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灭品第二十九
时佛与大众, 游至双树林;
梵音告阿难, 诣双树敷床。
佛便在绳床, 右脇而倚卧;
面向于西方, 首北而累足。
时贤善须跋, 修仁除躁性;
欲见佛求度, 来谓阿难言:
「我觉天人师, 时至欲灭度;
故来诣难见, 觉知一切法。
请阿难通入, 阿难心烦毒;
便谓须跋言: 「今非见师时。」
佛以一切智, 彻照应度者;
佛以柔软音, 告语阿难言:
即往至佛所, 果必蒙解脱。
尔时贤须跋, 谦敬尊佛德;
倾屈而敬礼, 逊辞白世尊:
「前师觉世间, 云尊从得道;
己已得解脱, 又复度众生。
愿以见开示, 傥能蒙觉悟;
故来敬礼尊, 不敢称智力。」
佛见须跋来, 心怀甚喜敬;
为说以贤圣, 示灭苦无为。
时须跋闻之, 寻即得解脱;
邪迷意觉悟, 逮得解脱道。
倒见六十二, 以是世沈没。
漏尽成罗汉, 济此无往受。
觉佛所往路, 普世缘爱生;
觉佛之所说, 深正真言教;
以除意染著, 心净无余漏。
觉世之生死, 须跋谛思惟;
谓世间断灭, 是见眼脱除。
世间有常见, 邪疑霍然除。
彼前所执持, 舍是诸倒见;
闻佛真善言, 开慈心受持。
因其前世时, 所修诸善本;
愿入泥洹城, 故速疾解脱。
已得善无为, 除冥觉正真;
建立永甘露, 除尽诸尘劳。
时见佛世尊, 欲舍就灭度;
以慈心视佛, 意便起是念:
「我今理不宜, 见佛舍寿行;
普世之炬燿, 众生所恃怙。
施善于一切, 愿我先舍身;
曼佛天中天, 未舍寿之顷。」
心善踊无量, 起五情投地;
稽首礼佛足, 生定意如山。
即时寻速灭, 犹如兴大云;
普雨降甘润, 灭尽小野火。
佛告勅比丘: 「供养须跋身。」
佛末后弟子, 度立泥洹城。
因即右脇倚, 卧于绳床上;
初夜时欲过, 星月光明损;
林薮鸟兽寂。 佛告诸弟子:
「卿等敬具戒, 如尊师炬燿;
吾去世之后, 顺从莫违犯。
田役畜乘仆, 仓藏园莫为。
不得为己身, 造立垣墙壁。
无仰观历数, 合和汤药方;
每摄意知足, 守限节忍苦。
汝等但能勤, 奉持是禁戒;
具戒之根株, 相载之泥洹。
从是起定慧, 禁戒具谐偶;
守护能备悉, 智慧增长益。
除灭诸尘劳, 缘是致泥洹;
此言戒印封, 因识守戒者。
其戒具不缺, 备悉无短少;
彼则清净善, 脱尘劳寂灭。
无有禁戒者, 彼则无沙门;
因禁戒地立, 成沙门善妙。
如回牛离苗, 纵情念邪者;
差失净禁戒, 颠坠大衰耗。
若遇恶贼对, 一世受苦身;
随从诸欲者, 今世及后世,
具受诸苦毒, 故不当从欲;
悦可诸欲者, 后必遭大苦。
人不当畏惧, 炽火之所烧;
害夺人命者, 当自畏痴意;
如愚见岩蜜, 不顾碎身患。
如无鈎醉象, 躁跳如猕猴;
心昼夜随欲, 莫听随所便。
不灭其心者, 身不得休息;
已能调伏心, 不邪屈泥洹。
得食如服药, 不当起爱憎;
喻如众蜂集, 采花之精味;
以时度施食, 无坏人慈敬。
莫烦好施者, 莫数役良畜;
好施烦则厌, 良畜数役疲。
莫自纵睡眠, 损耗难得命。
普世死所烧, 谁通夜安寐;
怨贼所围绕, 恐怖焉得安。
可舍尘劳垢, 陈宿久居者;
惭愧为衣服, 璎珞象之鈎;
放舍惭愧者, 众德善所弃。
执持惭愧者, 以故名为人;
强颜不知惭, 是名为畜兽。
若节节支解, 心不当起乱;
戒则是忍辱, 亦是其强力;
不忍他麤言, 终不得解脱。
恚坏法失名, 善心悦颜怨;
心毒不当听, 令止宿斯须。
诸善之强敌, 无过于嗔恚;
捷疾无为喻, 毁坏仁禁戒。
居家有爱著, 虽恚愆不重;
剃头被法衣, 执钵行乞食;
威仪以持世, 不宜与恚俱。
慢增则善损, 居家者尚尔;
况舍家离著, 调伏定心者。
中平正真法, 不与邪偽合;
正法建善事, 邪偽者虚欺。
积财圣忧恼, 少欲者离苦;
是故吾弟子, 少求增众善。
卿等当知足, 尔乃心安定;
欲求解脱者, 莫依众愦闹;
天帝释以下, 敬礼独静者。
卿等除亲爱, 亲爱苦止宿;
舍家恋亲爱, 如老象没泥。
志意勇进者, 众事无疑难;
勤钻寻致火, 精进者谐偶。
故当建精进, 趣向泥洹门;
邪违无为道, 汝等慎莫为。
守志不错乱, 众邪不得下;
守志沙门友, 失志忘众善。
心专服德铠, 尘劳无能胜。
专精定意者, 谛了世生死;
是故当定意, 意定苦不起。
若欲度流水, 因桥梁浮材;
卿等慧离者, 今故显世法;
有是则得度, 法外者不爱。
不谓为舍家, 铠良药利器;
舟船度流江, 智慧度生死。
是故常听法, 当从法言教;
慧见者见正, 无慧者盲冥。
心与尘劳俱, 终不得解脱;
审欲求度者, 勤除去尘劳。
沙门学调心, 除去放逸意;
天帝心调乐, 阿须伦无乐。
广设众方便, 便令至泥洹。
静寂山岩间, 林薮空闲舍;
于中学定意, 吾去后莫恨。
病者服得瘳, 医不自还服。
违失者有损, 不顾虑患故。
吾已为汝等, 敷演四正谛;
怀疑者便问, 今正是其时。」
时佛令如是, 弟子默无言;
阿那律知念, 于大众中曰:
诸佛之所说, 灭尽谛灭爱。
甘露八正道, 寂灭为泥洹;
众会未度者, 初入道老少;
佛粗说罗汉, 如冥电照道。
其已得解脱, 度于生死者;
众共怀悲恨, 师灭一何速。」
佛闻阿那律, 如是正谛语;
欲坚众生意, 慈悲说是言:
「假令有劫寿, 必当终归尽;
世间及天上, 吾所应度者;
但勤说方便, 莫遭离別痛。
以慧灯除冥, 觉世无牢强;
垂终心怀悦, 犹如重患除。
慧者脱凶衰, 远离弊恶人;
得舍是二患, 何缘得怀忧。
汝等勤修善, 一切次当死;
吾入泥洹城, 时今已近到。
于是舍寿行, 是吾末后言。」
佛于是思惟, 第一离欲禅,
从第一禅起, 思惟第二禅,
往返于九禅, 逆顺尽端绪;
世尊天中天, 还至第一禅。
从第一禅起, 重思至四禅;
佛时审谛思, 逆顺历禅观。
又还从是起, 微震动其意;
然后舍寿行, 奄入泥洹城。
佛适舍寿行, 地六返震动;
空中有大炬, 如劫尽烧火。
四方有大火, 犹如阿修罗;
烧天林树泽, 名曰爱尽乐。
普世如大火, 雷震甚可畏。
卒暴尘雾风, 折树崩山岩;
白日无精光, 星月暗不明;
日月俱失光, 譬如泥所涂。
日月虽俱照, 黤黮不精明;
莫能识东西, 昼夜不可知。
江河水皆热, 犹如沸釜汤;
双树为之萎, 屈覆世尊身。
五头大龙王, 悲痛身放缓;
或闷热视佛, 啼哭眼皆赤。
即时吐热气, 欝毒不可言;
烧热其咽喉, 如吐心重患。
观世都无常, 自谏强除忧;
自意王将从, 念法制啼泣。
净居诸天子, 解道心调定;
寂然不啼泣, 愍世或起灭。
第一执乐神, 龙王大力神;
爱重法天神, 悲感塞虚空。
杂类之大声, 遍满于世间。
魔已得其愿, 及恶兵属喜;
舞调雷震鼓, 种种放洪声。
大叫传令言: 「吾主强敌亡,
自今谁复能, 越其境界者?」
佛德树崩堕, 如大象牙折;
如高山岩摧, 如大牛角脱。
佛今舍身寿, 世间诸天人;
无所复归仰, 失恃怙如是。
如华池被霜, 众华皆摧伤。
世尊舍躯命, 寂潜于泥洹;
一切有形类, 莫不失精荣。
于时从空中, 天宝宫照耀;
驾以千象车, 悬虚而在上;
敬心熟视佛, 舍命卧身形;
「处在大生死, 一切皆无常;
始生现兴盛, 卒衰损灭亡。
回旋向所乐, 便生种种苦;
都灭尽诸苦, 无为第一快。
生死杂种薪, 烧令无有余;
慧炎德称烟, 流遍天世间。
无常水忽至, 灭佛盛光明;
犹如野猛火, 卒遇大暴雨。」
止处净居宫, 清净除诸欲。
见佛甚爱敬, 啼泣如云雨;
意重如须弥, 便發是言曰:
「世间终不有, 生而不死者;
上中下究畅, 决定无不知;
是世间大导, 去邪示正路;
慧眼最第一, 观世转上下。
犹如盲无目, 迷失平正路。」
爱憎意已竭, 劳尽生死断。
见佛已灭度, 世间当暗冥;
诸根寂意灭, 便叹是辞言:
「处在大生死, 慧义不得畅;
世间如雾气, 斯须空不现。
无常金刚杵, 击佛宝须弥;
忽然尽崩坏, 今坠堕于地。
恍惚无坚要, 躁动合则散。
普世灭亡法, 如梦无吾我;
佛师子能伏, 尘劳象自堕。
未逮道迹者, 何能不畏是;
观世叵恃怙, 如朝露聚沫。
佛号天人师, 金刚之大柱;
忽然坏在地, 其力安所在?
俱溉是三株, 劳意固难伐。
佛大力之象, 突坏尘劳树;
碎散令无余, 然后自堕地。
千目执金刚, 天帝蒙时雨;
立之于正法, 灭其苦清凉。
德称弥弘广, 普覆于世间;
诸圣贤之师, 寂然而隐灭。
名德无不周, 微妙法澹润;
天师垂济护, 自意王营从;
授以无为道, 潜身如日没。
如祠竟火灭, 今诸天师火;
霍灭寂无光, 世间永长冥。
断解脱者望, 违本愿失欢;
善名德流布, 周遍满十方。
怀四等大慈, 愍众如赤子;
莫不蒙其善, 如何寂然灭。
得妙无著道, 诸佛之所生;
无碍诸善法, 寂然而自觉。
除一切心冥, 如日千光明;
不复遭众苦, 不为恼所迫;
出兴显于世, 坏诸苦毒患;
愍伤于世间, 欲求寂灭者。
众好甚明曜, 寂如梵天王;
大智慧普备, 为世天人师。
转众生以善, 练尘劳离恶;
昼夜增诸善, 如月之初生。
每长养众善, 德称弘广普;
在家时已解, 况其舍家后。
乃往古自誓, 当为尘劳战;
愍诸贫贱者, 誓充其所愿。
亦无所专著, 于精细美味。
惠施难放舍, 人所不能者;
不受取于人, 亦不求利益。
广采众善意, 决定于善听。
故现相姿好, 见者三垢灭;
發言成法律, 长益众生善。
以行忍相明, 与尘劳为怨;
积功德无量, 不免于无常。
决定得正道, 如薪尽火灭。
示众生善道, 伐尽尘劳林;
制御于一切, 生死缚著者。
舍八胜五趣, 睹见于三趣;
伐三审尽三, 因得净三眼。
隐一觉知一, 逮一至重七;
散令无有余, 乃誓于无碍。
以甘露充世, 言辞断嗔恚;
用善染众生, 世间难悟者。
建立正法幢, 于一切世间。
鹿野转法轮, 普喜悦世间;
成就诸解脱, 净诸自爱者。
见所未曾见, 普与清净合;
觉诸难觉事, 诸未曾觉法。
告世以无常, 所生輙有苦;
告世以无我, 无彼长迷惑。
犹如七宝柱, 于祠祀中崩。
面毁不怀恨, 不悦于叹誉;
厌生受天福, 方便求不生。
自度生死海, 又度脱一切;
自以慧逮觉, 又觉悟众生。
如觉时润云, 如山林薮花;
脱见如日出, 又授以正见。
虽生于世间, 不染于世事;
涉世之险路, 不同其所趣。
心未曾犯非, 得善道尚灭;
普世遭艰难, 无恃怙可伤。
愚痴蔽其眼, 终无所顾虑;
不思设方便, 求出生死要。
生老病死苦, 迫世间无免;
唯佛能救苦, 授之以甘露。
往昔天魔兵, 不能胜天师;
自然无常力, 无常忽胜之。
世尊耳所听, 三千世界声;
神足然升降, 乃至梵居天。
觉众生心念, 下至无择狱;
诸生死起灭, 悉审谛见了。
具足六通慧, 备悉觉决定;
今尽罢舍置, 弃身余寿行。
世爱流生死, 谁说法令息;
世俗愚无智, 谁当觉慧灭。
犹如车无御, 江海船失师;
笃病离良医, 如何当自持。
如言离诚信, 无觉意求智;
王者失容饰, 行善不忍辱。
已离是四事, 其功不显现;
今佛舍世间, 无济难成事。
如夏五六月, 清净无风云;
众生应度者, 今当普遭难;
世尊舍寿命, 何一甚苦痛。
时天怀悲心, 慈愍说是辞;
婬怒痴薄故, 叹师毁生死。」
已得解脱者, 谛计兴衰数。
声流闻诸国, 拘夷诸力士;
其声甚悲痛, 如群鹄遇鹰。
见佛奄然卧, 支体皆展直;
犹转轮王崩, 诸国靡不㘁。
诸男女长幼, 怀悲毒狂乱。
又复无数人, 懊恼自投掷;
「呜呼!天人师, 众生所仰赖;
相舍弃何疾, 永绝无复望。」
大众悲啼哭, 各尽所堪任;
诸力士之王, 毒痛㘁叹言:
「觉法悟世师, 已卧不复起;
犹如大军罢, 大幢不复现。
所办事已办, 应觉佛已觉;
于世犹如眼, 今奄然长眠。
大桥卒破坏, 因何度苦痛。
佛慧光照曜, 心明精进晖;
今便隐光潜, 无为之大山;
世间便当还, 奄入长衰冥。」
或悲㘁寱语, 或怀闷熟视;
或有尽声哭, 或有面掩地。
众生怀恼毒, 啼哭形不同;
于是七宝挍, 象牙之辇舆;
华香之杂珍, 种种众奇妙;
诸力士㘁哭, 供养佛舍利。
明珠挍宝盖, 或持宝垂珠;
或捉宝拂扇, 供养佛舍利。
诸力士擎舆, 啼哭眼皆赤;
空中雷震声, 称耳悦意乐。
天散诸意花, 续下如淋雨;
诸天堕花地, 鲜明始如敷。
诸天塞虚空, 众宝供养佛;
畅發悲楚辞, 追叹佛功德。
诸执乐神女, 洒栴檀香汁;
散璎珞宝衣, 供养佛舍利。
诸力士擎舆, 携至城中央;
天人恭敬礼, 追慕而啼哭。
缯䌽宝幢幡, 严饰其城郭;
供养擎宝舆, 从城西门出;
至城西便度, 宝底流江水。
上于甘树下, 以种种香木;
积为大薪𧂐, 及若干种香。
若干种花香, 及种种泽香;
各各秉炬火, 欲烧佛薪𧂐。
众人咸怀疑, 不知其缘故。
大迦叶不远, 怀慈往见佛;
时火以是故, 共吹终不然。
时迦叶速至, 礼敬佛𧂐已;
肌体虽然尽, 骨如故不燋。
尔时诸力士, 以乳浇灭火;
以香汤洗骨, 金瓶盛舍利。
犹往昔天帝, 欲烧金刚山;
以其功德大, 故火不能烧。
今以大炽火, 不能烧佛骨;
诸力士展转, 说此喻相谓:
「四等心所生, 灭除婬欲火;
尊骨寂清凉, 我等心燋燃。
诸天神力士, 不能胜佛身;
忽今遭无常, 我以能担行。
佛力强无比, 声流闻十方;
如何便恍惚, 盛之在金甖。
遭遇无常火, 唯留其神骨。
以金刚慧杵, 坏尘劳强山;
遭苦不舍忍, 心坚定不动。
断尽诸苦本, 灭不更受身;
如是之妙体, 永终于火中。」
力士每所至, 力伏令人啼;
念慈敬佛德, 啼哭担舍利。
力强勇武备, 志精怀自大;
啼哭还入城, 意谦除贡高。
舍利置其上, 一切礼供养。
诸力士悲感, 在于王殿上;
供养尊舍利, 如是至数日。
隣侧七国王, 时各寻遣使;
各通其王命, 诸力士相闻;
皆陈其敬意, 求得舍利分。
诸力士答言: 「佛于我国灭,
自供养舍利, 不能以相与。」
力士擎舍利, 又恃其力强。
使不肯还返, 当遣以威力;
意各赍贡高, 无心分舍利。
诸使还返命, 诸王各起意;
寻即兴师众, 风發至其城。
以无数军众, 围绕力士城;
人众甚繁多, 城中不能容。
七国王军众, 象吼马鸣声;
于是七王军, 各于其部分;
精练甚壮勇, 战士及象马。
四种之战阵, 象马车步兵。
力士亦严施, 城上拒战具;
即便皆建立, 军阵大行旗;
国内诸细民, 莫不怀恐怖。
于时七国王, 计议同一心;
犹如七星宿, 同夜俱出现;
七王之兵众, 俱时到城下。
大众起黄尘, 坌塞人众眼;
鼓角吹贝声, 塞耳无所闻;
妇女诸幼小, 惶怖皆失色。
皆贯胄被钾, 当仗严进战。
象马皆被钾, 整阵当对战;
力士没体命, 不图分舍利。
诸力士齐心, 决定战不退。
皆立于城上, 楼橹却敌间;
看城外诸王, 军众无央数。
军奋作威势, 同时大叫呼;
或有跳勇走, 捷疾欲向城。
外军见力士, 严备自束带;
决定欲对战, 殊无退却意。
各与其妻息, 辞別当进战;
诸战士妻息, 怀怖心惊波。
又有父母者, 心爱恋其子;
见子被钾铠, 欲出诣战场。
子见父母悲, 心皆怀遗疑。
或有诸妇女, 默然怀愁闷;
见妻子啼哭, 心猛锐果敢;
掣夺取弓箭, 必欲战不疑。
诸力士自恃, 意决必欲战;
如藏虺在器, 怀怒毒炽盛。
心意皆决定, 必欲战不疑;
七王亦严办, 对阵垂当战。
皆以素严办, 四部之兵众;
象兵及马兵, 车步之兵众。
有贵姓梵志, 厥名香草性;
性博慧笃慈, 喻谏诸王言:
欲伏强力敌, 灭尽形势命。
居城自守者, 不易可得胜;
力士得城内, 皆共同一心。
如今重围闭, 意必欲获胜;
唯愿诸大王, 幸回隆盛威。
诸王皆共悉, 何辜横加恼?
或时堕围者, 方便胜外敌。
毒虺自济命, 入穴藏其形;
自觉有威势, 能震彼令恐;
集聚入城藏, 坚固修守备。
虽素力薄弱, 入城成大力;
如灯火垂灭, 得膏薪还炽。
以其戒德重, 外敌自坏散。
犹昔重怨王, 用兵力竭尽;
清明王有德, 胜外强怨敌。
往过去诸王, 以力广土地;
王食禄忽过, 如牛饮氷水;
诸王尽过去, 国土地续存。
是故当熟思, 世间正真理;
设方便和同, 得舍利为贵。
以矢力胜怨, 生讐逆返迫;
以和顺取胜, 终已不起返。
诸王力盛强, 能消伏微敌。
如所敬尊师, 奉法者为上;
今宜追念师, 受行忍辱教。」
和顺正真言, 慈心谏诸王。
皆回降诸王, 隆盛猛锐心;
于是诸王便, 顺辞答梵志:
「所言得时宜, 和顺知方便;
汝当审吾等, 心悟善法力;
或以愿以力, 或以忿恚恨;
如我等今意, 纯求以佛德;
执仗求舍利, 不贪国财宝。」
佛布教世间, 除劳灭自大;
往古诸帝王, 迷惑贤女色;
而我不为佛, 爱危脆命为?
往日有兄弟, 愚嫉兴嫌诤;
还共相伤杀, 令尽无有余。
佛兴显于世, 灭除愚嫉心;
如何不为佛, 惜命而不战?
昔手臂力士, 挟嫌结嗔恚;
佛出于世间, 能除尽恚害;
我等为佛故, 爱此躯命为?
昔者华上子, 号曰十头神;
坚固著色欲, 缘丧没身命。
佛出于世间, 解一切缚著;
我等为佛故, 著此身命为?
往昔诸愚人, 以痴诤水虫;
佛兴出于世, 除一切愚痴;
我等为佛故, 愚爱是身为?
古来愚不达, 所诤诸臭秽;
无有一坚要, 相害不可计。
吾等心坚正, 终不疑于战。
尽意设方便, 陈吾等至意;
其委仰于仁, 必令一对战。
闻仁说善法, 正真之言辞。
内心即退灭, 嗔恚之恶毒;
犹如虺被呪, 毒害灭无余。」
尔时其梵志, 承诸王教命;
便即行入城, 至诸力士所。
欲见诸力士, 贵重有势者;
便以谦恪意, 宣诸王教命:
發心欲同声, 以尽其武力;
意勇如师子, 张目向城看。
摩拭豫严张, 金宝错涂弓;
意勇无疲极, 昼夜不脱铠。
卒發心忆念, 佛之慈明法;
劳以义相让, 不疑畏战鬪。
不以诤土地, 来至此城下;
敬佛功德故, 来到汝此耳;
客以善义来, 主人宜敬待。
佛为一切师, 吾等同敬事;
欲供养舍利, 故来至此城。
共为法兄弟, 幸可分舍利;
广可令众生, 各各得供养。
悭惜财宝者, 是不为秽耻;
爱悋之为物, 必有丑秽名;
除悭施善者, 圣贤之所叹。
仁等若执意, 不与舍利者;
今便可出城, 与客共捔力。
居城依门扇, 不执杖出战;
是则不为王, 非贵非勇士。
城外诸王意, 如向来所说;
幸小垂听采, 请说正真法。
唯仁等莫必, 专意求欲战;
古来战诤中, 无善义无利。
今诸仁何故, 炽然怒求战?
若忿诤六欲, 若诤宝财货;
若以此战诤, 事理犹可通。
以福德之故, 是善法叹誉;
终无有利义, 是事不宜尔。
仁等宜开意, 分诸王舍利;
善法当流布, 因此为无始。
若能为是者, 则无复战诤;
可逮二善义, 福德及名称。
其有专己见, 离正入邪道;
诸王设方便, 欲广建善法,
欲普导世间, 牵至天人道。
世尊每叹誉, 众施法最善;
所至则为师, 天人之所叹。
普观诸世间, 财施者不少;
以法惠施者, 时有或无有。
法施名称博, 广安隐世间。」
是诸力士众, 闻是善法言;
心内窃怀惭, 默然熟相视。
以谦爱敬辞, 而谓梵志言:
「仁乃善方便, 加爱敬于众;
为梵志不妄, 勤建立著善。
能降下我等, 善行者道中;
便可相从意, 如师所开示;
爱厚笃敬信, 我等可用耳。
事败遇艰难, 后追悔无及。」
別以为八分, 安谛一平等。
于是诸力士, 从中取一分;
致其余七分, 送与七国王。
尔时诸力士, 上宾待诸王;
诸王得舍利, 悲喜各归国。
于是七国王, 各各自于国;
兴师建神塔, 高乃至云际。
梵志草香性, 欲己聚起塔;
便从诸力士, 乞量舍利甖。
界内贵梵志, 乞佛积灰炭;
皆共收拾聚, 恭敬立神塔。
于阎浮提地, 巍巍德如山。
梵志所建立, 金甖塔第九;
华香宝幡盖, 表显供养塔;
或喜悲啼哭, 礼事敬神塔。
皆共追恋慕, 忆念佛功德;
辛酸悲楚毒, 永逝一何剧!
以善施世间, 众生所恃赖;
迷失路者导, 重病者良医。
寒者之春阳, 旱热者凉池;
三界之覆盖, 忽便寂然灭。
三界失覆盖, 无恃可痛怜;
世失正倾邪, 流入三恶趣;
世谁有大力, 能制令还者?
世间诸众生, 愚痴蔽其眼;
贪婬嗔恚火, 之所见烧然。
一切世众生, 婴尘劳重病。
世尊普慈心, 为三界良医。
佛日盛光明, 始出现世时;
普奋大光明, 照三千世界。
普开敷世间, 天人芙蓉花。
犹如诸池花, 蒙日光而开。
诸天世人民, 及诸大国王;
悲泣追叹慕, 向塔咏佛德:
「唯世大覆护, 第一慈悲师;
忽孤弃众生, 一何甚速疾。
佛日之光明, 忽然而潜入;
愚雾弥覆世, 当何从见明?
谁当导众生, 示以正谛路;
使至泥洹城, 寂静无恐惧?」
时密迹力士, 广为诸天人;
以次说是法, 宣佛本行德。
思惟所说理, 追寻佛功德:
「所积众善本, 无限无有量;
众宝德相慧, 充满甚盈溢。
今此贤劫中, 所兴千菩萨;
假令诸罗汉, 慧如舍利弗。
寿劫叹佛德, 不能令终竟;
况吾智浅末, 限陈所见闻。」
时诸会天人, 闻其所说法;
心中忽明悟, 意如面见佛。
皆共怀悲感, 恻怆追慕佛,
愿志大乘意, 写情心专固。
稽首归命佛, 忽然各飞去。
佛本行经卷第七
校注
(一名…传)七字【大】,〔-〕【宋】【元】【明】 原【大】,源【宋】【元】【明】 永【大】,求【明】 貌【大】,眼【宋】【元】【明】 现【大】,见【宋】【元】【明】 甚【大】,其【宋】 从【大】,旋【宋】【元】【明】 致【大】,到【宋】 两【大】,漏【宋】【元】【明】 如【大】,知【宋】【元】【明】 受【大】,寿【宋】【元】【明】 大【大】,华【宋】【元】【明】 殖【大】,植【明】 知【大】,如【宋】【元】【明】 身【大】,自【元】【明】 瞻【大】,占【明】 足【大】,之【宋】【元】,乏【明】 走【大】,纵【宋】【元】【明】 勉【大】,逸【宋】【元】【明】 凶【大】,凶【宋】【元】【明】 方便【大】,便当【宋】【元】【明】 进【大】,立【宋】【元】【明】 盖【大】,善【宋】,尽【元】【明】 寐【大】,隐【宋】 犷【CB】【宋】【元】【明】,穬【大】 出【大】,止【宋】【元】【明】 天【大】,大【宋】【元】【明】 贪【大】,分【宋】【元】【明】 贫【大】,贪【宋】【元】【明】 彻【大】,虽【宋】【元】【明】 渧【大】,滴【宋】【元】【明】 得【大】,时【宋】【元】【明】 钾【大】,甲【宋】【元】【明】 舡【大】,船【元】【明】 教【大】,施【宋】【元】【明】 合和【大】,和合【宋】【元】【明】 导【大】,道【宋】【元】【明】 炎【大】*,焰【元】【明】* 真正【大】,正真【明】 终【大】,缘【宋】【元】【明】 后末【大】,末后【元】【明】 具【大】,见【宋】 法得【大】,得法【宋】【元】【明】 觉【大】,学【宋】【元】【明】 如【大】,从【宋】【元】【明】 雹【大】,震【宋】【元】,振【明】 限【大】,恨【明】 尊【大】,间【宋】【元】【明】 树【大】,坐【宋】【元】【明】 走【大】,大【宋】【元】【明】 动【大】,恸【明】 失【大】,无【宋】【元】【明】 佛本行经【大】,〔-〕【明】 因【大】,即【宋】【元】【明】 敏【大】,愍【宋】【元】【明】 长【大】,永【宋】【元】【明】 在【大】,存【宋】【元】【明】 往【大】,住【宋】【元】【明】 导【大】,道【宋】【元】【明】 难【大】,那【宋】【元】【明】 生世【大】,世间【宋】【元】【明】 枝【大】,枚【宋】【元】【明】 菓【大】,果【宋】【元】【明】 法【大】,流【宋】【元】【明】 是【大】,时【宋】【元】【明】 炽【大】,盛【宋】【元】【明】 是【大】,足【宋】 灭【大】,藏【元】【明】 疾【大】,灭【宋】【元】【明】 掩【大】,淹【宋】【元】【明】 涯【大】,崖【宋】【元】【明】 䟽【大】,疎【宋】【元】【明】 向【大】,响【宋】【元】【明】 功德【大】,众德【宋】【元】【明】 每殖【大】,无植【宋】【元】【明】 恶【大】,人【宋】【元】【明】 幡【大】,幡【明】 轮转【大】,转轮【宋】【元】【明】 原【大】,源【宋】【元】【明】 及【大】,乃【宋】【元】【明】 㘁【大】*,号【宋】*【元】*【明】* 间【大】,林【宋】【元】【明】 踊【大】,勇【宋】【元】【明】 壁【大】,躄【宋】【元】【明】 倒【大】,到【宋】【元】【明】 啼【大】,涕【宋】【元】【明】 央【大】,鞅【宋】【元】 啮【大】,齿【元】 椎【大】,推【宋】【元】【明】 𫘝【大】,驶【宋】【元】【明】 耀【大】,辉【宋】【元】【明】 惕【大】,汤【宋】【元】【明】 舆【大】,举【宋】【元】【明】 辇【大】,舆【宋】【元】【明】 婉【大】,腕【宋】【元】【明】 如【大】,妙【宋】【元】【明】 伎【大】,𠆸【宋】,妓【元】【明】 燃【大】*,然【宋】*【元】*【明】* 燃【大】,然【明】 劳【大】,埃【宋】【元】【明】 辉【大】,耀【宋】【元】【明】 沃【大】,没【宋】【元】 恃【大】,持【宋】【元】【明】 授【大】,挍【宋】【元】【明】 佛本行经【大】,〔-〕【明】 如【大】,而【宋】【元】【明】 返【大】,反【宋】【元】【明】 霖【大】,淋【宋】【元】【明】 底【大】,邸【宋】【元】【明】 墎【大】,郭【宋】【元】【明】 力任【大】,任力【宋】【元】【明】 池【大】,地【宋】【元】【明】 钾【大】*,甲【宋】*【元】*【明】* 但【大】,殂【宋】【元】【明】 设【大】,敌【宋】【元】【明】 里【大】,里【宋】【元】【明】 仗【大】*,杖【宋】*【元】*【明】* 向【大】,响【宋】【元】【明】 露剑【大】,剑而【宋】【元】【明】 请【大】,诸【宋】【元】【明】 天【大】,夫【宋】【元】【明】 战【大】,戟【宋】【元】【明】 遵【大】,尊【宋】【元】【明】 闭【大】,鬪【宋】【元】【明】 故【大】,辜【宋】【元】【明】 戒【大】,或【宋】【元】【明】 无【大】,于【宋】【元】【明】 虽【大】,唯【宋】【元】【明】 今【大】,尔【宋】【元】【明】 厚【大】,奋【宋】【元】【明】 求欲【大】*,欲求【宋】*【元】*【明】* 曼【大】,两【宋】【元】【明】 烈【大】,列【宋】【元】 曰【大】,自【明】 呰【大】,訾【明】 爱【大】,受【明】 罚【大】,伐【明】 诚【大】,戒【宋】【元】【明】 备【大】,略【宋】【元】【明】 其【大】,直【宋】【元】【明】 等【大】,身【宋】【元】【明】 疑【大】,拟【宋】【元】【明】 人【大】,仁【宋】【元】【明】 矢【大】,入【元】【明】 备【大】,当【宋】【元】【明】 丳【大】,胄【宋】【元】【明】 晧晧【大】,皓皓【宋】【元】【明】 慊【大】,嫌【宋】【元】【明】 惜【大】,悋【宋】【元】【明】 鄙【大】,彼【明】 以【大】,与【宋】【元】【明】 德【大】,得【宋】【元】【明】 善【大】,若【宋】【元】【明】 每【大】,无【宋】【元】【明】 导【大】,道【宋】【元】【明】 莫【大】,广【宋】【元】【明】 人【大】,入【宋】【元】【明】 兽【大】,战【宋】【元】【明】 怒【大】,恕【宋】【元】【明】 圣【大】,量【宋】【元】【明】 造初【大】,初造【宋】【元】【明】 巍【大】,巍字后有(无央数诸天诸王明梵志各昼夜精勤歌叹礼佛塔)四句廿字【宋】【元】【明】 甚【大】,其【宋】【元】【明】 隣【大】,怜【明】 央【大】,鞅【宋】,懃【元】 随【大】,堕【宋】【元】【明】 毛衣【大】,衣毛【宋】【元】【明】 从难【大】,难从【宋】【元】【明】 地【大】,池【宋】【元】【明】【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4 册 No. 193 佛本行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06-25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维习安大德提供之高丽藏 CD 经文,北美某大德提供,范振业大德提供新式标点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