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丽再雕藏》中所见的《契丹藏》

序言

《契丹大藏经》(以下称《契丹藏》)开雕于辽兴宗重熙年间(1032~1054)至道宗清宁五年(1059)完成了大藏原有的5048卷经典的雕版工作又陆续补刊了一些经典续入大藏至道宗咸雍年间(1065~1074)579帙大藏全部刊雕完毕

这已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

高丽文宗十七年(1063)《契丹藏》第一次进入高丽国这比《高丽初雕大藏经》(1011~1087)的刊行早了24年又于文宗二六年(1072)肃宗四年(1099)睿宗二年(1107)数度被引入高丽国至刊雕《高丽再雕大藏经》(以下称《再雕藏》)(1236~1251)时已被用作对校本

《再雕藏》的对校工作由守其负责他在《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別录》(以下简称《校正別录》)中明确写道《再雕藏》的校勘以《契丹藏》为主要底本正因有了《校正別录》妻木植良之后的多数学者认为《契丹藏》是谬误甚少的优秀的版本值得注意的是对《契丹藏》的这一评价主要依据是收录在《校正別录》中的70函78部经典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对收录在《再雕藏》中的《契丹藏》的收录规模程度与性质鲜有论及如果不弄清这些问题就无法对《契丹藏》进行客观的评价

为了能对《契丹藏》进行客观的评价本文对《再雕藏》中与《契丹藏》有关的所有校勘记录逐一进行勘查以便分析考察收录在《再雕藏》中的《契丹藏》的性质

《再雕大藏经》中与《契丹藏》有关的校勘记录

目前学界所知道的《再雕大藏经》中与《契丹藏》有关的校勘记录除几个事例之外均来自《校正別录》本文除了《校正別录》中的校勘记录之外还对《再雕藏》的经典逐一进行调查对间或收录在一些经卷卷末的校勘记以及记录在一些经文中的校勘记录进行收集把与《契丹藏》有关的记录整理出来介绍给大家

(一)《校正別录》

收入在《校正別录》中的校勘记录共70函78部除去与《契丹藏》无关的校勘记录10函7部与《契丹藏》有关的校勘记录共有60函71条(记录的具体内容可參考《校正別录》)具体如下

  • 1.《决定毘尼经》(服函)
  • 2.《须摩提经》(服函)
  • 3.《大集经》(推函)
  • 4.《大集经》第五十九卷(虞函)
  • 5.《般舟三昧经》三卷(伐函)
  • 6.《正法华经》十卷(凤函)
  • 7.《普耀经》八卷第二卷(王函)
  • 8.《月灯三昧经》一卷宋沙门先公译今十三纸(鞠函)
  • 9.《月灯三昧经》一卷宋沙门先公译宋藏本二十六纸(鞠函)
  • 10.《佛说弥勒下生经》(养函)
  • 11.《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养函)
  • 12.《佛说申日经》(敢函)
  • 13.《六字神呪经》(才函)
  • 14.《东方最胜灯王陀罗尼经》(知函)
  • 15.《最胜灯王如来经》(知函)
  • 16.《须真天子经》(必函)
  • 18.《苏悉地羯罗供养法》三卷(诗函)
  • 19.《摩逆经》(羔函)
  • 20.《大智度论》第四卷(作函)
  • 21.《大智度论》第十四卷(圣函)
  • 22.《大智度论》第三十一卷(建函)
  • 23.《大宝积经论》四卷(谷函)
  • 24.《摄大乘论释》卷第九(曰函)
  • 25.《决定藏论》(当函)
  • 26.《宝性当函论》第二卷(竭函)
  • 27.《转识论》(力函)
  • 28.《法界无差別论》一卷(命函)
  • 29.《国本宋本法界无差別论》(命函)
  • 30.《中阿含经》卷第十一(薄函)
  • 31.《中阿含经》卷第十五(薄函)
  • 32.《杂阿含经》第四卷(松函)
  • 33.《杂阿含经》第三十四卷(川函)
  • 34.《別译杂阿含经》(不函)
  • 35.《起世经》(澄函)
  • 36.《起世因本经》(取函)
  • 37.《大楼炭经》卷第一(暎函)
  • 38.《中本起经》卷下(暎函)
  • 39.《受岁经》(容函)
  • 40.《佛说频毘娑罗诣佛供养经》(止函)
  • 41.《舍卫国王十梦经》(若函)
  • 42.《四未曾有经》一卷(若函)
  • 43.《本事经》第三卷(籍函)
  • 45.《受新岁经》(竟函)
  • 46.《护净经》(竟函)
  • 47.《十诵律》卷第五(摄函)
  • 48.《根本说一切有部苾𫇴尼毘那耶》卷第二十(乐函)
  • 49.《弥沙塞五分戒本》(随函)
  • 50.《摩诃僧衹比丘尼戒本》(随函)
  • 51.《沙弥尼离戒文》(外函)
  • 52.《四分比丘尼羯磨》一卷(傅函)
  • 53.《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一卷(入函)
  • 54.《鼻奈耶》十卷(诸函)
  • 55.《阿毘昙八揵度论》卷第六(子函)
  • 56.《阿毘昙八揵度论》卷第八(子函)
  • 57.《發智论》第八卷(孔函)
  • 58.《集异门足论》卷第十四(同函)
  • 59.《阿毘昙毘婆沙论》卷第十四(分函)
  • 60.《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十四(慈函)
  • 61.《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慈函三十二(恻函)
  • 62.《大毘婆沙论》卷第六十五(弗函)
  • 63.《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九(廉函)
  • 64.《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九十九(逸函)
  • 65.《大毘婆沙论》卷第二百(逸函)
  • 66.《分別功德论》第五卷(渭函)
  • 68.《菩萨本缘经》卷上(观函)
  • 69.《杂宝藏经》卷第五(惊函)
  • 71.《神州三宝感通录》三卷(右函)
  • 72.《辨正论》第七卷(既函)
  • 73.《一字顶轮王经》第一卷(佐函)
  • 75.《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三(倾函)
  • 78.《佛名经》三十卷(宁楚函)

(二)卷末校勘记

经调查《校正別录》里没有但收录在经卷卷末中的校勘记共有9函12条(都是与《契丹藏》有关的校勘记录)其经名与校勘记录如下

1.《佛说灌洗佛形像经》(伤函)

「此经《宋藏》题云《摩诃刹头经》圣坚译今按《开元录》《宋藏》错乱故依《丹本》改为《灌洗佛形像经》法炬译《宋藏》此经初首即云『摩诃刹』等乃至二纸经文全是《摩诃刹头》经文二经不殊今依《丹本》『尔时佛告摩诃刹头』乃至『从是因缘得成佛道』等二纸遆之从『佛言浴佛形像』已下三十一行经文于《宋本》中本自有之而今仍存

2.《佛说摩诃刹头经》(伤函)

「此经《宋藏》即云《灌洗佛形像经》法炬译捡寻经文与《宋藏》中《摩诃刹头经》相滥即《宋藏》错乱今按《丹本》此经却是《摩诃刹头经》圣坚译者今从《丹本》换其经题及译者云

3.《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呪经》(良函)

「《宋藏》此经本有呪者与《丹》《乡》二藏不同今检之宋呪乃是杜行𫖮译《佛顶尊胜呪》耳《宋藏》错乱重编于此而脱此中地婆诃罗本所译者今依诸藏去彼取此云

4.《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良函)

「《宋藏》此中经本有真言准《丹藏》即是地婆诃罗『净除业障陀罗尼』今依《丹本》移安于彼又准《丹本》安此真言

5.《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知函)

「与《丹本》不同

6.《佛说菩萨本行经》(覆函)

「《丹藏》以此卷为下卷以中为上以下为中今详始末《丹藏》错耳

7.《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经》(悲函)

「按《开元录》云《一字佛顶轮王经》五卷亦云《五佛顶》或四卷则此四卷本与彼五卷《顶轮王经》衹是一经而分卷有异耳按目录及音义《丹本》经皆云五卷无四卷者则此四卷经宜在削去然寻其文相非唯广略不同往往互有不可取舍处今依《乡本》双存

8.《唯识二十论》(力函)

「《丹藏》此论有后序三十余行沙门靖迈制者今检之彼乃慈恩述记之后序耳非为论本所制故今不取

9.《別译杂阿含经》(息函)

「自『极慢』已下十一经皆《丹藏》所无于大本经中亦无同本异译者然其文相不异当经前后则《丹藏》无者脱之耳故此仍之

10.《摩登伽经》(思函)

「此卷第三纸第二十行『月离女星』之上《丹藏》有注云『脱牛宿』校曰下此注者曾未知西域唯用二十七宿凡言『脱』者言其容有而无彼本不用经无理然何云『脱』也如孰函《文殊师利宿曜经》中凡有七段重明宿曜段段唯有二十七宿而无牛宿景风注云唐用二十八宿西国除牛宿以其天主事之斯其证也

11.《阿毘昙毘婆沙论》(规函)

「校正序《宋本》此卷首云『智揵度他心智品第二之六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念前世智』云云乃至卷末云『是说愿智方便缘自身』者等凡十五纸文其与《国本》《宋本》逈异者何耶今检《宋本》错乱此文即是此论前文《宋》《丹》则第五十卷《国本》则五十一卷之全耳而重书为此五十五卷者错也今依《丹本》正之《国本》虽与二本不同但分卷有异耳序则不乱焉

12.《集古今佛道论衡》(星函)

「《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重校序按此一部四卷之书其第四卷《国本》与《宋本》则同唯八纸耳《丹本》大多至三十四纸非唯多小不同文义亦不相涉又前第三卷《国本》与《宋本》则同《丹本》始终逈异者何耶今进退检校《宋本》错乱失第三卷妄引第四卷为第三卷于第四卷则傍引道士郭行真舍道归佛之文十余段凡八纸补为一卷《国本》依《宋》故同错耳今详此一部撰集之体始自汉明帝终至唐高宗历纪帝代佛道论衡而《国本》《宋本》之第三卷凡七条事即唐高宗时事也今于第四卷八纸后所连写十条之事是高朝大宗时事也然则先后倒错势必不然理须正之今依《丹本》以高祖大宗时十事为第三卷高宗时七事为第四卷而正焉其郭行真舍道归佛之文并附于尾云守其序

(三)经文中的校勘记录

对《再雕藏》的经典逐一进行调查将经文中与《契丹藏》有关的校勘记录整理出来發现与《契丹藏》有关的共有49函47条其经名校勘记录及具体的校勘内容如下

  • 1.《放光般若波罗蜜经》(重函)3条
    • 1)「欢善功德(此间有三十五字重复书准《丹本》除)福不可计量」
    • 2)「起便入满法阇(《丹本》佉阇)三昧」
    • 3)「摩诃般若波罗蜜分別品第八十四(《丹本》作分別四谛品)」
  • 2.《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芥函)46条
    • 1)「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习应品第三(《丹本》名为习相应品)」
    • 2)~46)条与前项同一的类型故省略之
  • 3.《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咸河函)3条
    • 1)「平等印(《丹本》云御)造印三昧」
    • 2)「有三昧名入法印(《丹本》云有三昧名善住王)」
    • 3)「亦无已字(《丹本》亦不以空)为菩萨也」
  • 4.《道行般若经》(淡函)1条
    • 1)「摩诃般若波罗蜜道行经觉品(《丹》觉魔品)」
  • 5.《小品般若波罗蜜经》(鳞函)2条
    • 1)「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丹本》『摩诃』上有『小品』二字)」
    • 2)「塔品第三(《丹本》云宝塔品)」
  • 6.《大宝积经》(皇始函)2条
    • 1)「尔时复有法施(《丹本》爱敬)长者名称」
    • 2)「二月八日佛(《丹本》沸)星现」
  • 7.《佛说决定毘尼经》(服函)4条
    • 1)「令得调伏妙意(《丹》云妙音)」
    • 2)「众生无少有(《丹》云少为)」
    • 3)「众生意(《丹》作童)子光」
    • 4)「六十(《丹》云千)菩萨得无生忍」
  • 8.《大方等大集经》(推有函)4条
    • 1)「净众光(《丹》云生)自在王菩萨摩诃萨」
    • 2)「是名六十四(《丹本》云十一种无处访本)」
    • 3)「顶(《丹本》云项)有疮瘢」
    • 4)「八月(《丹本》云日)乃愈」
  • 9.《无尽意菩萨经》(罪函)1条
    • 1)「与解脱异(《丹本》果)三昧」
  • 10.《宝星陀罗尼经》(殷函)1条
    • 1)「从顶(《丹》项)量已下」
  • 11.《渐备一切智德经》(伏函)1条
    • 1)「菩萨如是住玄妙地是其屋室宣布(《丹》注诸本此处玄妙地合词不尽无动地喻文全阙请验异译即知脱略)」
  • 12.《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戎函)1条
    • 1)「堕楼近菩萨(《丹本》随楼延菩萨)」
  • 13.《大乘悲分陁利经》(白函)2条
    • 1)「栴檀善安隐起(《丹》超)势如来」
    • 2)「智起(《丹》超)如来」
  • 14.《合部金光明经》(场函)1条
    • 1)「而生疑惑(自下五行《丹》本无)尔时(下崛多译补)尔时
  • 15.《思益梵天所问经》(及函)23条
    • 1)「分別品第三(《丹本》菩萨正问品第三)」
    • 2)「是菩萨遍行(此下《丹本》为菩萨出过世问品第四)」
    • 3)「解诸法品第四(此品《丹本》无下『二十四小尔时下方』为叹功德品第五)」
    • 4)「解诸法品第四之余(《丹》如来五力说品第六五幅『世尊何谓大悲』下为如来大悲品第七)」
    • 5)「难问品第五(《丹》幻化品第八)」
    • 6)「(《丹》『尔时』上有菩萨光明品第九)尔时」
    • 7)「问谈品第六(《丹》无此品名)」
    • 8)「柔顺法忍(《丹》有菩萨授记品第十二十五幅『梵天』上有萨婆若品第十一)」
    • 9)「谈论品第七(《丹》菩萨无二品第十二)」
    • 10)「尔时等行菩萨白佛言菩萨(『尔时等行菩萨白佛言』下《丹》为名字义品第十三)」
    • 11)「(『尔时』下《丹》为如来二事品第五)尔时」
    • 12)「仂行品第九(《丹》无此品幅末『尔时文殊师利』下为得圣道品第十六)尔时文殊师利」
    • 13)「志大乘品第十(《丹》大乘品第十七)」
    • 14)「行道品第十一(《丹》發菩提心品第十八)」
    • 15)「称叹品第十二(《丹》无此品名)」
    • 16)「咏德品第十三(《丹》无此品名)」
    • 17)「等行品第十四(《丹》无此品名)」
    • 18)「授不退转天子记品第十五(《丹》师子吼品第十九)」
    • 19)「亦复如是(八幅『尔时佛告』下《丹》为梵行牢强精进品第二十)尔时佛告
    • 20)尔时大迦叶一空味(前幅『尔时大迦叶』下《丹本》为海喻品第二十一)」
    • 21)「建立品第十六(《丹》天子授记品第二十二)」
    • 22)「诸天叹品第十七(《丹》如来神呪品第二十三)」
    • 23)「嘱累品第十八(《丹》第二十四)」
  • 16.《大方等大云经请雨品》第六十四(大函)1条
    • 1)「大音(《丹本》意)」
  • 17.《佛说一切法高王经》(养函)1条
    • 1)「佛说一切法高王经(《丹本》一名一切法义王经)」
  • 18.《佛说灌洗佛形像经》(伤函)1条
    • 1)「得成佛道(此下三十一行经文《丹本》所无《宋本》者有存之)」
  • 19.《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女函)1条
    • 1)「敬礼常(《丹》帝)幢德如来」
  • 20.《不空羂索陁罗尼自在王呪经》(洁函)13条
    • 1)「呪曰第十四泮咤(半《丹本》无泮咤半音此音中即有下第十五呪)」
    • 2)「呪曰第十五(《丹本》此呪却在第十四段)」
    • 3)~12)项与2)项相同的类型故省略之
    • 13)「(《丹本》有注云此呪《宋》《乡》二本本无《丹本》有此呪为第二十五段呪)」
  • 21.《佛说陁罗尼集经》(效才函)39条
    • 1)「金刚藏眷属法印呪品第二(《丹》无第二)」
    • 2)第十九(《丹》第一)
    • 3)~38)条与前项同一的类型
    • 39)「一百八遍钉其树上即著缽啰(梵言《丹》云病癞)」
  • 22.《尊胜菩萨所问一切诸法入无量门陀罗尼经》(知函)1条
    • 1)「尔时作佛(『尔时二』下五纸《丹藏》皆无)」
  • 23.《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改函)2条
    • 1)「名曰妙(《丹藏》有德字)辟菩萨」
    • 2)「千(《丹本》作才字)首菩萨」
  • 24.《贤劫经》(罔函)2条
    • 1)「六度无极智慧是六(上文第十二幅初六『度无极』下《丹本》有注云准标文脱『佛兴盛度无极』)」
    • 2)「智慧报是为六(《丹本》有注云三十二相中旧阙二种文)」
  • 25.《佛说佛名经》(恃己函)165条
    • 1)(《丹》某《丹》作某《丹》有某《丹本》作某)161条文繁不具录
    • 2)(《丹》《乡》某)4条文繁不具录
  • 26.《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己函)17条
    • 1)「南无正明(《丹》眼)佛」
    • 2)「南无证(《乡》灯)王佛」
    • 3)「南无说敬坏(《丹》怀)佛」
    • 4)「南无支味(《乡》甘露味《丹》味)佛」
    • 5)「南无车光(《乡》莲花光)佛」
    • 6)「南无无量光明(《丹》有德)佛」
    • 7)「南无海丰(《乡》觉)佛」
    • 8)「南无自(《丹》上)事佛」
    • 9)「南无智者护(《丹》赞)佛」
    • 10)「南无无量明(《丹》眼)佛」
    • 11)「南无坏(《丹》怀)命佛」
    • 12)「南无明觉(《丹》誉)音佛」
    • 13)「南无逮威(《乡本》有德)佛」
    • 14)「南无损种种性佛(《乡》无损种性佛)」
    • 15)「南无世师(《乡本》有子)佛」
    • 16)「南无无缚(《丹》有憘)像佛」
    • 17)南无无胜写(《乡》象)最步佛
  • 27.《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己函)33条
    • 1)(《丹》某《丹》作某《丹》有某《丹本》作某)32条文繁不具录
    • 2)(《丹》《乡》某)1条「南无随目(《丹》《乡》日)佛」
  • 28.《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己函)36条
    • 1)(《丹》某《丹》作某《丹》有某《丹本》无某)35条文繁不具录
    • 2)(《丹》《乡》有某)1条「南无好(《丹》《乡》有坚)如来」
  • 29.佛说华手经(信函)37条
    • 1)(《丹》某《丹》作某《丹》有某《丹本》无某)36条文繁不具录
    • 2)(《丹》《乡》有某)1条「观菩萨所说(此下《丹》《乡》有皆言『云何住云何而修学从何得此法令为我等说』)」
  • 30.《佛说菩萨本行经》(覆函)1条
    • 1)「比婆芩(《丹》嗒)摩大将军」
  • 31.《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欲函)4条
    • 1)「初定不(《丹》五)行法」
    • 2)「妙音(《丹》香)」
    • 3)「观(《丹》《乡》劝)助如来」
    • 4)「雀顶上生乳(《丹本》卵)」
  • 32.《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欲函)3条
    • 1)「名曰比守陁来(来《丹本》未晋言净意)」
    • 2)「名曰当(《丹》常)信」
    • 3)「名曰当(《丹》常)信」
  • 33.《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呪经》(赞函)5条
    • 1)「得所愿(此中本有文殊师利鸟苏咤呪二十九行《丹本》即无此呪诸本皆于广野鬼呪后有之二本错误重安于此故今此中除之自『名支波昼』至下『虚空藏菩萨陀罗尼』二经十五行经二本犹有《丹藏》皆无)名支波昼
    • 2)「伽弥利莎呵(此中十二行第二卷第三幅亦有之《丹本》彼中亦无今以重沓彼中除之)」
    • 3)「闻说此呪欢喜奉行(《宋本》此中有虚空菩萨真言十二行检之即上卷一卷二十二幅所出今此中除之)集法悦舍苦陀罗尼经(此呪《丹本》中无)」
    • 4)「以禅定水洗泽令净(泽《丹》濯)」
    • 5)「诵呪七遍缕作七结系脚(《丹》作膝)」
  • 34.《阿咤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神呪经》(赞函)1条
    • 1)「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此中《丹本》有注云牛屎作场外灰缘竖二刀十二只箭请婆拘法余如前部诵三遍结缕十二结)」
  • 35.《佛说菩萨投身饴饿虎起塔因缘经》(景函)1条
    • 1)「皆大欢喜礼佛而去(《丹》《乡本》续有尔时)」
  • 36.《菩萨善戒经》(维函)1条
    • 1)「法(《丹本》佉)沙声」
  • 37.《大智度论》(作德函)12条
    • 1)「三昧种种(《丹》注云五道生有本有死有中有业)有中心」
    • 2)「已得解脱(《丹》注云于邪见得离故言解脱也)」
    • 3)「空非空(《丹》注云于空不取故言非也)」
    • 4)「无碍解脱大(《丹》注云得佛得道时所得也)」
    • 5)「亦名燃灯(《丹》注云旧名定先佛也)」
    • 6)「不相应(《丹》注云心法中除思余盈相应业即思故除)」
    • 7)「一切法(《丹》注云现在及无为是名近法未来过去是名远法)」
    • 8)「系或不系(《丹本》注云圣人行施故名不系)」
    • 9)「有德故(《丹》注云如菩萨及佛慈心布施是为施者若施佛及菩萨阿罗汉辟支佛是为受者故)」
    • 10)「二者重疑(《丹》注云重罪人疑)」
    • 11)「罪中之罪(《丹》注云淫罪邪淫破戒故名罪中之罪)」
    • 12)「不可得义如先说(《丹》注云入念竟)」
  • 38.《別译杂阿含经》(不息函)12条
    • 1)「卷第九(《丹本》第九卷初准)」
    • 2)「卷第十(《丹本》第十八卷初准)」
    • 3)「卷第十一(《丹本》第十九卷准)」
    • 4)「卷第十二(《丹本》第六卷十二张后准)」
    • 5)「第十名动头(此下《丹本》第七卷)」
    • 6)「苦则有边际(此下《丹本》第八卷六张后)」
    • 7)「卷第十四(《丹本》第十卷初准)」
    • 8)「而说偈言(《丹本》澄函第十一卷初准)」
    • 9)「卷第十五(《丹本》第十一卷第五张准)」
    • 10)「斯两迦叶谈(此中章次亦阙不书此下《丹本》第十二卷初)」
    • 11)「卷第十六(《丹本》第十七卷初准)」
    • 12)「毘富罗(此下与《丹本》第十二卷准)」
  • 39.《生经》(安函)2条
    • 1)「佛说杂赞经第四十九(《丹本》此经为第五十)」
    • 2)「佛说驴驼经第五十(《丹本》此经为第四十九)」
  • 40.《佛说疗痔病经》(竟函)1条
    • 1)「此呪(《丹藏》云)」
  • 41.《十诵律》(政函)1条
    • 1)「入法中般茶卢伽法第四(《丹本》云入法中苦切羯应法第四之初)」
  • 42.《四分律》(下函)1条
    • 1)「式叉迦罗尼法(胡音不正应言『式叉迦罗尼』诸有读写者尽应从此『式叉迦罗尼』不能一一就文治故斑之出《丹本》即六百众学法之一)」
  • 43.《摩诃僧祈律大比丘尼戒本》(随函)2条
    • 1)「不象鼻著内衣(此上九戒《丹本》及本律大僧戒中并无)」
    • 2)「不婆薮天披衣应当学(此上四戒《丹本》及本律大僧戒中并无)」
  • 44.《舍利弗阿毘昙论》(背函)1条
    • 1)「是名解脱智(此论智见解脱之『脱』《丹藏》皆作『射』)」
  • 45.《贤愚经》(郁函)39条
    • 1)「微妙比丘尼品第十六(《丹本》此品在第四卷为第十九)」
    • 2)~39)与1)项相同的类型
  • 46.《修行地道经》(楼函)1条
    • 1)「修行地道经卷第七(《丹藏》促为六卷)」
  • 47.《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羔函)1条
    • 1)「诵二十(《丹》七)遍」

收录在《再雕大藏经》的《契丹大藏经》

以《再雕藏》中与《契丹藏》有关的校勘记录为依据《契丹藏》与《再雕藏》的关系可分为如下五类

(一)收录在《再雕藏》的《契丹藏》

收录在《再雕藏》的《契丹藏》经典共有18号其中2号是《国本》《宋本》未收唯存于《契丹藏》8号作为《国本》《宋本》的异本(包括正本真本重译本)入藏6号取代《国本》《宋本》入藏2号与《国本》一起取代《宋本》入藏具体如下

  • 1)《契丹藏》独有而收录《再雕藏》
    • (1)《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养函)
    • (2)《最胜灯王如来经》(知函)
  • 2)作为《国本》《宋本》的异本(包括正本真本重译本)入藏
    • (1)《月灯三昧经》一卷十三纸(鞠函)
    • (2)《东方最胜灯王陀罗尼经》(知函)
    • (3)《苏悉地羯罗供养法》三卷(诗函)
    • (4)《法界无差別论》一卷(命函)
    • (5)《起世经》(澄函)
    • (6)《受岁经》(容函)
    • (7)《卫国王十梦经》(若函)
  • 3)取代《国本》《宋本》入藏
    • (1)《杂阿含经》第四卷(松函)
    • (2)《佛说频毘娑罗诣佛供养经》(止函)
    • (3)《四未曾有经》一卷(若函)
    • (4)《本事经》第三卷(籍函)
    • (5)《弥沙塞五分戒本》(随函)
    • (6)《四分比丘尼羯磨》一卷(傅函)
  • 4)与《国本》一起取代《宋本》入藏
    • (1)《摩逆经》(羔函)
    • (2)《大宝积经论》四卷(谷函)(四卷中仅第一卷代为入藏)

(二)对校时用作底本的《契丹藏》

用来对校《再雕藏》的《契丹藏》有42条其中24条经典与《国本》经典一起用来对校《宋本》的谬误(重复错乱脱文)1条经典与《国后本》一起用来对校《宋本》《国前本》经典12条经典用来对校《国本》《宋本》1条经典用来对校《国本》(估计没有《宋本》)4条经典用来对校《宋本》具体如下

  • 1)与《国本》经典一起对校《宋本》谬误的《契丹藏》
    • (1)《决定毘尼经》(服函)
    • (2)《般舟三昧经》三卷(伐函)
    • (3)《正法华经》十卷(凤函)
    • (4)《普耀经》八卷第二卷(王函)
    • (5)《大智度论》第四卷(作函)
    • (6)《大智度论》第十四卷(圣函)
    • (7)《大智度论》第三十一卷(建函)
    • (8)《决定藏论》(当函)
    • (9)《宝性论》第二卷(竭函)
    • (10)《转识论》(力函)
    • (11)《杂阿含经》第三十四卷(川函)
    • (12)《中本起经》卷下(暎函)
    • (13)《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一卷(入函)
    • (14)《鼻奈耶》十卷(诸函)
    • (15)《阿毘昙八揵度论》卷第六(子函)
    • (16)《集异门足论》卷第十四(同函)
    • (17)《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十四(慈函)
    • (18)《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三十二(恻函)
    • (19)《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九(廉函)
    • (20)《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九十九(逸函)
    • (21)《大毘婆沙论卷》第二百(逸函)
    • (22)《神州三宝感通录》三卷(右函)
    • (23)《辨正论》第七卷(既函)
    • (24)《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呪经》(良函)
  • 2)与《国后本》一起对校《宋本》《国前本》
    • (1)《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三(倾函)
  • 3)对校《国本》《宋本》
    • (1)《中阿含经》卷第十一(薄函)
    • (2)《中阿含经》卷第十五(薄函)
    • (3)《別译杂阿含经》(不函)
    • (4)《十诵律》卷第五(摄函)
    • (5)《根本说一切有部苾𫇴尼毘那耶》(乐函)
    • (6)《摩诃僧衹比丘尼戒本》(随函)
    • (7)《阿毘昙八揵度论》卷第八(子函)
    • (8)《集异门足论》卷第十四(同函)
    • (9)《大毘婆沙论》卷第六十五(弗函)
    • (10)《阿毘昙毘婆沙论》(规函)
    • (11)《集古今佛道论衡》(星函)
    • (12)《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呪经》(赞函)
  • 4)在没有《宋本》的情况下对校《国本》
    • (1)《一字顶轮王经》第一卷(佐函)
  • 5)对校《宋本》
    • (1)《佛说灌洗佛形像经》(伤函)
    • (2)《佛说摩诃刹头经》(伤函)
    • (3)《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良函)
    • (4)《放光般若波罗蜜经》(重函)

(三)《契丹藏》有谬误(重复错乱脱文错字校误)的

《再雕藏》的校勘记里指出了11条《契丹藏》的谬误具体如下

  • (1)《须摩提经》(服函)
  • (2)《须真天子经》(必函)
  • (3)《中阿含经》卷第十五(薄函)
  • (4)《大楼炭经》卷第一(暎函)
  • (5)《护净经》(竟函)
  • (6)《十诵律》卷第五(摄函)
  • (7)《菩萨本缘经》卷上(观函)
  • (8)《杂宝藏经》卷第五(惊函)
  • (9)《佛说菩萨本行经》(覆函)
  • (10)《別译杂阿含经》(息函)
  • (11)《摩登伽经》(思函)

(四)《契丹藏》用来对校(按译者内容卷次等顺序对校)《再雕藏》

有57条《契丹藏》经典用来对校《再雕藏》(按译者内容卷次的顺序对校)具体如下

  • (1)《大集经》(推函)
  • (2)《起世经》(澄函)
  • (3)《起世因本经》(取函)
  • (4)《沙弥尼离戒文》(外函)
  • (5)《發智论第八卷》(孔函)
  • (6)《阿毘昙毘婆沙论》卷第十四(分函)
  • (7)《分別功德论》第五卷(渭函)
  • (8)《佛名经》三十卷(宁晋楚函)
  • (9)《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知函)
  • (10)《唯识二十论》(力函)
  • (11)《放光般若波罗蜜经》(重函)
  • (12~57)《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羔函)

(五)《契丹藏》里没有收录的经典

确定没有入《契丹藏》的经典的有4条具体如下

  • (1)《佛说弥勒下生经》(养函)
  • (2)《佛说申日经》(敢函)
  • (3)《六字神呪经》(才函)
  • (4)《佛名经》三十卷(宁晋楚函)

结论

《契丹藏》于高丽文宗十七年(1063)第一次进入高丽国到《再雕藏》时期已是对校经典的主要版本人们对《契丹藏》的研究主要根据《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別录》本文对尚未公布的《再雕藏》的各种校勘记录逐一进行调查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考察了收录在《再雕藏》中的《契丹藏》性质结论概括如下

(一)收入在《校正別录》中的对校记录共70函78条与《契丹藏》有关的校勘记录共有60函71条

(二)《校正別录》里没有记录但收录在经卷卷末中的校勘记共9函11条这些都是与《契丹藏》有关的校勘记录

(三)经文中与《契丹藏》有关的校勘记录共49函47条

(四)收录在《再雕藏》的《契丹藏》经典共有18号其中2号是《国本》《宋本》未收唯存于《契丹藏》8号作为《国本》《宋本》的异本(包括正本真本重译本)入藏6号取代《国本》《宋本》入藏2号与《国本》一起取代《宋本》入藏

(五)用来对校《再雕藏》的《契丹藏》有42条其中24条经典与《国本》经典一起用来对校《宋本》的谬误(重复错乱脱文)1条经典与《国后本》一起用来对校《宋本》《国前本》经典12条经典用来对校《国本》《宋本》在没有宋本的情况下1条经典用来对校《国本》4条经典用来对校《宋本》

(六)《再雕藏》的校勘记录指出了11条《契丹藏》经典的谬误

(七)有57条《契丹藏》经典用来对校《再雕藏》(按译者内容卷次的顺序对校)

(八)确定没有入《契丹藏》的经典有4条

(九)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契丹藏》的大部分经典被用作《再雕藏》的对校本而不是人们说的一部分《契丹藏》虽不失为一本优秀的版本但也有不少谬误


校注

妻木植良《契丹に于けゐ大藏经雕造の事实を论》载《东洋学报》第二期1912年第330页 吕澂《契丹大藏经略考》载《大藏经研究汇编》(上)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第208页 最近关于《契丹藏》的雕刻年代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出现一些研究论文张畅耕毕素娟《论辽朝大藏经的雕印》载《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6年第9期山西省文物局中国历史博物馆合编《应县木塔辽代秘藏》文物出版社1991年方广锠《中国写本大藏经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罗炤《有关〈契丹藏〉的几个问题》载《文物》1988年第11期文物出版社罗炤《〈契丹藏〉与〈开宝藏〉之差异》载《文物》1993年第8期文物出版社李富华《关于〈辽藏〉的研究》载《佛教与学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竺沙雅章《宋元版大藏经の系谱》载《宋元佛教文化史研究》汲古书院2000年方广锠《〈辽大字藏〉的定名与存本》载《中国学术》总第18期商务印书馆2005年1月 妻木直良《契丹に于けゐ大藏经雕造の事实を论》载《东洋学报》第二期1912年第330页姜顺爱《通过分析〈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別录〉来看〈初雕再雕大藏经〉的特征》载《韩国比佛利亚》第7辑韩国比佛利亚学会1994年第113页 千惠凤在《初雕大藏经的现存本及其特征》(载《大同文化研究》第11辑首尔成大大同文化研究院1976年第188页)中介绍了记录在《道行般若经(淡函)》「摩诃般若波罗蜜道行经觉品第九」品题下的「丹觉魔品」这一校勘记录吴龙燮在《对〈校正別录〉的完成与其入藏的考察》(载《书志学研究》第18辑书志学会1999年第210页)一文中介绍了《校正別录》里没有的卷末校勘记《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重校序》 这10函7部是17页《贤劫经》八卷(罔函)44页《大安般守意经》二卷(甚函)67页《十八部论》(渭函)70页《金七十论三卷》(尽函)74页《佛说木槵经》(孰函)76页删除《佛名经十八卷》编入《摩诃衍论》十卷与《玄文论》二十卷(回汉函)77页删除《一切经源品次录》三十卷编入《校正別录》三十卷(俊密函) 《佛说灌洗佛形像经》第4张《高丽大藏经》第11册第624页 《佛说摩诃刹头经》第5张《高丽大藏经》第11册第626页 《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呪经》第18张《高丽大藏经》第11册第1286页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第12张《高丽大藏经》第11册第1293页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第5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48页 《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上第22张《高丽大藏经》第13册第235页 《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经》卷第四第22张《高丽大藏经》第13册第723页 《佛唯识二十论》第13张《高丽大藏经》第17册第484页 《別译杂阿含经》卷第十三第26张《高丽大藏经》第19册第127页 《摩登伽经》卷下第23张《高丽大藏经》第19册第786页 《阿毘昙毘婆沙论》卷第五五第23张《高丽大藏经》第25册第965页 《集古今佛道论衡》第44张《高丽大藏经》第32册第531页吴龙燮教授在《对〈校正別录〉的完成与其入藏的考察》(书志学会《书志学研究》第18辑1999年第210页)一文中已对《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重校序》作了介绍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五第2张《高丽大藏经》第5册第154页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六第33张《高丽大藏经》第5册第165页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九第24张《高丽大藏经》第5册第209页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第21张《高丽大藏经》第5册第231页 《光赞经》卷第三第3张《高丽大藏经》第5册第555页 《光赞经》卷第六第24张《高丽大藏经》第5册第592页 《光赞经》卷第九第10张《高丽大藏经》第5册第616页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五第15张《高丽大藏经》第5册第278页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第2张《高丽大藏经》第5册第759页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第1张《高丽大藏经》第5册第766页 《大宝积经》卷第八二第1张《高丽大藏经》第6册第652页 《大宝积经》卷第一百第4张《高丽大藏经》第6册第771页 《佛说决定毘尼经》第2张《高丽大藏经》第6册第1163页 《佛说决定毘尼经》第4张《高丽大藏经》第6册第1164页 《佛说决定毘尼经》第4张《高丽大藏经》第6册第1164页 《佛说决定毘尼经》第24张《高丽大藏经》第6册第1170页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一第2张《高丽大藏经》第7册第1页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八第22张《高丽大藏经》第7册第74页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二十第9张《高丽大藏经》第7册第203页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四二第14张《高丽大藏经》第7册第406页 《无尽意菩萨经》卷第三第7张《高丽大藏经》第7册第1026页 《宝星陀罗尼经》卷第四第17张《高丽大藏经》第7册第1246页 《渐备一切智德经》卷第五第19张《高丽大藏经》第8册第1094页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卷上第4张《高丽大藏经》第8册第1214页 《大乘悲分陁利经》卷第四第3张《高丽大藏经》第9册第1145页 《大乘悲分陁利经》卷第四第3张《高丽大藏经》第9册第1145页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一第6张《高丽大藏经》第9册第1364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一第13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29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一第20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31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一第22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32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二第1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35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二第8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37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二第13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39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二第16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40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二第19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41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三第1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44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三第6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46页 笔者注「下」应为「上」的误谬页 笔者注「五」应为「十五」的误谬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三第15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48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三第21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51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三第24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52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三第29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54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四第1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55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四第2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55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四第4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56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四第5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56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四第6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56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四第13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59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四第19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61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四第23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62页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四第28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464页 《大方等大云经请雨品》第六四第18张《高丽大藏经》第10册第1150页 《佛说一切法高王经》第28张《高丽大藏经》第11册第240页 《佛说灌洗佛形像经》第3张《高丽大藏经》第11册第623页 《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卷第一第11张《高丽大藏经》第11册第644页 《不空羂索陁罗尼自在王呪经》卷中第14张《高丽大藏经》第11册第913页 《不空羂索陁罗尼自在王呪经》卷中第14张《高丽大藏经》第11册第913页 《不空羂索陁罗尼自在王呪经》卷下第13张《高丽大藏经》第11册第918页 《佛说陁罗尼集经》卷第七第19张《高丽大藏经》第11册第1148页 《佛说陁罗尼集经》卷第七第19张《高丽大藏经》第11册第1148页 《佛说陁罗尼集经》卷第九第23张《高丽大藏经》第11册第1178页 《佛尊胜菩萨所问一切诸法入无量门陀罗尼经》第23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6页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第1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320页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第1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320页 《贤劫经》卷第三第15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729页 《贤劫经》卷第三第39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737页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第十二《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072~1191页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第5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193页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第5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193页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第5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193页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第7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194页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第7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194页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第7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194页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第10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195页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第14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196页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第16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197页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第19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198页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第21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198页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第22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199页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第22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199页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第22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199页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第22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199页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第24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199页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第28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201页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202~1214页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第30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121页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215~1224页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第13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219页 《佛说华手经》《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298~1410页 《佛说华手经》卷第十第13张《高丽大藏经》第12册第1407页 《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下第8张《高丽大藏经》第13册第246页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卷第一第6张《高丽大藏经》第13册第343页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卷第三第17张《高丽大藏经》第13册第362页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卷第三第18张《高丽大藏经》第13册第362页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卷第六第8张《高丽大藏经》第13册第381页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四第10张《高丽大藏经》第13册第422页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四第13张《高丽大藏经》第13册第423页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四第13张《高丽大藏经》第13册第423页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呪经》卷第一第20张《高丽大藏经》第13册第1080页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呪经》卷第一第22张《高丽大藏经》第13册第1081页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呪经》卷第二第3张《高丽大藏经》第13册第1084页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呪经》卷第二第7张《高丽大藏经》第13册第1085页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呪经》卷第二第8张《高丽大藏经》第13册第1085页 《阿咤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神呪经》第7张《高丽大藏经》第13册第1159页 《佛说菩萨投身饴饿虎起塔因缘经》第16张《高丽大藏经》第14册第47页 《菩萨善戒经》卷第二第12张《高丽大藏经》第14册第180页 《大智度论》卷第五第11张《高丽大藏经》第14册第542页 《大智度论》卷第五第14张《高丽大藏经》第14册第543页 《大智度论》卷第五第14张《高丽大藏经》第14册第543页 《大智度论》卷第五第15张《高丽大藏经》第14册第543页 《大智度论》卷第九第13张《高丽大藏经》第14册第580页 《大智度论》卷第十一第10张《高丽大藏经》第14册第600页 《大智度论》卷第十一第10张《高丽大藏经》第14册第600页 《大智度论》卷第十一第21张《高丽大藏经》第14册第603页 《大智度论》卷第十一第25张《高丽大藏经》第14册第605页 《大智度论》卷第十三第14张《高丽大藏经》第14册第626页 《大智度论》卷第十三第16张《高丽大藏经》第14册第626页 《大智度论》卷第二三第31张《高丽大藏经》第14册第726页 《別译杂阿含经》卷第九第1张《高丽大藏经》第19册第83页 《別译杂阿含经》卷第十第1张《高丽大藏经》第19册第93页 《別译杂阿含经》卷第十一第1张《高丽大藏经》第19册第99页 《別译杂阿含经》卷第十二第1张《高丽大藏经》第19册第108页 《別译杂阿含经》卷第十二第12张《高丽大藏经》第19册第112页 《別译杂阿含经》卷第十二第19张《高丽大藏经》第19册第114页 《別译杂阿含经》卷第十四第1张《高丽大藏经》第19册第127页 《別译杂阿含经》卷第十四第20张《高丽大藏经》第19册第134页 《別译杂阿含经》卷第十五第1张《高丽大藏经》第19册第136页 《別译杂阿含经》卷第十五第15张《高丽大藏经》第19册第141页 《別译杂阿含经》卷第十六第1张《高丽大藏经》第19册第148页 《別译杂阿含经》卷第十六第17张《高丽大藏经》第19册第153页 《生经》卷第五第12张《高丽大藏经》第19册第1005页 《生经》卷第五第14张《高丽大藏经》第19册第1005页 现在《再雕大藏经》版本中没有「《丹藏》云」以下的内容页 《佛说疗痔病经》第1张《高丽大藏经》第20册第1234页 《十诵律》卷第31第1张《高丽大藏经》第21册第802页 《四分律》卷第十九第23张《高丽大藏经》第23册第187页 《摩诃僧祇律大比丘尼戒本》第29张《高丽大藏经》第23册第689页 《摩诃僧祇律大比丘尼戒本》第29张《高丽大藏经》第23册第689页 《舍利弗阿毘昙论》卷第九第5张《高丽大藏经》第29册第100页 《贤愚经》卷第三第5张《高丽大藏经》第29册第1028页 《修行地道经》卷第七第27张《高丽大藏经》第29册第1189页 《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第3张《高丽大藏经》第13册第1223页 这里所说「与《国本》一起取代《宋本》入藏」是以《校正別录》的校勘记录为依据的《校正別录》中对《摩逆经》写道「今去宋取《国》《丹本》为真《摩逆经》焉」而对于《大宝积经论》写道「《宋本》第一卷与《国》《丹》二本迥异今去彼取此为正」从这里可看出《国》《丹本》代《宋本》入藏但是在《摩逆经》的卷末校勘记里写著「《丹乡》二本虽始终无异《宋本》与彼文义全別今去《宋》取《乡》为真《摩逆经》焉」即取《乡本》(《国本》)作为真本《摩逆经》以此来看实际入藏的衹有《国本》而《契丹本》并没有与《国本》一起编入大藏再看《大宝积经论》虽然其卷末校勘记中也写著「今取二本为正」但从字体与《初雕大藏经》如出一辙来看入藏的可能也衹有《国本》
[A1] 丰【CB】豊【藏外】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论《高丽再雕藏》中所见的《契丹藏》
关闭
论《高丽再雕藏》中所见的《契丹藏》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