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觉净心经卷下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希有世尊世间人聚集言话乃有如此多浊过患无有功德和合此世间言话者但增长诸烦恼于白法中当作虚妄世尊何有智者菩萨求功德者闻此世间过患语已当不乐独行世尊云何菩萨乐于多言复观诸患菩萨若观时乐择真义后更无悔

佛言「弥勒于中菩萨当观二十种诸患乐多言者何等为二十弥勒乐多话者当无敬心以多闻故我慢放逸于语言思惟当染著当失本念无有自正念所作事当不正威仪不能伏身心所行之处身不周正失于法忍身心刚强难可回屈远离于奢摩他毘婆舍那所作语言不知时节语言秽浊当贪饮食不得圣智诸天龙等所不敬重所得辩者常恒轻贱后当常悔不住于正行当轻躁不能灭断诸疑行行之时犹如那咤唯随逐声当顺诸欲功德识随顺流谤正法以不观如实故所望之处数数發起动处不动不动处动应得供养而复不得以心不调伏故随他所牵以不穿法界故随诸烦恼所牵诸根不调伏故弥勒乐多言菩萨有此等二十诸患唯信知音声不观正义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多闻如醉无敬心  劳乱言语依倚住
忘失正念无正智  乐于多言如是患
于内思惟甚为远  身无寂定心亦然
行动俯仰不屈伸  乐于多言如是患
正法思惟忘失意  唯有乾鞕无润心
禅定止观皆远离  乐于多言如是患
尊者胜边无敬意  恒常乐于诤竞言
住处不坚颠倒意  乐于多言如是患
于诸天众不恭敬  诸龙夜叉不念彼
于后无有诸辩才  乐于多言如是患
有诸智者恒呵责  所有应当证身者
彼寿虚然无有利  乐于多言如是患
彼痴命终时有悔  我被虚诳今何言
彼当记说有众苦  乐于多言如是患
轻躁犹如风吹草  有诸疑心不能决
彼无坚意不能定  乐于多言如是患
犹如那咤在戏场  说他猛健诸功德
彼时亦复如那咤  乐于多言如是患
彼于耳闻乐染心  彼爱音声离正智
如有思惟不正道  乐于多言如是患
彼当谄曲最无望  数数还發诤竞事
于诸圣行最为远  乐于多言如是患
动作有为念无势  他问圣德恒轻动
犹如猕猴躁扰心  乐于多言如是患
彼人痴者被他使  自智无有正定意
被诸烦恼随顺助  乐于多言如是患
彼当乱眼及耳鼻  舌身及意亦复乱
诸根一切皆乱行  乐于多言如是患
无智虽求多言语  求于诸法意不倦
彼当不受喜乐法  然心不喜于一念
甘蔗茎干皮不坚  然彼心中味最上
不以压皮令有味  其味不离于甘蔗
如皮多言既如是  如汁思义亦复然
是故多言乐远离  思惟正义莫放逸
义味法味胜于众  解脱之味亦为妙
此是味中最上味  何故智者不独行
如是多言觉知已  如是最胜义功德
若有智者欲学道  于彼真义应思惟
是故远离无利言  欲求真如胜义者
应须亲近最胜法  当住于此证胜道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善说多言过患世尊思惟正义有大功德世尊若欲求坚义者菩萨欲著刀铠甲仗于虚偽语言应不乐习世尊菩萨云何乐于睡眠当观诸患菩萨观时应舍睡眠勤發精进不生疲倦

弥勒作如是语已佛告弥勒菩萨「弥勒于中菩萨当观二十种睡眠诸患何等为二十弥勒夫有菩萨当乐睡眠者当有懒身体沈重肤皮不净皮肉麁澁诸大秽浊威德薄少饮食不消体生创疱多有懈怠增长痴网智慧羸弱善欲疲倦当趣黑暗人不恭敬禀质愚痴多诸烦恼心向诸使于善法中而不生欲一切白法能令减少恒行惊怖之中见精进者而毁辱之至于大众被他轻贱弥勒菩萨乐于睡眠有如是等二十诸患若菩萨观时当乐發精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身体沈重无寂定  懒堕懈怠形不端
皮肤秽恶不清净  若乐睡眠随顺行
涕唾风等及黄癊  彼于身体多饶有
诸界撩乱不平等  若乐睡眠随顺行
彼食饮食不成熟  身体麁大无光泽
彼于音声而嘶破  若乐睡眠随顺行
身体多有诸疮疱  昼夜随顺睡眠者
其于身体多生苦  若乐睡眠随顺行
多有懈怠离精进  诸乐甚远无财分
恒常睡醉无正意  若乐睡眠随顺行
恒常增长痴罗网  诸见颠倒甚难治
彼无正念意所夺  若乐睡眠随顺行
彼有智慧甚羸弱  诸法损减无禅定
远离智慧及正住  若乐睡眠随顺行
知彼懈怠不勤学  恒为非人夺威德
住在兰若常恐怖  若乐睡眠随顺行
恒常蒙愦失正念  彼有读诵不能住
所说正法常忘失  若乐睡眠随顺行
彼常护助烦恼等  恒乱迷惑性轻躁
彼于后时生悔心  若乐睡眠随顺行
彼有多业灭尽者  追忆求时生恼悔
长诸使烦恼地  若乐睡眠随顺行
于诸善事无求欲  于诸法中无求心
数数行于非法中  若乐睡眠随顺行
即是远离菩提道  一切功德悉减少
灭于白净至黑暗  若乐睡眠随顺行
无有无畏严炽心  彼不甞生欢喜念
睡眠所执宽慢行  若乐睡眠随顺行
彼自知己懈怠处  妬他住于精进力
彼于精进说非善  若乐睡眠随顺行
智者若见如是患  谁当喜乐共睡眠
一向生痴多见网  无欲正法灭功德
智者谁不乐精进  若能灭苦净诸暗
未来恶道皆悉尽  诸乐根本得甘露
世间所有诸才艺  及出世间诸能处
能發精进不为难  智者何不力精进
若欲真住胜菩提  彼等当知睡眠患
精进无怠不放逸  我于如是發觉彼
故无放逸与恐怖  發于精进禅定心
舍于诸患离睡眠  守护菩提及种子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为诸菩萨应当见若闻如是多睡眠诸患已然当不能断亦不能生厌离心世尊何者菩萨欲当学信心当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生懈怠为求善法故于如是多功德中虽复闻已不能發于精进已行当欲满足菩提分故如来已善说多睡眠诸患及發精进诸功德世尊云何菩萨当观乐造诸业诸患菩萨若观已当少欲知足

佛告弥勒「于中菩萨于乐作业当观二十种诸何等为二十弥勒所谓凡菩萨乐作诸业当乐欲世间法即住一切最下业中有读诵勤劬者当被他轻贱所有独行禅定勤劬者当被他戏弄乃至无际生死流转以来当發造业不休所有信心诸长者不能为作福田常有贪欲爱诸物心向行于中以勤劬力常忧家业违他善施以法教而不顺从多有思念染著诸味所得精妙之事即不爱乐常造作相害恶业向诸知识新旧恒常忆念饮食恒常乐知他人是非长短之事恒常乐不合语议诸梵行者所教不受常观他过不观于己速被他轻贱合真议语中恒常减少弥勒若菩萨乐造诸业者当有如是等二十诸恶过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恒常住于下贱业  胜上之业彼最远
此教法中无广大  营事业者有斯患
好乐读诵诸比丘  为彼轻贱不欣仰
禅定之人去舍彼  营事业者有斯患
生死业中常勤劳  解脱处远住诸缚
凡所受食不净食  营事业者有斯患
恒常趣于诸业等  受取诸物无不乐
于诸受物常贪欲  营事业者有斯患
贪著朋友同行者  杂行共亲更相染
犹如飞鸟被笼罩  营事业者有斯患
于诸家业恒常忧  心意愁戚未曾乐
凡所出言无人受  营事业者有斯患
有人教德不随顺  顺法教者而不受
彼有戒行不具足  营事业者有斯患
恒常忧愁心不安  于诸俗业勤劳意
智慧寂静彼不欲  营事业者有斯患
彼恒多有诸业事  杂种诸味为彼缚
在在处处不知足  营事业者有斯患
于他集聚恒欢欣  智者不乐共言
爱乐猥浊犹如驴  营事业者有斯患
心常嗔恨无润泽  增长诸业常无尽
被彼爱染坚系缠  营事业者有斯患
彼不依倚诸尊者  依倚俗家相佐助
见有住戒者诽谤  营事业者有斯患
昼夜无有別思念  饮食衣服及卧具
略说功德不欲受  营事业者有斯患
好问世间业功德  勤营语业彼欢欣
勤劳胜德彼不  营事业者有斯患
耽著营作共亲友  用己力势调伏彼
所有恶业彼便作  营事业者有斯患
恒常好观他过失  己所过恶不自知
见彼德者常调弄  营事业者有斯患
每至被他所轻贱  来者请法为我说
意智不周无方便  营事业者有斯患
如是诸患当观已  诸有菩萨乐是业
应当作彼最胜业  所作诸业皆无失
舍于千钱取一钱  有智之者应呵责
如是之者被他嫌  若乐作彼贱业者
是故智者有方便  下贱之业弃舍已
智者知已作上业  一切诸佛所赞叹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彼诸菩萨缺少智慧心意狭劣正等勤劳舍最胜法而作小业

佛言

「弥勒我今告汝我今勅汝彼等菩萨不依佛教出家故即不能灭无禅定无有读诵不求多闻复次弥勒诸如来教灭智行作智智具足勤劳故能辩知不可以俗业校量而知此非勤劳者乐闻生死流转者所谓检挍世间所造作世间财购于中菩萨不得慕羡

「弥勒假使检挍勤劳菩萨作七宝塔满此三千大千世界不能令我欢欣非供养我非承事我弥勒若有菩萨乃至一四句偈受持诵习与波罗蜜相应者彼当令我欢欣当供养我当承事我所以者何弥勒以多闻故诸如来菩提不取诸物故

「弥勒若有菩萨勤劳事业者于勤修读诵菩萨之所而为恼乱者令修事业多致罪障无有福聚所以者何三种胜福皆因智起以是故勤劳事业菩萨于勤读诵诸菩萨等不应障碍弥勒譬如阎浮提营事业者皆满于中其数无量于勤诵念一菩萨所应勤给事譬如阎浮提勤诵念诸菩萨等皆满其中应当给事一禅定者我如是说彼等菩萨善能给事彼人已作无量福聚所以者何是最为得所谓第一义智慧相应证知无有上故一切世间最上最胜最高弥勒以是故欲取当禅定精进者应习智业应当求生般若住处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已为诸菩萨说乐世间言话诸患乐多言话乐多睡眠乐造多业诸患世尊菩萨当云何观乐戏论如所观已当趣寂静行

佛言「弥勒其戏论者略说有二十种过应当观察若广说者则有无边何等二十弥勒多戏论菩萨现见法中多不乐行于忍辱中而复减少熏习嗔恚未生善根能令不生已生善根能令减损当有诤鬪怨讐当得短命趣不端正言语吃澁若他教法于心不住未说经法而不现前诸善知识皆悉远离于恶知识当速和合当入苦道于一切时闻不戏言所生之处恒堕疑网近于八难白净法中勤求学处多有障碍弥勒如是等比说二十种诸患为多戏论菩萨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现法得苦心不乐  远于忍辱助嗔恚
彼彼怨家常欢  行戏论者有斯患
恶黑魔罗为彼喜  魔家眷属亦复然
所有善处皆弃舍  行戏论者有斯患
所欲作彼诸善行  彼以放逸故不住
彼以放逸向恶道  行戏论者有斯患
以无信故心难伏  生下贱家常被轻
彼之舌根常蹇吃  行戏论者有斯患
为其说法而不住  是故彼法不现前
诸善知识皆离彼  行戏论者有斯患
于诸恶业恒和合  于诸乘中极难净
闻于法言意不乐  行戏论者有斯患
彼于诸善多障碍  于诸行中多怨讐
彼發勤时多有障  行戏论者有斯患
如是诸患智者知  一切戏论应当舍
戏论行者道难得  是故不应住戏论
走避由旬复由旬  所有戏论及诤竞
我今不能独住此  须臾之间烦恼处
我今出家求利德  莫作诤竞生恶心
无有田地及商估  为何事故起诤鬪
妻与儿子及奴婢  无有家宅诸财等
彼无奴仆自在处  既出家已莫诤竞
既著袈裟衣服已  寂静诸仙所印可
汝等具足是功德  舍于戏论当生忍
心如毒蛇及罗刹  当生地狱鬼畜生
戏论行者得不难  故于解脱生精进
所有诸苦害缚处  怨讐呵责打缚等
和合聚集相诤论  世间所有皆住此
若有和合怨难得  和合之者增名闻
和合之者得相爱  何有智者不和合
伺求过者不得便  眷属不曾相破坏
诸朋友不离散  远离戏论得顺教
安乐乘中当得净  得脱业障无有余
降伏魔罗及军众  被他诽毁当生忍
若有戏论多诸患  无戏论者德难量
我能示现如是等  欲得菩提当生忍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至如来说此發觉诸烦恼世尊颇有此等诸菩萨于后闻此如是發觉诸烦恼当作厌以不于烦恼行中当能断以不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于未来世当少有菩萨乘行富伽罗若于后五百世时当断烦恼行多有刚强心体无敬我慢自高作诸分別不能修习是故魔波旬作比丘形来在彼等前作如是破坏『此等修多罗他家文章非是如来所说所以者何于此修多罗所说诸功德无有彼我』然彼徒众被破已如来所说诸修多罗中当作疑惑当起诤竞不肯受持亦不为他说亦不修习然彼等痴人不作如是知此是诸业果报我等当不能证如是功德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叹阿弥多如来十种發心于中各随念發若念当欲生彼当即得生彼世尊何者是十种發心于彼处生

佛告弥勒言「彼等發心非少智者有彼發心是大事者所有欲生阿弥陀刹中者当为一切众生發慈悲心不生嗔恨当生阿弥陀如来佛刹为一切众生生慈悲心故当生彼处离于杀害受持正法發此心故当生彼处舍于身命發心不著一切诸法故当生于彼处發甚深忍行清净信發此心故当生彼处不染名闻利养一切智宝發此心故当生彼处为一切众生生贵敬發心不忘失故当生彼处不惊不怖不爱凡言语發此心故当生彼处入菩提分种种善根發此心故当生彼处然不离念佛發此心故当生彼处远离诸相故弥勒此十种發心若菩萨各發念一具足者当往生彼阿弥陀佛刹中若不生者无有是处

尔时长老阿难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至如来说此法本为诸菩萨發觉

尔时世尊赞长老阿难言「善哉善哉阿难是故菩萨于此法本發觉当如是持

佛说此经时弥勒菩萨及长老阿难欢喜踊跃彼六十菩萨乘行诸善男子等皆悉灭彼业障欢喜奉行作礼而去

發觉净心经卷下


校注

北印度健陀罗国【大】天竺【宋】【元】【明】【宫】 语【大】话【宫】 唯【大】*惟【宋】【元】【明】【宫】* 鞕【大】硬【明】 止【大】正【元】【明】【宫】 被【大】彼【明】 令【大】今【明】 利【大】邪【宋】【元】【明】 住【大】近【宋】【元】【明】【宫】 刀铠甲仗【大】有力铠甲【元】【明】【宫】 云【大】言【宋】【元】【明】【宫】 堕【大】*惰【宋】【元】【明】【宫】* 创【大】疮【宋】【元】【明】【宫】 醉【大】眠【元】【明】 灭【大】*减【元】【明】【宫】* 欲【大】〔-〕【宋】【元】【明】【宫】 患【大】恶【宋】【元】【明】【宫】 有【大】〔-〕【宋】【元】【明】【宫】 以【大】已【元】【明】 法【大】池【宫】 施【大】他【宋】【元】【明】【宫】 常【大】当【元】【明】 语【大】话【宋】【元】【明】【宫】 营【大】劳【宋】【元】【明】【宫】 恭【大】慕【宋】【元】【明】【宫】 缺【大】快【宫】 狭【大】陕【宋】【元】【明】【宫】 诵【大】读【宋】【元】【明】【宫】 劳【大】劳营【宋】【元】【明】【宫】 比【大】略【宋】【元】【明】【宫】 欣【大】喜【宋】【元】【明】【宫】 彼【大】所【宋】【元】【明】【宫】 蹇【大】謇【元】【明】 诸【大】者【宋】【元】【明】【宫】 闻此【大】世间【元】【明】【宫】 陀【大】*多【宋】【元】【明】【宫】*
[A1] 智【CB】【丽-CB】知【大】(cf. K06n0037_p1184a16; T53n2122_p0534c28)
[A2] 长【CB】【丽-CB】是【大】(cf. K06n0037_p1184b22)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發觉净心经(卷2)
关闭
發觉净心经(卷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