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贤护菩萨及宝德离车子、善商主长者伽诃岌多居士子、那罗达多摩纳、水天长者与五百徒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即以五百上服奉覆世尊,复以多种供具供养世尊,心乐法故各以己身奉承如来。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是贤护菩萨当于彼等五百徒众而作义师,说诸法要,教化慰喻,令彼欢喜。以欢喜故,彼辈即得随顺之心、真实之心、清净之心、离欲之心,除诸烦恼,无复盖缠。」
时五百人一心合掌,恭敬顶礼,退住一面。
尔时,贤护即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而能得此念佛三昧也?」
尔时,世尊告贤护言:「贤护!若菩萨摩诃萨具足四法,得是三昧。何等为四?一者、不著一切外道语言,二者、不乐一切诸爱欲事,三者、常不远离头陀功德,四者、常厌三界诸有生处。贤护!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四法得此三昧。
「复次,贤护!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读诵、受持是三昧典、或时复能为他解说,现前即获五种功德。何等为五?一者、一切众毒不能损害,二者、一切兵仗不能破伤,三者、一切诸水不能漂没,四者、一切猛火不能焚烧,五者、恶王、县官不能得便。所以者何?由是三昧慈心力故。
「贤护!若彼善男子、善女人一心勤求是三昧时、读诵受持是三昧时、思惟修习是三昧时、为他解释是三昧时,若有众毒、及以兵仗、一切水、火、恶王、县官能伤害者,无有是处。
「复次,贤护!假使世间坏劫之火,世界炎赫、天地洞然,若彼受持此三昧典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设令堕落大劫火中,三昧威神,彼火即灭。贤护!又如甖水能灭小火;如是,贤护!假使持经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落彼火中,三昧力故,大火随灭,若不灭者无有是处。
「复次,贤护!若彼善男子、善女人受持经时,若被恶王、若恶官、若劫贼、若师子、若虎、狼、若蛇毒,若能作障碍者,无有是处。又,设彼等行是经时,若被夜叉、若罗刹、若饿鬼、若鸠槃茶、若毘舍阇,乃至一切非人能为障碍,亦无有是处。又,若彼男子、女人读诵经时、正思惟时、为他说时、入三昧时、行梵行时,若失衣、若失钵,乃至有诸障碍事者,无有是处——唯除宿殃不可转者。
「复次,贤护!若彼受持三昧经典诸善男子、善女人辈,若患眼、若患耳、若患鼻、若患舌、若患身、若患心,复有诸余种种患难,乃至命难、梵行难者,亦无是处。
「复次,贤护!若彼男子、女人于此经中得如是闻、得如是见、得如是知、如是具足已,若不值佛、若谤正法、破和合僧、背佛菩提者,亦无是处。贤护当知,即彼持经男子、女人,如上诸事莫能为碍——唯除宿殃不能转耳。
「复次,贤护!彼善男子、善女人持是经者,常为一切诸天称赞、亦为一切诸龙称赞、又为一切夜叉称赞、又为一切乾闼婆等之所称赞、又为一切阿修罗等之所称赞、又为一切迦楼罗等之所称赞、又为一切紧那罗等之所称赞、又为一切摩睺罗伽之所称赞、又为一切人非人等之所称赞、又为一切四大天王之所称赞、又为一切帝利天王之所称赞、又为一切大梵天王之所称赞;如是,乃至常为一切诸佛、世尊之所称赞也。
「复次,贤护!又,彼诸善男子、善女人持是经者,常为一切诸天爱敬;如是,乃至常为一切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之所爱敬;又为一切四天大王之所爱敬;如是,常为一切帝利天王乃至一切大梵天王之所爱敬;如是,常为一切诸菩萨辈乃至一切诸佛世尊之所爱念也。
「复次,贤护!又,彼诸善男子及善女人以经力故,常为一切诸天守护;如是,常为一切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及人非人之所守护;又为一切四天大王,如是,帝利天王乃至大梵天王之所守护;如是,当为一切诸菩萨辈乃至一切诸佛、世尊悉皆覆护十方世界无量阿僧祇世界中现持法者。
「复次,贤护!又,彼诸善男子、善女人以经威力故,一切诸天皆欲见之;如是,一切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及人非人等皆思欲见;又彼一切四天大王,如是,一切忉利天王乃至一切大梵天王皆思欲见;如是,一切诸菩萨辈乃至一切诸佛、世尊各欲见之。
「复次,贤护!又,彼诸善男子、善女人以经威故,一切诸天常至其所亲见其形,令彼观睹;如是,一切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皆见其形,随宜利益;又彼一切四天大王、帝利天王乃至一切大梵天王等皆亲临视;如是,一切诸菩萨辈乃至一切诸佛、世尊——非但昼日、或于梦中——为现形像、自称名号、摩顶慰安、称扬劝發也。
「复次,贤护!又,彼诸善男子、善女人虽未曾闻诸余经典,以是三昧威神力故,自然有人来至其所乃至梦中为其宣说,令彼得闻、忆持不失也。
「复次,贤护!我若说彼诸善男子及善女人暂持三昧微妙经典所得功德,设经劫数终不能尽,我之智辩虽复无穷亦不能说,何况彼辈闻此三昧依教修行、如法而住也?」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贤护!我念往昔过于无量阿僧祇劫时,有一佛号无畏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于世。当尔之时,有长者子名须达多,与二万人俱诣彼佛无畏王所。到已,顶礼彼世尊足;敬礼毕已,退坐一面。时须达多即便请彼无畏王如来广宣如是三昧深义。
「贤护!尔时彼无畏王如来、应供、等正觉知长者子有深信心、乐欲听闻如是三昧,应时随顺而为敷演。贤护!时须达多于彼佛所闻三昧已,读诵、受持、思惟其义、即如说行。既修行已,还即于彼无畏王如来法中舍家出家,剃除须发,服袈裟衣。经八万岁思惟、住持如是三昧,又复在彼无畏王如来所闻一切法皆悉受持。是后复经诸如来所闻说斯法亦皆能持,于诸佛所种诸善根、能广成就不思议已,然后舍命即得上生三十三天同受果报。
「即彼劫中还复值遇第二如来——而彼如来从刹利生出家成道——名曰电德如来、应供、等正觉,而复于彼电德如来法中出家修行,经八万四千岁还复思惟如是三昧。而更值遇第三如来——彼第三佛于婆罗门家生已亦出家成道——号曰光王如来、应供、等正觉,复于彼如来所出家修行,亦于八万四千岁中常得思惟如是三昧。贤护!时彼长者子须达多自是之后,过百余劫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贤护!汝应当知,尔时彼长者子须达多者岂异人乎?即彼过去然灯如来、应供、等正觉是也。贤护!是故当知,彼长者子须达多者,以有如是爱乐法故、复有如是求法行故,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
「复次,贤护!汝今当观是三昧王为诸菩萨及众生辈而作几许大弘益事,所谓当得一切诸佛智地故、复能摄受一切诸佛多闻海故。贤护!是故,汝等当应勤求如是三昧,常乐听闻、读诵、受持、思惟、修行;既闻受已,当复为他读诵、受持、解释义理、令他勤求、咸得闻受、正念思惟、如说修行。所以者何?贤护!若能勤求、读诵、受持、正念修行、广宣流布是三昧者,不久当得证诸佛智、诸如来智、大自在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无等等智、一切智智,乃至得彼不共他智故。
「贤护!若复有人能善宣说,彼应正言:『今此三昧即是一切诸菩萨眼、诸菩萨父、诸菩萨母,能与一切诸菩萨辈诸佛智者。』贤护!如是说者,是为善说时善说是三昧也。
「贤护!若复有诸男子、女人能善说时,彼当正言:『是三昧者,即是佛性、即是法性、即是僧性、即是佛地、是多闻海、是无尽藏头陀、是无尽藏头陀功德、是无尽藏诸佛功德、是无尽藏能生深忍、是能生大慈、能生大悲、能生菩提也。』贤护!是为彼能善说时说是三昧也。
「贤护!若复有人能善宣说是三昧时,彼应正言:『是三昧王能破一切诸法黑暗、能作一切大法光明。』贤护!是为彼能善说三昧也。
「贤护!汝宜观此菩萨念佛现前三昧为诸众生作大利益,乃至一切诸菩萨辈住于此土,遍见十方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到诸佛所恭敬礼拜、听闻正法、供养众僧,亦不贪著。贤护!以是义故,诸菩萨等若欲成就三昧王者,常当专心精勤观察彼四念处。
「贤护!云何菩萨观四念处?贤护!菩萨摩诃萨常当专心观察身行,毕竟不见一切诸身;常当专心观察受行,而亦不见一切诸受;常当一心观察心行,而亦不见一切诸心;常当一心观察法行,而亦不见一切诸法。贤护!如是等事谁能信者?唯彼漏尽阿罗汉及以阿毘跋致诸菩萨等。
「贤护!是中一切愚惑凡夫于彼念佛现前三昧,常当思惟诸佛、世尊,不得生著;又亦思惟诸佛、世尊说如斯法,而亦不著;又亦思惟:『我听闻法,一切所为皆不得著。』何以故?贤护?诸法皆空,本来无生故。贤护!诸法不可念,无念处故。贤护!诸法远离,绝心想故。贤护!诸法不可执持,真如无得故。贤护!诸法无染,如虚空故。贤护!诸法清净,远离众生故。贤护!诸法无浊,因缘灭故。贤护!诸法无为,福伽罗不可得故。贤护!诸法即涅槃相,本性清净故。贤护!诸法无所有,一切物不可得故。
「贤护!是故,诸菩萨等若欲思惟此三昧者,不可异相而能得入,无得相故;得见诸佛、正念诸佛,和合相应;亦得思惟助菩提分,念闻正法;思量分別选择菩提分,而不见自身亦不证诸法。所以者何?贤护!是中不可以色相故而得见佛、不可以声相故而得闻法、不可以希望心成就檀波罗蜜、不可以乐著诸有具足尸波罗蜜、不可以悭悋秘法而得涅槃、不可以深著福伽罗想而获多闻、不可以攀缘诸行而能远离诸事、不可以乐著住处而得证果、不可以随顺贪爱诫诸过非、不可以常乐鬪诤成就诸忍、不可以常行恶业而得善果、不可以声闻乘人而证菩萨念佛三昧,亦不可得诸菩萨忍、亦不可以嫉妬取著而得空三昧、亦不可以行爱欲而入奢摩他、亦不可以懈怠懒惰证诸圣道,乃至不可以不舍异念诸物而能成就思惟也。
「贤护!是故,我今以此三昧付嘱世间诸天王辈受持守护,亦付于汝当来宣布,勿令断绝。」
于是,世尊说斯法时,有八那由他欲色界诸天子皆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无量百千人亦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然而斯辈皆于未来过恒沙劫尽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同一号,名正解脱如来、应供、等正觉,住世教化、寿命亦等。
「贤护!以斯初發菩提心故,尚得如是无量功德具足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况复我昔行菩提时供养我者,彼宁不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
「贤护!复有无量无边众生闻说此法得净智眼、复有八百诸比丘等于诸漏中心得解脱。」
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而说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