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品第十三
尔时,三菩萨各从远来,见此变化,佛所演法,得未曾有。阿难白佛:「此三菩萨从何所来?」
世尊告曰:「东方去是恒沙等刹,有世界曰身超须弥山。住在本土,闻说斯经,故来到是。」
时三菩萨来住佛前,皆以香华供养世尊,俱白佛言:「余等佥然信乐斯法,不怀狐疑。所以者何?心中㸌然,譬如目睹。如来、至真、等正觉恩之所覆。」
时一菩萨前白佛言:「如我所言,至诚不虚,吾于是经都无狐疑。」第二菩萨复白佛言:「余于此法亦复不疑。」第三菩萨复白佛言:「我之所言至诚不虚。所谓佛者,吾则是佛,晓了斯经,无有疑网。」
尔时,众中无数百千诸来会者悉共叉手,不乐本座:「佛兴于世,此徒何故乃宣斯言?」其余众人各各默声,各心念言:「今佛现在,自当分別。」
阿难复白佛:「此等菩萨皆号云何?」
佛告阿难:「一菩萨者名得如来住,第二菩萨名志得世尊音,第三菩萨名志逮得佛声。如是,阿难!如彼所言,等无有异,其义趣此。」
阿难白佛言:「今此无数百千之众扰动不安,悉各叉手,一心向佛,不知斯义为何趣也?」
「是辈功德转当增加。譬如男子,端正殊妙、颜貌洁白,净水自洗,以栴檀香熏浴其体,著好衣毕,其人体色益自光耀。是辈功德信乐大道,叉手向佛,福转难及。」
佛尔时说颂曰:
佛分別说此如来、世尊、佛义之时,则无央数百千人众前白佛言:「吾等除疑,无复结网。所以菩萨因由得名,号之如来、世尊为佛。晓了此法,自逮见心,一切法空,人为之惑。父母、妻子,恋恨、恩情,如来手授深妙之义,其心坚住不复轻發。了不动法,如空不摇,无能震者。如是,世尊!一切诸法无所转移。所以者何?诸法如空。」尔时,无数百千之众稽首佛足,绕圣三匝,则还复坐。
阿惟越致遮经开化品第十四
尔时,有菩萨名诸根常悦,说是颂曰:
于是,诸根常悦菩萨说偈赞佛已,绕佛三匝,去佛不远瞻圣尊颜,不以为厌,心开意悦。
莲华首藏菩萨大士赞佛已讫,即白佛言:「若人行此,当为作礼。最后世时,闻是深经,智慧明达,未曾恐惧。」
复有菩萨名离欲迹,前白佛言:「假使有人闻此深经欢喜信者,则谓明智,当以华香夙夜供养。」
复有菩萨号曰广心,前白佛言:「说此经法尊兴佛道,不疑此者德不可量,致供养利,其心坚固。信是经者,所愿者得;其不信者,为魔所固,则随魔行。」
复有菩萨号喜神灵,而说颂曰:
复有菩萨名曰常戚,前白佛言而说颂曰:
复有菩萨名曰宝衣,而说偈曰:
复有菩萨名曰禅食,佛前说颂曰:
复有菩萨名曰见人住圣,佛前说颂曰:
复有菩萨名曰弃恶法,佛前说颂曰:
尔时,阿难前白佛言:「未甞有。天中天!是诸菩萨分別经慧,乃如是乎?因三昧力说是语也?承佛圣旨晓了之乎?」
佛言:「承佛威神,缘此经义,得三昧力逮至无为。所以者何?今是住者族姓子等,于六十亿诸佛闻此经籍,信乐赞诵;亦如于今志三昧力,承佛威神讲此经。所以者何?如彼所言,等无有异,则为明证。」
阿难问佛:「其闻是经,即欢喜信而不狐疑,族姓子、族姓女得何福祐?」
佛告阿难:「族姓子、族姓女志求无上正真之道,假使七宝满此天下,施与如来。若复有人,闻此深经即欢喜信,非以狐疑,福过于彼。」
佛言:「置是满天下宝。如恒沙等诸佛世界满中珍宝,供养如来;其闻此经欢喜信者,福过于彼。」
佛尔时颂曰:
阿难白佛言:「族姓子、族姓女闻是经法而欢喜信持、讽诵,其福如何?」
佛言:「若族姓子、族姓女求无上正觉,百劫供养如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又得五通,各各百劫晓了世间,无所复疑;不受此经,其人则为不供养佛。」
佛尔时颂曰:
尔时,贤者阿难于佛前说颂曰:
佛言:「善哉,善哉。阿难!审如所言,等无有异。族姓子、族姓女赞此经者,讽诵之时其心不乱,离一切想;自在其舍,见佛世尊。赞经不乱,临寿终时,目睹无数诸佛世尊。所以者何?族姓子、族姓女一切诸佛皆救护之,受持是经而读讽诵之所致之也。」
阿惟越致遮经师子女品第十五
尔时,私休童女与五百童女俱问佛言:「唯然世尊!女人若学是经卷者,获何功德?设讽诵读,福何所趣?」
佛言:「女人若求无上正真之道,欲学此经,观余女人。所以者何?若学此经专精不乱,不効他女贪于尘劳,犹是之缘致女人身。」
私休又问:「何谓女人之尘劳也?为欲所惑奚受女身?」
答曰:「若有女人,见他妇女端正姝好、宝璎珞身,不以愿乐,自观察已。譬如秽厕,心不乐欲,造污路观,不以为清。若贪乐是,则受女身。又计女人多怀嫉妬,心口各异,而不相副、不应前后。虽见比丘,但求名闻,不用经法,多怀嗔恚。喜会人客,未甞利求如此像经。若读诵者,心在著求,其志愦乱,游于尘埃。以是之故,受女人形,不能除罪。此以女人,设除爱欲,不兴邪想,受此经本,持讽诵读。所以者何?是深尊经,除女尘色。」
又问:「假使女人不愿其身,受此经法,持讽诵读。以何因缘转女像耶?」
佛言:「欲转女身,受此经籍,持讽诵读,不愿女人,常畏秽之。譬如有人见大炽火自投其中,而口说言:『莫令火烧,无使伤肌。』于童女意云何?彼人言尔,宁得愿乎?」
答曰:「不得。天中之天!所以者何?计于火种主有所烧,烂坏肌肉不得无伤。」
佛言:「如是。此经亦然,烧尽尘埃爱欲无余。设使贪著情欲之态,累世自危。是故女人欲转是身,速当究竟成于圣道、见无央数诸佛世尊、备无量辩,当受此经持讽诵读。」
私休童女及五百人俱白佛言:「吾等省念。世尊!往古从定光佛如来、至真、等正觉受此经本,持讽诵读,为无量亿百千之众演说其义。」
阿难白佛:「此私休身虽为女人,则非女也。所以者何?今吾最后而目察睹,私休童女示现变化乃如是乎。愍伤女人欲以度脱,摄诸男子不见处所,以是感动化众女人。」
佛言:「阿难!其私休者,非男非女,无有此法。所以者何?观诸法本,不得男子、亦无女人,一切诸法皆无可获,等不差特。所以者何?如是计之,非男非女。私休童女分別此经,无所罣碍,逮得法明。是故,阿难!若有女人欲求男子,当顺私休修行之法,受是经卷持讽诵读。」
尔时,五百比丘尼前白佛言:「吾等之类,从今日始,受是经本,持讽诵读。不乐女人,秽厌此身。从今以往,不复座寐,讽诵此经,通利乃定。」
时佛赞曰:「善哉!是之所说讽诵斯言,被大德铠通达精进,不慕女像。是故,仁者!益加勤修,受此经本,持讽诵读。」
于是,五百长者妻闻比丘尼被是德铠,即从座起前白佛言:「唯天中天!吾从今始,受此经卷,持讽诵读。愿令我等获得自在,不系缀人、莫察他颜,离于魔使难固之患。所以者何?正使女人生于王家,则有所属不得自在,尽其形寿给事夫婿。是故我等今日始遵精进。假使有人说此经中一句之义,不敢诽谤,至穷命尽不近夫婿,令我等读解此经。」
于时世尊赞长者妻言:「善哉,善哉!是女人等今于佛前大师子吼,此言甚佳被无极铠。如人所志不察他颜、不负重担十月怀躯、亦不加遭而入胞胎。所生佛国清净佛土,无女人处,莫有瘕疵。」
佛言:「世界号宝莲华藏,当生彼土。」
又问佛言:「圣号为何如来、至真、等正觉?」
佛言:「佛号一切诸宝妙珍之光如来、至真、等正觉,现在说法。是长者妻学此经籍,见彼如来。」
时长者妻欢喜踊跃善心生矣,即解颈著百千之宝七宝珠璎,以散佛上,同声说偈言:
阿惟越致遮经叹法师品第十六
于是,天帝释则取天华已散佛上,而白佛言:「唯然,世尊!吾以奉受此微妙经。」
于是,文殊师利欲以开化无数百千人民之众,使立德本,前白佛言:「如来、至真、等正觉本發道意而讽诵此大法之本。」
佛言:「是故,仁者!于不可计百亿那术菩萨最尊光明智圣,普遍十方诸佛之土,犹日宫殿无所不照。」说是语时,此之国土六反震动,遍雨天华。
阿难白佛:「地何故动,而雨天华?」
佛告阿难:「无数亿天闻文殊师利之所赞咏,心怀踊跃,散此天华而兴立愿:『吾等亦当受此经卷,逮得道慧如文殊师利。』适说此言,众罪悉毕,得近此经。以故欣然稽首佛足,复礼文殊师利,是故地动。」
阿难问佛:「是经之德,广大无极。其闻此经,其得不小,不可妄遇。」
佛言:「如是,阿难!族姓子、族姓女前后供养无央数佛,尔乃逮闻是经法耳。若闻信乐,受持讽诵,则为天上天下圣神。」
佛语阿难:「假使是经所流布处,则不虚妄,有佛比伦。若有受持讽诵学者,则坏罗网降伏弊魔、则逮法瑛而演法明,勗勉众冥得至道场。若有从我闻是经籍,欢喜受持而讽诵学,则为佛子从法身生。欲服圣食、坐于佛树,如吾坐时、讲说经法如佛所演,当受是经,持讽诵读。」
阿难问佛:「惟愿世尊说当来者,后岂有人受此经法,持讽诵读?」
佛言:「阿难!于今现在佛前信者,彼人后世乃信之耳,受持讽诵。佛观天上、天下、人间、诸魔、梵天、沙门、梵志、诸天人民、及阿须伦,不闻是经。后世闻之而信乐者,未之有也。于今闻者,后乃信耳。譬如长者及长者子,财富无数,独处藏宝,行到他国。于阿难意,计之云何?其人藏宝不还得耶?」
答言:「得之。所以者何?知其藏处,求辄得之。」
佛言:「如是。今闻是经,后世归之,犹取藏宝,如佛于此,道眼睹之。其今现世闻是经法欢喜信者,受持讽诵;后世必获亦如是。阿难!汝坐佛前,听是深经。」
阿惟越致遮经讥谤品第十七
尔时,阿难白佛言:「其闻是经而不信乐、呰毁诽谤,罪何所趣?」
佛告阿难:「汝且默然,用是问为?」
阿难白佛:「愿佛说之。若不信者,闻诽谤罪,或能自改。」
阿难言:「甚多甚多。天中天!凶殃无量。」
佛言:「诽谤法者,罪至于此。若复有人破坏、损毁恒边沙等佛之塔寺,佛泥洹后火烧寺舍,罪宁多不?」
佛言:「阿难!当为其人现说此罪。若复有人毁乱灭尽过去、当来、现在佛法,其罪如何?」
阿难言:「其罪甚深,不可称计。」
佛言:「谤是经者,其殃如斯。」
「若止余人使不学者,罪当奈何。」
佛言:「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修行十善,又發无上正真道意。若有一人尽挑其眼,彼罪何如?」
阿难言:「其罪甚多甚多。天中天!无央数劫中常当生盲,又泥犁火烧之难竟。」
佛语阿难:「我故语汝慇懃嘱累。假使有人诽谤、禁止一人不得为此法,罪踰于彼。」
阿难又问:「若复有人發求大道,狐疑是经亦不诽谤,罪何所趣?」
佛言:「其人發意前后狐疑若干之数,常当违远诸佛世尊;随其疑数,又从疑数更若干劫乖阔道教。」
阿难白佛:「若不信喜、禁止众人令不学之,其人受殃身大小、如受罪多少?」
阿难白佛:「愿世尊演说。此四辈中或有尔者,及当来世边地之土诸大国人闻是经法多有疑者,当令信解不复诽谤。」
阿难问佛言:「其舌大小?」
佛言:「其舌广长各四万里,驾犁耕舌五百亿载,各五百亿岁当吞销铜,其火焰赫,及雨身上烧炙缹煮。所以者何?此不护舌之所致也。」
于是四辈诸来众会衣毛皆竖,泪出而惧,颠倒躄地,同时举声求哀悔过:「当为是善男子、善女人请救其罪,乃当毒痛若干之恼,其身长大,苦不可言。」
复有余人其泪流面前,白佛言:「不能自察今世、后世,心起狐疑。今现佛前及违十方诸佛世尊经籍之教,阴盖所覆不自见过。今悉自归佛前,首罪不敢覆藏,惟佛原之。譬如愚𫘤无知之人,乖其理政,自睹罪咎。惟佛大哀,愿见原赦。」
佛告四辈:「善哉,善哉。族姓子、族姓女疑于是法,观己过罪,悔彼殃衅,犹日除冥。」
尔时,阿难前白佛言:「今此众会志怀狐疑,亦当复获如此罪耶?」
佛言:「阿难!虽怀狐疑,今复悔过,是辈之罪,犹当轻微。」
阿难又问:「愿佛说之。」
佛言:「临寿终时,遭地狱痛。一一毛孔,当更无数,不可计患,犹是余息。所以者何?在于佛前舍疑悔过,加及十方无数诸佛哀施恩德。是故,阿难!善男子、善女人当自察之,得身如此,遭无量痛。闻是经卷欢喜,不当狐疑。其不欲舍佛法圣众、去来今佛圣法之教,当信是经,持讽诵读。」
阿惟越致遮经嘱累品第十八
贤者阿难白世尊曰:「诸佛大圣悉等同一说不退轮乎?」
佛言:「如是,等无有异。」
阿难问佛:「假使诸佛同等讲不退轮,何因大圣向者说言:『假使有人不欲违远佛法圣众、佛所兴显去来今佛,不当远离此经之卷。』?」
阿难又问:「佛说法何所光兴?」
佛言:「不退轮众,为显佛法,合集聚会。不退转种,如来所演也。」
阿难又曰:「诸不退转菩萨大士应圣众乎?」
佛言:「阿难!清净正意,發大道心。观察此意,是辈皆应不退转众。」
阿难白佛:「至未甞有。诸佛世尊善权方便,随时之义显扬大道。」
尔时,天帝释即以天华散于佛上而叹颂曰:「令一切人承善权方便演说经籍。」
佛言:「拘翼!其闻是经欢喜信者,此辈之人犹当以此善权方便说法开化,多所發起,亦复如我,等无有异。」
尔时,有无数诸天之众皆以天华供养世尊,俱说斯言:「令一切人逮得此法。」
阿难白佛:「惟愿世尊建立大慈,令是经卷后世人蒙之。」
佛告阿难:「善男子、善女人来在此会,后世必值得是经卷。假使差跌在大海中,应得是经,毕当闻之。所以者何?过去诸佛之所神变,摄是经法。」
阿难白佛:「虽为过去诸佛威神,亦复现在今者如来、至真、等正觉之所建立也。」说是语时,三千大千世界六返震动。应时佛前无央数亿百千之华,众宝莲华自然涌出,普光众会各照十方恒沙等国。尔时,会者遍见十方恒沙等刹佛世尊前有宝莲华亿百千叶,无不达者也。
时天帝释自变其形,作长者身,擎若干等华分布四辈,而说此言:「愿持此华已,散如来、至真、等正觉,又加供养此深经义。」
四辈如言,各各取华散诸佛上。众会皆见所散之华在诸佛上化成华盖。应时四辈各白佛言:「此何本瑞?光明巍巍乃如是乎?地大震动,又众宝华化现在佛前,所散诸华,一切佛上变成宝盖?」
佛言:「阿难!皆是经卷之变应也。故当知,建立此经,流布一切,受者则思。」
尔时,阿难复白佛言:「今者,世尊!圣旨之德建此经也。」
佛言:「如是建立护,以及现在佛,亦复若此,等无差特。」
阿难问佛:「今此经卷,所名云何?如何奉持?」
佛言:「阿难!是经名曰『不猗果实除德迹想』,又名『持信奉法道迹往来不还无著声闻缘觉』也,又名『开化弊魔』,又名『遵奉六度无极』。当持。所以者何?闻此经若信乐者,即当具足六度无极。」
阿难又问:「云何信乐而奉持者具足六度无极?」
佛语阿难:「若族姓子、族姓女信喜是经不疑,布施则度无极、不毁失戒则禁无极、在所忍辱则忍无极、亦不应懈怠离于怯弱则进无极、所为兴立如不轻举则禅无极、一切无念等于诸法则智无极。是故,阿难!说是经卷号之名曰六度无极,又名『不退转轮方等之法』。」
阿难白佛:「唯然,世尊!闻是经名则为大饶益,何况受持讽诵者乎?」
阿难又问:「闻是经名能超几劫?」
佛言:「阿难!闻是经不退转轮,欢喜信者,则当越除无数千百劫终始之患。」
「假使又闻,弃除贡高,信發道意,是辈云何?」佛言:「阿难!佛皆授决,得为无上正真之道意也。」
尔时,四辈众会人人其前化有莲华光色无量,一一华者有无央数百千诸华,各怀悦豫,则取莲华供养世尊,同音叹曰:「愿令吾等值是法世,亦效如今分別说之。」
时佛即笑,便有伎乐而自然鸣,香闻十方;无数千天空中雨华、栴檀粟金、及天心华,诸天之衣散世尊上。
贤者阿难长跪叉手,前白佛言:「佛不妄笑,会当有意。」
佛语阿难:「今诸四辈,天、龙、鬼神、人及非人,闻是经者,后世所生,辄值此经演说其义,如我今日等无有异。」
佛说是时,贤者阿难、文殊师利菩萨、诸天世人,莫不欢喜。
校注
下【大】,第四【宋】【元】【明】【宫】 (西晋…译)十字【大】,〔-〕【知】 各【大】,名【知】 狐疑【大】,疑狐【知】 殊妙【大】,姝好【宋】【元】【明】【宫】 熏【大】,勋【知】 耀【大】下同,曜【宫】下同 睹喻【大】,睹觎【宋】【宫】,觊觎【元】【明】 猗【大】下同,倚【宋】【元】【明】【宫】下同 耀【大】,曜【宋】【元】【明】【宫】 有【大】,所【宋】【元】【明】【宫】【知】 曰【CB】【丽-CB】【知】,名【大】 睹【大】,都【宋】【元】【明】【宫】【知】 甞【大】,曾【宋】【元】【明】【宫】,以下混用 上【大】,正【宋】【元】【明】【宫】 道【大】*,导【宋】【元】【明】【宫】【知】* 曾【大】*,甞【知】* 智【大】,知【宋】【元】【明】【宫】 免【大】,勉【知】 说【大】,诸【宋】【元】【明】【宫】【知】 鬲【大】,隔【宋】【元】【明】【宫】 专【大】,遵【宋】【元】【明】【宫】,道【知】 则亦谓世尊【大】,世尊之名称【宋】【元】【明】【宫】 响【大】下同,向【知】下同 响【大】,想【明】 譬【大】,辟【知】 无【大】,不【宫】【知】 乃【大】,及【元】【明】【宫】 因【大】,音【宫】 惑【大】*,或【知】* 除欲【大】,明智【宫】 灭【大】,义【宫】 源【大】,原【知】 古【大】,苦【宋】【元】【明】 曰为【大】,曰名【宋】【元】【明】【知】,名曰【宫】 识【大】,护【知】 经【大】,径【宫】 志【大】,心【宋】【元】【明】【宫】 类【大】,貌【宋】【元】【明】【宫】 义【大】,仪【知】 诸【大】,〔-〕【知】 特【大】,持【知】 已【大】,已而【宋】【宫】,已而说【元】【明】 勉【大】,免【宋】【元】【明】【宫】 仁【大】*,行【知】* 讫【大】,竟【宋】【元】【明】【宫】【知】 尊【大】,普【宋】【元】【明】【宫】【知】 佛【大】,佛言【宋】【元】【明】【宫】 颂【大】,说颂【宋】【元】【明】【宫】 人中之上尊【大】,〔-〕【知】 则数数【大】,〔-〕【知】 啼【大】,渧【知】 戒【大】,义【宋】【元】【明】【宫】 兽【大】,狩【知】 存【大】,在【知】 世尊【大】*,世遵【知】* 舍走【大】,舍之【宋】,舍之【元】【明】【宫】 观【大】,睹【宋】【元】【明】【宫】【知】 也【大】,耶【宋】【元】【明】【宫】 诵【大】,颂【宋】【元】【明】【宫】,讼【知】 经【大】,经典【宋】【元】【明】【宫】 此【大】,是【宋】【元】【明】【宫】 狐疑【CB】【丽-CB】【知】,疑狐【大】 上【大】,多【宋】【元】【明】【宫】【知】 诵【大】,诵读【宋】【元】【明】【宫】【知】 满【大】,此【宋】【元】【明】 正觉【大】,正等【宋】【元】【明】【宫】【知】 此非【大】,不应【知】 不应供养佛【大】,不世尊供佛【知】 皆【大】,坚【宋】【元】【明】【宫】 戒【大】*,禁【宋】【元】【明】【宫】* 典【大】,者【宋】【元】【明】【宫】 卷【大】,养【知】 (若受…可量)二十字【大】,〔-〕【知】 忍此【大】,此忍【宋】【元】【明】【宫】 厌【大】,散【宫】 遵【大】,尊【知】 持【大】,特【宫】 踰【大】,喻【知】 以【大】下同,已【宋】【元】【明】【宫】下同 奉持【大】,奉行【宫】 典【大】,要【知】 智【大】,切【宋】【元】【明】【宫】 佛德【大】,佛佛【知】 赞【大】,读【宋】【元】【明】【宫】 赞【大】,读【宋】【元】【明】【宫】【知】 之【大】,〔-〕【宋】【元】【明】【宫】 路【大】,露【宋】【元】【明】【宫】 不【大】,非【宋】【元】【明】【宫】 利求【大】,求利【宋】【元】【明】【宫】 尘色【大】,尘女人尘色【知】 火【大】,大【知】 等【大】,〔-〕【知】 而【大】,而欢【知】 唯【大】,惟【宋】【元】【明】【宫】 于【大】,于【明】 瘕疵【大】*,瑕疵【宋】【元】【明】【宫】* 生世界【大】,上世界【明】,生世尊【知】 特【大】,时【宋】【元】【明】,妄【宫】 仰【大】,佛【宋】【元】【明】【宫】【知】 瞬【大】,眴【知】 已【大】,以【宋】【元】【明】【宫】【知】 恩【大】,因【知】 无【大】,天【知】 此【大】,是【宋】【元】【明】【宫】【知】 得【大】,德【宋】【元】【明】【宫】 惟【大】,唯【宋】【元】【明】【宫】【知】 信【大】,言【宋】 独【大】,触【宫】 睹【大】,都【知】 是【大】,〔-〕【宋】【元】【明】【宫】 边【大】,河【知】 甚多【大】,〔-〕【知】 人【大】,有【知】 挑【大】,桃【知】 何如【大】,如何【宋】【元】【明】【宫】 其罪【大】,〔-〕【宋】【元】【明】【宫】 踰【大】,喻【宋】 大【大】,人【知】 乖【大】,永【知】 禁止【大】,并止【宫】【知】 问为【大】,为问【知】 姟【大】,依【知】 缹【大】,烳【知】 舌【大】,口【明】 躄【大】,辟【知】 泪【大】,泪泪【知】 惟【大】*,唯【知】* 理政【大】,正理【宋】【元】【明】【宫】,理正【知】 观【大】,睹【知】 去来【大】,生来【知】 假【大】,〔-〕【知】 轮【大】,转【宋】【元】【明】【宫】【知】 如【大】,如是【知】 差跌【大】,蹉跌【宋】【元】【明】【宫】【知】 之【大】,乏【明】 涌【大】,踊【宋】【元】【明】【宫】,勇【知】 擎【大】,敬擎【知】 等【大】,〔-〕【宋】【元】【明】【宫】【知】 言【大】,害【知】 在【大】,〔-〕【宋】【元】【明】【宫】 故【大】,是故【宋】【元】【明】【宫】 德【大】,得【宋】【元】【明】【宫】,徐德【知】 弊【大】,蔽【宋】【元】【明】【宫】 不应懈怠【大】,不懈怠【宋】【元】【明】【宫】,不应怠【知】 饶益【大】,幸【宋】【元】【明】【宫】【知】 佛言【大】*,信言【知】* 千百【大】,百千【宋】【元】【明】【宫】 又【大】,有【宋】【元】【明】【宫】 无【大】,〔-〕【知】 各【大】,右【知】 香【大】,声【宋】【元】【明】【宫】 佛说【大】,〔-〕【宋】【元】【明】【宫】 下【大】,第四【宫】 次行元本有太康五年十月十四日菩萨沙门法护于炖煌从龟兹副使羗子侯得此梵书不退转法轮经口敷晋言授沙门法乘使流布一切咸悉闻知之五十四字【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9 册 No. 266 佛说阿惟越致遮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输入,维习安大德提供,毛佩君、廖予安大德提供新式标点,其他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