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纂卷第四上    阿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离一切根量分第五十八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三藐三佛陀我及余菩萨善于如来自性自觉觉他佛告大慧恣所欲问我当为汝随所问说大慧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作耶为不作耶为事耶为因耶为相耶为所相耶为说耶为所说耶为觉耶为所觉耶如是等词句为异为不异

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如是等词句非事非因所以者何俱有过故大慧若如来是事者或作或无常无常故一切事应是如来我及诸佛皆所不欲若非所作者无所得故方便则空同于兔角般大之子以无所有故大慧若无事无因者则非有非无若非有非无则出于四句四句者是世间言说若出四句者则不墯四句不墯四句故智者所取一切如来句义亦如是慧者当知如我所说一切法无我当知此义无我性是无我

(佛说诸法无我以诸法中无有我性故说无我非是无有诸法自性故下文云云)

一切法有自性无他性如牛马大慧譬如非牛马性马牛性

(譬如牛无马性马无牛性非无自性)

其实非有非无彼非无自相如是大慧一切诸法非无自相有自相但非无我愚夫之所能知以妄想故

(声缘外道弃有堕空不离妄想故于诸法自相未能了知)

如是一切法空无生无自性当如是知

(谓若知此乃证空义)

如是如来与阴非异非不异

(如来清净法身与诸阴界无异不异之性相)

若不异阴者应是无常若异者方便则空

(若离阴即是断见)

若二者应有异如牛角相似故不异长短差別故有异一切法亦如是

(非离阴而別有法身故如牛角之相似然以方便而成实相兹所以有差別)

大慧如牛右角异左角左角异右角如是长短种种色各各异大慧如来于阴界入非异非不异如是如来解脱非异非不异如是如来以解脱名说若如来异解脱者应色相成色相成故应无常若不异者修行者得相应无分別而修行者见分別是故非异非不异如是智及尔炎

(谓之尔炎则因物而起矣)

非异非不异大慧智及尔炎非异非不异者非常非无常非作非所作非有为非无为非觉非所觉非相非所相非阴非异阴非说非所说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故悉离一切量

(见翳觉议是名为量)

离一切量则无言说无言说则无生无生则无灭无灭则寂灭寂灭则自性涅槃自性涅槃则无事无因无事无因则无攀缘无攀缘则出过一切虚偽出过一切虚偽则是如来如来则是三藐三佛陀大慧是名三藐三佛陀佛陀三藐三佛陀佛陀者离一切根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悉离诸根量  无事亦无因
已离觉所觉  亦离相所相
阴缘等正觉  一异莫能见
若无有见者  云何而分別
非作非不作  非事亦非因
非阴不在阴  亦非有余杂
亦非有诸性  如彼妄想见
当知亦非无  此法法自尔
以有故有无  以无故有有
若无不应受  若有不应想
或于我非我  言说量流连
沉溺于二边  自坏坏世间
解脱一切过  正观察我通

(我通即无我是也)

是名为正观  不毁大导师

(颂曰佛陀实际绝行踪非事非因蔑异同根量两头俱截断逈然忘照若虚空)

不生不灭离言说分第五十九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修多罗摄受不生不灭

(梵语多罗此间契经谓经中摄受不生不灭之说)

又世尊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云何世尊为无性故说不生不灭为是如来异名佛告大慧我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有无品不现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不生者则摄受法不可得一切法不生故若名字中有法者唯愿为说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別解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我说如来非无性亦非不生不灭摄一切法亦不待缘故不生不灭亦非无义

(不生不灭若无实义即断见也)

大慧我说意生法身如来名号彼不生者

(谓之意生虽生而未甞生乃是不生者)

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七住菩萨非其境界大慧彼不生即如来异名譬如因陁罗释迦不兰陁罗如是等诸物亦各有多名亦非多名而有多性亦非无自性如是大慧我于此娑呵世界

(娑呵释言能忍)

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愚夫悉闻各说我名而不解我如来异名大慧或有众生知我如来者有知一切智者有知佛者有知救世者有知自觉者有知导师者有知广导者有知一切导者有知仙人者有知梵者有知毗纽者有知自在者有知胜者有知迦毗罗者有知真实边者有知月者有知日者有知主者有知无生者有知无灭者有知空者有知如如者有知谛者有知实际者有知法性者有知涅槃者有知常者有知平等者有知不二者有知无相者有知解脱者有知道者有知意生者大慧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不增不减此及余世界皆悉知我如水中月不出不入彼诸愚夫不能知我堕二边故然悉恭敬供养于我而不善解知词句义趣不分別名不解自通计著种种言说章句于不生不灭作无性想不知如来名号差別如因陁罗释迦不兰陁罗不解自通会归终极于一切法随说计著大慧彼诸痴人作如是言义如言说义说无异

(谓彼义说不知自通亦如言说)

所以者何谓义无身故言说之外更无余义惟止言说大慧彼恶烧智

(恶能灭慧如烧物然)

不知言说自性不知言说生灭义不生灭大慧一切言说堕于文字义则不堕离性非性故无受生亦无身大慧如来不说堕文字法文字有无不可得故除不堕文字大慧若有说言如来说堕文字法者此则妄说法离文字故是故我等诸佛及诸菩萨不说一字不荅一字所以者何法离文字故非不饶益义说言说者众生妄想故大慧若不说一切法者教法则坏教法坏者则无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若无者谁说为谁是故菩萨摩诃萨莫著言说随冝方便广说经法以众生希望烦恼不一故我及诸佛为彼种种异解众生而说诸法令离心意意识故不为得自觉圣智处

(于圣智言处以別圣智不在言说)

大慧于一切法无所有觉自心现量离二妄想诸菩萨摩诃萨依于义不依文字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文字者自坏第一义亦不能觉他墯恶见相续而为众说不善了知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亦不知章句若善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通达章句具足性义彼则能以正无相乐而自娱乐平等大乘建立众生大慧摄受大乘者则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者则摄受一切众生摄受一切众生者则摄受正法摄受正法者则佛种不断佛种不断者则能了知得殊胜入处知得殊胜入处菩萨摩诃萨常得化生建立大乘十自在力现众色像通达众生形类希望烦恼诸相如实说法如实者不异如实者不来不去相一切虚偽息是名如实

(谓之如实以明其非有是相)

大慧善男子善女子不应摄受随说计著真实者离名字故大慧如为愚夫以指指物愚夫观指不得实义如是愚夫随言说摄受计著至竟不舍终不能得离言说指第一实义譬如婴儿应食熟食不应食生若食生者则令發狂不知次第方便熟故大慧如是不生不灭不方便修则为不善是故应当善修方便莫随言说如视指端是故大慧于真实义当方便修真实义者微妙寂静是涅槃因言说者妄想合妄想者集生死大慧真实义者从多闻者得多闻者谓善于义非善言说善义者不随一切外道经论身自不随亦不令他随是则名曰大德多闻是故欲求义者当亲近多闻所谓善义与此相违计著言说应当远离

(颂曰如来境界岂容声苦口纷纷为众情离说离言方合道不生不灭只空名真心出入波中月法相纵横鉴里形实际义中无一字涅槃生死坦然乎)

袪外道不生不灭分第六十

尔时大慧菩萨复承佛威神而白佛言世尊世尊显示不生不灭无有奇特所以者何一切外道因亦不生不灭世尊亦说虚空非数缘灭及涅槃界不生不灭外道说因生诸世间世尊亦说无明爱业妄想为缘生诸世间彼因此缘名差別耳外物因缘亦如是

(言外物则以別无明爱业者内也)

如是世尊与外道论无有差別微尘胜妙自在众生主等如是九物不生不灭世尊亦说一切性不生不灭有无不可得外道亦说四大不坏自性不生不灭四大常是四大乃至周流诸趣不舍自性世尊所说亦复如是

(外道分別诸大佛亦分別诸大)

是故我言无有奇特惟愿世尊为说差別所以奇特胜诸外道若无差別者一切外道皆亦是佛以不生不灭故而世尊说一世界中多佛出世者无有是处如向所说一世界中应有多佛无差別故

(大慧谓佛不可多得故言无有是处若言多佛岂外道亦是佛而佛与外道更无差別耶)

佛告大慧我说不生不灭不同外道不生不灭所以者何彼诸外道有性自性得不生不变相

(此性自性谓自立不变之性相)

我不如是墯有无品大慧我者离有无品离生灭非性非无性如种种幻梦现故非无性

(佛说无性但如幻梦而已既不著有亦不墯空故下文云云)

云何无性谓色无自性相摄受现不现故摄不摄故

(色本无自性但人摄受与不摄受现与不现乃有或有或无之见)

以是故一切性无性非无性但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

(谓之无性非同断见但觉自心现量而妄想不生则自无性矣)

安隐快乐世事永息愚痴凡夫妄想作事非诸圣贤不实妄想如楗闼婆城及幻化人大慧如楗闼婆城及幻化人种种众生商贾出入愚夫妄想谓真出入而实无有出者入者但彼妄想故如是大慧愚痴凡夫起不生不灭惑彼亦无有有为无为如幻人生其实无有若生若灭性无性无所有故一切法亦复如是离于生灭愚痴凡夫墯不如实起生灭妄想非诸圣贤不如实者

(圣贤不除妄想亦不如实然不起生灭想与凡夫异)

不尔如性自性妄想亦不异若异妄想者计著一切性自性不见寂静

(不尔者异前之辞也如来于一切性自性如之而已于妄想未甞有异之之念)

不见寂静者终不离妄想是故大慧无相见胜非相见相者受生因故不胜

(见无相者名为胜相若非相而见有相则不断有生之因故为不胜)

无相者妄想不生不起不灭我说涅槃大慧涅槃者如真实义见离先妄想心心数法

(如真实义见则虽见而无所见心心数法悉皆离之盖如来涅槃如实印所印无起灭之性相故也)

逮得如来自觉圣智我说是涅槃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灭除彼生论  建立不生义
我说如是法  愚夫不能知
一切法不生  无性无所有

(亦非无性)

乾闼婆幻梦  有性者无因
不生无自性  何因空当说
以离于和合  觉知性不现
是故空不生  我说无自性
谓一一和合  性现而非有
分析无和合  非如外道见
梦幻及垂发  野马乾闼婆
世间种种事  无因而相现

(谓本无因惟心所现)

折伏有因论  申畅无生义
申畅无生者  法流永不断
炽然无因论  恐怖诸外道

(或说无因以恐怖外道文)

尔时大慧以偈问曰

云何何所因  彼以何故生
于何处和合  而作无因论

尔时世尊复以偈荅

观察有为法  非无因有因
彼生灭论者  所见从是灭

尔时大慧说偈问曰

云何为无生  为是无性耶
为顾视诸缘  有法名无生
名不应无义  惟为分別说

尔时世尊复以偈荅

非无性无生  亦非顾诸缘
非有性而名  名亦非无义
一切诸外道  声闻及缘觉
七住非境界  是名无生相
远离诸因缘  亦离一切事
唯有微心住  想所想俱离
其身随转变

(谓转所依)

我说是无生
 无外性无性

(亦无无性)

亦无心摄受
断除一切见  我说是无生
如是无自性  空等应分別
非空故说空  无生故说空
因缘数和合  则有生有灭
离诸因缘数  无別有生灭
舍离因缘数  更无有异性
若言一异者  是外道妄想
有无性不生  非有亦非无
除其数转变  是悉不可得
但有诸俗数  展转为钩鏁
离彼因缘鏁  生义不可得
生无性不起  离诸外道过
但说缘钩鏁  凡愚不能了
若离缘钩鏁  別有生性者
是则无因论  破坏钩鏁义
如灯显众像  钩鏁现若然
是则离钩鏁  別更有诸性
无性无有生  如虚空自性
若离于钩鏁  慧无所分別

(离钩鏁而求法愚夫所分別尔)

复有余无生  贤圣所得法
彼生无生者  是则无生忍
若使诸世间  观察钩鏁者
一切离钩鏁  从是得三昧
痴爱诸业等  是则内钩鏁
钻燧泥团轮  种子等名外
若使有他性  而从因缘生
彼非钩鏁义  是则不成就

(谓非圣智)

若生无自性  彼为谁钩鏁
展转相生故  当知因缘义
坚湿煖动法  凡愚生妄想
离数无异法

(谓离鏁更无別法)

是则说无性
如医疗众病  无有若干论
以病差別法  为说种种治
我为彼众生  破坏诸烦恼
知其根优劣  为彼说度门
非烦恼根异  而有种种法
唯说一乘法  是则为大乘

(颂曰不生不灭义如如外道如何辨等殊只为立名兼立相遂令归有或归无一灵妙觉波还水万种尘缘雪在炉如实界中亡取舍更无真妄可名模)

袪外道七无常见分第六十一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一切外道皆起无常妄想世尊亦说一切行无常是生灭法此义云何为邪为正为有几种无常

佛告大慧一切外道有七种无常非我法也何等为七彼有说言已而舍是名无常有说形处坏是名无常有说即色是无常有说色转变中间是名无常无间自之散坏如乳酪等转变中间不可见无常毁坏一切性转

(即色言色之相色转变言色之性故別立此句一切色相转变无穷而其中间转变之性不住散坏莫见其迹若乳变为酪是谓色转变无常也)

有说性无常有说性无性无常有说一切法不生无常入一切法

(以本不生而复生一切法是以不生而入生也以不生而入生故云不生无常入一切法)

大慧性无性无常者谓四大及所造自相坏四大自性不可得不生

(外道谓四大相坏而四大自性不生不可得故言性无性无常)

彼不生无常者非常无常一切法有无不生分析乃至微尘不可见是不生义非生是名不生无常相若不觉此者墯一切外道生无常义

(外道分析一切法皆不生故自立不生之相乃有不生无常之句若不觉此则是于不生中而反有生)

大慧性无常者是自心妄想非常无常性所以者何谓无常自性不坏

(立无常性者谓无常自不坏灭而能坏灭诸法故下文云云)

大慧此是一切性无性无常事除无常无有能令一切法性无性者如杖瓦石破坏诸物现见各各不异是性无常事非作所作有差別此是无常此是事作所作无异者一切性常无因性

(立无常性者将以坏灭一切法性令皆无性如以杖瓦石等破坏诸物令各归坏灭所谓无常事也彼盖不知作者在乎心也所作者事物之有相也作与所作不同而外道谓非有差別皆欲归于无常故曰性无常者是自心妄想)

大慧一切性无性有因非凡愚所知非因不相似事生若生者一切性悉皆无常是不相似事作所作无有別异而悉见有异

(性无性因自心现非因不相似事而生若不深探其因心所现而云因不相似事是著一切色相而见一切性皆无常矣若是则向之外道所谓作所作无有別异而今于一切色相悉见有异)

若性无常者堕作因性相若堕者一切性不究竟

(真空无作无因立无常性以破坏一切色相是有作也因一切不相似色相而坏灭之是有因也以其溺于性相故曰不究竟)

一切性作因相墯者自无常应无常无常无常故一切性不无常应是常

(墯作因相则无常自性与物俱转亦无常夫自无常故一切性相皆应是常)

若无常入一切性者应堕二世彼过去色与坏俱未来不生色不生故现在色与坏相俱色者四大积集差別四大及造色自性不坏离异不异故一切外道一切四大不坏一切三有四大及造色在所知有生灭

(大种造色非异非不异其自性亦不坏彼外道不灭诸大以三界依四大及微尘等是故随彼所知说生住灭)

离四大造色一切外道于何所思惟性无常四大不生自性相不坏故

(外道虚妄分別谓离四大诸尘等法更有无常是故说言诸大不生以自性相常不坏故)

离始造无常者

(谓作已而舍也)

非四大复有异四大各各异相自相故非差別可得彼无差別斯等不更造二方便不作当知是无常彼形处坏无常者谓四大及造色不坏至竟不坏大慧竟者分析乃至微尘观察坏四大及造色形处异见长短不可得非四大四大不坏形处坏现墯在数论

(外道以四大造色不坏分析乃至微尘但灭形状长短异见不灭四大造色故墯世论)

色即无常者谓色即是无常彼则形处无常非四大若四大无常者非俗数言说

(外道谓色无常即是形处无常非大种性若大种性亦无常者则无世事无世事者则墯世论又下文云云)

世俗言说非性者则堕世论见一切性但有言说不见自相生转变无常者谓色异性现非四大如金作庄严具转变现非金性坏但庄严具处所坏如是余性转变等亦如是如是等种种外道无常见妄想火烧四大时自相不烧各各自相相坏者四大造色应断

(外道言如火烧诸大而自相尚在彼盖谓必待自相皆坏然后四大造色之相断已上皆外道见)

大慧我法起非常非无常所以者何谓外性不决定故

(如来于外性如幻未甞决定有无之想)

唯说三有微心不说种种相有生有灭四大合会差別四大及造色故妄想二种事摄所摄知二种妄想离外性无性二种见

(四大及造色二种事本来空寂皆以有摄及所摄性乃知尔如来如实而知二种妄想以不取有无二种相故)

觉自心现量妄想者思想作行生非不作行离心性无性妄想

(觉自心现量者唯见自心妄想名为作行生而实不生以离心性及无性妄想故)

世间出世间上上一切法非常非无常不觉自心现量堕二边恶见相续一切外道不觉自妄想此凡夫无有根本谓世间出世间上上从说妄想生非凡愚所觉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远离于始造  及与形处异
性与色无常  外道愚妄想
诸性无有坏  大大自性住
外道无常想  没在种种见
彼诸外道等  无若生若灭
大大性自常  何谓无常想
一切唯心量  二种心流转
摄受及所摄  无有我我所
梵天为树根  枝条普周徧
如是我所说  唯是彼心量

(颂曰外道虽聦智弗长溺于性相说无常谁知心外无余法不摄纤尘是道场)

超诸地相分第六十二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一切菩萨声闻缘觉灭正受次第相续若善于灭正受次第相续相者我及余菩萨终不妄舍灭正受乐门不堕一切声闻缘觉外道愚痴

(自初地至十地皆由灭正受而入佛地故云灭正受次第相续或有声闻缘觉于此起涅槃想而于如来地不满足此大慧所以云不妄舍灭正受乐门不堕声闻外道愚痴不妄舍者谓于三昧乐有所持也)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

佛告大慧六地起菩萨及声闻缘觉入灭正受

(此声闻乃第六地声闻)

第七地菩萨念念正受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

(灭诸念而正受者六地也随念不离正受七地为然以能离一切法自性自受)

非声闻缘觉

(此是七地菩萨非是七地声闻)

诸声闻缘觉堕有行觉摄所摄相灭正受是故七地非念正受

(声闻缘觉缘有为行而入正受及先堕摄所摄境界是七地声闻未能随念正受故曰非念正受所以別七地菩萨)

得一切法无差別相非分得种种相性

(未得一切法无差別故曰非分以见诸法种种异相故)

觉一切法善不善性相正受是故七地无善念正受

(分別善不善性相而入正受是七地声闻也于随念正受则无善巧方便故曰无善念正受亦以別七地菩萨)

大慧八地菩萨及声闻缘觉心意意识妄想相灭

(此声闻乃八地声闻也八地菩萨声闻于意识妄想非有断灭之想故曰相灭相灭者如圆觉云于一切处不起妄想于妄想境不加了知是也)

初地乃至七地菩萨观三界心意意识量离我我所自妄想修堕外性种种相

(七地菩萨观三界心意意识其本离我我所唯是自心妄想乃堕外性种种诸相此谓自七地堕外道邪径者)

愚夫二种自心摄所摄向无知不觉无始过恶虚偽习气所薰

(二种自心谓外道于我我所及有无二边而生摄所摄计著不知由无始来过恶薰习)

大慧八地菩萨声闻缘觉涅槃

(此文亦以別八地菩萨与八地声闻虽皆曰涅槃而实不同)

菩萨者三昧觉所持是故三昧门乐不般涅槃

(八地菩萨于三昧正受觉而有所持故虽有三昧乐而不作涅槃想)

若不持者如来地不满足弃舍一切为众生事佛种则断

(三昧觉所持故不忘大悲本愿而为众生若一切灭尽而证涅槃即堕断空何众生之能顾愍)

诸佛世尊为示如来不可思议无量功德

(诸佛所以示现如来功德者为欲菩萨顾愍众生故)

声闻缘觉三昧门得乐所牵故作涅槃想

(此八地声闻也菩萨非不涅槃无心于涅槃故不般涅槃声缘牵于三昧门乐则是有心于涅槃故曰想)

大慧我分部七地

(分別部分其所得法)

善修心意意识相善修我我所摄受人法无我生灭自共相

(人法无我生灭自共相皆善修也)

善四无碍决定力三昧门地次第相续入道品法

(佛之分部七地菩萨所得如此)

不令菩萨摩诃萨不觉自共相不善七地堕外道邪径故立地次第

(佛所以立地次第而分部七地者为此)

大慧彼实无有若生若灭除自心现量

(诸地次第皆是自心所现其实无有若生若灭如来于此但指惟心而一切生灭顿了)

所谓地次第相续及三界种种行愚夫所不觉愚夫所不觉者谓我及诸佛说地次第相续及说三界种种行

(世尊及诸佛以对治众生病故有诸地次第及三界种种行之说愚夫不觉而有执著殊不知佛说而未甞说也)

(颂曰十地皆因邪径设那堪地上有声闻初根断灭方归正七地惟心妄始分八地常持三昧觉每于群品布慈云自心若了无余事阶渐纷纶只谩云)

灭诸地而证圆觉分第六十三

复次大慧声闻缘觉第八菩萨地

(谓声闻在第八地者)

灭三昧门乐醉所醉不善自心现量自共相习气所障堕人法无我法摄受见妄想涅槃想

(谓有人法无我之相及摄受法之见盖以妄想心为涅槃故)

非寂灭智慧觉大慧菩萨者见灭三昧门乐本愿哀愍大悲成就

(第八菩萨见寂灭三昧乐门便能忆持本愿依大慈悲成就众生)

知分別十无尽句不妄想涅槃想彼已涅槃妄想不生故离摄所摄妄想觉了自心现量一切诸法妄想不生不堕心意意识外性自性相计著妄想非佛法因不生随智慧生

(八地菩萨已离诸法妄想于是复修一切佛法非因于此则余无所生然所以生非妄想生随智慧生)

得如来自觉地如人梦中方便度水未度而觉已思惟为正为邪非正非邪

(八地菩萨于如来自觉之地如人梦临大水欲渡其身未渡中间忽然便悟悟已思惟此为是实为复是虚)

余无始见闻觉识因想种种习气种种形处堕有无相心意意识梦现

(向之所见非虚非实唯是无始见闻觉识习气所薰不离有无二相至此则心意意识一切顿觉悉如幻梦随缘而现无去之之想觉已则灭无留之之情故曰梦现谓之梦现则现已还灭非有断灭之想也)

大慧如是菩萨摩诃萨于第八菩萨地见妄想生初地转进至第七地见一切法如幻等方便度摄所摄心妄想已作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

(第八地已无妄想生之见所可见者乃初地转进至七地所修行者皆第八地所见之妄想也唯见一切如幻而善离摄所摄心至此疑墯于空而乃勤修佛法未得令得故曰方便)

大慧此是菩萨涅槃方便不坏离心意意识得无生法忍

(见如幻已而又复作佛事此乃涅槃方便非坏灭诸法名为涅槃故曰不坏盖由善离心意意识是以得证无生法忍)

大慧于第一义无次第相续说无所有妄想寂灭法

(次第说为喻菩萨之入外道邪径者妄想寂灭皆是对治法若第一义谛一切根量灭则妄想寂灭皆无所有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心量无所有  此住及佛地
去来及现在  三世诸佛说
心量地第七

(第七地未离心量)

无所有第八

(至第八方无所有)

二地名为住  佛地名最胜
自觉智及净  此则是我地
自在最胜处  清净妙庄严
照曜如盛火  光明悉徧至
炽炎不坏目  周轮化三有
化现在三有  或有先时化
于彼演说乘  皆是如来地
十地则为初  初则为八地
第九则为七  七亦复为八
第二为第三  第四为第五
第三为第六  无所有何次

(颂曰才登八地绝疑情心量因缘更不萌自得涅槃方便巧已离意识顿无生自心觉了谁求寂佛法何妨度众盲若到如来无所证梦中度水觉何曾)

离常无常分第六十四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常无常

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谓二俱有过常者有作主过

(谓常者是于虚寂中强立真常之性故云作主)

常者一切外道说作者无所作是故如来常非常非作常故有过

(如来之常非无因而常亦非作主而常常与作常皆不免有过故)

若如来无常者有作无常过阴所相相无性阴坏则应断而如来不断

(五阴相相本来无性若必欲阴坏而诸相断灭然佛如来实非断灭)

大慧一切所作皆无常如衣等一切皆无常过

(若谓无常如衣之无定相则一切法皆堕无常)

一切智众具方便应无义以所作故

(若一切所作皆无常则一切智众皆具有所修福慧悉空无义以无常有所作故)

一切所作皆应是如来无差別因性故是故如来非常非无常复次大慧如来非如虚空常如虚空常者自觉圣智众具无义过

(前言如来非无常此言如来非常若如虚空之常空无所有则自觉圣智众皆具有一切皆无义矣)

大慧譬如虚空非常非无常离常无常一异俱不俱常无常过故不可说是故如来非常

(此言虽非如虚空常然亦如虚空之性无所变动离常无常等过一有所说即有情量名相几何而不堕于常无常耶)

复次大慧若如来无生常者如兔马等角以无生常故方便无义以无生常过故如来非常

(执无生而有常如兔马等角悉无所有则一切方便皆无义若是又堕断见此如来所以非常)

复次大慧更有余事知如来常所以者何谓无间所得智常故如来常

(此述如来实有常住之法而非世之所谓常无常者)

大慧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毕定住声闻缘觉诸佛如来无间住

(声闻缘觉与如来所得智皆无间断故曰住)

不住虚空亦非愚夫之所觉知大慧如来所得智是般若所薰非心意意识彼诸阴界入处所薰大慧一切三有皆是不实妄想所生如来不从不实虚妄想生

(谓如来无间之智毕定常住非住虚空非堕阴识但离妄缘即如如矣)

大慧以二法故有常无常非不二不二者寂静一切法无二生相故

(语常无常则有二法唯不二法乃能寂静诸法以不二法者无生无二无性相故)

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大慧乃至言说分別生则有常无常过分別觉灭者则离愚夫常无常见寂静慧者永离常无常非常无常薰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众具无义者  生常无常过
若无分別觉  永离常无常
从其所立宗  则有众杂义
等观自心量  言说不可得

(颂曰楞伽顶上绝纤尘常与无常属作因兔角无生归断见虚空笼统亦非真若能自觉方为道才有言辞便不亲湏到如来无间智超然常住迈群伦)

楞伽经纂卷第四上

楞伽经纂卷第四(下)    阿

灭识即藏分第六十五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言世尊惟愿世尊更为我说阴界入生灭彼无有我谁生谁灭愚夫者依于生灭不觉苦尽不识涅槃佛言善哉谛听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徧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虚偽恶习所薰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

(无明本无住地以有识藏乃生)

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

(言如来藏离作无常及有我论)

其余诸识有生有灭

(若堕于识即有生灭)

意意识等念念有七

(言因意识而有七识)

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苦乐

(起苦乐受故云不觉)

不至解脱名相诸缠贪生生贪

(因贪生故乃生贪著)

若因若攀缘彼诸受根灭次第不生余自心妄想不知苦乐入灭受想正受第四禅善真谛解脱修行者作解脱想不离不转名如来藏识藏七识流转不灭所以者何彼因攀缘诸识生故非声闻缘觉修行境界不觉无我自共相摄受生阴界入见

(谓如来藏识藏止是其名不同因彼识藏而有攀缘故生诸识然非声闻外道所知境界以彼不觉二无我及于蕴界处而取自相共相故)

如来藏五法自性人法无我则灭地次第相续转进

(谓修行者若见如来藏及五法三自性于人法悉皆无我乃能灭诸地次第而住不动地)

余外道见不能倾动是名住菩萨不动地得十三昧道门乐三昧觉所持观察不思议佛法自愿不受三昧门乐及实际

(以观察佛法自愿则能顾愍众生不滞空寂故于三昧门乐及实际皆不受)

向自觉圣趣不共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所修行道得十贤圣种性道及身智意生

(所立之智如意之生)

离三昧行

(著三昧行即有三昧相故当离之)

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欲求胜进者当净如来藏及识藏名若无识藏名如来藏者则无生灭

(有如来藏及识藏二种名则有是性相而生灭起矣故当净之净之则无所有也)

大慧然诸凡圣悉有生灭修行者自觉圣趣现法乐住不舍方便

(虽曰如来藏无名亦无生灭而诸圣亦未甞与木石同性故悉有生灭以是故修行者虽自觉圣智法乐现前而不舍于勇猛精进故曰不舍方便)

大慧此如来藏识藏一切声闻缘觉心想所见虽自性净客尘所覆故犹见不净非诸如来

(如来无我之藏如如绝想本来清净一切声缘而以想见盖由客尘所覆而见不净)

如来者现前境界犹如掌中视阿摩勒果

(自觉境界常现在前则不复有心想之见盖以无客尘覆故)

大慧我于此义以神力建立令胜鬘夫人

(藏中胜鬘经是也)

及利智满足诸菩萨等宣扬演说如来藏及识藏名七识俱生声闻计著见人法无我故胜鬘夫人承佛威神说如来境界非声闻缘觉及外道境界如来藏识藏唯佛及余利智依义菩萨智慧境界

(知声闻计著寂灭则如来藏不可离知心想有生灭见则如来藏不可即以是唯佛菩萨智慧境界)

是故汝及余菩萨于如来藏识藏当勤修学莫但闻觉作知足想

(未能自觉故曰闻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甚深如来藏  而与七识俱
二种摄受生

(二种谓藏与识)

智者则远离
如镜像现心

(心之所现如镜现像)

无始习所薰
如实观察者  诸事悉无事
如愚见指月  观指不观月
计著名字者  不见我真实
心为工伎儿  意如和伎者
五识为伴侣  妄想观伎众

(颂曰如来宝藏只虚名善恶皆由彼造成诸识尽时方合道灵机不染始无生有心作想应难净真谛攀缘亦未精争似现前无覆盖还如摩勒掌中擎)

五法三自性二无我分別相分第六十六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分別相我及余菩萨于一切地次第相续分別此法入一切佛法入一切佛法者乃至如来自觉地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五法自性识二无我分別趣相者谓名相妄想正智如如若修行者修行入如来自觉圣趣离于断常有无等见现法乐正受住现在前

(谓修行者若观察此法入于如来自觉境界则得现法乐三昧常现在前未甞间昧所谓犹如掌中视阿摩勒果)

大慧不觉彼五法自性识二无我自心现外性凡夫妄想非诸圣贤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愚夫妄想生非诸圣贤佛告大慧愚夫计著俗数名相随心流散流散已种种相像貌堕我我所见希望计著妙色计著无知覆障生染著染著贪恚痴所生业积集积集妄想自缠如蚕作茧堕生死海诸趣旷野如汲井轮以愚痴故不能知如幻野马水月自性离我我所起于一切不实妄想离相所相及生住灭从自心妄想生

(无实如幻奔驰如野马随现如水月彼皆自现其自现之性本来离我离相皆从自心妄想而生)

非自在时节微尘胜妙生愚痴凡夫随名相流大慧彼相者眼识所照名为色耳鼻舌身意意识所照名为声香味触法是名为相大慧彼妄想者施设众名显示诸相如此不异象马车步男女等名

(谓以象马等名而显其相)

是名妄想大慧正智者彼名相不可得犹如过客

(非有断灭之相故)

诸识不生不断不常不堕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之地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以此正智不立名相非不立名相舍离二见建立及诽谤知

(离有无二见及建立诽谤之所知)

名相不生

(非必不立名相名相自不生矣)

是名如如大慧菩萨摩诃萨住如如者得无所有境界故得菩萨欢喜地得菩萨欢喜地永离一切外道恶趣正住出世间趣法相成熟分別幻等一切法自觉法趣相

(分別如幻等法而证自得圣智所行法相)

离诸妄想见性异相次第乃至法云地于其中间三昧力自在神通开敷得如来地种种变化圆照示现成熟众生如水中月善究竟满足十无尽句为种种意解众生分別说法

(随意生解曰意解)

法身离意所作

(法身无为悉离意识之所作至此乃名如如)

是名菩萨入如如所得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为三种自性入于五法为各有自相宗

(三自性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而皆又离于五法之内故曰入于五法)

佛告大慧三种自性及八识二种无我悉入五法大慧彼名及相是妄想自性

(本无名相皆妄想生)

若依彼妄想生心心法名俱时生如日光俱种种相各別分別持

(心本无所持以分別诸相而有所持故曰分別持以是故有缘起)

是名缘起自性大慧正智如如者不可坏故名成自性复次大慧自心现妄想八种分別谓识藏意意识及五识身相者

(识有身财故曰身相)

不实相妄想故我我所二摄受灭二无我生是故大慧此五法者声闻缘觉菩萨如来自觉圣智诸地相续次第一切佛法悉入其中复次大慧五法者相名妄想如如正智大慧相者若处所形相色像等现是名为相若彼有如是相名为

(谓有相即有名)

即此非余是说为名施设众名显示诸相等心心法是名妄想

(若依相而生名心及心法皆然)

彼名彼相毕竟不可得始终无觉

(凡有觉皆觉想)

于诸法无展转不实妄想是名如如真实决定究竟自性不可得彼是如相我及诸佛随顺入处普为众生如实演说施设显示于彼

(示彼众生)

随入正觉不断不常妄想不起随顺自觉圣趣一切外道声闻缘觉所不得相

(无复有声闻外道之相故曰不得相)

是名正智大慧是名五法三种自性八识二种无我一切佛法悉入其中是故大慧当自方便学亦教他人勿随于他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五法三自性  及与八种识
二种无有我  悉摄摩诃衍
名相虚妄想  自性二种相
正智及如如  是则为成相

(颂曰三般自性示真诠悉入楞伽五法玄湏了相名皆是妄逈离妄想即忘缘如如正智何湏觉人法忘情始得圆高步便超三界外从兹亲摘火中莲)

优昙恒沙譬喻分第六十七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说句过去诸佛如恒河沙未来现在亦复如是云何世尊为如说而受为更有余义惟愿如来哀愍解说佛告大慧莫如说受三世诸佛量非如恒河沙所以者何过世间望非譬所譬以凡愚依计常外道妄想长养恶见生死无穷欲令厌离生死趣轮精勤胜进故为彼说言诸佛易见非如优昙钵华难得见故息方便求

(若言难遇如优昙钵华即生退怯故说易见如恒河沙所以诱之欲其进也)

有时复观诸受化者作是说言佛难值遇如优昙钵华优昙钵华无已见今见当见

(说诸佛出世如优昙钵华者依可化众生故故云观诸受化者)

如来者世间悉见不以建立自通故说言如来出世如优昙钵华

(谓世间虽悉见如来而不得自觉圣智境界故说言如优昙钵华)

大慧自建立自通者过世间望

(谓自觉圣智所得世间无等过诸譬喻故云过世间望)

彼诸凡愚所不能信自觉圣智境界无以为譬真实如来过心意意识所见之相不可为譬大慧然我说譬佛如恒沙无有过咎

(譬佛如沙非为多故所譬具在下文非一义也)

譬如恒沙一切鱼鼈斩收魔罗师子象马人兽践踏沙不念言彼恼乱我而生妄想自性清净无诸垢汙如来应供等正觉自觉圣智恒河大力神通自在等沙一切外道诸人兽等一切恼乱如来不念而生妄想如来寂然无有念想如来本愿以三昧乐安众生故无有恼乱犹如恒河等无有异又断贪恚故

(其待鱼鼈输[(冰-水+〡)*ㄆ]等物等无有异故曰又断贪恚)

譬如恒沙是地自性劫尽烧时烧一切地而彼地大不舍自性与火大俱生故其余愚夫作地烧想而地不烧以火因故如是如来法身如恒沙不坏

(地以火生而愚夫作地烧想地实不烧一切有身俱坏凡夫作法身坏想而如来法身实不坏)

大慧譬如恒沙无有限量如来光明亦复如是无有限量为成熟众生故普照一切诸佛大众大慧譬如恒沙別求异沙永不可得如是如来应供等正觉无生死生灭有因缘断故大慧譬如恒沙增减不可得知如是如来智慧成熟众生不增不减非身法故身法者有坏如来法身非是身法

(身法即有坏之身相)

如压恒沙油不可得如是一切极苦众生逼迫如来乃至众生未得涅槃不舍法界自三昧愿乐以大悲故

(众生极苦遂感如来發大悲本愿故曰逼迫犹压沙也压沙而油不可得欲令如来舍离法界中深心愿乐亦不可得)

大慧譬如恒沙随水而流非无水也如是如来所说一切诸法随涅槃流是故说言如恒河沙

(沙譬则一切诸法水譬则涅槃流法虽千变皆随涅槃未有一法而不涅槃者故曰非无水也虽所说一切法皆随涅槃流而未甞随诸去流转故曰随流而性常)

如来不随诸去流转去是坏义故

(以涅槃非坏故不随诸去流转)

大慧生死本际不可知不知故云何说去去者断义而愚夫不知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众生生死际不可知者云何解脱可知佛告大慧无始虚偽过恶妄想习气因灭自心现知外义妄想身转解脱不灭是故无边非都无所有为彼妄想作无边等异名

(无始因灭然后觉知自心所现觉心自现则能了知外境不为妄想所转故名解脱解脱者非是坏灭虽说无边非都无所有曰无边者亦为众生妄想而立异名耳)

观察内外离于妄想无异众生智及尔炎一切诸法悉皆寂静

(谓以解脱知见观察内外诸法则离于妄想无別有众生盖以即此妄想名为众生故如是观者智及尔炎悉皆寂静以解脱者识破众生妄想心故故下文云云)

不识自心现妄想故妄想生若识则灭

(一切妄想不患不灭惟患其不能识了若能识了则妄想无自而生所谓解脱者此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观察诸导师  犹如恒河沙
不坏亦不去  亦复不究竟
是则为平等  观察诸如来
犹如恒沙等  悉离一切过
随流而性常  是则佛正觉

(颂曰譬彼优昙亦未亲恒沙设喻义兼陈不流不去如常寂无减无增类法身逈绝因缘何所异任他恼乱不曾嗔为君更说无穷量还似光明照刹尘)

刹那坏相差別分第六十八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惟愿为说一切诸法刹那坏相

(刹那念也一念之顷心意俱生展转变坏故曰利那坏相盖愚夫计著识相而然)

世尊云何一切法刹那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佛告大慧一切法者谓善不善无记有为无为世间出世间有罪无罪有漏无漏受不受大慧略说心意意识及习气是五受阴因是心意意识习气长养凡愚善不善妄想

(识习气有善不善分別此刹那见也)

大慧修三昧乐三昧正受现法乐住名为贤圣善无漏

(法乐现前而住则无复妄想矣此谓非刹那者)

大慧善不善者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识藏

(如来藏识藏其实一也以其未堕名相则曰如来藏以其堕于名相则号为识藏故曰名识藏)

心意意识及五识身非外道所说大慧五识身者心意意识俱善不善相展转变坏相续流注不坏身生亦生亦灭不觉自心现次第灭余识生形相差別摄受

(不坏身犹真识也随顺意识而生生已还灭若不觉自心所现则次第灭时別识生起取于种种形相差別)

意识五识俱相应生刹那时不住名为刹那

(谓念念不住故名刹那)

大慧刹那者名识藏如来藏意俱生识习气刹那

(刹那坏者识习气也如来藏与意俱生乃有刹那坏相)

无漏习气非刹那非凡愚所觉计著刹那论故不觉一切法刹那非刹那以断见坏无为法

(凡愚计著一切诸法刹那变坏而不能知一切诸法有是刹那非刹那故乃计无为同诸法坏是堕断见故曰以断见坏无为法)

大慧七识不流转不受苦乐非涅槃因

(七识刹那变坏不与生死俱转故云不流转不受苦乐唯如来藏生死流转故受苦乐为涅槃因)

大慧如来藏者受苦乐与因俱若生若灭四住地无明住地所醉凡愚不觉刹那见妄想薰心

(凡愚不能了知如来之藏起刹那见故为妄想所薰)

复次大慧如金金刚佛舍利得奇特性终不大慧若得无间有刹那者圣应非圣而圣未曾不圣

(无间有刹那谓刹那非刹那者若得无间有刹那则虽圣之名亦不免于名相故亦坏圣亦坏而湛然者不期于存而独存是乃所以圣故曰未曾不圣)

如金金刚虽经劫数称量不减

(以刹那本无所成亦无所坏若得无间有刹那则无复刹那不刹那见故如金刚等何成坏之足云)

云何凡愚不善于我隐覆之说于内外一切法作刹那想

(佛说刹那所以息烦乱而凡愚无知作刹那想)

(颂曰堪叹谁知坏刹那若还计著又成魔刹那一切皆云坏借问真空坏得么)

三种波罗蜜差別分第六十九

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六波罗蜜满足得成正觉何等为六佛告大慧波罗蜜有三种分別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世间波罗蜜者我我所摄受计著摄受二边为种种受生处

(欲邀福于来世故行波罗蜜)

乐色声香味触故满足檀波罗蜜戒忍精进禅定智慧亦如是凡夫神通及生梵天

(贪于色等境界而欲成就神通生于梵天非善于六度者也)

出世间波罗蜜者声闻缘觉堕摄受涅槃故行六波罗蜜乐自己涅槃乐

(不觉自心所现作涅槃想而摄受之故以行六波罗为乐)

出世间上上波罗蜜者觉自心现妄想量摄受及自心二故不生妄想

(觉自心现妄想则知摄与所摄及自心与妄想皆是二法以觉此故不生妄想)

于诸趣摄受非分

(悉无诸趣摄受故曰非分)

自心色相不计著

(声闻缘觉虽能灭外色相而计著自心之色相若前之自己涅槃乐是也至此则不然矣)

为安乐一切众生故生檀波罗蜜起上方便

(为安乐众生而起最上方便此善于布施也)

即于彼缘妄想不生戒是尸波罗蜜

(即诸境界不起妄想则无去取离著之见此善于持戒也)

即彼妄想不生忍知摄所摄是羼提波罗蜜

(即于不起妄想忍知能摄所摄自性此善于忍辱也)

初中后夜精勤方便随顺修行方便妄想不生是毗棃耶波罗蜜

(随顺如实修行于修行方便亦不起方便之想此善于精进也)

妄想悉灭不堕声闻涅槃摄受是禅波罗蜜

(声闻有涅槃想故有摄受非此始名禅定)

自心妄想非性

(觉自心妄想皆非有性故曰非性)

智慧观察不堕二边先身转胜而不可坏

(转先身而即胜如金刚之不可坏)

得自觉圣趣是般若波罗蜜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空无常刹那  愚夫妄想作
如河灯种子  而作刹那想
刹那息烦乱  寂静离所作
一切法不生  我说刹那义
物生则有灭  不为愚者说

(愚者不晓刹那义而作想)

无间相续性  妄想之所薰
无明为其因  心则从彼生
乃至色未生  中间有何分
相续次第灭  余心随彼生
不住于色时  何所缘而生
以从彼生故  不如实因生

(谓非因实际而生)

云何无所成  而知刹那坏
修行者正受  金刚佛舍利
光音天宫殿  世间不坏事
住于正法得  如来智具足
比丘得平等  云何见刹那
乾闼婆幻等  色无有刹那
于不实色等  视之若真实

(一切色相无非实际)

(颂曰世俗波罗乐色声声缘摄受涅槃城自心觉了方为上六度从兹绝想情)

如来说法离诸过差別分第七十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记阿罗汉

(记谓受记)

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诸菩萨等无差別一切众生法不涅槃谁至佛道从初得佛至般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亦无所荅如来常定故亦无虑亦无察化佛化作佛事何故说识刹那展转坏相金刚力士常随侍卫何不施设本际现魔魔业恶业果报旃遮摩纳孙陁利女空钵而出恶业障现云何如来得一切种智而不离诸过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为无余涅槃故说诱进行菩萨行者故此及余世界修菩萨行者乐声闻乘涅槃为令转声闻乘进向大乘

(授声闻言无上正觉凡以诱进也)

化佛授声闻记非是法佛因是故记诸声闻与菩萨不异大慧不异者声闻缘觉诸佛如来烦恼障断解脱一味

(只解脱烦恼一味尔)

非智障断

(声缘烦恼障断与如来同智障不断与如来异)

大慧智障者见法无我殊胜清净

(智障要见法无我性乃得清净是智障断也)

烦恼障者先习见人无我断七识灭

(谓先所习人无我见至此而断然后意识舍离是烦恼障断也)

法障解脱识藏习灭究竟清净

(烦恼障断止于七识灭尔至于法障解脱然后识藏习灭故曰究竟清净此已下说诸佛如来)

因本住法故前后非性

(本住法即常住真心前云如树木心是也一切圆融前后皆非有性)

无尽本愿故如来无虑无察而演说法

(以本愿无尽故不忘演说然所以演说实出于无虑无察)

正智所化故念不妄故无虑无察

(所以化人出自正智实无妄念故凡所演说无虑无察)

四住地无明住地习气断故二烦恼断离二种死觉人法无我及二障断

(以无明习气断故方断二烦恼乃至二障断)

大慧心意意识眼识等七刹那习气因善无漏品离不复轮转如来藏者轮转涅槃苦乐因空乱意慧愚痴凡夫所不能觉大慧金刚力士所随护者是化佛耳非真如来真如来者离一切根量一切凡夫声闻缘觉及外道根量悉灭得现法乐住无间法智忍故非金刚力士所护一切化佛不从业生化化佛者非佛不离佛因陶家轮等众生所作相而说法

(如陶家轮造出百千器类皆因众生所作之相此化佛说法也)

非自通处说自觉境界

(既曰化佛故云非自通处)

复次大慧愚夫依七识身灭起断见不觉识藏故起常见

(愚夫以七识身灭而谓一切断灭故起断见不觉识藏本无所有执以为真常之法故起常见)

自妄想故不知本际自妄想慧灭故解脱四住地无明住地

(自妄想之慧灭乃能解脱无明)

习气断故一切过断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三乘亦非乘  如来不磨灭
一切佛所记  说离诸过恶
为诸无间智  及无余涅槃
诱进诸下劣  是故隐覆说
诸佛所起智  即分別说道
诸乘非为乘  彼则非涅槃

(智者乘无乘及涅槃)

欲色有及见

(欲界色界三有及见)

说是四住地
意识之所起  识宅意所住
意及眼识等  断灭说无常
或作涅槃见  而为说常住

(此皆因众生而说一切法)

(颂曰大慈金口何曾失诱进声缘故佛同已了妄缘冥虑察不忘本愿演宗风藏心轮转非无漏化佛因他岂自通若识如来真境界逈离根量等虚空)

戒饮食分第七十一

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言

彼诸菩萨等  志求佛道者
酒肉及与葱  饮食为云何
惟愿无上尊  哀愍为演说
愚夫所贪著  臭秽无名称
虎狼所甘嗜  云何而可食
食者生诸过  不食为福善
惟愿为我说  食不食罪福

大慧菩萨说偈问复白佛言惟愿世尊为我等说食不食肉功德过恶我及诸菩萨于现在未来当为种种希望食肉众生分別说法令彼众生慈心相向得慈心各于住地清净明了疾得究竟无上菩提声闻缘觉自地止息已亦得速成无上菩提恶邪论法诸外道辈邪见断常颠倒计著尚有遮法不听食肉况复如来世间救护正法成就而食肉邪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然我今当为汝略说谓一切众生从本已来展转因缘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驴骡骆𫘞狐狗牛马人兽等肉屠者杂卖故不应食肉不净气分所生长故不应食肉众生闻气悉生恐怖如旃陁罗及谭婆等狗见憎恶惊怖群吠故不应食肉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应食肉凡愚所嗜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不应食肉令诸呪术不成就故不应食肉以杀生者见形起识深味著故不应食肉彼食肉者诸天所弃故不应食肉令口气臭故不应食肉多恶梦故不应食肉空闲林中虎狼闻香故不应食肉令饮食无节量故不应食肉令修行者不生厌离故不应食肉我甞说言凡所饮食作食子肉想作服药想故不应食肉听食肉者无有是处复次大慧过去有王名师子苏陁婆食种种肉遂至食人臣民不堪即便谋反断其俸禄以食肉者有如是过故不应食肉复次大慧凡诸杀者为财利故杀生屠贩彼诸愚痴食肉众生以钱为网而捕诸肉彼杀生者若以财物若以钩网取彼空行水陆众生种种杀害屠贩求利亦无不教不求不想而有鱼肉以是义故不应食肉大慧我有时说遮五种肉或制十种今于此经一切种一切时开除方便一切悉断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尚无所食况食鱼肉亦不教人以大悲前行故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是故不听令食子肉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曾悉为亲属  鄙秽不净杂
不净所生长  闻气悉恐怖
一切肉与葱  及诸韮蒜等
种种放逸酒  修行常远离
亦常离麻油  及诸穿孔床
以彼诸细虫  于中极恐怖
饮食生放逸  放逸生诸觉
从觉生贪欲  是故不应食
由食生贪欲  贪令心迷醉
迷醉长爱欲  生死不解脱
为利杀众生  以财网诸肉
二俱是恶业  死堕叫呼狱
若无教想求  则无三净肉
彼非无因有  是故不应食
彼诸修行者  由是悉离远
十方佛世尊  一切咸诃责
展转更相食  死堕虎狼类
臭秽可厌恶  所生常愚痴
多生旃陀罗  猎师谭婆种
或生陀夷尼  及诸食肉性
罗刹猫狸等  徧于是中生
缚象与大云  央掘利魔罗
及此楞伽经  我悉制断肉
诸佛及菩萨  声闻所诃责
已无慙愧  生生常痴冥
先说见闻疑  已断一切肉
妄想不觉知  故生食肉处
如彼贪欲过  障碍圣解脱
酒肉葱韮蒜  悉为圣道障
未来世众生  于肉愚痴说
言此净无罪  佛听我等食
食如服药想  亦如食子肉
知足生厌离  修行行乞食
安住慈心者  我说常厌离
虎狼诸恶兽  恒可同游止
若食诸血肉  众生悉恐怖
是故修行者  慈心不食肉
食肉无慈慧  永背正解脱
及违圣表相  是故不应食
得生梵志种  及诸修行处
智慧富贵家  斯由不食肉

(颂曰如来不食度群伦况嗜腥膻染秽人秘典一时都禁断修行从此得通津)

(○揔颂曰如来只为闵痴盲岂惮相将入草行纸笔迹中传了义胷喉响里演无生也知明月元非指要覔真金不免烹若问楞伽端的意举头拟议八千程)

楞伽经纂卷第四(下)

楞伽后序

世疑达磨西来不立文字以楞伽秘典为非达磨所传乃魏流支之妄呜呼是未甞知祖意面壁九年杜绝言句门人得髓不容以声此西来之𣅀也柰何后学智劣世远师讹无所折正学者必待扬眉拭眦而尽得之则达磨之教得其传者几希矣是故我祖不免取上乘一心之典并以传授且曰吾有楞伽四卷是佛之心印使法亡而典存上根利器者可由此而证道传讹习异者亦可由此而折正虽历百千世而宗风不坠者其有頼于斯乎马祖甞曰达磨自天笁来传上乘一心之法引楞伽经以佛语心为宗以无门为法门其言著在方𠕋以达磨授经之言为非则马祖亦诬人矣夫马祖师让让师六祖其言必有师承使楞伽果出于流支之偽滥胡不折正于马祖独于数百载而下折正于人乎流支之说果何经据而云以传灯为出于景德之后今为此说者果出于景德之前乎若以二祖非人勿传之说为非是未甞知先圣有醍醐上味翻为毒药之语也今楞伽无传则已其文具存试取而读之有一言违先圣之𣅀乎但恐其句读之难非麤心者所能分別也去圣时遥邪说增炽斯典备存尚不知取而读之以为之折正况欲尽毁弃以为非达磨所传复如何哉以为吾宗不立文字一切断灭之则三祖之信心铭四祖之禅宗论六祖之坛经皆数千言尽可焚置而灵山所付特可委之迦叶又何用阿难区区为之结集殊不知面壁得髓之说乃达磨之拈花也楞伽四卷乃达磨之一大藏教也圣人立法自有权实安可执一而论夫以八识二无我五法三自性语楞伽之一二则可矣究楞伽之意故有尽竹帛所不能载者此达磨所谓可惜后人以为名相去在正今日之弊也吾将纂述斯典为之诠释使文顺而义明冀学者易于观览以大阐扬达磨之宗使有见闻者槩可成佛遽得此说诚可骇叹因以为之辨云

太姥野人杨(彦国)

杨居士楞伽经纂后序

昔马祖谓楞伽以佛语心为宗以无门为法门居士杨公谓以心为宗则心外无宗以无门为法门则有门非法此楞伽之指要也其所發明事相专论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故又名圣智事分別自性经又名观察五法自性相经又名言说妄想相心经居士谓心本无名以现得名故云言说妄想相心比佛语心之大意也云佛语心者以其始终所论不离妄想以至论倒不倒妄想起圣凡种性虽圣种性亦由不颠倒妄想而起名为妄想其实自心现量大哉心量虽十方虚空山河大地不出其中修行者乃欲灭除妄想而求真谛殊不知心之有想犹海之有浪欲舍浪而观海亦犹舍烦恼而求菩提舍惑乱而求戒定其可得乎由此观之唯能知妄想之可以凡可以圣然后可与论楞伽大旨呜呼身心世界居妄想中不自知觉乃欲灭想求真去道愈远此佛所以特假海浪以谕大慧至于大慧问不实妄想云何而生则曰种种义种种不实妄想论妄想生灭则曰圣贤如性自性妄想亦不异以至反覆诘难则告之曰前圣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性独一静处自觉观察离见妄想其告之深切著明如此故居士叹言迷此则生死河悟此则涅槃乐其有得于斯欤后之学者假此微言求自觉悟当如此经所指独依于义不依于文要在默契幽深回光返照则楞伽印心之说当自得于言说思惟之表若或执此经文以求心要是犹刻舟求剑其蹉过远矣昔慧满甞云诸佛说心令知心相是虚妄今乃重加心相又增议论深违佛旨斯可谓善观楞伽者也此经虽以五法等事相为主论然皆随而排遣未甞泥于一法自非深明义趣已舍筌蹄其能不滞于言说文字间乎居士福州长溪人家于潋浦余建炎间作邑长溪时居士已去世三十余年矣闻有是经纂特趋潋浦谒其弟(惇礼)察院得其所藏之本察院公具言居士自少为学有隽声一举不第便有遯世之意去參诸方深造禅理既而结茅太姥之下徧内典独于楞伽自有所得若夙缘所契研穷咀味凢数十年乃作此论临终戒其子以亲书副本藏诸柩仍建小塔于(太姥左峰之颠)以净本置其中嵗久塔顶夜有光村人疑有物遂穷之唯有文字四秩由是散失民间察院公宦游既归乃复求访得之观其分章作偈顾虽诸禅老宿皆瞪眎而不敢睥睨非大手笔其谁能之名经纂者以明其非注释云耳

绍兴二十八年十一月初九日左太中大夫充敷文阁待制知福州军州事提举学事兼管内劝农使充福建路安抚使马步军都緫管归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沈(调)


校注

[A1] 已【CB】巳【中华】
[A2] 已【CB】巳【中华】
[A3] 已【CB】巳【中华】
[A4] 已【CB】巳【中华】
[A5] 已【CB】巳【中华】
[A6] 已【CB】巳【中华】
[A7] 切生灭顿了【CB】▆▆▆▆▆【中华】
[A8] 已【CB】巳【中华】
[A9] 已【CB】巳【中华】
[A10] 已【CB】巳【中华】
[A11] 已【CB】巳【中华】
[A12] 已【CB】巳【中华】
[A13] 已【CB】巳【中华】
[A14] 已【CB】巳【中华】
[A15] 已【CB】巳【中华】
[A16] 已【CB】巳【中华】
[A17] 已【CB】巳【中华】
[A18] 已【CB】巳【中华】
[A19] 已【CB】巳【中华】
[A20] 已【CB】巳【中华】
[A21] 已【CB】巳【中华】
[A22] 己【CB】已【中华】
[A23] 已【CB】巳【中华】
[A24] 已【CB】巳【中华】
[A25] 已【CB】巳【中华】
[A26] 已【CB】巳【中华】
[A27] 已【CB】巳【中华】
[A28] 已【CB】巳【中华】
[A29] 已【CB】巳【中华】
[A30] 已【CB】巳【中华】
[A31] 睥【CB】䀝【中华】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楞伽经纂(卷4)
关闭
楞伽经纂(卷4)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