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记卷第五
六国
- 羯若鞠阇国
- 阿踰陀国
- 阿耶穆佉国
- 钵逻耶伽国
- 憍赏弥国
- 鞞索(山格反)迦国
羯若鞠阇国
羯若鞠阇国,周四千余里。国大都城西临殑伽河,其长二十余里,广四五里。城隍坚峻,台阁相望,花林池沼,光鲜澄镜。异方奇货,多聚于此。居人丰乐,家室富饶。花果具繁,稼穑时播。气序和洽,风俗淳质。容貌妍雅,服饰鲜绮。笃学游艺,谈论清远。邪正二道,信者相半。伽蓝百余所,僧徒万余人,大小二乘,兼功习学。天祠二百余所,异道数千余人。
曲女城
羯若鞠阇国人长寿时,其旧王城号拘苏磨补罗,(唐言花宫。)王号梵授,福智宿资,文武允备,威慑赡部,声震邻国,具足千子,智勇弘毅,复有百女,仪貌妍雅。时有僊人居殑伽河侧,栖神入定,经数万岁,形如枯木,游禽栖集,遗尼拘律果于迁人肩上,暑往寒来,垂荫合拱。多历年所,从定而起,欲去其树,恐覆鸟巢,时人美其德,号大树僊人。僊人寓目河滨,游观林薄,见王诸女相从嬉戏,欲界爱起,染著心生,便诣花宫,欲事礼请。王闻僊至,躬迎慰曰:「大僊栖情物外,何能轻举?」僊人曰:「我栖林薮,弥积岁时,出定游览,见王诸女,染爱心生,自远来请。」王闻其辞,计无所出,谓僊人曰:「今还所止,请俟嘉辰。」僊人闻命,遂还林薮。王乃历问诸女,无肯应娉。王惧僊威,忧愁毁悴。其幼稚女候王事隙,从容问曰:「父王千子具足,万国慕化,何故忧愁,如有所惧?」王曰:「大树僊人幸顾求婚,而汝曹辈莫肯从命。僊有威力,能作灾祥,傥不遂心,必起嗔怒,毁国灭祀,辱及先王。深惟此祸,诚有所惧。」稚女谢曰:「遗此深忧,我曹罪也。愿以微躯,得延国祚。」王闻喜悦,命驾送归。既至僊庐,谢僊人曰:「大僊俯方外之情,垂世间之顾,敢奉稚女,以供洒扫。」僊人见而不悦,乃谓王曰:「轻吾老叟,配此不妍。」王曰:「历问诸女,无肯从命。唯此幼稚,愿充给使。」僊人怀怒,便恶呪曰:「九十九女,一时腰曲,形既毁弊,毕世无婚。」王使往验,果已背伛。从是之后,更名曲女城焉。
戒日王
今王,本吠奢种也,字曷利沙伐弹那,(唐言喜增。)君临有土,二世三王。父字波罗羯罗伐弹那,(唐言作光增。)兄字曷逻阇伐弹那。(唐言王增。)王增以长嗣位,以德治政。时东印度羯罗拏苏伐剌那(唐言金耳。)国设赏迦王(唐言月。)每谓臣曰:「邻有贤主,国之祸也。」于是诱请,会而害之。人既失君,国亦荒乱。时大臣婆尼(唐言辩了。)职望隆重,谓僚庶曰:「国之大计,定于今日。先王之子,亡君之弟,仁慈天性,孝敬因心,亲贤允属,欲以袭位。于事何如?各言尔志。」众咸仰德,尝无异谋。于是辅臣执事咸劝进曰:「王子垂听:先王积功累德,光有国祚。嗣及王增,谓终寿考;辅佐无良,弃身仇手,为国大耻,下臣罪也。物议时谣,允归明德。光临土宇,克复亲仇,雪国之耻,光父之业,功孰大焉?幸无辞矣!」王子曰:「国嗣之重,今古为难,君人之位,兴立宜审。我诚寡德,父兄遐弃,推袭大位,其能济乎?物议为宜,敢忘虚薄?今者殑伽河岸,有观自在菩萨像,既多灵鉴,愿往请辞。」即至菩萨像前,断食祈请。菩萨感其诚心,现形问曰:「尔何所求,若此勤恳?」王子曰:「我惟积祸,慈父云亡;重兹酷罚,仁兄见害。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菩萨告曰:「汝于先身,在此林中为练若苾刍,而精勤不懈。承兹福力,为此王子。金耳国王既毁佛法,尔绍王位,宜重兴隆,慈悲为志,伤愍居怀,不久当王五印度境。欲延国祚,当从我诲,冥加景福,邻无强敌。勿升师子之座,勿称大王之号。」于是受教而退,即袭王位,自称日王子,号尸罗阿迭多。(唐言戒日。)于是命诸臣曰:「兄仇未报,邻国不宾,终无右手进食之期。凡尔庶僚,同心勠力。」遂总率国兵,讲习战士。象军五千,马军二万,步军五万,自西徂东,征伐不臣。象不解鞍,人不释甲,于六年中,臣五印度。既广其地,更增甲兵,象军六万,马军十万。垂三十年,兵戈不起,政教和平,务修节俭,营福树善,忘寝与食。令五印度不得啖肉,若断生命,有诛无赦。于殑伽河侧建立数千窣堵波,各高百余尺。于五印度城邑、乡聚、达巷、交衢,建立精庐,储饮食,止医药,施诸羁贫,周给不殆。圣迹之所,并建伽蓝。五岁一设无遮大会,倾竭府库,惠施群有,惟留兵器,不充檀舍。岁一集会诸国沙门,于三七日中,以四事供养,庄严法座,广饰义筵,令相搉论,校其优劣,褒贬淑慝,黜陟幽明。若戒行贞固,道德纯邃,推升师子之座,王亲受法;戒虽清净,学无稽古,但加敬礼,示有尊崇;律仪无纪,秽德已彰,驱出国境,不愿闻见。邻国小王、辅佐大臣,殖福无怠,求善忘劳,即携手同座,谓之善友;其异于此,而不对辞,事有闻议,通使往复。而巡方省俗,不常其居,随所至止,结庐而舍。唯雨三月,多雨不行。每于行宫日修珍馔,饭诸异学,僧众一千,婆罗门五百。每以一日分作三时,一时理务治政,二时营福修善,孜孜不倦,竭日不足矣。
玄奘与戒日王
初,受拘摩罗王请,自摩揭陀国往迦摩缕波国,时戒日王巡方在羯朱嗢祇逻国,命拘摩罗王曰:「宜与那烂陀远客沙门速来赴会。」于是遂与拘摩罗王往会见焉。戒日王劳苦已曰:「自何国来?将何所欲?」对曰:「从大唐国来,请求佛法。」王曰:「大唐国在何方?经途所亘,去斯远近?」对曰:「当此东北数万余里,印度所谓摩诃至那国是也。」王曰:「尝闻摩诃至那国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昔先代丧乱,率土分崩,兵戈竞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平定海内,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氓庶荷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阵乐。闻其雅颂,于兹久矣。盛德之誉,诚有之乎?大唐国者,岂此是耶?」对曰:「然。至那者,前王之国号;大唐者,我君之国称。昔未袭位,谓之秦王;今已承统,称日天子。前代运终,群生无主,兵戈乱起,残害生灵。秦王天纵含弘,心發慈愍,威风鼓扇,群凶殄灭,八方静谧,万国朝贡,爱育四生,敬崇三宝,薄赋敛,省刑罚,而国用有余,氓俗无宄,风猷大化,难以备举。」戒日王曰:「盛矣哉!彼土群生,福感圣主。」
曲女城之会
时戒日王将还曲女城设法会也,从数十万众,在殑伽河南岸,拘摩罗王从数万之众,居北岸,分河中流,水陆并进。二王导引,四兵严卫,或泛舟,或乘象,击鼓鸣螺,拊弦奏管。经九十日,至曲女城,在殑伽河西大花林中。是时诸国二十余王,先奉告命,各与其国髦俊沙门及婆罗门、群官、兵士,来集大会。王先于河西建大伽蓝;伽蓝东起宝台,高百余尺,中有金佛像,量等王身;台南起宝坛,为浴佛像之处;从此东北十四五里,別筑行宫。是时,仲春月也。从初一日,以珍味馔诸沙门、婆罗门,至二十一日,自行宫属伽蓝,夹道为阁,穷诸莹饰,乐人不移,雅声递奏。王于行宫出一金像,虚中隐起,高余三尺,载以大象,张以宝幰。戒日王为帝释之服,执宝盖以左侍,拘摩罗王作梵王之仪,执白拂而右侍,各五百象军,被铠周卫,佛像前后各百大象,乐人以乘,鼓奏音乐。戒日王以真珠杂宝及金银诸花,随步四散,供养三宝。先就宝坛香水浴像,王躬负荷,送上西台,以诸珍宝、憍奢耶衣数十百千,而为供养。是时唯有沙门二十余人预从,诸国王为侍卫。馔食已讫,集诸异学,商搉微言,抑扬至理。日将曛暮,回驾行宫。如是日送金像,导从如初,以至散日,其大台忽然火起,伽蓝门楼烟焰方炽。王曰:「罄舍国珍,奉为先王,建此伽蓝,式昭胜业,寡德无祐,有斯灾异,咎征若此,何用生为!」乃焚香礼请而自誓曰:「幸以宿善,王诸印度,愿我福力,禳灭火灾,若无所感,从此丧命!」寻即奋身,跳履门阃,若有扑灭,火尽烟消。诸王睹异,重增祇惧。已而颜色不动,辞语如故,问诸王曰:「忽此灾变,焚烬成功,心之所怀,意将何谓?」诸王俯伏悲泣,对曰:「成功胜迹,冀传来叶,一旦灰烬,何可为怀?况诸外道,快心相贺!」王曰:「以此观之,如来所说诚也。外道异学守执常见,惟我大师无常是诲。然我檀舍已周,心愿谐遂,属斯变灭,重知如来诚谛之说,斯为大善,无可深悲。」于是从诸王东上大窣堵波,登临观览。方下阶陛,忽有异人持刃逆王,王时窘迫,却行进级,俯执此人,以付群官。是时群官惶遽,不知进救。诸王咸请诛戮此人,戒日王殊无忿色,止令不杀。王亲问曰:「我何负汝,为此暴恶?」对曰:「大王德泽无私,中外荷福。然我狂愚,不谋大计,受诸外道一言之惑,辄为刺客,首图逆害。」王曰:「外道何故兴此恶心?」对曰:「大王集诸国,倾府库,供养沙门,镕铸佛像,而诸外道自远召集,不蒙省问,心诚愧耻。乃令狂愚,敢行凶诈。」于是究问外道徒属。有五百婆罗门,并诸高才,应命召集,嫉诸沙门蒙王礼重,乃射火箭,焚烧宝台,冀因救火,众人溃乱,欲以此时杀害大王,既无缘隙,遂雇此人,趋隘行刺。是时诸王、大臣请诛外道,王乃罚其首恶,余党不罪,迁五百婆罗门出印度之境。于是乃还都也。
殑伽河伽蓝
城西北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如来在昔,于此七日说诸妙法。其侧则有过去四佛座及经行遗迹之所。复有如来发、爪小窣堵波。
说法窣堵波南,临殑伽河有三伽蓝,同垣异门,佛像严丽,僧徒肃穆,役使净人数千余户。精舍宝函中有佛牙,长余寸半,殊光异色,朝变夕改。远近相趋,士庶咸集,式修瞻仰,日百千众。监守者繁其諠杂,权立重税,宣告远近:欲见佛牙,输大金钱。然而瞻礼之徒,实繁其侣,金钱之税,悦以心竞。每于斋日,出置高座,数百千众,烧香散花,花虽盈积,牙函不没。
伽蓝前左、右各有精舍,高百余尺,石基甎室,其中佛像,众宝庄饰,或铸金、银,或镕𨱎石。二精舍前各有小伽蓝。
伽蓝东南不远,有大精舍,石基甎室,高二百余尺,中作如来立像,高三十余尺,铸以𨱎石,饰诸妙宝。精舍四周石壁之上,彫画如来修菩萨行所经事迹,备尽镌镂。
石精舍南不远,有日天祠,祠南不远,有大自在天祠,并莹青石,俱穷彫刻,规模度量同佛精舍,各有千户充其洒扫,鼓乐弦歌不舍昼夜。
大城东南六七里,殑伽河南,有窣堵波,高二百余尺,无忧王之所建也,在昔如来于此六月说身无常、苦、空、不净。其侧则有过去四佛座及经行遗迹之所。又有如来发、爪小窣堵波,人有染疾,至诚旋绕,必得痊愈,蒙其福利。
纳缚提婆矩罗城
大城东南行百余里,至纳缚提婆矩罗城,据殑伽河东岸,周二十余里。花林清池,互相影照。
纳缚提婆矩罗城西北,殑伽河东,有一天祠,重阁层台,奇工异制。
城东五里有三伽蓝,同垣异门,僧徒五百余人,并学小乘说一切有部。伽蓝前二百余步,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基虽倾陷,尚高百余尺,是如来昔于此处七日说法。中有舍利,时放光明。其侧则有过去四佛座及经行遗迹之所。
伽蓝北三四里,临殑伽河岸,有窣堵波,高二百余尺,无忧王之所建也。昔如来在此七日说法,时有五百饿鬼来至佛所,闻法解悟,舍鬼生天。说法窣堵波侧有过去四佛座及经行遗迹之所。其侧复有如来发、爪窣堵波。
自此东南行六百余里,渡殑伽河,南至阿踰陀国。(中印度境。)
阿踰陀国
阿踰陀国,周五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谷稼丰盛,花果繁茂。气序和畅,风俗善顺,好营福,勤学艺。伽蓝百有余所,僧徒三千余人,大乘、小乘,兼功习学。天祠十所,异道寡少。
大城中有故伽蓝,是伐苏畔度菩萨(唐言世亲。旧曰婆薮盘豆,译曰天亲,讹谬也。)数十年中于此制作大小乘诸异论。其侧故基,是世亲菩萨为诸国王、四方俊彦、沙门、婆罗门等讲义说法堂也。
城北四五里,临殑伽河岸,大伽蓝中,有窣堵波,高二百余尺,无忧王之所建也,是如来为天、人众,于此三月说诸妙法。其侧窣堵波,过去四佛座及经行遗迹之所。
伽蓝西四五里,有如来发、爪窣堵波。发、爪窣堵波北,伽蓝余址,昔经部室利逻多(唐言胜受。)论师于此制造经部毘婆沙论。
无著与世亲
城西南五六里大庵没罗林中,有故伽蓝,是阿僧伽(唐言无著。)菩萨请益导凡之处。无著菩萨夜升天宫,于慈氏菩萨所受瑜伽师地论、庄严大乘经论、中边分別论等,昼为大众讲宣妙理。庵没罗林西北百余步,有如来发、爪窣堵波。其侧故基,是世亲菩萨从睹史多天下见无著菩萨处。无著菩萨,健驮逻国人也,佛去世后一千年中,诞灵利见,承风悟道,从弥沙塞部出家修学,顷之回信大乘。其弟世亲菩萨于说一切有部出家受业,博闻强识,达学研机。无著弟子佛陀僧诃(唐言师子觉。)者,密行莫测,高才有闻。二三贤哲每相谓曰:「凡修行业,愿觐慈氏,若先舍寿,得遂宿心,当相报语,以知所至。」其后师子觉先舍寿命,三年不报。世亲菩萨寻亦舍寿,时经六月,亦无报命。时诸异学咸皆讥诮,以为世亲菩萨及师子觉流转恶趣,遂无灵鉴。其后无著菩萨于夜初分,方为门人教授定法,灯光忽翳,空中大明,有一天僊乘虚下降,即进阶庭敬礼无著。无著曰:「尔来何暮?今至何谓?」对曰:「从此舍寿命,往睹史多天慈氏内众莲花中生,莲花才开,慈氏赞曰:『善来广慧,善来广慧。』旋绕才周,即来报命。」无著菩萨曰:「师子觉者,今何所在?」曰:「我旋绕时,见师子觉在外众中,耽著欲乐,无暇相顾,讵能来报?」无著菩萨曰:「斯事已矣。慈氏何相?演说何法?」曰:「慈氏相好,言莫能宣。演说妙法,义不异此,然菩萨妙音清畅和雅,闻者忘倦,受者无厌。」
无著讲堂故基西北四十余里,至故伽蓝,北临殑伽河,中有甎窣堵波,高百余尺,世亲菩萨初發大乘心处。世亲菩萨自北印度至于此也,时无著菩萨命其门人,令往迎候,至此伽蓝,遇而会见。无著弟子止户牗外,夜分之后,诵十地经,世亲闻已,感悟追悔。甚深妙法,昔所未闻,诽谤之愆,源發于舌,舌为罪本,今宜除断。即执铦刀,将自断舌。乃见无著住立告曰:「夫大乘教者,至真之理也,诸佛所赞,众圣攸宗。吾欲诲汝,尔今自悟。悟其时矣,何善如之?诸佛圣教,断舌非悔。昔以舌毁大乘,今以舌赞大乘,补过自新,犹为善矣,杜口绝言,其利安在?」作是语已,忽不复见。世亲承命,遂不断舌。旦诣无著,咨受大乘。于是研精潭思,制大乘论,凡百余部,并盛宣行。
从此东行三百余里,渡殑伽河,北至阿耶穆佉国。(中印度境。)
阿耶穆佉国
阿耶穆佉国,周二千四五百里。国大都城临殑伽河,周二十余里。其气序土宜,同阿踰陀国。人淳俗质,勤学好福。伽蓝五所,僧徒千余人,习学小乘正量部法。天祠十余所,异道杂居。
城东南不远,临殑伽河岸,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高二百余尺,是如来昔于此处三月说法。其侧则有过去四佛座及经行遗迹之所。复有如来发、爪青石窣堵波。其侧伽蓝,僧徒二百余人,佛像庄饰,威严如在,台阁宏丽,奇制郁起,是昔佛陀驮娑(唐言觉使。)论师于此制说一切有部大毘婆沙论。
从此东南行七百余里,渡殑伽河南、阎牟那河北,至钵逻耶伽国。(中印度境。)
钵逻耶伽国
钵逻耶伽国,周五千余里。国大都城据两河交,周二十余里。稼穑滋盛,果木扶疏。气序和畅,风俗善顺。好学艺,信外道。伽蓝两所,僧徒寡少,并皆习学小乘法教。天祠数百,异道实多。
大城西南瞻博迦花林中,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基虽倾陷,尚百余尺,在昔如来于此处降伏外道。其侧则有发、爪窣堵波,经行遗迹。
发、爪窣堵波侧,有故伽蓝,是提婆(唐言天。)菩萨作广百论挫小乘、伏外道处。初,提婆菩萨自南印度至此伽蓝,城中有外道婆罗门,高论有闻,辩才无碍,循名责实,反质穷辞。雅知提婆博究玄奥,欲挫其锋,乃循名问曰:「汝为何名?」提婆曰:「名天」。外道曰:「天是谁?」提婆曰:「我。」外道曰:「我是谁?」提婆曰:「狗。」外道曰:「狗是谁?」提婆曰:「汝。」外道曰:「汝是谁?」提婆曰:「天。」外道曰:「天是谁?」提婆曰:「我。」外道曰:「我是谁?」提婆曰:「狗。」外道曰:「狗是谁?」提婆曰:「汝。」外道曰:「汝是谁?」提婆曰:「天。」如是循环,外道方悟。自时厥后,深敬风猷。
城中天祠
城中有天祠,莹饰轮焕,灵异多端。依其典籍,此处是众生植福之胜地也,能于此祠捐舍一钱,功踰他所惠施千金,复能轻生,祠中断命,受天福乐,悠永无穷。天祠堂前有一大树,枝叶扶疏,阴影蒙密,有食人鬼依而栖宅,故其左右多有遗骸。若人至此祠中,无不轻舍身命,既怵邪说,又为神诱,自古迄今,习谬无替。近有婆罗门,族姓子也,阔达多智,明敏高才,来至祠中,谓众人曰:「夫曲俗鄙志,难以导诱,吾方同事,然后摄化。」亦既登临,俯谓友曰:「吾有死矣。昔谓诡妄,今验真实,天僊伎乐依空接引,当从胜境捐此鄙形。」寻欲投身,自取殒绝,亲友谏谕,其志不移。遂布衣服,遍周树下,及其自投,得全驱命。久而醒曰:「惟见空中诸天召命,斯乃邪神所引,非得天乐也。」
大施场
大城东,两河交,广十余里,土地爽垲,细沙弥漫。自古至今、诸王、豪族凡有舍施,莫不至此,周给不计,号大施场。今戒日王者,聿修前绪,笃述惠施,五年积财,一旦倾舍,于其施场,多聚珍货。初第一日置大佛像,众宝庄严,即持上妙奇珍,而以奉施;次常住僧;次现前众;次高才硕学,博物多能;次外道学徒,隐沦肥遁;次鳏寡孤独,贫穷乞人。备极珍玩,穷诸上馔,如是节级,莫不周施。府库既倾,服玩都尽,髻中明珠,身诸璎珞,次第施与,初无所悔。既舍施已,称曰:「乐哉!凡吾所有,已入金刚坚固藏矣。」从此之后,诸国君王各献珍服。尝不踰旬,府库充牣。
大施场东合流口,日数百人自溺而死。彼俗以为愿求生天,当于此处绝粒自沈,沐浴中流,罪垢消灭。是以异国远方,相趋萃止,七日断食,然后绝命。至于山猨、野鹿,群游水滨,或濯流而返,或绝食而死。当戒日王之大施也,有一猕猴,居河之滨,独在树下屏迹绝食,经数日后自饿而死。故诸外道修苦行者,于河中立高柱,日将旦也,便即升之,一手一足执柱端,蹑傍杙,一手一足虚悬外伸,临空不屈,延颈张目,视日右转,逮乎曛暮,方乃下焉。若此者,其徒数十,冀斯勤苦,出离生死,或数十年未尝懈息。
从此西南入大林中,恶兽、野象群暴行旅,非多徒党,难以经涉。行五百余里,至憍赏弥国(旧曰拘睒弥国,讹也。中印度境。)
憍赏弥国
憍赏弥国,周六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三十余里。土称沃壤,地利丰植,粳稻多,甘蔗茂。气序暑热,风俗刚猛。好学典艺,崇树福善。伽蓝十余所,倾顿荒芜,僧徒三百余人,学小乘教。天祠五十余所,外道实多。
城内故宫中有大精舍,高六十余尺,有刻檀佛像,上悬石盖,邬陀衍那王(唐言出爱。旧云优填王,讹也。)之所作也。灵相间起,神光时照。诸国君王恃力欲举,虽多人众,莫能转移,遂图供养,俱言得真,语其源迹,即此像也。初,如来成正觉已,上升天宫,为母说法,三月不还,其王思慕,愿图形像,乃请尊者没特伽罗子,以神通力,接工人上天宫,亲观妙相,彫刻旃檀。如来自天宫还也,刻檀之像起迎世尊,世尊慰曰:「教化劳耶?开导末世,实此为冀。」精舍东百余步,有过去四佛座及经行遗迹之所。其侧不远,有如来井及浴室,井犹充汲,室已颓毁。
城内东南隅,有故宅余址,是具史罗(旧云瞿师罗,讹也。)长者故宅也。中有佛精舍及发、爪窣堵波。复有故基,如来浴室也。
城东南不远,有故伽蓝,具史罗长者旧园也。中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立,高二百余尺,如来于此数年说法。其侧则有过去四佛座及经行遗迹之所。复有如来发、爪窣堵波。伽蓝东南重阁上有故甎室,世亲菩萨尝住此中作惟识论,破斥小乘,难诸外道。伽蓝东庵没罗林中有故基,是无著菩萨于此作显扬圣教论。
城西南八九里,毒龙石窟。昔者如来伏此毒龙,于中留影,虽则传记,今无所见。其侧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高二百余尺,傍有如来经行遗迹及发、爪窣堵波,病苦之徒,求愿多愈。
释迦法尽,此国最后,故上自君王,下及众庶,入此国境,自然感伤,莫不饮泣,悲叹而归。
迦奢布罗城
龙窟东北大林中,行七百余里,渡殑伽河,北至迦奢布罗城,周十余里,居人富乐。城傍有故伽蓝,惟余基址,是昔护法菩萨伏外道处。此国先王怵于邪说,欲毁佛法,崇敬外道。外道众中召一论师,聪敏高才明达幽微者,作偽邪书千颂,凡三万二千言,非毁佛法,扶正本宗。于是召集僧众,令相搉论。外道有胜,当毁佛法;众僧无负,断舌以谢。是时僧徒惧有退负,集而议曰:「慧日已沈,法桥将毁,王党外道,其可敌乎?事势若斯,计将安出?」众咸默然,无竖议者。护法菩萨年在幼稚,辩慧多闻,风范弘远,在大众中扬言赞曰:「愚虽不敏,请陈其略。诚宜以我疾应王命。高论得胜,斯灵祐也;征议堕负,乃稚齿也。然则进退有辞,法、僧无咎。」佥曰允谐,如其筹策。寻应王命,即升论席。外道乃提顿纲网,抑扬辞义,诵其所执,待彼异论。护法菩萨纳其言而笑曰:「吾得胜矣!将覆逆而诵耶?为乱辞而诵耶?」外道怃然而谓曰:「子无自高也。能领语尽,此则为胜,顺受其文,后释其义。」护法乃随其声调,述其文义,辞理不谬,气韵无差。于是外道闻已,欲自断舌。护法曰:「断舌非谢,改轨是悔。」即为说法,心信意悟,王舍邪道,遵崇正法。
护法伏外道侧,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也,基虽倾陷,尚高二百余尺,是如来昔于此处六月说法。傍有经行之迹及发、爪窣堵波。
自此北行百七八十里,至鞞索(山格反。)迦国。(中印度境。)
鞞索迦国
鞞索迦国,周四千余里。国大都城周十六里。谷稼殷盛,花果具繁。气序和畅,风俗淳质。好学不倦,求福不回。伽蓝二十余所,僧徒三千余人,并学小乘正量部法。天祠五十余所,外道甚多。
城南道左,有大伽蓝。昔提婆设摩阿罗汉于此造识身论,说无我人;瞿波阿罗汉作圣教要实论,说有我人。因此法执,遂深诤论。又是护法菩萨于此七日中摧伏小乘一百论师。伽蓝侧有窣堵波,高二百余尺,无忧王所建也,如来昔日,六年于此说法导化。说法侧有奇树,高六七尺,春秋递代,常无增减。是如来昔尝净齿,弃其遗枝,因植根柢,繁茂至今。诸邪见人及外道众竞来残伐,寻生如故。其侧不远,有过去四佛座及经行遗迹之所。复有如来发、爪窣堵波。灵基连隅,林沼交映。
从此东北行五百余里,至室罗伐悉底国。(旧曰舍卫国,讹也。中印度境。)
校注
练石本、中本作「兰」。 俭金陵本作「险」;碛砂本、径山本亦作「险」;他本多作「俭」,今据改。 请金陵本作「请白」;石本、中本作「请」,今据改。 幰石本作「幔」。 百异本作「五百」。 千而石本、古本、中本无此二字。 饿宋本、南宋本、碛砂本、径山本、异本作「余」。 受古本作「友」;中本作「定」。 觉石本作「学」。下同。 至各本作「名」;翻译名义集(卷一)引本记作「至」,今据改。 二石本作。 觉石本作「学」。 天丽本作「天受」。 狗是谁金陵本作「谁是狗」;石本、古本、中本作「狗是谁」,今据改。 怵金陵本作「扶」;石本、古本、中本作「怵」,今据改。 征碛砂本、径山本、石本作「微」。【经文资讯】《大藏经补编》第 13 册 No. 80 大唐西域记(校点本)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2-28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藏经补编》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