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2036

佛祖历代通载序

浮图氏之论世动以大劫小劫为言中国文字未通盖不可知也摩腾竺法兰至汉而后释迦佛之生灭可以逆推其岁年自是中国之人得以华言记之自天竺及旁近诸国东来者莫盛于西晋至于姚秦石赵等国其人则鸠摩罗什佛图澄那连耶舍昙无谶诸师而东土卓绝奇伟之士生肇融叡等相为羽翼翻译经义尽为华言而佛理之精无不洞究先觉之士至有逆知其至理之未至者佛学之行莫博于此时矣弥天道安至于远公辟地东南佛陀耶舍远相从游而辟世君子相依于离乱之世乃若宝公双林诸公起而说法而佛学大盛于东南矣若夫智者弘法华于天台三藏开般若于唐初清凉广华严于五台密公说圆觉于草堂宣公严律教于南山金刚启秘密于天宝大小三乘唯识等论专门名家豪分缕析汗牛充栋学者千百有皓首而不能穷极者焉达磨之来则有五传其衣五宗斯立同源异派自梁历宋谓之传法正宗

国朝秘密之兴义学之广亦前代之所未有此其大略也记载之书昔有宝林等传世久失传而传灯之录僧宝之史仅及禅宗若夫经论之师各传于其教宰臣外护因事而见录岂无遗阙近世有为佛祖统纪者儗诸史记书事无法识者病焉时则有若嘉兴祥符禅寺住持华亭念常得临济之旨于晦机之室禅悦之外博及群书乃取佛祖住世之本末说法之因缘译经弘教之师衣法嫡传之裔正流旁出散圣异僧时君世主之所尊尚王臣将相之所护持论驳异同參考讹正二十余年始克成编谓之佛祖历代通载凡二十二卷其首卷则言彰所知论器世界情世界道果无为五论则我

世祖皇帝时

發思八帝师对

御之所陈说是以冠诸篇首其下则以天元甲子纪世主之年因时君之年纪教门之事去其繁杂谬妄存其证信不诬而佛道世道污隆盛衰可竝见于此矣嗟夫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尘影起灭何足记哉甞见溈山有问于仰山每有年代深远之对则亦悯先觉之无闻者乎而法华一经前劫后劫十号无二又曰观彼久远犹古今日则此书宜在所取乎至正元年六月十一日微笑庵道人虞集序

华亭梅屋常禅师本传通载序

夫语言文字载道之器传远之用历千古微简牍何以纪事考实耶

大成至圣春秋作而贼乱惧

大觉世尊经律集而贤哲兴其五经六艺诸子百家立言垂训后之来学明今酌古游心仁义非编册之益乎佛祖历代通载梅屋禅师之所作也其文博其理明叙事且实出入经典考正宗传殊有补于名教至正辛巳翰林道园虞公序冠其首益尊韪之禅师世居华亭黄姓父文祐母杨氏初祈嗣于观世音忽一夕梦僧庞眉雪发称大长老托宿焉因而娠至元壬午三月十有二日诞于夜神光烛室异香袭人逾日不散既长喜焚香孤坐风骨秀异气宇英爽年十二恳父母求出家母钟爱之诱以世务终莫夺其志遂舍之依平江圆明院体志习经书尚倜傥疏财慕义栖心律典元贞乙未江淮总统所授以文凭薙发受具弱冠游江浙大丛林博究群经宿师硕德以礼为罗延之皆㧑谦弗就至大戊申佛智晦机和尚自江西百丈迁杭之净慈禅师往參承值上堂佛智举太原孚上座闻角声因缘颂云琴生入沧海太史游名山从此扬州城外路令严不许早开关有省于言下投丈室呈所解佛智颔之遂俾掌记室嘱之曰真吾教伟器外护文苑之奇材也服勤七年延祐乙卯佛智迁径山禅师职后版表率明年

朝廷差官理治教门承遴选瑞世嘉兴祥符至治癸亥夏五乘驿赴

京缮写黄金

佛经暇日得以观光三都游览胜概礼五台曼殊室利披燕金遗墟之由以动司马撰书之志出入翰相之门讨论坟典陞诸名师堂奥讲解经章如司徒云麓洪公別峰印公皆尊爱之

帝师命坐授食闻大喜乐密乘之要自京而回姑苏万寿主席分半座以延说法众服其有德自非宿有灵姿禀慧多生曷以臻其明敏著述祖祢彰显正教致公卿大人笃敬也耶至大间愚执侍佛智获奉教于禅师知梗概而序之禅师讳念常梅屋其号焉至正四年三月松江余山昭庆住持比丘觉岸谨序

佛祖历代通载凡例

一世祖皇帝玉音一百段出弘教集实帝师大臣钦承对旨谨置于编

一帝师所说彰所知论冠于篇者尊之也

一吾佛世尊未生以前时代本不与书欲便初学卷自太古始

一往古帝王即位改元崩殂及僭国之主宰臣护教尊法者略见始末余不书

一帝王于圣教御制赞序及大臣硕儒撰述其间有关大教者皆具载焉

一僧道对析论辨详收始末以备參考

一世尊示灭之后凡经百年必书其于旃檀像及教被东土之年倣此

一佛祖传法偈翻译详见梁大同六年

一教门隆替并依史籍编录使来学知有自焉

一诸祖事实备载于示寂之年倣先经终义之例

一屏山居士鸣道集说凡二百一十七篇今录一十九篇盖彰其识见耳

一教门事要异同讹正略加考定据诸传记摭集不以私臆谬加论辨或恐繁失于冗简失于陋以俟博雅之士改而正之

一太史公史记称黄帝三十八年命风后定甲子始因而编之随年列为横历于上

佛祖历代通载凡例

佛祖历代通载目

第一卷

(一)七佛偈(二)彰所知论器世界品(三)日轮(四)月轮(五)诸星宿(六)妙高山三十三天(七)情世界总有六种(八)人祖大梵(九)三末多王及诸王种(十)器世界坏(并赞)

第二卷

(一)盘古王 (二)天皇 (三)地皇 (四)人皇 (五)五纪 (六)有巢氏 (七)燧人氏 (八)伏羲氏 (九)社神 (十)神农氏 (十一)黄帝 (十二)少昊 (十三)颛顼 (十四)帝喾 (十五)唐尧 (十六)虞舜 (十七)夏后氏 (十八)殷汤 (十九)周文王 (二十)武王 (二十一)成王(立七庙制) (二十二)稷神 (二十三)四国诸侯 (二十四)康王

第三卷

(一)周昭王(二)世尊示降生(三)世尊示出家

(四)穆王(五)世尊示成道(六)瑞像缘起(七)世尊示说法(八)世尊示涅槃

(九)孝王(十)第一祖摩诃迦叶(十一)秦非子

(十二)厉王(十三)二祖阿难(十四)上座大众二部

(十五)宣王(十六)三祖商那和修(十七)王杀杜伯感报

(十八)平王(十九)四祖优波毱多

(二十)庄王(二十一)五祖提多迦

(二十二)襄王(二十三)六祖弥遮迦

(二十四)定王(二十五)老聃生于楚(二十六)七祖婆须密

(二十七)灵王(二十八)孔子生于鲁

(二十九)景王(三十)八祖佛陀难提

(三十一)敬王(三十二)九祖伏驮密多

(三十三)贞定王(三十四)十祖脇尊者

第四卷

(一)周安王(二)十一祖富那耶舍

(三)显王(四)十二祖马鸣大士

(五)𧹞王(六)十三祖迦毘摩罗

(七)秦始皇(八)室利防等十八化人(九)十四祖龙树尊者

(十)西汉文帝(十一)十五祖迦那提婆

(十二)武帝(十三)十六祖罗睺罗多

(十四)昭帝(十五)十七祖僧迦难提

(十六)宣帝(十七)论师无著天亲

(十八)成帝(十九)十八祖伽耶舍多

(二十)新室王莽(二十一)十九祖鸠摩罗多

(二十二)东汉明帝(二十三)帝梦金人(二十四)教流东土(二十五)摩腾竺法兰(二十六)释道比较焚经(二十七)二十祖阇夜多

第五卷

(一)安帝(二)二十一祖婆修盘头

(三)桓帝(四)安世高至洛(五)二十二祖摩拏罗

(六)灵帝(七)竺佛朔至洛(八)黄巾作叛

(九)献帝(十)牟子理惑论(十一)汉史范晔论释(十二)袁宏论佛(十三)康猛竺大力至京(十四)二十三祖鹤勒那(十五)道始作灵宝醮章

(十六)三国魏文帝

(十七)蜀先生

(十八)吴大帝(十九)维祇难支谦

(二十)明帝(二十一)曹植传

(二十二)齐王芳(二十三)康僧会至吴(二十四)吴阚泽论佛(二十五)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二十六)昙摩迦罗等传律

(二十七)高贵乡公(二十八)罽宾贼乱累释

(二十九)陈留王(三十)沙门朱士衡讲经始

第六卷

(一)西晋武帝(二)吴皓毁神祠及梵宇(三)竺法护至京(论)(四)育王塔缘起

(五)惠帝(十六国附见)(六)鲍靖撰三皇经(七)竺耆域至洛

(八)愍帝(九)维卫迦叶石像至吴

(十)元帝(有叙)(十一)沙门吉友至建康

(十二)明帝(十三)二十五祖婆舍斯多

(十四)成帝(十五)三藏惠理至杭(十六)庾氷议令僧拜俗(十七)何充议不应拜俗

(十八)穆帝(十九)佛图澄示寂(论)(二十)释涉公入寂(二十一)沙门于法开医术

(二十二)哀帝(二十三)诏竺潜讲经(二十四)诏支遁继讲(二十五)郄超慕佛

(二十六)废帝(二十七)释道安法师(论)(二十八)孙绰(二十九)许询(三十)桓温末年奉法

(三十一)简文帝(三十二)诏法旷禳星

第七卷

(一)东晋武帝(二)东林惠远法师(三)刘遗民卒(四)符秦德星现获安什(五)秦主姚苌感报(六)北魏道武皇帝(七)二十六祖不如密多

(八)安帝 (九)太山竺僧朗 (十)北魏兴佛教诏 (十一)罗什法师(论) (十二)道䂮僧正 (十三)道融与婆罗门辩论 (十四)道恒道标抗表行道 (十五)僧叡四海僧望 (十六)僧肇详定经论 (十七)天竺弗多罗尊者 (十八)佛陀耶舍尊者 (十九)柏玄下书令僧拜俗 (二十)沙门不敬王者论(五) (二十一)佛驮跋陀被摈 (二十二)招渊明入社 (二十三)法果初受封爵

(二十四)法显西天取经始(二十五)三藏昙无谶至姑臧(二十六)道生法师竖石为徒

(二十七)恭帝(二十八)北魏崔浩荐寇谦之(论)(二十九)玄高禅师被谮(三十)齐著作魏收佛老志

第八卷

(一)宋文帝 (二)神僧杯渡 (三)求那跋陀罗入朝 (四)帝幸大庄严寺 (五)谢灵运伏诛 (六)求那跋摩三藏 (七)萧京尹请制建寺像 (八)帝幸曲水 (九)惠琳叛教获报(论) (十)诏法瑗主天保寺 (十一)浩谮太子及僧玄高 (十二)魏寇谦之修张鲁术 (十三)魏武诏诛天下沙门 (十四)魏武受箓建靓轮宫 (十五)魏崔皓伏诛(论) (十六)沙门昙始至魏救法 (十七)魏又下诏复释

(十八)武帝(十九)二十七祖般若多罗(二十)诏求那跋陀罗(二十一)诏道猷为新安法主(二十二)中兴寺宝亮法师(二十三)羗人高阇反累释(二十四)右司陈僧拜俗(二十五)朱灵期遇圣僧(二十六)姚兴钦重僧导

(二十七)废帝(二十八)疏勒王送佛衣

(二十九)明帝(三十)宝志大士(三十一)康居邵硕公(三十二)诏僧瑾为僧正(三十三)魏史释老志

(三十四)齐太祖(三十五)帝幸僧远所居

(三十六)武帝 (三十七)勅法献为僧主 (三十八)玄畅首述华严疏(论) (三十九)宝志狱中显化 (四十)昙超为龙说法 (四十一)顾欢夷夏论 (四十二)司徒袁粲驳夷夏论 (四十三)孟景翼正一论 (四十四)张融作门律辟之(论) (四十五)魏诏度僧尼

(四十六)东昏侯(四十七)陈显明造步虚经

(四十八)和帝(四十九)僧伽跋陀罗律藏

第九卷

(一)梁武帝 (二)陶弘景造太清经 (三)诏志公任便宣化 (四)郗氏夫人求忏 (五)帝舍邪归正愿文 (六)何点何胤不仕 (七)帝注大品命法云讲 (八)魏主尚释 (九)诏僧旻讲胜鬘经 (十)帝制涅盘疏序 (十一)宗庙祭祀戒杀 (十二)沈休文中食论 (十三)魏胡太后建寺 (十四)惠皎著高僧传 (十五)僧朗及道英神异 (十六)帝受归戒 (十七)僧达入水观 (十八)僧藏谏帝律僧 (十九)藏登御座 (二十)魏评释道 (二十一)魏书佛老志 (二十二)初祖达磨大师(论) (二十三)昭明太子 (二十四)刘勰出家 (二十五)双林傅大士 (二十六)惠约法师 (二十七)高王经缘起 (二十八)译佛祖偈始末 (二十九)隐士阮孝绪 (三十)古今书籍之数 (三十一)逆贼侯景反 (三十二)梁史魏征论

(三十三)简文帝(三十四)北齐台宗惠文禅师

(三十五)元帝(三十六)真谛三藏(三十七)荆山居士陆法和(三十八)北齐诏稠禅师

(三十九)敬帝(四十)北齐勅陆修静与昙显角试(四十一)北齐杜弼(四十二)齐著作王劭述佛(四十三)周恶黑衣废释

第十卷

(一)陈高祖(二)柏岩稠禅师(三)洪偃法师(四)宝琼法师(五)卫元嵩上疏减僧

(六)废帝(七)天台惠思禅师

(八)宣帝(九)周武命三教伸述利病(十)周武灭佛(十一)甄鸾上笑道论(十二)道安著二教论(十三)周武登座序废立义(十四)静蔼以法灭舍身(十五)任道琳伸请复教

(十六)隋文帝 (十七)下诏复教 (十八)法师昙延授帝八戒 (十九)释尼智仙传 (二十)律师灵藏陪驾 (二十一)李士谦喻报应说 (二十二)二祖惠可大师 (二十三)天台智者禅师 (二十四)诏三十州建塔 (二十五)文中子讲道(负苓篇附并论) (二十六)阇那笈多译法华经 (二十七)诏问洪山智舜禅师

(二十八)炀帝(二十九)诏僧道拜俗明瞻登对而罢(三十)三祖僧璨大师(三十一)杨宏率僧道论议

(三十二)恭帝(三十三)神僧法喜传(并论)第十一卷

(一)唐高祖(二)诏僧道论议定优劣(三)傅奕疏请灭释(四)李师政内德论(辨惑篇附)(五)诏汰释道二教

(六)太宗 (七)帝问群臣治政难易 (八)勅建寺以度陈亡 (九)玄奘往西天求法 (十)勅葬玄琬法师 (十一)诏度僧尼建寺 (十二)太子问张士衡奉佛事 (十三)诏道先释后 (十四)勅魏王泰祭虞世南 (十五)诏三学秀异论议 (十六)惠琳被谮 (十七)华严杜顺法师 (十八)傅奕感报 (十九)丞相萧瑀传 (二十)帝幸弘福寺 (二十一)祇罗国主仰唐声教 (二十二)原州瑞石记国祯祥 (二十三)玄奘赍经归朝 (二十四)三藏进新译经请序 (二十五)秘谶女主代有天下 (二十六)帝劝奘师罢道为政 (二十七)奘陈辞愿终身行道 (二十八)帝制三藏圣教序(谢表附) (二十九)太子继圣教序 (三十)赐奘百金磨衲 (三十一)诏创弘法院留奘师 (三十二)诏建大慈恩寺 (三十三)诏奘陪驾 (三十四)史赞并论

第十二卷

(一)唐高宗 (二)四祖道信大师 (三)勅建大慈恩塔 (四)惠宽禅师及姐信相 (五)天竺致书奘师(答书附) (六)立法师斥吕才论 (七)制设官监护译经 (八)御制大慈恩寺碑(谢表附) (九)奘法师示疾 (十)诏辨二教先后 (十一)牛头法融禅师 (十二)追僧道论议 (十三)奘法师表辞还山 (十四)复追僧道论议 (十五)屈僧拜俗道宣上疏 (十六)法师玄奘示寂 (十七)道世法师辩道经真偽 (十八)南山道宣律师 (十九)诏僧道定夺化胡经 (二十)五祖弘忍大师(史赞) (二十一)佛陀波利尊者 (二十二)慈恩窥基法师 (二十三)道世著法苑珠林

(二十四)则天武后 (二十五)始定母服及建明堂 (二十六)庆山始出 (二十七)译华严大经 (二十八)诏康法藏为僧 (二十九)诏嵩山惠安禅师 (三十)义净三藏自西土回 (三十一)敛僧钱铸佛像(论) (三十二)诏贤首法藏讲新经 (三十三)铸像成百僚礼祀

(三十四)中宗 (三十五)房融润文译楞严 (三十六)诏六祖不起 (三十七)大通神秀禅师(张说作记) (三十八)神僧万回法云公(论) (三十九)诏僧道齐行并集 (四十)安国师卒 (四十一)诏三藏实叉难提 (四十二)泗洲大圣 (四十三)召道岸律师授戒 (四十四)菩提流志译宝积经 (四十五)诏一行赴阙不起

第十三卷

(一)唐睿宗(二)六祖惠能大师

(三)玄宗 (四)永嘉玄觉禅师 (五)诏一行禅师赴阙 (六)嵩岳元珪禅师(论) (七)天竺三藏无畏至京 (八)宋璟礼六祖塔 (九)诏一行改撰大衍历 (十)智升上藏经目录 (十一)一行制黄道仪成 (十二)郭行女甞斋感报 (十三)牛云求聪感应 (十四)日本始有律 (十五)三藏菩提流志卒 (十六)嵩山破灶堕 (十七)一行示寂(论) (十八)般若心经序(张说作) (十九)重定五服制 (二十)三藏金刚智卒 (二十一)义福禅师卒 (二十二)恒州张果先生 (二十三)三藏无畏卒 (二十四)不空三藏降狂象(论) (二十五)法秀献回向寺玉箫 (二十六)李长者著华严合论 (二十七)青原行思禅师 (二十八)兴唐寺普寂卒 (二十九)太子詹事严挺之 (三十)诏本净禅师赴𨷂 (三十一)南岳怀让禅师 (三十二)诏道士吴筠问道 (三十三)制僧尼给祠部始 (三十四)诏不空验罗思远 (三十五)鹤林玄素禅师 (三十六)诏立毘沙门天王祠 (三十七)台宗左溪玄朗禅师 (三十八)天台法门议(梁肃作) (三十九)鲁山元德秀卒(论)

(四十)肃宗(四十一)阆州斩画像(四十二)纳钱度僧道始(四十三)新罗无漏凌空立化(四十四)诏南阳惠忠禅师(四十五)诏置放生池碑(颜真卿撰)(四十六)王摩诘卒(四十七)真如升天授十三宝

第十四卷

(一)唐代宗 (二)良贲造新仁王经疏 (三)道义始作盂兰盆会 (四)杜鸿渐问法于无住禅师(论) (五)清凉澄观国师 (六)召忠国师试太白山人 (七)诏径山国一禅师 (八)牛头惠忠禅师 (九)忠国师试大耳三藏(论) (十)不空三藏碑(严郢作) (十一)昙一律师碑(梁肃作) (十二)三祖镜智禅师碑(独孤及作) (十三)抚州宝应戒坛记(颜真卿作) (十四)史华与僧崇惠角法 (十五)李源访圆泽 (十六)诏耽源问无缝塔话 (十七)天柱山崇惠禅师

(十八)德宗 (十九)千臂千钵文殊经序 (二十)南岳明瓒禅师 (二十一)荆溪湛然禅师 (二十二)止观统例(梁肃作) (二十三)御制大乘六波罗蜜经序 (二十四)马祖道一禅师 (二十五)大珠惠海禅师 (二十六)石头希迁禅师 (二十七)诏清凉讲华严经题 (二十八)诏清凉讲华严宗旨 (二十九)东林熙怡律师碑(许尧佐作) (三十)黄石岩记(刘轲作) (三十一)云峰法证律师 (三十二)陆羽传 (三十三)东都圣善凝公 (三十四)幽州盘山宝积禅师 (三十五)濬上人归淮南序(子厚作) (三十六)南岳般州和上碑(子厚作)

(三十七)顺宗(三十八)鹦鹉舍利记(韦臯作)(三十九)帝问法于佛光满禅师

第十五卷

(一)唐宪宗 (二)鹅湖大义禅师 (三)寒山拾得丰干 (四)荆州天皇道悟禅师 (五)荆州天王道悟禅师(并论) (六)江西北兰让禅师 (七)上问政宽猛孰先 (八)信州草衣记(德舆撰) (九)上问澄观华严法界 (十)无著禅者入五台 (十一)诏怀恽禅师居上寺 (十二)庞居士 (十三)弥陀和尚碑(子厚作) (十四)永州净土院记(子厚作) (十五)智𧦬法师施食感报 (十六)道树法师降夭幻 (十七)百丈怀海禅师 (十八)大明律师碑(子厚作) (十九)马总奏六祖谥碑(子厚作) (二十)五台邓隐峰 (二十一)归宗智常禅师 (二十二)布毛会通侍者 (二十三)重巽赴中丞请序(子厚作) (二十四)陕右马郎妇 (二十五)上弘律师碑(白乐天作) (二十六)台教元浩禅师 (二十七)诏迎佛骨韩愈排佛表 (二十八)韩潮州遇大颠辨论 (二十九)潮阳大颠禅师 (三十)柳州刺史子厚 (三十一)北山神清法师

(三十二)穆宗(三十三)鸟窠禅师(三十四)诏无业禅师不赴(三十五)龙潭崇信禅师(三十六)杭永福石壁经记(元微之作)(三十七)王智兴冐禁置戒坛(三十八)福州古灵禅师

第十六卷

(一)唐敬宗(二)诏刘从政资质仙事

(三)文宗 (四)药山惟俨禅师碑 (五)李翱作复性书(二) (六)苏州重玄石经碑(白居易作) (七)丹霞天然禅师 (八)凌行婆 (九)蛤蜊中现菩萨像 (十)李训上疏沙汰僧尼 (十一)南泉普愿禅师 (十二)大达法师碑(裴休作) (十三)清凉国师碑铭(御赞附) (十四)圭峰宗密禅师

(十五)武宗(十六)潭州云岩晟禅师(十七)帝锐意永仙诏(僧道论议)(十八)作望仙台于禁中(十九)勅并省天下佛寺(二十)诏下废释(史赞)

(二十一)宣宗 (二十二)诏复释氏 (二十三)香山居士白居易 (二十四)贬李德裕诏 (二十五)华林善觉禅师 (二十六)黄蘗希运禅师 (二十七)诏弘辩问南北宗旨 (二十八)复庐山东林碑(崔黯作) (二十九)溈山灵祐禅师 (三十)李节赠疏言序 (三十一)诏罗浮轩辕问摄生 (三十二)补陀示现事迹

第十七卷

(一)唐懿宗(二)大慈寰中禅师(三)德山宣鉴禅师(四)临济义玄禅师(五)长沙景岑禅师(六)洞山良价禅师(七)悟达国师知玄传(八)裴相国禅源诠序(九)诏迎佛骨(史赞附)

(十)僖宗(十一)夹山善会禅师(十二)岩头全豁禅师

(十三)昭宗(此下十三处)(十四)仰山惠寂禅师(十五)赵州从谂禅师(十六)云居道膺禅师

(十七)五代(十八)梁太祖朱温(十九)雪峰义存禅师(二十)玄沙师备禅师(二十一)惟劲集宝林传

(二十二)末帝(二十三)明州布袋和上

(二十四)唐庄宗李存勗(二十五)兴化存奖禅师

(二十六)明宗(二十七)长庆惠稜禅师(二十八)圣节设立试僧科

(二十九)晋石敬瑭(三十)打钟息苦缘起

(三十一)辽主德光御汴宫

(三十二)汉刘知远(三十三)云门文偃禅师

(三十四)周郭威(三十五)南院惠颙禅师

(三十六)世宗(三十七)诏废释造僧帐(三十八)清凉文益禅师

第十八卷

(一)宋太祖(二)诏雕佛经一藏(三)德韶国师示寂(四)风穴延沼禅师(五)永明智觉禅师(六)吴越王作宗镜序(七)宗镜后序(杨无为作)

(八)太宗(九)御制三藏圣教序(十)赞宁修大宋僧传(十一)诏立译经院(十二)赵普报应(十三)香林澄远禅师(十四)南安自严尊者(十五)首山省念禅师

(十六)真宗 (十七)帝制继圣教序 (十八)道原集传灯录 (十九)诏诸路建天庆观 (二十)孤山智圆法师 (二十一)汾阳善昭禅师 (二十二)赐天台教入藏 (二十三)大阳警玄禅师 (二十四)四明法智讲师 (二十五)长水子法师 (二十六)慈云遵式忏主 (二十七)御制广灯录序 (二十八)慈明楚圆禅师 (二十九)杨岐方会禅师 (三十)言法华 (三十一)李觏留意佛书 (三十二)浮山法远禅师 (三十三)诏怀琏禅师住净因 (三十四)雪窦重显禅师 (三十五)华严道隆禅师 (三十六)达观昙颕禅师 (三十七)天衣义怀禅师 (三十八)欧阳修问临终事 (三十九)天钵重元禅师

(四十)英宗(四十一)云峰文悦禅师(四十二)诏赐民间寺额

第十九卷

(一)宋神宗(二)圆通居讷禅师(三)明教契嵩禅师(四)白云守端禅师(五)华亭惠辨都师(六)吉州庆间禅师(七)舒州义青禅师(八)嘉兴真如法堂记(司马光作)(九)金国李屏山论(十)明道厌科举立论(十一)金国屏山有辨

(十二)哲宗 (十三)送蹇拱辰參照觉(张无尽作) (十四)高丽义天僧统 (十五)晋水净源禅师 (十六)蒋山赞元禅师 (十七)苏老泉圆觉院记 (十八)东坡磨衲赞 (十九)圆通法秀禅师 (二十)东林常总禅师 (二十一)玉泉承皓禅师 (二十二)辨才元净法师 (二十三)净因道臻禅师 (二十四)智海慕喆禅师 (二十五)云居元祐禅师 (二十六)佛印了元禅师 (二十七)瑞光宗本禅师 (二十八)黄龙祖心禅师

(二十九)徽宗 (三十)御制续灯录序 (三十一)蕲州五祖法演禅师 (三十二)法云善本禅师 (三十三)蔡京食鹑感梦 (三十四)大树惠持入定 (三十五)帝幸玉清昭阳宫 (三十六)女真叛辽 (三十七)死心悟新禅师 (三十八)灵芝元照律师 (三十九)林灵素以术要君 (四十)黄龙惟清禅师 (四十一)佛鉴惠懃禅师 (四十二)上听林灵素讲经 (四十三)大金立国 (四十四)改佛号灭僧寺 (四十五)张无尽传 (四十六)觉范德洪禅师 (四十七)诏道法师复僧服(北涧铭附)

第二十卷

(一)南宋高宗(二)西竺苏陀室利(三)圆悟克勤禅师(四)虎丘绍隆禅师(五)佛智端裕禅师(六)牧庵法忠禅师(七)真歇清了禅师(八)感山晓莹禅师(九)宏智正觉禅师

(十)孝宗 (十一)应庵昙华禅师 (十二)径山宗杲禅师 (十三)大禅了明禅师 (十四)石室祖琇禅师 (十五)普庵印肃禅师 (十六)庆寿教亨禅师 (十七)瞎堂惠远禅师 (十八)帝制原道论(并观音赞) (十九)诏刊天台教藏 (二十)德藏可观法师 (二十一)帝注圆觉经赐径山 (二十二)宋遣宇文虚中使金

(二十三)光宗(二十四)王孝礼言影表(二十五)净慈彦充禅师

(二十六)宁宗(二十七)灵隐崇岳禅师(二十八)佛照德光禅师(二十九)紫微观记(元遗山作)(三十)屏山居士鸣道集说(三十一)吽哈啰悉利幢记(三十二)郑州普照道悟禅师(三十三)资寿尼无著禅师

第二十一卷

(一)大元太祖皇帝(二)天竺此峰宗印讲师

(三)宪宗(四)庆寿海云印简大师

(五)世祖(上) (六)拜刘秉忠太保參领中书省事制 (七)帝师说羯磨仪轨序 (八)刘太保神道碑 (九)谥刘太保文贞制 (十)帝师發思八行状 (十一)圣旨僧道辨析 (十二)焚诸路道藏经碑 (十三)辨偽录随函序 (十四)辨偽录一十四章(一之八)

第二十二卷

(一)世祖(下)(二)辨偽录(九之十四)(三)诏禁道藏经品目(四)焚道藏经下火文(五)僧道持论名衔(六)江南禅教登对录(七)径山云峰妙高禅师(八)世祖弘教玉音百段

(九)成宗(十)五台真觉文才国师(十一)胆巴金刚上师

(十二)武宗(十三)勅撰临济正宗记(十四)乞台萨里碑(十五)上都华严至温禅师(十六)革僧衙门论

(十七)仁宗(十八)三藏沙啰巴译师(十九)秦州普觉英辨论师(二十)勅建瑞像殿记(二十一)加封普庵宣命(二十二)京都崇恩谦讲师(二十三)京城普庆法闻律师(二十四)三藏达益巴国师(二十五)京师宝集妙文讲师

(二十六)英宗(二十七)诏各路建帝师殿碑(二十八)五台普宁了性讲师(二十九)玉山普安宝严讲师(三十)天目中峰明本国师(三十一)大都妙善尼舍蓝蓝(三十二)临坛大德惠汶律师

今上皇帝万万岁

佛祖历代通载目录(终)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

(一) 七佛偈

毘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长阿含经云人寿八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槃头母槃头婆提居槃头婆提城坐婆罗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三十四万八千人神足二一名骞茶二名提舍侍者无忧子方膺

尸弃佛(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偈曰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长阿含经云人寿七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明相母光曜居光相城坐分陀利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二十五万神足二一名阿毘浮二名婆婆侍者忍行子无量

毘舍浮佛(庄严劫第一千尊)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长阿含经云人寿六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善灯母称戒居无喻城坐博洛叉树下说法二会度人一十三万神足二一名扶游二名欝多摩侍者寂灭子妙觉

拘留孙佛(见在贤劫第一尊)偈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別长阿含经云人寿四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礼德母善枝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树下说法一会度人四万神足二一萨尼二毘楼侍者善觉子上胜

拘那含牟尼佛(贤劫第二尊)偈曰佛不见佛知是佛若实有知別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长阿含经云人寿三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大德母善胜居清净城坐优昙婆罗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三万神足二一舒槃那二欝多楼侍者安和子导师

迦叶佛(贤劫第三尊)偈曰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长阿含经云人寿二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梵德母财主居波罗奈城坐尼拘类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二万神足二一提舍二婆罗婆侍者善友子进军

释迦牟尼佛(贤劫第四尊)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姓刹利父净饭天母大清净居舍卫城坐菩提树下说法一会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度人无数神足二一舍利弗二目犍连侍者阿难子罗睺罗

古佛应世绵历无穷不可以周知悉数也世尊有云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故按佛名经纪过现二劫千如来暨于释迦但标七佛阿含经云七佛精进力放光灭暗冥各各坐诸树于中成正觉佛祖偈翻译乃高僧云启一同天竺那连耶舍三藏于龟兹国译出本末载于梁大同六年

大元帝师發合思巴说

彰所知论 宣授江淮福建等处释教总统法性三藏弘教佛智大师沙罗巴译

(二) 器世界品

器世界所成之体即四大种种具生故地坚水湿火煖风动是等大种最极微细者曰极微尘亦名隣虚尘不能析释彼七隣虚为一极微彼七极微为一微尘彼七微尘为一透金尘彼七透金尘为一透水尘彼七透水尘为一兔毛尘彼七兔毛尘为一羊毛尘彼七羊毛尘为一牛毛尘彼七牛毛尘为一游隙尘彼七游隙尘为一虮彼七虮量为一虱量彼七虱量为一麦量彼七麦量为一指节三节为一指二十四指横布为一肘四肘为一弓五百弓量成一俱卢舍八俱卢舍成一由旬此是度量世界身相成世界因由一切有情共业所感云何成耶从空界中十方风起互相冲激坚密不动为妙风轮其色青白极大坚实深十六洛叉由旬广量无数由煖生云名曰金藏降注大雨依风而住谓之底海深十一洛叉二万由旬广十二洛叉三千四百半由旬其水搏激上结成金如熟乳停上凝成膜即金地轮故水轮减唯厚八洛叉余转成金厚三洛叉二万由旬金轮广量与水轮等周围即成三倍合三十六洛叉一万三百五十由旬其前风轮娑婆界底地水二轮四洲果底于地轮上复澍大雨即成大海被风钻击精妙品聚成妙高山中品聚集成七金山下品聚集成轮围山杂品聚集成四洲等其妙高体东银南琉璃西玻𭹳珂北金所成余七唯金四洲地等杂品所成彼轮围山唯铁所成其妙高量入水八万𦈕缮那比于余山皆悉高妙故曰妙高然后次第七金山者一踰乾陀罗高四万由旬二伊沙陀罗高二万由旬三佉得罗柯高一万由旬四修腾娑罗高五千由旬五阿输割那高二千五百由旬六毘泥怛迦那高千二百五十由旬七尼民陀罗高六百二十五由旬(藏论疏云一持双山二持轴山三檐木山四善见山五马耳山六象鼻山七鱼嘴山)四大洲外有轮围山高二百一十二由旬半彼等广量各各自与出水量同七金山间诸龙王等游戏之处名曰戏海八山间七海近妙高者一踰乾陀罗海广八万由旬二伊沙陀罗海广四万由旬三佉得罗柯海广二万由旬四修腾娑罗海广一万由旬五阿输割那海广五千由旬六毘泥怛迦那海广二千五百由旬七尼民陀罗海广一千二百五十由旬盈八功德水八山七海其相咸方外海味咸尼民陀罗至轮围山二山相去三洛叉二万二千由旬其外海水虽无有分由妙高色东海色白南海色青西海色红北海色黄现是等色故称四海是彼周边三十六洛叉七百五十由旬外轮围山周围三十六洛叉二千六百二十五由旬其外海南赡部洲者状如车厢狭向铁围三由旬半余三边者各二千由旬周围六千三由旬半有二中洲东遮摩罗(此云猫牛)西婆罗摩罗(此云胜猫牛)赡部中央摩竭陀国三世诸佛所生之处次此向北度九黑山有大雪山名具吉祥其山北边有香醉山是二山间有大龙王名曰无热所居之池曰阿耨达(此云无热)其状四方面各五十由旬周围二百由旬池内遍满八功德水从此池内出四大河东殑伽河从象口中流出银沙共五百河流归东海南辛渡河从牛口中流出琉璃沙共五百河流归南海西缚刍河从马口中流出玻𭹳珂沙共五百河流归西海北悉怛河从师子口中流出金沙共五百河流归北海是彼四河从无热池右绕七匝随方流转是香山北度二十由旬彼处有岩名难陀岩面各五十由旬周围二百由旬高三由旬半又有八千小岩其岩北边二十由旬有娑罗树王名曰善住其根入地四十弓量高八十弓量七重行树罗列围绕东边度二十由旬有缓流池其状圆相广五十由旬周围一百五十由旬又有八千小池盈八功德水内有莲华叶若牛皮其茎如轴花若车轮味美如蜜是处又有帝释临战所乘象王名曰善住与八千象寒四月时住金岩所热四月时住善住所雨四月时住缓流池无热池侧有赡部树果实味美其量如瓮熟时堕水出赡部音龙化为鱼吞啖是果残者遇流成赡部金由此树名故号赡部此洲向西有乌佃国大金刚宫持种所居金刚乘法从彼而传南海之中山曰持观音菩萨居止其顶圣多罗母居止山下东有五峰文殊菩萨居止其上有十六大国千数小国又有三百六千种人七百二十种异音其外海东洲曰胜身状若半月对妙高边三百五十由旬余边六十由旬周围六千三百五十由旬其洲二边有二中洲北提诃(此云身)南毘提诃(此云胜身)是彼三洲越余洲等七多罗树或曰洲人相貌端严其身胜故名曰胜身其外海北洲曰鸠娄其状四角畟方相似边各二千由旬周围八千由旬其洲二边有二中洲一名鸠娄(此云有胜)二高罗娑(此云有胜边)彼洲人等所有受用出如意树临没七日其如意树出不美音报曰当七日死或曰洲人卑舌即割食肉鬼音故曰鸠娄是不美音其外海西洲曰牛货形如满月径二千五百由旬周围七千五百由旬有二中洲南舍𢮎(此云具谄)揾怛罗曼怛哩拏(此云仪上)彼洲人等多宝牛货故曰牛货洲海山等向下皆悉八万由旬近金地故近赡部洲星割棘洲金洲月洲等者系赡部洲余大洲等小洲亦尔次上空中四万由旬纯净无碍胜坚风轮从右而旋日月星宿空居天等依止而住

(三) 日轮者火珠所成径五十一由旬周围百五十三由旬厚六由旬零十八分上有金缘其上复有金银琉璃玻𭹳珂等秀成四角日天子等所居宫殿由风运行一昼一夜绕四大洲日行向北时日即长南行时短行南北间时昼夜停由游处光即有寒暑为冬夏际北行六月南行六月行至中道曰日月回星轮历遍谓之一岁

(四) 月轮者水珠所成径五十由旬周围百五十由旬厚六由旬零十八分其上复有金银琉璃玻𭹳珂等秀成四角月天子等所居宫殿是彼日月相去远近自影增减由增一分即生上半十五分毕谓之圆满由减一分即生下半自影覆彼十五分毕曰不圆满由增减故名曰宿空由一昼夜名曰宿地如是三十名曰一月

(五) 诸星宿者空居天宫诸宝所成其形皆圆小一牛吼中三牛吼大六牛吼周围三倍系四王众

(六) 妙高山者有四层级始从水际向上相去十千由旬即初层级从妙高山傍出十六千由旬向上相去一万由旬即二层级傍出八千由旬向上相去一万由旬即三层级傍出四千由旬向上相去一万由旬即四层级傍出二千由旬彼妙高山其顶四角各秀一峰高四由旬半广百二十五由旬周围五百由旬有药叉神于中止住是山顶上三十三天中央城曰善见纯金所成高一由旬半面各二千五百由旬周万由旬其城体金俱用百一杂宝严饰其地柔软如兜罗绵是城四面有一万六千宝柱宝桴宝椽宝簷四面四门又有千数𨵗一小门四大衢道有诸小衢其四门侧五百天子皆服坚铠守护是门城中有帝释殿曰最胜处亦曰殊胜殿其状四方高四百由旬半面各二百五十由旬周千由旬百一却敌一一却敌各有七楼一一宝楼各七小楼一一小楼各七池沼一一池沼各七莲华一一华上各有七数童男童女奏种种乐歌舞欢娱善见城东有诸所乘曰众车苑高千由旬南临战处曰麁恶苑西诸行处曰相杂苑北游戏处名欢喜苑纵广同前其苑等外度二十由旬有善地曰众车麁恶相杂欢喜量同四苑善见东北有如意树名波利阇多亦名圆生树根深五十由旬高百由旬枝条傍布五十由旬能施欲乐下有盘石曰阿㗚摩丽歌色白如㲲面各五十由旬周二百由旬善见西南诸天集处名善法堂周九百由旬其状圆相是堂中央有帝释座纯金所成其座周围有三十二辅臣之座咸皆布列三十三天向上度八万由旬于空界中依风而住诸宝所成○离诤天宫量若妙高山顶二倍上度一亿六万由旬于空界中依风而住诸宝所成○兜率天宫量如离诤纵广二倍上度三洛叉二万由旬于空界中依风而住诸宝所成○化乐天宫量如兜率纵广二倍上度六洛叉四万由旬于空界中依风而住诸宝所成○他化自在天宫量同化乐纵广二倍此即欲界上有初禅如是四洲七山妙高轮围欲界六天并初禅等谓四洲界一数至千为小千界一小铁围山围绕此小千界一数至千为中千界一中铁围山围绕此中千界一数至千为三千大千世界一大铁围山围绕如是有百亿数四洲界等皆悉行布铁围山等诸洲山间黑暗之处无有昼夜举手无见○初禅天量等四洲界○二禅天量等小千界○三禅天量等中千界○四禅天量等三千大千世界其相去量皆倍倍增谓曰色界○无色界者无別处所若有生者何处命终即彼生处住无色定故曰无色

(七) 情世界品

谓情世界总有六种一者地狱二者饿鬼三者傍生四者人五者非天六者天此等六种名义云何谓斫坏肢体故曰地狱饥渴所逼故曰饿鬼傍覆而行故曰傍生意多分別故名曰人摩㝹沙义身及受用虽与天同微分鄙劣或由无酒故曰非天阿修罗义从梵身生游戏娱乐或应供养故谓曰天是提婆义一地狱者赡部洲下过二万由旬旷廓四方二万由旬纯铁所成火焰洞然有八热狱一曰更活二曰黑绳三曰众合四曰号呌五曰大号呌六曰炎热七曰大炎热八曰无间○更活狱者生彼有情先业所感执众器仗互起冤憎递相斫害段段堕落闷绝暂死空音更活彼等有情即便更活复相斫害彼寿量者四天王天一生之期为一昼夜如是算数寿五百岁受是苦楚○黑绳狱者其狱卒等于有情身从顶至足拼界黑绳以火锯钺解斫肢体由先业力解下上生彼寿量者忉利天一生之期为一昼夜如算数寿一千岁受是苦楚○众合狱者生彼有情以铁槌打或二铁山犹如羊头二山相合研磕摧坏二山开时复自然火又被摧坏彼寿量者离诤天一生之期为一昼夜如是算数寿二千岁受是苦楚○号呌狱者生彼有情怖热铁池入稠林中火焰炽盛永岁焚烧由先业力其舌纵广千由旬量有一大牛铁角铁甲架铁犁火焰炽盛耕犁其舌彼寿量者兜率天一生之期为一昼夜如是算数寿四千岁受是苦楚○大号呌狱者亦与前同其苦倍增彼寿量者化乐天一生之期为一昼夜如是算数寿八千岁受是苦楚○炎热狱者三重铁城火焰洞彻内受苦楚彼寿量者他化自在天一生之期为一昼夜如是寿数万六千岁受是苦楚○极炎热狱者亦同其前其苦倍增彼寿量者等半中劫受是苦楚○无间狱者于铁室内身一聚焰受极苦楚彼寿量者等一中劫○十六增狱者八热狱傍面各四所一煻煨增深皆没膝有情游彼才下足时皮肉与血俱焦烂坠余剩其骨举足还生平复如本二户粪增不净淤泥没有情腰于中多有攘矩咤虫觜利如针钻皮透骨咂食其髓三峰刃增复有三种一刀刃路谓于此中仰布刀刃以为大道有情游彼才下足时皮肉与血俱断碎坠举足还生平复如本二剑叶林谓此林树纯以铦利剑刀为叶有情游彼风吹叶坠斩刺肢体骨肉零落有乌驳狗䶥掣食之三铁刺林名铦摩利谓此林树有利銕刺长十六指有情被逼上下树时其刺铦利上下劖刺是等有情血肉皮等挂染刺上唯剩觔骨有铁觜乌探啄有情眼睛脑髓争竞而食刀刃路等三种虽殊而铁仗同故一增摄四烈河增名曰无渡遍满极热烈灰汁水有情入中或浮或没或逆或顺或横或竖被蒸被煮骨肉糜烂如大镬中满盛灰汁置稻米等猛火下然米等于中上下回转举体糜烂有情亦然设欲逃避于两岸上有诸狱卒手执刀鎗御捍令回无由得出此河如堑前三似苑彼等名曰近边地狱○八寒狱者一曰水疱二曰疱裂三阿咤咤四阿波波五呕喉喉六裂如欝钵罗华(此云青莲华)七裂如莲华八裂如大莲华○水疱狱者生寒氷间极甚严寒随身生疱曰水疱狱彼寿量者摩伽陀国所有大斛八十斛麻百年除一若芝麻尽彼寿亦尔○疱裂狱者由极严寒其疱而裂黄水漏流彼寿量者倍前二十○阿咤咤狱者由大严寒咬齿忍耐彼寿量者倍前二十○阿波波狱者忍寒音声彼寿量者倍前二十○呕喉喉者由寒号泣出是苦声彼寿量者倍前二十○裂如欝钵罗华狱者严寒身裂如欝钵罗华叶彼寿量者倍前二十○裂如莲华狱者严寒身裂如莲华开彼寿量者倍前二十○裂如大莲华狱者身裂越前如大莲华开敷多叶彼寿量者倍前二十孤独狱者在赡部提旷野山间一昼一夜受苦受乐相杂受故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孤独如是名为十八地狱

二饿鬼者王舍城下过五百由旬有饿鬼城名曰黄白亦名惨淡彼鬼王曰阎罗法王共三十六眷属等居其类有四一者外障二者内障三者饮食障四者障饮食一外障者饮食音声亦不得闻二内障者获微饮食口若针窍不能得入设能入口咽如马尾无能得过设若过咽腹若山廓不能饱满虽满腹中胫如草茎无能举动受此大苦三饮食障者见饮食时无量狱卒执诸器仗守御无获四障饮食者食饮食时由业所感铁丸铜汁泻置口中从下流出如是四种皆是饿鬼彼寿量者人间一月为一昼夜如是算数寿五百岁即当人间一万五千岁或居人间寒林等处食血肉等皆饿鬼类

三傍生者多居河海亦如酒糟混漫而住以大食小以小食大互相惊怖由海波涛住所不定或处人天彼寿量者长如龙王寿半中劫短如蚋等寿一刹那身量无定

四人者住四大洲八中洲等及诸小洲彼寿量者如赡部洲人初成劫时其寿无量次后渐减今六十岁次后渐减至十岁间次复渐增无有定量北鸠娄人定寿千岁东胜身人寿五百岁西牛货人寿二百五十岁除北鸠娄余有夭横彼等受用北鸠娄中食自然稻衣服璎珞出如意树余三洲者食谷肉等资宝受用彼等身量赡部提人身量(四肘东胜身人身量八肘西牛货人身十)六肘北鸠娄人身三十二肘人等面相亦如洲状其小洲人亦如大洲身各减半故如是说

五非天者妙高水际下过一万一千由旬山旷廓闲光明城内阿修罗王曰罗睺罗(此云摄脑)众眷属居又过一万一千由旬星鬘城内阿修罗王名曰项鬘众眷属居又过一万一千由旬坚牢城内阿修罗王名曰妙镇又曰大力众眷属居又过一万一千由旬甚深城内阿修罗王名曰毘摩质多罗(此云丝种种亦云纹身)众眷属居常共帝释比对鬪诤城曰具金殿名奏乐如意树王名即怛钵㗚聚集之处名曰贤财石名善贤苑名普喜妙喜最喜甚喜善地亦名普喜妙喜最喜甚喜临战所乘象名无能敌游戏所乘象名垒雪马曰峭脖是等非天共三十三天诤须陀味及修罗女为战诤故从山廓出身服金银琉璃玻𭹳珂等坚固铠甲手执剑槊标鎗弓箭领四部军彼阿修罗王罗睺罗项鬘妙镇毘摩质多罗等或前三来或四皆来是时帝释五守护众一住戏海愿乐白法龙王等众与非天军鬪战今回龙若不胜去坚守所共二守护复与修罗鬪战又若不胜去持鬘所共三守护复与鬪战又若不胜去恒憍所共四守护复与鬪战又若不胜去四王所共五守护复与鬪战四大天王率四军众服宝坚铠执诸戈杖鬪战多分四天王胜若不能却去忉利天前白帝释曰我等守护不能回彼修罗王应却敌如是白已天主帝释乘善住象告三十三天众等曰汝等应知今修罗军至妙高顶当服坚铠取所乘车与修罗战说是语已彼诸天子各服宝铠执持戈仗去众车苑取所乘车入麁恶苑身心转恶出善见城共修罗战若修罗胜侵至城内若天得胜逐修罗军至第一海鬪战之时天与非天断其颈腰彼等即死手足若断复生如本若薄伽梵辟支佛转轮圣王住世间时诸阿修罗不起诤心设若相持诸天必胜世间善增天众亦胜世不善增阿修罗胜是故诸天护持善事

六天者欲界六天色界十七无色界四欲界六天者苏迷卢山第一层级坚首众居第二层级持鬘众居第三层级恒憍众居持双山上北方有城名阿那迦缚帝多闻天王药叉众居如是东方城名贤上有大天王名曰持国乾闼众居西方有城名曰众色有大天王名曰广目龙神众居南方有城名曰增长有大天王名曰增长焰鬘众居余四层级七金山等日月星宿铁围轮山赡部洲山多罗树所四王部众亦共止住咸属四王是谓一部彼寿量者人五十岁为一昼夜如是寿量经五百年若其身量一俱卢舍四分之一三十三天妙高顶上天主帝释住最胜处共非天女名曰妙安同众天女受诸欲乐无有厌足复有临战所乘象王名曰善住游戏苑中所乘象王名曰蔼罗筏拏(此云持地子)二象周围各七由旬各以八千小象众居又有马王名迅疾风与八千马居天主辅臣数三十二是故名曰三十三天诸天子等耽五欲乐若放逸时有大天鼓鼓声出音警诸天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与修罗军鬪战之时出除苦音警曰天愿得胜愿修罗败宫殿城池树集石等如前所辨彼天寿量人间百岁为一昼夜如是算数寿一十岁其天身量半踰阇那○焰摩天者三十三天共非天诤此离诤故名离诤天彼天寿量人二百岁为一昼夜如是算数寿二千岁其天身量二踰阇那○兜率陀天者有慈氏尊绍世出世法王之位受大法乐谓曰兜率是俱乐义人间四百年彼天一昼夜寿四千岁身量四踰阇那○化乐天者自化受用谓之化乐人间八百年彼天一昼夜寿八千岁身量八踰阇那○他化自在天者受用他化谓之他化自在彼天中王威德自在即是魔主人间千六百年彼天一昼夜寿一万六千岁身十六踰阇那下从无间至他化自在天谓之欲界耽著欲乐所食段食故如是说○色界一十七天者四静虑摄○初禅三天者谓梵众梵辅大梵彼天寿量梵众半劫梵辅一劫大梵一劫半彼天身量次第半由旬一由旬一由旬半○二禅三天者谓少光无量光极光彼天寿量少光二劫(以上四天四十中劫为一大劫已下诸天八十中劫为一大劫)无量光四劫极光八劫彼天身量少光二由旬无量光四由旬极光八由旬○三禅三天者谓少善无量善广善彼天寿量少善一十六劫无量善三十二劫广善六十四劫彼天身量少善十六由旬无量善三十二由旬广善六十四由旬○四禅八天者无云福生广果三是凡居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五是圣居名曰五净居彼天寿量无云百二十五劫福生二百五十劫广果五百劫无烦一千劫无热二千劫善现四千劫善见八千劫色究竟一万六千劫彼天身量无云一百二十五由旬福生二百五十由旬广果五百由旬无烦一千由旬无热二千由旬善现四千由旬善见八千由旬色究竟一万六千由旬始从梵众至色究竟皆名色界出离欲乐非离色故故名色界○无色界四天者无有身色亦无处所从定分四谓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彼天寿量空无边处二万大劫识无边处四万大劫无所有处六万大劫非想非非想处八万大劫彼等四处谓无色界非离定色出离麁色故名无色彼等寿量谓岁劫时其量云何时最少者名为刹那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为一罗婆三十罗婆为一牟休多(此云须臾)三十牟休多为一昼夜三十昼夜即为一月十二个月即为一年劫有六种一中劫(或名减劫)二成劫三住劫四坏劫五空劫六大劫一中劫者或赡部人从无量岁渐渐减至八万岁时即成劫摄从八万岁减至十岁谓中劫初复增八万岁减至十岁为一辘轳如是增减十八数者为十八中劫然后十岁至八万岁中劫后际前后中间十八辘轳为二十中劫二成劫者始从风轮至无间狱生一有情器世界成经一中劫如前已说

(八) 情世界者此三千界火坏后成从极光天天人命终生大梵处孤生疲勌呜呼若有同分生此界者有何不可發如是心虽非念力极光天人有命终者即生彼处先生之心而作是念由我贪生故世咸称人祖大梵如次梵辅梵众他化自在乃至四王次第而生北鸠娄洲西牛货洲东胜身洲南赡部洲次第而生时赡部洲人寿无量岁饮食喜乐有色意成身带光明腾空自在如色界天有如是类地味渐生其味甘美色白如蜜其香馥郁时有一人禀性耽味嗅香起爱取甞便食亦告余人随学取食食段食故身光隐没由众业惑日月便出照曜四洲次地味隐复生地饼其味甘美色红如蜜竞耽食之地饼复隐次林藤生竞耽食故林藤复隐有非耕种自然稻生众共取食此食麁故即余滓秽根道俱出尔时诸人随食早晚取香稻食后时有人禀性懒惰长取香稻储宿为食余亦随学香稻隐没随共分田虑防远尽于己分田生悋护心于他分田有怀侵夺故生争竞是时众人议一有德封分田主众所许故谓曰大三末多王(此云众所许)王多有子相续绍王嫡子号曰光妙彼子善帝彼子最善彼子静斋是等谓曰成劫五王静斋王子名曰顶生彼子妙帝彼子近妙彼子具妙彼子严妙是等谓曰五转轮王严妙王子名曰舍帝彼子舍双彼子舍固尼彼子固室彼子善见彼子大善见彼子除碍彼子金色彼子具分彼子离恶彼子妙高彼子定行彼子甚吼音彼子大甚吼音彼子能安彼子方主彼子贤尘彼子能广彼子大天此王种族五千相承其最后子七千相承曰阿思摩迦王最后子八千相承曰鸠娄王其最后子曰具头王有九千王其最后子名曰龙音有一万王其最后子怛弥留怛一万五千其最后子名瞿昙氏即甘蔗裔彼子相承甘蔗王种一千一百数其最后子甘蔗种王名曰增长即懿师摩王王有四子一名面光二名象食三名调伏象四名严称释迦氏严镯有子名严镯足彼子致所彼子牛居彼子狮子颊王有四子一名净饭二名白饭三名斛饭四名甘露饭净饭王子即婆伽梵次名难陀白饭王二子一名帝沙即调达二名难提迦斛饭王二子一名阿尼娄驮二名跋提梨迦甘露饭王二子一名阿难二名提婆达多婆伽梵子名罗睺罗释迦种族至斯已矣○又別种王依法兴教如来灭度后二百年中印土国王曰无忧于赡部提王即多分中结集时而为施主兴隆佛教后三百年赡部西北方有王名曰割居尸割三结集时而为施主广兴佛教梵天竺国迦湿弥罗国勒国龟兹国揑巴辣国震旦国大理国西夏国等诸法王众各于本国兴隆佛法如来灭度后千余年西番国中初有王曰呀乞㗚赞普二十六代有王名曰袷陀朵㗚思颜赞是时佛教始至后第五代有王名曰双赞思甘普时斑弥达名阿达陀译主名曰端美三波罗翻译教法修建袷萨等处精舍流传教法后第五代有王名曰乞㗚双提赞是王名请善海大师莲华生上师迦摩罗什罗班弥达众成就人等毘卢遮那罗佉怛及康龙尊护等七人翻译教法余斑弥达共诸译主广翻教法三种禁戒兴流在国后第三代有王名曰乞㗚俫巴胆是王界广时有积那弥多并湿连怛罗菩提斑弥达等共思割干吉祥积酌罗龙幢等已翻校勘未翻而翻广兴教法西番王种至今有在斑弥达等翻译译主善知识众广多有故教法由兴

北蒙古国先福果熟生王名曰成吉思(二合)始成吉思从北方王多音国如铁轮王彼子名曰斡果戴时称可罕绍帝王位疆界益前有子名曰古伟绍帝王位成吉思皇帝次子名孕罗孕罗长子名曰蒙哥亦绍王位王弟名曰忽必烈绍帝王位降诸国土疆界丰广归佛教法依法化民佛教倍前光明炽盛帝有三子长曰真金丰足如天法宝庄严二曰厖各辣三曰纳麻贺各具本德系嗣亦尔兹是始从释迦王种至今王种

始帝王祖三未多王是时田分互起侵盗初發偷盗被王推问言不曾偷始起妄语王法诛戮即有杀害不善法生尔时众生造不善法命终之后即生傍生次生饿鬼渐生地狱次无间狱生一有情时成劫终如是有情行诸不善寿量渐减受用乏少阎浮提人寿八万岁无间地狱生一有情是二同时如是情世界成十九中劫器世界成即一中劫如是成劫二十中劫阎浮提人八万岁时始为住劫住劫亦经二十中劫至十岁时刀兵灾起唯七昼夜疾疫灾起七月七日饥馑灾起七年七月七日多分死殁余者相睹起希有心互相睦恋远离杀害渐生善故寿量受用复增益盛至八万岁增上之时转轮王出依法化民下减之时婆伽梵出拔济众生增减时间独觉出世令诸有情而作福田住劫亦经二十中劫始坏劫初情世界坏无间狱中无有情生先生业尽即生別趣若有未尽生上地狱或別世界地狱中生无间狱空如是向上地狱渐空生饿鬼趣如是饿鬼傍生趣空人趣之中除鸠娄人余共欲天无师法然获初静虑生初禅天北鸠娄人生欲界天获初静虑生初禅天无师法然获二静虑生二禅天从无间狱至梵世空如是亦经十九中劫然后四洲有七日出初不降雨药草丛林悉皆枯槀二日出时沟池乾涸三日出时殑伽河等悉皆枯竭四日出时无热池竭五日出时海水没膝六日出时大海亦竭七日出时彼器世界一聚火耸从无间狱直至梵世以火烧坏经一中劫坏劫总经二十中劫空劫亦尔如是成住坏空即八十劫总此八十名一大劫为梵众等寿量之数

(十) 器世界坏有其三种火水风坏者亦如前说如是七次后世界复成又被水坏至二禅天从极光天即生大云降注大雨其器世界如水化盐消镕皆尽彼水自竭一水灾次复七火灾度七火灾还有一水如是水灾满至七次复七火灾后世界成被风灾坏至三禅天其风之力吹散妙高何况其余第四禅天虽无外灾是等有情生与殿生命尽殿隐如是器情世界并成坏等咸皆说已

念常赞曰轲书所谓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诚哉是言也迨我

皇元混一区宇万邦咸宁敬崇佛乘礼请

法王上师萨思迦大斑弥达發思巴惠幢吉祥贤为帝师广兴好事诏制

大元国字师独运摹画作成称旨即颁行朝省郡县遵用迄为一代典章今兹彰所知论

裕宗潜邸时请师所说也大旨约标器情道果无为五法总摄一切所知故名此论大概依念处日藏起世等经论对

法相应之义而错综其宏纲尔苟非具大智辩穷法实相其孰能明空劫隣虚之细大昭然如庵摩勒果观于掌中哉钦惟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道契佛心德超义圣弘护大教锡以

皇天之下一人之上西天佛子大元帝师玺篆宠优其尊师重道岂特为万世

帝王之彝典耶抑亦灿昏涂迷惑之真灯也姑录器情二章著于编首余道果无为三章具于本论云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


校注

【原】明本增上寺报恩藏本【甲】缩册大藏经 每【大】仰山每【甲】 古【大】若【甲】 册【大】用【甲】 疏【大】疎【甲】 迹【大】迹【甲】 录【大】录卷第一【甲】甲本以此目录为卷第一已下调卷颇有异同 甲本无数字下同 一【大】二【甲】 甲本无数字下同 原本头注有量音谅下同五字已下头注文字悉皆记入此处而阙略符 舡【大】船【甲】 畟昌力 揾乌困 铧胡瓜 䶥加庄 劖锄衔 疱皮教 人祖大梵 大三未多王 镯直角 净饭王子即婆伽梵 袷讫业 可音渴罕河干 一【大】二【甲】
[A1] 僭【CB】僣【大】
[A2] 敛【CB】歛【大】
[A3] 谥【CB】谥【大】
[A4] 陕【CB】陜【大】
[A5] 谥【CB】谥【大】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佛祖历代通载(卷1)
关闭
佛祖历代通载(卷1)
关闭
佛祖历代通载(卷1)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