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纂序

洪惟此道不容以声灵山破颜而法已传少林面壁而意默示惟授心要不立言文俾之眉宇相得而大道无余针艾不施而沉疴顿释奈何学者胶于曩昔之业习摇于知见之风波庵摩渐熟者不无日轮顿照者或寡月氛俱现金矿混殽遂使妙明每多尘翳而况世久而传必谬师多而习必讹不载之书何以示证于是我祖爰自西来指出秘文并以传授将使世替而法愈固人讹而文尚存但有志于披砂亦何艰于得宝我祖达磨尝曰吾有楞伽四卷是诸佛之心印付之二祖祝俾护持传之老师历代称赞盖取大乘之器授之上味之珍咸涤细微愆置彼真净地只为笁唐异坏文语殊音览者弥旬困于句读安能披文见义了然得于心胷哉深叹觉皇妙𣅀因循与蠹俱想惟诸圣之寒心岂有仁人而坐视愚尝于此精诚向慕意义潜通继晷披寻大理昭晣深叹前文僻古遂令后学辍观于是纂叙玄枢为之诠注方启琅凾秘典蠲日施功果然金饰妇人中宵见梦强鞭不敏鄙颂兼成愿阶学徒目观心了朞年之久四已周不敢与正经竝行但号曰楞伽经纂遂以百八句义列为七十余门撮彼玄机随为摽目使学者披文得义以义证心非特佛印可传抑使雄文不坠噫众生昬昧习业缠绵不知自掷家财终日为他运粪性识飘忽老死奔驰乃至埋没四生轮回六趣间有上乘之士难逃边见之尘泯心相于断空者不知其反溺于无认灵识之幻尘者不知其反堕于有无为大道宁落识尘拟议迷源澄神愈动灵光相续影里藏身默坐观空窟中活计况乃见闻觉识认作真如那将文字语句三轮句非三轮句相句非相句有品句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刹土句非刹土句阿㝹句非阿㝹句水句非水句弓句非弓句实句非实句数句非数句(此物之数也)数句非数句(此数霜缕切)明句非明句虚空句非虚空句云句非云句工巧伎术明处句非明处句风句非风句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设句非施设句自性句非自性句言师为密𣅀但得灵源返本何虞诸法不真故我能仁大垂方便阐一心之妙杜诸见之邪必欲醇酌醍醐待将普灌穷子以出世慧入凢夫心指擿瑕玼洗除垢染七性七义锻炼真心三相四禅简除情识立四小果以排空想述五无间以袪妄缘念所证之未圆遂分十地究诸法之无相乃示七空三智三身而俾之同归法身二法五法而俾之共底如法只为情存见量谁知失在锱铢因示离想之涅槃乃显无我之识藏断妄丝而不令相续俾实印而使佩真空灭有非有情超性非性觉将欲为后来绝情见之窦开自觉之塲鑛石都即真金徧体而乃关防位前之岐径点检地上之瘢痕刮削透金尘發明隔罗膜咸使二障顿尽无乘可登永脱世世垢衣坐进如如妙地是故宝藏垂摽而独谓之心品江西称赞而尝叹其无门谓之心品则心外无宗谓之无门则有门离法仰斯妙旨实有真归宝货森陈只求大价医方纷委曲为微疴大价得而诸货可微疴除而群方何用先佛授受唯是一心秘典密严只除心病真识空寂缘妄情生空寂还源情尘自泯即此真识廓尔无依心境俱忘缘续永离是谓正智岂有他求探得元珠不出家中旧物抉除翳眼自然空里无花水非別体而一任成波鉴无自心而何妨照物上佛密意千圣同归楮毫可殚称赞莫尽此愚所以不辞爝火以助日光普愿有情同居无漏

太姥居人杨(彦国)

楞伽经纂卷第一(上)    阿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濵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从彼种种异佛刹来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种种众生种种心色无量度门随类普现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

(名相妄想正智如如曰五法妄想缘起成自性曰三自性识即八识是也二种无我即人法是也楞伽以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所以成之者在此)

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偈赞佛

世间离生灭  犹如虚空华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  远离于心识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远离于断常  世间恒如梦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知人法无我  烦恼及尔炎
常清净无相  而兴大悲心
一切无涅槃  无有涅槃佛
无有佛涅槃  远离觉所觉
若有若无有  是二悉俱离
牟尼寂静观  是则远离生
是名为不取  今世后世净

尔时大慧菩萨偈赞佛已自说姓名

我名为大慧  通达于大乘
今以百八义  仰咨尊中上
世间解之士  闻彼所说偈
观察一切众  告诸佛子言
汝等诸佛子  今皆恣所问
我当为汝说  自觉之境界

尔时大慧菩萨承佛所听顶礼佛足合掌恭敬以偈问曰

云何净其念  云何念增长
云何见痴惑  云何惑增长
何故刹土化  相及诸外道
云何无受次  何故名无受
何故名佛子  解脱至何所
谁缚谁解脱  何等禅境界
云何有三乘  唯愿为解说
缘起何所生  云何作所作
云何俱异说  云何为增长
云何无色定  及以灭正受
云何为想灭  何因从定觉
云何所作生  进去及持身
云何现分別  云何生诸地
破三有者谁  何处身云何
往生何所至  云何最胜子
何因得神通  及自在三昧
云何三昧心  最胜为我说
云何名为藏  云何意及识
云何生与灭  云何见已还
云何为种姓  非种及心量
云何建立相  及与非我义
云何无众生  云何世俗说
云何为断见  及常见不生
云何佛外道  其相不相违
云何当来世  种种诸异部
云何空何因  云何刹那坏
云何胎藏生  云何世不动
何因如幻梦  及揵闼婆城
世间热时炎  及与水月光
何因说觉支  及与菩提分
云何国土乱  云何作有见
云何不生灭  世如虚空华
云何觉世间  云何说离字
离妄想者谁  云何虚空譬
如实有几种  几波罗蜜心
何因度诸地  谁至无所受
何等二无我  云何尔炎净
诸智有几种  几戒众生性
谁生诸宝性  摩尼真珠等
谁生诸语言  众生种种性
明处及伎术  谁之所显示
伽陀有几种  长颂及短句
成为有几种  云何名为论
云何生饮食  及生诸爱欲
云何名为王  转轮及小王
云何守护国  诸天有几种
云何名为地  星宿及日月
解脱修行者  是各有几种
弟子有几种  云何阿阇梨
佛复有几种  复有几种生
魔及诸异学  彼各有几种
自性及与心  彼复各几种
云何施设量  唯愿最胜说
云何空风云  云何念聦明
云何为林树  云何为蔓草
云何象马鹿  云何为捕取
云何为卑陋  何因而卑陋
云何六节摄  云何一阐提
男女及不男  斯皆云何生
云何修行退  云何修行生
禅师以何法  建立何等人
众生生诸趣  何相何像类
云何为财富  何因致财富
云何为释种  何因有释种
云何甘蔗种  无上尊愿说
云何长苦仙  彼云何教授
如来云何于  一切时刹现
种种名色类  最胜子围绕
云何不食肉  云何制断肉
食肉诸种类  何因故食肉
云何日月形  须弥及莲华
师子胜相刹  侧住覆世界
如因陀罗网  或悉诸珍宝
箜篌细𦝫鼓  状种种诸华
或离日月光  如是等无量
云何为化佛  云何报生佛
云何如如佛  云何智慧佛
云何于欲界  不成等正觉
何故色究竟  离欲得菩提
善逝般涅槃  谁当持正法
天师住久如  正法几时住
悉檀及与见  各复有几种
毗尼比丘分  云何何因缘
彼诸最胜子  缘觉及声闻
何因百变易  云何百无受
云何世俗通  云何出世间
云何为七地  唯愿为演说
僧伽有几种  云何为坏僧
云何医方论  是复何因缘
何故大牟尼  唱说如是言
迦叶拘留孙  拘那含是我
何故说断常  及与我无我
何不一切时  演说真实义
而复为众生  分別说心量
何因男女林  诃梨阿摩勒
鸡罗及铁围  金刚等诸山
无量宝庄严  仙闼婆充满
无上世间解  闻彼所说偈
大乘诸度门  诸佛心第一

(此心如树木坚实心非念虑心也)

善哉善哉问  大慧善谛听
我今当次第  如汝所问说
生及与不生  涅槃空刹那
趣至无自性  佛诸波罗蜜
佛子与声闻  缘觉诸外道
及与无色行  如是种种事
须弥巨海山  洲渚刹土地
星宿及日月  外道天修罗
解脱自在通  力禅三摩提
灭及如意足  觉支及道品
诸禅定无量  诸阴身往来
正受灭尽定  三昧起心说
心意及与识  无我法有五
自性想所想  及与现二见
乘及诸种性  金银摩尼等
一阐提大种  荒乱及一佛
智尔燄得向  众生有无有
象马诸禽兽  云何而捕取
譬因成悉檀  及与作所作
丛林迷惑通  心量不现有
诸地不相至  百变百无受
医方工巧论  伎术诸明处
诸山须弥地  巨海日月量
下中上众生  身各几微尘
一一刹几尘  弓弓数有几
肘步拘楼舍  半由延由延
兔毫䆫尘虮  羊毛𪍿麦尘
钵他几𪍿麦  阿罗𪍿麦几
独笼那佉梨  勒叉及举利
乃至频婆罗  是各有几数
为有几阿㝹  名舍梨沙婆
几舍梨沙婆  名为一頼提
几頼提摩沙  几摩沙陀那
复几陀那罗  为迦梨沙那
几迦梨沙那  为成一波罗
此等积聚相  几波罗弥楼
是等所应请  何须问余事
声闻辟支佛  佛及最胜子
身各有几数  何故不问此
火𦦨几阿㝹  风阿㝹复几
根根几阿㝹  毛孔眉毛几
护财自在王  转轮圣帝王
云何王守护  云何为解脱
广说及句说  如汝之所问
众生种种欲  种种诸饮食
云何男女林  金刚坚固山
云何如幻梦  野鹿渴爱譬
云何山天仙  揵闼婆庄严
解脱至何所  谁缚谁解脱
云何禅境界  变化及外道
云何无因作  云何有因作
有因无因作  及非有无因
云何现已灭  云何净诸觉
云何诸觉转  及转诸所作
云何断诸想  云何三昧起
破三有者谁  何处为何身
云何无众生  而说有吾我
云何世俗说  唯愿广分別
所问相云何  及所问非我
云何为胎藏  及种种异身
云何断常见  云何心得定
言说及诸智  戒种性佛子
云何成及论  云何师弟子
种种诸众生  斯等复云何
云何为饮食  聦明魔施设
云何树葛藤  最胜子所问
云何种种刹  仙人长苦行
云何为族姓  从何师受学
云何为丑陋  云何人修行
欲界何不觉  阿迦腻咤成
云何俗成通  云何为比丘
云何为化佛  云何为报佛
云何为如如  平等智慧佛
云何为众僧  佛子如是问
箜篌𦝫鼓花  刹土离光明
心地者有七  所问皆如实
此及余众多  佛子所应问
一一相相应  远离诸见过
悉檀离言说  我今当显示
次第建立句  佛子善谛听
此上百八句  如诸佛所说

不生句生句常句无常句相句无相句住异句非住异句刹那句非刹那句自性句离自性句空句不空句断句不断句边句非边句中句非中句常句非常句

(凢有三常此常梵音与上常音异也)

缘句非缘句因句非因句烦恼句非烦恼句爱句非爱句方便句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净句非净句成句非成句譬句非譬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师句非师句种性句非种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所有句无所有句愿句非愿句三轮句非三轮句相句非相句有品句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刹土句非刹土句阿㝹句非阿㝹句水句非水句弓句非弓句实句非实句数句非数句

(此物之数也)

数句非数句

(此数霜缕切)

明句非明句虚空句非虚空句云句非云句工巧伎术明处句非明处句风句非风句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设句非施设句自性句非自性句阴句非阴句众生句非众生句慧句非慧句涅槃句非涅槃句尔燄句非尔燄句外道句非外道句荒乱句非荒乱句幻句非幻句梦句非梦句燄句非燄句像句非像句轮句非轮句揵闼婆句非揵闼婆句天句非天句饮食句非饮食句婬欲句非婬欲句见句非见句波罗蜜句非波罗蜜句戒句非戒句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谛句非谛句果句非果句灭起句非灭起句治句非治句相句非相句支句非支句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禅句非禅句迷句非迷句现句非现句护句非护句族句非族句仙句非仙句王句非王句摄受句非摄受句宝句非宝句记句非记句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事句非事句身句非身句觉句非觉句动句非动句根句非根句有为句非有为句无为句非无为句因果句非因果句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节句非节句丛树葛藤句非丛树葛藤句杂句非杂句说句非说句毗尼句非毗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处句非处句字句非字句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说汝及诸菩萨应当修学

指明真相分第一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

(唯般若智乃能照观)

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

(谓心念缘生如水流注)

及相生

(谓睹一切色相而生)

有二种住谓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种灭谓流注灭及相灭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真相即常住真心也下文自真相实不灭者是也业相谓真相为无明所覆业所由生故曰业相转相谓无明覆故本来不动者今转而受染故曰转相)

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

(八相即八识也)

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別事识

(如如实相逈离尘妄故曰真识能受所现之色故曰现识即诸经之第八识亦谓之藏识也色为所现识为能现以其如镜现像故曰现识分別事识即诸经第六意识是也)

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现识及分別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坏者分別识也谓分別已则坏不坏者现识也谓所现虽灭而能现者常存二者互相因故曰展转因)

不思议薰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薰是分別事识因

(本来无诸识相从无始冥薰及种种变异故有现识揽取诸尘及为妄想所薰故有分別事识)

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虚妄灭则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

(覆有反复之义谓回光返照还于真识则一切根尘泯为法界所有性相复何睹哉)

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谓无始妄想薰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

(所从所缘所依皆虚妄相续之因惟灭其因则相续灭矣一心真相本自廓然逈脱根尘复何所依心不自心复何所缘盖为胶于薰习未免依他虽悟本心已获明了缘立心相续妄不休唯是续病并除方即如如妙地如来续灭诚为此尔强立自心与识境同故曰等识境妄想)

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若泥团微尘异者非彼所成而实彼成是故不异若不异者则泥团微尘应无分別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

(因真相而有藏识因藏识而有转识有所因则非异矣真相不灭则藏识亦不灭若夫转识有所摄受所谓业相也此则未尝不灭一灭一不灭则非不异矣盖不异者其体也异者其用也譬泥团金具虽不同一本于微尘与金言此以明业相转识虽灭皆本于不灭之真相尔)

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灭者藏识则灭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彼诸外道作如是论谓摄受境界灭识流注亦灭若识流注灭者无始流注应断

(无始流注断乃断见也以不了唯心故)

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彼因者说言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

(谓外道异因非必眼界识界色界无明界所生也又有因于胜妙等说论曰不灭真相即达磨所传之一心也明灵虚彻亘古亘今究其本源无有间杂妄想和合乃有诸识诸识所现乃有诸相诸相不常乃有生住灭觉此则涅槃乐迷此则生死河达道之人觉彼所现幻尘不实皆由无始妄想所薰回光返照还于真识如水归坎流浪自停如火归空光芒顿灭便可逍遥自在心境俱忘永谢诸尘端然实相盖为薰习尚在未免攀缘终日依他不自知觉间有强生知见立自本心不知阴界藏身徒然以佛覔佛一则依他境界一则以心缘心二病未除妄相相续故如来必欲从缘俱息依因竝转业兼离真相永净是道也非从他得只是家珍目前历历孤明认著依前埋没不湏取舍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是实际佛语心品明此而已)

(颂曰如何历劫沉生死只为从前有识因当觉二生无別体要知八相亦非尘有情须信唯心起分別都缘妄想薰若覆根尘皆不实就中不灭相还真)

了妄明真分第二

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复次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

(此是梵音肝栗大谓如树木心非念虑心念虑心梵音女质多)

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圣慧眼入自共相建立如所建立不与外道论恶见共

(采诸境而集于心曰集心生则性生曰性性生而相现曰相四大从之曰大种依他而生曰因缘因而作曰缘觉性圆照曰成如如真相中不容他缘妄情生幻出诸性唯是大觉照观真源达彼性生无非妄幻彼诸体寂本空皆是觉心自为现量知自现已乃灭幻尘幻灭觉圆即如如尔楞伽自性盖皆如此道光返照一心故曰心明心必本于烛邪之慧故曰慧用慧必贵于决断之智故曰智有智而后正见明故曰见有正见者然后超有无故曰超二见超二见然后超佛子地故曰子地超子地已然后舍法云之灌顶登正觉之道场故曰如来自到如来以出世心造此境界超诸尘妄过越邪宗外道不能踵其门二乘不能造其奥故曰第一义夫一心本寂乌有性相万法皆空孰名境界然如来言自性不同皆以识破外尘故言第一义不同皆以超然全真故惟其外尘不染独尔全真如来成就心法者实出于此故曰第一义心)

云何外道论恶见共所谓自境界妄想见

(外道恶见于自境界但起妄想之见)

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愚痴凢夫性无性自性第一义作二见论复次大慧妄想三有苦灭无知爱业缘灭自心所现幻境随见今当说

(以三有苦灭故能觉见自心所现于所现境忽如幻化)

大慧若有沙门婆罗门

(自沙门已下至妄称一切智说皆外道见)

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或言生已灭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

(外道断见于若相续等句一切破坏而断灭之)

所以者何以此现前不可得及见始非分故

(以不见根本故曰见始非分)

譬如破缾不作缾事亦如焦种不作牙事

(外道断见于法悉如破缾焦种者)

如是大慧若阴界入性已灭今灭当灭自心妄想见无因故彼无次第生

(彼欲一切断灭使妄想无因则无生也)

大慧若复说有种无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有种无种说有如是过所作事业悉空无义大慧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从本已来成事相承觉想地转自见过习气作如是说

(外道以三相承彼觉想之地转而不自知非自觉而随境有觉曰觉想过在己见曰自见过)

如是愚痴凢夫恶见所害邪曲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大慧若复诸余沙门婆罗门见离自性浮云火轮揵闼婆城无生幻燄水月及梦

(数者虚幻而谓有自性以喻妄念沙门若正见当离此也自诸余沙门已下皆论正见与外道异)

内外心现妄想无始虚偽不离自心

(所以能离彼自性者以觉知所现妄偽悉不离自心故)

妄想因缘灭尽离妄想说所说观所观及受用建立身之藏识于识境界摄受及摄受者不相应

(谓之不相应则其情灭矣)

无所有境界离生住灭

(识境不相应则无所有矣至无所有则一切生灭离)

自心起随入分別

(所谓真心任遍知也)

大慧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无开發方便

(谓心地如如无所开發)

大慧彼于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

(不勤云者不劳心于因缘者也)

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次第随入无相处次第随入从地至地三昧境界解三界如幻分別观察当得如幻三昧度自心现无所有得住般若波罗蜜

(始也觉惟心现至于度自心现则廓然无朕无智无得乃依般若而住)

舍离彼生所作方便

(心无依他则能离彼生之所作)

金刚喻三摩提随入如来身随入如如化

(化物而未尝化故曰如如)

神通自在慈悲方便具足庄严等入一切佛刹外道入处离心意意识是菩萨渐次转身得如来身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当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方便生住灭妄想虚偽

(因缘生灭皆心所造故曰心也言此悉当远离)

唯心直进观察无始虚偽过妄想习气因三有思惟无所有

(于三界思惟悉无一法可当情者故曰无所有)

佛地无生

(至于佛地万法无生)

到自觉圣趣自心自在到无开發行如随众色摩尼随入众生微细之心而以化身随心量度诸地渐次相续建立

(谓以十地渐次观众生心量随根而度之故如众色摩尼)

是故大慧自悉檀善应当修学

(悉檀宗也非宗人而自宗为善)

(颂曰七般性义最精微成就如来上上机阴似破缾皆断见性同幻焰亦湏离真心直进非他物佛地无生更莫疑从此始随心量度宛如随众色摩尼)

澄识明心分第三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说心意意识五法自性相一切诸佛菩萨所行自心见等所缘境界不和合

(大慧言一切诸佛菩萨所行与彼妄心见所缘境界者不同故曰不和合)

显示一切说成真实相

(惟与妄心不同故显示以成真实相)

一切佛语心为楞伽国摩罗耶山海中住处诸大菩萨说如来所叹海浪藏识境界法身

(心之与识犹海之与浪本无同异真源还复即是心宗妄缘无明乃名为识马祖语楞伽经谓以佛语心为宗以无门为法门以佛语心为宗者谓即心为宗除外更无別法以无门为法门者谓即心是法有门即是妄缘心外无宗有门离法楞伽大旨其在斯乎故此一篇特以心识为喻)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言四因缘故眼识转何等为四谓自心现摄受不觉无始虚偽过色习气计着识性自性欲见种种色相是名四种因缘水流处藏识转识浪生如眼识一切诸根微尘毛孔俱生随次境界生亦复如是

(藏识譬则水流处转识譬则浪生如眼之有识则六根毛孔如尘而生诸境界之生亦然)

譬如明镜现众色像犹如猛风吹大海水外境界风飘荡心海识浪不断因所作相异不异合业生相

(谓外揽所作之事而内之业相乃生故曰合也此二相若异若不异)

深入计著不能了知色等自性故五识身转

(色等如幻还彼自性了知者如此)

大慧即彼五识身俱因差別分段相知当知是意识因彼身转彼不作是念我展转相因自心现妄想计著转而彼各各坏相俱转分別境界分段差別谓彼转如修行者入禅三昧微细习气转而不觉知而作是念识灭然后入禅正受实不识灭而入正受以习气种子不灭故不灭以境界转摄受不具故灭

(彼五识转时不自觉知亦如入禅三昧者不知其识实不灭也入禅定者非必习气灭也但摄受诸相不具于心尔)

如是微细藏识究竟边际除诸如来及住地菩萨诸声闻缘觉外道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测量决了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別

(余地相谓地前菩萨见解也当巧便分別以袪其病尔)

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偽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见自心妄想流注

(妄想永净故曰离有必见之故又曰能见目心妄想)

无量刹土诸佛灌顶得自在力神通三昧诸善知识佛子眷属彼心意意识自心所现自性境界虚妄之想生死有海业爱无知如是等因悉已超度是故大慧诸修行者应当亲近最胜知识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譬如巨海浪  斯由猛风起
洪波鼓冥壑  无有断绝时
藏识海常住  境界风所动
种种诸识浪  腾跃而转生
青赤种种色  珂乳及石蜜
淡味众华果  日月与光明
非异非不异  海水起波浪
七识亦如是  心俱和合生
譬如海水变  种种波浪转
七识亦如是  心俱和合生
谓彼藏识处  种种诸识转
谓以彼意识  思惟诸相义
不坏相有八  无相亦无相
譬如海波浪  是则无差別
诸识心如是  异亦不可得
心名采集业

(因心采集乃有诸法)

意名广采集
 诸识识所识  现等境说五

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

青赤诸色像  众生發诸识
如波种种法  云何唯愿说

尔时世尊以偈荅曰

青赤诸杂色  波浪悉无有
采集业说心  开悟诸凢夫
彼业悉无有  自心所摄离
所摄无所摄  与彼波浪同
受用建立身  是众生现识

(因彼现识建立其身)

于彼现诸业  譬如水波浪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曰

大海波浪性  鼓跃可分別
藏与业如是  何故不觉知

尔时世尊以偈荅曰

凢夫无智慧  藏识如巨海
业相犹波浪  依彼譬类通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曰

日出光等照  下中上众生
如来照世间  为愚说真实
已分部诸法  何故不说实

尔时世尊以偈荅曰

若说真实者  彼心无真实
譬如海波浪  镜中像及梦
一切俱时现  心境界亦然
境界不具故  次第业转生
识者识所识  意者意谓然
五则以显现  无有定次第
譬如工画师  及与画弟子
布彩图众形  我说亦如是
彩色本无文  非笔亦非素
为恱众生故  绮错绘众像
言说別施行  真实离名字
分別应初业  修行示真实
真实自悟处  觉想所觉离
此为佛子说  愚者广分別
种种皆如幻  虽现无真实
如是种种说  随事別施设
所说非所应  于彼为非说
彼彼诸病人  良医随处方
如来为众生  随心应量说
妄想非境界  声闻亦非分
哀愍者所说  自觉之境界

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初中后夜常自觉悟修行方便当离恶见经论言说及诸声闻缘觉乘相当通达自心现妄想之相

(颂曰因缘四种惑痴盲心海从兹浪不平有似猛风吹巨浸又如明镜现诸形本来廓彻休言性才有纤毫堕识情堪叹细微难测了悉离觉想始无生)

超乘证幻分第四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建立智慧相住

(能了识明心即住于智慧故曰建立智慧相住已)

于上圣智三相当勤修学何等为圣智三相当勤修学所谓无所有相一切诸佛自愿处相自觉圣智究竟之相修行得此能舍跛驴心慧智相

(谓第七地观三界生死不定心名跛驴以不能行故)

得最胜子第八之地则于彼上三相修生大慧无所有相者谓声闻缘觉及外道相彼修习生自愿处相者谓诸先佛自愿处修生自觉圣智究竟相者一切法相无所计著得如幻三昧身诸佛地处进趣行生是名圣智三相若成就此圣智三相者能到自觉圣智究竟境界是故大慧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颂曰智慧已除诸识浪冝观三相善勤行先离断见云非有次证如来自愿生性相顿忘无所着世间如幻不留情从兹始到空王殿圣智于今决定成)

楞伽经纂卷第一(下)    阿

有无俱遣分第五

尔时大慧菩萨知大菩萨众心之所念名圣智事分別自性经承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圣智事分別自性经百八句分別所依

(谓此经乃百八句分別之所依归)

如来应供等正觉依此分別说菩萨摩诃萨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

(谓之自性凢以法性自尔非若二乘外道之断绝也经凢言自性皆如此)

以分別说妄想自性故则能善知周遍观察人法无我净除妄想照明诸地超越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诸禅定乐观察如来不可思议所行境界毕定舍离五法自性诸佛如来法身智慧善自庄严起幻境界升一切佛刹兜率天宫乃至色究竟天宫逮得如来常住法身

佛告大慧有一种外道作无所有妄想计著觉知因尽

(因尽则无复自觉知矣)

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如是

(此外道计无而生断见也)

复有余外道见种求那极微陁罗骠形处横法各各差別

(说云求那依也陁罗骠主也谓外道见四大种依于极微所主形处遂横计其差別作牛有角想)

见已计著无兔角横法作牛有角想

(此外道计有而生常见也以惩兔角之无乃堕牛角之有横法谓非法之正耳)

大慧彼堕二见不解心量自心境界妄想增长身受用建立妄想限量大慧一切法性亦复如是

(一切法性亦受用而建立)

离有无不应作想若复离有无而作兔无角想是名邪想彼因待观故兔无角不应作想乃至微尘分別事性悉不可得

(以惩彼有无二见乃谓如兔无角故曰待观以至微尘分別性皆不可得是皆邪想尔)

大慧圣境界离不应作牛有角想

(兔无角想是堕断见圣之所离恐其反此复堕常见而兴牛有角想故又言不应作牛有角想)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得无妄想者见不生想随比思量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耶

(大慧谓随比而思之见妄不生而遂言无耶此疑辞也)

佛告大慧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所以者何妄想者因彼生故

(谓妄想皆因揽彼而生故曰因彼生故)

依彼角生妄想以依角生妄想是故言依因故离异不异故

(谓兔无角而生妄想是有所依角与妄想非异非不异)

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角大慧若复妄想异角者则不因角生若不异者则因彼故乃至微尘分析推求悉不可得不异角故彼亦非性二俱无性者何法何故而言无耶大慧若无故无角观有故言兔无角者不应作想大慧不正因故而说有无二俱不成大慧复有余外道见计著色空事形处横法不能善知虚空分齐言色离虚空起分齐见妄想大慧虚空是色随入色种色是虚空持所持处

(以色为所则空为能矣谓所持者虽实而能持者常空)

所建立性色空事分別当知大慧四大种生时自相各別亦不住虚空非彼无虚空如是观牛有角故兔无角又牛角者析为微尘又分別微尘刹那不住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若言观余物者彼法亦然

(人见其廓然大空以是为空而不知色之所聚人见其具诸名相以是为色而不知为空所持是皆于无性之中而妄有建立者然也此以明外道因牛角之有而遂言兔角之无不知析彼牛角为微尘又复归于无矣谓牛角既析而归空又何所观故而言兔角之无也四大种虽不住空而非无空亦如牛角之有而复归于无)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言当离兔角牛角虚空形色异见妄想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当思惟自心现妄想随入为一切刹土最胜子以自心现方便而教授之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色等及心无

(言色与虑心皆寂)

色等长养心
身受用安立  识藏现众生
心意及与识  自性法有五
无我二种净  广说者所说
长短有无等  展转互相生
以无故成有  以有故成无
微尘分別事  不起色妄想

(已上广说所说)

心量安立处  恶见所不乐

(不乐恶见)

觉想非境界  声闻亦复然
救世之所说  自觉之境界

(颂曰昧者不知真境界却将妄想汙情田离空论色徒偏见弃有归无堕一边万法但从心镜现群愚只向识根缘圆光本是无私照才有纤毫揔不玄)

渐净即顿分第六

尔时大慧菩萨为净除自心现流故复请如来白佛言世尊云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为顿为渐耶

(自心现习气流曰现流现流不已轮转生死如来于诸众生蠲彼幻尘悉还实相故以渐除为始顿照为成)

佛告大慧渐净非顿如庵罗果渐熟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陶家造作诸器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大地渐生万物非顿生也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人学音乐书画种种伎术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明镜顿现一切无相色像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顿现无相无有所有清净境界如日月轮顿照显示一切色像如来为离自心现习气过患众生亦复如是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譬如藏识顿分別知自心现及身安立受用境界彼诸依佛亦复如是顿熟众生所处境界以修行者安处于彼色究竟天

(依佛者胡本云津腻谓化佛是真佛气分也依佛所化亦为分別自心所现及身受用境界故以藏识依佛譬能顿示众生不思议智)

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耀自觉圣趣亦复如是彼于法相有性无性恶见妄想照令除灭

(法佛无作光明照耀者化佛也然化佛之照耀非离法佛故曰依佛法佛者自觉圣智境界于法相有无恶见皆令除灭亦如化佛之照耀也自庵罗果已下言渐净自譬明镜已下言顿熟)

大慧报佛说一切法入自相共相自心现习气因相续妄想自性计著因种种无实幻种种计著不可得

(种种计著亦如幻化求其所有皆不可得)

复次大慧计著缘起自性生妄想自性相如工幻师依草木瓦石作种种幻起一切众生若干形色起种种妄想彼诸妄想亦无真实

(工幻师譬心草木瓦石譬缘起一切若干形色譬妄想自性相)

如是大慧依缘起自性起妄想自性种种妄想心种种相行事妄想相计著习气妄想是为妄想自性相生是名报佛说法

(法佛不以说法为事所谓说法者报佛也起信论云因诸波罗等无漏行薰及不思议薰之所成就具足无量乐相故说为报佛以是知报佛说法者以观照种种不实成就圆满报身故)

大慧法佛者离心自性相

(说自心所现尚有心之性相至于法佛不以说法为事故曰离心自性相)

自觉圣所缘境界建立施作化佛者说施戒忍精进禅定及心智慧离阴界入解脱识相分別观察建立超外道见无色见

(自施戒忍至无色见等皆以一法身而示现众多法门故曰化佛说法也)

又法佛者离攀缘攀缘离一切所作根量相灭非诸凡夫声闻缘觉外道计著我相所著境界自觉圣究竟差別相建立是故大慧自觉圣差別相当勤修学自心现见应当除灭

(佛身一也论其本来清净逈脱诸尘曰法佛论其具足乐相法界圆满曰报佛论其即彼一真建立万法曰化佛法佛离心自性相故自觉圣当勤修学报佛化佛分別自心境界故自心现见应当除灭)

(○颂曰本来离相亦离名即一分三示众盲始净诸尘湏积渐终能顿照甚分明报身真净蠲诸想化佛随缘应有情惟是法身根量灭无心无证亦无成)

离二种声闻分第七

复次大慧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別相谓得自觉圣差別相及性妄想自性计著相云何得自觉圣差別相声闻谓无常苦空无我境界真谛离欲寂灭

(谓于无常苦空等境界计著寂灭已得人无我未得法无我)

息阴界入自共相外不坏相如实知

(于阴界外存不坏相是以无明与佛性为两也皆自慧分別)

心得寂止心寂止已禅定解脱三昧道果正受解脱

(自觉圣差別相其所乐住者此也)

不离习气不思议变易死

(以习气未离故未度不思议变易死)

得自觉圣乐住声闻是名得自觉圣差別相声闻大慧得自觉圣差別乐住菩萨摩诃萨非灭门乐

(于自觉差別相乐住此乃决定寂灭声闻非菩萨所行寂灭门乐故曰非灭门乐)

正受乐

(谓得三昧正受乐)

悯众生及本愿不作证是名声闻得自觉圣差別相乐菩萨摩诃萨于彼得自觉圣差別相乐不应修学云何性妄想自性计著相声闻所谓大种青黄赤白坚湿暖动非作生自相共相

(一切自生而吾无作生故曰非作生)

先胜善说见

(如来所说善事曰先胜善说)

于彼起自性妄想

(大种青黄本非作生于彼起非作生之自性先胜善说本来无性于彼起善说之自性故曰性妄想自性是皆未入法无我相而有所计著故住声闻)

菩萨摩诃萨于彼应知应舍随入法无我相灭人无我相见渐次诸地相续建立是名诸声闻性妄想自性计著相

(颂曰号为自觉已无遗反堕声闻不自知已达苦空能寂止彼于习气未能离优游正受虽其乐顾悯众生不带悲更有一般闻胜善妄生自性却狐疑)

常不思议差別分第八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常不思议自觉圣趣境界及第一义境界非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

(常住真心如金刚舍利故曰常不可以心思言议故曰不思议)

佛告大慧非诸外道因缘得常不思议所以者何诸外道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若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者何因显现常不思议

(自相所谓真相)

复次大慧不思议若因自相成者彼则应常由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议不成

(以有作为因相故不成一切取舍莫非有作)

大慧我第一义常不思议第一义因相成离性非性故得自觉相故有相

(自觉相者廓然无朕之相也光境俱忘相复何有)

第一义智因故有因离性非性故

(虽曰有相有因常离性非性见)

譬如无作虚空涅槃灭尽故常如是大慧不同外道常不思议论此常不思议诸如来自觉圣智所得如是故常不思议自觉圣智所得应当修学

复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议无常性异相因故

(外道常不思议以性及非性互相为因所以无常)

非自作因相力故常复次大慧诸外道常不思议于所作性非性无常已思量计常

(一切所作性与非性皆无常外道观彼无常即自卜度妄计我常)

大慧我亦以如是因缘所作者性非性无常已自觉圣境界说彼常无因故

(但惟自觉无因而说彼常也)

若复诸外道因相成常不思议自因相性非性同于兔角

(谓外道虽因相成而非因于自相故曰性非性同兔角)

此常不思议但言说妄想诸外道辈有如是过所以者何谓但言说妄想同于兔角自因相非分大慧我常不思议因自觉得相故离所作性非性故常非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若复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不思议常而彼不知常不思议自因之相去得自觉圣智境界相远彼不应说

(外道计常则离去自因之相远于自觉境界故曰不应说)

(○颂曰无知外道太茫茫于彼无常妄计常却向识根生作想又如兔角绝形彰堪嗟幻燄应难久须信真金炼转刚惟有如来因自相岂同电露暂时亡)

生死涅槃差別分第九

复次大慧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別一切性妄想非性

(于一切性妄想以为非性)

未来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

(谓之休息非根量灭)

非自觉圣智趣藏识转

(但藏识转尔)

是故凡愚说有三乘说心量趣无所有

(凡愚说心量曰无所有故堕断见)

彼不知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自心现境界计著外心现境界生死轮常转

(自心现则觉知所现者唯自心外心现则计著客尘不自觉而计客尘兹所以生死轮常转也)

(○颂曰声闻不委惟心境却向无中作涅槃纵待根尘休息尽谁知生死出还难)

一切法不生差別分第十

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谓自心现性非性离有非有生故

(谓本来空寂而自心于无生中现出性及非性之见现性即有见生现非性即非有见生如来一切法不生则离于是矣)

大慧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马等角是愚痴凡夫不实妄想自性妄想故大慧一切法不生自觉圣智趣境界者一切性自性相不生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自性身财建立趣自性相

(有妄想自性而有妄想身财建立趣彼自性相计著故曰趣自性相)

大慧藏识摄所摄相转愚夫随生住灭二见希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非圣贤也于彼应当修学

(颂曰远离性相绝廉纤诸法无生不用占空认兔头成断见妄从自性起诸炎难于眼里藏金屑休向空中作白粘若问如来心现说无生有性却成添)

五无间种性差別分第十一

复次大慧有五无间种性云何为五谓声闻乘无间种性缘觉乘无间种性如来乘无间种性不定种性各別种性云何知声闻乘无间种性若闻说得阴界入自共相断知时举身毛孔凞怡欣恱及乐修相智

(修诸有相之智故曰相智)

不修缘起發悟之相

(所缘万境必有所起原其所起一心是也于此当求發悟不于起处而求發悟虽欲灭相适增妄想)

是名声闻乘无间种性声闻无间见第八地起烦恼断习烦恼不断

(如波之起曰起烦恼习烦恼谓习气也)

不度不思议变易死度分正师子吼我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如实知修习人无我乃至得般涅槃觉

(有涅槃想故曰得涅槃觉)

大慧各別无间者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彼诸众生作如是觉

(谓作离四相见解者)

求般涅槃复有异外道说悉由作者

(言一切性相皆是有作)

见一切性言此是般涅槃作如是觉法无我见非分彼无解脱此诸声闻乘无间外道种性不出出觉

(于未出中作出离想故曰不出出觉)

为转彼恶见故应当修学大慧缘觉乘无间种性者若闻说各別缘无间举身毛竖悲泣流泪不相近缘所有不著种种自身种种神通若离若合种种变化闻说是时其心随入若知彼缘觉乘无闲种性随顺为说缘觉之乘是名缘觉乘无间种性相大慧彼如来乘无间种性有四种谓自性法无间种性

(自性法谓一切性彼自有性离性非性见)

离自性法无间种性

(自性法所以遣妄至此又当离之)

得自觉圣无间种性外刹殊胜无间种性

(自觉即无相三昧外刹则尘尘三昧)

若闻此四事一一说时及说自心现身财建立不思议境界时心不惊怖者是名如来乘无间种性相大慧不定种性者谓说彼三种时

(未到如来乘无间故言三种而已)

随说而入随彼而成此是初治地者谓种性建立为超入无所有地故作是建立

(谓虽随种性建立要之不着声闻缘觉之乘故能超入无所有地无所有地初地菩萨也故云此是初治地者)

彼自觉藏者自烦恼习净见法无我得三昧乐住声闻当得如来最胜之身

(自觉藏谓不定种性中能自觉者也虽得三昧乐而住声闻至此当证佛地故曰当得)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须陀槃那果  往来及不还
逮得阿罗汉  是等心惑乱
三乘与一乘  非乘我所说
愚夫少智慧  诸圣远离寂

(圣亦不滞于寂故曰远离)

第一义法门  远离于二教
住于无所有  何建立三乘
诸禅无量等  无色三摩提
受想悉寂灭  亦无有心量

(颂曰五般无间有差殊见性还归各別涂缘觉妄随神化胜声闻空断阴云麤满怀了了他无性外刹尘尘用不殊方显如来真种性更无心量可名模)

一阐提差別分第十二

大慧彼一阐提非一阐提世间解脱谁转

(谓世间皆有解脱之性若非一阐提则世间解脱谁复背转以一阐提者于善法中不生信心故)

大慧一阐提有二种一者舍一切善根及于无始众生發愿云何舍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及作恶言此非随顺修多罗毗尼解脱之说舍一切善根故不般涅槃二者菩萨本自愿方便故

(谓本意自愿涅槃乐)

非不般涅槃一切众生而般涅槃彼般涅槃是名不般涅槃法相

(涅槃法相乃真解脱解脱者空无相无愿今也本自愿方便非不欲涅槃一切众生已而后般涅槃毕竟自着于寂灭之相非无相无愿也故曰不涅槃法相若夫如来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以无相无愿故)

此亦到一阐提趣

(此非为舍善根者说故曰亦到一阐提趣)

大慧白佛言世尊此中云何毕竟不般涅槃佛告大慧菩萨一阐提者知一切法本来般涅槃毕竟不般涅槃而非舍一切善根一阐提也

(谓知一切本来涅槃已而自著于寂灭之相是堕断见故曰毕竟不般涅槃)

大慧舍一切善根一阐提者复以如来神力故或时善根生所以者何谓如来不舍一切众生故以是故菩萨一阐提不般涅槃

(颂曰惟有慈悲一阐提度他迷者自还迷若论舍善犹能转菩萨都无趣寂期)

三自性差別分第十三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

(本来空寂所有性相如幻如梦彼皆自尔如来无摄取之情亦无灭之之想经言性自性皆如此)

云何三自性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大慧妄想自性从相生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妄想自性从相生

佛告大慧缘起自性事相相行显现事相相

(缘起谓心从缘起显现谓所作已著于彼事相之相而计著之故曰事相相)

计著有二种妄想自性如来应供等正觉之所建立谓名相计著相及事相计著相名相计著相者谓内外法计著事相计著相者谓即彼如是内外自共相计著

(名虚而事实故有二种相之异)

是名二种妄想自性相若依若缘生是名缘起云何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来藏心

(惟自觉圣乃可言成自性惟成自性乃可言如来藏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名相觉相  自性二相
正智如如  是则成相

大慧是名观察五法自性相经

(此楞伽之异名)

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汝等菩萨应当修学

(颂曰二般妄想性无穷缘起依他妄亦同惟有离名成自性吹毛宝剑但挥空)

观二无我分第十四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观二种无我相云何二种无我相谓人无我及法无我云何人无我谓离我我所

(人无我者则能离我我所其所离者谓如下文所述)

阴界入聚无知业爱生眼色等摄受计著生识谓一切诸根自心现器身藏

(由阴界入聚即生无知业爱由摄受眼色等而计著之即生一切业识以此知一切诸根皆由自心现出形器身财也)

自妄想相施设显示如河流如种子

(生出不已)

如灯如风如云刹那展转坏躁动如猿猴乐不净处如飞蝇无厌足如风火无始虚偽习气因如汲水轮生死趣有轮

(以有虚偽习气之因乃有生死轮转之趣)

种种身色如幻术神呪

(幻则现出不实呪则无而忽有)

机發像起

(如机括之發不可御如镜之像因彼而现)

善彼相知

(善彼相知谓善知彼相皆当远离以前一离字该之若能善知即能远离非假于灭之之断见故但曰善彼相知而已)

是名人无我智云何法无我智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阴界入离我我所

(阴界妄想自性人也能觉而离之使离我我所则人无我矣觉而离之者法也于其觉性又当离之亦如阴界入之离我我所然后法无我矣)

阴界入积聚因业爱绳缚展转相缘生无动摇诸法亦尔

(阴界积聚本皆无性因于业爱其缚如绳展转相缘生于无动摇之境此人无我者之善观也一切法性本亦寂然因于爱取揽摄而生所生之境本亦不动法无我者所观亦然故曰诸法亦尔)

离自共相不实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圣贤也

(一切虚偽故曰不实妄想相如河流种子是也为彼驱使故曰妄想力如机發绳缚是也但能离此则知人无我而已此凡夫所能离尔故曰非圣贤也)

心意识五法自性离故菩萨摩诃萨当善分別一切法无我

(心意识五法自性离即至法无我矣故继之以菩萨当分別一切法无我也言菩萨当分別法无我凢以別其善人无我者二乘与凡夫尔)

善法无我菩萨不久当得初地菩萨无所有观地相观察开觉欢喜次第渐进超九地相明得法云地于彼建立无量宝庄严大宝莲华王像大宝宫殿幻自性境界修习生

(一切法如幻彼幻惟自性觉彼如幻自性则一切法如幻矣至法云地方知法如幻乃不住虚寂而建立一切慈悲法行即大宝莲华王像等是也)

于彼而坐同一像类诸最胜子眷属围绕从一切佛刹来佛手灌顶如转轮圣王太子灌顶超佛子地

(第十地曰佛子)

到自觉圣法趣当得如来自在法身见法无我故是名法无我相

(声闻地前皆未能了法无我故未能证如来自在法身于此始言当得如来法身)

汝等诸菩萨应当修学

(颂曰如来实相等无差学者纷然乱似麻将谓已除人阴界谁知又被法云遮慧灯自是无狂燄定水从何觅觉花万法了知如幻化庄严端坐法王家)

离建立诽谤分第十五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建立诽谤相唯愿说之

(本来空寂妄有所立曰建立或观建立自无所得而生诽谤故曰诽谤皆不明心量故)

令我及诸菩萨离建立诽谤二边恶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离常建立断诽谤见不谤正法尔时世尊受大慧菩萨请已而说偈言

建立及诽谤  无有彼心量
身受用建立  及心不能知
愚痴无智慧  建立及诽谤

尔时世尊于此偈义复重显示告大慧言有四种非有有建立

(本来非有以妄想而有建立故曰非有有建立)

云何为四谓非有相建立非有见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是名四种建立又诽谤者谓于彼所立无所得观察非分而起诽谤

(于前所建立不善观察即生断见而起诽谤)

是名建立诽谤相复次大慧云何非有相建立相谓阴界入非有自共相而起计著此如是此不异是名非有相建立相此非有相建立妄想无始虚偽过种种习气计著生非有见建立相者若彼如是阴界入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见建立

(四相之见亦如阴界入之妄想虚偽是无见中而妄立有见)

是名非有见建立相非有因建立相者谓初识无因生后不实如幻本不生眼色明界念前生已实已还坏

(诸识本无所因以眼界色界无明界在念前而生则是于无因中有建立也)

是名非有因建立相非有性建立相者谓虚空灭般涅槃非作计著建立此离性非性一切法如兔马等角如垂发现离有非有是名非有性建立相

(虚空涅槃假名以显道其本离性及非性兔角垂发执妄以迷真本亦离有及非有是皆情计妄立性相故)

建立及诽谤愚夫妄想不善观察自心现量非圣贤也是故离建立诽谤恶见应当修学

(颂曰佛地难登理谓何只因沉溺断常河建言谓有应为病谤法称无即是魔湛寂性中离取舍圆明境界绝偏颇须知自觉惟心境镜本无尘不用磨)

随类普现分第十六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知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趣究竟为安众生故作种种类像如妄想自性处依于缘起譬如众色如意宝珠普现一切诸佛刹土一切如来大众集会悉于其中听受经法所谓一切法如幻如梦光影水月

(为安众生建立万法犹如色现摩尼以至普现佛刹听受经法亦如幻梦水月未尝一法有计著性者故龙宫满字之浩烦而如来云未曾说一字也)

于一法离生灭断常及离声闻缘觉之法得百千三昧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三昧得三昧游诸佛刹供养诸佛生诸天宫宣扬三宝示现佛身声闻菩萨大众围绕以自心现量度脱众生分別演说外性无性悉令远离有无等见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心量世间  佛子观察
种类之身  离所作行
得力神通  自在成就

(颂曰已圆大智为怀悲却効众生性相迷显示法王诸像类宛如随众色摩尼龙宫万卷声喧谷行海千门月在池到此徧游诸佛刹宣扬三宝作天师)

空离自性分第十七

尔时大慧菩萨复请佛言惟愿世尊为我等说一切法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我等及余诸菩萨众觉悟是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离有无妄想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说空者多堕断见堕断见则有生有二而有自性相大慧于此愿闻说空而继之以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故如来亦言为妄想自性计著者说空)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当为汝广分別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处妄想自性计著者说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大慧彼略说七种空谓相空性自性空

(前言性自性至此性自性亦空矣)

行空无行空一切法离言说空第一义圣智大空彼彼空云何相空谓一切性自共相空观展转积聚故分別无性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无性故相不住

(自他俱见亦皆无性则不住于相矣恐人于无性又生断见不住相云者非无相也但不住尔)

是故说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云何性自性空谓自己性自性不生

(性自性云者为欲识破外尘还一切性于其自而自己无有性自性想则一切性自性空矣)

是名一切法性自性空是故说性自性空云何行空谓阴离我我所因所成所作业方便生

(阴之所蕴本离我我所皆因所作方便而生以此知行空)

是名行空即此如是行空展转缘起自性无性是名无行空

(彼行空者亦无自性故曰无行空)

云何一切法离言说空谓妄想自性无言说故一切法离言说是名一切法离言说空

(妄想自性本无言说既无言说复何所离故曰离言说空)

云何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谓得自觉圣智一切见过习气空

(能见一切过患曰见过自觉圣智虽已离过患而见过之心未忘虽止见行而习气未除至此则一切皆空矣)

是名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

(此空为大故曰大空祖师曰廓然无圣是之谓欤)

云何彼彼空谓于彼无彼空是名彼彼空

(谓彼中无彼物故言空不知其虽无彼而又有此也盖法自有相何用分別其分別性亦空故曰彼彼空)

譬如鹿子母舍无象马牛羊等非无比丘众而说彼空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

(舍本不空故曰非舍空说舍则有舍故非舍性空)

非余处无象马是名一切法自相彼于彼无彼是名彼彼空

(有鹿子母舍则舍性非空有比丘众则比丘性非空虽无象马余处有之亦非空然皆一切法之自性相又何必言彼无彼当知无彼性亦空矣故曰彼彼空世间法相本来常住谓之无彼未免堕断故曰是空最麤)

是名七种空彼彼空者是空最麤汝当远离大慧不自生非不生

(即真而动了无生灭之性故曰不自生非执无生之性若木石然故曰非不生)

除住三昧是名无生离自性

(唯住三昧正受更不立无生之想)

即是无生离自性刹那相续流注及异性现一切性离自性是故一切性离自性

(刹那之顷流及他性以是而现一切性皆离自性一切性者境也言境则知所谓无生者法也)

云何无二谓一切法如阴热如长短如黑白大慧一切法无二非于涅槃彼生死非于生死彼涅槃异相因有性故是名无二

(万法体空本无性相涅槃生死岂有二耶苟于涅槃生死有彼此二性则有二相故曰异相因有性故)

如涅槃生死一切法亦如是是故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应当修学

(为有妄想计着故言空以治之然谓之空则无生矣无生有性则反堕断见谓之空则无二矣无二有性则反堕常见故如来说空而继之以无生无二又曰离自性相者盖于空之无生无二又当离自性相故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常说空法  远离于断常
生死如幻梦  而彼业不坏
虚空及涅槃  灭二亦如是
愚夫作妄想  诸圣离有无

(颂曰众生妄想未消除诸佛谈空为敛麤湏到不生仍不二更无自性即无虞有心未解袪常断离性方能度有无若是大空何所证冰霜一点在红炉)

离言即义分第十八

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言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普入诸佛一切修多罗凡所有经悉说此义诸修多罗悉随众生希望心故为分別说显示其义而非真实在于言说如鹿渴想诳惑群鹿鹿于彼相计著水性而彼无水如是一切修多罗所说诸法为令愚夫發欢喜故非实圣智在于言说是故当依于义莫着言说

(颂曰觉皇不舍大慈悲言说纷纭为止啼若到岸头何用筏休如渴鹿妄生疑)

楞伽经纂卷第一(下)    阿


校注

[A1] 已【CB】巳【中华】
[A2] 轴【CB】䡒【中华】
[A3] 已【CB】巳【中华】
[A4] 㝹【CB】【中华】
[A5] 㝹【CB】【中华】
[A6] 已【CB】巳【中华】
[A7] 已【CB】巳【中华】
[A8] 㝹【CB】【中华】
[A9] 㝹【CB】【中华】
[A10] 㝹【CB】【中华】
[A11] 㝹【CB】【中华】
[A12] 已【CB】巳【中华】
[A13] 㝹【CB】【中华】
[A14] 㝹【CB】【中华】
[A15] 已【CB】巳【中华】
[A16] 已【CB】巳【中华】
[A17] 已【CB】巳【中华】
[A18] 已【CB】巳【中华】
[A19] 已【CB】巳【中华】
[A20] 已【CB】巳【中华】
[A21] 已【CB】巳【中华】
[A22] 己【CB】巳【中华】
[A23] 已【CB】巳【中华】
[A24] 已【CB】巳【中华】
[A25] 已【CB】巳【中华】
[A26] 已【CB】巳【中华】
[A27] 已【CB】巳【中华】
[A28] 已【CB】巳【中华】
[A29] 已【CB】巳【中华】
[A30] 已【CB】巳【中华】
[A31] 已【CB】巳【中华】
[A32] 已【CB】巳【中华】
[A33] 已【CB】巳【中华】
[A34] 已【CB】巳【中华】
[A35] 已【CB】巳【中华】
[A36] 已【CB】巳【中华】
[A37] 已【CB】巳【中华】
[A38] 已【CB】巳【中华】
[A39] 已【CB】巳【中华】
[A40] 已【CB】巳【中华】
[A41] 已【CB】巳【中华】
[A42] 已【CB】巳【中华】
[A43] 已【CB】巳【中华】
[A44] 已【CB】巳【中华】
[A45] 已【CB】巳【中华】
[A46] 已【CB】巳【中华】
[A47] 已【CB】巳【中华】
[A48] 已【CB】巳【中华】
[A49] 已【CB】巳【中华】
[A50] 已【CB】巳【中华】
[A51] 已【CB】巳【中华】
[A52] 已【CB】巳【中华】
[A53] 已【CB】巳【中华】
[A54] 已【CB】巳【中华】
[A55] 已【CB】巳【中华】
[A56] 已【CB】巳【中华】
[A57] 已【CB】巳【中华】
[A58] 己【CB】已【中华】
[A59] 已【CB】巳【中华】
[A60] 敛【CB】歛【中华】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楞伽经纂(卷1)
关闭
楞伽经纂(卷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