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大藏经是佛教典籍的资料总汇,是东方文明的發展记录,既是民族文化遗产的珍贵结晶,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其卷帙之浩繁,内容之丰富,门类之齐全,传播之久远,都是其他许多文献资料难以比拟的。汉文大藏经的研究可以从多方面展开,仅总体研究就可以有翻译史的角度,有编纂史的角度,有印刷史的角度,有目录学史的角度,有版本学史的角度,有传播学史的角度等。若从藏经内容的综合分析来讲,研究的方式和角度就更加丰富多彩,难以简单概括了。这许许多多的研究各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作用,但从研究使用的角度看,汉文大藏经作为历史文献资料,其核心价值首先在于文本是否真实可靠、准确无误。除了少数疑偽经论存在考证鉴別问题外,大多数佛教典籍是流传有绪无可怀疑的。因此,各个版別的汉文大藏经的文字校勘质量如何应是评价其优劣的关键所在。汉文大藏经的研究和评价应当著重其文献资料价值,这是基础的核心的价值判別。不抓住这一关键,有时就会误入歧途,事倍功半。
在1994年發表的《关于〈高僧传〉的校勘底本》一文中,我曾著重对所谓「通行本」与校刻精良的校勘底本之间的区別加以说明。我认为:「在校勘工作中,通行本与校勘底本是有原则区別的。通行本是以其在社会上广泛流行为特色,而校勘底本则必须是校印精良、文字可靠的本子。作为通行本的《大正藏》不具备充当校勘底本的条件。」「《大正藏》是世界上目前流行最为广泛的一种汉文大藏经。与多种老式的卷帙浩繁的木刻线装本大藏经相比较,由于它是小字密行,一面多栏,铅字排印,近代装帧,因此体积较小,册数集中,是一种容易收藏又便利使用的通行版本。问世以后曾多次印刷,在促进汉文大藏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通上,其功不可没。因为它集中在短短十来年的时间内排印了数量空前繁剧的汉文佛教经典,其匆忙迫促可知,其排校质量实难保证,讹脱衍倒,所在多有。据以校勘,实不足凭。据以治史,亦应參证核实,避免以讹传讹。」前辈学者、著名佛教史专家周叔迦先生在《大藏经雕印源流纪略》一文中曾明确指出《大正藏》的不足:「所惜错字错句颇多,收取《续藏经》中名著亦不完备,分类方法尚欠斟酌,是其缺点。」三项缺点,「错字错句颇多」是摆在首要地位的,从「颇多」一语也可见其批评的份量之重。侭管对《大正藏》存在以上批评意见已有很长时间了,一般读者仍然贪恋于《大正藏》的价格低廉、取阅便捷。直到今天,新编的《大藏经索引》仍然是以《大正藏》为底本的。可见习惯势力之顽强可怕,革故鼎新是多么困难。看来,在更为精善好用的新版大藏经问世之前,《大正藏》的通行本地位恐怕是难以动摇或替代的。
对于新版汉文大藏经的编纂,人们期望它「资料齐全,编排科学,使用方便」,这是合乎情理的。在信息化时代,在数码化和光电技术高度發展的新印刷时代,搜罗寻访资料、编制目录索引,录入复制刻盘等,都成为某种专门的技术性操作,相对来讲,比较容易做到。但是,把校勘标点工作仅仅作为「使用方便」的一个因素看待,未免有点本末倒置。作为历史文献资料,第一要求是文本的真实可靠、准确无误,这是其研究价值的核心所在。没有精审周密的校勘,就无法保证其准确可靠。《大正藏》的毛病就出在这里。新版大藏经的编纂,质量的关键和工作的困难首先在于校勘,校勘之难,不在于罗列异同,而在于勘定是非。没有丰厚的修养、渊博的学识和虔敬的作风,勘定是非就无从谈起。不能勘定是非,也就无法为读者提供一个准确可靠通畅易读的本子。
现在谨以著名佛教史籍《高僧传》中的部分传文为例,看看文本的准确无误是多么重要,而《大正藏》在这一部分中的讹误又多么令人遗憾。随机抽样,姑以卷二的《鸠摩罗什传》为例。
西域诸国,咸伏什神俊,每年讲说,诸王皆长跪座侧,令什践而登焉,其见重如此。
文中「每年讲说」的「年」字,《碛砂藏》本、《弘教藏》本、金陵刻经处本、《出三藏记集》本、《晋书》、《法苑珠林》、《开元释教录》均作「至」。「年」乃因「至」之残坏而误排。「每至讲说」与「每年讲说」,其频次、其程度是颇有差异的。
(苻坚谓吕光曰):「夫帝王应天而治,以予爱苍生为本,岂贪其他而伐之乎?……」
其中「予爱苍生」的「予」字,《碛砂藏》作「子」。「子爱」是个复音词,谓爱之深切,有「爱民如子」之意。《汉书.匡衡传》上疏曰:「陛下圣德天覆,子爱海内」,可作书证。今误作人称代词则索然寡味了。「其他」乃「其地」之误,系明显的形近而误。「贪其地而伐之」为屡见不鲜的历史教训,「贪其他」又怎么讲呢?
皆潜龙出游,豕妖表异。
其中「皆」字,《碛砂藏》、《出三藏记集》作「比日」。「比日」,连日也。传文前边已叙及连日来的怪异。《大正藏》误将竖排的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了。
宜克棋修德,以答天戒。
「克棋」,《碛砂藏》本、《晋书》、《出三藏记集》作「克己」。「克己修德」,词义连贯;「克棋」则讲不通。「棋」乃涉下文(「与什博戏,杀棋曰」)而误。「天戒」,《碛砂藏》本作「天威」。宋元明三古本同《碛砂藏》。「戒」恐系因「威」字残坏而误排。
什为人神情朗彻,傲岸出群,应机领会,鲜有伦匹者。笃性仁厚,泛爱为心,虚己善诱,终日无倦。
「鲜有伦匹」,《碛砂藏》本、宋元明三古本、《出三藏记集》作「鲜有其匹」。「者」字,《碛砂藏》本、宋元明三古本、金陵刻经处本、《出三藏记集》、《开元释教录》、《弘教藏》本均作「且」字。「鲜有其匹」,词义显豁易懂。「鲜有伦匹」则较少见。这里讲鸠摩罗什又聪明,又仁厚。「且」字作为并列复句的连词用在此处十分恰当,如误作「者」字就将并列的语气割断,把一个关联紧密的复句切割成两个单句了。
类似的讹脱衍倒较多,无须特意挑选。限于篇幅,不多举例。笔者1993年前后曾以多种版本的大藏经就《高僧传》进行比勘校订,特別注意和汤用彤老先生用作底本的《大正藏》作比对研究,结果证实《大正藏》里《高僧传》的文本确实不大靠得住。但是,到底哪几种大藏经的版本文字比较准确无误、真实可靠呢?哪一版本的校勘质量更高一些呢?因个人杂事繁冗,精力有限,我不久就转到完成其他工作任务上去了。事情虽没做完,但目标还是明确的。我始终希望在大藏经的编纂研究方面,人们能抓住核心的文献价值开展工作,提高校勘水平,为科学有效地编纂一部富有时代特点、总结已有成果、文字准确可靠、篇目周全完备、校勘精审、标点谨严而且方便实用的新版汉文大藏经而努力奋斗。我目前的一点粗浅认识,就权当是抛砖引玉吧。
校注
本文是作者參加「汉文大藏经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10月,上海)的会议论文,在此为首次發表。 《书品》,1994年第4期第36页,北京,中华书局出版。 《周叔迦佛学论著集》下册第566页,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一版。【经文资讯】《藏外佛教文献》第 W12 册 No. ZW12n0103 汉文大藏经研究要重视文献价值的判別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10-2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藏外佛教文献》所编辑
【原始资料】方广锠大德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