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瓶沙王说法品第十四
意如重庆云, 欲时降甘露;
以深奥流声, 清净梵天音。
具照知王意, 正直且清净;
慈爱恭敬意, 充盈于心怀。
「今王虽兴于, 衰末浊乱世;
以善自将御, 乃踰上世王。
见王诸净意, 内意清净彻;
犹如昼阴雾, 花开知日出。
以正治法。 正法之王, 顺理而治;
先审取要; 若复別离, 后无恨心。
犹如从酪, 以取酥去; 浆若翻弃,
亦无恨心。 以相迎接, 用上宾礼;
开恩厚意, 以善友义。 今我当以,
友恩相报; 意欲相谏, 开意善听。
一切众生, 命如朝露; 我今一切,
都就后世。 犹如盛火, 得酥益炽;
及烧草木, 终无厌足。 心之憎爱,
老耄之病, 死亡之火; 强烧五道,
沈无漏脱。 我今已觉, 盛火之力;
今欲方便, 免此大患。 是故舍离,
亲族知识; 爱欲如毒, 云何不舍?
吾已不畏, 是诸毒虺; 雹及火炽,
但畏恩爱, 数数生死。 迷于欲者,
未曾厌足; 诸天亦尔, 况世间人。
亦复厌极。 普得土地, 齐海以内;
又贪求度, 欲得彼岸。 一切求索,
无有厌足; 犹如众流, 归于大海。
上至天上。 天上寿命, 长七劫半;
顶生圣王, 欲无厌足。 更有圣王,
食天福禄; 时天帝退, 畏阿须伦。
从天退堕。 有满唯王, 往至天上;
得天婇女, 形专将来。 有犯神仙,
金宝精舍; 怀贪灭亡, 寻化成灰。
有重担王, 将兵上天; 复从天上,
将天女还。 缘是天女, 自致死亡;
如是众生, 无厌而没。 名闻弊恶,
弓强箭驶; 舍弃王位, 入林学仙。
心所不应, 其身行之; 杀害他人,
身亦灭亡。 有女名贤, 诸王竞诤;
兴师率众, 对阵而战。 以爱欲故,
兴怨致诤; 当舍爱欲, 如弃怨敌。
宜舍恶心, 如虺脱皮。 言鴈言鹤,
缘是致诤; 因相杀伤, 乃至亿数。
愚痴故鬪, 始起于微; 宜舍愚痴,
弃自冥病。 往古二王, 鬪诤泽香;
因怀贡高, 遂相杀伤。 以铁棒击,
又如列士, 甚徤勦疾; 以贪爱故,
夺他妇女。 以爱著故, 乃致没亡;
如畏死故, 宜舍爱著。 二阿须伦,
坐女色亡; 有贪女色, 听音没命。
腾翔空中, 宾头王子; 是二嗜味,
俱致丧命。 昔伊象王, 以鼻贪香;
犯吉祥天, 以致丧灭。 昔殷头王,
身乐细滑; 贪著无厌, 头裂而亡。
此等以欲, 恣极六情; 如海受流,
终以无厌。 摩竭鱼口, 犹尚可满;
六情受欲, 难可充满。 如是大贪,
及余难计; 六情未足, 遭大艰难。
可如王言, 先恣六情; 谁有厌足,
宜审思此。 王以敬意, 相请以国;
谛视王位, 亦无纯乐。 纯事令人,
受极快乐; 缘乐之后, 受大艰难。
其厚煖衣, 宜冬猛寒; 至于夏暑,
更反为患。 饥者得食, 以为饱乐;
有强逼者, 必成大苦。 如好藕池,
中有宿虫; 犹花树林, 师子满中。
金宝之舍, 炽火充盈; 王位犹此,
用相请为。 如鱼吞饵, 不觉强鈎;
犹如以蜜, 涂利剑刃。 王者之位,
如七宝械; 观虽悦目, 身心甚苦。
王者容饰, 被服如天; 乘国土车,
边境屯守, 侵夺损耗; 是诸艰难,
独切王心。 昼夜怀忧, 寝不安床;
思设方便, 为国除患。 心普怀疑,
不信臣民; 如至毒乡, 从人得食。
假令王者, 领无数城; 其身所处,
限居其一。 寝一宫室, 坐御一座;
荣乐无几, 忧劳甚广。 衣盖一形,
食充一躯; 出行游观, 限驾一乘。
以恣憍奢。 王唯以一, 自在为乐;
是乐亦复, 杂诸苦毒。 犹如处在,
剑所作车; 处事不明, 輙还伤己。
譬如好舍, 花饰其表; 含毒虺蛇,
吾以是故, 不甘王位。 以是之故,
不宜受是; 生死难保, 犹如幻化。
焉知宿对, 驰骋何趣? 吾以是故,
不受王谏。 王云舍家, 而非其时;
今且谛听, 吾当报王。 恣意饮食,
不怀顾虑; 死命追人, 若干方便。
甘蔗之种, 号曰白净; 王当觉此,
是我父王。 吾欲脱苦, 故弃王位;
欲设方便, 建立善法。 无畏灭度,
欲求甘露, 可保之处; 是故不甘,
截道逐射; 不愍其渴, 必得杀之。
世间亦尔, 饥渴情故; 迷惑万端,
不计死迮。 快意自娱, 畅情饮食;
不虑成事, 当有坏败。 老来屈己,
如强张弓; 疾病伤人, 深于驰箭。
如何待时? 若觉若眠, 若昼若夜;
若水若陆, 各各人人。 命逝不还,
增益酥油。 奉行善者, 怀欢喜逝;
命终资粮, 已悉备足。 如进好华,
色甚鲜明; 志士乐善, 奉上塔像。
若后日见, 花以萎枯; 已得花要,
和调身命, 与善法合。 自睹其身,
已至朽迈; 调自思计, 每怀欢喜。
犹如恶贼, 突狱逃走; 乃至旷野,
大泽之中。 竹苇之林, 虎狼游居;
前卒复有, 弊恶醉象; 即便前进,
欲践踏杀。 其人不持, 刀仗战具;
不赍粮食, 无盖履屣。 四望顾视,
生死之趣。 大王宜解, 生死如是;
当了众生, 如突狱贼。 了知旷泽,
喻是三途; 虎狼恶兽, 觉是尘劳。
奔驰疲极, 热渴憔悴; 则当知是,
憎爱愚痴。 智慧利剑, 广施资粮;
大正法盖, 禁戒履屣。 如彼士夫,
乏少此行; 不种德者, 其喻如是。
世之死亡。 当于尔时, 无有恃怙;
唯当依凭, 奉戒行善。 王当回意,
覆育民物; 救危济厄, 犹如赤子。
普怀慈心, 视民如子; 王当护国,
譬如护宫。 犹如有虫, 方便勦健;
逃身速疾, 不遇雨渧。 大王亦当,
如是逃意; 莫遇恶相, 以自免济。」
师子应步。 诣阿兰问, 生死出要;
与门徒俱; 聚会而坐, 讲论梵典。
菩萨德重, 喻如天帝; 迎接问讯,
与坐谈论。 坐须臾已, 善意相视;
菩萨慈意, 慰劳阿兰。 阿兰对曰:
「久承德化, 所以出家, 不甘尊荣。
裂坏爱著, 结缚之网; 强壮勇猛,
譬如智者, 舍避毒饭。 昔转轮王,
不足为奇; 壮过衰老, 舍家入林。
转以王位, 授其太子; 犹如萎花,
转授与人。 吾今所疑, 仁壮盛美;
六情所欲, 未至充足。 应受广博,
自然荣乐; 舍此美号, 谁不怀疑。
当速疾度, 生死海渊。」 于是菩萨,
闻阿兰言; 含笑怀喜, 而答之曰:
「吾事未成, 故来到此; 今汝自保,
事必当成。 犹如冥中, 忽见光明;
喻若迷者, 得人引路。 譬欲渡江,
遇舟济渡; 故来相求, 以为善师。
幸垂顾屈, 所以见教; 若受为徒,
当事以师。 老病死苦, 当何从度;
愿以此理, 而见告示。」 于是阿兰,
谓世导师: 「以谛审听, 我梵志法。
生死展转, 周旋回行; 上下颠倒,
犹如轮转。 有八私事, 号曰内法;
又有十六, 疑乱诸事。 缘此当知,
其人意强; 一切世间, 因是起灭。
如是五性, 识著第六; 意则第七,
犹豫第八。 凡有五情, 又有五欲;
又当复觉, 有六误乱。 晓知是者,
名曰觉业; 赤仙与位, 皆共觉知。
名泥洹业。 生死根熟, 牵连缚著;
但谛觉是, 余不决定。 吾等于此,
方便求了; 是吾泥洹, 仁所欲觉。
或有智者, 谓是泥洹; 或云禅报,
谓之泥洹。 今相教已, 出生死路;
合意当勤, 如病求药。 古仙灌胜,
有名知足; 有名定行, 久暴露形。
是等皆从, 日所行道; 又复更有,
求解脱者。」 尔时菩萨, 闻是语已;
回意思惟, 探察事元。 菩萨累劫,
所觉智慧; 觉其瑕已, 即告梵志:
「已闻汝等, 深奥智慧; 所谓觉业,
出生死者。 如我所觉, 此事不然;
犹如有种, 必当出生。 诸情各別,
谓是解脱; 若对来至, 复还结缚。
地水节气, 又复无种; 所以不生,
因缘错之。 若种与对, 相遇会者;
必当更生, 吾了如是。 行净垢薄,
寿命延长; 意呼以脱, 谓是泥洹。」
菩萨不然, 阿兰是法; 于是复诣,
迦兰问法。 为说八意, 菩萨即了;
微识故著, 觉有是瑕。 体解其意,
于是便至, 尼连禅江; 修治净行,
求禅处坐。 金色之身, 光影照曜;
犹如莲花, 照之于日。 日进一麻,
半粒粳米; 日日省食, 久羸形体。
身血竭尽, 脂肪枯乾; 气力羸顿,
如是羸困, 具满六年。 菩萨如是,
暴露形体; 未能还服, 甘露法药。
意退念来, 道德无是; 昔阎浮下,
逮及是事, 自致成道。 诸天空中,
劝进饮食; 气力充盈, 然后得道。
意居尊重, 如须弥山; 求佛之意,
饮食不充, 体不自胜。 觉知是已,
菩萨便起; 增进饮食, 长育其身。
侍使五人, 见菩萨食; 舍弃避去,
至他闲处。 于是便受, 喜悦喜力;
二女乳糜, 甘露之施。 即便行诣,
微妙道树; 安详徐步, 定出生死。
严饰巍巍, 功德积聚; 以足触地,
世之将导, 众师之师; 其足触地,
震声隐隐, 如有所舍。 以世导师,
将欲出现; 地肃肃动, 踊跃若笑。」
如黧黑山。 种种珠宝, 璎珞其身;
犹如黑云, 饰以电光。 变若干头,
普覆空中; 体放光明, 如杂烟火。
礼菩萨足。 起执心敬, 叉手而叹:
「我见前佛, 兴出世时。 今之祥瑞,
如过去佛; 维卫以来, 复至迦叶。
眼见六佛, 兴世之瑞; 尊今第七,
现瑞如彼。 如观光相, 明曜于世;
今日必当, 逮服甘露。 今见尊行,
躇足步步; 斯地应时, 肃肃震动。
光明殊胜, 超绝于日; 今日必当,
所愿充满。 如观青雀, 顺绕而飞;
犹青云中, 日现妙光。 赍慈爱音,
敬菩萨身; 今日必当, 逮得佛道。
知见今日, 清风顺时; 众流澄渟,
空中清明。 飞鸟相和, 柔软悲鸣;
今日十力, 一切智成。 观菩萨身,
如莹金山; 种种珍宝, 以为严饰。
视菩萨身, 相好自缨; 今日必当,
成佛道器。 圆光如轮, 在其中央;
世间厚冥; 如是不久, 佛日当出。
同时而敷。 树无心屈, 倾如有心;
今日必为, 一切所礼。 犹如白藕,
菩萨今现, 佛日月光; 天人心开,
如快乐花。 如今观察, 相已现矣;
甚难值遇, 优昙钵花。 如花难遇,
今日当以, 智慧利箭; 必惊尘劳,
今日必当, 服食甘露。 如今观察,
决定者戒; 身体严以, 八十种好。
天人所拜。」 骊龙如是, 叹菩萨已;
历泉上过, 行诣道树。 遥见好树,
如天庄严; 犹如天上, 昼度天树。
吉祥持草, 奉迎而进; 菩萨问字,
即便自名。 众人见呼, 名曰吉祥;
菩萨自计, 吾必吉祥。 即便从之,
受柔软草; 散金刚座, 草皆齐整。
结跏趺坐, 志意坚固; 内以心识,
审谛决定: 「不度魔界, 众劳欲尘;
坐是不起, 亦不饮食。 假令四大,
如是众事, 可有变异; 吾终不违,
是愿要誓。」 叹誓愿已, 诸天大喜:
「菩萨發意, 定欲降魔。 犹如不然,
外道异学; 如为天人, 诸龙所叹。
愿使众生, 蒙如所叹; 十方众生,
逮得所愿。」
时菩萨始坐, 座号金刚齐;
建立金刚心, 三千世界震。
地神喜踊跃, 数数而震动;
魔天见地震, 疑问何故尔?
魔王第一臣, 号名曰言辞;
倾躬谦敬意, 而启白魔王:
「唯王听所闻, 历劫积功德,
白净王太子, 净土修善行。
今当成大道, 空天王欲界;
欲坏所欲城, 众门户之关。
必超王界上, 当度胜众生;
魔王闻其言, 情即惨然坐;
三女来问讯, 第一女名爱,
第二名志悦, 第三名乱乐;
问王何故愁? 王答诸女言:
「彼有大仙圣, 被决定大铠;
手执智慧弓, 无常箭射吾。
欲伏吾欲界, 若胜处吾上;
犹如强隣王, 为敌国所掠;
曼今故属吾, 宜广设方便。
于是魔三女, 便行诣道树;
衣服巧为覆, 犹如聚骨舍。
恶露充盈满, 解散令人惊,
是何欺世间, 裹以薄肌皮,
迷惑愚痴者。 审谛视魔女;
形体衰老悴, 如花被重霜。
往固遮释子: 「今曼处吾界;
未得审谛眼, 宜时往坏乱。
今若道成者, 傥能胜于吾;
速召车马兵, 吾当自出战。」
宝冠明如日, 严饰其头首;
来到须弥顶, 即被金刚铠。
金刚千轮车, 轮各有千辐。
驾以马千匹, 魔王乘宝车;
甚旷甚明曜, 如日在火中。
花宫一由旬, 手执五利矢;
宝茎盖如月, 以迷惑世间。
盖覆数由旬, 周饰七宝铃;
高幢大开口, 犹如摩竭鱼,
欲吞海水时。 魔王如是出,
来至道树侧。 菩萨坐花上,
犹如梵天王, 寂灭德充盈,
重光晃昱昱, 如大金宝积。
便语菩萨曰: 「咄起刹利种;
如何故畏死, 弃己帝王位?
「相仁妙臂当执弓, 应食世间之荣位;
应食世妙祠严国, 普令役世无遗余;
若不欲起谛自思, 莫自违负本誓愿;
吾箭甚严莫能当, 彻坏一切坚固楯。
惑人犹如春时花, 甚于断花著日中;
爱悦世间如时雨, 欲犹孔雀得云雨。
欲迷诸天及世人, 觉悟谈言失睡眠;
或以爱火烧杀戒, 古王烛之瘦消亡;
王名财除亡满臂, 上世惑欲何况今。」
彼时魔王说是言, 不能摇动菩萨意;
即便發弓捷疾矢, 现诸妭惑作女变。
见菩萨坐不倾动, 坚固如山怀疑曰:
化现四面以迎之, 现不自轻与相见;
想今太子不识矢, 若子失志吾箭误。
是不宜以欲化矢, 不可谦敬典雅辞;
魔王發意念兵众, 大呼彻天尽魔界;
即会若干无数形, 甚可恐畏动天地。
三十二头名阿乐, 是天帝释所乘象。
化身千目被珠铠, 手执金刚千楞杵;
释从无数可畏天, 象兵八亿相随来。
银车甚大容饰白, 驾千白马将从白;
白明珠铠白云盖, 自化己身有百头。
将诸白龙大军众, 十二万亿为营从;
被琉璃铠粟金钿, 右手执持金刚棒。
驾千师子众宝精, 乘琉璃车色如日;
无泣威怒及仙时, 雨立日月风火神;
是大天神无央数, 乘车象龙及驾虎;
车驾千马千师子, 或复有以千虎驾。
或乘云车乘山树, 或有乘龙虺毒蛇。
或有吐火鼻火出, 眼耳出火头火然;
或化如日或如月, 化如大山有羽翼;
或冥昏晦如黑云, 雷震电光晃昱昱。
如是无数塞虚空, 或化黑象如须弥;
乘是大象执大弓, 来向菩萨欲烧然。
化身甚大为象头, 牙如山岩上刺天。
或化师子及马头; 或化虎头摩竭鱼;
或化二头三四五, 六七八九乃至十;
或化百头百手臂, 百足百眼甚可畏;
若干变化至千头, 千眼千臂放火来。
或执弓箭刀矛戟, 或戴山树金刚杵。
菩萨德大化所放, 金银杂花众宝雨。
还自狂惑无所识, 破所执器祭具散。
或有跪地吼唤声, 雷动震地塞虚空;
还相骑乘嗔恚战, 或有马鸣或狼呼;
于菩萨意无增减, 犹如萤火日争明。
身中照现诸天宫。
「日月五星及诸宿, 铁围须弥江海渊;
释梵四王太山君, 一切照现菩萨身,
犹如普世现月中。」 于是魔王益恚盛;
即放战具爱欲火, 地虚空然不可知。
菩萨即放甘露观, 化云雨润灭欲火;
爱即畏惧菩萨德, 安详天至邪鬼退。
魔王即放恚毒發, 如召祸害化成虺;
地上普满毒蛇虺, 缠绕道树悉周遍。
菩萨即放大慈發, 化成吉来蛇退灭;
魔王复放嫉嫌箭, 名曰恶口化为龙;
菩萨复放大悲箭, 化为金鸟龙逃退。
魔王复放憍慢發, 發名梵手化成象;
菩萨复放十力發, 化成师子象退去。
魔王复放妄言發, 名曰调戏化成风;
菩萨即放至诚發, 挫折魔箭化成山。
魔王复放悭贪發, 發名悋恶化成雾;
菩萨即放惠施發, 化云细雨除土雾。
魔王复放阴盖發, 名曰睡眠化成云;
菩萨即放五净發, 化成暴风坏裂云。
魔王复放邪见發, 化成邪冥覆世间;
菩萨复放正见發, 化成为日除魔冥。
菩萨被大忍辱铠, 戒成充备跱立地;
著七觉意之花鬘, 进定璎珞微妙好。
手执慈弓梵寂箭, 从意筩中而拔之;
尔时天上净居天, 奉持过去成佛法,
心之憎爱灭除尽, 上空中见胜菩萨。
天告波旬何故劳, 唐弃汝功实相语:
是士无谁能动者, 犹比口气吹须弥;
故以慈爱语魔王, 自爱莫触娆菩萨。
诸物尚可舍本性, 风舍轻动火舍热;
月尚可使在地行, 须弥升空海过济;
如其决定如精进, 如恶如好慈众生;
法会盛宾诸天人, 食以正法甘露珍。
不逮本愿终不起, 日出求冥不得然。
菩萨大悲愍世间, 尘劳之患所蹂践;
博集诸法之良药, 三十七种之神膏。
一切堕邪迷惑路, 欲导以正不可固。
世愚昏冥灭酥油, 一切大智之灯明;
初始發善根坚固, 建大忍辱之觚干;
意志枝茎大广博, 持戒禁花甚鲜洁。
大智慧树今欲生, 当成熟正法甘果;
卿魔莫为作妨碍, 真坚要树始欲生。
古来下佛种种种, 今是应生开敷时;
普此地上更无处, 意大尊重可胜者。」
欲烧天地令燋尽, 能吞铁围普大地。」
时菩萨因问魔曰: 「本修何行得大力?」
答曰:「吾祠大开门, 名德普闻无不周。」
「卿一祠祀大德尔。 波旬且可听我说。
吾大祠祀无央数, 遍此地上无空处。」
菩萨告魔:「具谛听, 今当示汝吾行证。」
于是菩萨光明臂, 如出赤云照然明;
从袈裟中出其臂, 即展𦟛平微妙臂。
先世善行之积聚, 千福轮掌妙相具;
告魔王已手触地, 「我行汝知地逮证。」
于是地神出现形, 大举声:「我证!我证!
于此地开门大祀, 名闻第一无不备。
又复名曰多金施, 复以马施无央数;
数数食饱充此地, 又雨七宝饱世间。
于是地施无数身, 舍世种种身不逆。」
三千世界六返动, 尽扑魔王并其军,
颠倒偃覆都堕地。 空中大声普告曰:
「释种太子都胜怨, 已胜魔怨诸尘劳。」
魔王大幢即摧折, 魔退魔败声流遍。
德重地神不能胜, 心怀喜踊连震动。
菩萨即告地神曰: 「动不动类皆因汝;
且定莫动耐斯须, 吾为无归者作归。
汝久耐负无央数, 逆害亲君族欺者;
越限倾邪向众罪, 掘尽善根行恶人。
饮倒见毒堕冥者, 苦厄重担地狱分;
已胜此等且小忍, 须吾舍弃诸苦担。」
于是现历观诸禅, 于诸禅得最自在;
忆念久远初始事, 前世所经如昨暮。
时至夜半天眼观, 见一切了如明镜;
照察明达五道生, 无有坚要如芭蕉。
于其夜至第三时, 审谛思惟意要妙;
一切世间诸苦会, 生老病死遂別离,
菩萨推尽生死原, 察其起灭悉晓了。
心更生念重思惟: 「老由何来何从死?」
复生正念:「缘生故, 因老有病从病死。
受何从起从爱有, 观爱所由从觉识,
觉识所由从触更, 缘其触更有诸根,
所由六入缘名色, 名色之缘则因缘,
如是缘下至于上, 得痴缩起生死原。
审觉十二缘起本, 如所应觉谛觉知。
八贤圣路最第一, 先执正见如审实;
吾已及逮久仙圣, 诸佛世尊所行道。」
众生休息时寂静, 一切智成最佛道。
「吾已及逮久仙圣, 诸佛世尊所行道。」
逮佛第一最处已, 三千世界六变动。
地普充盈塞空中, 从无结爱雨天花;
天应庆喜世得持, 地虚空神普踊跃;
树神各各献奇花, 须弥喜与诸山礼;
佛身奋放正法光, 四维上下遍十方;
变现种种诸形像, 故先使至遍觉悟。
三十七品数各別, 各自现形如说义;
或白青黄若干色, 光明如是说法音。
佛即还摄神光明, 不食七日坐乐法。
尔时世尊说此偈: 「快哉报福妙愿成;
魔王睹共相聚来, 各各现形力向吾;
终不能令吾意动, 以功德力胜降之。」
佛本行经卷第三
校注
(一名…传)七字【大】,〔-〕【宋】【元】【明】 向【大】,响【宋】【元】【明】 前【大】,辩【宋】【元】【明】 测【大】,润【宋】【元】【明】 甚【大】,其【宋】【元】【明】 真【大】,其【宋】【元】【明】 复【大】,服【宋】【元】【明】 高【大】,膏【宋】【元】【明】 剧【大】,处【宋】【元】【明】 炽【大】,饶【宋】【元】【明】 于【大】,于【宋】【元】【明】 辈【大】,辇【宋】【元】【明】 慊【大】,嫌【宋】【元】【明】 列【大】*,烈【明】* 盖【大】,尽【宋】【元】【明】 糅【大】,揉【明】 者【大】,视【宋】【元】【明】 匮【大】,馑【宋】【元】【明】 劳【大】,荣【宋】【元】【明】 甚【大】,其【宋】【元】【明】 求【大】,永【宋】【元】【明】 行【大】,得【宋】【元】【明】 之【大】,乏【宋】【元】【明】 迷【大】,患【宋】【元】【明】 𫘝【大】,驶【宋】【元】【明】 庄【大】,壮【宋】【元】【明】 从【大】,行【宋】【元】【明】 刀【大】,刃【宋】【元】【明】 恐【大】,逃【宋】【元】【明】 灼【大】,㣿【明】 永【大】,求【宋】【元】【明】 了【大】,子【明】 有【大】,者【宋】【元】【明】 凶【大】,凶【元】【明】 佛本行经【大】,〔-〕【明】 详【大】*,庠【宋】*【元】*【明】* 阃【大】,关【宋】【元】【明】 舍弃【大】,弃舍【明】 审【大】,密【明】 最【大】,宝【宋】【元】【明】 知【大】,如【宋】【元】【明】 还【大】,逮【宋】【元】【明】 疲【大】,瘦【宋】【元】【明】 已【大】,以【宋】【元】【明】 虽【大】,离【宋】【元】【明】 喻【大】,踰【宋】【元】【明】 黧【大】,骊【宋】【元】【明】 怀便【大】,便怀【宋】【元】【明】 乃【大】,及【宋】【元】【明】 跛𨁟【大】,𫘟騀【宋】【元】【明】 水【大】,外【宋】【元】 以【大】*,已【宋】*【元】*【明】* 昱【大】,晃【宋】【元】【明】 断【大】,析【宋】【元】【明】 相【大】,林【宋】【元】【明】 则【大】,映【宋】【元】【明】 值【大】,俱【宋】【元】【明】 迮【大】,迫【宋】【元】【明】 当【大】,光【宋】【元】【明】 升【大】,升【宋】【元】【明】 佛本行经【大】,〔-〕【明】 开【大】,问【宋】 今【大】,令【宋】【元】【明】 女力士【大】,力士女【宋】【元】【明】 坻【大】,堤【宋】【元】【明】 天上世间女【大】,〔-〕【宋】【元】【明】 现【大】,示【宋】【元】【明】 妭【大】*,妖【宋】*【元】*【明】* 尽【大】,妖【宋】【元】【明】 甚【大】*,其【宋】*【元】*【明】* 斯须【大】,须臾【宋】【元】【明】 络【大】,珞【宋】【元】【明】 炎【大】,焰【元】【明】 召重【大】,重召【宋】【元】【明】 如【大】,而【宋】【元】【明】 八十【大】,十八【宋】【元】【明】 筩【大】,筒【宋】【元】【明】 头【大】,显【宋】【元】【明】 求【大】,丐【宋】,匃【元】【明】 惑【大】,或【宋】【元】【明】 挵【大】*,盖【宋】*【元】*【明】* 遂【大】,术【宋】【元】【明】 健【大】,揵【宋】【元】【明】 爱【大】*,受【宋】*【元】*【明】* 大【大】,天【宋】【元】【明】 军【大】,车【宋】【元】【明】 药【大】,乐【宋】【元】【明】 至【大】,主【宋】【元】【明】 卷【大】,卷【宋】【元】【明】 瑠【大】,琉【宋】【元】【明】 相【大】,夜【宋】【元】【明】 才【大】,财【宋】【元】【明】 抵【大】,羝【宋】【元】【明】 所【大】,有【宋】【元】【明】 焰【大】,火【宋】【元】【明】 首【大】,手【宋】【元】【明】 向【大】,响【宋】【元】【明】 轲【大】,珂【宋】【元】【明】 和【大】,利【宋】【元】【明】 女【大】,受【元】【明】 沃【大】,妖【宋】【元】【明】 虺【大】*,蚖【宋】*【元】*【明】* 熟尊【大】,尊熟【宋】【元】【明】 愚【大】,恩【宋】 古【大】,士【宋】【元】【明】 魔【大】,变【宋】【元】【明】 当【大】,常【宋】【元】【明】 惚慊【大】,忽嫌【宋】【元】【明】 沆重【大】,沈动【宋】【元】【明】 成【大】,戒【宋】【元】【明】 發【大】,慈【宋】【元】【明】 绕【大】,娆【宋】【元】【明】 大【大】,之【宋】【元】【明】 涯【大】,崖【宋】【元】【明】 恶【大】,患【宋】【元】【明】 违【大】,逮【宋】【元】【明】 之【大】,及【宋】【元】【明】 坐【大】,座【宋】【元】【明】 事【大】,地【宋】【元】【明】 亿【大】,德【宋】【元】【明】 观【大】,睹【宋】【元】【明】 德【大】,听【宋】【元】【明】 自【大】,国【宋】【元】【明】 体【大】,髓【元】【明】 应【大】,动【元】【明】 还【大】,逮【宋】【元】【明】 弊【大】,蔽【宋】【元】【明】 必【大】,心【宋】 缘【大】,种【宋】【元】【明】 灭【大】,尽【宋】【元】【明】 死【大】,无【宋】【元】【明】 辨【大】,辩【宋】【元】【明】 导【大】,道【宋】【元】【明】 侧【大】,畟【元】【明】 布【大】,遍【宋】【元】【明】 𠆸【大】,妓【元】【明】 燃【大】,然【宋】【元】【明】 凉【大】,休【宋】【元】【明】 慊【大】,嫌【宋】【元】【明】 八【大】,以【宋】【元】【明】 童【大】,幢【宋】【元】【明】 复【大】,顷【宋】【元】【明】 觉【大】,观【宋】【元】【明】 受【大】,爱【宋】[A1] 恣【CB】【丽-CB】,姿【大】(cf. K29n0979_p0598b14)
【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4 册 No. 193 佛本行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06-25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维习安大德提供之高丽藏 CD 经文,北美某大德提供,范振业大德提供新式标点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