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地玄文本论略注卷第二

○大海部藏道路大决择分第七

(法门深广犹如大海部即品类藏即含容)

如是已说独一山王摩诃山王大决择分次当说大海部藏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大海部藏中  总有十种法  谓五种非空
及五种无常

论曰此大海部藏道路分中建立几法为部藏量所谓建立十种法体以为大海部藏分故(引经第十八)摩诃衍地修多罗中作如是说俱俱海藏履道分中唯有十法无有余法乃至广说故如偈大海部藏中总有十种法故以何义故有十应知五种非空五种无常各差別故如偈谓五种非空及五种无常故(五种功德皆名非空者防世人著空也五种过患皆名无常者防世人执常也)彼十种法其名字相当如何耶偈曰

离碍及有实  性火并今光  兼深里出兴
地藏大龙王  如是五种名  非空不共称
起持变坏品  与大力无名  如是五种名
无常不共称  各有第一一  以请气力故
立门实本摄  如法应观察

论曰云何名为五种非空决定住法一者离碍非空决定住法(即空如来藏依此建立一切诸法俱非位)二者有实非空决定住法(即不空如来藏依此建立一切诸法俱是位)三者性火非空决定住法(性具功能触著即烧依此建立无余究竟总持位)四者今光非空决定住法(现前觉照念劫圆融依此建立周徧圆满广大位)五者深里出兴决定住法(破障腾空甘霖普润依此建立无超次第渐转位)是名为五如偈离碍及有实性火并今光兼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故如是五名五种非空决定住法不共异转差別名字如偈如是五种名非空不共称故云何名为五种无常虗假转法一者动起无常虗假转法二者止持无常虗假转法三者易变无常虗假转法四者散坏无常虗假转法五者大力无常虗假转法是名为五如偈起持变坏品与大力无明故如是五名五种无常虗假转法不共异转差別名字如偈如是五种名无常不共称故深里大力如是二法气力立门非取实体应审观察(五种非空分配五位深里出兴配属渐转大力无明为障道之本非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莫能破之故于十法后特提此二以为对治二者均有气力但虗假转法不敌决定住法故终为所破而转染成净也)如偈各有第一一以请气力故立门实本摄如法应观察故

如是已说建立名字不同门次当说所诠义理差別门如是五种非空决定住法各有几数所谓各各有二种故云何名为二种离碍一者守身离碍二者变转离碍言守身离碍者无障碍身常恒决定不失坏故言变转离碍者建立万有令自在故是名为二(守身者安住不动也变转者应机无滞也)云何名为二种有实一者守身有实二者变转有实言守身有实者常平等身常恒决定不失坏故言变转有实者建立差別令安住故是名为二云何名为二种性火一者守身性火二者变转性火言守身性火者明德藏身常恒决定不失坏故言变转性火者尘累俱转随顺成故是名为二云何名为二种今光一者守身今光二者变转今光言守身今光者始炎炎身决定常恒不失坏故言变转今光者随顺流转无所碍故是名为二云何名为二种深里一者守身深里二者变转深里言守身深里者离绝中身常恒决定不失坏故言变转深里者诸无为中得自在故是名为二如前所说五种无常业用差別各各如何所谓如次出生一切无量无边大过患海皆无余故住持一切无量无边大过患海皆无余故变易一切无量无边大功德海皆无余故坏灭一切无量无边大功德海皆无余故覆障非德非患中身自在皆无余故如是五法自体及品各各差別应审观察

如是已说所诠义理差別门次当说依位决定安立门如前所说五十一种真金刚位徧几处耶偈曰

如是五十一  徧于五种处  大聪明行者
能善决择知

论曰如前所说五十一位徧离碍等五种处中无所不至无所不通以此义故大金刚位有五应知(从离碍等五种非空建立金刚五位配释如前)如偈如是五十一徧于五种处故如是位地利根能知非钝者境所以者何极甚深故极利了故极秘密故(此三句通赞一部论义非利根莫能知也)如偈大聪明行者能善决择知故亦复处二故位亦二应知是故具集有十而(第三分在金刚道路说五位此分在大海部藏说十位即是处二位亦二也)然今所说是变非身(今说十位是对治门中之变金刚五位是龟则方说之身)別建立位总几数有字身差別其相云何偈曰

別建立位数  总有十种焉  渐次及尽余
不动与俱灭  一空一有位  智智断智地
相值兼拨立  边边转一会  具足此十位
门界量圆满

论曰別建立位总有十种(在对治门中有此十位与根本五位各不相滥故名別建立位)云何为十一者一向无超渐次位二者徧究竟尽不尽位三者一切中际不动位四者双立诸法俱灭位五者若一空当一有位六者能断所断悉智位七者熏力相对相值位八者随除障处立位位九者真妄得边有无位十者诸法一种一会位是名为十如偈別建立位数总有十种焉渐次及尽余不动与俱灭一空一有位智智断智地相值兼拨立边边转一会故随有一別建立彼总必当具足一切別位方得建立大总位耶(问)必当具別总得成故(答)如偈具足此十位门界量圆满故如是十种別相之位徧于几处(上问下答)徧五处故(金刚五位)所谓转摄五种处中各具五十一金刚位经过诸位亦有十种別相位故大总相位总有几数徧几处耶偈曰

总位有三种  谓上中下故  唯徧五种处
非余位应知

论曰大性总地根本体位总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趣高上上转去位二者自然安住中中位三者向焉下下转去位是名为三如偈总位有三种谓上中下故故如是三总随別有有唯徧转五非所余位应审观察如偈唯徧五种处非余位应知故

如是已说依位决定安立门次当说依位法数具阙门如前所说十种本法守转二种金刚位中为尽不尽谓若守位中唯具德五无所余五若转位中十法具足无所阙失以此义故总別二门有无亦了

(前文所诠义理差別门中五种非空各有守身转变二相具德五者即五种非空也所余五者即五种无常也守位唯具德有之转位德患俱有故说具阙门)如是已说依位法数具阙门次当说德患对量现宗门其相云何偈曰

起性止及今  变空坏并实  力龙如次对
有似而取多

论曰治障照覆对量形相如其次第(五种无常是障是覆五种非空能治能照)动绝无常(以)性火住法(治之)止持无常(以)今光住法(治之)易变无常(以)离碍住法(治之)散坏无常(以)有实住法(治之)大力无常(以)出兴龙王(治之)以之为量如偈起性止及今变空坏并实力龙如次对故如是对量一向转耶俱量转耶(问)俱量应知(答)如偈有似而取多故

如是已说德患对量现宗门次当说随次別释广说门且离碍门安布形相现示云何主伴治障当如何耶偈曰

离碍身体中  有五十一位  五十一位中
有三种总相  三种总相中  有十种別相
初五十一中  一一皆各各  具足十本数
最初主后伴  次初主后伴  如次应观察

论曰就离碍中有五十一种金刚位就此位中有三种根本总相位就此总中有十种分离別相位如偈离碍身体中有五十一位五十一位中有三种总相三种总相中有十种別相故金刚诸位一一位中皆具本数如偈初五十一中一一皆各各具足十本数故主伴各二云何二主一者主主二者伴主云何二伴一者伴伴二者主伴言主主者是离碍故言伴主者第二转故(有实)言伴伴者除五本法余眷属故(五本法之眷属)言主伴者除其离碍余四法故(有实性火今光深里)如偈最初主后伴次初主后伴如次应观察故三种总相金刚位中云何安立谓初信心以为其始𮖸陀地(𮖸持遇切应是佛陀地)以为其终次第渐转是故建立趣高上上转去位𮖸陀地以为其始第一信心以为其终次第渐转是故建立向焉下下转去位(下转门別本罕见)上下二门位位各各离边中道决定安立是故建立自然安住中中位以此义故十种別相唯有上下不有中焉且依上门建立十位形相云何偈曰

信五事已经  至后后位故  一事究竟故
一味中转故  治障一灭故  治障不俱故
一智断智故  上下相照故  本无今有故
治障自辨故  无別一转故  如次应观察

论曰依趣高上上转去门见十別位形相如何谓以五种非空住法对治五种虗假转法如其次第无有超过渐渐转故建立一向无超渐次位如偈信五事已经至后后位故故以五事治五事随其所应一究竟故建立徧究竟尽不尽位如偈一事究竟故故以五事治五事不增不减不大不小一味平等中道实相故建立一切中际不动位如偈一味中转故故以五事治五事随障灭时其智慧体则便灭故建立双立诸法俱灭位如偈治障一灭故故以五事治五事治起无障障起无治不能亲近不能俱行不能及达故建立若一空当一有位如偈治障不俱故故以五事治五事治胜气力变一切障为治眷属亦以胜力断眷属故建立能断所断悉智位如偈以智断智故故以五事治五事随其所应上位下位互相照达随其所应断除障故建立熏力相对相值位如偈上下相照故故以五事治五事随所断障虗妄无本安立位地亦无本故建立随除障处立位位如偈本无今有故故以五事治五事治皆明净障皆暗冥彼治断事悉已成办此障覆用悉已具足故建立真妄得边有无位如偈治障自辨故故以五事治五事治障二法无二无別一味平等一体一性一业一用故建立诸法一种一会位如偈无別一转故故(以上十位皆是对治门中之差別行相依法修习过患消除功德显现是为入道之要门也)如是诸位如偈释说专心观察其理分明本趣具现如偈如次应观察故(如偈释说者十门详示释偈中之义也专心观察等令人随文见谛解行双圆也)是名为依离碍门安立诸位总別现示上上差別(五门之中专依离碍门以般若真空为主中主也上上转去非般若不为功故独举一门)次依下门建立十门形相云何偈曰

如前说十义  随应当如如  坏得体归空
渐次第转故

论曰依向焉下下转去门见十別位形相如何谓如前所说十种义中随其所应顺顺如如坏其得体归空本存故(此亦依离碍门无智无得即是归空本存也金刚经云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偈如前说十义随应当如如坏得体归空故如是诸位为一时转前后转耶(问)以前后转非一时故(答)如偈渐次第转故故于余诸法如是如是随随如如说示造作应审观察其別转相是本存故(归空本存)是本主故(主中主)皆悉各各如是二转一时前后有二义故云何为二一者建立转前后定故二者本性转无前后故是名为二如前所说种种诸门同名异物住思应观

○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大决择分第八

(前分偈中有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之句故此文来)

如是已说大海部藏道路大决择分次当说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地藏龙王中  总有二种义  所谓德藏义
并及患藏义

论曰就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体中则有二义云何为二一者功德本藏义二者过患本藏义言功德本藏义者此大龙王为四非空根本藏故言过患本藏义者此大龙王为四无常根本藏故如偈地藏龙王中总有二种义所谓德藏义并及患藏义故(前分说五种德藏五种患藏此分单提地藏大龙王为德患二藏之根本属渐转位令知入道要门方有下手之处向下二分层层推广皆演此法始知为超次第渐转位如大王路人所共由也○此论初列金刚五位以无超次第渐转位居首后文详演五位行相先说渐转位中对治法门中间俱是俱非总持圆满四位共有十六分复以渐转位中次第证道之相终焉学者可以知所从事矣华严四十二位行布分明梵网四十心地舍那自说我已百阿僧祇劫修行心地以之为因初舍凡夫成等正觉起信谛观一切菩萨皆经三阿僧祇劫无有超过之法非菩萨行满不能成佛近世宗教二家每斥三祇历位为劣高谈一念顿超为胜请洗心涤虑观于此论)具二藏义地藏龙王居住何处其里几量长短大小等诸形相当如何耶偈曰

处唵婆尸尼  里五十一量  长一千由旬
头有婆多提  则出四种水  尾有舍伽必
则出四种风  色如玻瓈珠

论曰今此偈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举事现理开演本法大海故此大龙王居于何处谓居唵婆尸尼中故如偈处唵婆尸尼故出水入地去隔几量谓从水底向地下入五十一由旬之量故如偈里五十一量故彼大龙王身长几量一千由旬无增减故如偈长一千由旬故彼大龙王于其头上有清白毫名曰婆多提从此毫端出四种水云何为四一者中空水其出水尘空以为内有以为外而出生故(离碍)二者方等水其出水尘四角量等无差违故(有实)三者常热水其出水尘于一切处于一切时常恒煗故(性火)四者耀明水其出水尘光明清白常恒今故(今光)是名为四如偈头有婆多提则出四种水故亦彼龙王于其尾末有一毛𮑃(吹岁切)名曰舍伽必从此毛末出四种风云何为四一者發尘风此风起时经多中间發起无量无边尘故(动起)二者持尘风此风出时止住诸尘令安住故(止持)三者变珍风此风出时经多中间变诸金玉作砂石故(易变)四者坏珍风此风出时经多中间坏灭金玉作无有故(散坏)是名为四如偈尾有舍伽必则出四种风故彼龙身色譬如璃瓈无有定色如偈色如玻瓈珠故(起信论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地藏大龙王者喻众生心也心之净分即在缠真如能出四种功德水为出世间法心之染分即大力无明能出四种过患风为世间法)处唵婆尸尼者喻本性王无住本处里五十一量者喻真金位定数量品长一千由旬者喻本性王具千种德头有婆多提者喻本性王于诸净品有作方便则出四种水者喻四非空尾有舍伽必者喻本性王于诸染品有作业用则出四种风者喻四无常色如玻瓈珠者喻本性王染净不摄如其次第应审思择

复次住处大海水底相去中间喻五十一种金刚位已具出现至大海时喻杂类趣息海浪时喻起善心时常起浪时喻恶心兴时亦复住心应审观察(引经第十九)本行上地一味平等妙法无边业用具足大海宝轮妙严王子修多罗中作如是说生四道法(道品法)不四道摄离绝中心生四轮法(轮回法)不四轮摄离绝中心而立名字说大力无明者随所生法建立名故乃至广说故

○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道路大决择分第九

(有十种功德十种过患以为道路)

如是已说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大决择分次当说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龙王道路中  总有二十法  谓二本藏中
各有十法故

论曰就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道路中总有二十中自在法所以者何功德过患二种藏中各有十故如偈龙王道路中总有二十法谓二本藏中各有十法故故彼二十法名字形相当如何耶偈曰

功德本藏十  常坏俱及非  自他俱并非
无碍兼一全  过患本藏十  如一违无有
对利融上下  如次应观察  如是二十法
一一皆各各  圆满广大故  与本存等量

论曰就功德本藏之体中则有十法能摄一切无量功德云何为十一者本体自性决定常住不生不灭远离流转功德品二者本体自性常恒移转是生是灭流转俱行功德品(第一门是不变义第二门是随缘义二门合观即是如来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之义)三者决定常住常恒无常一时俱转无前后违功德品四者出常无常二事不摄自体本性离脱亡行功德品五者十种自自摄一切法无有所余独一无二一种一行功德品六者无体无性从因缘起亦有亦无随应变转巧德品(以上四门显示性德玄妙非深入法海者不能领会)七者无余究竟俱转俱行不相舍离功德品(总持位)八者非自非他绝离有名住于非非自性决定功德品(俱非位)九者于一切法随应无碍自体自性法尔道理性造如是功德品(圆满位)十者五根一一根五尘一一尘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功德品(俱是位)是名为十(上来十种功德在对治门中开演以渐转位统摄一切也)如偈功德本藏十常坏俱及非自他俱并非无碍兼一全故

就过患本藏之体中亦有十法能摄一切无量过患云何为十一者于一切法随顺如如如作逆事过患品二者造作诸法同一业用一作逆事过患品三者治道起时无有定体违作逆事过患品四者染净诸法皆无所有无作逆事过患品五者一切诸法皆总有有有作逆事过患品六者随治同量如如现前对作逆事过患品七者由治道力自类增益利作逆事过患品八者由治道息發起自用融作逆事过患品九者待上转者方得起用上作逆事过患品十者以隐藏时方得起用下作逆事过患品是名为十如其次第住思止心专心观察其理攸明(过患专与功德作障碍故名逆事论中举十种名相一曰如二曰一三曰违四曰无五曰有六曰对七曰利八曰融九曰上十曰下观此十逆则知障碍法无所不至非精修止观之力岂能显發性具功德而令过患转逆为顺辅弼心王作无涯大用耶)如偈过患本藏十如一违无有对利融上下如次应观察故

如是二十法与彼本方等无差別是故有二十种本藏无相违过所以者何其本藏中如是道理自然常有不从本藏长建立故何故处处皆存品字如前所说二十种法各各有百眷属类故是故言品例前应了如偈如是二十法一一皆各各圆满广大故与本存等量故

如是已说建立名字门次当说所诠义理门且治及障对量差別当如何耶偈曰

如是二十法  一一皆各各  一德治诸过
诸过障一德  无有定次第  而数品类等
无失对量过  如理应观察  如说本存法
说品类亦尔

论曰如前所说二十种法一一各各一德治一切障一切障障一德无別对量如偈如是二十法一一皆各各一德治诸过诸过障一德无有定次第故若如是说今此门中对量轨则混成杂乱(上问下答)虽无別对量而有总对量是故无失如偈而数品类等无失对量过如理应观察故

如本品尔例前应了如偈如说本存法说品类亦尔故

如是已说治障对量差別门次当说安立金刚位地门其相云何偈曰

此本法门中  亦有金刚位  依位有三门
谓上中下门

论曰就此本法门中亦有五十一金刚位如上所说二十种法依位安立云何安立谓诸位中皆具二十无有前后一时转故然则此中有三种门云何为三一者一向上转门二者下向下转门三者一向中转门是名为三如是三门各各一一位中具足俱转不待初后际故如说本法品类亦尔以此小门广大回持应广通达如偈此本法门中亦有金刚位依位有三门谓上中下门故

○大龙王重重广海无尽大藏大决择分第十

如是已说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道路大决择分次当说大龙王重重广海无尽大藏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广海大藏中  总有三种重  谓初中后重
初重有二十  二亿十方界  量法门大海
二十种本藏  各生一万量  各別百眷属
各生一千故  是故数圆满  住心应观察
中后重倍此  应广通达故

论曰就大龙王重重广海无尽大藏之自家中总有三重能摄诸位云何为三一者初第一有重二者中安住居重三者后建立转重是名为三就第一重中则有二十二亿十方世界之量种种胜妙法门大海此义云何谓二十种本藏法中一一各各出生一万法门大海各各別別百眷属中一一各各出生一千法门海故以此义故名字圆满义理具足如其次第安住其心定止其思聪明观察其数量理及所诠意现了分明(对治法门非止观不为功故两分重言之)如偈广海大藏中总有三种重谓初中后重初重有二十二亿十方界量法门大海二十种本藏各生一万量各別百眷属各生一千故是故数圆满住心应观察故次二种重如其次第倍前普布应广通达如偈中后重倍此应广通达故故(自第七分说德患对治至此治道功深故说广大数量以见重重法海无有穷尽也○引经第二十)大摩尼宝藏陀罗尼修集修多罗中作如是说龙龙地地大无尽海藏中有多十方之量法门轨则品类最初名为转大法轮具足一海无极无尽引导光明现照地地本业本用出生增长轨则大海法门最后名为有性无性无我空理大利益广光明亦离脱亦合转具足具足无边摩诃行种地本藏法雨腾门出兴上味品类法门唯取一界以为譬喻非取尘等乃至广说故(举最初法门最后法门以该中间十方之量法门唯取一界以为譬喻非取尘等者但以十方世界之数为法门数量非以微尘之数为法门数量也)

(以上四分说对治法为入道之要门学者既从前四分得其纲领即须断惑证真以免说食数宝之诮故第七分说五种非空为能治五种无常为所治建立十种別相令知对治之方第八分专提地藏大龙王为四德四患之本盖大龙王藏于地内名阿赖耶克其本体即如来藏故为德患之本大力无明依此而起出生四患龙王本具四德之用出地后方能显發此为圣凡之关键也第九分畅演十德十患令人修习止观转凡成圣第十分说无尽海藏以开廓心镜破初学狭隘之见耳○深观论义此四分应属无超次第渐转位盖对治门中所说五种非空决定住法为金刚五位之本而五法中以深里一法出生四法深里者渐转位也)

○无尽无穷尘尘数量道路大决择分第十一

如是已说大龙王重重广海无尽大藏大决择分次当说无尽无穷尘尘数量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尘尘道路中  如前所说量  亦有五十一
决定金刚位  依此位立相  则有十种重
以为道路量  二因一果等

论曰就此门中有几数位五十一种真金刚位具足圆满无阙失故如偈尘尘道路中如前所说量亦有五十一决定金刚位故就此位中则有十种变对法门能摄门量云何为十一者二因一果门二者一因一果门三者少因多果门四者因果一味门五者无因无果门六者自然安住门七者因果门八者果因门九者言说门十者言人门是名为十如是十门以为门量如偈依此位立相则有十种重以为道路量二因一果等故

(自七分至十分皆说对治法门障空理显因果全彰故此分中说十种因果差別之相虽末后二门一名言说一名言人亦从前文因果而来也)彼第一门形相如何偈曰

以信心为初  如次率自类  取所余位初
至于定心位  则取如来地  亦如其次第
不退心为初  率同品自类  取余位第二
至于愿心位  亦取如来地  修行位为初
如次率自类  取余位第三  至于正心位
亦取如来地  不退位为初  如次率自类
取余位第四  至灌顶住位  亦取如来地
离痴行为初  如次率自类  取余位第五
至于无著行  亦取如来地  尊重行为初
如次率自类  取余位第六  至于真实行
亦取如来地  随顺观众生  回向以为初
如次率自类  取所余四位  各数量契当
余有如来地  以同地为伴  庄严一觉海
各因及果称  配释广观察  其理当分明

(此偈四十二句最难分配以下文长行观之方能明了)

(前五句以信心为初如次率自类即是一信心二念心三精进心四慧心五定心名为率自类也信心与發心住合修念心与欢喜行合修精进心与救护一切众生回向合修慧心与逆流欢喜地合修即是取所余位初也定心与大极地合修即是至于定心位则取如来地也)

(二亦如其次第不退心为初六句不退心与治地住合修回向心与饶益行合修护法心与不坏回向合修戒心与道流离垢地合修即是率同品自类取余位第二也愿心与大极地合修即是至于愿心位亦取如来地也)

(三修行位为初五句修行住与无嗔恨行合修生贵住与等一切佛回向合修方便具足住与流照明地合修即是如次率自类取余位第三也正心住与大极地合修即是至于正心位亦取如来地也)

(四不退位为初五句不退住与无尽行合修童真住与至一切处回向合修法王子住与观明燄地合修即是如次率自类取余位第四也灌顶地与大极地合修即是至灌顶住位亦取如来地也)

(五离痴行为初五句离痴乱行与无边功德藏回向合修善现行与度障难胜地合修即是如次率自类取余位第五也无著行与大极地合修即是至于无著行亦取如来地也)

(六尊重行为初五句尊重行与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合修善法行与薄流现前地合修即是如次率自类取余位第六也真实行与大极地合修即是至于真实行亦取如来地也)

(七随顺观众生回向以为初五句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与过三有远行地合修真如相回向与变化生不动地合修无缚解脱回向与慧光妙善地合修法界无量回向与明行足法云地合修即是如次率自类取所余四位各数量契当也)

(以上七段二位合修以四十四位配成二十二位前六段末皆取如来地配成六位共成二十八位余有如来地无他位可配即以同地为伴所谓圆融法界自为主伴以无量庄严庄严一觉海如是二十九位成就二因一果门至于各因及果称须观下文长行五位名义则二十四位名义可以类推故偈云配释广观察其理当分明若位位次第配五十位则成二千五百五十位因果名称各各不同思之可见)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五十一位皆为同量以二种因感得一果广三宝海无穷尽故此义云何所谓信心及發心地之二种因同一行相不相舍离俱行合转住一所作起无量具生无边德具足庄严一大觉海能生长因名为最上第一出生增长决定真实本藏原母远离系缚庄严无胜地种子海会所庄严果名为具足真金刚圆满大慈悲法身虗空等无差別最初地地无上极海一尽大觉无二山王次念心地欢喜行地之二种法能长养因具足庄严一大觉海因名为安乐常明决定增长无苦无妄自然照达一切法性无所障碍种子海会果名为常乐总明大虗空界甚深恒了无二山王次精进心地救护一切众生回向地之二种法能长养因具足庄严一大觉海因名为發起殊胜大悲光水远离懈怠常度常行本地自性具足通达种子海会果名为慈悲光明常恒达慧无二山王次慧心地逆流欢喜地之二种法能长养因具足庄严一大觉海因名为大真金刚日月光明自性离苦除断暗品种子海会果名为极极重地无上一体自然穷了无二山王次定心地大极地地之二种法能长养因具足庄严一大觉海因名为决定安寂远离散乱照曜无穷水水火火种子海会果名为寂圆满地明圆满地具足德藏无二山王如是诸佛皆悉各各作三大事云何为三一者兴化二者说法三者胜进言兴化者出兴一十方世界之尘量变化身故言说法者宣说一十方世界之尘量發心信地法门海故言胜进者向上上位如次入故是名为三就变化中亦皆各各有此三事应广通达如是如是随随如如后后诸位例前应知如偈以信心为初如次率自类取所余位初至于定心位则取如来地故

(长行五段因果名称即偈中初五句之演义也以此类推则二十四位可以意会能生长因通名种子海会所庄严果通名无二山王可知此法从初信位即证佛果不待初住也所说如是诸佛即此信等所成之佛唯三大事渐增数量下文一亿十亿百亿千亿万亿以表胜进之阶差耳○他经言地前菩萨一行中修一行谓以当位行为本兼修余一行即是此文二因一果之义初地至七地一行中修一切行八地已去一切行中修一切行可与此论參观)如是已说二因一果门次当说一因一果门其相云何偈曰

五十一种位  各不待他力  独住自家中
感得一果故  因及果名字  如其次第加
种子大觉故  配释应了知  次第同前说
增减不同耳

论曰今此偈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因果二法数量契当庄严觉道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五十一种位各不待他力独住自家中感得一果故故因及果称于本名字加种子大觉之称故如偈因及果名字如其次第加种子大觉故配释应了知故次第转相与前所说等无差別唯增数量减敬量別各不同耳如偈次第同前说增减不同耳故如是诸佛皆悉各各作三大事名同前说义有不同言兴化者出兴十十方世界之尘量变化身故言说法者宣说十十方世界之尘量各各因位法门海故言胜进者向上上位如次入故就变化身中亦有此三事应广通达

如是已说一因一果门次当说少因多果门其相云何偈曰

五十一位中  一一皆各各  感五十果位
名少因多果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唯一种因感五十果无碍自在无所阙失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五十一位中一一皆各各感五十果位名少因多果故如是诸佛皆悉各各作三大事名如前说义有不同言兴化者出兴百十方世界之尘量变化身故言说法者宣说百十方世界之尘量各各因位法门海故言胜进者向上上位如次入故就变化中有此三事应广通达

如是已说少因多果门次当说因果一味门其相云何偈曰

五十一位中  一一皆各各  有五百果海
五百果海中  一一皆各各  有五百因海
如是平等故  名因果一味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因果二法数量契当无有增减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五十一位中一一皆各各有五百果海五百果海中一一皆各各有五百因海如是平等故名因果一味故(五十一位各各有五百果海则成二万五千五百果海一一果海各各有五百因海则成一百二十七亿五万因海即是一为无量之义也)如是诸佛所作三事亦复同前唯义异耳所谓千故变化身相亦复如是

如是已说因果一味门次当说无因无果门其相云何偈曰

五十一位法  非因亦非果  生千因果法
名无因无果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五十一位因而不有果因出生千因之大海果而不有因果出生千果之大海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五十一位法非因亦非果生千因果法名无因无果故(因必有果果必有因尽人而知也忽说无果之因出生千因无因之果出生千果则出人意外矣因从无果生果从无因生故名无因无果岂通途教义所能摄哉)如是诸佛所作三事亦复同前唯义异耳所谓万故

如是已说无因无果门次当说自然安住门其相云何偈曰

五十一位中  一一皆各各  经无量劫转
不出自家故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位位皆各经无量劫以修行成道等事转无其分际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五十一位中一一皆各各经无量劫转不出自家故故(判教虽有顿渐莫不舍劣而趣胜今此文中五十一位皆经多劫而无分际不但果位无尽即因位亦无尽矣又云不出自家者一一白白不杂不乱故名自然安住门也)如是诸佛所作三事亦复同前唯义异耳所谓亿故

如是已说自然安住门次当说因果门其相云何偈曰

生五十一位  生五十一位  所生无尽故
名为因果门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能生能生无有穷尽所生所生无有穷尽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生五十一位生五十一位所生无尽故名为因果门故如是诸佛所作三事亦复同前唯义异耳谓十亿故

如是已说因果门次当说果因门其相云何偈曰

此义例前了  无別意趣耳  唯有数量增
住心应观察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五十一位亦因亦果各生无尽无尽因果大海法门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唯有数量增故如是诸佛所作三事亦复同前唯义异耳谓百亿故

如是已说果因门次当说言说门其相云何偈曰

一切三宝海  皆悉起言说  无有穷尽故
名为言说门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一切三宝皆悉各各宣说无尽僧海无尽法海无尽觉海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一切三宝海皆悉起言说无有穷尽故名为言说门故(僧海因也法海修因证果之路也觉海所得之果也宣说因果之法名为言说门)如是诸三宝所作三事亦复同前唯义异耳谓千亿故

如是已说言说门次当说言人门其相云何偈曰

一切三宝说  如说量作人  无有穷尽故
名为言人门

论曰今此偈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如前所说诸三宝说如所说量造作行者无有穷尽三宝之海转广大故如偈一切三宝说如说量作人无有穷尽故名为言人门故(以言说门觉悟有情令得道果辗转相传无有穷尽)如是诸人成道已讫所作三事亦复同前唯义异耳谓万亿故(引经第二十一)大明总持具足心地修多罗中作如是说譬喻十方无际无本无始无终道行足履地地法藏中有十种殊胜转转增长倍倍具足圆满广大法门海会乃至广说故

大宗地玄文本论略注卷第二


校注

[A1] 已【CB】巳【卍续】
[A2] 但【CB】伹【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已【CB】巳【卍续】
[A12] 已【CB】巳【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A17] 已【CB】巳【卍续】
[A18] 已【CB】巳【卍续】
[A19] 已【CB】巳【卍续】
[A20] 但【CB】伹【卍续】
[A21] 已【CB】巳【卍续】
[A22] 已【CB】巳【卍续】
[A23] 已【CB】巳【卍续】
[A24] 已【CB】巳【卍续】
[A25] 已【CB】巳【卍续】
[A26] 已【CB】巳【卍续】
[A27] 已【CB】巳【卍续】
[A28] 已【CB】巳【卍续】
[A29] 已【CB】巳【卍续】
[A30] 已【CB】巳【卍续】
[A31] 已【CB】巳【卍续】
[A32]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宗地玄文本论略注(卷2)
关闭
大宗地玄文本论略注(卷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