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华经》随喜者,得几所福?」而说偈言: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智者若长、若幼,闻是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于余处,若在僧坊,若空闲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闻,为父母、宗亲、善友、知识,随力演说,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如是展转至第五十。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汝当善听。若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若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无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众生数者,有人求福,随其所欲娱乐之具皆给与之,一一众生,与满阎浮提金、银、琉璃、车𤦲、马瑙、珊瑚、虎珀、诸妙珍宝,及象、马、车乘,七宝所成宫殿、楼阁等,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满八十年已,而作是念:『我已施众生娱乐之具,随意所欲。然此众生皆已衰老,年过八十,发白、面皱,将死不久,我当以佛法而训导之。』即集此众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一时皆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尽诸有漏,于深禅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脱。于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宁为多不?」
弥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无量无边;若是施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无量,何况令得阿罗汉果。」
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又阿逸多!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及乘天宫;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更有人来,劝令坐听,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转身得帝释坐处,若梵王坐处,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利根智慧,百千万世终不瘖痖,口气不臭,舌常无病,口亦无病,齿不垢黑,不黄、不踈,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麁澁、不疮胗,亦不缺坏,亦不㖞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无诸可恶;鼻不䐔䏲,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狭长,亦不窊曲,无有一切不可憙相;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阿逸多!汝且观是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別如说修行。」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添品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八
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净耳,闻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其中内、外种种所有语言、音声,象声、马声、牛声、车声,啼哭声、愁叹声,螺声、鼓声、钟声、铃声,笑声、语声,男声、女声、童子声、童女声,法声、非法声,苦声、乐声,凡夫声、圣人声,喜声、不喜声,天声、龙声、夜叉声、乾闼婆声、阿修罗声、迦楼罗声、紧那罗声、摩睺罗伽声,火声、水声、风声、地狱声、畜生声、饿鬼声,比丘声、比丘尼声、声闻声、辟支佛声,菩萨声、佛声,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内、外所有诸声,虽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净常耳,皆悉闻知,如是分別种种音声,而不坏耳根。」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成就八百鼻功德,以是清净鼻根,闻于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内、外种种诸香,须曼那华香、阇提华香、末利华香、瞻卜华香、波罗罗华香、赤莲华香、青莲华香、白莲华香、华树香、果树香、栴檀香、沈水香、多摩罗跋香、多伽罗香、及千万种和香,若末、若丸、若涂香,持是经者,于此间住,悉能分別。又复別知众生之香,象香、马香、牛、羊等香,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及草、木、丛林香,若近、若远所有诸香,悉皆得闻分別不错。持是经者,虽住于此,亦闻天上诸天之香,波利质多罗、拘鞞陀罗树香,及曼陀罗华香、摩诃曼陀罗华香,曼殊沙华香、摩诃曼殊沙华香,栴檀、沈水种种末香,诸杂华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无不闻知。又闻诸天身香,释提桓因在胜殿上,五欲娱乐嬉戏时香;若在妙法堂上,为忉利诸天说法时香;若于诸园游戏时香,及余天等男女身香,皆悉遥闻;如是展转,乃至梵天,上至有顶,诸天身香,亦皆闻之;并闻诸天所烧之香,及声闻香、辟支佛香,菩萨香、诸佛身香,亦皆遥闻知其所在。虽闻此香,然于鼻根不坏不错,若欲分別为他人说,忆念不谬。」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舌功德,若好、若丑、若美、不美,及诸苦澁物,在其舌根,皆变成上味,如天甘露,无不美者。若以舌根,于大众中有所演说,出深妙声,能入其心,皆令欢喜快乐。又诸天子、天女、释梵诸天,闻是深妙音声,有所演说、言论次第,皆悉来听。及诸龙、龙女,夜叉、夜叉女,乾闼婆、乾闼婆女,阿修罗、阿修罗女,迦楼罗、迦楼罗女,紧那罗、紧那罗女,摩睺罗伽、摩睺罗伽女,为听法故,皆来亲近,恭敬供养;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王子、群臣、眷属,小转轮王、大转轮王,七宝千子,内外眷属,乘其宫殿,俱来听法;以是菩萨善说法故,婆罗门、居士国内人民,尽其形寿,随侍供养;又诸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常乐见之,是人所在方面,诸佛皆向其处说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于深妙法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八百身功德,得清净身,如净琉璃;众生憙见其身净故,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生时、死时、上、下、好、丑,生善处、恶处,悉于中现,及铁围山、大铁围山、弥楼山、摩诃弥楼山等诸山,及其中众生悉于中现。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所有及众生,悉于中现。若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说法,皆于身中现其色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意功德,以是清净意根,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解是义已,能演说一句、一偈,至于一月、四月,乃至一岁,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三千大千世界,六趣众生,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皆悉知之。虽未得无漏智慧,而其意根清净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尔时佛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汝今当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法华经》者,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得大势!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离衰,国名大成。其威音王佛,于彼世中,为天、人、阿修罗说法,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应六波罗蜜法,究竟佛慧。得大势!是威音王佛寿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数,如一阎浮提微尘;像法住世劫数,如四天下微尘;其佛饶益众生已,然后灭度。正法、像法灭尽之后,于此国土复有佛出,亦号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万亿佛,皆同一号。最初威音王如来,既已灭度,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得大势!以何因缘名常不轻?是比丘凡有所见,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而是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乃至远见四众,亦复故往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四众之中,有生嗔恚心不净者,恶口、骂詈,言是无智比丘从何所来,自言:『我不轻汝,而与我等授记,当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如此经历多年,常被骂詈,不生嗔恚,常作是言:『汝当作佛。』说是语时,众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犹高声唱言:『我不敢轻汝,汝等皆当作佛。』以其常作是语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号之为常不轻。
「是比丘临欲终时,于虚空中具闻威音王佛先所说《法华经》,二十千万亿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净,耳、鼻、舌、身、意根清净,得是六根清净已,更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广为人说是《法华经》。于时增上慢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轻贱是人为作不轻名者,见其得大神通力、乐说辩力、大善寂力,闻其所说,皆信伏随从。是菩萨复化千万亿众,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命终之后,得值二千亿佛,皆号日月灯明,于其法中说是《法华经》,以是因缘,复值二千亿佛,皆同号云自在灯王。于此诸佛法中,受持读诵,为诸四众说此经典故,得是常眼清净,耳、鼻、舌、身、意诸根清净,于四众中说法心无所畏。
「得大势!是常不轻菩萨摩诃萨,供养如是若干诸佛,恭敬、尊重、赞叹,种诸善根,于后复值千万亿佛,亦于诸佛法中说是经典,功德成就当得作佛。得大势!于意云何?尔时常不轻菩萨,岂异人乎?则我身是。若我于宿世不受持读诵此经为他人说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于先佛所,受持读诵此经为他人说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彼时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嗔恚意轻贱我故,二百亿劫,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毕是罪已,复遇常不轻菩萨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于汝意云何?尔时四众常轻是菩萨者,岂异人乎?今此会中,跋陀婆罗等五百菩萨,师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优婆塞,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者是。得大势!当知是《法华经》,大饶益诸菩萨摩诃萨,能令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常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是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添品妙法莲华经如来神力品第二十
尔时千世界微尘等菩萨摩诃萨,从地踊出者,皆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于佛灭后,世尊分身所在国土灭度之处,当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净大法,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而供养之。」
尔时世尊,于文殊师利等无量百千万亿旧住娑婆世界菩萨摩诃萨,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众前,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于无量无数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亦复如是,出广长舌放无量光。释迦牟尼佛及宝树下诸佛,现神力时满百千岁,然后还摄舌相,一时謦欬俱共弹指,是二音声,遍至十方诸佛世界,地皆六种震动。其中众生,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以佛神力故,皆见此娑婆世界无量无边百千万亿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及见释迦牟尼佛共多宝如来在宝塔中坐师子座;又见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及诸四众恭敬围绕释迦牟尼佛。既见是已,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即时诸天,于虚空中高声唱言:「过此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世界,有国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释迦牟尼,今为诸菩萨摩诃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汝等当深心随喜,亦当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
彼诸众生,闻虚空中声已,合掌向娑婆世界,作如是言:「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释迦牟尼佛!」以种种华香、璎珞、幡盖及诸严身之具,珍宝妙物,皆共遥散娑婆世界,所散诸物从十方来,譬如云集,变成宝帐,遍覆此间诸佛之上;于时十方世界通达无碍,如一佛土。
尔时佛告上行等菩萨大众:「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是故汝等,于如来灭后,应一心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所在国土,若有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若经卷所住之处,若于园中,若于林中,若于树下,若于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旷野,是中皆应起塔供养。所以者何?当知是处即是道场,诸佛于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于此转于法轮,诸佛于此而般涅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妙法莲华经陀罗尼品第二十一
尔时药王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法华经》者,若读诵通利,若有书写经卷,得几所福?」
佛告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于汝意云何?其所得福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是经,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读诵、解义、如说修行,功德甚多。」
尔时药王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与说法者陀罗尼呪以守护之。」即说呪曰:
「怛(都割)姪(地夜)他(一) 安埿(如帝)(二) 曼(莫安)埿(三) 未泥(奴羝)(四) 磨(莫贺)磨泥(五) 质羝(六) 折(之热)唎[羊*(句-口+瓦)](七) 摄迷(八) 摄寐多鼻(九) 奢(舒迦)安[羊*(句-口+瓦)](十) 目讫[羊*(句-口+瓦)](十一) 目讫跢(都个)檐(都灆)迷糁(稣灆)迷(十二) 𥣯(乌合)鼻钐迷(十三) 糁磨糁迷(十四) 社(时夜)颐(余羝)(十五) 憩(欹债)颐(十六) 恶憩颐(十七) 恶敧嬭(奴皆)(十八) 奢安[羊*(句-口+瓦)]摄寐(十九) 陁逻腻(奴寄)(二十) 阿(长声)卢迦婆拪(二十一) 钵啰[譧-兼+氏](都夜)鞞刹(駈察)腻(二十二) 鼻鼻𡀔(二十三) 𥣯便(扶延)哆𮟩儞(奴弃)鼻瑟𪙔(都皆)(二十四) 頞(乌割)颠跢波唎秫(鼠出)啼(二十五) 郁(于竹)究犁(二十六) 目究犁(二十七) 頞𮟩第(屠皆二十八) 钵𮟩第(二十九) 恕(鼠注)迦欹(三十) 頞糁磨糁迷(三十一) 勃地鼻卢吉[羊*(句-口+瓦)](三十二) 达磨钵离器[羊*(句-口+瓦)](三十三) 僧伽涅瞿杀嬭(三十四) 跋耶(余哥)跋夜(余个)输达泥(三十五) 曼窒(都结)𠼝(三十六) 曼怛𮟩憩夜[羊*(句-口+瓦)](三十七) 护路跢憍(俱昭)舍利颐(三十八) 恶叉夜(三十九) 恶叉跋奈(奴个)多夜(四十) 跋卢优曼祢(奴夜)奈多夜
「世尊!是陀罗尼神呪,六十二亿恒河沙等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时释迦牟尼佛赞药王菩萨言:「善哉,善哉!药王!汝愍念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于诸众生多所饶益。」
尔时勇施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说陀罗尼;若此法师得是陀罗尼,若夜叉、若罗刹、若富单那、若吉蔗、若鸠槃荼、若饿鬼等,伺求其短无能得便。」即于佛前,而说呪曰:
「怛姪他(一) 涉皤(菩播)犁(二) 莫诃涉皤犁(三) 郁鸡(四) 目鸡(五) 頞第(六) 頞荼(屠迦)皤底(都弃)(七) 涅唎致(都寄)颐(八) 涅唎致耶跋底(九) 壹郅(都笔)儞(十) 比(扶必)郅儞(十一) 质郅儞(十二) 涅唎哲(都八)儞(十三) 涅唎咤(都家反)跋儞(十四)
「世尊!是陀罗尼神呪,恒河沙等诸佛所说,亦皆随喜,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尔时毘沙门天王护世者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愍念众生,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即说呪曰:
「怛姪他(一) 頞𪘨(都皆)(二) 捺(奴割)𪘨(三) 讷(奴骨)捺𪘨(四) 案那厨(拏句)(五) 那稚(徒寄)(六) 捃(俱运)奈(奴个)稚
「世尊!以是神呪拥护法师,我亦自当拥护持是经者,令百由旬内无诸衰患。」
尔时持国天王在此会中,与千万亿那由他乾闼婆众恭敬围绕,前诣佛所,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亦以陀罗尼神呪,拥护持《法华经》者。」即说呪曰:
「怛姪他(一) 恶揭(其羯)嬭(奴皆)揭嬭(二) 瞿唎(三) 犍(伽安)陀唎(四) 旃荼(徒家)利(五) 摩登祇(渠弃)(六) 北羯肆(七) 僧句犁(八) 部𠺕萨利(九)
「世尊!是陀罗尼神呪,四十二亿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尔时有罗刹女等,一名蓝婆,二名毘蓝婆,三名曲齿,四名华齿,五名黑齿,六名多发,七名无厌足,八名持璎珞,九名睪帝,十名夺一切众生精气,是十罗刹女,与鬼子母并其子及眷属,俱诣佛所,同声白佛言:「世尊!我亦欲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除其衰患,若有伺求法师短者,令不得便。」即于佛前,而说呪曰:
「怛姪他壹底(都弃)迷(此一句五遍道)儞(奴弃)迷(亦五遍)护𡀔醯(呼羝亦五遍道)萨跢(都个)醯(亦五遍道)
「宁上我头上,莫恼于法师,若夜叉、若罗刹、若饿鬼、若富单那、若吉蔗、若毘陀罗、若乾驮、若乌摩勒伽、若阿跋摩罗、若夜叉吉蔗、若人吉蔗、若热病、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乃至七日、若常热病、若男形、若女形、若童男形、若童女形,乃至梦中亦复莫恼。」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诸罗刹女,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当身自拥护受持、读诵、修行是经者,令得安隐离诸衰患,消众毒药。」
佛告诸罗刹女:「善哉,善哉!汝等但能拥护受持《法华》名者,福不可量,何况拥护具足受持,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幡盖、伎乐;然种种灯,稣灯、油灯、诸香油灯、稣摩那华油灯、瞻卜华油灯、婆师迦华油灯、优波罗华油灯,如是等百千种供养者,睪谛!汝等及眷属,应当拥护如是法师。」
尔时宿王花菩萨白佛言:「世尊!药王菩萨,云何游于娑婆世界?世尊!是药王菩萨,有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难行苦行。善哉!世尊!愿少解说。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又他国土诸来菩萨及此声闻众,闻皆欢喜。」
尔时佛告宿王花菩萨:「乃往过去无量恒河沙劫有佛,号日月净明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有八十亿大菩萨摩诃萨,七十二恒河沙大声闻众,佛寿四万二千劫,菩萨寿命亦等。彼国无有女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及以诸难,地平如掌,琉璃所成,宝树庄严,宝帐覆上,垂宝花幡,宝瓶香炉,周遍国界,七宝为台,一树一台,其树去台尽一箭道;此诸宝树,皆有菩萨声闻而坐其下;诸宝台上,各有百亿诸天,作天伎乐,歌叹于佛,以为供养。
「尔时彼佛,为一切众生憙见菩萨及众菩萨诸声闻众,说《法华经》。是一切众生憙见菩萨乐习苦行,于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经行、一心求佛,满万二千岁已,得现一切色身三昧,得此三昧已,心大欢喜,即作念言:『我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皆是得闻《法华经》力,我今当供养日月净明德佛及《法华经》。』即时入是三昧,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细粖坚黑栴檀,满虚空中如云而下;又雨海此岸栴檀之香,此香六铢,价直娑婆世界,以供养佛。
「作是供养已,从三昧起,而自念言:『我虽以神力供养于佛,不如以身供养。』即服诸香、栴檀、薰陆、兜楼婆、毕力迦、沈水、胶香,又饮瞻卜诸华香油,满千二百岁已,香油涂身,于日月净明德佛前,以天宝衣而自缠身,灌诸香油,以神通力愿而自然身,光明遍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其中诸佛同时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若以华香、璎珞、烧香、粖香、涂香、天缯、幡盖及海此岸栴檀之香,如是等种种诸物供养,所不能及;假使国城、妻子布施,亦所不及。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于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养诸如来故。』作是语已而各嘿然。
「其身火然千二百岁,过是已后其身乃尽。一切众生憙见菩萨,作如是法供养已,命终之后,复生日月净明德佛国中,于净德王家,结加趺坐,忽然化生。即为其父,而说偈言:
「说是偈已,而白父言:『日月净明德佛今故现在,我先供养佛已,得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复闻是《法华经》八百千万亿那由他甄迦罗、频婆罗、阿閦婆等偈。大王!我今当还供养此佛。』白已即坐七宝之台,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往到佛所头面礼足,合十指爪以偈赞佛:
「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说是偈已,而白佛言:『世尊!世尊犹故在世。』
「尔时日月净明德佛告一切众生憙见菩萨:『善男子!我涅槃时到,灭尽时至,汝可安施床座,我于今夜当般涅槃。』又勅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善男子!我以佛法嘱累于汝及诸菩萨大弟子,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亦以三千大千七宝世界,诸宝树、宝台及给侍诸天,悉付于汝;我灭度后所有舍利,亦付嘱汝;当令流布广设供养,应起若干千塔。』如是日月净明德佛勅一切众生憙见菩萨已,于夜后分入于涅槃。
「尔时一切众生憙见菩萨,见佛灭度,悲感懊恼恋慕于佛,即以海此岸栴檀为𧂐,供养佛身而以烧之;火灭已后收取舍利,作八万四千宝瓶,以起八万四千塔,高三世界表刹庄严,垂诸幡盖悬众宝铃。
「尔时一切众生憙见菩萨,复自念言:『我虽作是供养,心犹未足,我今当更供养舍利。』便语诸菩萨大弟子及天、龙、夜叉等一切大众:『汝等当一心念:「我今供养日月净明德佛舍利。」』作是语已,即于八万四千塔前,然百福庄严臂,七万二千岁而以供养,令无数求声闻众,无量阿僧祇人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使得住现一切色身三昧。
「尔时诸菩萨、天、人、阿修罗等见其无臂,忧恼悲哀而作是言:『此一切众生憙见菩萨,是我等师,教化我者,而今烧臂,身不具足。』于时一切众生憙见菩萨,于大众中立此誓言:『我舍两臂,必当得佛金色之身,若实不虚,令我两臂还复如故。』作是誓已,自然还复,由斯菩萨福德智慧淳厚所致。当尔之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宝华,一切人天得未曾有。」
佛告宿王华菩萨:「于汝意云何?一切众生憙见菩萨,岂异人乎?今药王菩萨是也。其所舍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数。
「宿王华!若有發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能燃手指乃至足一指供养佛塔,胜以国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国土山林河池诸珍宝物而供养者。若复有人,以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供养于佛及大菩萨、辟支佛、阿罗汉,是人所得功德,不如受持此《法华经》乃至一四句偈,其福最多。宿王华!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诸水之中,海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如来所说经中最为深大。又如土山、黑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及十宝山,众山之中须弥山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经中最为其上。又如众星之中月天子最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千万亿种诸经法中,最为照明。又如日天子能除诸暗;此经亦复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暗。又如诸小王中转轮圣王最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众经中最为其尊。又如帝释于三十三天中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又如大梵天王一切众生之父;此经亦复如是,一切贤圣学、无学及發菩萨心者之父。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一切如来所说,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诸经法中最为第一。有能受持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
「宿王华!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者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若书是经卷,华香、璎珞、烧香、粖香、涂香、幡盖、衣服,种种之灯,稣灯、油灯、诸香油灯、瞻卜油灯、须曼那油灯、波罗罗油灯、婆利师迦油灯、那婆摩利油灯供养,所得功德亦复无量。
「宿王华!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者,亦得无量无边功德。若有女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能受持者,尽是女身,后不复受。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花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嗔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憍慢、嫉妬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得是忍已眼根清净,以是清净眼根,见七百万二千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是时诸佛遥共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于释迦牟尼佛法中,受持、读诵、思惟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火不能焚,水不能漂,汝之功德,千佛共说不能令尽,汝今已能破诸魔贼,坏生死军,诸余怨敌皆悉摧灭。善男子!百千诸佛以神通力,共守护汝,于一切世间天、人之中,无如汝者,唯除如来。其诸声闻、辟支佛乃至菩萨,智慧、禅定无有与汝等者。』
「宿王华!此菩萨成就如是功德智慧之力,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能随喜、赞善者,是人现世口中,常出青莲华香,身毛孔中,常出牛头栴檀之香,所得功德如上所说。是故宿王华!以此〈药王菩萨本事品〉嘱累于汝,我灭度后,后五百岁中,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恶魔、魔民、诸天、龙、夜叉、鸠槃茶等,得其便也。宿王华!汝当以神通之力守护是经。所以者何?此经则为阎浮提人病之良药,若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宿王华!汝若见有受持是经者,应以青莲华盛满粖香供散其上,散已作是念言:『此人不久,必当取草坐于道场破诸魔军,当吹法螺,击大法鼓,度脱一切众生、老、病、死海。』是故求佛道者,见有受持是经典人,应当如是生恭敬心。」
说是〈药王菩萨本事品〉时,八万四千菩萨,得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多宝如来于宝塔中,赞宿王华菩萨言:「善哉,善哉!宿王华!汝成就不可思议功德,乃能问释迦牟尼佛如此之事,利益无量一切众生。」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安尔(一) 曼尔(二) 摩祢(三) 摩摩祢(四) 旨隷(五) 遮梨第(六) 赊咩(羊鸣音)赊履(罔雉切)多玮(七) 膻(输千切)帝(八) 目帝(九) 目多履(十) 娑履(十一) 阿玮娑履(十二) 桑履(十三) 娑履(十四) 叉裔(十五) 阿叉裔(十六) 阿耆腻(十七) 膻帝(十八) 赊履(十九) 陀罗尼(二十) 阿卢伽婆娑(苏奈切)簸遮毘叉腻(二十一) 祢毘剃(二十二) 阿便哆(都饿切)逻祢履剃(二十三) 阿亶哆波隷输地(途置切)(二十四) 沤究隷(二十五) 牟究隷(二十六) 阿罗隷(二十七) 波罗隷(二十八) 首迦差(初几切)(二十九) 阿三磨三履(三十) 佛陀毘吉利袠帝(三十一) 达磨波利差(初离切)帝(三十二) 僧伽涅瞿沙祢(三十三) 婆舍婆舍输地(三十四) 曼哆逻(三十五) 曼哆逻叉夜多(三十六) 邮楼哆(三十七) 邮楼哆憍舍略(来加切)(三十八) 恶叉逻(三十九) 恶叉冶多冶(四十) 阿婆卢(四十一) 阿摩若(荏蔗切)那多夜(四十二)」
「痤(誓螺切)隷(一) 摩诃痤隷(二) 郁枳(三) 目枳(四) 阿隷(五) 阿罗婆第(六) 涅隷第(七) 涅隷多婆第(八) 伊致(猪履切)抳(九) 韦致抳(十) 旨致抳(十一) 涅隷墀抳(十二) 涅梨墀婆底(十三)」
「阿梨(一) 那梨(二) 㝹那梨(三) 阿那卢(四) 那履(五) 拘那履(六)」
「阿伽祢(一) 伽祢(二) 瞿利(三) 乾陀利(四) 旃陀利(五) 摩蹬耆(六) 常求利(七) 浮楼莎抳(八) 頞底(九)」
「伊提履(一) 伊提泯(二) 伊提履(三) 阿提履(四) 伊提履(五) 泥履(六) 泥履(七) 泥履(八) 泥履(九) 泥履(十) 楼醯(十一) 楼醯(十二) 楼醯(十三) 楼醯(十四) 多醯(十五) 多醯(十六) 多醯(十七) 兜醯(十八) 㝹醯(十九)」
校注
随【大】,妙法莲华经随【宋】【元】,不分卷【宋】【元】【明】 法华经【大】,法华经一句【宋】【元】【明】 厚【大】,辱【明】 䐔䏲【大】,匾㔸【宋】【元】【明】 千【大】,十【明】 下【大】,乃【明】 耳【大】,耳根【宋】【元】【明】 于【大】下同,于【宋】下同【元】下同【明】下同 瞻【大】*,薝【明】* 末【大】*,粖【宋】*【元】*【明】* 天【大】*,世【宋】*【元】*【明】* 悉【大】,皆【宋】【元】【明】 若【大】,及【宋】【元】【明】 经【大】,诵【宋】【元】【明】 现【大】,见【宋】【元】【明】 卷第六终【宋】【元】【明】 添品妙法莲华经【大】,〔-〕【宋】【元】【明】,卷第七首【宋】【元】【明】 号【大】,皆号【宋】【元】【明】 众【大】,众生【宋】【元】【明】 皆【大】,〔-〕【宋】【元】【明】 是【大】,是也【宋】【元】【明】 他【大】,〔-〕【宋】【元】【明】 应【大】,应当【宋】【元】【明】 种【大】,震【明】 故【大】,者【明】 如【大】,知【宋】【元】【明】 有【大】,〔-〕【宋】【元】【明】 五呪与宋元明三本大异,今以宋本元本对校明本別附卷末 cf. p. 189. 荼【大】,茶【明】 我【大】,我等【宋】【元】【明】 乾【大】,揵【宋】【元】【明】 摩利阇迦【大】,阿梨树枝【宋】【元】【明】 杀【大】,弑【宋】【元】【明】 伎【大】,妓【宋】【元】【明】 稣【大】*,酥【元】【明】* 波【大】,钵【宋】【元】【明】 谛【大】,帝【宋】【元】【明】 呪【大】,〔-〕【宋】【元】【明】 他【大】,他方【宋】【元】【明】 菩萨【大】,菩萨大弟子【宋】【元】【明】 萨【大】,提【明】 后【大】,〔-〕【宋】【元】【明】 焚【大】,烧【宋】【元】【明】 茶【大】,荼【宋】【元】 前页不分卷【宋】【元】【明】 此五呪明本也与宋本元本对挍 cf. p. 186. 切【大】下同,反【宋】【元】下同 置【大】,买【宋】【元】 陀【大】,驮【宋】【元】 初【大】,猜【宋】【元】【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9 册 No. 264 添品妙法莲华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03-27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输入,维习安大德提供之高丽藏 CD 经文,范振业大德提供新式标点,其他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