六」据文意改 「幢」底本作「憧」据文意改下同 「八」底本作「七」据文意改 「九」底本作「八」据文意改 「十」底本作「九」据文意改 「十一」底本作「十」据文意改 「十二」底本作「十一」据文意改 「十三」底本作「十二」据文意改 「磨」底本作「摩」据文意改下同 「十四」底本作「十三」据文意改 「十五」底本作「十四」据文意改 「十六」底本作「十五」据文意改 「捧」底本作「棒」据文意改 「腰」底本作「要」据文意改下同 「索」底本作「素」据文意改 「乘」底本作「乘之」据文意删 「腭」底本作「咢」据文意改 「良」底本作「量」据文意改 「菩萨名录座位」底本作「菩名陆位」据文意补 「佛说」底本无据文意补 「守」底本作「首」据文意改 「重」底本作「种」据文意改 「药叉」底本作「叉药」据文意改 「臂」原文如此疑省略供养对象名称 「道」底本无据文意补 「□」底本无据文意补 「但」底本作「怛」据文意改 「欲」底本作「浴」据文意改 「息」底本作「膝」据文意改 「浴」底本作「欲」据文意改 「灵鹫」底本作「图就」据文意改 「挠」底本作「侥」据文意改 「层」底本作「增」据文意改下同 「瓶」底本作「饼」据文意改 「顶」底本作「项」据文意改 「戴」底本作「带」据文意改下同 「□」底本无据文意补 「边」底本作「遍」据文意改下同 「在」底本无据文意补 「交在」底本作「在交」据文意删 「□」底本无据文意补 「金甲」底本作「钾」据文意改 「心」底本无据文意补 「鈎」底本作「钧」据文意改 「院金刚界」底本作「金刚界院」据文意改 「器」底本作「气」据文意改 「杵」底本作「桙」据文意改下同 「于身」底本作「身于」据文意改 「在」底本无据文意补 「执」底本无据文意补 「面」原文如此从上下文判断「面」下应有脱漏脱漏文字为对第四院金刚八大药叉的综述与对东门第一药叉的叙述 「执」底本无据文意补 「相」底本无据文意补 「四」底本无据文意补 「金」底本无据文意补 「执」底本无据文意补 「余」底本作「余」据文意改 「千」底本无据文意补 「落」底本作「洛」据文意改 「承」底本作「成」据文意改 「流」底本作「留」据文意改 「花」底本作「化」据文意改 「安」底本作「安安」据文意删 「坐」底本作「座」据文意改下同 「戴」底本无据文意补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下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上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身」底本无据文意补 「呼」底本作「乎」据文意改下同 「心清净」底本作「清心净」据文意改 「门」底本无据文意补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下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上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柱」底本作「拄」据文意改 「花」底本无据文意补 「乳」底本作「汝」据文意改下同 「□」底本无据文意补 「羽」底本无据文意补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下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上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身」底本作「身教」据文意删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下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上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上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下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上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灯」底本作「登」据文意改下同 「排」底本作「俳」据文意改下同 「错」底本作「錹」据文意改 「圆」底本作「员」据文意改下同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下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上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位」底本无据文意补 「色」底本无据文意补 「□」底本无据文意补 「门」底本无据文意补 「解」底本无据《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补 「坛」底本作「檀」据文意改下同 「身」底本作「身身」据文意删 「十三」底本作「三十」据文意改 「药叉」底本作「叉药」据文意改 「于」底本无据文意补 「二」底本作「名字印相柱处二」据文意删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下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上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青」底本无据文意补 「座」底本无据文意补 「共」底本作「供」据文意改 「诸」原文如此据文意「诸」字前疑有阙文 「悲」底本无据文意补 「昔」底本作「悉」据文意改 「藏」底本无据文意补 「捡」底本作「间」据文意改下同 「花」底本无据文意补 「□□次安北门结净菩萨」底本无据文意补 「安」底本作「汝」据文意改 「刚」底本无据文意补 「金刚」底本作「金刚金刚」据文意删 「警」底本作「惊」据文意改 「置」底本作「致」据文意改 「拍」底本作「柏」据文意改下同 「藏」底本无据文意补 「说」底本无据文意补 「灵鹫」底本作「岭㠇」据文意改下同 「花」底本无据文意补 「安」底本无据文意补 「南门安□□」底本无据文意补 「安」底本无据文意补 「门」底本无据文意补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下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上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下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上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下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上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色」底本无据文意补 「第一西门□□」底本无据文意补 「第二北门身藏菩萨」底本作「第二北门身藏菩萨第二北门身藏菩萨」据文意删 「□」底本无据文意补 「提」底本作「萨」据文意改 「界」底本无据文意补 「四」底本作「五」据文意改 「南」底本无据文意补 「金刚」底本无据文意补 「瓶」底本作「是瓶」据文意删 「萨」底本无据文意补 「身」底本无据文意补 「刚」底本无据文意补 「较」底本作「挍」据文意改 「诸天」底本无据文意补 「□」底本无据文意补 「箭」以上为北敦02074号正面文字 「十」以下为北敦02074号背面文字 「第二南门□□」底本无据文意补 「持」底本无据文意补 「□□」原作「莲花部中出尾竟第二北门水藏菩萨身绿色左羽执于水右羽如净地䠒跪坐白莲花是名戒定」部分文字衍上文下有脱文阙失文字不明因文意不畅故改 「□」底本无据文意补 「刚」底本无据文意补 「是名」底本无据文意补 「处」底本作「处讫」据文意删 「天」底本作「大」据文意改 「界」底本无据文意补 「每门」底本无据文意补 「瓶」底本作「并」据文意改下同 「舍」底本作「舍」据文意改下同 「长」底本无据文意补 「磨」底本作「么」据文意改下同 「印」底本无据文意补 「合」底本作「金」据文意改 「左羽安呼召」底本作「右羽安呼召左羽执于脇边」据文意删改 「门」底本无据文意补 「南门」底本无据文意补 「东门」底本作「东门东」据文意删 「第四□□」底本无据文意补 「二羽」底本无据文意补 「次安四无量」底本作「佛于仞利天宫为母说法时付与诸天菩萨五佛四结界四忏悔八供养四无量」据文意改 「西门」底本无据文意补 「共」底本作「供」据文意改 「□□」底本无据文意补 「闻」底本作「门」据文意改 「吾」底本作「五」据文意改 「身色」底本作「色身」据文意改 「七宝末涂」底本作「用七宝涂」据文意改 「佛」底本无据文意补 「花」底本作「化」据文意改 「□□」底本无据文意补 「第二□□」底本无据文意补或下文「第三南门」应为「第二南门」所脱为「第三西门□□」云云 「坐」底本无据文意补 「西」底本无据文意补 「说」底本无据文意补 「安」底本无据文意补 「层」底本无据文意补 「饭十二分安门两面」底本作「安门两面饭十二分」据文意改 「火藏菩萨」底本作「火藏菩萨火藏菩萨」据文意删 「南门」底本无据文意补 「藏」底本无据文意补 「像」底本无据文意补 「界」底本无据文意补 「南门」底本无据文意补 「结」底本作「羯」据文意改 「屈」底本作「屈二」据文意删 「尊」底本无据文意补 「如」底本无据文意补 「相」底本无据文意补 「色」底本无据文意补 「执」底本作「执坐」据文意删 「□」底本无据文意补 「第三西门□□」底本无据文意补 「印」底本无据文意补 「青」底本无据文意补 「珍」底本作「弥」据文意改 「忘」底本作「妄」据文意改 「坛」底本无据文意补 「在」底本作「安在」据文意删 「赤」底本无据文意补 「魔」底本无据文意补 「第二南门□□」底本无据文意补 「西门」底本无据文意补 「是名」底本无据文意补 「是戒定印」底本作「戒定」据文意补 「是」底本无据文意补 「宝」底本无据文意补 「宝」底本无据文意补 「是名」底本无据文意补 「结」底本无据文意补 「门」底本无据文意补 「第六金刚界□□」底本无据文意补 「五」原文如此据文意「五」字前疑有阙文 「□」底本无据文意补 「位」底本无据文意补 「辱」底本作「褥」据文意改下同 「轮」底本无据文意补 「第六西门」底本作「第六西门甲胄金刚身黄色并足立二羽金刚拳右肩舒进力是名甲胄印第四北门护法金刚身黄色并足立被甲胄二羽金刚拳当心舒进力是名法印第五南门昧轮金刚身黄色举左膝立二羽金刚拳进力相背是名持法印第六西门」据文意删 「忍」底本无据文意补 「结」底本无据文意补 「名」底本无据文意补 「第六南门□□」底本无据文意补 「捡」底本无据文意补 「纹」底本作「文」据文意改 「色」底本无据文意补 「立」底本无据文意补 「赤」底本无据文意补 「是名」底本无据文意补 「是名□□印第二南门□□」底本无据文意补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下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右」原文如此据文意与上文「右」字中两「右」字应有一字作「左」 「用七宝香泥」底本作「七宝香泥用好净」据文意改 「色」底本作「色上」据文意删 「□」底本无据文意补下同 「□□」底本无据文意补 「□□」底本无据文意补 「第七金刚供养摄」此段文字省略甚多意义大体可以明白但无法复原原文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金刚峻经金刚顶一切如来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耶修行四十九种坛法经作用威仪法则 大毘卢遮那佛金刚心地法门密法戒坛法仪则
关闭
金刚峻经金刚顶一切如来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耶修行四十九种坛法经作用威仪法则 大毘卢遮那佛金刚心地法门密法戒坛法仪则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