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佛教原兴起于印度,不久,在向周边传播的过程中进入中国。自公元二世纪后半,在中国,开始了对佛典(佛经)的全面翻译。那时,有不少印度和西域诸国的高僧来到中国,根据他们的记忆,或是记在贝叶上的梵本佛典,佛教经典被大量翻译为汉语。与此同时,也有中国僧侣远赴印度求法,带回来很多佛教经典,并纷纷被译为汉语。后来,这些数量庞大的汉语佛典又被汇集成有一定体系的丛书,人称「大藏经」或「一切经」(日本多称「一切经」)。从南北朝到隋唐时代,世间盛行书写佛典,并开始传入朝鲜半岛以及日本等周边地域。宋代以后,随著木版印刷技术的發展,佛典被大量印刷,流通于东亚汉字文化圈,极大促进了以汉译佛典为中心的佛教文化圈的形成。
根据《日本书纪》记载,佛教正式传到日本是在钦明十三年(552)十月。当时,日本从百济圣明王那里得到了佛像和一些经典。其后,很多渡来僧(来自中国和朝鲜半岛等的僧人)、入唐僧(由日本赴中国的僧人)等从中国以及朝鲜半岛带回佛像、法具和大量佛教经典。同时,日本各地的寺院也开始盛行书写经典,于是,或是以单一经典的形式,或是以大藏经的形式,佛典开始在日本社会流通。
在日本,大藏经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从境外屡次输入的各种形式的大藏经(包括从奈良时代传入的写本,一直到近代传入的金属活字本);一是日本本土书写和出版的形式。本文主要考察前一种形态,即日本现存的从中国.朝鲜半岛传入的大藏经收藏状况及其特色。
一、日本古代的大藏经书写
关于日本的大藏经历史,按照其特点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第一期,即奈良时代到镰仓时代(八世纪~十三世纪)的写本大藏经时代;第二期,为平安时代后期到江户时代初期(十二世纪~十七世纪中叶),这是中国.朝鲜半岛刻版大藏经的输入时代;第三期则是江户时代以后的独自刻版时代。
在这里,首先介绍一下日本写本大藏经的概略。
如上所述,佛典第一次传到日本是在钦明十三年。从那时开始,到约两百年后的奈良时代末期,日本所藏的经典已经超过《开元释教录》所录之1076部5048卷,而达到1829部9102卷。
在这一历史时期,日本致力于建立古代国家体制,屡次向中国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全力输入中国的先进制度与文化。此外,还从百济、高句丽、新罗等国家输入了许多文物和制度。佛教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为日本社会所接受,并得到天皇以及上流阶层的保护,不仅国家建造官寺,那些握有权势的贵族们也纷纷建造寺院,佛像和法具的制作、经卷的整理也有了长足發展。
关于大藏经书写的记录,最早可见《日本书纪》天智天皇二年(674)的记事,曰:于川原寺书写大藏经。又,在更早的白雉二年(651)的记事中,称有僧尼2100余人在摄津味经宫诵读大藏经。但这里所说的大藏经是否等同于今日所谓大藏经,尚无法确定。大藏经是按照一定的体系来收集排列经典的丛书,而不是经典的杂乱汇集。根据当时的记录,大藏经的书写,其实大大超过人所共知的经录的收录数,多时可达六、七千卷。但所谓的大藏经书写,有时衹是单纯书写大量经典而已。正规的大藏经书写活动始于将平城京定为京城的奈良时代。
说到奈良时代写本大藏经,天平七年(735)僧人玄昉从唐朝带回经典5000余卷,当属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以往,研究者认为这5000余卷相当于唐代中期的标准经录《开元释教录》入藏录所载的5048卷。但现在有人提出,玄昉带回来的大藏经也许还不及《开元释教录》所载的5048卷。不过,玄昉所带回来的经典乃是唐代文化的鼎盛时期,即玄宗开元年间所书写,无疑在日本古代大藏经书写历史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遗憾的是,玄昉所带回来的大藏经现已无存。所幸,通过《正仓院文书》已经判明,以玄昉带回来的经卷为底本书写的经典数量流传颇多,正是通过这些经卷,唐代写经的内容流传至今,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奈良时代的写经,是以在官立写经所书写的官写经为中心,但到了圣武天皇.光明皇后时代,大藏经被大量书写。根据记录,在奈良时代,大藏经至少被书写了20余次。其中于天平十二年前后书写、附有天平十二年五月一日光明皇后跋文的所谓「五月一日经」多达7000卷。这显示,这部写经基本上是依照《开元释教录》书写的5048卷经典,其中甚至包括本来未入藏的经典。由此可见,这一时代的写经活动尚未意识到大藏经丛书的系统性,也没有入藏或不入藏的观念。
此后,从奈良时代末期开始,一切经书写渐趋衰落,有关的记录也逐渐减少,直到平安时代后期才开始复兴。平安时代到镰仓时代的写本大藏经中,保存比较完整的有:「中尊寺经」(藤原清衡经)、「中尊寺经」(藤原秀衡经)、「神护寺经」(荒川经)、《七寺一切经》、《法隆寺一切经》、《色定法师一笔一切经》、《西方寺一切经》、《新宫寺一切经》和《金刚寺一切经》等。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写经中,有一些被称为「装饰经」大藏经,使用绀纸等料纸,正文与扉绘用金银泥书写。在装饰经中,《绘因果经》和《最胜王经》等单一经典是从奈良时代开始制作的,但也有几种大藏经全部被制作成装饰经,这是这个时代的明显特色。
另外,《七寺一切经》和《金刚寺一切经》等虽然不是装饰经,然而近年也引起了研究者的特別关注。有研究者指出,这些大藏经收录了以往人们认为已经散逸了的经典,还收录有与宋元刻本大藏经文本系统不同的经典。在书写这些经典的时代,中国已经开始刊行大藏经,日本也从中国输入了几种刻本大藏经。此外,还有以这些刻本大藏经为底本而书写的大藏经,但这些写本大藏经的本文系统多与奈良时代以来的写经相同。日本的写本大藏经的特征是,经文系统与宋代以后流布的刻本大藏经不同,大部分继承了唐代的写经系统,这些写本大藏经与二十世纪初在中国敦煌發现的大量经卷一样,属于刻本形成以前的古老系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日本书写大藏经大部分是在镰仓时代中期以前书写的,但其后也有若干。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园城寺藏足利尊氏發愿一切经、大报恩寺藏北野天满宫一切经、妙心寺藏写本一切经等,其底本为宋版、高丽版等刻本大藏经。
二、现存的外国刻本大藏经
(一)现存国外刻本藏经概要
在日本大藏经的历史中,镰仓时代到江户时代初期可以说是输入时代。宽和二年(中国北宋雍熙三年,986),归国的东大寺僧人奝然将《开宝藏》带回日本,这是日本输入的最早的中国.朝鲜半岛刻版大藏经。
作为最早的木版印刷大藏经,《开宝藏》已广为人知,不论是在大藏经印刷史上,还是在世界印刷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奝然于永观元年(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入宋,巡礼五台山。归国之际,不仅带回了木雕释迦瑞像等,还带回了刚刚刊行的《开宝藏》大藏经481函5048卷。奝然在翌年、即永延元年回到京都,受到人们迎接。带回的释迦像和大藏经等先是安放在莲台寺,后来,释迦像移至清凉寺,大藏经则移放藤原道长所建立的法成寺。后来,法成寺失火,大藏经遭焚毁,已失传。现在日本存有两种开宝藏零本,一是南禅寺所藏《佛本行集经》卷第十九,二是书道博物馆所藏《十诵尼律》卷第四十六,但均非奝然带回的经本。不过,据说石山寺一切经和中尊寺经当中,有奝然携归经本的转写本。另,延久四年(北宋熙宁五年,1072)入宋的成寻得宋朝皇帝赐予的奝然入宋后的新译经典,托归国者带回日本,现亦失传。
或许因为是敕版的缘故,《开宝藏》并未广泛流布,传存至今日者极少。相比之下,北宋末期到元代在福建和江苏、浙江地区刻版的私版大藏经则比较容易入手,输入日本的数量也比较多。单是传存至今且比较完整的宋元版大藏经,也有如下之多。
宋.东禅寺版大藏经
宋.开元寺版大藏经
宋.思溪版大藏经
宋(元).碛砂版大藏经
元.普宁寺版大藏经
元.官版大藏经
镰仓时代输入日本的刻本大藏经大部分属中国刻版,但进入室町时代后,则变为主要输入高丽版再雕本。这一时期输入日本的中国刻版大藏经中,也有一些是经过朝鲜半岛输入的。
朝鲜半岛曾在高丽时代两次版刻大藏经。前一次称初雕本,第二次叫再雕本。关于初雕本刻版,虽然众说纷纭,但可以断定,朝鲜半岛大藏经的雕造始于高丽显宗朝,其版式模仿开宝藏,但也有一些差异。高丽高宗十九年(1232),因蒙受蒙古军兵灾,版木焚失不存。至于印本,除日本南禅寺所藏比较完整之外,韩国仅存约150卷,因此其整体状况不甚明瞭。现存的比较完整的初雕本有以下几种:
南禅寺大藏经
(宋.元.高丽等各种大藏经的混合。含有开宝藏1帖,高丽版1738帖,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初雕本)
安国寺(壹岐)
长松寺(对马)
再雕本的情况是,当初雕本焚失之后,高丽王朝祈愿蒙古军退离,于高宗二十三到三十八年(1236~1251)重新雕造大藏经。当时雕造的81258块版片,其中有些经后世补刻,至今仍保存在韩国广尚南道陕川海印寺。现在所谓的高丽版即是再雕本。因为版木保存至今,所以从高丽时代到现在屡次印刷,近代以后的印本也有很多。其中,在朝鲜朝前期以前印刷、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印本如下:
根据《李朝实录》与《善邻国宝记》等史书,我们可以瞭解室町时代高丽版输入日本的情况。据上述史书记载,从应永年间到天文年间的大约一百五十年间,有五十藏以上的大藏经输入日本,就是说朝鲜半岛内的古印高丽版几乎全部传入日本。现在,朝鲜半岛传存下来的高丽版大部分是朝鲜朝后期以后印制的。大藏经输入日本与将军足利氏与管领畠山氏、周防大内氏、对马宗氏等有力守护大名有著密切关系。据《荫凉轩日录》记载,大内氏在其管辖区域内拥有很大数量的大藏经,多达八藏或者十三藏。另外,还有数种经朝鲜半岛输入日本的元版大藏经也传存至今。园城寺所藏元版大藏经以普宁寺版为主,其中有两种经卷附有单独印刷的二种愿文:
1.第一种:
奉 三宝弟子高丽国星山郡夫人车氏特为皇帝万万岁 藩王为首三殿各保千秋亡耦赵文简灵仪超生净界兼 及己身与祖母国大夫人李氏见增福寿后世永舍女 身同生安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先亡父母法界含 灵俱沾利乐之愿舍纳家财印成 大藏经一部流布无穷者 延祐元年甲寅十月 日志 干善大德 靖恭 殿前 仁成 殿善 天友 通事康 仁伯
2.第二种:
奉三宝弟子高丽国通直郎典校寺丞李允升 同妻咸安郡夫尹氏 谨發诚心舍财印成 大藏尊经一藏敬安于乡邑古阜郡万日寺看 诵流通普利无穷所集洪因端为祝延皇帝万万岁 皇后齐年 太子千秋 国王千年 文虎协朝野宁 佛日增辉 法轮常转 四恩普报 三有齐资 次冀追荐 先考通直郎李祚 外考奉常大夫 尹倾 先妣光山郡夫人金氏 洞州郡夫人金氏各离 苦趣俱成妙果皆得乐方兼及己身合门眷属 助善檀那同增福智之愿法界有情同沾利乐者 至正 年 月 日干善比丘法琪 同愿比丘玄珠 祖行 承湛 觉胡 同愿善人奉翊大夫 王承庆 奉常大夫 许缮 检校军器监 孙烈 同愿本寺住持比丘 禅彦 同愿大禅师 乃云
另,喜多院所藏普宁寺版,其中也附有单独印刷的愿文:
嘉议大夫耽罗军民万户府达鲁花赤高丽国匡靖大夫郡佥议评理上护军朴景亮 自揆非才幸尘有位借庇 佛天之巨海涵思圣泽之阳春愧居天地之间莫效涓埃之报谨捐净财印造 圣典全藏奉安于神孝寺永充供养流通教法所集鸿因端为祝延皇帝圣寿万岁皇太后齐年 藩王 国王寿龄延永福禄增崇仍愿考妣即登净域见 佛闻法延及自身康宁寿考恒禄位在生则安世缘于顺境终身则超 善之乐邦愿举世吉人同证菩提彼岸无人无我悉潜心 御座之具诠有相有情共拭目 龙华之妙会者 皇庆三年三月 日谨志
另,现已散逸的清音寺旧藏碛砂版大藏经零本卷末盖有如下木印:
高丽国施主 奉训大夫前判典医寺事金禄 南阳郡夫人朴氏施财印造大藏尊经一藏舍 入子菩寺流通供养 栋梁 戒丘宗旵 升 松柏 同愿道人清印 平江黄土塔桥陆家印造
可见,这些都是高丽人从中国买回来寄奉给有关寺庙的大藏经。又,园城寺所藏经本的箱函,系杭州周边的工房所制,对瞭解大藏经的收纳情况具有很高的价值。
后来,丰臣秀吉發兵征伐朝鲜半岛,以后再没有大藏经从朝鲜半岛输入。到了江户时代,以长崎为中心的对外贸易日益兴隆,中国的大藏经重又开始向日本输入。在中国,明万历年间开始刊行《嘉兴藏》正藏,到了清代,《嘉兴藏》续藏.又续藏也陆续刊行。或许是由于《嘉兴藏》为方册,使用方便,续藏.又续藏中又有很多禅宗语录,所以被大量输入日本,至今仍保存在日本各地寺院里。
日本收藏《嘉兴藏》情况:
在中国明代,除《嘉兴藏》以外,还有《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等刻版。然而,由于室町时代基本是从朝鲜半岛输入大藏经,所以在日本少有明代刻本大藏经。现存比较完整的印本衹有山口县快友寺所藏的《永乐南藏》。清代《乾隆大藏经》的清代印本则衹有龙谷大学藏本,系西太后送给大谷光瑞的大藏经。
如上所述,在镰仓时代.室町时代,日本从中国.朝鲜半岛输入了大量大藏经,其前半主要输入中国刻版,后半主要输入李氏朝鲜的高丽版。这种变化不仅与日本国内形势相关联,也与中、日、朝的国际关系、如明朝外交政策、倭寇问题、朝鲜朝的崇儒抑佛政策等种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大藏经不仅具有佛教文物的价值,同时作为贸易品、作为政治策略手段,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日本在江户时代从中国输入了《嘉兴藏》,然而不久后《黄檗版》刻版,其后在日本流通的主要是《黄檗版》。
以上,主要介绍了在日本传存比较完好的刻本大藏经,关于这些大藏经,现在大多编有详略不等的目录,其中有的目录中还详细记载了所藏大藏经的尺寸、刊记等具体情况,可以參考。
日本现存刻本大藏经与中国的现存刻本相比较,有很大差异。在中国,像《永乐南藏》、《明北藏》、《乾隆大藏经》等明清版比较多,而宋元版很少,衹有国家图书馆《思溪藏》《金藏》、《碛砂藏》,太原崇善寺《碛砂藏》、《普宁藏》,陕西省开元寺.卧龙寺旧藏《碛砂藏》等数种。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思溪藏》原为京都法金刚院所藏,明治时代由于杨守敬的努力,而回到中国。
(二)现存刻本大藏经零本
关于现存大藏经零本,经笔者实地调查,或者通过目录确认其收藏地的,大约有800件。以下主要对其中较有特色者进行简要介绍。
事例一
虽然数量不多,我们首先介绍一下收藏在日本的《金藏》。在收藏时代以及收藏过程方面,《金藏》和日本现存的其他大藏经有所不同,这是它的一大特征。现在日本所藏的《金藏》都是近代时期从中国带回来的。原因可能在于《金藏》原本流布不多,再加上刊刻《金藏》的时期,日本与刊刻地——中国北方的交易很少。以下这些已经确认了所藏地点的《金藏》,均不见《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十七
- 妙臂菩萨所问经四卷
- 佛说大自在天子因地经一卷
- 佛说如意摩尼陀罗经一卷
- 杂阿毘昙心论卷第十一
- 阿毘昙甘露味论二卷
- 随相论一卷
- 京都大学文学部
-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四十一
-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四十七
-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四十八
-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四十九
-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五十
-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卷第八至第十
-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 圆觉道场修证广文卷第十二
- 庆应义塾大学
- 深密解脱经卷第四
- 龙谷大学大宫图书馆
- 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七(首阙)
- 佛教大学图书馆
- 大方广十轮经卷第三
- 天理大学天理图书馆
- 阿毘达磨發智论卷第九
-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卷第一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十五
- 逸翁美术馆
- 大方广菩萨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三药师寺
- 杂阿毘昙心论卷第八
- 大方广菩萨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三
- 大方广菩萨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四
- 大方广菩萨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一
- 大方广菩萨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二
- 大方广菩萨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四
- 大方广菩萨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五
- 大方广菩萨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八
- 广大莲华藏庄严曼拏罗陀罗尼经一卷
- 佛说宝生陀罗尼经一卷
- 佛说莲华眼陀罗尼经一卷
- 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一卷
- 佛说圣宝藏神仪轨经二卷
- 大金刚妙高山楼阁陀罗尼一卷
- 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经一卷
- 佛说宝藏神大明曼拏罗仪轨经卷上
- 个人
- 大方广菩萨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七
事例二
虽然衹有一所寺院收藏,但对马东泉寺所藏《元官版大藏经》之《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珍贵价值是众所周知的。关于《元官版大藏经》的最早记录见于养鸬彻定的《译场列位》。该书〈武州缘山经阁元本藏〉一项里,转录著《大般若经》卷第四百七十一所附至元二年元官版大藏经题记全文。后来,小野玄妙發表了元官版题记的书影与录文,但其原本下落不明。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中日两国分別發现了有別于小野报告的另一个《元官版大藏经》。其中,一个發现于中国云南省,另一个则是日本的东泉寺本。另外,最近在中国的拍卖市场上,出现了十几卷《元官版大藏经》,引起人们的注意。不过,关于《元官版大藏经》尚有许多不明之处,诸如它的数量、相关资料、刻版的情况、版本的特点、以及与其他大藏经的关系等等,均有待今后的發现和研究。
在御茶之水图书馆成篑堂文库,收藏有高丽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零本,该印本被认为与《元官版大藏经》有著密切关联。据川濑一马编《御茶之水图书馆藏新修成篑堂文库善本书目》(东京,石川文化事业财团,1992)所载,该高丽刻本有至正四年刊语和扉画。由于解说很简单,以往很少有人注意。
首先介绍成篑堂本的书志情况:
绀色表纸,11.3×28.6(公尺)。一版28.6(22.49)×77.8、42行、行17字。一版印刷一张长短二张贴在一起的纸(62.5+15.3)。版片号为:「元,一,卷一(~)」。所存为:卷第二十一,15纸;卷第二百七十六,11纸。千字文函号「元」、「岁」。天地单边(仅卷第二百七十六为双边)。总裱里。卷末有音释。卷第二十一末尾有刻工名「高遇」。卷第二十一首有扉画,扉画右下「陈宁刊」。扉画后有至正四年(1344)顺帝皇后奇氏愿文、卷末附与刊行有关者名氏(仅存部分?)。
愿文
皇后奇完者护都伏为皇帝 太子祈天永命印成两 藏敬施于今上所建大都寿庆寺高 丽神光寺用资洪福者 窃以经律论难思宝藏 溢出龙宫佛法僧常住 道场怳移鹫岭于焉庋 置于以宣扬念乘历劫 之因缘亲沐圣人之恩泽除非祝 寿无所用心兹捐内帑 之珍庸贲西方之教恭 愿皇帝陛下乾坤并久日月齐明 紫闼青宫共向九畴之福 金枝玉叶茂延万世之 休德洽生灵功周幽显 至正四年甲申三月日题
题记
通玄妙济大师大法藏寺住持 用柔 特赐定慧圆通知见无碍三藏法师 义旋 征事郎资正院都事 韩帖木儿不花 承务郎资正院都事 阿鲁浑沙 中议大夫资正经历 金励 奉直大夫资正经历 速哥 中顺大夫资正院判 邓巨川 奉直大夫资正院判 阿鲁灰 奉直大夫资正同佥 秃满达儿 朝请大夫资正同佥 哈剌八都儿 亚中大夫资正佥院 阿失帖木儿 太中大夫资正佥院 朵儿只斑 通议大夫资正同知 兀忽失 中宪大夫资正同知 蛮子 资德大夫资正院使 定定 资德大夫资正院使 龙卜 资德大夫资正院使 天鹅 资善大夫资正院使 荅儿麻失监
将成篑堂本与云南本、对马本二种相比照,三者版式大体一致,扉画图样与云南本基本相同。但成篑堂本的用纸似为朝鲜楮纸,天地界线双边单边混在,刻字稍显乱,故有可能是复刻。此外,该刻本究竟是元刻本还是高丽刻本,仍需进一步研讨。这里依《善本书目》,权作高丽刻本。又,卷第二十一函号非「玄」而「元」,其理由何在,也需要加以检讨。
事例三
神户市妙法寺收藏的东禅寺版零本,包括《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二十七、《大智度论》卷第九十六、《广百论释论》卷第九这三帖,以前亦曾在展览会上展出过。三帖卷首都有单独印刷的愿文,可知印刷年次的下限,十分重要。这种形式的愿文不见于日本现存的成批的大藏经,但与国家图书馆所藏东禅寺版《宗镜录》卷第三所贴付的绍兴二十八年木记形式相同。
下面对这些愿文略作介绍:
1.《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二十七,东禅寺版大藏经,函号「有」,有元丰八年(1085)题记。卷首有单独印刷隆兴二年(1164)施财印刷愿文:
从义郎前监台州在城商税张邦翰妻室王氏阖家等伏睹本邑法慈院建造法轮藏殿初未有经干僧网措而邦翰首發诚心命僧远迈福唐施财𠡠赎故得绩次信人结缘成就此心欣庆故發愿言恭入招提 道俗披寻 或复推转 无始业缚 一念荡然本有智明 一时發现 豁开慧目 顼破尘心 世世利人生生值佛 菩萨行满 实际不居 尽未来时 作物良导今我發愿 并赎此经 尘劫可消 愿心不尽 身妻子侄眷爱一门 业障同消 菩提共趣 舍身受识 不失正因父母究亲 合清动植 等归真际 导利无穷 男张之深再施净财 绩赎此经 隆兴甲申 月在庚午 十一乙未
2.《大智度论》卷第九十六,东禅寺版大藏经,函号「空」,有元祐六年(1091)题记,卷首有单独印刷绍兴三十一年(1161)施财印刷愿文:
修武郎前监台州在城商税张邦翰妻室王氏阖家等伏睹本邑法慈院建造法轮藏殿初未有经干僧网措而邦翰首發诚心命僧远迈福唐施财𠡠赎故得绩次信人结缘成就此心欣庆故發愿言恭入招提 道俗披寻 或复推转 无始业缚 一念荡然本有智明 一时發现 豁开慧目 顼破尘心 世世利人生生值佛 菩萨行满 实际不居 尽未来时 作物良导今我發愿 并赎此经 尘劫可消 愿心不尽 身妻子侄眷爱一门 业障同消 菩提共趣 舍身受识 不失正因父母究亲 合清动植 等归真际 导利无穷 绍兴辛巳月在戊戌 十五甲申 邦翰谨题 干当取经 比丘正谌
3.《广百论释论》卷第九,东禅寺版大藏经,函号「竞」,有绍圣元年(1094)题记,卷首有单独印刷隆兴二年(1164)施财印刷愿文,内容与《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二十七愿文相同,不录文。
事例四
此外,作为附有单独愿文之例,明州奉化县王公祠堂本盖有绍兴三十二年(1162)木记(印戳):
明州奉化县忠义乡瑞云山參政大师王公祠堂大藏经永充四众看转庄严报地绍兴壬午五月朔男左朝请郎福建路安抚司參议官赐绯鱼袋王伯序题劝缘住持清凉禅院传法赐紫慧海大师清宪
现存印本如下,均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故疑似并非大藏经而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单刻本。
事例五
北宋末期以后,在福州刻版的东禅寺.开元寺两种大藏经,屡经补刻、改刻,并多次印刷,直到元代。所以现存印本数量较多,有的印本附有元代刊记。佼成图书馆所藏开元寺版《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十二即是一例。该卷首题记说:
前住福州东禅寺沙门祖意募诸路四众寄开元寺补完经版恭为今上皇帝祝延圣寿文武官僚同资禄位至正元年辛巳岁 月 日助缘比丘觉正 谨题
东禅寺的僧侣给开元寺写经版补刻题记,颇耐人寻味。
事例六
静嘉堂文库所藏《华严经疏科》残六卷,是南宋刊行的单刻经典。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版本覆刻了其底本《开宝藏》的刊记。根据史料可知,《开宝藏》最初刊刻的是《开元释教录》所收的经典,但后来追加增补了宋代的新译经典与诸宗章疏类。因此,可以推断,《华严经疏科》的底本应是《开宝藏》的追加增补部分。
《华严经疏科》卷第四卷末熙宁四年(1071)《开宝藏》原刊记及南宋覆刻刊记(卷第六末亦同):
熙宁辛亥岁仲秋初十日中书劄子奉圣旨赐大藏经版于显圣寺圣寿禅院印造提辖管勾印经院事左街僧录管勾教门公事妙善净觉慧慈大师善因
干刊华严疏钞出家男僧 文藻刊此科文一卷 功德追荐先考陆九郎 先妣浦氏十一娘超生净土
事例七
静嘉堂文库还藏有一件令人瞩目的资料,那就是题为《西域出现古经断片帖》(将各种残片裱在一起的册页)。这是将在吐鲁番一带所采集的典籍、文书断片粘贴在衬纸上的册页,有出自梁素文之手的题签。附有梁素文题签的册页收藏在书道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东京大学综合图书馆等处,所贴的资料大部分为写本。七帖之中,题为《晋宋以来印版藏经》、《高昌出土刻经残纸》的两帖,是有许多刊经断片粘贴而成的。从版式字样来看,可以推定这些断简大部分是《契丹藏》或者《契丹藏》系统的经典,但其中也有《开宝藏》或者《开宝藏》系的经典。我们现在正在鉴定这些断片所属经典及其版种,并与柏林勃兰登堡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院(Berlin-Brandenburgischen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所藏的同类断片进行比较。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下似为《开宝藏》(开宝藏系)的一张断片。
无天地界线。下方残损,无法确认。行14字。字样近似《开宝藏》。黄檗色染纸。(《高昌出土刻经残纸》第八页)
何菩萨摩诃萨众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修其心令如大火无所分別满慈子言譬如大火虽以可爱色香味触掷置其中而都不生高欣喜爱虽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九,參见《大正藏》第七卷第1047页中栏。部分有残缺。
以上便是日本现存刻本大藏经收藏的基本情况。这些大藏经不仅具有文物价值,同时还是十分贵重的文本研究资料。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日本收藏的宋元版大藏经远远超出中国,这些资料对于佛教研究以及版本学研究,都有著重要意义,应当进一步予以重视,祈望本文多少可以有助于今后的大藏经研究。
〔附〕參考资料
安国寺(壹岐)
高丽初雕本591帖
《长崎安国寺藏高丽版大藏经》(文化厅文化财保护部美术工艺课1975)
大谷大学图书馆
思溪版3374帖
《大谷大学图馆第三和汉书分类目录》(大谷大学图书馆1967)〔简目〕
嘉兴藏
《大谷大学图书馆第三和汉书分类目录》(大谷大学图书馆1967)〔简目〕
高丽再雕本4995帖、和刻7帖58册、写本541帖
《大谷大学图书馆第三和汉书分类目录》(大谷大学图书馆1967)〔简目〕
お茶の水图书馆成篑堂文库
317帖
川赖一马《お茶の水图书馆藏新修成篑堂文库善本书目》(お茶の水图书馆1992)〔简目〕
岩屋寺
宋版5157帖、和刻111帖、写本195帖、重本5帖
朝日道雄《吾国现存古版大藏经目录》(《ピタカ》8-8~10、9-1 1939.40)〔简目〕
快友寺
永乐南藏约5400帖
《快友寺一切经调查报告书》(山口县教育委员会1992)
喜多院
思溪版2691帖、碛砂版39帖、普宁寺版1789帖、写本(南宋)33帖、写本144
《喜多院宋版一切经目录》(川越喜多院1969)
教王护国寺(东寺)
东禅寺版5506帖、开元寺版556帖、和刻本7帖、写本18帖
《东寺经藏一切经目录》(《昭和法宝总目录》第1卷)〔简目〕
开元寺版大般若经600帖、东禅寺版大般若经32帖、写本9帖
宫内厅书陵部
6263帖开元寺版大藏经(含东禅寺版)
《图书寮汉籍善本书目》(宫内省图书寮1930)〔简目〕
碛砂版大般若经579帖
金刚峰寺
东禅寺版3286、思溪版443帖、和刻20帖、写本1
水原尧荣《宋版一切经目录》(《高野山见存藏经目录》森江书店1931)
高丽藏6027帖、写本258帖
水原尧荣《奥院经藏高丽版一切经目录》(《高野山见存藏经目录》森江书店1931)
《高丽版一切经目录》(高野山文化财保存会 1964)
最胜王寺
思溪版5195帖写本138帖和刻202帖
朝日道雄《吾国现存古版大藏经目录》(《ピタカ》8-8~10、9-1 1939.40)〔简目〕
西大寺
思溪版大般若经598帖
《奈良县大般若经调查报告书》(奈良县教育委员会 1992)
碛砂版大般若经596帖、思溪版1帖、版种不详宋版1帖、写本2帖
《奈良县大般若经调查报告书》(奈良县教育委员会 1992)
普宁寺版3450帖、东禅寺版13帖、思溪版98帖、碛砂版5帖、元版单刻4帖、和刻1帖、写本4帖
《西大寺所藏元版一切经调查报告书》(奈良县教育委员会1998)
称名寺(神奈川县立金泽文库保管)
开元寺版2116帖、东禅寺版978帖、思溪版7帖、和刻217帖、写本168帖
神奈川县立金泽文库编《宋版一切经目录》(神奈川县立金泽文库1977)
称名寺(近江八幡)
嘉兴藏
《称名寺万历版一切经调查报告书》(近江八幡市教育委员会2002)
浅草寺
普宁寺版5428帖(含和刻.写本)
《浅草寺藏元版大藏经调查记录と现存目录》(《宝藏门建立志》浅草寺1964)〔简目〕
增上寺
思溪版5339帖、黄檗版15帖、写本2帖
《宋版大藏经目录》(《增上寺三大藏经目录(增上寺史料集別卷)》增上寺1981)
普宁寺版1418帖(含写本)
《元版大藏经目录》(《增上寺三大藏经目录(增上寺史料集別卷)》增上寺1981)
高丽再雕本1259册
《高丽版大藏经目录》(《增上寺三大藏经目录(增上寺史料集別卷)》1981增上寺)
醍醐寺
东禅寺版5441帖、开元寺版大般若经655帖(含字音帖)
《上醍醐寺藏一切经目录》(《昭和法宝总目录》第1卷)〔简目〕
知恩院
开元寺版4940帖、东禅寺版978帖、写本51帖
《知恩院宋版一切经调书》(1963稿本)
朝日道雄《京都知恩院藏福州版大藏经刊记列目》(《密教研究》72 1940)
中尊寺
开元寺版158帖、思溪版67帖、东禅寺版1帖
中村菊之进编《中尊寺经藏宋版大藏经目录(订正版)》(私家版1996)
破石澄元.政次浩《中尊寺大长寿院所藏宋版经调查概报》(《中尊寺佛教文化研究所论集》2, 2006)
长谷寺
思溪版2220帖、开元寺版2帖、和刻87帖、写本457帖
《总本山长谷寺文化财等保存调查报告书3宋版一切经目录编》(同调查委员会1979)
长松寺
高丽初雕本517帖
小松胜助《高丽版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目录》(2004)
长泷寺
思溪版3752帖
《长泷寺宋版一切经目录》(文化财保护委员会1966)
朝日道雄《吾国现存古版大藏经目录》(《ピタカ》8-8~10、9-1 1939.40)〔简目〕〔宋版3794帖、写本6帖、重本5帖〕
唐招提寺
思溪版4456帖(含碛砂版等)、和刻88帖、写本250帖
东福寺
普宁寺版4115帖、碛砂版45帖、和刻788帖、写本435帖
朝日道雄《吾国现存古版大藏经目录》(《ピタカ》8-8~10、9-1 1939.40)〔简目〕
南禅寺
5822帖(开宝藏1帖、思溪版259帖、普宁寺版2313帖、高丽版(含初雕本)1738帖、和版293帖、高丽写本5帖、日本写本225帖等)
《南禅寺经藏一切经目录》(《昭和法宝总目录》第1卷)〔简目〕
野藏神社
碛砂版大般若经500帖
般若寺
826帖(内碛砂版1帖)
《奈良县所在中国古版经调查报告书》奈良县教育委员会2001)
本源寺
东禅等版1861帖、开元寺版255帖、思溪版54帖、普宁寺版1帖、和刻13帖、版种不明43帖、写本2帖小岛惠昭等《本源寺藏宋版一切经调查报告》(《同朋学园佛教文化研究所纪要》1, 1979)
小岛惠昭《本源寺藏宋版一切经调查报告订正追记》(《纪要》2, 1980)
中村菊之进《宋版大藏经本源寺本(三圣寺旧藏)拾遗》(《纪要》10, 1988)
法华寺
大般若经331帖
《奈良县大般若经调查报告书》2(奈良县教育委员会1995)
立正大学
558帖
《立正大学图书馆所藏明代南藏目录》(立正大学图书馆 1989)
龙谷大学大宫图书馆
乾隆大藏经
《大清三藏(龙藏)目录》(龙谷大学图书馆1963)
校注
本文是作者參加「汉文大藏经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10月,上海)的会议论文,在此为首次發表。【经文资讯】《藏外佛教文献》第 W11 册 No. ZW11n0095 日本的汉文大藏经收藏及其特色——以刻本大藏经为中心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01-08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藏外佛教文献》所编辑
【原始资料】方广锠大德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