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二(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二(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二
-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三
-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 本地分中有心无心二地第八第九(二地即二)
- 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四(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二
-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五(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三
-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六(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七(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一之二
-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八(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三
-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九(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四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修所成地第十二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一(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种姓地第一
- 本地分中声闻第十三初瑜伽处入地第二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二(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三(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二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四(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三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五(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四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六(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七(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之二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八(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之三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九(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之四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三瑜伽处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一(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三瑜伽处之二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二(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三瑜伽处之三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三(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四瑜伽处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四(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四瑜伽处之二
- 本地分中独觉地第十四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五(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种姓品第一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發心品第二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自他利品第三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六(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自他利品第三之二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七(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威力品第五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成熟品第六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八(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菩提品第七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力种姓品第八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九(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施品第九
-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一(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二
-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二(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三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忍品第十一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瑜伽处精进品第十二
-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三(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静虑品第十三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慧品第十四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摄事品第十五
-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四(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菩萨第十五初持瑜伽处供养亲近无量品第十六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五(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二
-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六(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三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菩萨功德品第十八
-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七(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二持随法瑜伽处菩萨相品第一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二持随法瑜伽处分品第二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二持随法瑜伽处增上意乐品第三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二持随法瑜伽处住品第四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八(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二持随法瑜伽处住品第四之二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处生品第一
- 本地分中菩萨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处摄受品第二
-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九(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处地品第三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处行品第四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处建立品第五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处建立品第五之二
-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四持次第瑜伽处本地分中有余依地第十六
- 本地分无余依地第十七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一(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二(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二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三(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三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四(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四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五(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五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六(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六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七(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七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八(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九(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二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三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一(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四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二(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三摩呬多地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三(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之摩呬多地之二
- 摄决择分中非三摩呬多地(摄决择分中有心地摄决择分无心地)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四(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闻所成慧地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五(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思所成慧地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六(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思所成慧地之二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七(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修所成慧地
- 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八(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二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九(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三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四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一(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五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二(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三(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二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四(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三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五(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四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六(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五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七(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六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八(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七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九(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八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九
- 摄决择分中有余依及无余依二地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一(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释分之上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二(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释分之下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三(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异门分之上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四(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异门分之下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五(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事分中契经事行择摄第一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六(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事分中契经事行择摄第一之二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七(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事分中契经事行择摄第一之三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八(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事分中契经事行择摄第一之四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九(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事分中契经事处择摄第二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事分中契经事处择摄第二之二
-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一(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事分中契经事处择摄第二之三
-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二(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事分中契经事处择摄第二之四
-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三(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事分中契经缘起食谛界择摄第三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四(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事分中契经事缘起食谛界择摄第三之二
-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五(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事分中契经事缘起食谛界择摄第三之三
-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六(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事分中契经事缘起食谛界择摄第三之四
-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七(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事分中契经事菩提分法择摄第四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八(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事分中契经事菩提分法择摄第四之二
-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九(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事分中调伏事揔择择之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百(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摄事分中调伏事揔择摄之二
- 摄事分中本母事序辩摄
- 右大唐贞观二十年五月十五日三藏法师玄奘于弘福寺翻经院译至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功毕见内典录沙门灵会明濬等笔受中书令许信宗为后序
-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二(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
- 显扬圣教论一部二十卷(二百八十二纸无音菩萨造二帙单本凡有十一品)
- 大唐三藏圣教序 御制
- 皇太子臣治述 圣记
- 显扬圣教论卷第一
- 摄事品第一
- 显扬圣教论卷第二
- 摄事品第一之二
- 显扬圣教论卷第三
- 摄事品第一之三
- 显扬圣教论卷第四
- 摄事品第一之四
- 显扬圣教论卷第五
- 摄净义品第二
- 显扬圣教论卷第六
- 摄净义品第二之二
- 显扬圣教论卷第七
- 摄净义品第二之三
- 显扬圣教论卷第八
- 摄净义品第二之四
- 显扬圣教论卷第九
- 摄净义品第二之五
- 显扬圣教论卷第十
- 摄净义品第二之六
- 显扬圣教论卷第十一
- 摄净义品第二之七
- 显扬圣教论卷第十二
- 摄净义品第二之八
- 显扬圣教论卷第十三
- 摄净义品第二之九
- 显扬圣教论卷第十四
- 成善巧品第三
- 成无常品第四
- 显扬圣教论卷第十五
- 成苦品第五
- 成空品第六
- 显扬圣教论卷第十六
- 无性品第七
- 成现观品第八
- 显扬圣教论卷第十七
- 成现观品第八之余
- 成瑜伽品第九
- 成不思议品第十
- 摄胜决择品第十一
- 显扬圣教论卷第十八
- 摄胜决择品第十一之二
- 显扬圣教论卷第十九
- 摄胜决择品第十一之三
- 显扬圣教论卷第二十
- 摄胜决择品第十一之四
- 右大唐贞观十九年十月一日三藏法师玄奘于弘福寺翻经院译至二十年正月十五功毕见内典录沙门智证等笔受高阳公许信宗奉敕监译
- 摄胜决择品第十一之四
- 瑜伽师地论释一卷(㝡胜子等菩萨造单本有序三十一纸)
- 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制
- 大唐皇帝述 圣记在春宫日记制
- 瑜伽师地论释一卷
- 本地分中五识相应地之一
- 右大唐永徽元年二月一日三藏法师玄奘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见翻经图沙门大乘晖笔受
- 本地分中五识相应地之一
- 显扬圣教论颂一卷(单本无著菩萨造凡十一品一十六纸)
- 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制
- 大唐皇帝述 圣记(在春宫日制)
- 显扬圣教论颂一卷
- 摄事品第一
- 摄净义品第二
- 成善巧品第三
- 成无常品第四
- 成苦品第五
- 成空品第六
- 成无性品第七
- 成现观品第八
- 成瑜伽品第九
- 成不思议品第十摄胜决择品第十一
- 右大唐贞观十九年六月十日三藏法师玄奘于弘福寺翻经院译见内典录沙门辩机笔受
- 王法理论一卷(弥勒菩萨造单本二十四纸)
- 大唐三藏圣教序 文皇帝御制
- 述圣记 今上在东宫日制
- 王法正理论一卷
- 佛经序 皇后御制
- 右大唐贞观二十三年七月十八日三藏法师玄奘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见内典录沙门大乘林笔受
- 阿毗达磨集论一部七卷(无著菩萨造单本凡八品 一百一十七纸)
- 大唐三藏圣教序 御制
- 皇太子臣治述 圣记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第一
- 本事分品中三法品第一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第二
-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二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第三
-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三
- 本事分中摄品第二
- 本事分中相应品第三
- 本事分中成就品第四
- 决择分中谛品第一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第四
- 决择分中谛品第一之二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第五
- 决择分中谛品第一之三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第六
- 决择分中法品第二
- 决择分中得品第三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第七
- 决择分中得品第三之二
- 决择分中论议品第四
- 右大唐永徽三年正月十六日三藏法师玄奘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三月二十八日毕见内典录沙门大乘光大乘云等笔受
- 上四论十卷同帙
- 右大唐永徽三年正月十六日三藏法师玄奘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三月二十八日毕见内典录沙门大乘光大乘云等笔受
- 阿毗达磨杂集论一部十六卷(二百九十二纸安慧造 单本 看上集论凡二分 有八品)
- 大唐三藏圣教序 御制
- 皇太子臣治述 圣记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一
-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二
-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二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三
-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三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四
-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四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五
-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
- 本事分中摄品第二
- 本事分中相应品第三
- 本事分中成就品第四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六
- 决择分中谛品第一之一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七
- 决择分中谛品第一之二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八
- 决择分中谛品第一之三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九
- 决择分中谛品第一之四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十
- 决择分中谛品第一之五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十一
- 决择分中法品第二之一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十二
- 决择分中法品第二之二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十三
- 决择分中得品第三之一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十四
- 决择分中得品第三之二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十五
- 决择分中论品第四之一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十六
- 决择分中论品第四之二
- 右大唐贞观二十年正月十七日三藏法师玄奘于弘福寺翻经院译至其年闰三月二十九日功毕见内典录沙门玄𭭻等笔受
- 决择分中论品第四之二
- 中论一部四卷(或八卷 一百一十纸 单本龙树菩萨造 亦云中观论 梵志青目释凡二十七品)
- 中论序 释僧叡作
- 中论卷第一(龙树菩萨造后秦代罗什译有一十八偈)
- 中论观因缘品第一
- 中论观去来品第二(二十五偈)
- 中论观六情品第三(八偈)
- 中论观五阴品第四(九偈)
- 中论观六种品第五(八偈)
- 中论观染著者品第六(十偈)
- 中论观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 中论观作作者品第八(十三偈)
- 中论卷第二
- 中论观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 中论观然可然品第十(十六偈)
- 中论观本际品第十一(八偈)
- 中论观苦品第十二(十偈)
- 中论观行品第十三(十九偈)
- 中论观合品第十四(八偈)
- 中论观有无品第十五(十一偈)
- 中论卷第三
- 中论观缚解品第十六
- 中论观业品第十七
- 中论观破法品第十八
- 中论观时品第十九
- 中论观因果品第二十
- 中论观成坏品第二十一
- 中论卷第四
- 中论观如来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 中论观颠倒品第二十三
- 中论观四谛品第二十四
- 中论观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 中论观十二因缘品第二十六
- 中论观邪见品第二十七
- 右后秦弘始十一年三藏鸠摩罗什于常安大寺译见僧叡二秦录僧肇道常等笔受
- 上二论二十卷二帙(上十下十)
- 右后秦弘始十一年三藏鸠摩罗什于常安大寺译见僧叡二秦录僧肇道常等笔受
- 般若灯论一部一十五卷(或十▆卷二百九十一纸龙树菩萨本分別明菩萨释或云般若灯论释凡二十七品)
- 般若灯论序
- 般若灯论释卷第一
- 观缘品第一
- 般若灯论释卷第二
- 观缘品之二
- 般若灯论释卷第三
- 观去来品第二
- 般若灯论释卷第四
- 观六根品第三
- 观五阴品第四
- 观六界品第五
- 般若灯论释卷第五
- 观染染者品第六
- 观有为相品第七
- 般若灯论释卷第六
- 观作者业品第八
- 观取者品第九
- 般若灯论释卷第七
- 观薪火品第十
- 观生死品第十一
- 般若灯论释卷第八
- 观苦品第十二
- 观行品第十三
- 观合品第十四
- 般若灯论释卷第九
- 有无品第十五
- 观缚解品第十六
- 般若灯论释卷第十
- 观业品第十七
- 般若灯论释卷第十一
- 观法品第十八
- 观时品第十九
- 般若灯论释卷第十二
- 观因果和合品第二十
- 观成坏品第二十一
- 般若灯论释卷第十三
- 观如来品第二十二
- 般若灯论释卷第十四
- 观颠倒品第二十三
- 观圣谛品第二十四
- 般若灯论释卷第十五
- 观涅槃品第二十五
- 观世谛缘起品第二十六
- 观邪见品第二十七
- 右大唐贞观四年六月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于胜光寺译至六年十月十七日功毕见内典录沙门法琳惠明惠睦惠净等笔受
- 十二门论一卷(二十八纸 单本 龙树菩萨造 凡十二门)
- 十二门论序 释僧叡
- 十二门论品目(后秦弘始年罗什共僧叡等共安译)
- 十二门论观日缘门第一(龙树菩萨造)
- 观有果无果门第二
- 观缘门第三
- 观相门第四
- 观有相无相门第五
- 观一异门第六
- 观有无门第七
- 观性门第八
- 观因果门第九
- 观作者门第十
- 观三时门第十一
- 观生门第十二
- 右后秦弘始十一年三藏鸠摩罗什于大兴善寺译见僧祐等录
- 十八空论一卷(二十三纸 单译)
- 十八空论一卷(亦十六亦十八亦十四陈代真谛译)
- 右陈代三藏真谛译见费长房录
- 十八空论一卷(亦十六亦十八亦十四陈代真谛译)
- 百论一部二卷(提婆菩萨造 四十八纸 单本 婆薮闰士释 凡十品)
- 百论序 释僧肇作
- 百论卷上
- 舍罪福品第一
- 破神品第二
- 破一品第三
- 破异品第四
- 百论卷下
- 破情品第五
- 破尘品第六
- 破因中有果品第七
- 破因无果品第八
- 破常品第九
- 破空品第十
- 右后秦弘始六年三藏鸠摩罗什于常安译见僧叡二秦录
- 广百论本一卷(九纸 圣天菩萨造 凡八品 单本 有序三纸)
- 广百论本一卷(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 破常品第一
- 破我品第二
- 破时品第三
- 破见品第四
- 破根境品第五
- 破边执品第六
- 破有为相品第七
- 教诫弟子品第八
- 右大唐永徽元年六月十日三藏法师玄奘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谌笔受见内典录
- 上五论二十卷二帙(上十下十)
- 右大唐永徽元年六月十日三藏法师玄奘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谌笔受见内典录
- 广百论本一卷(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 广百论一部十卷(二百二十三纸 圣天菩萨本单本 一帙 或无释论字护法菩萨释一名大乘广百论释 凡八品)
- 大唐三藏圣教序 御制
- 皇太子臣治述 圣记
- 广百论释论卷第一(圣天菩萨本护法菩萨释)
- 破常品第一(三藏法师玄奘奉 制译)
- 广百论释论卷第二(圣天菩萨本护法菩萨释)
- 破常品第一之余(三藏法师玄奘奉 制译)
- 广百论释破我品第二
- 广百论释论卷第三(圣天菩萨本护法菩萨释)
- 破我品第二之余(三藏法师玄奘奉制译)
- 广百论释论卷第四(圣天菩萨本护法菩萨释)
- 破时品第三(三藏法师玄奘奉 制译)
- 广百论释论卷第五(圣天菩萨本护法菩萨释)
- 破时品第三之余(三藏法师玄奘奉 制译)
- 广百论释论卷第六(圣天菩萨本护法菩萨释)
- 破见品第四(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 广百论释论卷第七(圣天菩萨本护法菩萨释)
- 破根境品第五(三藏法师玄奘奉 制译)
- 广百论释论卷第八(圣天菩萨本护法菩萨释)
- 破边执品第六(三藏法师玄奘奉 制译)
- 广百论释论卷第九(圣天菩萨本护法菩萨释)
- 破有为相品第七(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 广百论释论卷第十(圣天菩萨本护法菩萨释)
- 教诫弟子品第八(三藏法师玄奘奉制译)
- 右大唐永徽元年六月二十七日三藏法师玄奘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十二月二十三日功毕见内典录沙门信明笔受
- 教诫弟子品第八(三藏法师玄奘奉制译)
- 十住毗婆沙论一部十五卷(或十四卷龙树菩萨造三百二十一纸 或无论字 单本或十二卷 或二十五品)
-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一(龙树菩萨造后秦世罗什译)
- 序品第一
- 入初地品第二
-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二
- 地相品第三
- 净地品第四
- 释愿品第五
-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三
- 释愿品之余
- 發菩提心品第六
- 调伏心品第七
-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四
- 阿惟越致相品第八
- 易行品第九
-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五
- 除业品第十
- 分別功德品第十一
- 分別布施品第十二
-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六
- 分別布施品之余
- 分別法施品第十三
- 归命相品第十四
- 五戒品第十五
-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七
- 知家过患品第十六
- 入寺品第十七
-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八
- 共行品第十八
- 四法品第十九
- 念佛品第二十
-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九
- 四十不共法品第二十一
- 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第二十二
-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
- 四十不共法中善知不定品第二十三
- 赞偈品第二十四
-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一
- 助念佛三昧品第二十五
- 譬喻品第二十六
-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二
- 十住毗婆沙略行品第二十七
- 分別二地业道品第二十八
-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三
- 分別声闻辟支佛品第二十九
- 大乘品第三十
-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四
- 护戒品第三十一
- 解头陀品第三十二
-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
- 解头陀品之余
- 助尸罗果品第三十三
- 赞戒品第三十四
- 戒报品第三十五
- 右后秦三藏鸠摩罗什于常安逍遥园译见费长房录
-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一(龙树菩萨造后秦世罗什译)
- 菩提资粮论一部六卷(圣者龙树本单十八纸比丘自在译)
- 菩提资粮论卷第一
- 菩提资粮论卷第二
- 菩提资粮论卷第三
- 菩提资粮论卷第四
- 菩提资粮论卷第五
- 菩提资粮论卷第六
- 右隋大业年天竺三藏达摩笈多于东都上林园译见内典录沙门彦琮行矩等笔受
- 上二论二十一卷二帙(上十卷 下十一卷)
- 右隋大业年天竺三藏达摩笈多于东都上林园译见内典录沙门彦琮行矩等笔受
- 大乘庄严论一部十三卷(或十五卷二百三十八纸无著菩萨造单本 或加经字凡二十四品 一帙)
- 大乘庄严经论序(太子右庶子安平男目李百臻奉 敕篹)
-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一
- 大乘庄严经论缘起品第一
- 大乘庄严经论成宗品第二
- 大乘庄严经论归依品第三
- 大乘庄严经论种性品第四
-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二
- 大乘庄严经论發心品第五
- 大乘庄严经论二利品第六
- 大乘庄严经论真实品第七
- 大乘庄严经论神通品第八
- 大乘庄严经论成熟品第九
-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三
- 大乘庄严经论菩提品第十
-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四
- 大乘庄严经论明信品第十一
- 大乘庄严经论述求品第十二
-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五
- 大乘庄严经论述品之二
-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六
- 大乘庄严经论弘法品第十三
- 大乘庄严经论随修品第十四
-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七
- 大乘庄严经论教授品第十五
- 大乘庄严经论业伴品第十六
- 大乘庄严经论度摄品第十七
-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八
- 大乘庄严经论度摄品之二
-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九
- 大乘庄严经论供养品第十八
- 大乘庄严经论亲近品第十九
- 大乘庄严经论梵住品第二十
-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十
- 大乘庄严经论觉分品第二十一
-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十一
- 大乘庄严经论觉分品之二
-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十二
- 大乘庄严经论功德品第二十二
-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十三
- 大乘庄严经论行住品第二十三
- 大乘庄严经论信佛品第二十四
- 右大唐贞观四年夏天竺三藏波罗蜜多罗于胜光寺译至七年春讫见内典录沙门法琳惠净等笔受
大唐开元释教广品历章卷第十六
【经文资讯】《金藏》第 98 册 No. 1267 大唐开元释教广品历章(第5卷-第20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19-09-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金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