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事经卷第二

一法品第一之二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于贪未如实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断彼于自心未离贪故不能通达不能遍知不能等觉不能涅槃不能证得无上安乐若有于贪已如实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断彼于自心已离贪故即能通达即能遍知即能等觉即能涅槃即能证得无上安乐是故于贪应如实知应正遍知应求永断于佛法中当修梵行」尔时世尊重摄上义而说偈言

「若于贪未知  彼去涅槃远
于贪已知者  去涅槃不遥
我观诸有情  由贪之所染
还来堕恶趣  受生死轮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断此贪者
得上沙门果  毕竟不受生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于嗔未如实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断彼于自心未离嗔故不能通达不能遍知不能等觉不能涅槃不能证得无上安乐若有于嗔已如实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断彼于自心已离嗔故即能通达即能遍知即能等觉即能涅槃即能证得无上安乐是故于嗔应如实知应正遍知应求永断于佛法中当修梵行」尔时世尊重摄上义而说颂曰

「若于嗔未知  彼去涅槃远
于嗔已知者  去涅槃不遥
我观诸有情  由嗔之所染
还来堕恶趣  受生死轮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断此嗔者
得上沙门果  毕竟不受生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于痴未如实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断彼于自心未离痴故不能通达不能遍知不能等觉不能涅槃不能证得无上安乐若有于痴已如实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断彼于自心已离痴故即能通达即能遍知即能等觉即能涅槃即能证得无上安乐是故于痴应如实知应正遍知应求永断于佛法中当修梵行」尔时世尊重摄上义而说颂曰

「若于痴未知  彼去涅槃远
于痴已知者  去涅槃不遥
我观诸有情  由痴之所染
还来堕恶趣  受生死轮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断此痴者
得上沙门果  毕竟不受生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于覆未如实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断彼于自心未离覆故不能通达不能遍知不能等觉不能涅槃不能证得无上安乐若有于覆已如实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断彼于自心已离覆故即能通达即能遍知即能等觉即能涅槃即能证得无上安乐是故于覆应如实知应正遍知应求永断于佛法中当修梵行」尔时世尊重摄上义而说颂曰

「若于覆未知  彼去涅槃远
于覆已知者  去涅槃不遥
我观诸有情  由覆之所染
还来堕恶趣  受生死轮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断此覆者
得上沙门果  毕竟不受生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于恼未如实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断彼于自心未离恼故不能通达不能遍知不能等觉不能涅槃不能证得无上安乐若有于恼已如实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断彼于自心已离恼故即能通达即能遍知即能等觉即能涅槃即能证得无上安乐是故于恼应如实知应正遍知应求永断于佛法中当修梵行」尔时世尊重摄上义而说颂曰

「若于恼未知  彼去涅槃远
于恼已知者  去涅槃不遥
我观诸有情  由恼之所染
还来堕恶趣  受生死轮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断此恼者
得上沙门果  毕竟不受生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于忿未如实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断彼于自心未离忿故不能通达不能遍知不能等觉不能涅槃不能证得无上安乐有于忿已如实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断彼于自心已离忿故即能通达即能遍知即能等觉即能涅槃即能证得无上安乐是故于忿应如实知应正遍知应求永断于佛法中当修梵行」尔时世尊重摄上义而说颂曰

「若于忿未知  彼去涅槃远
于忿已知者  去涅槃不遥
我观诸有情  由忿之所染
还来堕恶趣  受生死轮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断此忿者
得上沙门果  毕竟不受生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于恨未如实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断彼于自心未离恨故不能通达不能遍知不能等觉不能涅槃不能证得无上安乐若有于恨已如实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断彼于自心已离恨故即能通达即能遍知即能等觉即能涅槃即能证得无上安乐是故于恨应如实知应正遍知应求永断于佛法中当修梵行」尔时世尊重摄上义而说颂曰

「若于恨未知  彼去涅槃远
于恨已知者  去涅槃不遥
我观诸有情  由恨之所染
还来堕恶趣  受生死轮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断此恨者
得上沙门果  毕竟不受生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于嫉未如实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断彼于自心未离嫉故不能通达不能遍知不能等觉不能涅槃不能证得无上安乐若有于嫉已如实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断彼于自心已离嫉故即能通达即能遍知即能等觉即能涅槃即能证得无上安乐是故于嫉应如实知应正遍知应求永断于佛法中当修梵行」尔时世尊重摄上义而说颂曰

「若于嫉未知  彼去涅槃远
于嫉已知者  去涅槃不遥
我观诸有情  由嫉之所染
还来堕恶趣  受生死轮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断此嫉者
得上沙门果  毕竟不受生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于悭未如实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断彼于自心未离悭故不能通达不能遍知不能等觉不能涅槃不能证得无上安乐若有于悭已如实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断彼于自心已离悭故即能通达即能遍知即能等觉即能涅槃即能证得无上安乐是故于悭应如实知应正遍知应求永断于佛法中当修梵行」尔时世尊重摄上义而说颂曰

「若于悭未知  彼去涅槃远
于悭已知者  去涅槃不遥
我观诸有情  由悭之所染
还来堕恶趣  受生死轮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断此悭者
得上沙门果  毕竟不受生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于耽未如实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断彼于自心未离耽故不能通达不能遍知不能等觉不能涅槃不能证得无上安乐若有于耽已如实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断彼于自心已离耽故即能通达即能遍知即能等觉即能涅槃即能证得无上安乐是故于耽应如实知应正遍知应求永断于佛法中当修梵行」尔时世尊重摄上义而说颂曰

「若于耽未知  彼去涅槃远
于耽已知者  去涅槃不
我观诸有情  由耽之所染
还来堕恶趣  受生死轮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断此耽者
得上沙门果  毕竟不受生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于慢未如实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断彼于自心未离慢故不能通达不能遍知不能等觉能涅槃不能证得无上安乐若有于慢已如实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断彼于自心已离慢故即能通达即能遍知即能等觉即能涅槃即能证得无上安乐是故于慢应如实知应正遍知应求永断于佛法中当修梵行」尔时世尊重摄上义而说颂曰

「若于慢未知  彼去涅槃远
于慢已知者  去涅槃不遥
我观诸有情  由慢之所染
还来堕恶趣  受生死轮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断此慢者
得上沙门果  毕竟不受生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于害未如实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断彼于自心未离害故不能通达不能遍知不能等觉不能涅槃不能证得无上安乐若有于害已如实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断彼于自心已离害故即能通达即能遍知即能等觉即能涅槃即能证得无上安乐是故于害应如实知应正遍知应求永断于佛法中当修梵行」尔时世尊重摄上义而说颂曰

「若于害未知  彼去涅槃远
于害已知者  去涅槃不遥
我观诸有情  由害之所染
还来堕恶趣  受生死轮回
若能正了知  永断此害者
得上沙门果  毕竟不受生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于一切未如实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断彼于自心未离一切故不能通达不能遍知不能等觉不能涅槃不能证得无上安乐若于一切已如实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断彼于自心已离一切故即能通达即能遍知即能等觉即能涅槃即能证得无上安乐故于一切应如实知应正遍知应求永断于佛法中当修梵行」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若一切未知  彼去涅槃远
一切已知者  去涅槃不遥
我观诸有情  由一切所染
还来堕恶趣  受生死轮回

重摄前经嗢柁南曰

恚及愚痴  覆藏忿
悭与耽嗜  慢将一切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一切修习福业事中慈心解脱最为第一所以者何慈心解脱威德炽盛映蔽一切诸福业事以彼诸事所有威德欲比所修慈心解脱十六分中亦不及一苾刍当知譬如小大诸国王中转轮圣王最为第一所以者何转轮圣王威德炽盛映蔽一切小大诸王以彼诸王所有威德比转轮王十六分中亦不及一诸福业事亦复如是欲比所修慈心解脱十六分中亦不及一又如小大诸星之中其满月轮最为第一所以者何是满月轮威光炽盛映蔽一切小大诸星以彼诸星所有威光比满月轮十六分中亦不及一诸福业事亦复如是欲比所修慈心解脱十六分中亦不及一」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一切福业事  比慈心解脱
于十六分中  亦不能及一
于一有情所  能修慈善心
其福尚无边  何况于一切
诸有大国王  威伏于大地
世间祠施会  一切无不为
如是祠施福  比所修慈心
于十六分中  亦不能及一
如转轮圣帝  威德蔽诸王
亦如满月轮  其光映诸宿
如是诸所修  一切福业事
皆为慈善心  威德之所覆
修慈心解脱  若人若非人
一切诸有情  皆不能为害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我观世间无別一法为诸有学未得心者希求无上安乐果时作外强缘如善知识所以者何彼诸有情因善知识所求皆遂谓断众恶修习诸善得无杂染真净之身」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我观诸世间  无別有一法
学未得心者  求无上果时
为作外强缘  如彼善知识
亲近善知识  所求无不成
恭敬受其教  无放逸奉行
速证于涅槃  离怖常安乐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我观世间无別一法为诸有学未得心者希求无上安乐果时作内强缘如正作意所以者何彼诸有情因正作意所求皆遂谓断众恶修习诸善得无杂染真净之身」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我观诸世间  无別有一法
学未得心者  求无上果时
为作内强缘  如彼正作意
修习正作意  所求无不成
如理审观察  无放逸修行
速证于涅槃  离怖常安乐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诸有情能知惠施所感果报明了现前如我知者必无悭悋缠染其心设彼唯有所食一抟要分施他然后自食以不知故为诸悭悋缠染其心虽有无量饮食财宝而不施他唯自食用所以者何惠施果报生人天中无量往返受诸快乐」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世间诸有情  若了知惠施
能感大果报  明见似如来
其心必不为  悭悋所缠染
唯有食一抟  而亦能分施
由不知施果  明见似如来
虽有多财食  悭悋不能舍
若于凡圣田  三时心喜施
感人天果报  往返量无边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诸有情能知犯戒所感果报明了现前如我知者行住坐卧皆不能安言笑饮食都无思念其心惊惶狂乱吐血身形萎悴如被刈芦以不知故安然无畏所以者何诸犯戒罪能感恶趣增上猛利诸苦果报」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世间诸有情  若了知犯戒
能感苦果报  明见似如来
四威仪不安  不思言笑等
心惊狂吐血  身悴如刈芦
由不知犯戒  能感恶趣苦
明见似如来  安然不惊惧
诸有犯戒人  定堕于恶趣
受增上猛利  苦果报无边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诸有情能知持戒所感果报明了现前如我知者彼于自身深生厌离欣乐当来坚持禁戒以不知故乐著自身毁犯禁戒所以者何诸持戒福能感善趣增上猛利诸乐果报」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世间诸有情  若了知持戒
能感乐果报  明见似如来
便于不净身  深能生厌离
求当来胜果  坚守净尸罗
由不知持戒  能感善趣乐
明见似如来  故毁犯净戒
诸有持戒人  得生于善趣
受天诸妙乐  证无上涅槃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诸有情知而妄语无惭无愧无改悔心我说彼于恶不善业无不能造」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知而故妄语  无惭愧悔心
如是诸有情  无恶而不造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诸有情知而妄语深生惭愧有改悔心我说彼于白净善法无不能造」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知而故妄语  有惭愧悔心
如是诸有情  无善而不造
精勤不放逸  如说正修行
得无上涅槃  永离诸怖畏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有一最胜补特伽罗彼于世间若不出现无量有情退失圣慧云何为一补特伽罗所谓如来正等觉所以者何若诸如来正等觉不现世间无能宣说修圣慧法故诸有情退失圣慧苾刍当知诸有退失亲友财位名小退失退失圣慧名大退失所以者何若诸有情退失圣慧于现法中多诸忧苦无喜乐住有灾有患有恼有烧及于当来长夜受苦及受种种猛利灾害增长血滴常游死路数堕地狱饿鬼傍生阿素洛趣数受人天生死忧苦所以者何由彼有情于其圣慧未能随觉未能通达故于六趣生死轮回若诸有情证得圣慧便能出离正尽苦边是故汝等应如是学我当云何修习圣慧令不退失我当云何于诸圣慧随觉通达汝等苾刍应如是学」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如来不出现  世间诸有情
无救无归依  皆退失圣慧
失亲友财位  是名小退失
若失真圣慧  是名大退失
我观诸世间  失无上圣慧
轮转于生死  受诸名色身
彼于现法中  有苦无上乐
于当来长夜  久生死轮回
若欲求圣慧  正尽众苦边
当愿诸如来  数出现于世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有一最胜补特伽罗彼于世间若出现者无量有情增长圣慧云何为一补特伽罗所谓如来正等觉所以者何若诸如来正等觉出现世间有能宣说修圣慧法令诸有情增长圣慧苾刍当知诸有增长亲友财位名小增长增长圣慧名大增长所以者何若诸有情增长圣慧于现法中多诸喜乐无忧苦住无灾无患无恼无烧不于当来长夜受苦不受种种猛利灾害不增血滴不游死路不堕地狱饿鬼傍生阿素洛趣不受人天生死忧苦所以者何由彼有情于其圣慧已能随觉已能通达不于六趣生死轮回若诸有情未增圣慧无能出离正尽苦边是故汝等应如是学我当云何修习圣慧令其增长我当云何于诸圣慧随觉通达汝等苾刍应如是学」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如来若出现  世间诸有情
有救有归依  皆增长圣慧
得亲友财位  是名小增长
若得真圣慧  是名大增长
我观诸世间  得无上圣慧
不流转生死  定取于涅槃
彼于现法中  离苦常安乐
于当来长夜  离生死轮回
若欲增圣慧  正尽众苦边
当愿佛世尊  长久住于世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世有一法于生长时令诸有情愚痴增益颠倒坚固垢秽随增恶趣成满与多众生为不利益为不安乐令诸世间人天大众无义无利增长忧苦云何一法所谓邪见所以者何由邪见故令诸有情愚痴增益颠倒坚固垢秽随增恶趣成满与多众生为不利益为不安乐令诸世间人天大众无义无利增长忧苦如是名为世有一法于生长时令诸有情愚痴增益广说乃至令诸世间人天大众无义无利增长忧苦」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邪见生长时  令愚痴增益
及颠倒坚固  诸垢秽随增
成满诸恶趣  为无利乐等
邪见害愚夫  如火烧众物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世有一法于生长时令诸有情愚痴损减颠倒除灭净法随增脱诸恶趣善趣成满与多众生为大利益为大安乐令诸世间人天大众有义有利增长喜乐云何一法所谓正见所以者何由正见故令诸有情愚痴损减颠倒除灭净法随增脱诸恶趣善趣成满与多众生为大利益为大安乐令诸世间人天大众有义有利增长喜乐如是名为世有一法于生长时令诸有情愚痴损减广说乃至令诸世间人天大众有义有利增长喜乐」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正见生长时  令愚痴损减
及颠倒除灭  诸净法随增
脱恶满善趣  为有利乐等
正见现在前  速证涅槃乐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我观世间无別一法速疾回转犹如其心所以者何是心于境速疾回转世出世间无可为喻汝等应取如是心相善取相已应善思惟善思惟已应善观察善观察已应善安住善安住已若不觉有内贪欲缠汝等复应审谛观察我今为有内贪欲缠而不觉耶我今为无内贪欲缠而不觉耶

「审观察已复应作意思惟随一可爱境相如是作意思惟随一可爱相时若心随顺趣向喜乐可爱境相知此心随顺诸欲违背出离汝等尔时应自觉了我今犹有内贪欲缠而不能觉非为无有我今未断五欲贪缠所证与前未有差別我今犹未证所修果譬如有人于驶流水牵重船筏逆上而行此人尔时多用功力若暂懈慢便顺下流如是汝等思惟随一可爱相时若心随顺趣向喜乐可爱境相当知此心随顺诸欲违背出离汝等尔时应自觉了我今犹有内贪欲缠而不能觉非为无有我今未断五欲贪缠所证与前未有差別我今犹未证所修果

「汝等作意思惟随一可爱相时若心随顺趣向憙乐出离之相当知此心随顺出离违背诸欲汝等尔时应自觉了我今无有内贪欲缠非彼犹有而不能觉我今已断五欲贪缠所证与前已有差別我今已能证所修果如以筋羽投置火中便即焦卷而不舒缓如是汝等思惟随一可爱相时若心随顺趣向憙乐出离之相当知此心随顺出离违背诸欲汝等尔时应自觉了我今无有内贪欲缠非彼犹有而不能觉我今已断五欲贪缠所证与前已有差別我今已能证所修果是故汝等应如是学我当云何善转自心令其调伏违背诸欲随顺出离汝等苾刍应如是学」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无別有一法  性躁动如心
难调御难防  大仙之所说
譬如有智人  以火等众
调直于利箭  令远有所中
如是诸苾刍  应善学方便
调直于心性  令速证涅槃

重摄前经嗢柁南曰

修慈修二缘  施犯戒持戒
二妄二圣慧  邪见正见

本事经卷第二


校注

大唐【大】〔-〕【宋】【元】【宫】【圣】唐【明】 诏【大】制【圣】 一法【大】本事经一法【圣】 彼于【大】于彼【圣】 偈言【大】颂曰【宋】【元】【明】【宫】 有【大】能【宋】【元】【明】【宫】【圣】 彼于【大】于彼【宋】【元】【明】【宫】 遥【大】远【元】 能【大】得【明】 实【大】是【宋】【元】【明】【宫】 柁【CB】【碛乙-CB】【宋】【元】【明】【宫】【圣】拕【大】 恚【大】嗔【宋】【元】【明】【宫】 光【大】德【宋】【元】【明】【宫】 狂【大】犯【圣】 被【大】彼【圣】 苦【大】善【宫】 守【大】持【元】【明】【圣】 上【大】安【宋】【元】【明】【宫】【圣】 知【大】如【宋】【元】【宫】 卷【大】卷【宋】【元】【明】【宫】【圣】 具【大】其【圣】 此下圣本有光明皇后愿文
[A1] 贪【CB】【丽-CB】食【大】(cf. K20n0803_p1003a17)
[A2] 世【CB】至【大】
[A3] 柁【CB】【碛乙-CB】拕【大】(cf. QC063n0822_p0023b18)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本事经(卷2)
关闭
本事经(卷2)
关闭
本事经(卷2)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