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义足经卷下

猛观梵志经第十一

闻如是

佛在释国迦维罗卫树下从五百比丘悉应真所作已具已下重担闻义已度所之生胎灭尽

是时十方天下地神妙天来佛所欲见尊德及比丘僧是时梵四天王相谓言「诸学人宁知佛在释国迦维罗卫树下从五百真人复十方天地诸神妙天悉来礼佛欲见尊威神及诸比丘我今何不往见其威神」四天王即从第七天飞下譬如壮士屈伸臂顷来到佛边尊不远便俱往礼佛及比丘僧各就座

一梵天就座便说偈言

「今大会于树间  来见尊皆神天
今我来欲听法  愿复见无极众

二梵天适就座便说偈言

「在是学当制意  直学行知身正
如御者善两辔  护眼根行觉意

三梵天就座便说偈言

「力断七伏邪连  意著止如铁根
舍世观净无垢  慧眼明意而摄

四梵天就座便说偈言

「有以身归明尊  终不生到邪冥
舍人形后转生  受天身稍离患

是时坐中有梵志名为猛观亦在大众中意生疑信因缘佛知猛观梵志所生疑是时便作一佛端正形类无比见者悉喜有三十二大人相金色复有光衣法大衣亦如上说便向佛叉手以偈叹言

各念彼亦知  各欲胜慧可说
有能知尽是法  遍行求莫隅解
取如是便生  痴计彼我善慧
至诚言云为等  一切是善言说
不知彼有法无  冥无慧随彼
冥一切痛远  所念行悉彼有
先计念却行说  慧已净意善念
是悉不望  悉所念著意止
我不据是悉上  愚可行转相牵
自见谨谓可谛  自己痴复受彼
自说法度无及  以自空贪来盗
已八冥转相冥  学何故一不道
一谛尽二有无  知是谛不颠倒
谓不尽谛随意  以故学一不说
何谛是余不说  当信谁尽余说
饶余谛当何从  从何有生意识
识无余何说余  从异想分別择
眼所见为著可  识若欺尽二法
闻见戒在意行  著欲变讼见
止校计观何羞  是以痴复授彼
痴何从授与彼  彼绮可善
便自署善说已  有讼彼便生怨
坚邪见望师事  邪酷满绮具
常自恐语不到  我常戒见是辟
见彼谛邪惭藏  本自有惭藏
以悉知黠分別  痴悉无合
是为谛住乃说  悉可净自所法
如是取便乱变  自因缘痛著污
从异行得解净  彼虽净不至尽
是异学闻坐安  自贪俱我坚盛
自己盛坚防贪  有何痴为彼说
虽教彼法未净  生计度自高妙
谛住释自在作  虽上世亦有乱
弃一切所作念  妙不作有所作

佛说是义足经竟比丘悉欢喜

法观梵志经第十二

闻如是

佛在释国迦维罗卫树下与五百比丘俱皆应真所作已具已下重担以义自证会胎生尽

尔时十方天地神妙天亦来礼佛欲见尊德及比丘僧是时第七天四天王相谓言「诸学人宁知佛在释国迦维罗卫树下从五百真人复十方天地神妙天悉往礼欲见尊威神及比丘我曹今何不往见其威神」四天王即从第七天飞下譬如壮士屈伸臂顷来到佛边去尊不远便俱往礼佛及比丘僧各就座

一梵天就座便说偈言

「今大会于树间  来见尊皆神天
今我来亦听  愿复见无胜众

二梵天就座便说偈言

「在是学当制意  直觉行知身正
如驭者善持辔  护眼根行觉意

三梵天就座便说偈言

「力断七拔邪连  意著止如铁根
舍世观净无垢  根明意服软

四梵天就座便说偈言

有是身归明尊  终不生到邪冥
舍人形转后尊  受天身稍离患

是时座中有梵志名法观亦在大众中因缘所计见于泥洹脱者有支体以故生意疑信因缘

佛知法观梵志所生疑是时便作一佛端正形类无比见者悉喜有三十二大人相金色复有光衣法大衣亦如上说便向佛叉手以偈叹言

如因缘见有言  如已取悉说
一切彼我亦轻  亦或致在善缘
少自知有惭羞  诤变本说两果
见如是舍变本  愿观安无变处
一切平亦如地  是未尝当见等
本不等从何同  见闻说莫作变
猗著是众可恶  可见闻亦所念
雨出净谁为明  爱未除身复身
以戒摄所犯净  行谛祥已具住
于是宁经至净  可恐世在善说
已离谛更求行  悉从罪因缘受
亦如说力求净  自义失生死苦
行力求亦不说  眼如行亦思惟
死生无尽从是  如是慧亦如说
戒彼行一切舍  罪亦福舍远去
净亦垢不念觉  无沾污净哀受
修是法度彼一  说无行为远欺
受如是便增变  各因谛世邪利
自所法便称具  见彼法诘为漏
无等行转相怨  自见行不随污
凡所说黠代恐  无于法有所益
无慧众异说净  所系著住各坚
各尊法如闻止  演如解自师说
无法行但有言  彼所净因一心
言如是彼亦说  一所见从净堕
便自见怨所作  坐胜慧自大说
所摄著求便脱  念所信无所住
本所因在好说  净行在彼未除
观世人见名色  以其智如受知
欲见多少我有  不从是善净有
有慧行累无有  知亦见正以取
见无过是法行  度是乱不更受
慧意到无所至  不见坚识所觉
如关闭制所著  但行观无取异
尊断世所受取  取与生不应坚
静亦乱在观舍  在是恶哀凡人
弃故成新不造  无所欲何所著
脱邪信勇猛度  悉已脱世非
一切法无所疑  悉见闻亦何念
舍重担尊正脱  不愿过常来见

佛说是义足经竟比丘悉欢喜

兜勒梵志经第十三

闻如是

佛在王舍国于梨山中尔时七头鬼将军与鵙摩越鬼将军共约言「其有所治处生珍宝当相告语」尔时鵙摩越鬼将军所治处池中生一莲花千叶其茎大如车轮皆黄金色鵙摩越鬼将军便将五百鬼来到七头鬼将军所便谓七头言「贤者宁知我所治池中生千叶莲花但茎大如车轮皆黄金色」七头鬼将军即报言「然贤者宁知我所治处亦生神珍宝如来正觉行度三活所说悉使世人民得安雄生无上法坚无比已生宝何如贤者宝

复以月十五日说戒解罪鵙摩越鬼将军报七头言

「今十五大净  夜明如日光
求尊作何方  不著在何处
尊今在王舍  教授摩竭人
一切见断苦  洞视是现法
从苦复苦生  断苦不复生
径闻八通道  无怨甘露欲
今往具礼敬  即是我所尊
行意学以作  一切有无止
宁有憎爱不  所念意乃随
意坚于行住  已止无所有
憎爱无所在  念空无所随
宁贪不与取  宁依无恼害
宁舍有真行  宁慧无所著
舍贪不与取  愍哀及蠕动
断念不邪著  觉痛当何亲
宁守口不欺  断嫉无麤声
守正不谗人  无念鬪乱彼
守口心不欺  不嫉麤声断
守行何谗人  悉空彼何乱
宁不染爱欲  意宁净无秽
所著宁悉尽  在法宁慧计
宁度至三活  所行悉已净
一切断不著  宁至无胎世
三活谛已见  所行净无垢
行法悉成就  从法自在止
尊德住悉善  身口悉已
尊行定树间  俱往观瞿昙
真人鹿𨄔肠  少食灭邪贪
疾行问度法  断痛从何脱
观瞻如师子  恐怖悉无有
佛所头面礼

七头鬼将军及鵙摩越等各从五百鬼合为千众俱到佛所皆头面礼佛住一面

鵙摩越鬼将军便白佛言

「真人鹿𨄔  少食行等心
尊行定树间  吾人问瞿昙
『是痛从何灭  从何行脱痛
断疑问现义  云何脱无苦
『断苦痛使灭  行是痛苦尽
舍疑妙说持  如义无有苦
『谁造作是世  谁造作可著
谁造世所有  谁造为世苦
『六造作是世  六造作可著
六造世所有  六造为世苦
『谁得度是世  昼夜流不止
不著亦不悬  深渊谁不没
『一切从持具  从慧思想行
内念著意识  是德无极度
已离欲世想  色会亦不往
不著亦不悬  是乃无没渊
『从何还六向  何可无有可
谁痛亦想乐  无余灭尽去
『是六还六向  是生不复生
名灭已无色  已尽有何余
大喜步往道
「大将军七头  会当报重恩
道现大尊  法施无有上
今鬼合千众  悉能叉手住
一切身自归  为世尊大
今已辞求过  各还国政治
今悉礼正觉  念法归尊法

尔时座中有梵志名兜勒亦在众中便生意于泥洹脱者支体因缘因是便意生疑

佛即知兜勒意生所疑便化作一佛端正形好无比见莫不喜者形类过天身有三十二大人相紫磨金色衣大法衣弟子亦作化人化人适言弟子亦言弟子适言化人亦言佛所作化人化人言佛默然佛言化人默然何故一切制念度故

化佛便叉手偏袒以偈叹言

愿问贤神俞曰  远可靖大喜足
从何见学得灭  悉不受世所有
本是欲多现我  从一绮便悉乱
所可有内爱欲  从化坏常觉识
莫用是便自见  不及减若与等
虽见誉众所称  莫贡高蹶彼住
如所法为已知  若在内若在外
强力进所在作  无所得取无有
且自守行求灭  学莫从彼求灭
以内行意著灭  亦不入从何有
在处如海中央  无潮波安平正
一切止住亦尔  觉莫增识与意
愿作大慧眼视  已证法复现彼
愿作光仁善恕  诸捡式从致定
且摄眼左右  不受言关闭听
戒所味莫贪著  我无所世所有
身所有若麤细  莫还念作悲思
所可念便生愿  有来恐慧莫畏
所得粮及饮浆  所当用若衣被
取足止莫虑后  从是止余莫贪
常行定乐树间  舍是理无戏犯
若在坐若在卧  闲静处学力行
莫自怨捐睡卧  在学行常严事
弃晻忽及戏  欲世好悉远离
兵凿晓解梦  莫观宿善恶现
莫现慧于胞胎  悉莫凿可天亲
莫造作于卖买  莫于彼行欺利
莫作贪止县国  莫从彼求欲利
莫乐行不诚说  悉莫行两面辞
尽寿求慧所行  具持戒莫轻漏
横来诘莫起  见尊敬莫大语
所贪弃不可嫉  舍两舌恚悲法
所欲言学贪著  莫出声麤邪漏
羞惭莫从学  所施行莫取怨
闻麤恶不善声  从同学若凡人
善关闭莫与同  慧反应不过身
知如来谛已正  不戏作著意作
从宴净见已灭  不戏疑瞿昙教
自致慧不忘法  证法无数已见
常从慧如来学  好不著从是慧

佛说是义足经竟比丘悉欢喜

莲花色比丘尼经第十四

闻如是

佛在忉利天上当竟夏月波利质多树花适好盛濡软石上欲为母说经及忉利天上诸天尔时天王释到佛所为佛作礼便白佛言「今当用何时待遇尊」佛告天王「用阎浮利时待我」天王得教即礼佛欢喜而去

尔时贤者摩诃目犍连亦在舍卫亦竟夏月于祇树给孤独园中尔时四辈悉到目犍连所——比丘辈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四辈悉礼目犍连各一面住便共问目犍连「今世正眼为在何所竟是夏三月」目犍连便告四辈「今佛在忉利天上当竟夏三月念母怀妊勤苦故留说经及忉利诸天在波利质花树下濡软石上树高四千里布枝二千里树根下入二百八十里所坐石按之即陷入四寸舍便还复」摩诃目犍连广复为四辈说经法便默然诸四辈闻经欢喜著念便礼目揵连悉去

至竟夏三月复众四辈皆悉来到目揵连所头面礼竟悉就共白目揵连「善哉贤者学中独多神足愿烦威神到佛所为人故礼佛足以我人语白佛『阎浮利四辈饥渴欲见尊善哉佛愍念世间人愿下阎浮利』」目犍连闻如是默然可四辈复以经法戒四辈众欢喜目犍连辞四辈悉起礼复起绕目犍连而去

尔时目犍连便取定意如壮士屈伸臂顷从阎浮利灭便往天上去佛不远是时佛在无央数天中央坐说经法目犍连便生想「如来在天众中譬如阎浮利」佛即知目犍连意想所念告目犍连言「不与世间等迅去即便去欲使来即来去来随我意所念

目犍连白佛言「是天众多好甚乐天中有先世一心自归于佛寿尽来生天上或有身归法者或自归僧者寿尽皆来生天上或有先世净心乐道寿尽来生天上」佛言「目犍连如是是天中先世一心归佛归法归僧心乐道寿尽皆来生天上

尔时天王释坐在佛前意尊佛语及目犍连所言即言「贤者目犍连所说实如是先世有身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及净心乐道皆来生天上」是时有八万天坐在天王释后诸天悉欲尊佛所言及目犍连亦其王所言便言「贤者目犍连可所说者实如贤者言其有先世作人时身归三正净心乐道寿尽皆来生天上」尔时八万天因缘目犍连各各自陈我得沟港

目犍连便前作礼头面著佛足便白佛言「诺阎浮利四辈饥渴欲见佛善哉愿尊愍念世间以时下到阎浮利」佛便告目犍连「汝且下语世间四辈『佛却后七日当从天上来下安详会于优昙满树下』」目犍连言「诺」受教便起作礼绕佛三匝便取定意譬如壮士屈伸臂顷便灭于忉利天即住阎浮利地上悉告世间人「佛却后七日当从天上来下安详会于优昙满树下

佛于天上便取定意如力士屈伸臂顷佛于忉利天上至盐天为诸天说经灭于盐天即至兜术天复从兜术天灭即至不憍乐天化应声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水行水微天无量水天水音天约净天遍净天净明天守妙天玄妙天福德天德淳天近际天快见天无结爱天已说经悉使大欢悦便与天上色天俱下住须大施天从上下悉从二十四天上至第三天上住悉敛上有色天悉复敛有欲天来至第二天须弥巅上住

是时有天子堕彼被王教意便化作三阶——一者金二者银三者琉璃——佛从须弥巅下至琉璃阶住梵天王及诸有色天悉从佛右面随金阶下天王释及诸有欲天从佛左面随银阶下佛及诸无数有色天释亦诸无数有欲天悉下到阎浮利安详会优昙满树下是使无数人民悉来会欲见佛欲闻法

是时莲花色比丘尼化作金轮王服七宝导前从众力士兵飞来趣佛是大众人民及长者帝王遥见金轮王悉下道不敢当前广作径路莲花色比丘尼到佛所是时天亦见人人亦悉见天以佛威神天为下地为高人悉等天亦无贪意在人人亦无贪意在天时有人贪著乐金轮王

是时有一比丘坐去佛不远便箕坐直身意著捡戒比丘见天乐会亦人乐会自生念言「是一切无常一切苦一切空一切非我何贪是何愿是已是何有」比丘即在坐得沟港道已自证

佛知人知天知彼比丘生意所念说偈言

「有利得人形  持戒得为天
于世独为王  见谛是独尊

是时莲花色比丘尼适到佛前便摄神足七宝及兵众悉灭不现独住无发衣法衣便头面著佛足

佛因到优昙满树下坐成布席坐适坐便为大众人民广说经法说布施持戒善现天径说欲五好痛说具恶

佛知人意稍濡离麤便现苦谛习尽道谛中有身归佛归法归比丘僧者中有随力持戒者中有得沟港自证频来至不还道自证

是时贤者躬自在座便起偏袒向佛叉手面于佛前以偈赞佛言

「今恭礼雄遍观  见谛现说被度
常慈哀见福想  然人天得何赞
度无极复道彼  舍恐怖就安乐
广说法遍照世  闻每乐不死安
尊戒海广无度  义深大善行明
无秽净垢不著  慧船大度三界
无缺伤无减增  尊不著已行舍
从戒尊三界师  从见世去无还
心住贤无过尊  自在定人天雄
明慧力致金色  何人天不礼尊
师观世两众会  虽观舍不著过
意观意无垢心  三界空尊所空
是世行拔后根  定至定趣甘露
今神天服于尊  悉叉手观觉身
已无疑乐法  悉知识人天心
亦如行虫兽心  宴净然愍苦槖
自恣化在天  正真定收取易
意制念伏彼信  天人世觉独尊
道德妙与谁双  观尊形何时厌
于三界独步行  戒义坚若宝山
垂绮愿三界  舍嫉念无恩爱
慧在定明如日  无瑕秽夜月光
著净戒现净行  有净慧善过净
住净法现净光  高山雪见照然
十五夜星中月  今观尊人天雄
法悉照明人天  身相现络真珠
谛复谛猛善说  自行致本无师
释家子独见妙  慧千眼去疮疣
言盛濡意无麤  出声悲人天坐
闻尊语甜美法  渴饮饱如流海
取法尔有何非  审奉行到彼安
说议断后不思  闻尊声眼每灭
慧现径直无邪  涉先迹致故
顾念后告冥者  如梵王悉照空
神天尚念世人  神行义无所比
从法计舍世念  尊系著无余处

是时贤者舍利弗在众中坐便起座偏袒叉手以偈叹曰

未尝见有是者  未尝闻有说者
尊如是威神天  从兜术来至是
天人世悉拥护  重爱俗如身眼
一切安不为转  乐独行著中央
无忧觉我善行  到上教复还世
饶心解坏欲身  恶行出有善义
若比丘有厌心  行有败有空
在树下若旷野  在深山于室中
若高处下床卧  来恐怖凡几辈
行何从志不畏  或久后所行处
世几辈彼来声  若往来在方面
比丘处不著意  所止处寂无
口已出善恶响  在行处当何作
持戒住行不舍  比丘学求安祥
云何学戒不漏  独在行常无伴
欲洗冥求明目  欲鼓𪖞吹内垢

佛谓舍利弗「意有所厌恶及有所著在空床卧行欲学如法今说令汝知听

五恐怖慧不畏  至心学远可欲
勤蚱蜢亦蜕虫  人恶声四足兽
非身法意莫识  无色声光无形
悉非我悉忍舍  莫闻善贪𨽁县
所被痛不可身  恐若各悉受行
是曹苦痛难忍  以精进作拒扞
愿绮想念莫随  掘恶栽根拔止
著爱可若不可  有已过后莫望
存黠想熟成善  越是去避麤声
忍不乐坐在行  四可忍哀悲法
常何止在何食  恐有痛云何止
有是想甚可悲  学造弃行远可
有未有苦乐苦  知其度取可止
闻关闭县国行  麤恶声应莫愿
举眼人莫妄瞻  与禅会多莫卧
观因缘意安祥  止安念疑想断
取莫邪与无欺  慈哀视莫恐气
如对见等心行  冥无明从求鲜
被恶语莫增意  故怨语于同学
放声言濡若水  媿惭法识莫想
若为彼见尊敬  有行意离莫受
若色声若好味  香细滑是欲捐
于是法莫媟著  学制意善可脱
戒遍观等明法  行有一旧弃冥

佛说是义足经竟比丘悉欢喜

子父共会经第十五

闻如是

佛在释国从千弟子梵志故道人皆老年悉得应真六达所求皆具佛从教授县国转到迦维罗卫城外尼拘类园中迦维罗卫诸释闻佛从老年应真千比丘转行教授已到是国近在城外园中便转相告语「先鸡鸣悉当会」自共议言诸贤者正使太子不乐道当作遮加越王我曹悉当为其民耳今弃七宝作道自致作佛我人今悉取长者家出一人亦从佛求作沙门诸释如是众为复增」便从迦维罗卫城出欲见尊德欲闻明法诸释女人亦复聚会俱到佛所欲闻明法尔时佛取神足定意适定便在空中步行尔时诸释见佛步行虚空中悉欢喜生敬爱心

尔时悦头檀王便以头猗著佛足作礼竟便一面住迦维罗卫民悉不平「王为佛作礼是何法以还礼子」王即闻民悉不平已如是王便言「诸贤者是太子生时地大动现大光明悉照一切生便行七步无所抱猗便左右视出声言『三界甚苦何可乐者』诸天于空中持白盖复散摩尼花复鼓五百乐复雨香水盥浴太子诸民尔时我第一为太子作礼诸贤者太子在园阎浮树下晨起往坐便得卧树枝叶悉在太子东作禺中至晡树枝叶悉复在西为太子作荫树尚不违太子身诸民尔时我第二为太子作礼」王尔时说偈

「今为三勇猛黠  以头礼遍观足
初生时动天地  坐树荫身不露

佛尔时摄神足下座比丘僧前咸坐上诸释及释诸女人皆头面礼佛各就座王亦就座即偈叹佛言

「象马驾金车  乘行台阁间
金足蹈遍地  足云何生胝
神足为我车  恣心无限度
乘是神妙车  世车安可久
素被细软衣  既服身形好
金露被身行  是服有何好
王法为我衣  念世行教授
是服先学造  我已觉如来
本乐高殿舍  随时造阁楼
今独宿树间  恐怖当何依
瞿昙世无怨  造仇婬已断
脱欲念无忧  无仇当何恐
本食恣意味  金器食香美
日乃得食  麤恶有何乐
我先饭法味  弃贪从苦空
悉断四饭本  哀世故行丐
浴尊以花香  伎女乐从行
起止山树间  谁当浴明者
乐法戒为河  净黠悉在中
鬪极往浴净  游度不复还

尔时佛为王及诸释女人广说经法先现布施持戒现天径微说善痛道其苦导现达世近亲三十七品从可得安如

佛以道意知悦头檀王意满喜已性濡无乱缚解可为说善度法便说苦谛习尽道谛佛说是四谛法王即在座开解三毒垢除于法中得谛眼譬如净缯投于染中即受色好王亦入法如是

尔时王见谛疑断在法开解便起座向佛叉手白言「已近已近已远已远今我身归佛法及比丘僧受我为清信士尽形寿悉不犯已净」故释中亦有身归佛者归法者归僧者释诸女人自归亦如是中有持不杀戒者持不盗戒持不婬戒持不欺戒中有远酒不饮酒戒

尔时悦头檀王见法甚明见谛无疑在法勇猛便起座向佛叉手以是义足偈叹言

有戒具当何见  云说言从阴苦
愿瞿昙解说此  问正意世雄生
先已行弃重恚  亦不著后来愿
来现在亦不取  亦不受尊敬空
未来想不著爱  久远想亦不忧
行远可舍细软  邪见尽少无有
已去恐无畏怖  不可动信无疑
无嫉心乐彼与  行如是爱尊命
能自守不多望  自多得慧无嫉
不恶丑不嫫冶  不两舌舍戏疑
意悉脱无所著  弃自见无绮妄
庠行能解对  亦不欲断欲想
不学求所乐欲  悉无有亦不忧
无怨恚舍爱欲  不为味所可使
不自高我无等  得对毁横取敬
当行观止意念  见善恶非次望
去所在无所止  观向法当何著
欲色空亦无色  从黠计不欲脱
爱已灭乃已息  三界空无乐意
悉解离何从得  多从海度无忧
不愿生见有子  列地行愿宝增
来不生去不到  欲何索从何得
悉无能说到处  众学沙门游心
悉令求所在处  如触冒知如去
亦不嫉亦无贪  虽在高尊不乐
不乐中下不乐  从法生非法舍
是悉空亦无有  从不得亦不求
莫欲世邪乐人  意已止便到尽

佛说是义足经比丘与悦头檀王及释人民悉欢喜

维楼勒王经第十六

闻如是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迦维罗卫诸释新起大殿成未能久诸释悉共言「从今已后莫使沙门梵志释中衣冠及长者子得先入是殿中先使佛次及比丘僧入余人乃当从后入耳

尔时舍卫国王子惟楼勒以事到释国未及入城便至新成殿中宿明日入城所欲取竟便还其国

诸释闻太子惟楼勒在新殿中宿便大不乐嗔恚不解便出声骂「今奈何令婢子先入是殿」便共掘殿中土弃深七尺所更取净土复其处便复取牛湩洗四殿

惟楼勒太子闻诸释不净恶我掘殿中土七尺所更以新土复其处悉以湩洗四殿复骂我为婢子污是新殿闻内结悲著心我后把国政者当云那治诸释

从是不久舍卫国王崩大臣集议征太子拜为王惟楼勒王即问傍大臣者「有不净恶国王者其罪何至」傍臣白言「如是罪至死」王言「然诸释不净恶我诸释是佛亲家至使佛有恩爱在诸释者终不能得治子曹罪」臣下即白言「佛弃世欲无恩爱在亲属欲治诸释罪无所难」王闻白如是即勅兴四种兵步兵出城引号当攻迦维罗卫城

佛以食时持应器入舍卫城求食食竟出城下道于释树下薄枝叶少荫凉在其下望王兴兵行大道遥见佛在薄荫树下坐即下车到佛所礼竟住一面白佛言「诺今有余大树枝叶茂盛多阴凉大树名为迦旃迦维罗卫多优昙钵尼拘类佛何以不坐是荫何为坐是小释树少枝叶无荫树下有何凉」佛报言「爱其名乐其凉故坐其下」王自念言「如是者佛续为有恩爱在诸释续有助意」即从其处而还兵归其国佛教授舍卫人民生意欲到迦维罗卫国便从诸比丘即到释国于尼拘类园中教授

久顷舍卫国王便复问傍臣左右言「若有不净恶国王者其罪何至」诸臣对言「如是罪至死」王复言「诸释致恶我子曹皆是佛近亲佛当有顾念在诸释我终不得子曹胜」臣下复白言「我曹悉闻诸沙门言『瞿昙婬欲已断』有何恩爱在近亲王欲治其罪无以为难」王闻诸臣下白如是即勅兴四种兵引号出城到诸释国行至冥已近去释城四十里所因止宿

诸释悉闻舍卫国王兴四种兵欲来攻是国近去城数十里恐明日来到即遣轻足上骑到佛所道「是愿佛教我曹作何方便」佛即告诸释「坚闭城门王终不能得胜开门内者惟楼勒王即杀诸释不疑」是骑人闻佛教便礼佛上马如去

是时贤者摩诃目犍连在佛后住便白佛言「明慧莫以诸释为忧我今欲举一释国移置异天地间若以铁笼笼之悉一天下共者当奈之何」佛即告摩诃目犍连言「耐能尔当奈其罪何」目犍连言「但说有形事无奈无形罪何

佛尔时说偈言

「作善恶终无腐  从福乐在冥苦
善恶栽向日出  久远来身受止

舍卫国王即摩饰鬪具俱便前当攻释城诸释悉共兴四种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亦出城欲拒扞惟楼勒王诸释亦复摩饰兵当与舍卫国王及兵共鬪尚未相见诸释便引弓以利刃箭射断车当应亦射断车轭亦射断车毂亦截车轴射断䭷亦射断人身珠宝无所伤害

舍卫国王大恐怖顾问左右「汝曹宁知诸释已出城迎鬪死我曹终不得其胜不如早还」傍臣即白王言「我曹先『闻诸释皆持五戒尽形寿不犯』生至使当死不敢有所伤害有所伤害为犯戒但前自可得其胜」王即引兵而前突释兵阵诸释见王前甚进便入城闭门

尔时舍卫王以遣人语诸释「舅氏与我有何仇怨而不开门小欲有所借入即出城不久留

诸释中信佛所言本行经法无疑向道便言「不须开门」释中未净心归佛归法归比丘僧无谛有疑便以为可开门复共言「我人不得尔恐是中有外对我曹悉坐耆老行筹不受筹者为当不欲内王受筹者为欲内王多者我又当随适行筹悉受不受者少耳」众人言「当开门内王」诸释便开门内惟楼勒王适入迦维罗卫城便生取诸释当将出城杀之

尔时释摩男白舍卫王「愿天子与我小愿」王言「将军欲何愿」「我愿今没是池中顷以其时令诸释得出城走」诸大臣白言「王当与释摩男愿令在水中能几顷」王即与其所愿释摩男即没池中以发绕树根而死王怪在水甚久便令使者按视「释摩男在水中何等作」如王言往按视之见释摩男在水底死便还白王「天子宁知释摩男持发绕树根而死」王即绞城中余释复问「所生得释悉死未」臣白言「悉已象蹈杀之」王便从处还国

佛以晡时悉告诸比丘「俱到逝心须加利讲堂所」诸比丘悉言「诺」佛即与众比丘俱到逝心讲堂经过诸释死处释中尚有能语者遥见佛举声称佛闻诸释悲哀甚痛佛即谓比丘「愚痴人惟楼勒所作罪不小」佛便至诸释地中化出自然无数床佛及比丘悉坐佛为诸释广说经法竟谓比丘言「汝曹意何趣屠者以是作是业以是生活从是因缘宁可得乐乘圣象神马七宝车不」比丘对曰「终不得」佛言「善哉意亦如是不见不闻屠以是业自立可得富乐何以故屠者无慈心哀意观占诸兽故

佛复言「比丘汝曹意何趣渔猎者及屠牛者以是故作以是业以是自生活宁得乘神象圣马宝车恣意富乐不」比丘对曰「终不得」佛言「善哉我亦不闻不见渔屠牛是业自活可致富乐何以故子曹远哀无慈观占兽以是远乐奈何道此愚痴人乃于向道得果者伤害之乃知是子亦远善当生见其从是七日当为水所漂比丘以故当慈心莫学伤害心至见烧枉亦莫生害意

佛以是本以是因缘以是义生令弟子悉解为曹卷语检为后世作明使我经道久住世间

佛尔时说是义足经

从无哀致恐怖  人世世从黠听
今欲说义可伤  我所从舍畏怖
展转苦皆世人  如乾水断流鱼
在苦生欲害意  代彼恐痴冥乐
一切世悉然烧  悉十方乱无安
自贡高不舍爱  不见故持痴意
莫作缚求冥苦  我悉观意不乐
彼致苦痛见刺  以止见难可忍
从刺痛坚不遗  怀刺走悉遍世
尊适见拔痛刺  苦不念不复走
世亦有悉莫受  邪乱本舍莫依
欲可厌一切度  学避苦越自成
住至诚莫妄举  持直行空两舌
灭恚火坏散贪  舍恼解黠见度
瞢瞢莫睡卧  远无度莫与俱
䛴可恶莫取住  著空念当尽灭
莫为欺可牵挽  见色对莫为服
彼绮身知莫著  戏著阴求解难
久故念舍莫思  亦无望当来亲
见在亡不著忧  离四海疾事走
我说贪大猛弊  见流入乃制疑
从因缘意念系  欲染坏难得离
舍欲力其辈寡  悉数世其终少
舍不没亦不走  流已断无缚结
乘谛力黠已驾  立到彼慧无忧
是胎危疾事护  勤力守可至安
已计远是痛去  观空法无所著
从直见广平道  悉不著世所见
自不计是少身  彼无有当何计
以不可亦不在  非我有当何忧
本痴根拔为净  后栽至亦无养
已在中悉莫取  不须伴以弃仇
一切已弃名色  不著念有所收
已无有亦无处  一切世无与怨
悉已断无想色  一切善悉与等
已从学说其教  所来问不恐对
不从一致是慧  所求是无可学
已厌舍无因缘  安隐至见灭尽
上不憍下不惧  住在平无所见
净处无怨嫉  虽乘见故不憍

佛说是义足经竟比丘悉欢喜

佛说义足经卷下


校注

月支【大】黄武年【宋】【元】〔-〕【明】 猛观梵志经 Cf. D. 20. Mahāsamaya ṣuttanta & Sn. Aṭṭhaka-vagga, 12. Cūḷaviyūha. 经【大】*〔-〕【宋】*【元】*【明】* 迦维罗卫【大】迦随罗卫【宋】【元】 尊【大】〔-〕【宋】【元】【明】 坐【大】座【宋】【元】【明】 人各有所作 Sn. 878-894. (Cūḷaviyūha). 各【大】欲【明】 变 Vivāda(诤). 随【大】堕【宋】【元】【明】 识【大】谛【宋】【元】【明】 法观梵志经 Cf. D. 20. Mahāsamaya suttanta & Sn. Aṭṭhaka-vagga, 13. Mahāviyūha. 法【大】汝【宋】【元】【明】 直【大】真【宋】【元】【明】 有【大】因【宋】【元】【明】 者有【大】有者【宋】【元】【明】 支【大】*肢【宋】*【元】*【明】* 如因缘常来见 Sn. 895-914 (Māhāviyūha). 善【大】喜【宋】【元】【明】 安 Khema. 猗【大】倚【宋】【元】【明】 雨【大】两【宋】【元】【明】 眼【大】明【宋】【元】【明】 沾【大】玷【宋】【元】【明】 随【大】堕【宋】【元】【明】 成【大】城【宋】【元】【明】 脱【大】说【明】 世【大】生【宋】【元】【明】 兜勒梵志经 Sn. Aṭṭhaka-vagga, 14. Tuvaṭaka sutta. 第十三【大】第十三卷【宋】【元】 鵙摩越鬼【大】*瞗摩越鬼【宋】*【元】*【明】* 乐【大】药【宋】【元】【明】 真【大】直【宋】【元】【明】 慧【大】*惠【宋】*【元】*【明】* 止【大】正【宋】【元】【明】 佛所头面礼【大】〔-〕【宋】【元】【明】 肠【大】胀【宋】【元】 道【大】导【宋】【元】【明】 师【大】归【宋】【元】【明】 顾问从是慧 Sn. 915-934 (Tuvaṭaka sutta). 俞【大】逾【宋】【元】【明】 靖【大】静【宋】【元】【明】 著【大】羞【宋】【元】【明】 关【大】*开【宋】*【元】*【明】* 怨【大】恐【宋】【元】【明】 兵凿晓解梦 Āthabbana, supina.(阿闼婆吠陀梦) 具【大】真【宋】【元】【明】 恐【大】怨【宋】【元】【明】 羞【大】著【宋】【元】【明】 反【大】及【宋】【元】【明】 瞿昙【CB】【丽-CB】昙瞿【大】昙瞿 Gotama(瞿昙). 忘【大】亡【宋】【元】【明】 莲花色比丘尼经 Cf. Sn. Aṭṭhaka-vagga, 16. Sāriputta sutta & comt. 好盛【大】盛好【宋】【元】【明】 濡软【大】*柔软【宋】*【元】*【明】* 十【大】千【宋】【元】【明】 座【大】*坐【宋】*【元】*【明】* 佛【大】我佛【宋】【元】【明】 身【大】自【宋】【元】【明】 盐【大】*燄【宋】*【元】*【明】* 逻【大】暹【宋】【元】【明】 莲花色 Uppalavaṇṇā. 直【大】道【宋】【元】【明】 坐【大】*座【宋】*【元】*【明】* 濡【大】*輭【宋】*【元】*【明】* 习【大】*集【元】【明】* 礼【大】敬【宋】【元】【明】 被【大】彼【宋】【元】【明】 闻【大】间【宋】【元】【明】 坚【大】贤【元】【明】 下【大】上【宋】【元】【明】 恐【大】*怨【宋】*【元】*【明】* 络【大】珞【宋】【元】【明】 成【大】城【宋】【元】【明】 未曾旧弃冥 Sn. 955-975 (Sāriputta sutta). 生【大】坐【宋】【元】【明】 志【大】悉【宋】【元】【明】 向【大】响【宋】【元】【明】 安祥【大】安详【宋】【元】【明】 明目【大】目明【宋】【元】【明】 鼓𪖞=鼓鞴【宋】【元】【明】Kammāra. 五【大】无【宋】【元】【明】 拒扞【大】拒杆【宋】【元】【明】 人【大】之【宋】【元】【明】 安念【大】妄念【宋】【元】【明】 语【大】诘【宋】【元】【明】 媿【大】愧【宋】【元】【明】 是【大】〔-〕【宋】【元】【明】 子父共会经 Cf. Sn. Aṭṭhaka-vagga, 10. Purābheda sutta. 诸【大】语【宋】【元】【明】 遮加越【大】遮迦越【宋】【元】【明】 猗【大】*倚【宋】*【元】*【明】* 不【大】〔-〕【宋】【元】【明】 左【大】大【宋】【元】 复【大】覆【宋】【元】【明】 盥【大】灌【宋】【元】【明】 荫【大】*阴【宋】*【元】*【明】* 曰【大】言【宋】【元】【明】 金【大】今【宋】【元】【明】 日【大】丐【宋】【元】【明】 伎【大】妓【明】 性【大】住【宋】【元】【明】 归【大】有归【宋】【元】【明】 有戒便到尽 Sn. 848-861 (Purābheda sutta). 说此【大】此说【宋】【元】【明】 来【大】求【明】 慧【大】惠【宋】【元】【明】 自【大】目【宋】【元】【明】 庠【大】详【宋】【元】【明】 从【大】彼【宋】【元】【明】 游【大】逝【宋】【元】【明】 竟【大】〔-〕【宋】【元】【明】 维楼勒王经【大】惟楼勒王经【宋】【元】【明】Cf. Sn. Aṭṭhaka-vagga, 15. Attadaṇḍa sutta. 王【大】太子【宋】【元】【明】 已【大】以【宋】【元】【明】 便【大】使【宋】【元】【明】 象【大】*象兵【宋】*【元】*【明】* 迦旃【大】加旃【宋】【元】【明】 迦维【大】加维【宋】【元】 栽【大】*裁【宋】*【元】*【明】* 曰【大】日【宋】【元】【明】 经【大】径【宋】【元】 冤【大】怨【宋】【元】【明】 生活【大】自生活【宋】【元】【明】 观占【大】*观瞻【明】* 渔【大】【宋】【元】【明】 从无不憍 Sn. 935-954 (Attadaṇḍa sutta). 世【大】无【宋】【元】【明】 痴冥【大】疲真【宋】【元】【明】 妄【大】忘【宋】【元】【明】 瞢【大】𧄼【宋】【元】【明】 䛴【大】绮【宋】【元】【明】 取【大】卧【宋】【元】【明】 离【大】虽【宋】【元】【明】 拔【大】枝【宋】【元】【明】 憍【大】骄【宋】【元】【明】 净【大】静【宋】【元】【明】
[A1] 谑【CB】【丽-CB】譃【大】(cf. K19n0800_p1025c03)
[A2] 瞿昙【CB】【丽-CB】昙瞿【大】(cf. K19n0800_p1025c17)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佛说义足经(卷2)
关闭
佛说义足经(卷2)
关闭
佛说义足经(卷2)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