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内典录卷第六

历代大乘藏经翻本单重传译有无录第

序曰所言大乘藏者谓诸佛大人之用心也教本无相理趣无缘统群有而出重昏拔心因而静烦妄斯其致也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强以名相用显筌蹄故能声满天下而无滞于有空形充法界而超挺于情境既亡于彼此何小大之可乘随机适化示缘相之殊计试论教主义显三焉法佛常住寄量揆于寂光应身假相托质形于藏海座启于千叶随叶各现亿轮随轮百亿开化化佛乘机而现是以三身离合二谛有空逐情量而抑扬赴前缘而隐显讨其本也终归本试论教体则方等一乘因缘方便在物成务故三箧九藏总理义之奥区十二八万该相见之玄致如云则原隰俱覆等雨则高下同沾任根叶而增荣逐花果而光茂故文云汝等所行是菩萨道即其证也惑开五住別利钝之根源智分六位显行解之明昧经六聚齐轻重而护持定摄有空等深浅而流观慧该真俗统凡圣而通明既号种智无境而不知独称大圣无相而不达积空为量无生不在化门大地为筹无时而不度物约缘极广梗概若斯通曰大乘无教不摄据此而叙无別小乘是知大能摄小如海之纳百川小不容大若庭不游龙象自经流东夏斯教极弘全部多阙別品题录译人随本因而附之致使正宗前后重沓故天竺大乘类例而结分为十二各十万偈西沮渠国备有本文如別所陈可自披阅且如华严见翻三万余核论本部二分尚遗自余十一居然大缺而群录编次別显单重讨论事义纷论难纪故般若大品十有余翻乃以大品为初单道行为重贰强分前后致失宗途今依本经单复次列提顿纲维品目斯备仍述译人存亡时代庶使寻览之者知本末之有归焉故始自后汉至于皇运龙朔之元一十八代六百余纪总有四百九十八部二千三百六十三卷以为大乘菩萨藏摄余有別生疑偽注述之流各体化源无非毘赞自依別录不滥真乘然则遗逸极多无由获本庶有同舟补斯漏阙云尔

  • 大乘经合一千一百五十二卷
  • 大乘律合一百一十卷
  • 大乘论合五百卷

大乘经单重翻本并译有无录(合三百八十六部一千一百五十二卷一万八千五百二十三纸)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一千八十七纸或五十卷者南本)

    东晋义熙年佛陀跋陀罗于杨都译

  • 度世经(六卷一百一十九纸是本经离世间品)

    西晋元康年竺法护別译

  • 渐备一切智德经(五卷一百五纸是十地品)

    西晋元康年竺法护別译

  • 信力入印法门经(五卷九十三纸)

    元魏正始年昙摩流支別译

  • 十住经(四卷九十七纸是十地品)

    后秦弘始年罗什共佛陀耶舍译

  • 如来兴显经(四卷六十七纸是性起品)

    西晋元康年竺法护译

  • 罗摩伽经(三卷七十七纸是入法界品)

    西秦坚公译群录又云安法贤译

  • 菩萨十住经(一卷五纸)

    西晋竺法护译

  • 菩萨本业经(一卷十三纸是净行品无偈)

    吴黄武年支谦译

  • 诸菩萨求佛本业经(一卷十一纸是净行品)
  • 佛说兜沙经(一卷五纸)

    后汉支谶別译

  • 大方广十地经(译抄十住品前)

    见別译

    右一十一经并华严经別品殊译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四十卷或三十卷或二十七卷六百一十九纸)

    后秦弘始年鸠摩罗什于常安逍遥园译

  •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或二十卷四百六十纸)

    西晋元康年无罗叉等于陈留译

  •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十卷或十五卷二百一十五纸)

    西晋太康年竺法护于长安译(大品上帙)

  • 新小品经(七卷一百五十四纸)

    后秦罗什译

  • 小品经(七卷一百五十四纸一名新道行)

    西晋竺法护译

  •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十卷或八卷一百六十五纸)

    后汉支谶译(是小品经)

  • 大明度经(六卷或四卷九十一纸)

    时支谦黄武年译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五卷有说长安品)

    前秦建元年(昙摩蜱于长安译)

  • 大智度无极经四卷別译

    右九经并大品般若之同本別译前后抄录致別(更有別译本无故阙)

  • 大般涅槃经(四十卷七百二十纸)

    北凉沮渠氏玄始年昙无谶(于凉都姑臧译)

  • 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二十五品)

    宋文帝元嘉年(释惠观谢灵运文饰前经行于江表)

  • 泥洹经(二十卷)

    宋元嘉年释智猛于西凉州译

  • 大般泥洹经(六卷一百三十纸即本经前十卷)

    东晋义熙年(释法显于杨都译)

    右四经同本前后別翻仍不具足故沮渠国本此涅槃经总十万偈今出四帙止三万偈所少二分有余若具本文以唐言度则百有余卷

  • 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六百四纸)

    北凉昙无谶于凉都译

  • 大方等日藏经(十卷或十五卷二百四纸)

    隋开皇年耶舍(于京师大兴善寺译)

  • 大方等月藏经(十卷二百一十四纸)

    北齐耶舍于邺都译

  • 大方等大集经(八卷一百二十八纸)

    已前四经并大集之宗致合用一千一百五十纸前后翻別今合之为六十卷或五十八卷见费长房开皇三宝录

  • 大哀经(八卷是大集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或十卷一百一十九纸)

    西晋元康年竺法护于长安译

  • 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八卷或六卷是虚空藏菩萨品一百八纸)

    西秦乞伏仁世圣坚于河南国译

  • 菩萨净行经(二卷是宝髻菩萨品一名宝髻菩萨经四十纸)

    西晋永熙年竺法护于长安译

  • 无尽意经(六卷或四卷是阿差末经八十六纸)

    西晋太始年竺法护于长安译

  • 无尽意经(十卷)

    宋明世法眷于广州译

  • 阿差末经(七卷或四卷是无尽意品九十二纸)

    西晋永嘉年竺法护于长安译

  • 小阿差末经(二卷)
  • 无言童子经(二卷是无言品四十一纸亦名无言菩萨经)

    西晋竺法护于长安译

  • 宝女经(二卷或四卷是宝女品六十三纸一名宝女问慧经)

    西晋太康年竺法护于长安译

  • 宝星经(十卷一百二十五纸)

    唐贞观年波颇于大兴善寺译

  • 宝结菩萨经(一卷抄宝结品四十八纸一名菩萨净行)

    西晋竺法护译

  • 自在王菩萨经(二卷抄陀罗尼品少异也)

    后秦罗什于常安译

  • 奋迅王问经(二卷四十二纸上二同本別出)

    后魏菩提留支于洛都译

  • 魔女问得男身经(一卷是宝幢分往古品)

    別译见宝唱录

  • 须弥藏经(三卷三十八纸)

    高齐耶舍于天平寺译

    右十五经是大集经別品殊译不入大本別部流行

  • 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二百六十五纸)

    隋开皇年阇那崛多等于京师兴善寺译

  • 大法炬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三百纸)

    隋大业年达摩笈多于东都上林园翻经馆译

  • 大菩萨藏经(二十卷四百一十纸)

    唐贞观年玄奘于京师弘福寺译

  • 菩萨璎珞经(十二卷或十四卷三百三十七纸)

    前秦建元年竺佛念于长安译

  • 菩萨见实三昧经(十四卷二百三十八纸)

    后齐耶舍于邺都译

  • 佛名经(十二卷二百四十七纸)

    后魏菩提留支于邺都译

  • 月灯三昧经(十一卷或十卷二百二纸)

    后齐天统年耶舍于邺都译

  • 贤劫经(十三卷一百九十五纸)

    西晋元康年竺法护于长安译

  • 华手经(十三卷二百二十五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于常安译

  • 十住断结经(十卷三百五十四纸)

    前秦建元年竺佛念于长安译

  • 大灌顶经(十二卷或九卷一百一十二纸)

    东晋元年帝世帛尸利蜜多于杨都译

  • 观佛三昧经(十卷或八卷一百五十九纸)

    宋永初年佛陀跋罗杨都译

  • 悲华经(十卷一百九十四纸)

    北凉玄始年昙无谶于凉都译

  • 大悲分陀利经(八卷一百六十五纸)

    右二经同本异译

  • 念佛三昧经(六卷或五卷九十二纸)

    宋大明年功德直于杨都译

  • 大方等大集菩萨念佛三昧经(十卷一百三十二纸)

    隋大业年笈多于东都上林园翻经馆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 大方广十轮经(八卷一百一十纸)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一百七十一纸)

    唐永徽年玄奘于京师大慈恩寺奉诏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 正法华经(十卷一百八十九纸)

    西晋太康年竺法护于长安译

  • 妙法莲华经(七卷或八卷一百四十八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于常安译

  • 妙法莲华经(八卷一百五十五纸移嘱累品在末加药草品五纸呪文异)

    隋仁寿二年笈多于兴善寺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九十二纸)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罗于杨都译

  • 入楞伽经(十卷一百七十五纸)

    后魏菩提留支于洛都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 五千五百佛名经(八卷一百二十六纸)

    隋开皇年崛多于京师兴善寺译

  • 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一百二十四纸)

    失译见宝唱录

  • 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三卷四十七纸)
  • 大萨遮尼乾子经(七卷或八卷一百三十一纸)

    后魏延光年菩提留支于洛都汝南王第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 胜天王般若经(七卷一百二十一纸)

    陈世月支国王子婆首那于江州译

  • 金光明经(六卷或七卷八卷一百一十五纸)

    北凉昙无谶译前四卷后三卷者陈时真谛译

  • 宝云经(七卷一百纸)

    梁时曼陀罗于杨都译

  • 法集经(六卷或七卷一百二十二纸)

    后魏菩提留支于洛都译

  • 菩萨处胎经(五卷一百一十三卷)

    前秦竺佛念于长安译

  • 大悲经(五卷八十八纸)

    后齐天统年耶舍于邺都译

  • 大集贤护菩萨经(五卷或六卷九十三纸)

    隋开皇年耶舍于大兴善寺译

  • 大云经(六卷一名大方等无相经九十二纸)

    前秦竺佛念于长安译宝唱录云昙无谶于凉都内苑寺译

  • 蜜迹金刚力士经(五卷一百一十二纸)

    西晋竺法护译见支敏度录

  • 大方等陀罗尼经(四卷六十二纸)

    北凉释法众于高昌郡译

  • 海龙王经(四卷七十三纸)

    北凉昙无谶于凉城译

  • 央掘魔罗经(四卷七十八纸)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罗于杨都译

  • 无所有菩萨经(四卷六十纸)

    隋开皇年笈多等于大兴善寺译

  • 僧伽咤经(四卷五十一纸)

    后魏月婆首那王子于邺都译

  • 观察诸法经(四卷六十纸)

    隋开皇年崛多等于大兴善寺译

  • 七佛神呪经(四卷七十纸)
  •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六十五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于常安译

  • 屯真陀罗所问经(二卷或三卷五十七纸)

    后汉建宁年支谶于雒都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 持人菩萨所问经(四卷五十三纸)

    西晋竺法护于长安译

  • 持世经(四卷七十五纸一名法印经)

    后秦弘始年罗什于常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 弘道广显三昧经(四卷五十三纸)

    西晋永嘉年竺法护于长安译

  • 阿耨达龙王经(二卷或三卷五十二纸一名阿耨请佛经)

    西晋竺法护于长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 菩萨本行经(三卷五十二纸)
  • 称扬诸佛功德经(三卷五十五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于常安译

  • 菩萨藏经(三卷六十一纸)

    后秦罗什译

  • 力庄严三昧经(三卷四十六纸)

    隋开皇年耶舍于兴善寺译

  • 须真天子经(三卷或四卷四十六纸)

    西晋太始年竺法护于长安译

  • 首楞严三昧经(三卷或二卷四十一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 般舟三昧经(三卷或二卷四十七纸)

    西晋竺法护译

  • 普超三昧经(三卷六十七纸)

    西晋太康年竺法护于长安译

  • 阿阇世王经(二卷五十四纸)

    后汉支谶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 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或二卷四十九纸)

    西晋竺法护译

  •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四十八纸)

    右二经同本异译

  •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五十五纸)

    后魏留支于洛都译

  • 如幻三昧经(三卷或三卷五十六纸)

    西晋竺法护译

  • 大方等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四卷六十八纸)

    隋大业年笈多于东京翻经舘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 广博严净不退转法轮经(四卷或六卷七十八纸)

    宋元嘉年智严等于杨都译

  • 不退转法轮经(四卷七十七纸)
  • 阿惟越致遮经(三卷或四卷六十一纸)

    西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 思益梵天问经(四卷八十二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于常安译

  • 持心梵天所问经(四卷或六卷九十四纸一名等御诸法又庄严佛法)

    西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一百纸)

    后魏菩提留支于洛下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二卷或三卷三十六纸)

    西晋太康年竺法护于长安译

  • 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四卷或二卷五十一纸)

    西晋太康年安法钦于洛阳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 深密解脱经(五卷七十二纸)

    后魏留支于洛都译

  • 解深密经(五卷七十三纸)

    唐贞观年玄奘于京师慈恩寺译

  • 相续解脱经(十八纸)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罗译

  • 解节经(十纸)

    时真谛译

    右四经同本异译

  • 毘摩罗鞊经(二卷五十二纸)

    吴黄武年支谦于武昌译

  • 维摩诘所说经(三卷六十一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于逍遥园译

  • 说无垢称经(六卷九十七纸)

    唐贞观年玄奘于大慈恩寺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 诸法无行经(二卷三十一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 诸法本行经(三卷四十八纸)

    隋开皇年崛多等于大兴善寺译

    右二经一本异译

  • 无极宝三昧经(一卷三十纸)

    西晋永嘉年竺法护译

  • 宝如来三昧经(二卷三十纸)

    右二经同本异译

  • 方等泥洹经(二卷三十五纸)

    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于杨都译

  • 哀泣经(二卷三十纸)
  • 四童子经(三卷四十二纸一加三昧字)

    隋开皇年崛多等于大兴善寺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二卷三十纸)

    西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 大乘方便经(三卷或二卷四十一纸)

    西晋元熙年天竺居士竺难提于洛都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三卷三十三纸)

    西晋太始年竺法护译

  • 大方广宝箧经(三卷三十纸)

    右二经同本异译

  • 等目菩萨问三昧经(二卷或三卷五十一纸)

    西晋竺法护译

  • 明度五十挍计经(二卷四十纸)

    后汉安世高译

  • 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三十八纸)

    前秦竺佛念于长安译

  • 护国菩萨经(二卷四十二纸)

    隋开皇年崛多等于大兴善寺译

  • 超日明三昧经(二卷四十六纸)

    西晋太始年竺法护译

  • 月上女经(二卷二十七纸)

    隋开皇年崛多译

  • 中阴经(二卷二十七纸)

    前秦竺佛念于长安译

  • 须弥藏经(二卷三十八纸)

    后齐耶舍于邺都译

  • 佛华严入如来不思境界经(二卷二十一纸)

    隋开皇年崛多于大兴善寺译

  • 大法鼓经(二卷三十一纸)

    宋求那跋摩于杨都译

  • 诸佛要集经(二卷三十一纸)

    西晋竺法护译

  •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二卷三十四纸)

    西晋永熙年竺法护于洛阳译

  •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二卷二十七纸一名决了诸法如幻三昧经)

    宋时朔公于南海郡译

  • 大乘同性经(二卷三十九纸)

    后周天和年崛多共僧安于长安译

  • 大集譬喻王经(二卷三十二纸)

    隋开皇中崛多等于兴善寺译

  • 阿閦佛国经(二卷三十八纸一名佛刹菩萨学成经)

    后汉建和年支谶于洛阳译

  • 莲华面经(二卷二十三纸)

    隋开皇年耶舍译

  • 迦叶经(二卷二十九纸)

    后魏月婆首那王子于洛都译

  • 孔雀王陀罗尼经(二卷三十二纸)

    梁僧伽婆罗杨都占云馆出

  • 發觉净心经(二卷二十七纸)

    陈开皇中崛多等于大兴善寺

  • 无上依经(二卷三十一纸)

    陈真谛于广州译

  • 移识经(二卷三十三纸)

    隋开皇年崛多等于兴善寺译

  • 未曾有因缘经(二卷四十纸)

    南齐昙景于杨都译

  • 大方广如来性经(二卷或三卷五十一纸)
  • 不思议功德经(二卷或四卷三十八纸)
  • 大吉义呪经(二卷或四卷三十八纸)
  • 菩萨梦经(二卷三十四纸)
  • 文殊师利问经(二卷三十九纸)
  • 仁王般若经(二卷二十八纸)
  • 法界体性无分別经(二卷二十四纸)
  • 密迹金刚力士经(二卷三十六纸)
  •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二卷二十四纸)
  • 善臂菩萨所问经(二卷二十六纸)
  • 大净法门经(一卷二十四纸)

    西晋竺法护译

  • 大庄严法门经(二卷二十六纸)

    隋开皇年耶舍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 顺权方便经(二卷或一卷二十七纸一名转女身菩萨经是)

    西晋竺法护译

  • 乐璎珞庄严方便经(一卷二十五纸)

    宋法海译

    右二经同本別译

  • 大云请雨经(一卷二十二纸)

    后周崛多于长安译

  • 大云轮请雨经(二卷二十八纸)

    隋开皇年耶舍译

  • 大方等大云请雨经(一卷九纸)

    隋开皇年崛多于兴善寺译

    右三经同本別译

  • 度诸佛境智严经(一卷十一纸)

    梁天监年僧伽婆罗于杨都译

  • 如来严智光入佛境经(一卷三十四纸)

    后魏菩提留支于洛都译

  • 度诸佛境智光严经(一卷十七纸)

    右三经同本异译

  • 月光童子经(一卷八纸更有一卷同名而少不足)

    西晋竺法护译

  • 申日经(一卷八卷)
  • 德护长者经(二卷二十六纸)

    隋开皇年耶舍于长安译

    右三经同本別译

  • 大方等顶王经(一卷二十纸一名维摩诘子问经)
  • 大乘顶王经(一卷一十六纸)
  • 善思童于经(二卷二十纸)

    隋开皇年崛多译

    右三经同本

  • 郁伽长者所问经(一卷二十四纸)
  • 魏康僧铠于洛阳译
  • 都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一卷二十五纸)

    西晋竺法护译

  • 法镜经(二卷二十三纸)

    后汉安玄共佛调译

    右三经同本

  • 无量清净等觉经(二卷六十纸)

    魏时帛延于洛阳寺译

  • 阿弥陀经(二卷五十三纸)

    吴黄武年支谦于武昌译

  • 无量寿经(二卷四十九纸)

    西晋永嘉年竺法护译

    右三经同本

  • 观虚空藏菩萨经(二纸)

    宋元嘉年昙摩密多于杨都译

  • 虚空藏菩萨经(一卷二十七纸)
  • 虚空藏菩萨神呪经(十七纸)

    后秦佛陀耶舍于罽宾国译(寄来此土)

  • 虚空孕菩萨经(二卷三十纸)

    隋开皇年崛多译

    右四经同本

  • 缘生经(二卷二十二纸)

    隋大业年达摩笈多于东都上林园翻经舘译

  • 分別缘起经(二卷二十二纸)

    唐永徽年玄奘于大慈恩寺译

    右二经同本別译

  • 东方最胜灯王如来经(十三纸)

    隋开皇年崛多于大兴善寺译

  • 诸法最上王经(二十二纸)

    隋开皇年崛多于大兴善寺译

  • 成具光明定意经(二十二纸)

    后汉灵帝时支曜于雒都译

  • 太子须大拏经(一十六纸)

    西秦乞伏国仁世法坚于河南译

  • 太子慕魄经(五纸)

    西晋竺法护译

  • 须赖经(十九纸)

    吴黄武年支谦译

  • 金色王经(八纸)

    后魏般若留支于洛都译

  • 独证自誓三昧经(八纸一名如来自誓三昧经)

    西晋竺法护译

  • 摩诃摩耶经(二十五纸)

    南齐昙景于杨都译

  • 大方等如来藏经(九纸)

    东晋义熙年佛陀跋陀罗于杨都译

  • 如来方便善巧呪经(十一纸)

    隋开皇年崛多译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经(十九纸)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罗于杨都译

  • 须摩提经(八纸一名须摩提菩萨经)

    西晋竺法护译

  • 希有挍量功德经(六纸)

    隋开皇年崛多译

  • 梵女首意经(五纸)

    西晋竺法护译

  • 差摩婆帝受记经(四纸)

    后魏留支于洛都译

  • 月明菩萨经(三纸)

    吴黄武年支谦译

  • 灭十方冥经(六纸)

    西晋元熙年竺法护译

  • 出生菩提心经(十一纸)

    隋开皇年崛多于大兴善寺译

  • 普门品经(十二纸)

    西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 商主天子经(十六纸)

    隋开皇年崛多等于大兴善寺译

  • 日明经(三纸)

    西晋竺法护译

  • 月灯三昧经(十纸一名文殊师利十事行一名建慧三经)

    宋时先公译

  • 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十二纸一名无思议光孩童菩萨经)

    西晋竺法护译

  •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二十纸一名问署经)

    后汉灵帝世支谶译

  • 德光太子经(十九纸一名须赖问光德太子经)

    西晋太始年竺法护于长安译

  • 施灯功德经(十四纸)

    后齐耶舍于邺下译

  • 菩萨诃色欲经(二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于常安译

  • 人本欲生经(十四纸)

    后汉桓帝世安世高译

  • 人所从末经(失本)

    西晋竺法护译

  • 不增不减经(六纸)

    魏留支译

  • 佛语经(三纸)

    后魏留支译

  • 无字宝箧经(六纸)

    后魏留支译

  • 如来师子吼经(五纸)

    后魏菩萨留支共佛陀扇多译

  • 十法经(二十纸加大乘字)

    梁普通年僧伽婆罗于杨都译

  • 不必定入印经(二十一纸)

    后魏留支译

  • 十二佛名神呪经(六纸)

    隋开皇年崛多译

  • 魔逆经(十八纸)

    西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 济诸方等学经(十四纸)

    西晋竺法护译

  •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六纸)

    西晋竺法护译

  • 内藏百宝经(八纸)

    后汉灵帝世支谶译

  • 大方广总持经(十三纸)

    隋开皇年毘尼多留支译

  •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八纸)

    西晋竺法护译

  • 文殊说般若波罗蜜经(二十纸)

    梁天监年曼陀罗于杨都译

  • 坚固女经(六纸)

    隋开皇年耶舍译

  • 演道俗业经(九纸)

    西秦法坚译

  • 菩萨生地经(三纸一名差摩竭经)

    吴黄武年支谦译

  • 私诃三昧经(十一纸一名菩萨道树一名道树三昧经)

    吴黄武年支谦译

  • 宝网经(二十三纸一名宝网童子经)

    西晋竺法护译

  • 百佛名经(六纸)

    隋开皇年耶舍译

  • 无量义经(十七纸)

    南齐建元年昙无伽陀舍于广州译

  •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八纸)

    北凉沮渠安阳侯译

  • 观无量寿经(十六纸)

    宋元嘉年畺良耶舍于杨都译

  •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十六纸)

    宋元嘉年昙无密多于杨都译

  •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十九纸)

    宋元嘉年畺良耶舍译

  • 请观世音消伏毒害经(十一纸)

    宋时外国舶主竺难提译

  •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十四纸)

    宋时昙无竭于杨都译

  • 鹿母经(四纸)

    西晋竺法护译

  • 鹿子经(三纸)

    吴建兴年支谦译

  • 除恐灾患经(十五纸)

    魏世帛延译

  • 温室洗浴众僧经(三纸)

    西晋竺法护译

  • 四不可得经(四纸)

    西晋竺法护译

  • 福田经(六纸一名诸德福田经)

    西晋法炬共法立等译

  • 出家功德经(四纸)

    时支谦译

  • 入法界体性经(十纸)

    隋开皇年崛多等于大兴善寺译

  • 弥勒成佛经(一卷十七纸)

    西晋竺法护译

  • 弥勒下生经(六纸一名弥勒受决经)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 弥勒来时经(三纸访本)

    右三经同本异译

  • 不空羂索经(十纸)

    隋开皇年崛多译

  • 不空羂索神呪经(十二纸)

    唐贞观年玄奘

  • 小无量寿经(四纸)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罗于杨都译

  • 无量寿佛经(五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十纸右三经同本)

    唐永徽年玄奘于慈恩寺

  • 药师琉璃光经(十三纸世注为疑)

    宋杨都鹿野寺惠简译

  • 药师如来本愿经(十二纸)

    隋大业年笈多于东都上林园译

  •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十二纸上三经同本异译)

    唐贞观年玄奘于京师慈恩寺译

  • 老母经(二纸亦名老女人经)

    时支谦译

  • 老母六英经(二纸)

    上二经同本別

  • 文殊师利巡行经(五纸)

    后魏留支译

  • 文殊尸利行经(七纸上二经同本別译)

    隋开皇年崛多译

  •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十四纸)

    后魏佛陀扇多译

  • 金刚场陀罗尼经(十四纸上二经同本別译)

    隋开皇年崛多译

  • 正恭敬经(五纸)

    后魏佛陀扇多译

  • 善恭敬经(七纸上二经同本別译)

    隋开皇年崛多

  • 离垢施女经(二十四纸)

    西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 无垢施菩萨应辩经(二十二纸)

    西晋竺法护译

  • 得无垢女经(二十五纸上三经同本近访得)

    后魏兴和三年瞿昙留支于邺都译

  • 无畏德女经(十五纸)

    后魏元象年佛陀扇多译

  • 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十七纸上二经同本)

    西晋竺法护译

  • 无崖际持法门经(十五纸)

    西晋法坚译

  • 尊胜菩萨入无量门陀罗尼经(十七纸上二经同本)

    后齐居士万天懿于邺都译

  • 第一义法胜经(十四纸)

    后魏兴和年留支译

  • 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十四纸上二经同本)

    隋开皇年崛多

  • 八吉祥经(二纸)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罗于杨都译

  • 八佛名号经(三纸上二经同本別译)

    隋开皇年崛多译

  • 龙施女经(二纸)

    西晋竺法护译

  • 龙施菩萨本起经(四纸上二经同本別译)
  • 睒子经(五纸)

    西秦法坚译

  • 菩萨睒子经(五纸上二经同本別译)
  • 了本生死经(四纸)

    吴黄武年支谦译

  • 芉经(六纸上二经同本別译)
  • 大方广菩萨十地经(七纸)

    西晋竺法护译

  • 庄严菩提心经(七纸上二经同本別译)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 无所希望经(十九纸一名象步经)
  • 象腋经(十五纸上二经同本別译)

    西晋竺法护译

  • 大方等修多罗王经(二纸后魏留支译)
  • 转有经(二纸上二经同本別译)
  • 大乘方等要慧经(一纸)
  • 弥勒菩萨所问经(四纸上二经同本別译)

    后魏留支

  • 慧印三昧经(二十纸)

    吴时支谦译

  • 如来智印经(十九纸上二经同本异译)
  • 一切法高王经(二十纸)

    后魏兴和年留支译

  • 诸法勇王经(十七纸上二经同本別译)
  • 决定总持经(八纸一名决总持经)

    西晋世竺法护译

  • 谤佛经(七纸上二经同本別译)

    后魏留支译

  • 乳光佛经(六纸)

    西晋竺法护译

  • 犊子经(二纸上二经同本別出)
  • 佛遗日摩尼宝经(十五纸)

    后汉光和年支谶译

  • 大宝积经(二十一纸)
  • 摩诃衍宝严经(二十一纸上三经同本別出)
  • 金刚般若经(十二纸舍卫国)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十四纸婆伽婆)

    后魏菩提留支于洛都译

  • 金刚波若经(十四纸祇树林)

    陈时真谛译

  • 能断金刚般若经(十九纸上四经同本別出)

    唐永徽年玄奘于慈恩寺译

  • 长者子制经(六纸一名制经)
  • 逝童子经(二纸)

    西晋支法度译

  • 菩萨逝经(四纸一名逝经上三经同本別出)
  • 文殊问菩提经(七纸一名菩提无行经)

    后秦弘始年罗什于常安译

  • 伽耶山顶经(十纸)

    后魏菩提留支译

  • 象头精舍经(九纸上三经同本別出)

    隋开皇年毘尼多留支译

  • 贝多树下思因缘经(四纸)

    西晋竺法护译

  • 闻成十二因缘经(四纸)

    后汉安世高译

  • 十二因缘经(四纸上三经同本別出)

    南齐永明年求那毘地译

  • 转女身经(十九纸)

    南齐尼法化诵出

  • 腹中女听经(三纸)
  • 胎藏经(三纸)
  • 无垢贤女经(三纸上四经同本別出)
  • 无量门微密经(五纸)

    吴黄武年支谦译

  • 出生无量门持经(七纸)

    东晋元熙年佛陀跋陀罗于杨都译

  • 阿难目佉尼诃陀罗尼经(十纸)

    后魏佛陀扇多译

  • 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十一纸)

    宋大明年功德直于荆州译

  • 舍利弗陀罗尼经(八纸)
  • 一向出生菩萨经(十一纸上六经同本別出)

    隋开皇年崛多译

  • 前世三转经(六纸)
  • 银色女经(六纸上二经同本別出)
  • 太子和休经(三纸)
  • 太子刷护经(四纸上二经同本別译)
  • 善法方便陀罗尼经(六纸)
  •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五纸)

    上二经同本別出

  • 阿阇世王受决经(四纸)
  •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经(二纸上二经同本別出)
  • 师子奋迅菩萨问经(二纸)
  • 华积陀罗尼经(二纸)
  • 华聚陀罗尼经(三纸上三经同本別出)
  • 放钵经(六纸是普超经別品殊译)
  • 拔陂菩萨经(是初四品般舟三昧经別品十三纸)
  • 十一面观世音经(十纸)

    后周世崛多译

  • 十一面观世音神呪经(十纸上二经同本別译)

    唐北阙金摽门内玄奘译

  • 孔雀王呪经(八纸)

    东晋咸康年白尸利蜜多译

  • 虚空藏菩萨问持经几福经(六纸已后失译)
  • 菩萨修行经(七纸一名威势长者观身经)
  • 菩萨投身饿虎起塔缘经(七纸)
  • 一切施王所行檀波罗蜜经(四纸)
  • 频毘娑罗王诣佛供养经(五纸)
  • 萨罗国经(四纸)
  • 大意经(五纸)
  • 天王太子辟罗经(三纸)
  • 长者音悦经(五纸)
  • 长者法志妻经(三纸)
  •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不食肉经(五纸)
  •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四纸)
  • 师子月佛本生经(七纸)
  • 阿弥陀鼓音声陀罗尼经(四纸)
  • 法花三昧经(十一纸)
  • 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灭经(八纸一名金刚清净经)
  • 宝积三昧文殊问法身经(六纸)
  • 千佛因缘经(十八纸)
  • 八部佛名经(二纸)
  • 八吉祥神呪经(十纸)
  • 八阳神呪经(三纸)
  • 十吉祥经(二纸)
  • 贤首经(三纸一名贤者夫人经)
  • 甚深大回向经(五纸)
  • 贤者五福经(二纸)
  • 幻士仁贤经(十八纸)
  • 八大人觉经(二纸)
  • 后出阿弥陀佛偈(一纸)
  • 甚希有经(五纸已后十六经唐玄奘译)
  • 最无比经(二纸)
  • 诸佛心陀罗尼经(二纸)
  • 受持七佛名号经(五纸)
  • 佛临涅槃说法住经(五纸)
  • 佛地经(十纸)
  • 称赞大乘功德经(五纸)
  •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二纸)
  • 胜幢臂印陀罗尼经(三纸)
  • 度济苦难陀罗尼经(二纸)
  • 八音普密陀罗尼经(二纸)
  • 持世陀罗尼经(七纸)
  • 缘起圣道经(五纸)
  • 六门陀罗尼经(二纸)
  • 般若多心经(一纸)
  • 天请问经(三纸)

大乘律单重翻本并译有无录

合三十四部(一百一十一卷二千二十二纸)

大乘论单重翻本并译有无录合七十二部(五百卷九千二百二十纸)

大唐内典录卷第六


校注

二【大】二之初【宋】【元】【明】 座【大】华【元】【明】 元【大】无【宋】【元】【明】 经【大】缠【宋】【元】【明】 颂【大】偈【明】 一【大】*〔-〕【宋】*【元】*【明】* 三【大】*二【宋】*【元】*【明】* 杨【大】*扬【明】* 品【大】论【宋】【元】【明】 或二十七卷【大】〔-〕【宋】【元】【明】 六【大】九【明】 常【大】*长【明】* (一百行)十一字【大】一名新道行一百五十四纸【元】【明】 时【大】〔-〕【明】 惠【大】慧【宋】【元】【明】 一【大】〔-〕【元】【明】 十卷【大】七卷【宋】【元】七品【明】 圣【大】法【元】【明】 十【大】十八【宋】【元】【明】 二【大】三【明】 一【大】〔-〕【明】 一【大】二【宋】【元】【明】 也【大】〔-〕【宋】【元】【明】 三【大】四【宋】【元】【明】 三【大】二【宋】一【元】【明】 二【大】一【元】【明】 陀【大】〔-〕【宋】【元】【明】 罗【大】罗于【宋】【元】【明】 五【大】三【元】【明】 九【大】〔-〕【元】 诏【大】制【宋】【元】【明】 太【大】永【明】 妙【大】添品妙【宋】【元】【明】 草【大】草喻【宋】【元】【明】 兴【大】*大兴【宋】*【元】*【明】* 婆【大】月婆【宋】【元】【明】 者【大】〔-〕【宋】【元】【明】 三【大】二【宋】【元】【明】 屯【大】伅【元】【明】 雒【大】洛【宋】【元】【明】 四【大】五【宋】【元】【明】 都【大】阳【宋】【元】【明】 三【大】*二【宋】*【元】*【明】* 七【大】一【宋】【元】【明】 慈【大】大慈【宋】【元】【明】 时【大】〔-〕【宋】【元】【明】 行【大】无【宋】【元】【明】 四【大】三【宋】【元】【明】 一【大】同【宋】【元】【明】 三【大】四【宋】【元】【明】 十【大】十三【宋】【元】【明】 等【大】〔-〕【宋】【元】【明】 太【大】大【元】【明】 二【大】*三【宋】*【元】*【明】* 思【大】思议【宋】【元】【明】 一【大】三【宋】【元】【明】 朔【大】翔【宋】【元】【明】 佛【大】佛佛【宋】【元】【明】 杨【大】于杨【宋】【元】于扬【明】 译【大】*出【宋】*【元】*【明】* 三【大】四【宋】【元】【明】 二【大】一【明】 是【大】〔-〕【宋】【元】【明】 二【大】一【明】 卷【大】*卷一【宋】*【元】*【明】* 异【大】別【宋】【元】【明】 一卷【大】〔-〕【元】 佛【大】严佛【宋】【元】【明】 四【大】三【宋】二【元】【明】 空【大】〔-〕【明】 萨【大】萨萨【明】 十【大】*一十【宋】*【元】*【明】* 雒都【大】洛阳【宋】【元】【明】 年【大】〔-〕【明】 昧【大】时【元】【明】 经【大】经十纸【元】【明】 末【大】来【宋】【元】【明】 魏【大】*魏菩提【宋】*【元】*【明】* (西晋译)六字【大】〔-〕【明】 大【大】大乘【宋】【元】【明】 十【大】十二【宋】【元】【明】 洗【大】洒【宋】【元】【明】 (西晋译)六字【大】〔-〕【明】 四【大】五【宋】【元】【明】 时【大】〔-〕【明】 本【大】本得【宋】【元】【明】 译【大】译右二经本同【宋】【元】译右二经同本【明】 右三经同本【大】∞唐永徽年玄奘于慈恩寺译【宋】【元】【明】 唐永徽年玄奘于慈恩寺译【大】∞右三经同本【宋】【元】【明】 译【大】〔-〕【明】 琉【大】瑠【宋】【元】【明】 十二纸【大】〔-〕【元】【明】 (上三异译)七字【大】∞(唐贞寺译)十三字【明】 译【大】译十二纸【元】【明】 (唐贞寺译)十三字【大】∞(上三异译)七字【明】 二纸【大】〔-〕【元】【明】 经【大】经二纸【元】【明】 时【大】*〔-〕【明】* 二纸【大】〔-〕【元】 (上二五纸)十六字【大】∞后魏留支译【明】 译【大】译后魏留支译【宋】译二纸后魏留支译【元】 后魏留支译【大】∞(上二五纸)十六字【明】 七纸【大】*〔-〕【元】【明】* (上二別译)七字【大】∞(隋开多译)七字【明】 译【大】*译七纸【元】【明】* (隋开多译)七字【大】∞(上二別译)七字【明】 十四纸【大】〔-〕【元】【明】 (上二別译)七字【大】*〔-〕【明】* 译【大】译十四纸【元】【明】 译【大】译上四经同本別译【明】 二十五纸【大】〔-〕【元】【明】 (上三访德)八字【大】∞(后魏都译)十四字【明】 得【大】得二十五纸【元】【明】 (后魏都译)十四字【大】∞(上三访德)八字【明】 十七纸【大】*〔-〕【元】【明】* 上二经同本【大】*〔-〕【明】* 本【大】*本十七纸【元】【明】* 晋【大】秦【宋】【元】【明】 十四纸【大】〔-〕【元】【明】 本【大】本十四纸【元】【明】 译【大】译上六经同本【明】 三纸【大】〔-〕【元】【明】 (上二別译)七字【大】*〔-〕【明】* 译【大】译三纸【元】【明】 四纸【大】〔-〕【元】【明】 译【大】译四纸【元】【明】 秦【大】晋【宋】【元】【明】 五纸【大】〔-〕【元】【明】 译【大】译五纸【元】【明】 六纸【大】〔-〕【元】【明】 译【大】译六纸【元】【明】 十九纸【大】∞一名象步经【元】【明】元本明本悉纸数置末尾以下准之下同 一名象步经【大】∞十九纸【元】【明】元本明本悉纸数置末尾以下准之下同 一纸【大】二经【明】 译【大】译上十六经同本別译【明】 高王【大】商主【宋】【元】【明】 二【大】四【明】 別【大】异【宋】【元】【明】 译【大】出【宋】【元】 (上二別出)七字【大】*〔-〕【明】* 一【大】〔-〕【宋】【元】【明】 (上三別出)七字【大】*〔-〕【明】* 波【大】般【宋】【元】【明】 (上四別出)七字【大】*〔-〕【明】* 于【大】*于大【宋】*【元】*【明】* 七【大】十【宋】【元】【明】 南齐尼法化诵出【大】∞腹中女听经三纸【宋】【元】【明】 腹中女听经三纸【大】∞南齐尼法化诵出【宋】【元】【明】 三【大】二【宋】【元】【明】 (上四出)七字【大】〔-〕【明】 (上六別出)七字【大】〔-〕【明】 上二经同本別出【大】*〔-〕【明】* (上二別译)七字【大】〔-〕【明】 三【大】四十五【明】 十【大】一【宋】【元】【明】 (上二別译)七字【大】〔-〕【明】 白【大】帛【宋】【元】【明】 蜜【大】密【宋】【元】【明】 已后失译【大】〔-〕【明】失译【宋】【元】 译【大】译已后失译【宋】【元】 十纸【大】〔-〕【明】 二【大】三【宋】【元】【明】 纸【大】纸失译人名【明】 (已后奘译)九字【大】〔-〕【明】 六【大】七【宋】【元】 三【大】二【明】 一【大】二【宋】【元】【明】 纸【大】纸唐玄奘译【明】 十九【大】一十七【宋】【元】【明】 一【大】〔-〕【宋】【元】【明】 西晋竺法护译【大】*〔-〕【元】【明】* 本【大】本经【宋】【元】【明】 六【大】八【宋】【元】【明】 磨【大】磨经【宋】【元】【明】 七【大】〔-〕【明】 合七十二部【大】∞五百卷【宋】【元】【明】 五百卷【大】∞合七十二部【宋】【元】【明】 一【大】*〔-〕【宋】*【元】*【明】* (唐贞寺译)十三字【大】〔-〕【明】 皇朝【大】唐【明】 蜜【大】密【宋】【元】【明】 三【大】二【宋】【元】【明】 后秦罗什译【大】〔-〕【明】 阳【大】都【宋】【元】【明】 五【大】二【宋】【元】【明】 二【大】一【元】【明】 经论【大】论经【宋】【元】【明】 (唐显奘译)七字【大】〔-〕【明】 摩【大】磨【宋】【元】【明】 后魏留支译【大】*〔-〕【元】【明】* 四【大】*三【宋】*【元】*【明】* 上三论同本【大】∞唐贞观二十二年玄奘于玉华宫内译【明】 唐贞观二十二年玄奘于玉华宫内译【大】∞上三论同本【明】 四【大】七【元】【明】 陈真谛译【大】*〔-〕【明】* 三【大】四【元】【明】 三【大】四【宋】【元】【明】 二【大】一【宋】【元】【明】 惟【大】唯【宋】【元】【明】 上二论同本【大】*〔-〕【明】* 译【大】译上六论同本【明】 (后魏支译)七字【大】*〔-〕【明】* 二【大】一【明】 陈真谛译【大】∞知实论二十三纸【元】【明】 知实论二十三纸【大】∞陈真谛译【元】【明】 二【大】一【元】【明】 二【大】一【宋】【元】【明】 二【大】〔-〕【元】【明】 正【大】王【元】 上【大】右【宋】【元】【明】
[A1] 芉【CB】【丽-CB】芋【大】(cf. K31n1057_p0740b04)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唐内典录(卷6)
关闭
大唐内典录(卷6)
关闭
大唐内典录(卷6)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