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祥符法宝录卷第二十 百
別明 圣代翻宣录中之十八
圣贤集传翻译著撰三之三
东土圣贤著撰二之三
笺注 御制圣教序一部三卷
右天台僧清达注以大中祥符六年诣阙上之召见赐紫衣束帛其年七月诏编联入藏。
大宋高僧传一部三十卷
第一卷至第三卷译经篇第一
自唐京兆大荐福寺三藏沙门义净至唐西域三藏沙门满月正传三十二人附见一十二人内三十一人天竺沙门一十三人此土沙门皇朝太宗皇帝嗣位之五载天竺三藏沙门天息灾法天施护至京师时新旧梵经颇多繇是再议翻译矣。
第四卷至第七卷义解篇第二
自唐京兆大慈恩寺释窥台皇朝天台山螺溪道场释义寂正传七十二人附见二十五人本传论曰佛之说经申经者论经由论显论待䟽通䟽揔义章义由师述故曰义解。
第八卷至第十三卷习禅篇第三
自唐靳州东山释忍(上字与今御名同)至皇朝天台山释德韶正传一百五人附见二十九人本传云梵语禅那华言念修以其触情念而无念终日修而无修又云正定正受也止则廓然冥而定矣故曰习禅。
第十四卷至第十六卷明律篇第四
自唐京兆西明寺释道宣至周东京相国寺释澄楚正传五十八人附见一十人明辩律仪故曰明律即沙门二百五十戒等本传论曰禁律乃度世之检括也。
第十七卷护法篇第五
自唐京师大庄严寺释威秀至周洛京福先寺释道丕正传一十八人附见一人内一人天竺沙门一十八人此土沙门斯皆内坚其志外亡其身守正理以辟幽关立真宗而流大教故曰护法。
第十八卷至第二十二卷感通篇第六
自后魏西凉府释檀特师至皇朝魏府成安县夘斋院释法圆正传九十人附见二十三人夫感通者行之至为感物之应为通此能感彼故曰感通。
第二十二卷遗身篇第七
自唐汾州释僧藏至皇朝泗州临淮县普照王寺释怀德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捐兹命质拯彼尘劳示现遗身表其励志者也。
第二十四卷第二十五卷读诵篇第八
自隋沙门释行坚至皇朝东京开宝寺释守真正传四十二人附见八人临文曰读背文称诵准教乘而持习滋义解以开通依解增修由修得证也。
第二十六卷至二十八卷兴福篇第九
自周京师七宝台寺释法成至皇朝东京开宝寺释师律正传五十人附见六人利有所成福门通摄随诸善作悉竖福源凡厥通人应兹篇类。
第二十九卷第三十卷杂科声德篇第十
自南宋钱塘灵隐寺释智一至皇朝冝阳柏阁山释宗渊正传四十五人附见一十二人内一人天竺沙门三学之余随兼众学或咏歌赞呗或利益恢张义有所从故立篇目。
右传京天寿寺僧赞宁大相国寺僧智轮准诏撰集勒成三十卷端拱初上之召见锡赐优异诏编入藏。
僧史略一部三卷
- 五十九门例
- 上卷二十三门
- 中卷一十七门
- 下卷一十九门
右三卷右街僧录通慧大师赐紫赞宁撰赞宁以太平兴国初至京师诏于天寿寺安置披览多暇树立门题搜求事类始乎佛生教法流衍至于三宝住持诸务事始括成三卷号僧史略大中祥符四年诏许编入藏。
景德传灯录一部三十卷(目录三卷)
第一卷第二卷
已上二卷述毗婆尸佛至释迦牟尼佛为七佛圣师释迦牟尼将入涅槃始以法眼付嘱摩诃迦叶故迦叶为天竺第一祖如是次第传法至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又第三祖商那和修旁出末田底迦一人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旁出达磨达等二十二人合前是为五十祖师。
右此录者诸祖分灯随方化导传法徒侣记诸善言也谈无遣有焕乎方便之奥枢即色明空寂尔灵源之妙指纪斯法印以示禅流景德中有东吴僧道原采摭成编诣阙献上乃诏翰林学士左司谏知制诰杨亿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李维太常丞王曙同加刊定勒成三十卷大中祥符四年诏编入藏。
大宋大中祥符法宝录二十一卷并揔录一卷
右起大中祥符四年十一月终八年 月准诏编修。
大中祥符法宝录卷第二十
校注
【经文资讯】《金藏》第 112 册 No. 1493 大中祥符法宝录(第13卷-第20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19-09-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金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