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所说经无我疏卷第八

○七释观众生品二初释品题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二乘观境多涉于空菩萨观境多涉于有涉空既招自了之讥涉有又堕为人之失惟佛行道空有从容如曰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方便岂非涉有慧岂非涉空已备之前章也文殊复虑滞言之宾未得归一之旨是故复有是问维摩所答则空有而兼到中道而恒居葢有生可度岂忘情于涉有众喻以观岂拨智以观空矧运真实之慈广破三十之弊如是则生缘法缘而双济无缘中道而独翔菩萨度生之道过此不知所裁也

○二释经文二初正明观生四初明所观众生二初文殊以云何观众生问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

夫所度众生境也菩萨观之观也不知菩萨云何观之以行度脱故有是问

○二维摩以二十九喻答

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肇公曰幻师观幻知其非真大士观众生有若此也

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𦦨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无色界色如焦谷芽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

肇公曰阿那含虽有暂退必不经生也

如阿罗汉三毒

阿罗汉人虽有界外三毒今所云者已无界内三毒也

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

无生忍位菩萨已破根本无明心结永沉况毁禁麤事乎

如佛烦恼习

肇公曰唯有如来结习都尽

如盲者见色如入灭尽定出入息

肇公曰心驰动于内息出入于外心想既灭故息无出入也

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烦恼如梦所见已悟如灭度者受身

肇公曰未有入涅槃而复受身者

如无烟之火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所度众生有也观之本空如众喻空也方即有而空方即空而有驾双轮而直运翥两翅以高飞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可谓居其本也

○二明能被四心四初慈无量心二初文殊以云何行慈问

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

问意谓作如是观乃涉于空行慈与乐乃涉于有此以法缘异于生缘为难以启维摩不二之宗

○二维摩以为生说斯法答二初正明二初总举真实之慈

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

肇公曰众生本空不能自觉故为说斯法令其自悟耳岂有我彼哉若能观众生空则心行亦空以此空心而于空中行慈者乃名无相真实慈也

灯曰夫慈名与乐悲名拔苦然与乐时已自拔苦拔苦时已自与乐葢苦乐二法体如冰炭不相为类众生之苦过由著有菩萨观空已度彼岸菩萨度生亦观此境作是观自念我当为众生说斯空法以度有苦而无为之乐自臻己所欲转以施人故名真实慈也

○二別开三十慈

行寂灭慈无所生故

无明之惑品数虽多大都言之不外乎四谓生住异灭楞严云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剂头数是也约惑生起之相则生相居首灭相居末约灭除之相则生相居首灭相居末故五忍以无生忍居初住首以寂灭忍居玅觉末今一往约末位言之故言寂灭慈一往非尽理故又曰无所生故然寂之为功既能寂灭岂不能寂生故得云无所生故此慈属无缘以顺中道空有俱空而为体也

行不热慈无烦恼故

世上奇男子胷中抱负不平之气能为人排难解纷一饭之惠必酬睚眦之怨必报谓之热肠以其有贪嗔痴烦恼故也今菩萨之慈视怨亲于平等施与拔于法空虽似排难解纷然而众生与之有缘而非热即与之无缘亦非冷以其无贪嗔痴烦恼故也此慈属法缘以顺冤亲俱空为体也

行等之慈等三世故

菩萨之慈体顺四弘理周法界众生虽无边而誓愿度之已历过去无量恒河沙劫而其心不休当经未来恒河沙劫而其心不息正住十方无量恒河沙界而其心无有厌倦名为行等之慈顺常住理等三世故此慈属无缘以顺平等为体也

行无诤慈无所起故

人心于法有所诤竞者为于缘尘心有所起故也菩萨生心度生已安止于无住今之行慈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谓之无诤慈又复释之曰无所起故此慈属法缘以顺无诤无起故也

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

观生行慈已分内外若缘之以生分別则根尘相合生死无穷了之如幻如化则人己不二物我皆空此慈两属不二属无缘不合属法缘

行不坏慈毕竟尽故

生死烦恼一有未尽则法有可坏惟其毕竟尽故是以其慈体不可坏此慈属法缘以顺尽相故也

行坚固慈心无毁故

中道无缘坚若金刚利能摧惑故心无毁

行清净慈诸法性净故

肇公曰真慈无相与法性同净也此慈属无缘也

行无边慈如虗空故

中道无缘体若虗空本无边际

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

梵云阿罗汉此云破贼此慈属法缘所谓无心攀缘众生自然现益

行菩萨慈安众生故

菩萨无心以安众生为心此慈属生缘是故云也

行如来慈得如相故

三慈对人分之生缘属菩萨法缘属阿罗汉今无缘应属如来体顺中道故曰得如相故

行佛之慈觉众生故

梵云佛陀此言觉者然有三觉一自觉属法缘二觉他属生缘三觉满属无缘今云觉众生故分属生缘也

行自然慈无因得故

肇公曰大乘之道无师而成谓之自然菩萨真慈亦无因而就故名自然此慈属无缘也

行菩提慈等一味故

肇公曰平等一味无相之道谓之菩提无相真慈亦平等一味可名菩提也此慈属乎无缘

行无等慈断诸爱故

慈近乎爱爱则与众生等菩萨修乎法缘已断诸爱虽终日等而不与之等也此慈属法缘

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

不先拔苦所与之乐终非究竟是故慈悲一义异名导以大乘之乐以释二死之苦名大悲慈也此慈属无缘以导大乘故也

行无厌慈观空无我故

肇公曰疲厌之情出于存我以空无我心而为慈者与生死相毕无复疲厌也此慈属法缘

行法施慈无遗惜故

财施有尽故有遗惜法施无尽故无遗惜此慈生法两属

行持戒慈化毁禁故

菩萨持戒不独自止毁禁兼欲化他毁禁使人见贤而思齐也以是与乐慈莫大焉此属生缘慈也

行忍辱慈护彼我故

什公曰若能行忍则内不自累外不伤物故言护彼我也亦属生缘慈也

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

人虽有力若复杂退则不能有所荷担故菩萨荷负众生宜以精进而为其力此亦属生缘

行禅定慈不受味故

小乘之人及以凡夫修得禅定多生耽味菩萨得禅正好依禅行慈行慈则出俗利生不爱禅味此亦属法缘慈摄

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

什公曰行未满而求果名不知时

灯曰不特此也自未度而度人己得度而不度人灭度一切众生实有众生得灭度者无住而不生心生心而非无住皆名不知时也此亦法缘慈摄

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

六度之外有方便度慈亦如是菩萨随机一切示现即谓之方便慈此属生缘慈摄

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

有三无隐一教无隐心言直故二行无隐无曲迳故三理无隐心契实相故一有所隐即不名为清净法缘慈摄

行深心慈无杂行故

凡所造行杂则不深今深心慈深故不杂此亦法缘慈摄

行无诳慈不虗假故

菩萨于一切时中尚无虗假矧今行慈犹以虗假而诳众生此亦法缘慈摄

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

菩萨大慈恒欲与众生佛智慧乐以证四德故所行慈名安乐也此属无缘慈摄也

○二结成

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二悲无量心二初问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

○二答

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

肇公曰哀彼长苦不自计身所有众德愿与一切先人后大悲之行也

○三喜无量心二初问

何谓为喜

○二答

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

肇公曰自得法利与众同欢喜于彼己俱得法悦谓之为喜

○四舍无量心二初问

何谓为舍

○二答

答曰所作福祐无所希望

什公曰现世不求恩未来不求报也

约教者菩萨观众生如幻化而能行慈通別圆三教皆得言之而正意在圆以真实慈中所开三十慈关三种慈悲故也

观解者观一念具十法界虽在于迷以如幻等二十九喻观之于不可得中吾故以真实相慈三十慈与性德之乐拔性德之苦是为观心方便与慧二者并行也慈既如是三亦如是而观

○三明所依功德六初明生死有畏当何所依二初问

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

肇公曰生死为畏畏莫大之悲疾大士何所依恃而能永处生死不以畏为畏乎

○二答

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悲疾菩萨于苦海而作慈航应依二种佛功德力一依他佛功德力即十方诸佛所修功德之力冥熏加被使无退转一依自所修佛功德力即下问答中所示之法依而修之有生善灭恶功德若据现文所答惟是自力亦谓之如来功德约义言之必须二种

○二明如来功德当依何住二初问

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

○二答

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

如来功德之力无他一惟以度脱众生为事菩萨能住度脱众生则契合佛心佛必以功德力而加被之此一举而两得之矣

○三明欲度众生当何所除二初问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

○二答

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

未除己之烦恼而遽焉度人自他俱溺其理必然

○四明欲除烦恼当何所行二初问

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

○二答

答曰当行正念

烦恼者贪嗔痴慢疑五钝使也皆从不正念生是故欲除烦恼当行正念

○五问云何行于正念二初问

又问云何行于正念

○二答

答曰当行不生不灭

○六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二初问

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

○二答

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

上五问答展转释成至此不善不生善法不灭为行菩萨行之要道葢必不善不生斯可以自利善法不灭斯可以利生是则举不善则一切蔽病在其中矣举善法则六度万行在其中矣下去六问一以此答而为根本

○四明善不善根本二初答明六初一问答善不善孰为本

又问善不善孰为本答曰身为本

什公曰身谓五阴也

○二一问答身孰为本

又问身孰为本答曰欲贪为本

什公曰由欲著情深故广生结业亦以爱润所以受生是以于诸结中偏举欲贪也

○三一问答贪孰为本

又问次贪孰为本答曰虗妄分別为本

贪欲起于缘尘分別分別美恶贪欲是生

○四一问答虗妄分別孰为本

又问虗妄分別孰为本答曰颠倒想为本

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虗空华本无所有而众生虗妄分別故谓之为有空华世界本无美恶而众生虗妄分別谓为美恶皆名颠倒譬如狂醉首尾相换故谓首为尾岂非颠倒

○五一问答颠倒想孰为本

又问颠倒想孰为本答曰无住为本

○六一问答无住孰为本

又问无住孰为本答曰无住则无本

○二结成

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肇公曰心犹水也静则有照动则无鉴痴爱所浊邪风所扇涌溢波荡未始暂住以此观法何往不倒譬如临面涌泉而责以本状者未之有也倒想之兴本乎不住义存于此乎一切法从众缘会而成体缘未会则法无寄无寄则无住无住则无法以无法为本故能立一切法也若以心动为本则有有相生理极初动更无本也若以无法为本则有因无生无不因无故更无本也无住故想倒想倒故分別分別故贪欲贪欲故有身既有身也则善恶并陈善恶既陈则万法斯起自兹以往言数不能尽也若善得其本则众未可除矣

灯曰有妄无住有真无住今文正言妄法以无住为本肇公释之详矣若真无住者如般若以无住为宗以实相般若为理观照般若为行所谓以无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金刚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皆明此义应知实相般若为真如不变之体虽不变而随缘是则世间万法悉从真如之所生即不变而随缘即随缘而不变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此又此经言外之旨也

○二兼明余义二初天女现身五初现身散华

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

肇公曰天女即法身大士也常与净名共弘大乘不思议道故现为宅神同处一室见大众集闻所说法故现身散华欲以生论也

○二华著不著

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

什公曰天以此未曾有室室无杂教故毁贱小乘显扬大道所以共为影响發明胜致也

灯曰天女欲显扬大教是也若夫毁贱小乘岂其心哉须知小乘致毁之本有二因缘一以结习未尽华则著身一以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华既著身是一病也勅之令去此又病之又病者也初病为本有之病后病为因病之病二病萦怀所以致毁也

○三弟子去华

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肇公曰将辩大小之殊故使华若此

○四天问何故

尔时天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

香华著身尚非沙弥法矧比丘乎是以去之

○五天女说法五初示华为分別非不如法

天曰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別

华属无情无有如法不如法之分別

○二示仁者自生分別故不如法

仁者自生分別想耳

分別之义有二一凡夫缘尘分別则堕于有一二乘缘空分別则堕于无凡夫分別堕于有谓华为如法以之为玩好以之为服饰所以成生死二乘分別堕于无谓华为不如法以之为厌患以神力而去之所以成涅槃皆自生分別与华何预哉

○三示若无分別是则如法

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別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別是则如法

无所分別是则如法者初不缘尘分別堕于有二不缘空分別堕于无是则如于中实之法

○四指一切菩萨不著为证

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別想故

一切之言义该二种已如上说

○五指畏生死故五欲得便二初譬喻

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

什公曰如一罗刹变形为马有一士夫乘之不疑中道马问士夫马为好不士夫拔刀示之问言此刀好不罗刹知其心正无畏竟不敢加害

○二合法

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生死界中因二种病一结习二生死结习者通言见思等烦恼耳非谓宿世曾习何结今不能忘如迦叶闻琴不安起舞通言界外见思结习屠纬真隆谬谓迦叶曾司乐部鄙哉言乎今人不谙教义类多如此结习为因生死为果然有二种一界内结习生死二界外结习生死界内则以见思惑为结习分段为生死界外则以尘沙无明为结习变易为生死三乘人于此二法畏与得便各有不同二乘人畏分段生死犹如牢狱虽于界内五欲不得其便而于界外净玅五欲早得其便然而畏生死者即二乘所证涅槃之心不知如此涅槃正界外之结习岂非畏生死正五欲得便之因以例凡夫不畏生死界内五欲亦得其便如今之凡夫不怖生死贪著五欲者是也故曰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观解者一心中道第一义天现前全性起修即天女散华也若观此心虽即空而不即假即华则著身即空即假即中不独界内华不著即界外二种之华亦不著身能了修无修相故也

○二因事问答二初天女彰其辨才六初一问答明真解脱义二初且往复泛问四初问止此久如

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已久如

肇公曰止净名大乘之室久近玅辩若此乎

○二答以耆年解脱

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脱

肇公曰将明第一无久近之义故以解脱为论解脱即三无为也

○三问止此久耶

舍利弗言止此久耶

生公曰舍利弗前问意虽云止室而语交在久于不达者取之便谓向答是矣苟答其语则云如舍利弗解脱来久也今舍利弗解脱来实久止室得不久乎止室既已有久便不复得同解脱也是以不得不以久为问焉

○四反问解脱亦久

天曰耆年解脱亦何如久

肇公曰逆问其所得令自悟也耆年所得无为解脱宁可称久乎

○二正示以解脱二初身子显小乘解脱二初以无言示解脱

舍利弗默然不答

○二以言语释无言二初天女问

天曰如何耆旧大智而默

○二身子答

答曰解脱者无所言说故吾于是不知所云

天台明四教各各皆有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四句总谓之有言句四句之外更有无言句如此中所明解脱累以言说辩之即有言句默然不答即无言句然而初不以无言便为是有言便为非如天女曰言说文字皆解脱相何尝定以有言为非耶今时学人例尚无言假使预哑羊群又不知孰为是非也

○二天女示大乘解脱二初示文字解脱三初竖义

天曰言说文字皆解脱相

○二征释

所以者何解脱者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

○三结成

是故舍利弗无离文字说解脱也

世间以空无相无作为解脱者以其能绝分別故也以文字为系缚者以其能起缘尘故也不知解脱之所以成解脱者正以无内外两间之相而反求乎文字语言亦无有内外两间之相也苟文字果与解脱异谓一解脱一系缚可也今也求之初无两异如之何谓解脱无文字文字非解脱乎

○二示诸法解脱三初天女示以要义

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是解脱相

普贤观经云毗卢遮那遍一切处一切诸法悉是佛法岂不一切诸法是解脱相则无离文字说解说相实矣

○二身子因疑兴问

舍利弗言不复以离婬怒痴为解脱乎

此之疑问承上章二义而起一者意谓夫言者心之表心者言之体形曲影凹其来旧矣今也解脱必离三毒岂不体当离而言亦当离天女谓无离文字说解脱相此则婬怒痴亦不须离然则汝虽谓云可而吾则未之可苟缘本以寻末则无离文字同归乎不可故举此而反质之曰不复离婬怒痴为解脱乎二者意谓诸法者法界之都称婬怒痴者诸法之三法举总该別亦其来旧矣今云解脱即是诸法岂不总即是而別亦即是若如天女谓一切诸法即是解脱此则婬怒痴亦不须离汝虽谓之可而吾则未之可若览別以归总皆是解脱同归于不可故举此而反质之曰不复离婬怒痴为解脱乎

○三天女示其所以

天曰佛为增上慢人说离婬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婬怒痴性即是解脱

慢有七增上慢其尤者也夫增上法者圣人所证之道果也婬怒痴者众生修恶中之尤恶者也不知修恶即性恶者纵之则三毒炽然夺之则视为仇宼而增上圣人己观之而得道欲以此道觉斯民也使人知修恶即性恶性恶融通无法不趣任运摄得佛界性善乃示现三毒化度众生如华严婆须密女以贪欲而作佛事无厌足王以嗔恚而作佛事胜热婆罗门以邪见而作佛事虽现三毒而弥欲弥净弥杀弥慈弥邪弥正此增上圣人之法也今言增上慢者所谓未得圣人法谓得圣人法不能于邪济以获正济而偏行邪济或初闻此经婬怒痴即是解脱或闻无行经贪欲即是道嗔恚亦复然如是三法中具一切佛法或见华严三大圣人以三毒而作佛事谓我已悟圆顿法已入圣人阶乃广行贪欲恣意杀生入邪见稠林执拨无断见自行教人广行非法如是之人乃增上慢人佛鉴此机难可度脱即为其严制戒律令其誓断三毒明示因果判其罪福说贪欲为地狱之深因嗔恚为饿鬼之捷径邪见必堕畜生愚痴定落邪道是以闻其教者戒定慧三学以增明佛法僧三宝而弘演小机修此而证果大根悟此而入道佛为增慢人说断婬怒痴而为解脱者以此之不则佛说婬怒痴即是解脱前不云乎不断婬怒痴亦不与居明明格言可不鉴诸

○二一问答明无得无证二初身子问何得何证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

肇公曰善其所说己所及故问得何道证何果辩乃如是乎

○二天女答无得无证二初竖义

天曰我无得无证故辩如是

肇公曰夫有碍之道不能生无碍之辩无碍之辩必出于无碍之道道有得有证者必有所不得有所不证以大乘之道无得无证故无所不得无所不证从此生辩故无所不辩也

○二征释

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证者则于佛法为增上慢

道本天然元无所得谓有所得不契大道岂非增上慢乎

观解者若但观此心空无相无作离言说即得涉言说即不得小乘解脱也能观心性虽复即空无有言说而亦即假即言说而本无言说乃即文字而说解脱乃至观一念诸法与夫三毒皆是菩提是为观心真解脱义也

○三一问答明三乘何所志求二初身子问

舍利弗问天汝于三乘为何志求

肇公曰上直云无得无证未知何乘故复问也

○二天女答二初明随机化现

天曰以声闻法化众生故我为声闻以因缘法化众生故我为辟支佛以大悲法化众生故我为大乘

生公曰随彼为之我无定也

○二明惟求佛乘五初立瞻卜华譬况其所以

舍利弗如人入瞻卜林唯齅瞻卜不齅余香

瞻卜华其香极盛虽有诸华之香皆为所夺隐而不现复能变诸华之香以为瞻卜之香

○二以方丈室合其功德

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不乐闻声闻辟支佛功德香也

净名寂光丈室三德之香极为究竟超胜余乘复能化余乘以为佛乘咸使一切俱修佛乘不复更修余乘也

○三示大乘机惟乐佛香

舍利弗其有释梵四天王诸天龙鬼神等入此室者闻斯上人讲说正法皆乐佛功德之香發心而出

○四举十二年但闻佛香

舍利弗吾止此室十有二年初不闻说声闻辟支佛法但闻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诸佛之法

肇公曰上止室久近欲生论端故答以解脱今言实年以明所闻之不杂也

灯曰或问实年所指始于何时对曰应是佛转法轮时正当齐阿含初年今为方等之初弹偏折小之时也

○五示此丈室八未曾有法三初总标

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

○二別出八初金色光照

何等为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昼夜无异不以日月所照为明是为一未曾有难得之法

○二不为垢恼

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是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

○三大乘来会

此室常有释梵四天王及他方菩萨来会不绝是为三未曾有难得之法

○四常说六度

此室常说六波罗蜜不退转法是为四未曾有难得之法

○五常奏法乐

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乐弦出无量法化之声是为五未曾有难得之法

○六宝藏周济

此室有四大藏众宝积满周穷济乏求得无尽是为六未曾有难得之法

○七诸佛说法

此室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閦佛宝德宝炎宝月宝严难胜师子响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皆为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已还去是为七未曾有难得之法

○八现诸净土

此室一切诸天严饰宫殿诸佛净土皆于中现是为八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八种殊胜功德再往读之不无所表初之二种表常寂光土之体金色光体中照也不为垢恼体中寂也后之六种表常寂光之用大乘来会用能摄众也常说六度应机说法也常奏法乐使修得常乐果也宝藏周济摄物之心普也诸佛说法被其究竟也现诸净土俾众有依也一期表报体周用足矣

观解观根尘相对一念心起随世出世间必属一界每日之间起若干念现若干界即是随机化现而此十界了即空假中惟一佛乘无有余乘即是惟求佛乘入瞻卜林不齅余香如是则二六时中但闻佛法具足大体大用寂照双融亦即十二年中八未曾有难得之法也

○三结成

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谁有见斯不思议事而复乐于声闻法乎

○四一问答明诸法无有定相四初身子问天何不转女成男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

○二天女答求女相本不可得二初法说

天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

维摩示迹为居士身故可以天女为侍迹居毗耶已十二年则天女为侍久近相齐非曰尔许之年恒求女相葢以今之所难反而求之实无所得也或问曰男女二相果孰为胜劣答曰如来之教凡有二宗一曰立相宗则以男身为胜女身为劣如法华八岁龙女变为男子无垢世界成佛不以男为胜乎二曰破相宗略如此经天女所答本无男女之相孰分胜与劣乎如是论议皆为如来示生欲界就世相分別为男为女要知佛道之中本无男女之相如劫初人种从光音天下本无生熟二脏何有水谷二道既无二道孰分男女二根一自贪食地肥展转麤澁欲去内滓二道是生以例西方安养莲华化生不入胞胎人皆相好因知分男女相者顺鄙秽众生以为之教也若极乐世界则破立俱无

○二譬说三初以幻法变化问于身子

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

○二以幻法无定答于天女

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

○三以诸法无定合于幻师

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

肇公曰万物如幻无有定相谁好谁丑而欲转之乎

○三天好变转以问身子六初问身子何以不转女身

即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

○二答不知何转变为女身

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

○三示若能转此女身人亦当转

天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

○四示佛说诸法非男非女

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

肇公曰如舍利弗实非女而今现是女像众女亦现是女像实非女也男女无定相已可知矣

○五还摄神变问女何所在

即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身还复如故天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舍利弗言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

肇公曰欲言有在今见无相欲言无在向复有相犹幻化无定莫知所在也

○六示一切诸法无在无不在

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夫无在无不在者万法自然之理也法在人而不知悟世有聪明睿智之士衍为传奇借八人而倐忽变为百千万人贵贱贫富男女主仆善善恶恶离合悲欢恩怨相酬吉凶昭应合古今于旦暮集楚汉于片场真令涕泗交流击节抚掌调应偶会曾无执著此可以取譬无在无不在也然犹实有人焉不无情也未若巧幻之师幻作男女无而倐有有而倐无无情无念非色非声此固无在无不在矣然而又不如今之天女神变无方身子小乘位居上圣具神通力能变化者而反为其所变使非男者为男非女者为女都无移易不觉不知此真无在无不在者也以况诸法莫不如斯不可以情求但当以理悟也

观解观一心诸法本无一物可得即是女相虽不可得而性具昭然即是男相寂而常照则女无女相照而常寂则男无男相寂寂惺惺是不妨女变为男惺惺寂寂是不妨男变为女是则一心诸法无在无不在也

○五一问答明无没无生四初问没此何生

舍利弗问天汝于此没当生何所

身子知天女变化无方既应生于此必应生于彼不知没此丈室当复何生

○二答佛化所生

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

吾之所化同于佛化

○三问非没生耶

佛化所生非没生也

○四答众生犹然

天曰众生犹然无没生也

此章问答正欲明一切众生与一切诸法皆无生无没第小乘未悟者惟知佛果无没无生不知佛果所证第证众生之理性耳是故舍利弗以果弊因曰佛化所生非没生耶天女直破其执曰众生犹然无没生也

观解观心诸法常住玅明不动周圆本无生灭亦无去来是为无没无生

○六一问答明大道不可得九初身子问久如当得大道

舍利弗问天汝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身子问意谓天女虽具玅辨神通尚居菩萨因位因必得果未知久如是故问之

○二天女答汝还为凡夫我当得道

天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身子答我还为凡夫无有是理

舍利弗言我作凡夫无有是处

○四天女答我得道果亦复如是

天曰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

凡世间之物有相而后有住处有住处而后有所得菩提既无相安有住处而云可得耶

○五身子问诸佛得道皆何谓乎

舍利弗言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

○六天女答世俗文字有去来今

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

佛法有二种一真实谛即菩提是也竖穷横彻三世之所不能迁一世俗谛即诸法是也凡夫以世俗眼见有去来佛顺凡夫示现得道故有去来今

○七天女反问汝得无生道耶

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

天谓无论菩提大道即汝所证小果有得不耶

○八身子答无所得而得

曰无所得故而得

○九天女答诸佛菩萨亦复如是

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

以小证大无得可知

观解观一念心即常住真心以即空故在无所得以即假故亦云可得空假相即则无得而得得而无得

○二维摩赞其功德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无生忍位別在初地圆在初住三种不退乃念不退也论此章文势非观众生品气类所能得收应齐天女散华来立为天女问答品可也葢经之品第是译人安即失其义次亦未可知窃原天女问答文辞浩汗义理精微其间显發大略有三一彰维摩所证微玅一彰方丈所寓深玄一彰已证辩才无碍总是此经弹偏斥小叹大褒圆之正宗也

维摩诘所说经无我疏卷第八


校注

[A1] 已【CB】巳【卍续】
[A2] 洹【CB】恒【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己【CB】巳【卍续】
[A12] 已【CB】巳【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己【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A17] 己【CB】巳【卍续】
[A18] 己【CB】巳【卍续】
[A19] 己【CB】巳【卍续】
[A20] 己【CB】巳【卍续】
[A21] 已【CB】巳【卍续】
[A22] 已【CB】巳【卍续】
[A23] 已【CB】巳【卍续】
[A24] 已【CB】巳【卍续】
[A25] 已【CB】巳【卍续】
[A26] 己【CB】巳【卍续】
[A27] 已【CB】巳【卍续】
[A28] 已【CB】巳【卍续】
[A29] 己【CB】巳【卍续】
[A30] 已【CB】巳【卍续】
[A31] 已【CB】巳【卍续】
[A32] 已【CB】巳【卍续】
[A33] 已【CB】巳【卍续】
[A34] 已【CB】巳【卍续】
[A35] 已【CB】巳【卍续】
[A36]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维摩经无我疏(卷8)
关闭
维摩经无我疏(卷8)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