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禅喜集序

唐宋而后天下无才子聪明辨才之士往往而窜为高僧如永明觉范大慧中峰其所为文章纵横自在有今之文人不能措其一语者然而独漏网眉山一长公何也长公少年之文与栾城先生皆得老泉法而终未尽其变𣆶而游于禅那与佛印參寥诸子互呈伎俩于是掀飜宝藏以三寸辘轳舌颠扑半生譬张僧繇畵龙一点眼便欲昂首飞去妖狐老猿窃获真人符箓则千奇万怪跳梁于青天白日之下而终不可以尺组约束今禅喜集是也此集辑自徐长孺而唐元征欲刻之以示同志且以广诸才子之学为文而竆于变者长公为五祖戒后身其母与子由弟皆亲梦见之祖戒陕右人而长公七八岁亦时々梦游关中宋二百年仅得此人乃前生又为高僧所罗五祖逸出之而始得为东坡者宋几无才子矣

时万历庚寅花生日 居士华亭陈继儒题

题东坡禅喜

坡老平生喜谈般若得此中三昧故信口拈成无非妙胜參寥亦谓老坡牙颊间別有一副炉鞴观其平日煆炼佛祖纵横自在具世智辨才以翰墨作佛事而他日复谓无始以来结习口业未空言语文字性其自道若此然此一公案须此老自判他人岂易承当 希维居士陆树声题

东坡禅喜集目录

○颂第一
  一
 释迦文佛颂(并引)
 阿弥陀佛颂(并序)
 观世音菩萨颂(并引)
 石恪畵维摩颂
 十八大阿罗汉颂(跋尾)
 鱼枕冠颂
 答孔子君颂
 禅戏颂
 答子由颂
 东坡羹颂(并序)
 食豆粥颂
 醉僧图颂
○赞第二
 一五
 如来出山相赞
 阿弥陀佛赞
 药师瑠璃光佛赞(并引)
 绣佛赞
 静安县君许氏绣观音赞
 应梦观音赞
 傅大士赞
 观音赞(并引)
 罗汉赞(十六首)
 水陆法像赞(并引)
 赞禅月所畵十八大阿罗汉
 兴国寺浴室院六祖畵赞(并序)
 马祖庞公真赞
 辨才大师真賛
 僧伽賛
 东林第一代广慧禅师真賛
 髑髅賛
 金山长老宝觉师真賛
 资福白长老真賛
 净因净照臻老真賛
 无名和尚传賛
 海月辨公真賛(并引)
 湜长老真賛
 光道人真賛
 小篆般若心经賛
 磨衲賛(并叙)
 六观堂赞
 东莞资福寺老栢再生赞
○偈第三
 四一
 灵感观音偈(并引)
 无明和尚颂观音偈
 观藏真畵布袋和尚像偈
 木峰偈
 送海印禅师偈
 南屏激水偈
 佛心鉴偈
 送僧应托偈
 送寿圣聪长老偈(并叙)
 朱寿昌梁武忏賛偈
 十二时中偈
 无相庵偈
 玉石偈
 寒热偈
 戯答佛印偈
 养生偈
 王晋卿前生图偈
○铭第四
 五一
 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并序)
 广州东莞县资福寺舍利塔铭
 南安军常乐院新作经藏铭
 大別方丈铭
 宝月大师塔铭
 法云寺钟铭(并序)
 邵伯埭钟铭(并序)
 苏程庵铭(并引)
 清隐堂铭
 思无邪斋铭
 谈玅斋铭
 谈轩铭
 梦斋铭
 菩萨泉铭(二首并序)
 卓锡泉铭(并叙)
 參寥泉铭(并叙)
 石塔戒衣铭
 大觉鼎铭
○记第五
 六五
 大悲阁记
 胜相院经藏记
 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
 广州资福寺罗汉阁碑记
 荐诚禅院五百罗汉记
 应梦罗汉记
 黄州安国寺
 方丈记
 南华长老题名记
 观玅堂记
 法云寺礼拜石记
 静常斋记
 清风阁记
○书诸经后第六
 八一
 书孙元忠所书华严经后
 书若逵所书经后
 书金光明经后
 书楞伽经后
 金刚经䟦尾
 书柳子大鉴禅师碑后
 书正信和尚塔铭后
 书黄鲁直李氏传后
○序传文疏书第七
 八九
 送钱塘僧思聪归孤山叙
 僧圆泽传
 南华长老重辨师逸事
 祭龙井辨才文
 舍铜龟子文
 请净慈法涌禅师入都疏
 重请戒长老住石塔疏
 怪石供
 后怪石供
 答范蜀公书
 答毕仲举书
 答參寥书
○禅喜纪事第八
 九九
 计二十七条
○佛印问答语录第九
一一五
 佛印为僧
 酒令相嘲
 㵎中取蚌
 题僧诗轴
 题像
 联松诗
 游藏春坞
 联句嘲僧
 游飞来峰天竺
 辨虱
 牛字令
 忙令
 急急令
 两意对
 佳对
 刺字相戏
 风动教化谜
 千字文谜
 题墨斗
 星宿令
 题茶诗
 月素撞席
 同官行令
 借意床物令
 佛印长歌
 少游叠字诗
 采莲叠字诗
 东坡叠字诗
 字意成诗
 歌诗正文
 取笑行者
 四物令
 鸠虱对
 烧猪诗
 东坡输玉带
 取茶回乏
 雕木人
 夫人对
 数目令
 马上谈

东坡禅喜集目录终

东坡禅喜集(卷之一)

颂第一

○释迦文佛颂(并引)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苏轼为亡妻同安郡君王氏闵之请奏议郎李公麟敬畵释迦文佛及十大弟子元祐八年十一月十一日设水陆道塲供养轼拜手稽首而作颂曰

我愿世尊足指按地三千大千净瑠璃色其中众生靡不解脱如日出时眠者皆作如雷霆时蛰者皆动同证无上永不退转

○阿弥陀佛颂(并序)

钱塘圆照律师普劝道俗归命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眉山苏轼敬舍亡母蜀郡太君程氏遗留籫珥命工胡锡采畵佛像以荐父母冥福谨再拜稽首而献颂曰

佛以大圆觉充满河沙界我以颠倒想出没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净土我造无始业本从一念生既从一念生还从一念灭生灭灭尽处则我与佛同如投水海中如风中鼓槖虽有大圣智亦不能分別愿我先父母与一切众生在处为西方所遇皆极乐人人无量寿无往亦无来

○观音菩萨颂(并引)

金陵崇因禅院长老宗袭自以衣钵造观世音像极相好之玅予南迁过而祷焉吾比归当复过此而为之颂建中靖国元年五月日自海南归至金陵乃作颂曰

慈近乎仁悲近乎义忍近乎勇忧近乎智四者似之而卒非是有大圆觉平等无二无冤故仁无亲故义无人故勇无我故智彼四虽近有作有止此四本无有取有匮有二长者皆乐檀施其一大富千金日费其一甚贫百钱而已我说二人等无有二吁观世音净圣大士徧满空界挈携天地大解脱力非我敢议若其四无我亦如此(有匮一作无匮)

○石恪畵维摩颂

我观众工工一师人持一药疗一病风劳欲寒气欲暖肺肝胃肾更相克挟方储药如丘山卒无一药堪施用有大医王拊掌笑谢遣众工病随愈问大医王以何药还是众工所用者我观三十二菩萨各以意谈不二门而维摩诘默无语三十二义一时堕我观此义亦不堕维摩初不离是说譬如油蜡作灯烛不以火点终不明忽见默然无语处三十二说皆光焰佛子若读维摩经当修是念为正念我观维摩方丈室能受九百万菩萨三万二千师子座我悉容受不迫迮又能分布一钵饭餍饱十方无量众断取玅喜佛世界如持针锋一枣叶云是菩萨不思议住大解脱神通力我观石子一处士麻鞋破帽露两肘能使笔端出维摩诘若云此畵无实相毘耶城中亦非实佛子若见维摩像应作此观为正观

○十八大阿罗汉颂

蜀金水张氏畵十八大阿罗汉轼谪居儋耳得之民间海南荒陋不类人世此畵何自至哉久逃空谷如见师友乃命过躳易其装标设灯涂香果以礼之张氏以畵罗汉有名唐宋葢世擅其艺今成都僧敏行其玄孙也梵相奇古学术渊博蜀人皆曰此罗汉化生其家也轼外祖父程公少时游京师还遇蜀乱绝粮不能归困卧旅舍有僧十六人往见之曰公之邑人也各以钱二百贷之公以是得归竟不知僧所在公曰此阿罗汉也岁设大供四公年九十凡设二百余供今轼虽不亲睹其人而困厄九死之余鸟言卉服之间乃获此奇胜岂非希阔之遇也哉乃各即其体像而竆其思致以为之颂

第一尊者结跏正坐蛮奴侧立有鬼使者稽颡于前侍者取其书通之颂曰

月明星稀孰在孰亡煌煌东方惟有启明咨尔上座及阿阇梨代佛出世惟大弟子

第二尊者合掌趺坐蛮奴捧牍于前老人發之中有瑠璃缾贮舍利十数颂曰

佛无灭生通塞在人墻壁瓦砾谁非法身尊者敛手不起于坐示有敬耳起心则那

第三尊者扶乌木养和正坐下有白沐猴献果侍者执盘受之颂曰

我非标人人莫吾识是雪衣者岂具眼只方食知献何愧于猿为语柳子勿憎王孙

第四尊者侧坐屈三指答胡人之问下有蛮奴捧函童子戯捕龟者颂曰

彼问云何计数以对为三为七莫有知者雷动风行屈信指间汝观明月在我指端

第五尊者临渊涛抱膝而坐神女出水中蛮奴受其书颂曰

形与道一道无不在天宫鬼府奚往而碍婉彼奇女跃于涛泷神马凥舆摄衣从之

第六尊者右手支颐左手拊穉师子顾视侍者择瓜而剖之颂曰

手拊雏猊目视瓜献甘芳之意若达于面六尘竝入心亦徧知即此知者为大摩尼

第七尊者临水侧坐有龙出焉吐珠其手中胡人持短锡杖蛮奴捧钵而立颂曰

我以道眼为传法宗尔以助力为护法龙道成愿满见佛不忙尽取玉函以卑思邈

第八尊者竝膝而坐加肘其上侍者汲水过前有神人涌出于地捧盘献宝颂曰

尔以舍来我以慈受各获其心宝则谁有视我如尔取与则同我尔福德如四方空

第九尊者食已扑钵持数珠诵咒而坐下有童子搆火具茶又有理荷注水莲池中者颂曰(荷一作筒)

饭食已毕扑钵而坐童子茗供吹籥發火我作佛事渊乎玅哉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第十尊者执经正坐有仙人侍女焚香于前颂曰

飞仙玉洁侍女云眇稽首炷香敢问至道我道大同有觉无修岂不长生非我所求

第十一尊者趺坐焚香侍者拱手胡人捧函而立颂曰

前圣后圣相喻以言口如布糓而意莫传鼻观寂如诸根自例孰知此香一炷千偈

第十二尊者正坐入定枯木中其神腾出于上有大蟒出其下颂曰

嘿坐者形空飞者神二俱非是孰为此身佛子何为怀毒不愿解此相问谁缚尔

第十三尊者倚杖埀足侧坐侍者捧函而立有虎过前有童子怖匿而窃窥之颂曰

是与我同不噬其妃一念之差堕此髬髵导师悲悯为尔颦叹以尔猛烈复性不难

第十四尊者持铃杵正坐诵咒侍者整衣于右胡人横矩锡跪坐于左有虬一角若仰诉者颂曰(矩一作短)

彼髯而虬长跪自言特角亦来身移怨存以无言音诵无说法风止火灭无相仇者

第十五尊者须眉皆白袖手趺坐胡人拜伏于前蛮奴手持拄杖合掌而立颂曰

闻法最先事佛亦久耄然众中是大长老薪水井臼老矣不能摧伏魔军不战而胜

第十六尊者横如意趺坐下有童子發香篆侍者注水花盆中颂曰

盆花浮红篆烟缭青无问无答如意自横点瑟既希昭琴不鼓此间有曲可歌可舞

第十七尊者临水侧坐仰观飞其一既下集矣侍者以手拊之有童子提竹篮取果实投水中颂曰(一本水中之下有餽鱼二字)

引之浩茫皆翔藏之幽深与鱼皆沈大阿罗汉入佛三昧俯仰之间再拊海外

第十八尊者植拂支颐瞪目而坐下有童子破石榴以献颂曰

植拂支颐寂然跏趺尊者所游物之初耶闻之于佛及吾子思名不用处是未發时 跋尾

佛灭度后阎浮提众生刚狠自用莫肯信入故诸圣贤皆隐不现独以像设遗言提引未悟而峨眉五台庐山天台犹出光景变异使人了然见之轼家传十六罗汉像每设茶供则化为白乳或凝为雪花桃李芍药仅可指名或云罗汉慈悲深重急于接物故多现神变倘其然乎今于海南得此十八罗汉像以授子由弟使以时修敬遇夫妇生日輙设供以祈年集福并以前所作颂寄之子由以二月二十日生其媍德阳郡夫人史氏以十一月十七日生是岁中元日题

○鱼枕冠颂

莹净鱼枕冠细观初何物形气偶相值忽然而为鱼不幸遭网剖鱼而得枕方其得枕时是枕非复鱼汤火就模范巉然冠五岳方其为冠时是冠非复枕成坏无竆已究竟亦非冠假使未变坏送与无发人簮导无所施是名为何物我观此幻身已作露电观而况身外物露电亦无有佛子慈闵故愿受我此冠若见冠非冠即知我非我五浊烦恼中清净常欢喜

○答孔子君颂

梦中投井入半而止出入不能本非住处我今何为自作此苦忽然梦觉身在床上不知何来本元无井不应复作出入住想道无深浅亦无远近见物失空空未尝灭物去空现亦未尝生应当正远作如是观(正远疑作正念)

○禅戏颂

已熟之肉无复活理投在东坡无碍羹釜中有何不可问天下禅和子且道是肉是素吃得是吃不得是太奇太奇一盌羹勘破天下禅和子

○答子由颂

子由问黄檗长老疾五蕴皆空非四大空身心河岳尽圆融病根何处容他住日夜还将药石攻不知黄檗如何答老僧代云有病宜须著药攻寒时火烛热时风病根既是无容处药石还同四大空

○东坡羹颂(并叙)

东坡羹葢东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皆揉洗数过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瓷盌下菜汤中入生米为糁及少生姜以油盌覆之不得触触则生油气至熟不除其上置甑炊饭如常法既不可遽覆湏生菜气出尽乃覆之羹每沸涌遇油輙下又为盌所压故终不得上不尔羹上薄饭则气不得达而饭不得熟矣羹亦烂可食若无菜用瓜茄皆切破不揉洗入罨熟赤豆与粳米半为糁余如煑菜法应玄道人将适庐山求其法以遗山中好事者以颂问之

甘苦常从极处回醎酸未必是盐梅问师此个天真味根上来么尘上来

○食豆粥颂

道人亲煑豆粥大众齐念般若老夫试挑一口已觉西家作马

○醉僧图颂

人生得坐且稳坐刧刧驰走覔什么今年且疴东禅屎明年去拽西林磨

东坡禅喜集(卷之一终)


校注

[A1] 陕【CB】陜【补编】
[A2] 傅【CB】传【补编】
[A3] 刺【CB】剌【补编】
[A4] 敛【CB】歛【补编】
[A5] 已【CB】己【补编】
[A6] 已【CB】巳【补编】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东坡禅喜集(卷1)
关闭
东坡禅喜集(卷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