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

悬论

一 叙缘起

《药师经》民国二十三年太虚大师在宁波阿育王寺曾讲过一次法缘极盛当时还记下一部很好的讲记

我们的国家多灾多难特別是今年大陆闹著空前未有的大水灾我们来弘扬药师法门是显得最有意义的因为种种灾难是由众生业力所招感佛教本著解救众生苦难的慈悲立场设有消灾法门使众生消除业障脱离灾难本寺九月将启建药师法会为上至元首下及军民人等祈祷大家能消灾延寿免难得福所以在法会之前先讲本经了解得其中意义将来大家參预法会一方面仗三宝威力加被一方面自己依法进修才能真正达成消灾免难的目的——此是讲说本经的近因缘

虚大师讲说本经时说有三大因缘近代人类重视现生安乐现代人类所重视的是现实的人生要求现实生活得理想安乐佛法所说的乐有三种(一)现法乐(二)后世乐(三)究竟解脱乐世间众生有种种苦痛的煎迫所以要求出苦倾向安乐而一般所希求的安乐总不外乎现生乐后世乐或是究竟解脱乐这因为众生的根性各异生活于不同的时空裡其所企求的安乐境界也就有所不同有的众生倾向后有乐有的众生要求究竟解脱乐而现代人类则特別重视现法乐释尊开创佛教其基本精神是导致众生同证究竟解脱乐所以说佛法是出世的然众生的要求不同若但说究竟解脱乐便不能普应那乐求不同的广大众生因此释迦佛又开示东方净土的药师法门与西方净土的弥陀法门一般以为药师佛是延生的阿弥陀佛是度亡的其实这是通俗的说法若根据佛法的正义来说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净土法门是适应一类众生希求的现生乐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则是适应另一类众生所希求的后世乐但这二者都同以此为方便引导趣入大乘得究竟解脱为终极

本来无论西方极乐世界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我们谁也不晓得都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才知道的所以这都是释尊大悲救世的善巧方便为了引导要求现法乐的众生即示以东方药师的净土法门为了引导要求后世乐的众生即示以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两者同为圆满究竟法门所流出的妙用大师所以要特別倡导这药师法门因一般佛教徒多偏重于西方的念佛法门著重于死后的往生安乐土每引起社会人士的误解其实佛法是本于释尊的解脱乐双开东西二净土同弘现生后世乐重现生乐的法门事实上更适应于现代人类的根性所以大师特为倡导以适应现代人类發挥佛法的大用

东方净土与中国佛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同时又说从「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曰净琉璃」释尊开示了二大法门固然东方西方的净土都有著真实意义但释尊出生于印度即就我们这小小的世界来看也是异常适合富有深长意义的如印度以西的人多倾向类似弥陀净土的思想印度以东的人又多类似药师净土的精神这是说从印度向西去人民的宗教思想无论回教或基督教总是信仰一神死后求生于天国重于信仰及后法乐故佛说西方净土不但十万亿土外的极乐印度以西的国家如转秽为净也是极乐净土式的重视后生乐自印度向东如中国则不然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东方的文化思想特別著重现生乐实与药师佛的净土相近所以此经最能适应中国人心

依药师净土创建人间净土我们对于药师法门平时只著重消灾延寿而不知药师如来在过去生中曾發菩提心發广大愿行大悲行而后才成就无上佛果成就清净光明的琉璃世界关于这经裡说得极其详细我们參加药师法会应该一面祈求药师如来恩德的加被一面依佛因地所發的大愿所行的悲行照著去躬行实践以资自净化他完成人间净土民国二十二年戴季陶院长于宝华山启建药师法会领导大众如药师佛那样發十二大愿如能依此大愿去实行不但个己小小灾难可以消除就是整个国家社会甚至整个世界也可转为庄严净土因药师的东方净土即是依其本愿功德而实现的我们若能实践此一法门那么我们这个充满无边苦难的恶浊世界面临危难的中华民国不就可转成清净的净琉璃世界吗所以我们听讲此经应如此理解与实行而祈求人间净土的建立

二 释经题

本经的经题据佛说有三个名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拔除一切业障现在流通的本经是以第一名称为经题因为拔一切业障就是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的力量十二神将的饶益有情也只是护持药师如来的功德法而令有情获得此功德的法益所以以本摄末立名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药师」现代谈到药师只是配药的人而古代却不然药师与医生的含义一样佛法中常称佛陀为无上医王或大药师因佛能治疗一切众生的种种疾病经裡说人的生理上有三种病——老心理上也有三种病——贪大觉佛陀出世救济众生即是为了拔除众生身心的种种病患故赞叹佛为大医王大药师我们不可把含有崇高意义的药师一名视为普通的配药人

什么是病什么是药即是由于不调和所起的现象如经说「一大不调百一病生人的身体某一部分不调和即会有病更会影响到全身的不调和心的不调也是这样我们心理若是有点反常现象或是有了某种烦恼便会牵连及全部精神的不安如此说来世间的病患就多了从各个众生的身心而扩大到家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莫不病患重重如一个家庭若父子夫妻兄弟姊妹不调和此一家庭就是有病一个团体中的组织分子不调和此一团体也即有病再扩大言之政治不上轨道是国家病人类不相调协是世界病有病即有苦所以种种灾难种种苦痛无一不是导致于冲突不和而产生的病态在个己方面我们平常也许会自以为没有病其实依佛法说「人生无有不病时」不过微而不觉罢了人生从来离不了病我们既生而为人则必定有身有心有五脏六腑等生理组织而这些组织因素时时發生矛盾时时都在病中不过若能使它倾向于调和调和的成分多身体就称为健康从这个意义去看世间的一切有痛苦有灾难即无非是病

众生有病便需治之以药世间的医药以及政治法律等都可说是药但在佛法中药就是佛法——法药唯有佛法方能疗治一切疾病刚才说病有身心家庭团体国家世界等不同病态凡能够减除苦痛使苦痛变成安乐的都是药因此可说世间什么都是药处处都有药不过我们不知若懂得了就什么皆可治病过去有位学医的将要毕业的时候医师为欲考验他的学力如何便命他上山采药要他见了药都采了来结果他去了一天仍然空手回来医师问他何故空手而归他说满山的树木花草土石沙砾样样是药药太多了叫我从何采起这是说世间一切都是药都可以治病问题在用药的人是否理解药性会不会应病与药佛法是不定法众生有种种病佛就用种种法药去对治因为佛法是依众生的病而施设的所以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有了什么病就治以什么药若拘执为这是药那不是药那就离佛法远了

关于药与病已如上所说现在再谈能知病源能应用药的人——药师佛法说有两种药师一为小药师一为大药师小药师的医术不太高明药箱裡也只有一两样药只能治疗一两种病大药师就不同他的药箱裡具备了种种药应有尽有而且医术高明能深察病情精用药物这喻诸佛菩萨圆具精深的智慧宏伟的愿力广大的悲行有种种法门种种的妙药众生有什么病即能治以什么药千变万化奇形怪状的病患配以千差万殊的药方皆能运用自如从无差错决非偏执一方一法的小药师可比

药师治病有标治与本治的不同头痛治头脚患医脚是标治探究病源以彻底根除病患是本治顶好的医治是一面培养元气一面预防足以致病的因素也即是治于未然这才是上等治法在心理方面如教以正当知见信因果信三宝在生理健康方面教以重视卫生勤于运动善自调摄身心若预先调好根本不会生病如果不预先防备而待病發之后才用药治好已是下等治法这虽是必须的但到底不及前者俗语说「刀伤药虽好不割更妙」讲究治本的是培养身心的健康使各部平衡發展消除疾病的因素治家病治国病也如此如病發生以后才去医治实已迟了一著上等药师无不标本兼治问题还是在病人本身如医生教他注重卫生预防病素他不听结果才病倒下来

佛给众生治病也有治标治本二法归依三宝之后能依教法而按步进修从愿行中慢慢地体验种种烦恼种种苦痛自然就会由减少而终至完全根绝以达最高理想的实现但普通人不能如此不知平时进修善的不保留不扩充坏的不减除反而与日俱增身心不知调摄家事不善处置国事不善治理弄得毛病發作痛苦无边佛法为救治众生身心的种种病苦故有消灾免难的标治法门在病人虽不免被讥为「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然能猛自回头急求三宝加被还不失消灾得乐的时机只怕不认病不求医那才死而后已所以能切实依教奉行苦难不消而自消福慧不增而自增欲求免难延寿消灾障大家要奉行本标兼治

依照佛陀治病的方便还可分为二一正治二奇治正治是一般的治疗法奇治是特殊的治疗法毒药是害人的但真正的名医砒石也可当药这是特殊的奇治但奇治不易每会發生危险而一般的治法则较为稳当安全不致引生意外佛的治法也有正常道和特殊办法如佛说无我是根本正治但有些众生不能了解心生恐怖或是曲解佛意抹煞因果向恶拒善佛于是不得不又说有我以正其偏弊这类正用反用种种慈济众生的方便不胜枚举总之全视众生患何种病即治以何种药正路虽远而平坦易行曲道虽近而崎岖危险这点修学佛法的人非首先了解不可

药师本可为一切佛的通称佛都能善治众生病的佛体察众生的种种病情能施设运用种种法药——八万四千法门即是八万四千法药如作大类的分別有人天法药小乘法药以及自利利他的菩萨法药等约此意义一切诸佛都是无上医王都是大药师不过东方净土的如来特別重视消灾免难特重于治理众生身病所以特以药师为名究竟的无上的药师唯是佛陀而佛弟子依佛教法修学或自学或讲说以利化多少学习了佛陀的法药多少救治众生的病苦也可以称为药师

「琉璃光」也是东方佛的名字此中所说的琉璃不是琉璃灯琉璃瓦等琉璃而是梵语薜琉璃的略译是一种宝物颜色如万里无云的碧空又如澄清深彻的海水体质坚固如金刚石为极希有的珍宝这是以琉璃宝的光辉明净而比喻佛德所以东方药师佛又以琉璃光为名

琉璃宝或释作远山宝依佛教说我们的这一世界当中是须弥山山的周围有四大部洲须弥山的四峰皆是宝类所成南赡部洲所对的山峰即琉璃宝积聚而成此宝山光辉映入空际遂呈青色故琉璃义译为远山宝现代科学家对于天空何以会呈现青色当然有他的解说而佛出印度取印度当时的见解解说为由于琉璃宝光的反映

佛与菩萨皆是依德立名但佛德崇高没有完美适当的所以只能从佛(自利或利他)德的某特性或用譬喻来勉强诠示如须弥山王佛是以巍峨高大的山王比拟佛德的伟大崇高如栴檀香佛因佛的德香远闻故以栴檀香立名又如雷音王佛形容佛的法音远震如空中的雷音一样震撼世界佛的名号以德或从譬喻安立这裡的琉璃光也是从比类来赞佛的德性

琉璃光的含义现在略说两点依众生的心境说本经以东方佛土为净琉璃世界佛名琉璃光如来辅佛宣扬正法的是日光遍照和月光遍照二菩萨前面说过琉璃宝即是远山宝琉璃光系由远山宝映现于空际的光彩而今此二菩萨以名喻德当然如日月行空普照一切众生——人类在生死轮回的过程中都有一种向上向光明的趣向和要求佛陀随应众生的心境也就以明净的青天与日月表征如来的德性向上向光明的趣求是人类普遍而本能的共同希望佛教固然是倾向于真理与光明即一般的低级宗教也同样向上向光明的多神教中崇拜太阳月亮基督教的上帝虽说无形无像而见上帝的也是赫赫的光明又如印度宗教有天的崇拜天(梵语提婆)的意义也就是光明所以人类对于日月光辉或明净空界的景仰只是渴求光明与明净的内心表现人类的本性便是向光明的不过如知识幼稚的信(太阳月亮)神信鬼而不能自觉景仰光明的真实意义——归向于佛陀引發而实现佛性的明净所以药师法门即以青天与日月的光明表征佛菩萨的功德显示人类最高的理想界

世间的光明无过于日光和月光此二种光明同是清净的象征希望与幸福的然多少也有些不同大致说来日光是温暖的富有热力的一切的一切在日光朗照下都能明显地發露出来这喻如智慧的光明能给予世间以热力能透过蒙昧灼照一切通达世出世法的真相月光呢它是清凉的安宁的幽静的它在黑夜中放出皎洁清辉引导人们走上正路避诸险难具有大悲慈济的意义太阳光给人以热力光明幸福和希望月亮给人以清凉安宁幽静的境界光和热能够激發我们奋發向上而清凉与宁静足以陶冶我们的性灵获得自在与安定——这都为人生所必须的

现实世界人人都有倾向光明的意欲人生要有光明的人生社会也要有光明的社会中国古有「光天化日」四字形容光明的社会现在中华民国以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标帜为国旗象征著我们的国家民族将在青天白日之下自由平等地过著光明幸福的生活唐朝武则天皇帝有以佛教思想导入政治的抱负她想使政治走上正轨人民得以过著幸福康乐的生活所以她特別造了「曌」字作为自己的名号「曌」读为照便是日月临空的意思由此可见她是怎样地憧憬著光明幸福的远景然而以上所列举的是一般人类的光明倾向真能引导我们达到终极目标使我们达到究竟的光明的人生境地唯是佛法故唯有大家向佛法的大道上走才能完成究竟圆满的人生才能使我们达于永久光明无限光明的境界

约佛陀的证境说佛的自证境界本是不可以心思口议平等平等无有差別离一切相的约从离无明暗翳而显证说称佛的自证境界为最清净法界犹如净虚空或称毕竟空或称空性都从现证的真性说琉璃光即佛的自觉境界如如智契如如理在平等一法界中显發无边光明(清净功德)朗耀皎洁平等无差別不是混混沌沌黑漆一团故喻佛的自证境为琉璃光佛果的圆满境界实在不可思议不可言说所以经中每以菩萨的因德表达如来的果德如毘卢遮那佛(也是光明遍照意)以文殊普贤二大士表彰佛陀的大智与大行或以四大菩萨表彰佛的悲(观音)智(文殊)行(普贤)愿(地藏)本经以日光遍照月光遍照二菩萨表彰药师佛的大智慧(日)与大慈悲(月)如日月光辉的遍照世间普济一切如来所有的无量无边功德在这二大菩萨的德性中充分的表现出来因此药师佛又名琉璃光他的国土是净琉璃世界菩萨为日月光遍照是具此一番深义的东方净琉璃世界表佛现证的清净法界琉璃光表无上菩提契证法界的德性琉璃光(青天)是本体日月运行于青天放播光明可说为从琉璃光而起的妙用中国人一向重视太阳对月亮却缺乏欣赏所以重视温暖热力光明希望而说「光天化日」等然印度却特別对月亮發生兴趣「印度」即可解说为月亮印度的文化思想(佛教也在内)皆特重于宁静清凉的特德近年来世界局势越来越紧张文化思潮愈来愈汹涌宁静清凉的人生性德也就越来越没落了本来动与静热烈与安静强光与微明温暖与清凉应互相协调而求平衡这对于人性的發展世局的安定都是十分切需的我们学佛从凡夫到达圣者——佛的境界必發挥这两面的德性对治人世的嚣狂凌乱应重视清凉与宁静药师琉璃光如来对此有著充分的圆满的表现所以能为人世一切苦难病患的救治者

次解「如来」药师琉璃光是一佛的专名如来是诸佛的通名凡证获无上佛果的皆可通称如来梵语怛陀阿伽陀有三义即如来如解如说(一)如来是一模一样没有差別的意思菩萨到了功行圆满以最高的智慧体证了究竟的真理此真理就是如佛是契此平等不二真如而来故名如来(二)如解佛有无上的智慧对世出世间的一切法相无不正确通达毫无颠倒错乱如法的实相而解了是名如解(三)如说佛陀不仅是解悟正确就是说法也如实而说应该如何说就如何说有如实说有无如实说无说得都恰到好处故经裡称佛为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来如解如说是佛陀所有的功德译者因不能遍译三义所以都译为如来

「本愿功德」愿是愿欲本愿即菩萨因地所發的弘愿修学佛法以發愿为先可说为成佛的根本菩萨在因地所發誓愿有通有別如愿成佛道愿度众生及「众生无边誓愿度」等四弘誓愿名为通愿是每一菩萨都如此發的如阿弥陀佛在因地中發四十八愿药师佛因地的十二大愿便是別愿大家別误会以为發愿多功德就大發愿少功德就小要知道诸佛愿力是平等平等的愿是凡夫趋证佛果的动力若无愿便什么也不得成不独修学大乘法门即学小乘法无愿也同样不能成就所以修学菩萨首先必须立定志愿然后从愿起行依行得证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在菩萨因地發广大愿行到目的地时愿也就圆满成就了本经题但出本愿功德而经裡却说到广大行可见行是实践志愿的心要了我们每天都發愿但大都發愿而不能付诸实行所以不能实现学佛——自利利人的目的

功德不但是在寺院裡做些佛事功是功力如行布施持戒忍辱礼佛坐禅等都要有一番功力德即是得修行而得成绩做一分得一分名为功德依本愿去实践所成就的功德称为本愿功德

「经」梵语修多罗本义为贯串摄持的线释尊在世随机说法现今集成为一段一章一部部的经典是佛灭度后弟子们结集成的各类的法门有组织地贯串起来像一朵朵的花用线贯穿而成花鬘便不会散失经也这样佛在世时随时随地说法若不加以编集就难得保存于久远了佛说的法是究竟的真理与德行可给我们永久学习永久依循所以经又含有恒常法则的意义佛说的名为经佛弟子的述说不名经而名论这是表示尊重佛说如中国古典而有价值的如书易等也叫做经

以上对经题作分別的解释现在把它综合起来经是一切佛经的总名是能诠教法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是本经的別名是所诠表的理行果法所诠法中本愿功德约因地行愿说药师琉璃光如来约果德说果德中如来是一切佛的通称药师琉璃光是本经东方佛土教主的別名別名中药师喻佛的大慈悲琉璃光显佛的大智慧经题有因下面经文即对于悲智因果等作圆满的开示

三 明翻译

佛法虽说在不同的区域为不同的众生说但释尊出生于印度一切佛经都是以印度文字集录的以印度文编成的经典必须译成华文我们始能理解所以从事译经工作极为重要过去多少大德都献身为译经事业而努力像本经的译者玄奘三藏在我国的翻译史上就有辉煌的功绩

本经传来中国共有五次翻译第一译为东晋帛尸梨密多罗三藏所译经名《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唯此并无单行本系附于《佛说灌顶大神咒经》中《灌顶经》属于密部的法典有十二卷本经为最后一卷尸梨密多罗此云吉祥友是龟兹国的王家姓所以帛尸梨密多罗三藏大抵是龟兹国人第二译是刘宋慧简法师所译名为《药师琉璃光经》今已失传据古人说此译文义并不十分圆满第三译为隋炀帝时达磨笈多译名《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经本现存达磨笈多此云法藏或法护他曾译无著的《摄大乘论》《金刚经论》可说是一位唯识学者但非他一人独译还有助译人所以题作达磨笈多等译第四译就是现今的讲本系唐朝玄奘三藏所译第五译是唐武则天时代的义净法师所译大约迟奘法师二三十年义净法师从广州出發循海路经越南锡兰等地也经历许多艰难始达印度遍访全印的著名学者回国后译出此经名《佛说药师琉璃光七佛如来本愿功德经》共二卷内容较前四译为广

现在所据的讲本是玄奘法师译的谈到奘法师可说妇孺皆知不过一般对于奘师的传闻大多从《西游记》中得来离奇怪诞而不符史实我们要知正确可靠的历史可读藏经中的《慈恩三藏传》奘师河南人出家后遍參名德研究经论發现中国传译的经典有许多出入义理也有可疑处使后学者无从依据为要从印度探求圆满的佛法于是毅然远游印度在印留学十七年到过一百多个国家遍学大小圣典至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始负经归国当时上自皇室下至庶民无不热烈欢迎恭敬礼拜归国后即致力于译事译出了大量的经典为译经史上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

《西游记》说唐僧西天取经曾历九九八十一难吃尽人间辛苦事实虽不如此但在往返的旅途中经沙漠越高岭确也吃了不少苦头像奘法师等古德为什么要受尽那许多艰辛险难而到印度去求经这因为他知道佛法能够救济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因此他不避险难置生死于度外由大悲心的驱使希望成就众生就是牺牲了自己也无所谓古诗云「去者成百归无十」可见取经的艰难危险所以译出的经典完全是古德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我们现在能够读到这些圣典应该饮水思源感念古德的恩德

「唐」是唐朝国王姓李「三藏」是经论三藏奘法师能博通三藏教典故尊称为三藏「法师」此经是奉皇帝的意旨而译出来的所以又说「奉诏译」

现在要略辨五译的同异本经的前四译大致相同只有义净译稍异前者只说药师净土义净译则有七佛净土如说「东方去此过四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无胜佛号善名称吉祥王如来乃至「东方去此过九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善住宝海佛号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这其中六段都与前四译不同到了说到药师如来的净土就与四译相同但同中又有稍异(一)前四种译本在佛宣说神咒之后只说大众得闻药师佛名而获利益义净译则说闻七佛名而得益(二)义净译药叉神将闻了七佛名号發愿护法及时诸人众起七佛应召来会证明其事等文为其余译本所无(三)义净译多了七佛说咒名定力琉璃光(四)奘译没有金刚及梵释诸天各说咒语现存所依的玄奘译本其中药师如来所说的神咒一段也是从义净译录出而插进去的但帛尸梨密多罗所译也有咒语不过不是在当中而是附于经末关于这点太虚大师曾有论到佛法不独小乘即大乘也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比方佛灭度百年后小乘蓬勃大乘隐晦从五百至八百年间大乘盛行密教还不大兴盛后来才慢慢活跃起来这是因时而异第一译者帛尸梨密多罗三藏是龟兹人密法早就流传在龟兹所以他就编译《大灌顶神咒经》义净到印度时正是印度密典盛行的时代故义净三藏译出的本典密宗的色彩较重奘公及达磨笈多等则较少

这裡附带一谈净土法门与秘密法门的关系在过去有些净土行者不满意密教而密教学者也多少轻视净土其实净与密关系最为密切其性质也最为接近比方本经若除却咒语便纯粹是净土法门加上了咒语便又通于密部又如《阿弥陀经》是纯净土法典但如「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也就通于密部这与本经相同本经药师所说咒也是拔除一切业障还有不论净土或秘密教佛或本尊其加被力最受重视如阿弥陀佛的愿力或药师如来的本愿力都极重要而行者对于佛或本尊的不可思议力更须要具足充分的信心绝不容许有丝毫的疑念又密部的念咒和净土的念佛同是以口發音声作为修行的方便密宗修观观想其崇拜的对象——本尊如大日如来观音文殊等菩萨不动阎鬘德迦等金刚到观行成就本尊现前即可与自己晤谈开示法语净土法门的念佛观修成佛也同样可以现前如《般舟三昧经》说这二类法门非常相近如现讲的《药师经》教我们诵经念佛或持咒可说都是属于显教的修行法金刚智不空一行三藏等密教大师都曾有药师仪轨所以本经通于净土及秘密法门通于显密二教


校注

[A1] 民国四三年讲
[A2] 《佛说阿弥陀经》卷1(CBETA, T12, no. 366, p. 346, c10-11)
[A3]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卷1(CBETA, T14, no. 450, p. 405, a1-2)
[A4] 《佛说五王经》卷1(CBETA, T14, no. 523, p. 796, b21)
[A5] 《出曜经》卷3〈1 无常品〉「『人生于世无有不死』佛告王曰『自古迄今大畏有五不可得避应老之法欲使不老者此不可得应病之法欲使不病此不可得应死之法欲使不死此不可得应磨灭之法欲使不磨灭此不可得应尽之法欲使不尽此不可得是谓大王此五不可得法不与人期万物无常难得久居一日过去人命亦然如五江流昼夜不息人命驶疾亦复如是』」(CBETA, T04, no. 212, p. 621, a28-b6)
[A6]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1「东方去此过四弶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无胜佛号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世尊」(CBETA, T14, no. 451, p. 409, b6-9)
[A7]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1「东方去此过九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善住宝海佛号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应正等觉」(CBETA, T14, no. 451, p. 412, c1-3)
[A8] 《阿弥陀经疏钞》卷4(CBETA, X22, no. 424, p. 683, b19 // Z 1:33, p. 245, a7 // R33, p. 489, a7)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药师经讲记(卷1)
关闭
药师经讲记(卷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