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赞法华传卷第一

  • 图像第一 第一卷
  • 翻译第二 第二卷
  • 讲解第三 第三卷
  • 修观第四 第四卷
  • 遗身第五 第五卷
  • 诵持第六(第六卷第七卷第八卷)
  • 转读第七 第九卷
  • 书写第八 第十卷

图像第一

  • 西域祇洹寺宝珠宝塔内说此经像
  • 西域拟前说法金像
  • 西域鹫峰山说此经像
  • 宋释惠豪造灵鹫山图
  • 后魏太祖造耆阇崛山图
  • 晋殷夫人造法华台
  • 宋谢婕妤造法华寺
  • 后魏太常卿郑琼造法华堂
  • 晋释惠力造多宝塔
  • 宋刘佛爱造多宝寺多宝塔
  • 齐舍人徐俨造石多宝塔
  • 唐悟真寺释法诚造多宝塔法华塔(并)法华
  • 台唐国子祭酒萧璟造多宝塔
  • 宋路昭太后造普贤像
  • 宋释道冏作普贤斋
  • 宋释僧苞作普贤斋

案祇洹图云前佛殿东楼上层有白银像像内有七宝楼观楼观内有宝池宝花花上有白玉像池中莲花内有白银塔于塔心中有真珠塔塔内有释迦多宝二像说法花经第七会者又云妙法华经事同花严波若多会说之今之所翻当第三会又云复殿四台五重上层有吠摩尼珠此珠过去诸佛曾于中说法花三变净土随经所有于中具现

案西域书传中天竺摩揭陀国恒河南有故城周七十余里荒芜岁久基趾尚存昔人寿无量岁时号拘苏摩补修罗城唐言香花宫城逮人寿数千岁时更名波咤厘子城是巴连弗邑也去此城西南四百余里渡尼连禅河至伽耶城城西南二十余里至菩提树金刚座等菩提树东渡大河入大林野行百余里至鷄足山鷄足山东北百余里至大山入山东行六十余里至上茅宫城此城即摩揭陀国之正中也故先君王之所都多出香茅故以名之崇山四以为外郭西通狭径北辟山门周一百五十余里树木春荣皆作金色初频婆娑罗王都此城中编户之民频遭火害众庶嗟怨不安其居因令国中若有不谨迁之寒林寒林者弃尸之所俗谓不祥之地须臾王宫先自失火王谓臣曰成其迁矣遂令太子监国躬出茅城西北四五里因而舍之时吠舍厘王闻频婆娑罗王野处寒林整集戎旅欲袭整不虞边候以闻乃建城邑以王先舍于此故称王舍城官属士庶徒家焉或云是阿阇世王所立至无忧王迁都波咤厘城以王舍城施婆罗门今此城中无复凡庶唯婆罗门减千家耳

茅城东北十四五里至耆阇崛山唐言鹫头亦云鹫峰接北之阳孤标特起既栖鹫鸟又类高台空翠相映浓淡分色如来御世垂五十年多居此山广说妙法即说此经之处也故经云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佛在世时频婆娑罗王为闻法故兴發人徒自山麓至峰岑跨谷凌岩编石为阶广十余步长五六里中路有二小塔一名下乘即王此徒行以进一名退凡即简凡人不令同往其山顶东西长南北狭临崖西垂现有甎舍高广奇制东辟其户如来在昔居中说法今作说法之像量等佛身唐沙门玄奘俗姓陈洛阳人也早岁出家夙资慧解遍师名匠洞晓真诠以为攀条者见微挹流者识浅乃殉躯命于绝域驰丹素于幽极以贞观之初發迹西迈周旋往返一十七年所获经论具如別记于彼中天竺国请得拟摩揭陀国鹫峰山说法花经金像一躯通光座高三尺色相超挺妙绝人功顶戴瞻仰实万恒倍至止之后摸写无穷矣

宋景平元年瓦官寺沙门帛惠高造灵鹫寺有沙门释惠豪智见通敏巧思绝伦于中制灵鹫山图奇变无方欝似睹真其山林禽兽之形天龙八部之状历代未有自兹始出龛成之后倾国来观后世造龛皆以豪为式其龛东西深三十八丈南北四十四丈四尺

后魏太祖道正皇帝拓跋珪天兴元年造耆阇崛山图一所加以绩饰莫不严具焉

晋义熙七年王荆州殷夫人创造东青园寺

寺中造法花台一所

宋元嘉十五年谢婕妤在秣陵县造法花寺

后魏太常卿恭侯郑琼起净域寺建法花堂

晋兴宁二年沙门慧力于瓦官寺造石多宝塔一所

宋元嘉五年彭城人刘佛爱于建康造多宝寺又造多宝塔一所

齐建元元年豫州刺史胡谐之于钟山造法音寺舍人徐俨助造石多宝塔一所

唐蓝田玉山悟真寺沙门法诚小出家山居绝俗持诵此经过于万遍依经造多宝塔一所法花堂一所法花堂一所法花台一所台上致经周旋礼忏又造禅室于中习定甚多灵迹具之后传

唐国子祭酒萧璟兰陵人梁帝之玄孙梁王岿之第五子也梁灭入隋姊为炀帝皇后生长贵盛而家崇信佛法大业中自诵法花经乃依经文作多宝塔以檀香为之塔高三尺许并为木多宝像经数年未就其兄子铨在宅朝起忽于前院草中见一檀木浮图盖下有一𨱎石佛像制作殊异梵容威肃其眼精以银为之中黑精光净如自然者铨怪走告璟璟视惊喜取盖还试置多宝塔上宛然相称如故作者虽木色小异而塔形更妙以佛像安塔中亦相称如故造璟喜叹自以为精诚所感其佛像衣内有舍利百余枚璟女尼等年少窃疑舍利鎚打不破乃试取三十枚于石上以斧打之舍利迸散了无著者女就地拾觅唯得三四枚余并不见所在既而惧以告璟璟往塔中视之即舍利皆如在旧璟从此日诵法花经一遍以至于终贞观十二年病笃萧后及弟姪视之璟与相见各令燃香因即共別唯留弟宋公瑀及女为尼者令燃香诵经顷之谓其尼曰我欲去普贤菩萨来迎我在东院师可迎之尼如言往迎未还璟曰此院不净不肯来吾当往就汝等好住因与瑀等別仍起长跪合掌正向西方顷之遂绝遗令独载一车敛以在身之服妇人不得送葬勿以肉祭祀坎才令没棺朝野叹其通𩄭家人奉而行之昔遍吉大士神力无边现乘象王证明法花斯或先佛之权应或补处之垂化七地莫测二乘不思矣夫上妙色身既其明道精微图像信亦感俗固有㳂形以悟神因迹以观本喜见之相实汲诱之关津也

宋崇宪路昭太后植因旷劫俪极皇家而幻梦尊贵尘垢𫎩宝思隆正化摹写法身以大明四年乃命白马寺比丘昙标造普贤菩萨像一躯驾乘白象六牙𦟛纤七枝平满制度巨壮镕式精严铸比炼铜泥兹铣鋈菩萨炳紫金之相象王耀白银之形耀丽煌烁状若飞腾实佛事之妙迹塔庙之真规者也而弘愿不穷修福无倦到大明八年又造普贤寺壮丽之奇将美庄严

释道冏扶风好涛人也本姓马氏学业淳粹弱龄有声初出家为道懿弟子冏素诵法花唯凭诚此业元嘉二年九月在洛阳为人作普贤斋于是澡雪庭除表里清净严遍吉之像肃如在之心道俗四十许人已经七日正就中食忽有一人袴褶乘马入至室堂前下马礼佛冏谓常人不加礼异此人登马挥鞭忽失所在便见赤光赫然竟天良久而灭后三年十二月在白衣家复作普贤斋将竟之夕有二沙门眼如凡直来礼佛众中谓是庸僧不甚尊仰聊问何居答云住在前村时众白衣有张道觉其有异至心礼拜沙门出门行可数十步忽飞空直上冲天追目此僧不复知所后与同学四人南游阳都观瞩风化夜乘氷渡河中道氷破三人没死冏又归诚观音迺觉脚下如有一物自𢼨复见赤光在前乘光至岸建都止南㵎寺常以般舟为业甞中夜入禅忽见四人御车至房呼令上乘冏欻不自觉已见身在郡陵沈桥间见一人在路座胡床待者数百人见冏惊起曰坐禅人耳彼人因谓左右曰止向令知处而已何忽劳屈法师于是礼拜执別令人送冏还寺扣门良久方开入寺见房犹闭众咸莫测其然宋元嘉二十年临川康王义庆携往广陵终于彼也

释僧苞京兆人少在关受业什公宋永初中游北徐入黄山精舍于彼建三七日普贤斋忏至十七日有白鹤飞来集普贤座前至中行香毕乃去至二十一日又有黄衣四人绕塔数匝忽然不见

弘赞法华传卷第一


校注

【原】保安元年写东大寺藏本【甲】大日本续藏经 围【大】周【考偽-甲】 徒【大】徙【考偽-甲】 摸【大】横【甲】 小【大】〔-〕【甲】 法花堂一所【大】〔-〕【甲】 尺【大】丈【甲】 等【大】〔-〕【甲】 实【大】宝【甲】 室【大】〔-〕【考偽-甲】 眼【大】服【考偽-甲】 建【大】达【考偽-甲】 待【大】侍【考偽-甲】 弘赞法华传【大】〔-〕【甲】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弘赞法华传(卷1)
关闭
弘赞法华传(卷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