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法集经卷第

尔时奋迅慧菩萨语无所發菩萨言「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心念处智何者是念云何心念处

尔时无所發菩萨摩诃萨语奋迅慧菩萨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已于一切法中无生智为心念处智以无生智为最胜诸菩萨彼无生智以无生智业得名一切处不乱一切处直一切处不动如大海水不可量一切声闻辟支佛无能知以何等心念能闻持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法而不散失是菩萨心念处诸佛如来现前知此是如是菩萨心念处

「彼菩萨心念处有十种处何等为十所谓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念佛念处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心念处是名十种念处

「善男子何者是菩萨身念处菩萨如是安心『此身来不从本际去不至后际不住本际未来际唯从虚妄分別心而生无作者无寿者无前后际不住无根本无教者无取者而但以客尘言语而说若身体形状若质若入』若如是观身此身不坚固唯是父母赤白和合不净而生臭秽以为体痴怖以为贼乱破坏不住种种无量百千万病以为家宅

「复次善男子菩萨于身中如是安念『是身从头至足众分聚集所谓足足指跟踝𨄔𣎑骨腰脊胸脇腹肋观手手指髑髅如是等事积聚成身以业有为作者以种种烦恼随烦恼虚妄分別百千万种为窟宅此身多有种种不净所谓发齿生熟二脑膜黄白痰阴涕唾目泪大小便利臭秽可恶是等无量不净物聚集如是等中何者是身

「菩萨如是观身作是思惟『此身无实犹如虚空』是名菩萨如虚空念处如是安心见一切法皆如虚空菩萨如是知身于诸法中无有动心不住心是菩萨不动不住名住念处如是住念中能如是知如菩提身亦如是此中不可得生厌心何以故一切是邪念非正念于何等法中生厌心是名菩萨摩诃萨身念处

「又善男子何者是菩萨受念处

「善男子菩萨生如是心言受者名为觉彼觉有三种谓颠倒不颠倒离彼二颠倒受者谓一切凡夫散乱心颠倒心彼诸凡夫以无常受为常以苦受为乐以无我受为我以不净受为净是名颠倒受不颠倒受者受无常为无常受苦为苦受无我为无我受不净为不净此谓声闻辟支佛受是名不颠倒受离彼二受者受无常非常非无常受苦非苦无苦受无我非我非无我受不净非净非不净是名菩萨受念处

「菩萨如是受而不见受者不见能受者亦不见所受菩萨作是思惟『如来常说一切有为法以为受若以一切法为受者此中何等法以为受者非所受以为能受以彼所受非能受故而非无为法能受有为法离无为法有为法无受者』菩萨如是彼所受不见能受复不见所受者能教彼所受者是菩萨见如菩提所能受亦如是是名菩萨摩诃萨受念处

「又善男子何者是菩萨心念处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彼受唯是心而心不住不可取无形何等法不可取无形彼所受法为何所非心非心知非心非心见』复作是思惟『随何等心从因缘生』见彼诸心皆由他力而有是菩萨不见离心而有菩提知此心法即是菩提菩萨尔时即得心自在以得心自在故即于大乘而得自在尔时即于一切众生得平等心是菩萨尔时住于大乘中不依他力是名菩萨心念处

「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法念处善男子菩萨随何等法而生正念——若善法不善法若可诃法不可诃法若有漏无漏世间出世间法若声闻辟支佛法若凡夫法非凡夫法是菩萨于彼彼法而生正念善巧能知善业柔软善能修习善修毕竟善修自力善修自在知平等法不生不灭是菩萨不见一法离于不生不灭不见一法离于空无相无愿

「菩萨作是思惟『一切诸法无有寿者以自性寂静故一切法无我以自性不二故一切法无障碍以自性如虚空故一切法无分別以远离心意识故一切法寂静以无烦恼性故一切法无言语以自性不可说故一切法不尽以无为性净故一切法不可数以过一切数量故一切法正直以过一切戏论故一切法无根本以无种子故一切法无过失以根本自净故一切法不来以无形故一切法不以无住故一切法光明以自性空故一切法空以从因缘而有故一切法无以无分別故一切法依自智力以随所念而觉故一切法菩提以智境界故一切法唯是名字以无实物故一切法离诸见以不可见故一切法不缚不脱以无形相故一切法不去以真如为体故一切法一界以不差別于真法界故一切法不差別以实谛平等故

「菩萨如是观一切法修行一切法不见众生差別不见法差別不见乘差別不见佛国土差別不见法差別不见妙法差別不见缚不见脱不见世间不见涅槃不舍不取不行不住不受不舍而住于寂静住于不动诸佛如来能见如是寂静解脱菩萨在彼诸佛国土即时诸佛为是菩萨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名菩萨摩诃萨法念处

「又善男子何者是菩萨念佛善男子菩萨修行念佛念一切众生『我为一切众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安住如是念处念诸佛如来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彼诸佛法我必成就复能念彼诸佛如来有如是念不可思议广大清净无垢光明离一切使烦恼及断烦恼习气以智慧为首智慧为增上以诸佛无为增上至一切所证增上法远离一切智障烦恼一切声闻辟支佛不能测量以无分別为体以自然无障碍为无行无碍不住照一切众生心如虚空无分別诸佛如来有如是念菩萨念彼诸佛念宝诸佛如来财宝诸佛如来库藏念如是等法名为念佛

「善男子诸佛不念亦非不念于一切处自然无分別诸佛如来有如是念菩萨念于彼念故名念佛诸佛于一切众生一切法不差別相念于彼念故名念佛诸佛无分別亦非无分別不取亦非不取不去亦非不去不生不灭念如是念故名念佛

「复次善男子诸佛如来以大功德智慧庄严以大慈大悲为行以度众生聚以为救者为大医师拔烦恼刺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常在寂静三昧境界不住离世间涅槃到一切烦恼障智障彼岸大众生住持大众生依止灭一切生身得法身住法境界一切处心无障碍于一切时利益一切众生身口无失不虚妄授记于一切事不可嫌身意业远离贪痴等一切烦恼降伏一切诸魔外道不与一切世间诤讼深于一切世间大海重于一切须弥宝山不动不摇过于大地柔软于水光明于火不著于风无垢于空去速于意如意踰于摩尼宝一切种智平等无二于一切众生远离一切著处度一切众生精进不休息无量色身无量音声无量功德无量境界不可思议得毕竟不思议法身超过心意识境界以明行心断除三趣恶法大悲增上所有功德与一切众生共于一切众生犹如父母怨亲平等于诸众生香涂不生忧喜心住一切处有大光明不可限量究竟彼岸大心众生大法贤财成就大明行成就大法师能说大法成大丈夫毕竟成就大丈夫相一切世间不能降伏能照一切世间光明大方便行大善境界毕竟大解脱毕竟大身以大众生为眷属大身众生围绕无障碍见闻供养修行亲近远离自乐爱乐灭他苦爱乐正法以法为钱财以法为食以法为衣粮以法为根本以法为自在为大法王为法施主常乐舍法常不放逸常乐寂静一切众生以为桥梁如大王道平坦无障大日光明破诸暗冥如大梵王大智金刚是大法箭清净色身见无厌足诸佛如来有如是等无量功德菩萨念彼诸功德已为成就彼功德故修行为成就彼功德故正念是故名为念佛是名菩萨摩诃萨念佛处

「善男子何者菩萨摩诃萨念法处

「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诸佛如是无量功德皆从法生从法化从法得从法增上从法有从法境界从法依从法成就』复作是思惟『诸佛如来有相好庄严彼亦从法生从法化从法得从法成就诸佛如来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亦从法生从法化从法得从法成就诸佛如来有十八不共法彼法亦从法生从法化从法得从法成就所有世间出世间乐彼诸乐事亦从法生从法化从法得从法成就是故我求诸佛菩提应尊重法依法境界依法修行依法毕竟依法坚固』是名菩萨法念处

「复次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法平等住于一切众生法非见高下众生而生差別我亦如法心无分別平等无异法非见面而起作业以法不朋党故我亦如法其心平等法非见时而起作业以法无时来而知内心自解故我亦如法其心平等法非于大众生而起作业于下众生不作业以法不高不下故我亦如法其心平等不生分別法非于净众生而作利益于不净众生不作利益以法远离高下心故我亦如是其心平等不生分別法非于圣人作利益于非圣人不作利益以远离福田非福田心故我亦如是其心平等不生分別法非昼作利益夜不作利益非昼不作利益夜作利益以法常不休息作利益故我亦如是其心平等不生分別法不过可化众生时节我亦如是其心平等不生分別法非于嗔众生不作利益于不嗔众生欲作利益以一切处不著故我亦如是其心平等不生分別法不增不减法无量阿僧祇如虚空不尽不增长我亦如是其心平等不生分別众生不护法不护众生我亦如是其心平等不生分別法与一切世间作归依我亦如是其心平等不生分別法无有处生嗔害心以无害相故我亦如是其心平等不生分別法不住烦恼使以法远离使烦恼故我亦如是其心平等不生分別法非怖世间求涅槃以法常无分別故我亦如是其心平等不生分別』菩萨如是于法中正念是故名为念法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念法处

「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念僧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僧者名为如法语者名为法行者名为思法者名为福田法者名为住持法者名为依法者名为供养法者名为所作如法者名为如境界法者名为修行成就法者名为实法者名为直法者名为实清净法者名为救众生者名为大慈悲者名为常寂静境界者名为常归依法者名为常自净行法者

「复次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如来说僧非唯一种所谓世谛僧第一义谛僧惭愧僧无惭愧僧圣人僧调伏僧不退转僧

「又善男子菩萨于世谛僧摄受修行于第一义谛僧供养修行惭愧僧令得解脱修行无惭愧僧诃责修行圣人僧供养恭敬亲近修行调伏僧如佛如是修行不退转僧说法修行

「复次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僧者名为不断佛种以佛子故僧者能与所乐果报以其福田故僧者离烦恼以无畏故僧者舍一切所著以得解脱故僧者名为寂静以调伏心故僧者名为不杂以无烦恼故僧者远离恶法以有惭愧故僧者名为随顺语以可化故僧者名为知自身以无憍慢故僧者名为寂静以无高心故僧者名为知足以无颠倒心故僧者名为断绝分別以无病故僧者名为到妙洲渚以得无畏处故僧者名为见以不放逸故僧者名为彼岸以能到彼妙洲彼岸故僧者名为不恶以行阿兰若行故僧者名为快以毕竟趣道场故僧者名为知三学以修行弟子行故僧者名为行于四念境界以胜诸念修行者故僧者名为修行四正勤境界以修行精进故僧者名为修行四如意足境界以不疲倦故僧者名为修行五根境界以不破坏故僧者名为修行五力境界以降伏诸烦恼刺故僧者名为修行七觉行以无障碍故僧者名为修行八圣道境界以正见故僧者名为修行实谛境界以得归处故僧者名为修行诸禅境界以定心故僧者名为修行因缘集境界以能转法轮故僧者名为大慈悲以不退转处故僧者名为一切功德聚集以一生得大菩提故

「又善男子菩萨如是念僧已作是思惟『僧者如是无量功德我皆欲得亦令一切众生毕竟成就

「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念僧

「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念戒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所有世间出世间一切胜妙果报彼诸果报皆因持戒而得何以故依因净戒根本力故』善男子譬如一切草木丛林依地为根本如是一切世间出世间妙果依戒为根本菩萨摩诃萨住于持戒能与一切天人作大福田复能满足施者功德

「善男子菩萨住于持戒生欢喜心心欢喜故不生忧恼不忧恼故心得踴悦得踴悦故得身心身心倚故心得乐心心得乐心故而得三昧得三昧故得如实知以如实知故菩萨于一切众生生大慈悲菩萨作是思惟『我今以此如实三昧法门如实知为令一切众生成就』是菩萨以大慈悲心熏修依彼大慈悲心修持增上戒增上三昧增上慧满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我今修持妙戒不动不放逸我忆念一切众生而修持戒何以故若菩萨不忆念一切众生持戒则非菩萨戒是故我今为令一切众生得安隐乐修持净戒

「复次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菩萨出家修持净戒则能远离一切世务之事菩萨著于染衣则能满足舍一切所爱之物菩萨受持净戒则能满足身意清净菩萨爱念持戒则能满足六通菩萨宴坐持戒则能满足菩提分法菩萨闻于妙法修持净戒则能满足四无碍智菩萨推求多闻智慧修持净戒则能满足不自高心菩萨亲近善知识修持净戒则能满足一切功德菩萨修持施波罗蜜戒则能满足一切智菩萨如所闻法如说修持净戒则能满足为大法师菩萨如所闻法思惟持戒则能满足得陀罗尼菩萨念菩提心修持净戒则能超过一切诸恶得满足戒菩萨不生害心修持净戒则能满足不失菩提心菩萨不失菩提心修持净戒则能满足不失三宝心

「菩萨作是思惟『若有能护修持戒者世间所有可护之者皆悉能护

「是名菩萨摩诃萨念戒

「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念舍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所有一切可舍之法皆悉摄于二种舍中谓法舍财舍

「善男子菩萨资生施者悉能满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净佛国土教化众生菩萨法舍者亦能满足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能断烦恼及以烦恼习气

「复次善男子菩萨于资生能舍悭心舍法因缘能过声闻辟支佛地

「复次舍财者能清净生身舍法者能清净法身

「复次舍财功德能舍父母生身何者有此舍力唯除初地菩萨一切世间所无舍法者能成就为意通力谁有此力唯除诸佛如来及住地菩萨一切世间所无

「复次舍财能教化众生施法能令得解脱

「复次舍财能得聚集功德施法能令到于彼岸

「复次舍财能施半施法一切舍

「复次施财能得断烦恼解脱施法能成就离智障解脱

「复次舍者若能舍于虚妄分別此舍中最胜第一——谓舍虚妄分別之心何以故菩萨舍于虚妄分別是故名为清净

菩萨问曰「言虚妄者此说何法

答曰「善男子言虚妄者说不实戏论法

问曰「云何名为不实戏论

答曰「若人如是思惟『我贪我嗔我痴我染我净我不净我行世间我入涅槃』如是等一切皆是不实虚妄分別戏论之法何以故一切唯是因缘而为无我无我所无众生无人无命无我无寿者无作者无教者彼诸因缘自性空寂远离心心意识彼诸因缘不能思惟不能分別不能染不能净不能行世间不能入涅槃是故菩萨能知如是虚妄法不能作是思惟『是其实有』舍如是心故名为舍

「菩萨若能念如是法名为念舍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三种舍谓舍大舍增上舍

「何者是菩萨摩诃萨舍谓饮食仓库衣服骑乘灯明香熏华鬘涂香末香幡盖幢帐车舆璎珞首冠金银珍宝诸如是等不为恼害众生之具唯除能害众生之事余一切物无有不舍是名菩萨摩诃萨舍

「何者是诸菩萨摩诃萨大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成就舍已能舍所爱妻子男女大小奴婢仆使臣佐吏民舍宅园观国土王位是名菩萨摩诃萨大舍

「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增上舍善男子菩萨成就于舍及以大舍故成就增上之舍——所谓能舍手牙齿连肤爪发如是一切悉皆能舍是名菩萨摩诃萨增上舍

「又善男子菩萨念如是舍大舍增上舍『我当毕竟成就舍大舍增上舍』尔时得名念舍菩萨

「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念舍

「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念天善男子菩萨念清净天——所谓念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如来云何念念彼修行念功德念不生念所受境界念始行念修行念成就是名念天

「复次善男子菩萨念诸天云何念诸天修善业行得胜果报何者是善业行所谓十善业道远离不善业道以此善业因缘得彼诸天色妙乐清净诸根胜妙果报

「又菩萨于彼胜妙果报起随喜心而生大慈以彼妙乐果报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作是念『欲令众生得天妙乐』复为成就彼诸善根發大精进于生恶道众生起大悲心菩萨作是思惟『我应教一切众生修行善业令生天上即于天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作是念已教诸众生修善生天令不退失彼天妙果即从彼乐得无上乐——所谓如来寂静妙乐

「是名菩萨念天

「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种念处

尔时无所發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不见苦为苦  以见苦即空
若不离于苦  空法不可得
欲得见空者  应见于苦义
以苦为空义  彼空无为故
苦无有作者  以苦非作法
离苦谁作者  而亦无前后
无有实集者  若能实集苦
此中何处集  以苦非作者
苦无所从来  去无所至处
与何法共合  离苦何处有
说爱以为集  若能集于苦
爱实无有爱  离爱云何集
以苦无所来  是谁得未来
说灭以为定  离于去来法
诸法自性灭  根本清净明
诸法同寂静  以离前后际
法若是先生  后则应有灭
离灭云何生  离生无彼灭
如是求智慧  说名无漏道
说道如筏喻  以必舍筏喻
若聚集舍法  彼法何应乐
舍道住妙洲  是名得解脱
说得解脱相  不诤于诸法
以于一切法  证真如道故
及爪齿  脂
小便  肝以脑膜
小肠  聚积名为身
虚妄分別宅  智者如是观
无有实作者  及离于受者
犹如空聚落  如是虚妄身
说受名为受  彼受谁能受
受者离于受  差別不可得
智者如是念  『彼智者观受
其相如菩提  寂灭清净明
身中不见心  心中不见心
是人离热恼  虽离而不喜
见法唯是心  远离于分別
不舍真如行  以得无障境
诸法不自生  亦复非他生
离诸数尽相  平等如虚空
如实知此法  智者无去相
知法亦不住  以住于平等
若能如是念  于诸法不动
是人到彼岸  如诸佛福田
知诸法名佛  一切处无垢
聚集清白法  安隐诸众生
念寂及妙色  亦念诸功德
菩萨满诸法  必得无上道
是菩萨供养  三世诸如来
法中念不动  以常定境界
善缚坚固铠  念妙法境界
得无上菩提  菩萨坚固行
如法我亦然  若作如是念
『此念法应知  所谓诸菩萨
离我及我所  如法我亦然
若能如是念  名修妙法念
诸佛弟子僧  是无上福田
必得佛菩提  常念如是人
如海不可量  我念如是人
回此诸功德  令一切成佛
善修不退戒  我念彼戒行
所有诸功德  尽欲与众生
回向无上道  令得毕竟乐
如是名念戒  能与众生乐
舍资生及法  亦舍诸烦恼
有福为众生  回向无上道
如是成舍念  不住于二道
离相自然行  所在如日照
一切圣人  皆从善业得
以彼诸因果  大悲施一切
如是诸妙行  为与增上乐
即于彼天中  成无上正觉

尔时无所發菩萨摩诃萨奋迅慧菩萨摩诃萨是二大士及无量眷属俱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绕百千匝奉承尊意退坐一面并诸眷属亦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二人于胜楼阁妙宝台上说法集时诸佛如来于一切法悉知见觉无有障碍世尊我等二人所说法集随顺佛意不耶

尔时佛告二菩萨言「善男子如汝所说诸佛如来于一切法悉知见觉无有障碍善男子汝等二人所说法集善顺我意善男子一切菩萨所有言说皆是诸佛如来威神之力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快说此妙法集若有诸菩萨欲说法集者应如汝等所说善男子汝等所说妙法集者则为已作诸佛如来所作之事善男子我于汝等二人所说法集生随喜心

尔时慧命舍利弗语无所發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以何义名无所發

无所發菩萨言「大德舍利弗若有菩萨休息一切身意业不著一切所作之事不求一法不离烦恼不欲得法见过去未来诸法真如平等亦不见法有下是故名为无所發复次大德舍利弗一切诸法皆无所發以本无故舍利弗法若有始则有所發诸法无始无始云何言有所發

慧命舍利弗言「法若如是汝云何言说于法集

无所發菩萨言「大德舍利弗我无所發而说法集

无所發菩萨谓舍利弗言「舍利弗于意云何汝之所问为有所發问为无所發问若言有所發问者依何因缘而有所發然不离于法而有法所發不离于法而有所问大德舍利弗若是无發问者则为入我所说法集

慧命舍利弗言「善男子我有所问汝亦有说云何而言无所發耶

无所發菩萨言「大德舍利弗汝之所问我之所说皆如幻说如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真如法界所说应知大德舍利弗夫幻人者无心无心数法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无心无心数法若如是者云何有發大德舍利弗如因幻师幻有所说如是菩萨摩诃萨依真如法界能有所说应如是知

慧命舍利弗言「善男子譬如幻师所作幻事非实非不实若如此者汝亦应尔非实非不实

无所發菩萨言「大德舍利弗诸佛如来觉一切法皆如幻相故说诸法虚妄如幻

舍利弗言「如是善男子诸佛如来觉一切法如幻说一切法如幻

无所發菩萨言「大德舍利弗犹如彼幻非实非不实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实非不实应如是知

无所發菩萨言「舍利弗若诸法有实不实者不应说言一切诸法犹如幻相

慧命舍利弗言「善男子汝何所为行菩萨行

无所發菩萨言「大德舍利弗我行菩萨行不为于义非不为义何以故若有菩萨为义行者如是菩萨则有所见而行于行若有所见而行其行如是菩萨则不随顺诸佛如来何以故若有所见而行其行者如是之人尚不能随无生法忍何况即入无生法忍若离无生法忍则不随顺诸佛如来若不为义而行于行如是之人行于邪道行邪道者此则无实义

慧命舍利弗言「善男子若不为义非不为义如是菩萨于何处行

无所發菩萨言「大德舍利弗随在何处一切毛道凡夫所行菩萨即彼处行

舍利弗言「善男子毛道凡夫于何处行

无所發菩萨言「大德舍利弗随诸佛如来于何处行毛道凡夫即彼处行而毛道凡夫不知诸佛随处行我亦彼处行

慧命舍利弗言「善男子若毛道凡夫不知诸佛所行境界云何而言诸佛如来随何处行毛道凡夫即彼处行

无所發菩萨言「慧命舍利弗汝今能知佛境界不

舍利弗言「善男子我但如彼文字而取云何能知诸佛境界善男子然诸声闻从于如来闻声分別而言得知善男子诸佛境界无量无边而不离诸佛境界更有凡夫境界

无所發菩萨言「大德舍利弗若不离诸佛境界更有凡夫境界者舍利弗向言诸毛道凡夫不知佛境界此言云何

慧命舍利弗言「善男子诸佛如来超过世间毛道凡夫行于世间是故诸毛道凡夫不知诸佛境界

无所發菩萨言「大德舍利弗于意云何诸佛如来有所得有所住有所利益不

舍利弗言「善男子诸佛如来无法不知知一切法觉一切法已能于有为法中利益众生

无所發菩萨言「若舍利弗如是知何故言诸佛如来超过世间此是大德舍利弗不思量而说舍利弗若如来超过世间即如来无所得无所住无所作利益舍利弗汝言已坏

尔时慧命舍利弗语无所發菩萨言「善男子我先已坏非适今也曾于过去退善根及一切智智心故善男子我于仁者乐说辩才深生随喜愿一切众生皆得是辩才

说此法集时八万菩萨得无生法忍六万天子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五千比丘转声闻心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彼诸比丘佛为授记各于种种佛国土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无所發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善知可取能取法

佛言「善男子若菩萨知一切法菩萨尔时善知可取能取法

无所發菩萨言「世尊云何善知一切法

佛言「见一切法如梦乾闼婆城阳焰火轮水中月镜中像

无所發菩萨言「世尊何者是一切法而见如梦乾闼婆城阳焰火轮水中月镜中像

佛言「善男子言一切法者谓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善男子是名一切法见如梦乾闼婆城阳焰火轮水中镜中像能取者谓眼可取者菩萨摩诃萨悉见知觉能取可取诸法亦能善说是故名为一切智者若一切智者是人离使烦恼若能离使烦恼是人无我无我所如虚空无分別于一切众生得平等心以得平等心故得一切处寂静心得寂静心故名为法行自然坚固者于一切众生作上首者一切法中无障碍者大慈大悲者不可动转者三藐三佛陀者

无所發菩萨言「世尊菩萨欲得如诸佛如来妙法云何修行

佛言「菩萨欲得诸佛如来如是法应生平等心犹如大地以能忍受一切众生诸不善行及恶语言故应生平等心犹如净水以能洗除身及众生虚妄分別微烦恼垢故应生等心犹如猛火能以智火焚烧自及诸众生烦恼薪故应生等心其相如风以能远离一切著故应生等心犹如虚空以一切处无障碍故

「善男子如师子王菩萨亦尔以一切处不惊不怖故譬如龙象菩萨亦尔以调伏心荷负一切众生诸重担故譬如大雨菩萨亦尔以其降澍妙雨故譬如日光菩萨亦尔以智慧光照一切众生故譬如明月菩萨亦尔以一切众生随其所在见者爱乐故譬如大商主菩萨亦尔将导众生趣一切智大宝洲故譬如良医菩萨亦尔以能疗治一切众生烦恼病故如拔刺者菩萨亦尔以能拔出一切众生于诸法中疑惑故譬如海导师菩萨亦尔以能善知一切智知诸方义故譬如船舫菩萨亦尔以能善度诸世间众生大海水故譬如众水河池等菩萨亦尔以能资润一切众生故如王大道菩萨亦尔平等能津通诸众生故譬如宝洲菩萨亦尔以能具足一切菩提分法故譬如如意宝须者皆得菩萨亦尔能与众生无量利益所求法故譬如良马菩萨亦尔以能运代疲苦众生故譬如大海菩萨亦尔智慧甚深难测量故譬如须弥山菩萨亦尔于佛菩提不倾动故譬如一切诸妙宝树菩萨亦尔以能具足胜庄严故譬如阎浮檀金菩萨亦尔以希有难得故譬如帝释王菩萨亦尔于诸法中能得增上自在力故譬如大梵王菩萨亦尔具足寂静诸威仪故譬如护世四天王等菩萨亦尔以能护持胜妙法故譬如转轮王菩萨亦尔以能修行十善业故譬如大臣菩萨亦尔以能守护诸佛如来秘密法故

「菩萨应生出家心以善住沙门法故菩萨住沙门法中以寂静身意业故菩萨住阿兰若处以成就禅定三昧三摩跋提通明解脱故菩萨住禅定中以得真如甚深空故菩萨住寂静处以能教化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成就呪术妙药圣人法故菩萨安住明智以能具足成就三明故菩萨住于胜寂以得殊妙六通法故菩萨住多闻慧以能善知阴界入等差別法故菩萨住于师处以能善知一切诸论故菩萨住法师地以能离饮食供养说法教化故菩萨善住毘尼法中以能远贪痴等诸烦恼故菩萨住于摩夷处以能一切处寂静故菩萨住于柔软心以能远离一切所求故

「菩萨不住掉心以能远离贪烦恼故菩萨不住高心以能远离嗔烦恼故菩萨不住诸恶语言以能远离痴心故菩萨不住杂乱语言以能成就善护言语故

「菩萨住于大师以能修行大乘法故菩萨善住荷担负重以能成就大菩提心故譬如大水菩萨亦尔以能利润受用众生故譬如大城菩萨亦尔以能满足一切智智功德故譬如僮仆菩萨亦尔大慈悲代诸众生勤苦事故

「复次善男子菩萨于恶众生生柔和心于憍慢众生生恭敬心于谄曲众生生质直心于稠林行众生不生稠林行心于不修行众生生救度心于无惭众生生于惭心于无愧众生生于愧心于邪论众生生不怯弱心处于大众不生怖心世间之法不能染污一切诸魔不能破坏外道邪论不能降伏于所尊者生敬重心常于师长生供养心于多闻者生奇特心于得禅定者生希有心于黠慧者生深行心于诸法师生如爱敬佛于诸菩萨生归依心于诸如来生究竟心于如实修行者生坚固心于一切烦恼不惊不怖不证涅槃起大慈悲行世间行为度众生

「不以染心说法教化而常远离一切供养恭敬故远离颠倒心以如实知无常苦无我不净故具足解脱心以能远离境界故成就如实生以生圣人如实家故成就如实智慧以常出家心故成就圣行以如实知苦道故成就大人相以具足持戒多闻不放逸故成就一切众生平等心善知世间无我故成就不颠倒法以圣印为印故成就道场心不退印为印故

「诸菩萨等常成就清净心行成就普庄严威仪行不乐说世间技术语言不乐近恶知识不乐供养恭敬诸事不乐说世间杂不乐说诸国土事不乐说诸王事不乐说贼盗事不乐说妇女事不乐说吉会事不乐说征战事不乐朋党诤讼不乐诸恶国城邑聚落边地难处不乐近伎乐歌舞戏笑等人

「复次善男子不乐与悭嫉人俱不乐与破戒邪见多集诸恶放逸轻法等人俱不乐与多嗔恨颠倒乱心人俱不乐愚痴瘖痖如是等人悉不与俱

「菩萨摩诃萨常乐勇猛舍法资生无畏等施断除贪痴烦恼大妙行者乐离愦乱处乐于静默常乐闲独——所谓高山岩岭沟壑草木丛林清泉流水乐如是等清闲之处初夜后夜捐于睡眠精勤修行發闻修慧及诸禅定三昧陀罗尼自在神通无量无边百千万亿法门而现在前见无量百千万亿佛得百千万亿三昧百千万亿陀罗尼门能教化百千万亿众生菩萨应成就如是等心则能得彼如来妙法

尔时无所發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能如实修行者此大乘法故即是如说修行者所乘之法若能不放逸者是人名为如实修行

「世尊如实修行者谓發菩提愿不放逸者谓满足菩提愿复次如实修行者谓修行布施不放逸者谓不求报复次如实修行者受持净戒不放逸者成就不退戒复次修行者始修忍辱行不放逸者得无生法忍复次修行者求一切善根而不疲倦不放逸者舍一切所作事故复次修行者始修禅定不放逸者不住禅定复次修行者满足智慧不放逸者不戏论诸法复次修行者守护妙法不放逸者不见诸法复次修行者令诸众生得大菩提不放逸者不见诸众生复次如实修行者聚集一切善根不放逸者回向大菩提复次如实修行者以菩提为实法不放逸者如实知一切法如菩提相复次如实修行者得无生法忍不放逸者愿取有生复次如实修行者往诣道场示现一切胜庄严事不放逸者如实知阿僧祇劫复次如实修行者如实知菩提不放逸者过去诸业皆善修故复次如实修行者至大涅槃不放逸者善知诸法本性寂灭

「世尊菩萨摩诃萨善能如是修行及不放逸于得菩提不以为难世尊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应当修习如实修行及不放逸世尊是则名微妙法集

尔时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者若有菩萨摩诃萨于佛如来及诸菩萨所说法集闻而生信及能修行是诸菩萨有妙法集何以故若不信法者则无法集若不行精进者亦无法集若人能于诸圣所说法中生希有心生如实心是菩萨有妙法集世尊若人不自赞己亦不毁他是人有妙法集世尊若人于圣慈心于非圣摄受心若有人不见自胜不见他劣若人于平等法生于等心于不平等法亦生等心于等亦生等心于等不等亦生等心而不分別等以不等是人有妙法集若人但闻一句而能了知百千万句当知是人有妙法集若人闻法不静不乱若人闻法不缚不解若人闻法不行不住若人闻法不增不减若人闻法不喜不嗔若人闻法不住世间不入涅槃世尊若能如是入于法集当知是人有妙法集世尊我今所说法集为得随顺如来所说法集不耶

佛言「如是舍利弗舍利弗汝之所说随顺佛意

法集经卷第四


校注

佛说【大】〔-〕【宋】【元】【明】【宫】【久】 四【大】五【久】 (元魏译)十一字【大】〔-〕【久】 已【大】以【宋】【元】【明】【宫】【久】 家宅【大】窟宅【宋】【元】【明】【宫】 𣎑【大】宽【宋】【宫】【久】 颊颐【大】头颊【宋】【元】【明】【宫】【久】 爪【大】〔-〕【久】 脏【大】藏【宫】 肪【大】〔-〕【久】 痰阴涕【大】澹阴洟【宋】【宫】痰癊洟【元】【明】 受【大】心受【宫】 又【大】受【元】【明】 为【大】以为【宫】 无苦【大】乐【宫】【久】 所受【大】能受【宋】【元】【明】【宫】【久】 似【大】以【明】 彼【大】〔-〕【久】 去【大】着【宫】 诤【大】净【宫】 财【大】则【久】 诸【大】于【宫】 不思议【大】不可思议【宋】【元】【明】【宫】 涂【大】涂刀割【元】【明】 贤【大】资【元】【明】 大日光明【大】如日光明【明】 法【大】法法【元】【明】 直法【大】真法【宋】【元】【明】【宫】 自【大】白【宋】【元】【明】【宫】【久】 作【大】依【宋】【元】【明】【宫】【久】 实【大】实相【宋】【元】【明】【宫】【久】 修【大】〔-〕【宫】【久】 处【大】念处【宋】【元】【明】【宫】【久】 倚【大】*猗【宫】* 心【大】〔-〕【久】 乐【大】〔-〕【久】 慈【大】〔-〕【久】 爱【大】受【久】 宴【大】晏【久】 持【大】行【宫】 智【大】〔-〕【宫】 帐【大】〔-〕【宋】【元】【明】 舍【大】〔-〕【久】 牙【大】龂【宋】【元】【明】【宫】【久】 念【大】〔-〕【宋】【元】【明】【宫】【久】 于苦【大】苦法【宋】【元】【明】【宫】【久】 涕【大】洟【宋】【元】【明】【宫】 舍念【大】舍心【宋】【元】【明】【久】信心【宫】 凡圣人【大】凡圣天【宋】【元】【明】【宫】【久】 诸【大】说【久】 法【大】〔-〕【元】【明】 入【大】人【久】 毛道【大】*毛道头【宋】【元】【久】*明注曰毛道下南藏有头字下同之 道【大】道头【宫】 毛道【大】毛道头【宋】【元】明注曰毛道下南藏有头字 超【大】起【久】 行于【大】于行【宋】【元】【明】【宫】 远【大】得远【宋】【元】【明】【宫】【久】 卷第五终提+(法集经卷第五)此下久原本有光明皇后愿文 尔时【大】法集经卷第六尔时【久】卷第六首 世尊【大】世尊世尊【宋】【元】【明】【宫】 月【大】月化【久】 平【大】〔-〕【宫】【久】 微【大】微尘【宋】【元】【明】 疑惑【大】疑惑心【宋】【元】【明】 世间【大】〔-〕【宫】 众生【大】〔-〕【宋】【元】【明】 离饮食【大】离欲食【宫】【久】远离饮食【宋】【元】【明】 毘【大】比丘【久】 远【大】远离【宋】【元】【明】 掉【大】悼【久】 大慈悲【大】心慈悲【宋】【元】【明】慈悲【宫】 如爱敬【大】爱敬如【宋】【元】【明】【宫】 心【大】〔-〕【久】 染【大】深【久】 不退【大】不道【宋】 (语等心)八百七十三字【大】〔-〕【久】 捐【大】损【宫】 名【大】名为【宋】【元】【明】 圣【大】胜【宫】 舍利弗【大】〔-〕【宋】【元】【明】 不分卷【久】
[A1] 𨄔【CB】【丽-CB】[跳-兆+尃]【大】(cf. K13n0404_p0279c08)
[A2] 如【CB】加【大】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佛说法集经(卷4)
关闭
佛说法集经(卷4)
关闭
佛说法集经(卷4)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