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无想经卷第四

大云初分如来涅槃健度第三十六

于是众中有大梵王名曰健行持诸供具供养于佛合掌恭敬右绕三匝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白佛言「世尊大乘经典凡有几种三昧总持所修行道秘蜜之藏乐说无碍如来境界国土世间复有几种如来大慈怜愍一切故我今日敢生此问愿二足尊哀矜宣说说已我当顶戴受持

有天子名无尽意在大众中承佛威神即为梵天而说偈言

「善哉大梵王  问佛真实义
佛当如实答  广度诸众生
应当至心听  恭敬而尊重
一一方等经  恒沙义难解
如来大法王  广开阐法界
佛得总持  非二乘所解

「大梵大乘经义惟一种乃至万种假使有人智如阿难所得寿命如恒河沙不能受持知其义理复使是人其舌辩利数如恒沙说亦不尽何以故是大乘经其义深邃不可思议不可称量境界难知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说其句义犹不可尽梵天譬如医师为疗病故所说药方亦不能尽诸佛世尊亦复如是梵天譬如女人惟有一子欲令长大渐令服诸佛世尊亦复如是梵天已为众生兴發此问我当至心听受其义

尔时大云密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此经中说四百三昧其义甚深难可得解惟愿如来分別解说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问欲疗众生杂恶秽垢令得忍辱正信之心正精进心念心定心欲令未来薄福之人生福德故故發此问

「善男子若有国土城邑聚落四部之众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如是经者时旱则雨雨过则止善男子随有国土其中众生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听此经者当知是人得金刚身何以故是经典中有神呪故为众生故三世诸佛悉共宣说

「郁究隷 牟究隷 头坻 比头坻 陀尼羯坻 陀那赖坻 陀那僧塔兮

「若有四众读诵此呪则为诸佛之所称赞若有国土欲祈雨者六斋之日其王应当净自洗浴供养三宝尊重赞叹称龙王名善男子四大之性可令变易诵持此呪天不降雨无有是处汝先所问四百三昧义至心谛听当为汝说

「善男子此经中有诸佛菩萨甚深净水大海三昧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故名甚深能断一切生死渴乏故名净水边不可得故名大海诸佛世尊同平等故故名三昧若有菩萨具是三昧则得常乐我净之身得多闻海多闻宝藏菩提心无有动转不退佛慧常住之身无有变易心无疑碍不离法雨常遇三宝值善知识成就一切真正福德善男子汝当受持如是三昧持已则得具足成就无量功德

「复次善男子复有甚深净水大海所入三昧无有三昧而能宣说是三昧相故名甚深洗濯生死故名为水无能得底故曰大海得不动身常乐我净故名为毕竟故故名三昧善男子若有菩萨具是三昧则能变为诸天形像见事梵者即作梵像为破梵事而心不著见事自在天作自在天像见事八臂作八臂像见事建驮作建驮像见事天母作天母像见事鬼者即作鬼像虽示如是种种形像为坏彼见心实无著见有屠者即现屠像为欲化彼令不杀生酒家乃至旃陀罗像亦复如是见有博弈戏笑之处悉现其像为断贫穷现畜妻息奴婢仆从而其内心常修梵行虽服宝饰心常清净示现服食甘美众膳内常法喜以自充润入诸婬舍为化欲恶诸不善者博士卜噬鸟鹫之身乃至一切畜生杂类亦复现入一切形残身不具足为欲宣说身过患故乃至九十五种邪道随示其像破彼见故示现自身四百四病为治众生内外病故读诵外书解种种示现奴婢仆从男女老少之像及示生老病死等像为欲调伏诸众生故能解一切鸟兽等语现作香药草果蓏或示王身王子大臣长者身像或示沙门婆罗门像帝释天王转轮圣王日月等像所以示现四大天王为欲拥护四天下故示现诸佛自在神通终不毕竟入于涅槃变作众色不坏色性虽得往生诸佛净土终不分別国土之相获得诸佛甚深三昧而于法界无所分別为人天主心无憍慢虽说梦事不见梦相外现魔事实无魔业行于世间世法不污犹如莲华处污不染善男子如是之果名为成就甚深大海所入三昧

尔时众中有婆罗门名曰善德白佛言「世尊如来之法甚深秘密为诸众生分別演说而是薄福钝根愚痴提婆达多不听不受不知恩分纯与六群弊恶比丘同其所行增长地狱出佛身血破坏众僧生于释种增长憍慢实非人类强名为人察其行迹畜生无別从无量阿僧祇世常于如来生恶逆心其有施者无有果报自所修善亦不成就如尼乾子等无差別尼乾子说无受无施提婆达多亦复如是真是魔党非佛眷属何以故常于如来起害心故虽名沙门无沙门义犹如袈裟裹覆利刀实是秃人名为无命所有徒众亦复如是实非世尊作世尊想世尊如来若是一切智者何故听此弊恶之人出家剃发受具足戒如来所说普令众生生于善根是人何故独不得生如来慈哀常以乐说为诸众生广宣正法闻者蒙润善根开敷提婆达多何故不得预斯利益如来性净身净心净眷属应净何故众中而有此辈

尔时大云密藏菩萨承佛神力语善德言「善哉善哉大婆罗门一切声闻辟支佛等于是事中都不能问汝今乃能咨问是义至心谛听我当承佛威神道力为汝广说

「汝不应言提婆达多不知恩分是人知恩非不知也虽与六群同其所行不名为恶提婆达多不可思议所修业行皆同如来如来业行即是提婆达多业行一切众生不能开显如来世尊真实功德提婆达多能开示人令阿僧祇无量众生安住善根如来业行非地狱种云何而言提婆达多是地狱人汝言同于六群所行汝今当知六群比丘实非弊恶所行之法亦同佛行

「大婆罗门如来身血实无有出提婆达多亦不能出若言树影有出血者无有是处如来之身亦复如是若言出血当知即是善权方便不可思议大婆罗门释迦如来种清净如绀琉璃所有弟子无有毁禁我亦不见如来弟子有破戒者如来所说无上正法实令闻者生于善根非不生也如来大众成就持戒悉入佛境徒众眷属如栴檀林纯以栴檀而为围绕不可沮坏如金刚山亦不见有能得坏者有怖畏者则可破坏如来弟子永无忧怖若无忧怖云何可坏不可破坏如师子群如来法如师子王纯以师子而为眷属如是眷属难可测度非是声闻缘觉境界不可毁灭如灰覆火如来无上一切智若听剃发受具戒者终无毁禁一切众生皆入如来所知境界是故如来名一切智提婆达多具足如是不名坏僧

「大婆罗门假使千万无量诸魔亦不能坏若言弊恶提婆达多坏众僧者当知即是善方便也云何而言行同畜生提婆达多真实生于释迦如来净种姓中不生畜生若言释种作诸恶者无有是处提婆达多所行恶行为欲显示释迦如来功德力故释种中生名秃人者亦无是处提婆达多善能护持解脱净戒云何而言尼乾子耶有恶欲者乃名恶人提婆达多心无恶欲云何而言恶比丘耶修行如来善方便者提婆达多即其人也

「大婆罗门若有人言『提婆达多集地狱业』当知即是菩萨业也菩萨业者即是神通为化众生故在地狱当知实亦不处地狱譬如二人道路共行后各別去一东一西若言是人故和合者亦无是处若言如来提婆达多相远离者亦无是处

「大婆罗门有人杀生造作恶业法应无量百千世中地狱受果有人修善法应无量百千世中天上受报有修善者地狱受果行恶之人天上受报此乃诸佛如来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如来成就无量微妙真实功德云何而言提婆达多能坏佛身实无量世中于如来所生恶逆心提婆达多实无害心何以故是人真实决定了知善恶报故知一念恶无量世中地狱受报以是义故提婆达多终不造恶

「如来已于无量世中永断诸恶云何众生能于如来起恶心耶若言『提婆达多是地狱人』云何得与如来法王同一种姓地狱众生得与如来同眷属者亦无是处若言『提婆达多无量世中造作诸恶应无量世地狱受报』云何得与如来一处若与如来同一处者当知是人非是弊恶若提婆达多真实恶人云何得与如来和合

「如彼二人西路乖理无和合提婆达多随顺佛语闻东则东不违圣旨云何当名地狱人耶若令至东故违西去则不得名非地狱人若言『提婆达多地狱人』者是无恶人所以者何地者名人狱者名天往来人天名地狱人复次地者名常狱名无相提婆达多亦常无相故名地狱复次名为乐狱者名断乐断生死故名地狱复次地者名善方便名能说说善方便故名地狱

「大婆罗门如来世尊有善方便复能宣说不名地狱云何得名提婆达多为地狱人提婆达多所有境界实非声闻缘觉所知大婆罗门如来世尊常所称赞『黄头大士』即是提婆达多比丘六群比丘亦大菩萨提婆达多与共同行云何得名地狱人耶如栴檀树栴檀围绕如香象蹴踏非驴所堪还是香象之所能忍大婆罗门如来世尊大香象王亦复如是所说深义非是二乘之所能知还是香象诸大菩萨乃能受持提婆达多成就如是无量功德汝应忏悔恭敬供养尊重赞叹

「大婆罗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知提婆达多功德了了不疑当知是人真佛弟子得佛功德二分之一得佛一目得佛半身大婆罗门提婆达多所有功德一切众生所不能知如来功德所有境界一切众生亦不能知复不能见如来法身

「大婆罗门提婆达多真实能知如来所有微妙功德声闻缘觉实所不知惟有提婆达多了了不疑亦能示现如来所现无量神通能示众生如来所行知佛如来所有国土提婆达多是大丈夫如来所游在在处处提婆达多亦随逐行以是义故名大丈夫诸佛如来境界甚深秘密之言不可思议惟有提婆达多比丘能得了知如来今者当开密语仁可善听

尔时大众异口同音而赞颂曰

「假使魔波旬  其数无有量
尽其神通力  不能坏众僧
如来无上尊  大慈怜愍心
为诸众生故  示现业果报

尔时世尊赞叹大云密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汝今快说提婆达多真实功德一切声闻辟支佛等不能解了大乘方等功德势力汝将欲坏一切众生所有疑心是故开显提婆达多菩萨功德

「复次善男子此经复有诸佛菩萨深进大海水潮三昧若有菩萨成就具足是三昧者须弥山王高大坚能以口吹令其碎破犹如微尘入葶苈糩亭历糩亦不增长四大天王亦不惊怖不破不坏不自觉知所安之处三十三天亦复如是善男子是名菩萨成就具足深进大海水潮三昧

「复次善男子若有菩萨成就具足是三昧者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鼋鼍龟龙鱼鼈水性之属寿命如常无有损夭诸龙王阿修罗乾闼婆不自觉知所至之处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安置右掌断取大地如陶家轮掷置他方恒沙界外其中众生都不觉有往来之想取彼世界安置此土亦复如是

尔时善德以诸香幡盖伎乐供养于佛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大慈怜愍一切如罗睺罗今欲启请惟愿听许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是时众中有梨车童子名曰一切众生乐见语善德言「如来默然已不相许我今当答随疑致问

婆罗门言「梨车我曾从他闻如是义『若能供养如来舍利如芥子许福报应得忉利天主』梨车是《大云经》其义甚深如来密语难可得解非诸声闻缘觉所知何况我等边地之人我今欲得如来舍利如芥子许恭敬礼拜冀处忉利为彼天主我从昔来常有此愿

尔时梨车即说偈言

「假使恒河中  驶流生莲花
抧罗鸟白  舍利乃可得
假使龟生毛  任作僧伽梨
冬日能消氷  舍利乃可得
假使蚊子脚  堪任作桥梁
能度一切众  舍利乃可得
假使水中蛭  忽然生白齿
大如香象牙  舍利乃可得
假使兔生角  堪任作梯
高至净居天  舍利乃可得
假使鼠虫等  缘于兔角梯
在上而食月  舍利乃可得
假使蝇能饮  钟石淳好酒
迷荒而耽醉  舍利乃可得
假使驴口唇  形如频婆果
善能歌咏舞  舍利乃可得
假使乌角鵄  同共一树栖
饮食不相离  舍利乃可得
假使棘刺叶  周遍覆三千
大千世界上  舍利乃可得
假使小舟船  能载须弥山
度于大海水  舍利乃可得
假使小鸟雀  𭉨衔大香山
移置于他处  舍利乃可得

婆罗门即说偈颂答梨车言

「善哉梨车子  能知深方便
今当至心听  我说佛功德
佛境难思议  所得已毕竟
诸佛常无变  是故无生处
诸佛色平等  是名佛法界
如来非作法  亦复非有生
如来金刚身  不可得破坏
以是故舍利  真实不可得
如来无舍利  乃至如芥子
无有血  云何有舍利
如来为众生  现受方便身
诸佛身常住  法界亦复然
随应诸众生  方便为说法
亦随其所宜  而现种种身
若佛有慈愍  普及诸众生
何故不见为  分身施舍利

尔时众中有一天女名曰净光复以香幡盖伎乐供养于佛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如是二贤成就甚深微妙智慧能开如来秘密之藏从何处来惟愿演说

佛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为众生故问是义谛听谛听吾当说之如是二人是佛真子如香象王是大丈夫为众生故乐处生死知恩报恩我所护念善能护持诸佛种姓为佛重任炽燃法灯

「天女过去无量亿那由他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同性灯如来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阎浮提多有众生无量无边不可算数悉皆成就安隐快乐无诸饥渴苦恼等患其地广博清净严事广纵六万八千由旬多有诸城七万八千一一大城七宝所作其城四壁有九万却敌

「尔时大城名曰宝聚即是今之王舍城也时宝聚城有八万千亿人同姓灯佛出生彼城彼城所有无量众生悉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成就神通人中象王

「天女尔时如来在大众中作师子吼宣说如是大云经典彼城中有王名曰大精进龙王王有夫人名曰护法有一大臣名法林聚尔时国王与其夫人及其大臣往彼佛所供养恭敬合掌作礼右绕三匝却坐一面尔时同姓灯佛知大精进龙王心中所念放大光明名无所畏王遇此光心得法喜尔时大臣承佛神力白佛言『世尊如来舍利为可得不』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天女尔时大王为正法故即共大臣翻覆往反论讲舍利时佛闻已即赞叹言『善哉善哉』彼佛众中有大弟子字摩诃男心生善欲而作是念『善哉大王善解如来甚深法界』时佛即为时会大众说王所解深法妙义大众已闻皆生惊疑佛即告诸大众言『此王功德不可思议深不可测非是汝等所能得解』尔时大王闻佛称赞己之功德心大欢喜即起供养右绕千匝采宝华用散佛上而复赞叹即發愿言『未来当有释迦如来兴出于世以大方便示法灭时我当于中出家修道受持净戒具大势力见有破戒行恶比丘我当驱摈至于边方无佛法处为正法故不惜身命』尔时大臣复作是愿『释迦如来以大方便现涅槃已我当于中作大国王护持如来无上正法见恶比丘唱令驱出有持法者恭敬供养』是时夫人复作是愿『释迦如来出现之时令我势力能伏邪见』时摩诃男复作是愿『使我尔时为彼如来作大弟子得大神通于佛功德能师子吼

「天女如是四人今于我世为法重任不但今日方于未来复当护持我之正法

是时天女即白佛言「我今未知如是四人斯为是谁惟愿如来说其名字

佛言「善哉天女至心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別解说尔时大臣即今善德婆罗门是是婆罗门于我灭后百二十年王阎浮提字阿叔迦住于波梨弗罗城中无邪氏得转轮王所有福德二分之一于阎浮提得大自在护持正法大师子吼为法流布大得舍利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见恶比丘治令修善

天女复言「惟愿解说

尔时佛告天女「且待须臾我今先当说汝因缘

是时天女闻是说已即生惭愧低头伏地

佛即赞言「善哉善哉夫惭愧者即是众生善法衣服天女时王夫人即汝身是汝于彼佛暂得一闻《大涅槃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得大自在受持五戒作优婆夷教化所属城邑聚落男子女人大小受持五戒守护正法摧伏外道诸邪异见汝于尔时实是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是时王者今一切众生乐见梨车子是深达正法甚深之义能开如来微密法藏护持佛法无所亏损时摩诃男者即今大云密藏菩萨是得我真身二分之一知恩报恩护持正法能答深义无所滞碍天女我今此众虽有上智大迦叶等不能宣辩甚深之义如大云密藏菩萨摩诃萨也

尔时众中有一天子字曰奇才与千天子即起向佛以诸华幡盖伎乐供养于佛合掌恭敬以偈赞佛

「大海可度量  须弥可称知
如来法境界  难可得思

说是法时无数千人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如来告善德言「善哉善哉大婆罗门汝今善發欢喜之心得无上果大婆罗门从是南去度三十万恒河沙等世界彼有世界名须曼那有佛世尊号净光秘密如来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常住在世为化众生转正法轮从彼南去复度五十万恒河沙等世界彼有世界名法喜宝佛号法藏如来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常住在世为化众生转正法轮从彼南去复过六十万恒河沙世界彼有世界名一切佛号师子吼神足王如来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常住在世为化众生转正法轮从彼南去复过三十六万恒河沙等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华幡佛号高须弥十号具足乃至转正法轮从彼南去复过八十万恒河沙等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宝手佛号法护十号具足乃至转正法轮

「大婆罗门如是诸佛世界严净其土无有山陵石沙秽恶其地柔软如迦陵伽衣世无五浊亦无女身二乘之人乃至无有二乘之名女人名字纯诸菩萨摩诃萨等甘乐大乘护持大乘乐说大乘

「大婆罗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如是诸佛名号堕三恶道者无有是处必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婆罗门以是义故我涅槃后是经当于南方国土广行流布正法欲灭余四十年当至北方北方有王名曰安乐见有受持书写经卷说者随时给施四事无乏尔时北方当有八万四千众生受持是经卷善男子若有人闻如是经已舍放远离无有是处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顶戴受持诸佛名号若中兵毒水火盗贼无有是处除其宿业复次大婆罗门若内四部若外众生为供养故为怖畏故为坏法故奉持如是诸佛名号终不堕于三恶道中若至三恶无有是处

尔时善德复作是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经名尚得如是无量善利况有受持读诵书写解说之者若得闻彼诸佛名号则为已得无上大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在其手诸佛如来已到其舍其地金刚其身亦尔心坚不动不可移转世尊我今亦当恭敬供养如是之人

佛言「善哉善哉大婆罗门汝今善知善解如来功德之力若有众生闻彼佛名敬信不疑无诸怖畏所谓王怖人怖鬼怖无诸疾病常为诸佛学道弟子八部鬼神及其眷属之所守护诸佛所念

尔时众中有乾闼婆王名曰喜见从座而起往至佛所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如来灭后何等众生能受持是经广令流布何等众生不能受持令法毁灭

尔时如来默然不答

大迦叶语喜见言「善男子如来真实无有涅槃法无灭尽云何而言『如来灭后谁受是经』」

喜见王言「大德一切众生狂愚无智惟愿大德宣说如来所以不灭一切众生痴暗所覆愿燃法灯令得开明我于未来亦当广为一切众生开發是义惟愿大德哀愍故说

大迦叶言「善男子如来法身不名肉身佛身金刚非破坏身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方便之身不名食身如是之身云何言灭

喜见王言「大德我今定知如来世尊方便涅槃非毕竟灭

尔时迦叶赞喜见言「善哉善哉实如所说善男子大海可量如来功德不可称知

喜见王言「如来何时当毕竟灭

大迦叶言「假使一切所有众生乃至蚊蚁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于涅槃如来尔时乃当涅槃

喜见王言「大德如来成就如是无量无边功德一切众生何故不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苦哉苦哉众生薄福不知如来常住不变金刚之身非杂食身大德如是之身惟佛能知非诸声闻缘觉所及

迦叶复言「善男子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得菩提心

说是法时二万二千天子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异口同音而说偈言

「如来不涅槃  真法无有灭
为诸众生故  示现有灭度
如来常不灭  为众方便说
如来不思议  法僧亦复然

大方等无想经卷第四


校注

第四【大】第三【宋】【元】【明】【宫】 健【大】*揵【元】【明】* 秘蜜【大】秘密【宋】【元】【明】【宫】 法【大】河【宋】【元】【明】【宫】 经【大】〔-〕【宋】【元】【明】【宫】 惟【大】下同唯【宋】【元】【明】【宫】下同 苏【大】酥【元】【明】 坻【大】下同氐【宋】下同【元】下同【明】下同 塔【大】㗳【宋】【元】【明】【宫】 诵【大】读【宋】【元】【明】【宫】 菩提【大】菩萨【宋】【宫】 入【大】入入【宋】【元】【明】【宫】 见【大】〔-〕【宋】【宫】 天【大】〔-〕【宋】【元】【明】【宫】 建【大】*违【宋】【元】【宫】韦【明】* 卜噬【大】上筮【元】卜筮【明】【宫】 语【大】语言【宋】【元】【明】【宫】 从【大】是【宋】【元】 性【大】姓【元】【明】【宫】 得【大】沮【宋】【元】【明】【宫】 王【大】主【宋】【元】【宫】 人【大】入【明】 能坏佛身【大】〔-〕【宋】【元】【明】【宫】 知【大】生【元】【明】 提【大】知提【宋】【元】【明】【宫】 说【大】〔-〕【宋】【宫】 便【大】便地【宋】【宫】 比【大】若比【元】【明】 鞕【大】靳【宋】【元】【明】 亭历【大】葶苈【宋】【元】【明】【宫】 抧【大】枳【宋】【元】【明】【宫】 消【大】销【明】 橙【大】隥【元】【明】 虫【大】虫【宋】 乌【大】鸟【宫】 说【大】谈【宋】【元】【明】 种姓【大】下同种性【元】【明】下同 应【大】*应供【宋】【元】【明】【宫】* 严事【大】严絜【宫】 广纵【大】纵广【元】【明】 翻【大】番【宫】 论讲【大】讲论【宫】 已闻【大】闻已【元】【明】 采【大】掬【元】【明】探【宫】 说其名字【CB】【丽-CB】【宋】【元】【明】【宫】其名说字【大】 罗【大】雍【宫】 无邪【大】九耶【宋】【元】【明】【宫】 男子女人【大】男女【宋】【元】【明】【宫】 今【大】令【宋】【元】【宫】 奇才【大】奇杖【宋】【元】【明】【宫】 议【大】量【宋】【元】【明】【宫】 从彼【大】*彼从【宋】【元】【明】【宫】* 池【大】他【宋】 埠【大】阜【元】【明】【宫】 舍放【大】放舍【元】【明】 大【大】〔-〕【宋】【元】【明】【宫】 不分卷【宋】【元】【明】【宫】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方等无想经(卷4)
关闭
大方等无想经(卷4)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