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禅喜集(卷之四)
铭第四
○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并序)
洞庭之南有阿育王塔。分葬释迦如来舍利。尝有作大施会。出而浴之者。缁素传捧。涕泣作礼。有比丘窃取其三。色如含桃。大如薏苡。将置之他方为众生福田。久而不能。以授白衣方子明。元丰三年轼之弟辙谪官高安。子明以卑之。七年轼自齐安恩徙临汝。过而见之八年移守文登。召为尚书礼部郎。过济南长清真相院僧法泰方为甎塔十有三成。峻峙嶓固。人天鬼神所共瞻仰。而未有以葬。轼默念曰。予弟所宝释迦舍利。意将止于此耶。昔余先君文安主簿赠中大夫讳洵。先夫人武昌大君程氏皆性仁行廉。崇信三宝。损舘之日。追述遗意舍所爱作佛事。虽力有所止。而意(意一作志)则无尽。自顷忧患。废而不擧将二十年矣。复广前事。庶几在此。泰闻踊跃。明年来请。于京师。探箧中得金一两银六两使归。求之众人以具棺椁。铭曰。
○广东东莞县资福寺舍利塔铭
自有生人以来。人之所为见于世者。何可胜道。其鼓舞天下经纬万世。有伟于造物者矣。考其所从生。实出于一念。巍乎大哉是念也。物复有烈于此者乎。是以古之真人以心为法。自一身至一世界。自一世界至百千万亿世界。于屈伸臂顷作百千万亿变。如佛所言。皆真实语无可疑者。至于持身励行练精养志。或乘风而仙。或解形而去。使枯槁之余化为金玉。时出光景以作佛事者。则多有矣。其见伏去来皆有时会。非偶然者。予在惠州。或示予以古舍利。状若覆盂。圆径五寸。高三寸。重一斤一两。外密而中疎。其理如芭蕉。舍利生其中无数。五色具。意必真人大士之遗体。葢脑之在颅中。颅亡而脑存者。予曰。是当以施僧与众共之。藏私家非是。其人难之适有东莞资福长老祖堂来惠州。见而请之曰。吾方建五百罗汉阁。壮丽甲于南海。舍利当栖我阁上。则以犀带易之。有自京师至者。得古玉璧。试取以荐舍利若合符节。堂喜遂并璧持去。曰。吾当以金银瑠璃为窣堵波置阁上铭曰。
○南海军常乐院新作经藏铭
○大別方丈铭
○宝月大师塔铭
宝月大师惟简。字宗可。姓苏氏。眉山人。于余为无服兄。九岁事成都中和胜相院慧悟大师。十九得度。二十九赐紫。三十六赐号。其同门友文雅大师惟度。为成都都僧统。所治万余人。鞭笞不用。中外肃服。度博学通古今。善为诗。至于持律总众酬酢事物。则师密相之也。凡三十余年。人莫知其出于师者师清亮敏达。综练万事。端身以律物。劳己以裕人。人皆高其才服其心。凡所欲为。趍成之。更新其精舍之在成都与郫者。凡二百七十三间经藏一庐舍那阿弥陀弥勒大悲像四砖桥二十七皆谈笑而成。其坚致可支一世。师于佛事虽若有为。譬之农夫畦而种之待其自成不数数然也。故余尝以为。修三摩钵提者。蜀守与使者。皆一时名公卿。人人与师善。然师甞罕见寡言。务自却远。葢不可得而亲疎者。喜施药。所活不可胜数。少时瘠黑如梵僧既老而晳。若复少者。或曰。是有阴德發于面。寿未可涯也。绍圣二年六月九日始得微疾。即以书告于往来者。𠡠其子孙皆佛法大事。无一语私其身。至二十二日集其徒问日蚤莫。及辰曰。吾行矣。遂化。年八十四。是月二十六日。归骨于城东智福院之寿塔。弟子三人。海慧大师士瑜先亡。次士隆。次绍贤。为成都副僧统。孙十四人。悟迁。悟清。悟文。悟真。悟缘。悟㴱。悟微。悟开。悟通。悟诚。悟益。悟权。悟缄。曾孙三人。法舟。法荣。法源。以家法严故。多有闻者。师少与蜀人张隐君少愚善。吾先君宗师亦㴱知之。曰。此子才用不减澂观。若事当有立于世。为僧亦无出其右者。已而果然。余谪居惠州。舟实来请铭。铭曰。
○法云寺钟铭(并序)
元丰七年十月。有诏大老长圆通禅师法秀住法云寺。寺成。而未有钟。大檀越驸马都尉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张敦礼与䔬国大长公主唱之。从而和者若干人。元祐元年四月。钟成万斤。东埭居士苏轼为之铭曰。
○邵伯埭钟铭(并序)
邵伯埭之东寺僧子康。募千人为千斤铜钟。蜀人苏轼为之铭曰。
○苏程庵铭(并引)
程公庵。南华长老辨公为吾表弟程德传作也。吾南迁过之。更其名曰苏程。且铭之曰。
○清隐堂铭
○思无邪斋铭
东坡居士。问法于子由。子由报以佛语。曰。本觉必明。无明明觉。居士欣然有得于孔子之言。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夫有思皆邪也。无思则土木也。吾何自得道其惟有思而无所思乎。于是幅巾危坐。终日不言。明目直视。而无所见。摄心正念。而无所觉。于是得道。乃名其斋曰思无邪。而铭之曰。
○谈玅斋铭
○淡轩铭
○梦斋铭
至人无梦。或曰。高宗武王孔子皆梦。佛亦梦。梦不异觉。觉不异梦。梦即是觉。觉即是梦。此其所以为无梦也与。卫玠问梦于乐广。广对以想曰。形神不接而梦。此岂想哉。对曰。因也。或问因之说。东坡居士曰。世人之心因尘而有。未甞独立也。尘之生灭。无一念住梦觉之间。尘尘相授。数传之后失其本矣。则以为形神不接。岂非因乎。人有牧羊而复者。因羊而念马。因马而念车。因车而念葢。遂梦曲尽鼓吹。身为王公。夫牧羊之与王公亦远矣。想之所因岂足怪乎。居士始与芝相识于梦中。且以所梦求而得之。今二十四年矣。而五见之。每见輙相视而笑。不知是处之为何方。今日之为何日。我尔之为何人。也。题其室曰梦斋。而子由为之铭。曰。
○菩萨泉铭一首(并序)
陶侃为广州刺史。有渔父。每夕见神光海上以白侃。侃使迹之得金像。视其款识。阿育王所铸文殊师利像也。初送武昌寒溪寺。及侃迁荆州。欲以像行。人力不能动。益以牛车三十乘乃能至船。船复没。遂以还寺。其后慧远法师迎像归庐山。了无难碍。山中世以二僧守之。会昌中诏毁天下寺。二僧藏像锦綉谷北。释教复兴。求像不可得。而谷中至今有光景。往往發现。如峩眉五台所见。葢远师文集载处士张文逸之文。及山中父老所传如此。今寒溪少西数百步別为西山寺。有泉出于嵌窦间。色白而甘。号菩萨泉。人莫知其本末。建昌李常谓余。岂昔像之所在乎。且属余为铭。铭曰。
○卓锡泉铭(并序)
六祖初住曹溪。卓锡泉涌。清凉滑甘。赡足大众。逮今数百年矣。或时少竭则众汲于山下。今长老辨公住山四岁。泉自涌溢。闻知嗟异。为作铭曰。
○參寥泉铭(并序)
予谪居黄。參寥子不远数千里。从予于东城留朞年。尝与同游武昌之西山。梦相与赋诗。有寒食清明石泉槐火之句。语甚美而不知其所谓。其后七年。予出守钱塘。參寥子在焉。明年卜智果精舍居之。又明年新居成。而予以寒食去郡。实来告行舍下旧有泉出石间。是月又凿石得泉。加冽。參寥子撷新茶。钻火煑泉而瀹之。笑曰。是见于梦九年卫公之为灵也久矣。坐人皆怅然太息。有知命无求之意。乃名之參寥泉。为之铭曰。
○石塔戒衣铭
○大觉鼎铭
东坡禅喜集(卷之四终)
【经文资讯】《大藏经补编》第 26 册 No. 148 东坡禅喜集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藏经补编》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