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志卷之三

纪禅宗

獦獠开堂南岳嗣法灯燄相承宗风四达拂𥪡槌拈毬抛棒喝千古慧心普传衣钵纪禅宗第三

真觉大师年谱

唐穆宗长庆二年壬寅

师泉州南安县曾氏子父勉家世奉佛其先茔在杨山西去城四十五里一峰翔拜于前俗谓胡僧设拜形相墓者卜其地出高僧师生酷恶荤腥襁褓中闻钟梵声或见旙花像设必为动容见者咸异之

长庆三年癸卯长庆四年甲辰敬宗宝历元年乙巳宝历二年丙午文宗泰和元年丁未泰和二年戊申泰和三年己酉泰和四年庚

师九岁恳父母求出家不从其请

泰和五年辛亥泰和六年壬子泰和七年癸丑

师十二岁从父游莆田玉涧寺见庆玄律师遽拜曰我师也遂留侍焉

泰和八年甲寅泰和九年乙卯开成元年丙辰开成二年丁巳开成三年戊午

师十七岁祝发改名义存

开成四年己未开成五年庚申武宗会昌元年辛酉会昌二年壬戌会昌三年癸亥会昌四年甲子会昌五年乙丑

师二十四岁是年有旨沙汰僧徒师以儒服谒福州芙蓉寺弘照训禅师见而器之留之左右

会昌六年丙寅

师二十五岁是岁武宗崩沙汰之令赦

宣宗大中元年丁卯

师二十六岁是岁奉诏还佛师再礼芙蓉弘照为师

大中二年戊辰大中三年己巳

师二十八岁徃幽州宝刹寺受戒

大中四年庚午大中五年辛未

师三十岁是岁五月九日弘照禅师示寂

大中六年壬申大中七年癸酉

师三十二岁辞曾氏游方有偈曰昔年曾许郁多罗直至于今未动梭此日且随云水去谁能待得鸭成鹅遂同岩头奯公在大慈寺寰中会下及寰中上足钦山文邃为友至江西三登投子山九上洞山师尝在洞山作饭头一日师淘米洞山问云先去砂先去米师云砂米一时去山云大众吃个甚么师覆𨚫杯子山云子因缘不在此遂去叅德山

大中八年甲戌大中九年乙亥大中十年丙子大中十一年丁丑大中十二年戊寅大中十三年己卯懿宗咸通元年庚辰

师年四十叅德山师问德山从上宗乘中事学人还有分也无德山打一棒云道什么师此时豁然如桶底脱相似

咸通二年辛巳咸通三年壬午咸通四年癸未

师年四十二在德山作饭头一日饭迟德山自掌钵至法堂上师见云老汉钟未鸣鼓未响托钵向什么处去德山便回师举似岩头头云大小德山不会末后句山闻令侍者唤岩头至方丈问你不肯老汉那岩头密启其意山至来日上堂与寻常不同岩头到僧堂前抚掌大笑云且喜得老汉会末后句天下人不奈伊何

咸通五年甲申咸通六年乙酉咸通七年丙

师年四十五同岩头钦山欲叅临济至中路逢定上座云临济和尚已于四月初十日示寂师云某等薄福不及见和尚未审有何言句定举无位真人话自是三人分袂岩头徃龙山钦山止于澧阳师还闽道由建安结庵居之今黄龙双石二寺是也

咸通八年丁亥咸通九年戊子

师年四十七追念芙蓉乃初进之地遂还福州止于芙蓉之石室是岁溈山大安禅师领徒至廉帅李景以书请开创城西怡山王覇仙人上升之所即今之西禅长庆寺也

咸通十年己丑

师年四十八宴坐芙蓉石室其徒有劝其出山者师深拒之时有同学僧行实谓师道德隆重非鹫岭猴江之胜不足以居议以象骨峰为师栖止师颔之

咸通十一年庚寅

师年四十九是岁暮春行实以象骨峰诣诸耆旧求卜精蓝时山之东信士方训谢俲陈佐竞为缘首愿奉祇园而洪元表亦以财施遂剏庵于柽洋凉映台之北迎师居之既至据坐而喜谓行实曰劳汝择焉吾其终老于此矣是冬师偕行实陟于峰顶周览形胜或谓樵者得象骨于峰巅或谓是山四时皆雪二名兼称师笑曰可其上三百步得胜地先是行实买庵基于方训方以山林为施而谢俲陈佐亦乐舍资财自是檀度辐辏置田业寖广矣

咸通十二年辛卯

师年五十大兴雪峰院宇至于木人効劳众以为喜

咸通十三年壬辰咸通十四年癸巳

师年五十二营造土木之暇随机演唱未尝少懈衲子云集至无所容

禧宗乾符元年甲午乾符二年乙未

师年五十四闽观察使韦公岫舍钱三百缗为建造费自庚寅至是岁凡六载院宇大备僧朗诣阙请院额时遇应天节乃赐额应天雪峰禅院

乾符三年丙申

师年五十五寄书与岩头云自从鼇山成道后直到而今饱不饥

乾符四年丁酉

师年五十六因游寺外遂至陈洋乃曰吾首达兹山得三境界此其三也可为建塔之所今之塔基即是

乾符五年戊

师年五十七巢𢽉自浙入闽陷破郡邑师在山中盐官稜道者来叅

乾符六年己亥广明元年庚子中和元年辛丑

师年六十徒众盈千五百人凡来叅者便滚出三个木毬一留𥨊室二藏塔中是岁备头陀出世住杨溪塲普应寺后迁玄沙即玄沙祖师也

中和二年壬寅

师年六十一廉帅李景舍钱一十万缗司空颕川陈公岩舍钱三百缗观察使晋国韦公岫舍钱二十万缗置太平王坂庄致仕陇西李公舍钱一百三十八贯继剏城西大睦廨寺是岁有内官自闽回京言师之道德钦承僖宗皇帝诏福州所司具师道行时闽士陈延郊疏其实以奏赐号真觉大师并紫袈裟

中和三年癸卯中和四年甲辰光启元年乙巳光启二年丙午光启三年丁未

师年六十六四月八日岩头遭𢽉难大叫一声闻数十里命终阇维舍利无数师闻而悲之

光启四年戊申昭宗龙纪元年己酉

师年六十八开基造塔于陈洋即前所谓第三境界七月七日塔成师自作铭时行实示寂师哭之恸举其全身葬于山之西原师为塔记云身谢有为塔归无缝松山一镇岭千秋行实俗姓高浙之永嘉人也受业芙蓉山自咸通己丑年启剏兹山时行实明地理破天荒立山门放水路原始要终其功不浅是年八月十四日终于旧院寿六十七腊三十六

天顺元年庚戌天顺二年辛亥

师年七十再游吴越初抵天台涌泉

景福元年壬子

师年七十一夏止灵隐后至国清复到浮江次游育王各有问荅机缘

景福二年癸丑乾宁元年甲寅

师年七十三复归于闽止于陈洋塔所府司徒郎公延请府中为说玄要即施财建法堂于塔亭是岁迁寺于陈洋今寺即此处也时有嗣法玄沙备鹅湖孚洞岩休长庆稜云门偃鼓山晏等一十二人今传灯录载四十六人余失其名

乾宁二年乙卯

师年七十四领众南游时黄涅槃预知师至搘䇿造前途接之抵苏溪师问曰近离什么处槃云离辟支岩师云岩中还有主么槃以竹䇿扣师簥师乃出簥相见槃云曾郎万福师遽展丈夫拜槃亦作女人拜师云莫是女人么槃又设两拜遂以竹䇿倒地右绕师簥者三云某三界内人师三界外人师宜前去某后来槃乃先回师遂去至囊山憇数日槃供侍随行禅徒一无所缺次至瓦棺时泉州太傅王延彬创东弥勒资寿等院迎师驻锡大加礼敬闽王王审知执权覇位向师道化尝领千众于东西第为王说法初舍俸钱二十万创横屋二十间次舍钱三十万创造法堂廊庑方丈等宇

乾宁三年丙辰乾宁四年丁巳光化元年戊午

师年七十七闽王请师同玄沙入内论佛心印王闻二师如此开示起大信心便立大誓愿皈心受持终无退志二师于内讲论佛法重排香案不许外泄仍令内尚书三人隔帐录其法语师乃请诸佛龙天证明为王传佛心印复舍钱四十万鼎建大殿堂宇千百余间莫不大备师先年首至兹山时山南东洋信士蓝文卿者知师道化遂将所居东池侧古柽树创庵延师驻锡今枯木庵是也蓝公复以柽洋庄创建精舍延师居之今旧院是也蓝公见其众广复将所居之宅克为巨刹迁师主之后闽忠懿王具奏禧宗皇帝赐封檀越主蓝文卿为威武军节度使明护侯王长男应潮通祐神君弟僧守远慈悲尊者今为本山土地其后文卿与妻杨大娘次男应辰等徙家于茆洋庄以成其志仍施田园二十庄今蓝田太平大穆等庄是也

光化二年己未

师年七十八闽王遣使賫银交椅送师

光化三年庚申

师年七十九有旨赐改本寺为应天广福寺

天复元年辛酉

师年八十是岁闰六月初十日师将条件住持及僧行规制以示徒众大约事无大小皆归住持百川归海众流同源国无二王家无二主况僧居无诤有诤非僧心安人和不失其绪至于庄院塔院皆有成规老者病者理合看侍若能声演佛事者以应外缘僧行有过者轻重量罚既非知事不许輙行杖木令人不安凡百事但依芙蓉先师规制即知其义也

天复二年壬戌天复三年癸亥

师年八十二寺众日繁岁入不给屋宇渐漏欲行修葺工程浩大有僧无量无悦者立心劝募众缘轮奂仍旧以遵师行

哀帝天祐元年甲子天祐二年乙丑

师年八十四闽王再施钱重建枯木庵及开大池约万有余工师尝在枯木庵坐禅傍有水磨坊晒麦师亲题云庵前永日无狼子磨下终年绝雀儿此师之诫谕至今无虎雀

天祐三年丙寅

师年八十五泉州王太傅遣使来请稜道者住持招庆寺师以书报玄沙上山送之唐祚至此为梁所篡

梁太祖开平元年丁卯

师年八十六师自图塔样令人呈献闽王王遣使往江西瑞迹山搜致材石为师建塔及真堂三间与师造龛龛完报和尚知道师云舁向堂前着看你不奈何

开平二年戊辰

三月师示微疾闽王命医诊视师曰吾非疾也竟不服药至四月二十五日师坐法堂示遗诫等事乃云当院年长有从智者共相遵受不得妄有乖张至本月二十八日谓众曰泡幻缘生去来不定吾四十年来未尝不苦口相劝近日佛法淡薄惟于世谛慇懃至于信施檀那师僧和尚百年终殁无善报恩世理既不相应亦合少分省察吾若四大离散之日先已有木函石龛竝依旧志安排毋违我意若有披麻下泪者非我眷属众皆秉命共矢修营塔制苟完而葢石未具是夕烈风雷雨震撼林壑东山之上地忽震裂广袤寻丈其平如底举而用之函葢相合见者咸异五月初二日师手札百余字別闽王复游蓝田庄暮归是夜十八刻示寂寿八十七臈五十九至初十日建窣堵坡于本院方丈闽王遣男刑部尚书延禀入寺哀恸特谕祭礼至十五日全身入塔

论曰雪峰开堂说法叅座下而称弟子者千五百人宗风之盛未有踰此者且时有忠懿国主皈依礼拜僖宗皇帝降𠡠赐号师之机缘宏大殆与东林惠远弥天道安埒矣八十七年之踪迹历历有征而心印相传则具见于语录云

雪峰志卷之三终


校注

[A1] 己【CB】巳【补编】
[A2] 戌【CB】戍【补编】
[A3] 己【CB】巳【补编】
[A4] 已【CB】巳【补编】
[A5] 己【CB】巳【补编】
[A6] 戌【CB】戍【补编】
[A7] 己【CB】巳【补编】
[A8] 戌【CB】戍【补编】
[A9] 已【CB】巳【补编】
[A10] 己【CB】巳【补编】
[A11] 戌【CB】戍【补编】
[A12] 己【CB】巳【补编】
[A13] 己【CB】巳【补编】
[A14] 己【CB】巳【补编】
[A15] 戌【CB】戍【补编】
[A16] 己【CB】巳【补编】
[A17] 戌【CB】戍【补编】
[A18] 已【CB】巳【补编】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雪峰志(卷3)
关闭
雪峰志(卷3)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